2024-2025学年河北省定州市名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4-2025学年河北省定州市名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4-2025学年河北省定州市名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4-2025学年河北省定州市名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4-2025学年河北省定州市名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河北省定州市名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必修1第一章至第二章。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24年9月29日—11月25日,地球迎来了一个“迷你月亮”(代号为2024PT5)。该天体来自Arjuna小行星带,直径约为10m,被地球引力捕获57天,围绕地球轨道运行一个完整的周期。该“迷你月亮”很暗,用肉眼或小望远镜很难观测到。下图示意天体系统结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024年9月29日-11月25日,“迷你月亮”所处最低一级的天体系统是() A.甲 B.乙 C.丙 D.丁2.“迷你月亮”在被地球捕获期间属于() A.彗星 B.行星 C.小行星 D.卫星3.“迷你月亮”用肉眼或小望远镜很难观测到的原因最可能是() A.距月球近,受月光干扰 B.距地球远,吸引力较小 C.体积太小,反射光较弱 D.速度较快,光线不稳定【答案】1.A2.D3.C【解析】【1题详析】2024年9月29日-11月25日,“迷你月亮”已被地球捕获,围绕地球运动,其所处的最低一级的天体系统是地月系,A选项正确;乙所在的天体系统为太阳系,B选项错误;丙所在的天体系统为银河系,C选项错误;丁所在的天体系统为宇宙,D选项错误。故选A。【2题详析】彗星是单独的天体,绕太阳运动,A选项错误;行星是环绕恒星公转的天体,迷你月亮是围绕行星公转的,B选项错误;小行星是指太阳系内类似行星环绕太阳运动,但体积和质量比行星小得多的天体。但是迷你月亮围绕地球运转的,C选项错误;卫星是指那些环绕行星运行的天体,“迷你月亮”在被地球捕获期间属于卫星,D选项正确。故选D。【3题详析】若“迷你月亮”距离月球较近,就会被月球引力捕获,围绕月球运转,而不是围绕地球运转,A选项错误;吸引力较小与用肉眼不能观测没有关系,B选项错误;迷你月亮本身并不发光,只是靠反射太阳光发出光亮,因为体积较小,反射太阳光有限,用肉眼或小望远镜难以观测,C选项正确;材料并没有表明迷你月亮运行周期有多快,且“迷你月亮”本身并不发光,D选项错误。故选C。埃迪卡拉生物群因发现于澳大利亚南部埃迪卡拉山前寒武纪晚期的庞德砂岩而得名,是已知最古老的具有复杂体型结构的软躯体生物组合,主要生活在5.75亿年前至5.41亿年前的海洋中。多数学者认为,埃迪卡拉生物群是后生动物出现前的一次适应性辐射,是为了适应元古宙时期的低氧环境。完成下面小题。4.埃迪卡拉生物群是后生动物出现前的一次适应性辐射,可以看成是两种生物演化的中间过程,这两种生物演化最可能是() A.蓝藻—鱼类 B.两栖类动物—爬行类动物 C.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 D.真核生物—无脊椎动物5.埃迪卡拉生物群活跃时期() A.联合古陆已经形成 B.联合古陆开始解体 C.铁、金等矿藏已经形成 D.喜马拉雅山正在隆起6.元古宙末期,地球大气氧含量逐渐提高,得益于() A.彗星撞地球 B.真核生物大爆发 C.蓝藻大爆发 D.陆生植物大爆发【答案】4.D5.C6.C【解析】【4题详析】埃迪卡拉生物群活跃于前寒武纪晚期,且具有复杂体型结构,最可能是由真核生物向无脊椎动物演化的中间过渡生物,D正确;蓝藻向鱼类演化的中间生物应为无脊椎动物,A错误;两栖类动物到爬行类动物之间没有明显的过渡生物,B错误;无脊椎动物向脊椎动物之间没有过渡生物,C错误。故选D。【5题详析】埃迪卡拉生物群活跃于前寒武纪晚期,铁、金等大量矿藏已经形成,C正确;‌联合古陆形成于古生代,A错误;联合古陆开始解体于三叠纪,B错误;喜马拉雅山脉形成于新生代,D错误。故选C。【6题详析】元古宙末期,蓝藻大爆发,导致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增多,使得地球大气氧含量提高,C正确;彗星撞地球、真核生物大爆发、陆生植物大爆发都不是元古宙末期地球大气氧含量增加的原因,ABD错误。故选C。当地时间2024年9月8日11时39分,南太平洋岛国汤加附近海域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10km。小张同学推测,此次地震震源一定位于地壳。左图为此次地震震中位置示意图,右图示意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地震波从地幔向外传输经过莫霍界面时,地震波的波速会() A.一直减慢 B.一直加快 C.先加快,后减慢 D.先减慢,后加快8.地震发生时,能顺利到达甲海域表面的地震波是() A.a波 B.b波 C.a波和b波 D.二者均不能9.下列结论对小张同学的推测最不利的是() A.山区地壳厚,平原区地壳薄 B.陆壳较厚,洋壳较薄 C.汤加位于火山地震带上 D.软流层位于上地幔顶部【答案】7.A8.B9.B【解析】【7题详析】由图可知,地震波从地幔向外传输经过莫霍界面时,横波和纵波的波速都在减慢。故选A。【8题详析】纵波的速度大于横波,由图可知,a波是横波,b波是纵波;横波只能通过固体,纵波能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故能到达海面的地震波是纵波(b波)。故选B。【9题详析】由材料可知,此次地震震源深度10km,小张同学推测,此次地震震源一定位于地壳;但是此次地震发生在南太平洋,洋壳比陆壳薄,因此小张同学的推测可能不准确。故选B。二氧化硫是一种常见的污染性气体,空气中二氧化硫含量超标会引起人体呼吸道疾病,甚至死亡。下表示意2006-2019年深圳市部分大气成分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年份二氧化硫含量/(ug·m-3)可吸入颗粒物/(mg·m-3)2006300.0642013110.062201680.042201930.04210.大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减少,可能会导致() A.昼夜温差减小 B.空气流动减弱 C.能见度降低 D.降水量减少11.促使2006-2019年深圳市大气中二氧化硫含量变化的因素可能有()①汽车通行量②当地政策③植被覆盖度④全球气候变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10.D11.C【解析】【10题详析】大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可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可吸入颗粒物减少,可能会导致降水量减少,D正确;可吸入颗粒物含量对于昼夜温差、空气流动性影响较小,AB错误;可吸入颗粒物减少会导致能见度提高,C错误。故选D。【11题详析】2006-2019年,深圳市汽车通行量应该是逐年增多的,不会使大气中二氧化硫含量减少,①错误;2006-2019年深圳市大气中二氧化硫含量呈现下降趋势,可能与其环保政策出台和植被覆盖度提高有关,与全球气候变化关系不大,②③正确,④错误,C正确,ABD错误。故选C。2023年10月15日,日本小笠原群岛的西之岛火山小规模喷发,火山喷出的灰色烟柱高达1500m。下图分别示意当地火山喷发和大气受热过程。完成下面小题。12.火山灰喷出后,在上升过程中() A.气温逐渐升高,气压逐渐升高 B.气温逐渐降低,气压逐渐升高 C.气温逐渐升高,气压逐渐降低 D.气温逐渐降低,气压逐渐降低13.此次火山喷发后,短期内可能导致当地()①昼夜温差减小②昼夜温差增大③降水减少④降水增多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4.火山灰沉积过后,白天气温明显变化,其主要影响的环节是() A.①增加 B.②增加 C.③减弱 D.④减少【答案】12.D13.B14.A【解析】【12题详析】火山灰喷出后,在上升过程中,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逐渐降低,气压逐渐降低,D正确,ABC错误。故选D。【13题详析】此次火山喷发后,短期内火山灰会覆盖天空,大气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增强,白天气温不会太高,夜晚气温不会太低,可能导致昼夜温差减小,①对,②错;短期内火山灰会覆盖天空,大气中凝结核增多,可能导致降水增多,④对,③错。综上分析,B正确,ACD错误。故选B。【14题详析】火山灰沉积过后,大气中的火山灰大量减少,大气削弱作用减弱,地面接受的太阳辐射增强,白天气温明显提高。读右图可知,①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②为被大气反射的太阳辐射,③为被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④为大气逆辐射,则A正确,BCD错误。故选A。下图为北半球某区域某时海平面气压(单位:hPa)形势图,图中箭头表示此时该地风向。完成下面小题。15.指出图中风向表示错误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16.调查发现,图中乙地此时风力较丙地大,其影响因素可能是() A.纬度 B.温度 C.天气 D.下垫面性质【答案】15.C16.D【解析】【15题详析】图示为北半球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则图上各地风向为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判读。北半球近地面风向受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和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影响,偏向水平气压梯度力右侧30°~45°。则据此判断图中甲乙丁三地风向表示正确,ABD不符合题意要求;丙地风向偏转至水平气压梯度力左侧,风向表示错误,D符合题意要求。故选C。【16题详析】影响风力大小的因素有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根据所学可知,同一幅等压线图中,等压线越密集,表示单位距离内的气压差异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因此风力也越大。读图可知,图中乙地等压线并不比丙地密集,但调查发现乙地风力更大,可能是因为两地地表摩擦力不同,乙地位于地势平坦地区或海域,摩擦力小,而丙地摩擦力较大,D正确;纬度、温度和天气并不会影响地表摩擦力,从而影响局部区域内的风力大小,ABC错误。故选D。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继我国成功发射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后,2024年9月5日第二届深空探测国际会议上天问三号总设计师透露,我国天问三号任务计划在2028年前后完成两次发射任务,已确立生命痕迹探寻为第一科学目标,并实现火星样品返回地球。下图示意火星表面,下表示意火星与地球的部分数据比较。行星大气密度自转周期表面平均温度地球5.52g/cm323时56分4秒15℃火星3.95g/cm324时37分-23℃(1)火星表面有很多深浅不一的环形坑,试说明原因。(2)结合表格信息及所学知识,分析火星成为地月系外生命探测目标的原因。(3)地球和火星都以太阳为中心做公转运动,简述二者共同的公转轨道特征。【答案】(1)火星距离小行星带较近,受外来天体撞击概率较高;火星大气密度小,对外来天体的阻力较小;火星地表外力作用较弱,环形坑保存时间长。(2)火星距离地球较近,方便探测;与太阳距离较适中,表面温度与地球最接近;自转周期与地球接近,昼夜温差较小;火星上有一定的大气,可能适合生物呼吸等。(3)公转方向具有同向性;公转轨道面具有共面性;公转轨道形状具有近圆性。【解析】【小问1详析】火星和木星之间存在小行星带,因为火星距离小行星带较近,因此容易受到天体的撞击;根据图表可知,火星大气密度较小,对天体的阻力较小,摩擦也较小,大气对地面的保护程度弱;火星大气密度小,因此外力作用不明显,环形坑的保存时间长。【小问2详析】火星距离地球较近,有利于探测;火星与太阳距离较适中,表面温度不至于过低,与地球最接近;自转周期为24时37分,与地球接近,适当的自转周期使火星的昼夜温差较小;火星上虽然大气密度小,但是有一定的大气,可能适合生物呼吸。【小问3详析】太阳系八大行星都围绕太阳公转,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公转方向具有同向性;公转轨道的平面倾斜角度较小,几乎在同一个平面运转,公转轨道面具有共面性;公转轨道的形状近似圆形,有近圆性的特征。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作为低纬度滨海发射基地,与内陆其他航天发射场相比,具有特殊的优势条件。北京时间2024年8月22日20时25分,我国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中星4A卫星,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该卫星可为用户提供话音、数据、广播电视传输业务。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1)相比内陆其他航天发射场,简述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的不利自然条件。(2)中星4A卫星进入预定轨道时,所在的大气分层在______(填序号),该层有若干______,对广播电视信号传输业务具有重要作用。(3)指出图中a、b值的含义,并简述a值时空变化的情况。【答案】(1)雨季较长,阴雨天较多,不利于火箭发射的观测和监测工作;夏季多雷电、台风,可能导致发射任务被迫取消,发射窗口期较小;湿度大,发射设备和卫星电子设备易被腐蚀。(2)③电离层(3)a值表示对流层厚度;b值表示近地面大气平均温度。变化情况:一般情况下,a值夏季较大,冬季较小;低纬度地区较大,高纬度地区较小。【解析】【小问1详析】由所学知识可知,海南文昌位于热带季风气候,雨季较长,阴雨天较多,不利于火箭发射的观测和监测工作;夏季多雷电、台风,可能导致发射任务被迫取消,发射窗口期较小;降水多,空气湿度大,发射设备和卫星电子设备易被腐蚀。【小问2详析】由材料可知,北京时间2024年8月22日20时25分,我国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中星4A卫星,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应位于高层大气,读图可知,③为高层大气,该层有若干电离层,对广播电视信号传输业务具有重要作用。【小问3详析】读图可知,a为垂直方向上大气的分层点,a值以下温度由近地面向高空递减,故a值表示对流层厚度(或高度);b值为温度,表示近地面大气平均温度。a值的时间变化特点是夏季较大,冬季较小,因夏季温度高,对流旺盛,故对流层较冬季厚;空间特点是低纬度地区较大,高纬度地区较小,因低纬度温度较高纬度温度高,对流旺盛。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一般情况下,近地面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下降,在某些天气条件下,地面上空的大气结构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反常现象,气象学上称之为逆温。发生逆温现象的大气层,被称为逆温层。下图示意某日夜晚金沙江某段河谷剖面及气温随海拔的分布。 (1)指出图中逆温层所在海拔,并说明此时山谷风的类型。(2)该地逆温层的出现与山谷风有直接关系,试说明二者之间的联系。(3)从大气受热过程角度,分析日出后该地逆温现象逐渐消失的原因。【答案】(1)海拔:200—250m。类型:山风。(2)夜晚山坡散热快,吹山风,冷气流从山坡流向谷地;使谷地暖空气被迫抬升,形成逆温层。(3)日出后,地面获得太阳辐射而升温;近地面大气获得的地面辐射多,升温快;高空大气获得的地面辐射少,升温慢,气温垂直变化逐渐恢复常态;随着白天太阳辐射的增强,山风逐渐消失。【解析】【小问1详析】由材料可知,一般情况下,近地面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下降,在某些天气条件下,地面上空的大气结构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反常现象,则读图可知,在200—250m处,等温面上凸,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反常现象,即出现逆温现象。由图示等温面可知,山谷温度高,近地面气流上升,而山坡温度较低,近地面气流下沉,形成山风。【小问2详析】根据所学可知,夜晚山坡散热快,气温低,气压升高,冷气流沿山坡流向谷地,使谷地暖空气被迫抬升,从而形成逆温层。【小问3详析】根据所学可知,日出后,地面因获得太阳辐射而升温,近地面大气吸收地面辐射而迅速升温,而高空大气获得的地面辐射少,升温慢,气温垂直变化逐渐恢复常态;随着白天太阳辐射的逐渐增强,山风逐渐消失。河北省定州市名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必修1第一章至第二章。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24年9月29日—11月25日,地球迎来了一个“迷你月亮”(代号为2024PT5)。该天体来自Arjuna小行星带,直径约为10m,被地球引力捕获57天,围绕地球轨道运行一个完整的周期。该“迷你月亮”很暗,用肉眼或小望远镜很难观测到。下图示意天体系统结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024年9月29日-11月25日,“迷你月亮”所处最低一级的天体系统是() A.甲 B.乙 C.丙 D.丁2.“迷你月亮”在被地球捕获期间属于() A.彗星 B.行星 C.小行星 D.卫星3.“迷你月亮”用肉眼或小望远镜很难观测到的原因最可能是() A.距月球近,受月光干扰 B.距地球远,吸引力较小 C.体积太小,反射光较弱 D.速度较快,光线不稳定【答案】1.A2.D3.C【解析】【1题详析】2024年9月29日-11月25日,“迷你月亮”已被地球捕获,围绕地球运动,其所处的最低一级的天体系统是地月系,A选项正确;乙所在的天体系统为太阳系,B选项错误;丙所在的天体系统为银河系,C选项错误;丁所在的天体系统为宇宙,D选项错误。故选A。【2题详析】彗星是单独的天体,绕太阳运动,A选项错误;行星是环绕恒星公转的天体,迷你月亮是围绕行星公转的,B选项错误;小行星是指太阳系内类似行星环绕太阳运动,但体积和质量比行星小得多的天体。但是迷你月亮围绕地球运转的,C选项错误;卫星是指那些环绕行星运行的天体,“迷你月亮”在被地球捕获期间属于卫星,D选项正确。故选D。【3题详析】若“迷你月亮”距离月球较近,就会被月球引力捕获,围绕月球运转,而不是围绕地球运转,A选项错误;吸引力较小与用肉眼不能观测没有关系,B选项错误;迷你月亮本身并不发光,只是靠反射太阳光发出光亮,因为体积较小,反射太阳光有限,用肉眼或小望远镜难以观测,C选项正确;材料并没有表明迷你月亮运行周期有多快,且“迷你月亮”本身并不发光,D选项错误。故选C。埃迪卡拉生物群因发现于澳大利亚南部埃迪卡拉山前寒武纪晚期的庞德砂岩而得名,是已知最古老的具有复杂体型结构的软躯体生物组合,主要生活在5.75亿年前至5.41亿年前的海洋中。多数学者认为,埃迪卡拉生物群是后生动物出现前的一次适应性辐射,是为了适应元古宙时期的低氧环境。完成下面小题。4.埃迪卡拉生物群是后生动物出现前的一次适应性辐射,可以看成是两种生物演化的中间过程,这两种生物演化最可能是() A.蓝藻—鱼类 B.两栖类动物—爬行类动物 C.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 D.真核生物—无脊椎动物5.埃迪卡拉生物群活跃时期() A.联合古陆已经形成 B.联合古陆开始解体 C.铁、金等矿藏已经形成 D.喜马拉雅山正在隆起6.元古宙末期,地球大气氧含量逐渐提高,得益于() A.彗星撞地球 B.真核生物大爆发 C.蓝藻大爆发 D.陆生植物大爆发【答案】4.D5.C6.C【解析】【4题详析】埃迪卡拉生物群活跃于前寒武纪晚期,且具有复杂体型结构,最可能是由真核生物向无脊椎动物演化的中间过渡生物,D正确;蓝藻向鱼类演化的中间生物应为无脊椎动物,A错误;两栖类动物到爬行类动物之间没有明显的过渡生物,B错误;无脊椎动物向脊椎动物之间没有过渡生物,C错误。故选D。【5题详析】埃迪卡拉生物群活跃于前寒武纪晚期,铁、金等大量矿藏已经形成,C正确;‌联合古陆形成于古生代,A错误;联合古陆开始解体于三叠纪,B错误;喜马拉雅山脉形成于新生代,D错误。故选C。【6题详析】元古宙末期,蓝藻大爆发,导致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增多,使得地球大气氧含量提高,C正确;彗星撞地球、真核生物大爆发、陆生植物大爆发都不是元古宙末期地球大气氧含量增加的原因,ABD错误。故选C。当地时间2024年9月8日11时39分,南太平洋岛国汤加附近海域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10km。小张同学推测,此次地震震源一定位于地壳。左图为此次地震震中位置示意图,右图示意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地震波从地幔向外传输经过莫霍界面时,地震波的波速会() A.一直减慢 B.一直加快 C.先加快,后减慢 D.先减慢,后加快8.地震发生时,能顺利到达甲海域表面的地震波是() A.a波 B.b波 C.a波和b波 D.二者均不能9.下列结论对小张同学的推测最不利的是() A.山区地壳厚,平原区地壳薄 B.陆壳较厚,洋壳较薄 C.汤加位于火山地震带上 D.软流层位于上地幔顶部【答案】7.A8.B9.B【解析】【7题详析】由图可知,地震波从地幔向外传输经过莫霍界面时,横波和纵波的波速都在减慢。故选A。【8题详析】纵波的速度大于横波,由图可知,a波是横波,b波是纵波;横波只能通过固体,纵波能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故能到达海面的地震波是纵波(b波)。故选B。【9题详析】由材料可知,此次地震震源深度10km,小张同学推测,此次地震震源一定位于地壳;但是此次地震发生在南太平洋,洋壳比陆壳薄,因此小张同学的推测可能不准确。故选B。二氧化硫是一种常见的污染性气体,空气中二氧化硫含量超标会引起人体呼吸道疾病,甚至死亡。下表示意2006-2019年深圳市部分大气成分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年份二氧化硫含量/(ug·m-3)可吸入颗粒物/(mg·m-3)2006300.0642013110.062201680.042201930.04210.大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减少,可能会导致() A.昼夜温差减小 B.空气流动减弱 C.能见度降低 D.降水量减少11.促使2006-2019年深圳市大气中二氧化硫含量变化的因素可能有()①汽车通行量②当地政策③植被覆盖度④全球气候变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10.D11.C【解析】【10题详析】大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可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可吸入颗粒物减少,可能会导致降水量减少,D正确;可吸入颗粒物含量对于昼夜温差、空气流动性影响较小,AB错误;可吸入颗粒物减少会导致能见度提高,C错误。故选D。【11题详析】2006-2019年,深圳市汽车通行量应该是逐年增多的,不会使大气中二氧化硫含量减少,①错误;2006-2019年深圳市大气中二氧化硫含量呈现下降趋势,可能与其环保政策出台和植被覆盖度提高有关,与全球气候变化关系不大,②③正确,④错误,C正确,ABD错误。故选C。2023年10月15日,日本小笠原群岛的西之岛火山小规模喷发,火山喷出的灰色烟柱高达1500m。下图分别示意当地火山喷发和大气受热过程。完成下面小题。12.火山灰喷出后,在上升过程中() A.气温逐渐升高,气压逐渐升高 B.气温逐渐降低,气压逐渐升高 C.气温逐渐升高,气压逐渐降低 D.气温逐渐降低,气压逐渐降低13.此次火山喷发后,短期内可能导致当地()①昼夜温差减小②昼夜温差增大③降水减少④降水增多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4.火山灰沉积过后,白天气温明显变化,其主要影响的环节是() A.①增加 B.②增加 C.③减弱 D.④减少【答案】12.D13.B14.A【解析】【12题详析】火山灰喷出后,在上升过程中,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逐渐降低,气压逐渐降低,D正确,ABC错误。故选D。【13题详析】此次火山喷发后,短期内火山灰会覆盖天空,大气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增强,白天气温不会太高,夜晚气温不会太低,可能导致昼夜温差减小,①对,②错;短期内火山灰会覆盖天空,大气中凝结核增多,可能导致降水增多,④对,③错。综上分析,B正确,ACD错误。故选B。【14题详析】火山灰沉积过后,大气中的火山灰大量减少,大气削弱作用减弱,地面接受的太阳辐射增强,白天气温明显提高。读右图可知,①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②为被大气反射的太阳辐射,③为被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④为大气逆辐射,则A正确,BCD错误。故选A。下图为北半球某区域某时海平面气压(单位:hPa)形势图,图中箭头表示此时该地风向。完成下面小题。15.指出图中风向表示错误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16.调查发现,图中乙地此时风力较丙地大,其影响因素可能是() A.纬度 B.温度 C.天气 D.下垫面性质【答案】15.C16.D【解析】【15题详析】图示为北半球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则图上各地风向为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判读。北半球近地面风向受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和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影响,偏向水平气压梯度力右侧30°~45°。则据此判断图中甲乙丁三地风向表示正确,ABD不符合题意要求;丙地风向偏转至水平气压梯度力左侧,风向表示错误,D符合题意要求。故选C。【16题详析】影响风力大小的因素有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根据所学可知,同一幅等压线图中,等压线越密集,表示单位距离内的气压差异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因此风力也越大。读图可知,图中乙地等压线并不比丙地密集,但调查发现乙地风力更大,可能是因为两地地表摩擦力不同,乙地位于地势平坦地区或海域,摩擦力小,而丙地摩擦力较大,D正确;纬度、温度和天气并不会影响地表摩擦力,从而影响局部区域内的风力大小,ABC错误。故选D。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继我国成功发射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后,2024年9月5日第二届深空探测国际会议上天问三号总设计师透露,我国天问三号任务计划在2028年前后完成两次发射任务,已确立生命痕迹探寻为第一科学目标,并实现火星样品返回地球。下图示意火星表面,下表示意火星与地球的部分数据比较。行星大气密度自转周期表面平均温度地球5.52g/cm323时56分4秒15℃火星3.95g/cm324时37分-23℃(1)火星表面有很多深浅不一的环形坑,试说明原因。(2)结合表格信息及所学知识,分析火星成为地月系外生命探测目标的原因。(3)地球和火星都以太阳为中心做公转运动,简述二者共同的公转轨道特征。【答案】(1)火星距离小行星带较近,受外来天体撞击概率较高;火星大气密度小,对外来天体的阻力较小;火星地表外力作用较弱,环形坑保存时间长。(2)火星距离地球较近,方便探测;与太阳距离较适中,表面温度与地球最接近;自转周期与地球接近,昼夜温差较小;火星上有一定的大气,可能适合生物呼吸等。(3)公转方向具有同向性;公转轨道面具有共面性;公转轨道形状具有近圆性。【解析】【小问1详析】火星和木星之间存在小行星带,因为火星距离小行星带较近,因此容易受到天体的撞击;根据图表可知,火星大气密度较小,对天体的阻力较小,摩擦也较小,大气对地面的保护程度弱;火星大气密度小,因此外力作用不明显,环形坑的保存时间长。【小问2详析】火星距离地球较近,有利于探测;火星与太阳距离较适中,表面温度不至于过低,与地球最接近;自转周期为24时37分,与地球接近,适当的自转周期使火星的昼夜温差较小;火星上虽然大气密度小,但是有一定的大气,可能适合生物呼吸。【小问3详析】太阳系八大行星都围绕太阳公转,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公转方向具有同向性;公转轨道的平面倾斜角度较小,几乎在同一个平面运转,公转轨道面具有共面性;公转轨道的形状近似圆形,有近圆性的特征。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作为低纬度滨海发射基地,与内陆其他航天发射场相比,具有特殊的优势条件。北京时间2024年8月22日20时25分,我国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中星4A卫星,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该卫星可为用户提供话音、数据、广播电视传输业务。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1)相比内陆其他航天发射场,简述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的不利自然条件。(2)中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