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上学期地理期中选择题强化训练06:土壤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中图版2019)学校: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题号一二总分得分下图为我国天山北坡植被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天山北坡山腰地带出现云杉林的直接原因是()A.出现逆温,气温较高 B.气流抬升,降水较多C.成土母质层无机养分多 D.地形平坦,易于林木生长2.若只考虑气候因素,天山北坡土壤有机质含量最大的地带是()A.荒漠石山带 B.山地草原带 C.云杉林带 D.山地草甸草原带【答案】1.B2.D【解析】1.天山位于新疆中部,气候干旱,水分条件是影响植被分布的主导因素。天山北坡可以受到来自大西洋和北冰洋湿润气流的影响,受地形抬升,在山腰地带降水较多,能够满足森林植被生长的需要,B正确;气温和土壤条件不是影响云杉林分布的主要因素,AC错误;山腰地带地势较陡,D错误。故选B。2.读图分析,荒漠石山带水分条件最差,植被稀疏,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最少,D错误;相对于山地草原带和云杉林带,山地草甸草原带海拔高,气温低,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最弱,因此土壤有机质积累的最多,含量最大,BC错误,D正确。故选D。【点睛】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和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其中植物起着最为重要的作用。绿色植物吸收养分元素制造有机质,然后以枯枝落叶和残体的形式将有机养分归还给地表;动物除以排泄物、分泌物和残体的形式为土壤提供有机质,并通过啃食、搬运和搅动等促进有机残体的转化和改变土壤结构;微生物在成土过程中的主要功能是有机残体的分解、转化和腐殖质的合成。我国一些地区由于常年使用拖拉机进行浅翻作业,形成了一层犁底层。犁底层是位于耕作层以下十分紧实的土层,它是在犁的长期挤压和降水时黏粒随水沉积作用下形成的。深耕具有翻土、松土、混土、碎土的作用,能破坏犁底层结构。据此完成下列各题。3.常年使用拖拉机进行浅翻作业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是()①农作物易倒伏②犁底层变薄③土壤透气性弱④表土水分降低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4.华南水稻耕作区,较少采取深耕破坏犁底层的主要原因是()A.耕作层加厚,有利于水稻根系发育 B.耕作层加厚,有利于水稻吸收养分C.犁底层结构紧实,减少土壤的水分蒸发 D.犁底层结构紧实,降低土壤的水分下渗5.西北绿洲灌溉农业耕作区不进行深耕的主要原因是()A.风力强劲,风沙易侵蚀表土 B.人力耕作,不易产生犁底层C.劳动力短缺,深耕成本过高 D.降水较少,难以形成犁底层【答案】3.B4.D5.A【解析】3.根据材料浅翻作业利于形成犁底层,犁底层是位于耕作层以下十分紧实的土层,作物根系不易穿过犁底层,根系较浅,抗倒伏能力较差,所以农作物易倒伏,①符合题意;浅翻作业利于形成犁底层,常年浅翻作业会加厚犁底层,②错误;由材料可知犁底层十分紧实,所以土壤透气性弱,对农业生产不利,③符合题意;犁底层十分紧实土壤水分不易下渗,表土水分会增加,④说法错误。综上所述①③符合题意,所以选B。4.题干中指出华南水稻耕作区,较少采取深耕破坏犁底层,所以耕作层不会加厚,AB错误;犁底层结构紧实,可减少水分下渗,并不能减少土壤水分蒸发,C错误,D正确。所以选D。5.西北绿洲灌溉农业耕作区,气候干旱,风力大,不进行深耕,可减少风沙对表土侵蚀,A正确;从题中并不能判断是人力耕作还是机耕,B错误;现代农业基本使用机械化,且西北地区劳动力并不短缺,C错误;犁底层的形成主要是常年使用拖拉机进行浅翻作业形成,它是在犁的长期挤压和降水时黏粒随水沉积作用形成,虽然西北地区降水少,但灌溉同样也会使黏粒随水向下沉积,D错误。所以选A。【点睛】犁底层是位于耕作层以下十分紧实的土层,它是在犁的长期挤压和降水时黏粒随水沉积作用下形成的,犁底层的存在会阻碍作物根系向下生长,作物更易倒伏;会影响土壤的透气性;会阻碍土壤水分下渗。生物残骸在厌氧环境中易分解成低碳有机物,土壤中的产甲炕菌以低碳有机物为原料生产甲炕,甲烷被植物根系吸收,然后经植物体的通气组织排放给大气。新疆的淡水湖博斯腾湖和咸水湖艾比湖湖岸都有芦苇湿地分布,但芦苇生长状况不同。右圈示意不同季节两个湖岸芦苇湿地土壤向大气排放的甲烷量(单位:ug.m-1●h-1).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影响两个湖岸芦苇湿地甲烷排放量季节变化的根本因素是()A.芦苇生物 B.土壤湿度C.枯落物数量 D.太阳辐射7.夏季两个湖岸芦苇湿地土壤甲烷排放量都较大,可能是因为夏季两地()A.降水丰富 B.土壤含水量高C.芦苇产量大 D.土壤质地改变8.研究两个湖岸冬春季节土壤甲烷排放量的变化需要突出考虑()A.积雪厚度 B.冻融作用C.水位变化 D.风沙影响【答案】6.D7.C8.B【解析】6.由图可知,夏季芦苇湿地甲烷排放量大,冬季排放量小。结合材料分析,可知其根本原因是夏季太阳辐射强烈,温度高,产甲烷菌活动活跃,生产更多的甲烷,且植被生长旺盛,向大气输送更多的甲烷。故D选项正确。芦苇生物、土壤湿度、枯落物数量对甲烷排放量的季节变化也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根本因素,因此排除ABC三项,本题选D。7.根据材料可知,两个湖岸芦苇生长状况不同。两个湖泊所在地全年降水量都较少,A错;湖岸土壤全年含水量都较高,B错;土壤质地是土壤的物理性质之一,短时间内不会发生改变,D错;夏季新疆降水及冰雪融水补给较多,土壤湿润,土壤盐分较低,咸水湖湖岸土壤盐分对芦苇生长的抑制较弱,两个湖岸芦苇生长状况差异不大,导致两个湖岸芦苇湿地土壤甲烷排放差异较小,故C选项正确。所以本题选C。8.根据材料可知,生物残骸在厌氧环境中易分解成低碳有机物。冬季土壤冻结,厌氧环境利于产甲烷菌制造甲烷,产生的甲烷封存在土壤中,浓度逐渐蓄积升高;春季表土解冻,冬季封存的甲烷释放,且表土解冻,植物根系复苏,利于甲烷向大气传输。积雪厚度、水位变化主要影响土壤湿度,风沙活动只是促进了甲炕的散失,所以与积雪厚度、水位变化、风沙影响等因素相比,冻融作用在冬春季节对土壤甲烷排放量的变化的影响更突出,故B选项正确。所以本题排除ACD三项,选B。【点睛】土壤有机质的转化受各种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由于微生物是土壤有机质分解和周转的驱动力,因此凡是能影响微生物活动及其生理作用的因素都会影响有机物质的分解和转化如:土壤的水分和通气状况、温度、酸碱度等。土壤的形成受成土母质、地形、气候、生物及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是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一面“镜子”。据此完成下列小题。9.影响土壤质地(土壤颗粒物粗细状况)的主要因素是()A.生物 B.气候 C.成土母质 D.人类活动10.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主要作用是()①成土母质的风化过程②有机物质的积累过程③水分含量的调节过程④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11.下列地区中,风化壳厚度最厚的是()A.热带雨林 B.热带荒漠 C.温带草原 D.亚寒带针叶林【答案】9.C10.B11.A【解析】9.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但是与土壤颗粒物粗细关系不大,A错误;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与土壤颗粒物粗细状况无关,B错误;岩石风化即成土母质是土壤的初始状态,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的最初来源,成土母质的粒度与土壤质地关系密切,C正确;人类活动通过改变成土生物作用于土壤的形成与演化,其中以改变地表生物状况的影响最为突出,D错误。所以选C。10.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在成土母质上滋生出生物后,通过光合作用和根系有选择地吸收,慢慢地积累了有机质,然后以枯枝落叶和生物残体的形式,将有机养分和矿物养分归还给地表,加速土壤的形成。因此,生物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生物对质的改造作用,一是有机质的积累过程,二是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因此②④正确,所以选B。11.温度高和降水量大有利于岩石风化作用的发生。热带雨林地区高温多雨,风化作用明显,风化壳最厚,A正确;热带荒漠地区,热量条件好,但全年干旱,不利于岩石风化作用的发生,风化壳厚度小,B错误;温带草原地区,热量条件较差,降水少,不利于岩石风化作用的发生,风化壳厚度较小,C错误;亚寒带针叶林地区,纬度高,热量条件差,降水较少,不利于岩石风化作用的发生,风化壳厚度小,D错误。所以选A。【点睛】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在成土母质上滋生出生物后,通过光合作用和根系有选择地吸收,慢慢地积累了有机质,然后以枯枝落叶和生物残体的形式,将有机养分和矿物养分归还给地表,加速土壤的形成。“牛肝地”是指在红层软岩分布地区形成的以密集侵蚀沟和风化壳裸露为标志的类似荒漠景观的土地。下图示意位于我国某区域“牛肝地”形成过程中不同演替阶段下的植物群落与土壤特征的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2.“牛肝地”所在地区的土壤类型可能为()A.黑土 B.黄土 C.红壤 D.紫色土13.“牛肝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气候变异 B.地表形态变化 C.过度农业活动 D.土壤肥力变化14.在该地区植物群落由常绿阔叶林到牛肝地演替的过程中,土壤特征发生的变化是()A.土壤厚度增大 B.土壤中矿物质比重增大C.土壤肥力提高 D.土壤水分含量增大【答案】12.C13.C14.B【解析】12.据材料信息“红层软岩”和图中信息“常绿阔叶林”可知,该地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土壤类型最可能为红壤,C项正确;黑土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黄土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紫色土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ABD项错误。故选C。13.据材料可知,“牛肝地”是类似荒漠景观的土地,说明缺少植被保护。读图可知,“牛肝地”演化过程中,植被逐渐减少,造成植被破坏的主要原因是过度农业活动,C项正确,气候变异的过程是比较缓慢的,不是“牛肝地”形成的主要原因,A项错误;该处地表形态的变化及土壤肥力的变化原因主要是地表植被覆盖减少,而植被覆盖减少的原因主要是人类活动,BD项错误。故选C。14.根据图二,该地区植物群落由常绿阔叶林到牛肝地演替的过程中,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说明土壤中矿物质比重增大,土壤肥力下降,B项正确,C项错误;土壤含水率下降,D项错误;土壤侵蚀加剧,土壤厚度减小,A项错误。故选B。【点睛】利用图像信息解题一般遵循“读图名-细辨图例-挖掘信息”的步骤。分析本题文字材料中的“红层软岩”、“常绿阔叶林”和地图中”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土壤含水率变化"等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富铝土是指土壤形成过程中铁、铝等成分相对富集后的一类土壤的总称。其在我国分布广,包含多种土壤类型,并具有下图所示的过渡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影响富铝土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成土母质 B.气候 C.生物 D.地形16.下列土壤类型中,铁、铝相对含量最高的是()A.赤红壤 B.砖红壤 C.红壤 D.黄壤17.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低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和地质 B.气候和岩石 C.气候和生物 D.成土母质【答案】15.B16.B17.C【解析】15.成土母质影响土壤类型,经岩石风化形成土壤,但不是富铝土最主要成因,A错误;富铝土是土壤在湿热气候条件,土体铝硅酸盐矿物受强烈分解,使得氧化铝在土壤中残留和聚集,其形成的最主要自然因素是气候,B正确;生物因素参与不同类型土壤形成的影响差不多,C错误;富铝土分布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形因素会影响其形成,但不是主因,D错误;故选B。16.湿热气候促进矿物分解,更易形成富铝土。红壤赤红壤分布区,热量较低,气候干燥,土壤铁铝含量较少,AC错误;根据热量和干湿变化规律判断,南方气温较高,东部沿海湿润,所以铁铝含量最高的是砖红壤,B正确;黄壤分布的纬度较高,热量较低,铁铝含量较少,D错误;故选B。17.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水热条件影响植被,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土壤肥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有机质含量的多少。所以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低的主导因素是气候与生物,C正确;地形、地质、岩石、成土母质等对有机质含量高低的影响较小,ABD错误;故选C。【点睛】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和强度。如中等水热条件下,土壤有机质积累最多(温带半湿润环境下的黑土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通过影响岩石的风化过程、地貌形态及生物的活动,间接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如:湿热条件下风化壳最厚,土壤层厚度大。干旱或者寒冷条件下,风化壳薄,土壤层也薄。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土壤肥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有机质含量的多少。没有生物的参与,就不会有土壤的形成。下图为土壤形成不同阶段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三题。18.土壤形成的先后顺序是()A.b、a、d、c B.a、b、d、c C.a、c、b、d D.a、b、c、d19.图示反映的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是()A.成土母质 B.地貌 C.时间 D.气候20.影响土壤发育最基本、最活跃的因素是()A.气候 B.地形 C.生物 D.成土母质【答案】18.D19.C20.C【解析】18.岩石受外力作用风化破碎后,形成成土母质,成土母质释放养分,能够生长植物,形成原始土壤,原始土壤经过漫长的时间分化成不同土层,形成成熟土壤,形成过程依次对应a、b、c、d,故选D。19.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图示反映的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是时间,C正确。成土母质、地貌、气候等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土壤的形成,但图示信息反映的是时间因素。故选C。20.生物是影响土壤发育的最基本也是最活跃的因素,没有生物的作用,就不能形成土壤,C正确。气候、地形、成土母质等影响土壤的形成,但不是最活跃的因素。故选C。【点睛】影响土壤肥力的主要因素有:成土母质(决定了土壤矿物质成分和养分状况)、生物因素(有机质的提供以及土壤中的微生物对有机质的分解速度)、气候因素(湿热地区土壤化学风化作用以及淋溶作用强,冷湿环境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时间因素(影响土壤层的厚度)以及人为因素等。如图示意武夷山不同海拔高度有机碳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变化情况。土壤有机碳是通过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腐殖质、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体的合称。其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土壤肥力的高低。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1.武夷山区表层士壤有机碳含量较高的主要原因是()A.凋落物腐殖化弱 B.植被凋落物较多 C.土壤质地紧实 D.土壤通气性差22.武夷山高海拔地区土壤有机碳含量高于低海拔地区,是由于高海拔地区()A.常年维持高温 B.光合作用较强 C.微生物活性低 D.有机质矿化速率快【答案】21.B22.C【解析】21.植被凋落物主要集中在表层,且表层土壤的温度、湿度、土壤质地等环境因子更有利于凋落物腐殖化过程的进行,使得表层土壤有机碳不断累积,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作为土壤有机碳来源的植被凋落物变少,且由于土壤质地变紧,使得表层土壤有机碳向下输送受到限制,B正确;土壤质地越紧实,透气性越差,有机碳的含量越低,CD错误;凋落物腐殖化越弱,有机碳含量越低,A错误。故选B。22.武夷山高海拔地区常年维持低温,微生物活性低,土壤呼吸作用弱,有机质矿化速率缓慢,因而有利于有机碳在土壤中的累积,C正确、AD错误;海拔高低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较小,B错误。故选C。【点睛】土壤有机质主要来源于植物、动物及微生物残体,其中高等植物为主要来源。原始土壤中最早出现在母质中的有机体是微生物。随着生物的进化和成土过程的发展,动、植物残体及其分泌物就成为土壤有机质的基本来源。在自然土壤中,地面植被残落物和根系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来源,如树木、灌丛、草类及其残落物,每年都向土壤提供大量有机残体。土壤中有机质的分解和周转受微生物的制约,影响微生物生命活动的环境条件,都会影响有机质的转化,特别是气候条件对有机质积累影响较大。读“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剖面构造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23.图中三种土壤都有的土层有()A.有机层、腐殖质层、淋溶层 B.腐殖质层、淋溶层、母质层C.有机层、淋溶层、淀积层 D.腐殖质层、淀积层、母质层24.与森林土壤相比,草原土壤()A.腐殖质层厚,肥力较高 B.淋溶层厚,淋溶作用弱C.母质层厚,风化作用弱 D.淀积层薄,气温较低【答案】23.B24.A【解析】本题组以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剖面构造示意图为情境,在读图的基础上,考查土壤剖面构造方面的相关知识,突出综合思维素养。23.读图分析,判断图示三种土壤共有的土层,突出土壤分层的相似性,共有的土层有:腐殖质层、淋溶层、母质层,正确答案为B。A、C、D错误。故选B。24.草原土壤腐殖质层比森林厚,土壤肥力较高,A正确;草原土壤淋溶层较森林土壤薄,B错;两种土壤母质层相差不多,C错;森林土壤有淀积层,草原土壤没有淀积层,D错。因此正确选项为A。【点睛】土壤是地球陆地的表面由矿物质、有机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的。土壤是在长期的生物、气候、地形、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形成的。土壤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形成的,能够反映其所在地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在我国古代,一直存在着“社稷祭祀”的制度。以五色土建成的社稷坛包含着古代人对土地的崇拜。五色土是指在中华大地上,按照东、南、中、西、北五个方位选取的青、红、黄、白、黑五种不同颜色的土壤。据此,回答下面小题。25.与青壤相比,白壤的显著特点是()A.枯枝落叶层厚 B.腐殖质层薄C.淋溶层显著 D.土壤厚度大26.改良红色土壤以满足耕作需要的合理措施是()A.引淡淋盐 B.增施绿肥C.引水灌溉 D.平整土地27.“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句诗体现了()A.春季高温多雨,生物循环旺盛 B.落红化作春泥是风化作用的结果C.春泥可以保持土壤水分和温度 D.生物残体可以为土壤提供有机质【答案】25.B26.A27.D【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土壤的的特征和改造。主要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作答。25.青壤分布区域降水较多,植被丰富,枯枝落叶多,腐殖质层厚,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较高。白壤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新疆等地,植被稀少,A错误,腐殖质层薄B正确;降水少,淋溶层不显著,C错误;土层厚度小,D错误。因此正确选项为B。26.红色土壤主要分布在南方,湿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电商绿色物流行业物流配送模式创新研究报告
- 给砖厂送煤矸石合同范本
- 高端救生衣采购合同范本
- 私人租赁车牌协议书范本
- 深度保洁服务协议书范本
- 职工公寓合租协议书范本
- 离婚了如何写财产协议书
- 瑜伽馆赠送课程合同范本
- 用就业协议代替劳动合同
- 水稻还田合同协议书范本
- 《眼内炎患者的疾病》课件
- 临时厕所施工方案
- 2024-2030年中国独立学院行业转型挑战分析发展规划研究报告
- 历年全国普通话考试真题50套
- 智能物业管理大数据应用方案
- 香港公司股东协议书范本
- DB43T 876.8-2015 高标准农田建设 第8部分:科技服务
- 普通洗车操作流程及操作指导书
- 伤寒与副伤寒患者的护理
- 2024年辽宁电工(高级技师)高频核心题库300题(含解析)
-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竖式计算题练习200道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