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民收入核算与决定理论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第一节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第二节国民收入核算与决定理论知识目标:(1)能运用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指标简单分析我国经济的运行趋势(2)能进行简单的国民收入核;(3)能进行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分析技能目标:(1)掌握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2)了解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指标(3)掌握国民收入核算的恒等式(4)掌握消费、储蓄函数以及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的基本原理
在前面的微观经济学分析中,我们是以单个经济主体为研究对象,本章开始将进入宏观经济学内容的学习,以整体经济作为研究对象,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情况进行分析。本项目我们将学习到,国民收入核算的宏观经济变量指标主要有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等,国民收入核算的方法主要有支出法、收入法和生产法。本项目背景4引导案例国家统计局8月29日发布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报告。报告显示,自2006年以来,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稳居世界第1位,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第一引擎。70年来,我国经济实力显著增强。1952年,按美元计价,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为300亿美元。2018年,GDP达到136082亿美元,比1952年增长452.6倍。1978年,我国GDP世界排名第11位;2010年,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在此后稳居世界第2位。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水平大幅提升。据世界银行统计,1962年,我国人均NI只有70美元,到1978年达到200美元。2018年人均NI达到9470美元,比1962年增长134.3倍。人均NI水平从1962年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4.6%,提升到2018年的85.3%,提高了70.7个百分点。你是如何理解GDP的?第一节国民收入核算
一、国内生产总值二、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三、国民收入核算的其他指标四、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式
(一)国民生产总值的含义
研究一国总体经济的运行情况,常用一国全年的总产值来衡量。总产值的衡量有一系列指标,其中GDP或GNP是最重要、最广泛的指标。
国民生产总值(GrossNationalProduct,简称GNP)是一个国民概念,是指一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6一、国内生产总值(二)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
国内生产总值(GrossDomesticProduct,简称GDP)是指经济社会(一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市场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7
1.GDP是一个地域概念。GDP是指一个国家国境内在一年内所创造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而不管国境内的生产要素是不是本国的,它主要侧重衡量一国本土所具备的生产能力。例如外国人在中国工作,在中国开办工厂,其生产的价值是中国GDP的一部分。8在理解GDP的含义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2.GDP是指最终产品的总价值。最终产品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生产出来直接供人们消费的产品,中间产品是指生产出来作为下一道生产工序投入品的产品。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根本区别在于其购买的目的是用于消费还是用于出售或生产,而不在于产品本身的性质。在计算GDP时不应包括中间产品价值,否则会造成重复计算。
在实际经济中,某些产品既可以作为最终产品,也可以作为中间产品。例如,面粉被消费者买回家蒸馒头自家吃,面粉为最终产品,若被食品厂买去后蒸制馒头卖给消费者,这时面粉为中间产品。煤炭在用作燃料发电时是中间产品,而用作人们生活中的燃料时是最终产品。这样,把哪一部分商品计入最终产品,哪一部分商品计入中间产品就不容易了。为了避免重复计算,在实际计算当中,常采用“增加值法”来统计,只计算在各生产阶段上所增加的价值,即产品的销售收入与生产该产品的生产费用之差额。但不论用哪种方法,所得结果应是一致的。*
假定一件衣服从生产到销售最终使用共要经过五个阶段:棉花种植、纺纱、织布、制衣、销售。各生产及销售阶段的中间产品成本、产品价值及增值情况如表所示。生产阶段中间产品成本产品价值增加值种植—1010纺纱102010织布204020制衣407030销售7010030合计140240100
3.GDP中的最终产品不仅包括有形的最终产品,而且包括无形的最终产品——劳务。即要把旅游、服务、卫生、科研、教育等行业提供的技术与劳务,按其所获得的报酬计人国内生产总值中。2018年,中国的GDP总量为900309亿元人民币(折合13.6万亿美元),中国第三产业增加值约为469575亿元(折合70960.6亿美元),占GDP比重已经达到了52.2%;2018年美国其第三产业增加值高达165147.47亿美元(比整个中国的GDP总量还多),约为其GDP总量的80.6%。
4.GDP是一定时期内所生产而不是所售出的最终产品的价值。这里把生产出来而未售出的部分看作是企业自己的存货投资,计入当期GDP。例如,某公司2018年生产1000万元人民币的产品,2018年只卖掉800万元,所剩的200万元产品为存货,都属于2018年的GDP;2018年建成的商品房,开发商在2019年9月才售出部分房屋,也不能计算到2019年的GDP中去;同样,二手车等产品在生产出来的时候就已经被计入当时的GDP,因此不能计入成交时的GDP。
5.GDP一般仅指通过市场交易活动导致的价值,不经过市场的最终产品不能计入GDP。非市场性和非生产性的交易活动产生的价值不能计入GDP。非市场性的交易活动主要指家务活动和自给自足的活动。非生产性交易主要是指政府及私人的转移支付和证券交易等,这些项目只是资金(货币)、证券的转移,并未出现产品交换,也就是没有出现最终产品的价值变化,因而不计入GDP。
GDP与GNP都是核算社会总产出的价值和反映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总量指标,二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可以互相换算,其公式为:GNP=GDP+(本国公民的国外收入—外国公民在国内的收入)其中,本国公民的国外收入减去外国公民在国内收入的差额被定义为净要素支付,以NFP表示,上述公式可表示为:
NFP=GNP—GDP
GNP和GDP两个指标的比较可反映出一国资本输出和输入的情况:GNP>GDP时,NFP>0,显示资本输出较多;而GDP>GNP时,NFP<0,则显示资本输入较多。
(二)名义GDP和实际GDP
由于GDP是用货币价值来衡量的,因此,一国GDP的变动有两个影响因素:一个是所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数量变动,另一个是产品和劳务的价格变动。对于一国来讲,单纯由于价格上升而导致的GDP上升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为产品和劳务的数量没有增加,人们的消费水平没有得到提高。所以,有必要将国内生产总值变动中的价格因素分离出来,只研究产品和劳务的数量变化。这就需要区别名义GDP和实际GDP两个概念。
名义GDP(NominalGDP)是用生产产品和劳务的当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国内生产总值,而实际GDP(RealGDP)是用之前某一年的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国内生产总值。计算实际GDP可使我们了解到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产量发生了多大变化。如果使用的都是基年的价格,则两个时期GDP的差额便是两个时期的变化量。如果仅仅比较两个时期的名义GDP,则我们无法知道这两个时期GDP的差额究竟是由产量变化引起的,还是由价格变化引起的。
假设某国只生产两种产品——大米和牛肉。以2010年为基年,现在需要核算2018年的名义GDP和实际GDP,2010年和2018年最终产品的数量和价格下表所示。
2010名义GDP2018年名义GDP2018年实际GDP
大米50吨×1元=50万元100吨×3元=300万元100吨×1元=100万元牛肉10吨×10元=100万元50吨×20元=1000万元50吨×10元=500万元合计150万元1300万元600万元
某个时期名义GDP与实际GDP之间的差别,可以反映出这一时期和基期相比的价格变动的程度。因为通过计算名义GDP和实际GDP的比率,可以计算出价格变动的百分比。名义GDP与实际GDP之比,称为GDP价格指数。
GDP平减指数=1300/600=2.171.在下列情形中,应该计入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是()A.去年生产而在今年销售出去的汽车B.当年生产的汽车C.去年购买而在今年转售给他人的汽车D.某产商当年计划的要在明年生产的汽车B2.今年的名义GDP小于去年的名义GDP说明()A.物价水平一定下降了B.今年的生产的产品和劳务数量一定都减少了C.今年的物价水平和产品和劳务数量一定都减少了D.以上都不正确 D3.在理解国内生产总值时要注意()A.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地域性的概念B.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流量的概念,而不是存量的概念C.国内生产总值测度的是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产品,而不是所售卖掉的产品D.国内生产总值测度的是最终产品,而不是中间产品E、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ABCDE4.某国人均GDP大于人均GNP说明了该国公民从外国获得的收入()外国公民从本国获得的收入。A.小于B.大于C.等于D.无法知道 A
*二、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
一、支出法
支出法又称最终产品法或产品流量法,是指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各项最终产品的总支出(即最终产品的总卖价)来计量GDP的方法。在现实生活中,产品和劳务的最后使用,主要是居民消费、企业投资、政府购买和出口。因此,用支出法核算GDP,就是核算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居民消费、企业投资、政府购买和出口这几方面支出的总和。
1.个人消费支出(C)是指消费者对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支出,可分为对耐用品、非耐用品和劳务的支出。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消费品称为耐用消费品,如汽车、冰箱、家具等;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下的是非耐用消费品,如食物、学习用具、汽油等。在不易划清两者的界限时,只能加以硬性规定,例如,衣服一概视为非耐用消费品;劳务支出包括医疗保健、旅游、理发等支出。
2.企业投资(I)是指物质资本存量的增加,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是指购买的新厂房、新设备以及新建住宅的投资;存货投资是指企业持有的存货价值的变动。存货投资是企业掌握的存货价值的增加(或减少)。如果年初全国企业存货为2000亿美元而年末为2200亿美元,则存货投资为200亿美元。由于资本具有磨损、消耗的特性,因此投资又可分为净投资和重置投资。重置投资是指新投资中用来弥补资本品由于损耗造成的价值减少部分,其余部分属于净投资。用支出法核算GDP时,其投资指的是总投资(含折旧)。1.某国家年初资本存量是1000万元,在本年度生产了500万元的资本品,资本消耗折旧是300万元,则该国家本年度的总投资净投资是()A.500万元200万元B.500万元300万元C.1500万元200万元
D.1500万元300万元A2.以下哪项属于私人投资()A.政府修建医院B.私人购买债券
C.厂商年终存货大于年初
D.政府发行债券
C
3.政府购买支出(G)是指各级政府购买产品和劳务的支出,它包括政府用于国防(购买军火、组建军队等)、政府机关办公用品与基础设施建设(道路建设、学校和医院建设等)等方面的支出。政府支付给政府雇员的工资也属于政府购买。政府购买是一种实质性的支出,表现出商品、劳务与货币的双向运动,直接形成社会需求,因此成为国内生产总值的组成部分。
4.净出口(X—M)是出口减进口的净值。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既会出口本国产品到国外,也会进口外国产品。进口表示收入流到国外,不是购买本国产品的支出,应从本国总购买中减去;出口表示收入从外国流入,是国外用于购买本国产品的支出,应加进本国总购买之中。净出口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负值。当本国居民购买的外国产品与劳务多于外国居民购买的本国产品与劳务时,净出口便是负的。
将以上四项加总,就得到国民收入恒等式:GDP=C+I+G+(X—M)。公式说明了GDP的各个组成部分,这四个部分分别代表来自不同部分的需求,支出法就是通过加总四个部分的需求数值来核算GDP的。下表为利用支出法计算的中国2018年GDP的构成。居民消费企业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GDP总计固定资本形成存货变动348209.6380771.815873.1132131.07440.5884426.0
1.下面哪项不列入国民收入的核算()A.出口到国外的一批货物B.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救济金C.经纪人收取的佣金D.股票交易费B
(二)收入法
收入法又称要素收入法或成本流量法,它是从收入的角度出发,把生产要素报酬(工资、地租、利息和利润)进行加总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这种核算方法是从居民户向企业出售生产要素获得收入的角度看,也就是从企业生产成本看社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了多少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但严格来说,产品的市场价值中除了生产要素收入构成的生产成本之外,还有间接税、折旧、公司未分配利润等内容,因此用收入法核算国民生产总值,应当包括以下项目:
第一,工资、利息和租金等这些生产要素的报酬。从广义上说工资应当包括所有对工作的酬金、补助和福利费,其中包括工资收入者必须缴纳的所得税及社会保险税。利息在这里指人们储蓄所提供的货币资金在本期的净利息收入,但政府公债利息及消费信贷的利息不计入国民生产总值,而只被当作转移支付。租金包括个人出租的土地、房屋等租赁收入。
第二,非公司企业收入。它指各种类别的非公司型企业的纯收入,如医生、律师、农民和自营小店等的收入。他们被自己雇用,使用自有资金,因此他们的工资、利息、利润和租金等是混在一起作为非公司企业收入的。
第三、公司税前利润。它是指所有制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利润。它是在公司的销售收入中扣除工资、利息、地租、折旧、间接税及其他成本项目之后获得的净剩余。公司利润包括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股东红利及公司未分配利润等。
第四,企业转移支付和企业间接税。前者指公司对非营利组织的社会慈善捐款和消费者赊账。后者指企业缴纳的货物税或销售税、周转税。这些税收虽然不是生产要素创造的收入,但要通过产品加价转嫁给购买者,故也应看作是成本。这和直接税不同,直接税(公司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都已包括在工资、利润及利息中,故不能再计入GDP中。
1.下面哪项不属于公司间接税()A.销售税B.公司所得税C.货物税D.公司财产税B
第五,资本折旧。这是资本的耗费,也不是生产要素的收入,但由于是企业投资的一部分,包括在支出法中的总投资中,故这里也应计入GDP中。
因此,按收入法核算所得的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非企业主收入+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利用收入法计算GDP,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销售上一期生产的产品和劳务取得的收入不计算在内;二是与生产无关的收入不计在算内,如出售股票和债券只是一种金融交易;三是政府的转移支付也不能算作接受者的收入。
1.下面哪项不属于要素收入()A.总统薪水B.银行存款利息C.红利D.救济金D
2.经济学上的投资是指()A.企业增加一笔存货B.建造一座住宅C.企业购买一台机器设备D.以上都是D
(三)生产法
用生产法核算GDP,是指按提供物质产品与劳务的各个部门的产值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生产法又叫部门法。这种计算方法反映了国内生产总值的来源。运用这种方法进行计算时,各生产部门要把使用的中间产品的产值扣除,只计算所增加的价值。商业和服务等部门也按增值法计算。卫生、教育、行政、家庭服务等部门无法计算其增值,就按工资收入来计算其服务的价值。
各国的国民经济部门分类不同,按一般标准可分为:第一产业:农林渔业、采掘业等;第二产业:建筑业、制造业、运输业等;第三产业:邮电、通信、公用事业、水电气业、批发和零售商业、服务业、金融、保险、房地产、政府服务等。把三大产业的产值加总,再加上国外要素收入便可以核算出本国GDP值。
初步核算,今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69779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2%。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6.4%,二季度增长6.2%,三季度增长6.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3005亿元,增长2.9%;第二产业增加值277869亿元,增长5.6%;第三产业增加值376925亿元,增长7.0%。
案例
从理论上说,按支出法、收入法与生产法计算的GDP在量上是相等的,但实际核算中常有误差,因而要加上一个统计误差项来进行调整,使其达到一致。实际统计中,一般以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的支出法为基本方法,即以支出法所计算出的国内生产总值为标准。
三、国民收入核算的其他指标
(一)国内生产净值
国内生产净值(NetDomesticProduct,NDP)是指一个国家一年内新增加的价值,即用国内生产总值减去折旧之后的商品和劳务的价值。用公式表示为:NDP=GDP一折旧。
(二)国民收入
国民收入(NationalIncome,NI)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国民收入泛指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个人收入和个人可支配收入5个总量指标中的任一个。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所讲的国民收入就是指广义的国民收入。
狭义的国民收入,指一国一年内提供各种生产要素的所有者获得的收入总和,它包括工资、利息、利润和地租的总和。从NDP中扣除企业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再加上政府补贴便得到了各要素收入。国内生产净值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可表示如下:
NI=NDP一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贴也可表示为:NI=工资+利润+利息+租金
(三)个人收入个人收入(PersonalIncome,PI)是指一个国家的个人在一年内通过各种来源所得到的收入总和,包括劳动收人、业主收入、租金收入、利息和股息收入、政府转移支付等。它是从国民收入派生出来的一项指标。从国民收入中减去那些不会成为个人收入的项目(如公司所得税、公司未分配的利润、社会保险金)再加上那些不是来自个人要素收入的项目(如政府转移支付等),就是个人收入。国民收入与个人收入的关系可表示如下:
PI=NI一公司所得税一公司未分配利润一社会保险金+政府转移支付
(四)个人可支配收入
个人可支配收入(DisposablePersonalIncome,DPI)是指一个国家的个人在一年内实际得到的可自由支配用于消费和储蓄的收入总和。它是从个人收入派生出来的一项指标。个人收入在扣除个人所得税之后才能归个人自由支配。对个人可支配收入,居民可以按自己的意愿来支配它,但一般只有两种选择:一是消费;二是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的计算公式为:DPI=PI一个人所得税=消费+储蓄
总结以上内容,国民收入核算中的这五个总量之间的关系是:
NDP=GDP-折旧NI=ND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PI=NI-公司所得税-公司未分配利润-社会保险税+政府对居民的转移支付DPI=PI-个人所得税=消费+投资1.个人收入与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差别在于()A.个人所得税B.间接税C.折扣D.公司未分配利润A2.基本的国民收入核算的变量主要包括()A.国内生产总值 B.个人收入C.个人可支配收入 D.政府收入E.企业收入ABC
四、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式
要核算一国一定时期的国民收入,先要弄清社会总产出、总收入和总支出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在经济的运行过程中,厂商购买生产要素进行生产并销售产品形成社会总产出,消费者用出让生产要素获得的总收入购买产品形成社会总支出,因此总产出、总收入和总支出三者相等。从另一个角度看,用于购买产品的社会总支出等于社会总产出,社会的总产出又等于社会对这些产品的总需求,总支出等于总需求;社会的总需求又等于社会的总供给。所以:
总产出=总收入=总支出=总需求=总供给在对国民收入核算体系进行了解和分析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推导出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式,即投资一储蓄恒等式。
1.两部门经济中的恒等关系
只有家庭和企业两个部门。家庭是生产要素所有者;企业是生产要素的使用者。在两部门经济中,不存在税收、政府支出及国际贸易。
从支出的角度看,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加投资。Y表示国内生产总值,C表示消费,I表示投资,Y=C+I。从收入的角度看,国内生产总值就等于总收入,总收入一部分用作消费,其余部分则当作储蓄。C表示消费,S表示储蓄,Y=C+S。
由C+I=C+S推出I=S
。
2.三部门经济中的恒等关系
在三部门经济中,把政府部门引了进来。一方面,政府向企业与消费者征税,形成政府收入T。另一方面,政府购买商品和劳务,并对居民和企业进行转移支付等,形成政府支出G。
从支出的角度看,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投资和政府购买的总和。Y=C+I+G。从收入的角度看,国内生产总值就等于消费、储蓄和政府收入。Y=C+S+T
。
由C+I+G=C+S+T推出I=S+(T-G)
。
(T-G)可看作政府储蓄。上式也就表示三部门经济中储蓄(私人储蓄和政府储蓄之和)和投资恒等。
3.四部门经济中的恒等关系
四部门包括消费者、企业、政府和国外部门。四部门经济中有了对外贸易,本国从其他国家购买商品和劳务,形成国家收入(M,即进口)。另一方面,其他国家从本国购买商品和劳务,形成国家支出(X,即出口)。
从支出的角度看,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的总和。Y=C+I+G+(X-M)。从收入的角度看,国内生产总值就等于消费、储蓄、政府收入和外国人在本国获得的要素报酬(K)。Y=C+S+T+K。
由Y=C+I+G+(X-M)=Y=C+S+T+K推出I=S+(T-G)+(K+M-X)。(T-G)可看作政府储蓄。(K+M-X)可看做外国对本国的储蓄,上式就表示四部门经济中总储蓄(私人储蓄、政府储蓄和国外对本国的储蓄之和)和投资恒等。
1.下面不属于总支出的是()A.政府购买B.税收C.投资D.消费B2.正确的储蓄–投资恒等式是()A.投资=储蓄B.投资=消费C.储蓄=消费D.总支出--投资=总收入--储蓄A3.三部门经济中的恒等关系是()A.I=SB.I=S+(T-G)C.I=S+T+GD.I=S+(T-G)+(M-X+Kr)B4.净出口是指()A.出口减进口B.出口加进口C.出口加政府转移支付D.进口减出口A5.交通厅的经常性支出属于()A.消费B.投资C.转移支付 D.政府购买D6.以下哪些是收入法核算的项目()A.工资B.利息C.租金D.利润E、企业间接税和转移支付ABCDE7.以下哪些是支出法核算的项目()A.消费B.投资C.政府购买D.净出口E、利润ABCD总结1.国民生产总值的含义及其特点。2.名义GDP和实际GDP的计算。3.国民收入核算的主要宏观经济变量。4.国民收入核算的三种方法。5.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投资与储蓄恒等式。70国民收入核算与决定理论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第一节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第二节第二节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一、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二、简单国民收入的决定三、乘数原理及其效应(一)消费函数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主要分析经济社会的生产水平取决于哪些重要的因素,即由什么决定。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从社会总需求的角度进行分析,如何实现利润最大化的与社会总供给相匹配的社会均衡。社会总需求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出口需求。一、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
在现实生活中,影响各个家庭消费的因素很多,有家庭收入水平、商品价格水平、利率水平、社会的收入分配状况、消费者的偏好、消费信贷状况、消费者对未来收入的预期以及社会的各种制度、风俗习惯等。但是,凯恩斯认为,这些因素中最有决定意义的是家庭收入。
消费函数: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得多,消费和收入的这种关系称作消费函数或消费倾向。C=C(Y)如果两者是线性的,公式为:C=α+βY,式中C为消费,Y为可支配收入,α为自发消费,β为边际消费倾向,βY为收入引致的消费。
边际消费倾向(MPC):是指增加的消费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其公式为:
MPC=△C/△Y(0<MPC<1)
平均储消费倾向(APC):是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APC随着收入的增加而递减。
APC=C/Y
凯恩斯认为,边际消费倾向始终在0和1之间,且当收入增加时,人们会增加消费,但消费的增加量会小于收入的增加量。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增加的速度低于收入增加的速度,并且会呈下降趋势,这被称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正如下表所示。收入(Y)消费(C)边际消费倾向(MPC)平均消费倾向(APC)10001000
1.00200018000.80.9400032000.70.8800048000.40.61000050000.20.5
如左图所示,450线上任一点到横轴和纵轴的距离都相等,表示消费者的收入全部用于消费。消费线与450线相交于E点,在E点之前,消费大于收入,意味着借贷消费或是使用以前的储蓄;在E点之后,消费小于收入。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增加的幅度越来越小于收入增加的幅度。边际消费倾向MPC为β,平均消费倾向为消费线上任意一点与原点连线形成的射线的斜率,可以看出MPC<APC。COYC=α+βY450E(二)储蓄函数
储蓄函数:储蓄是收入中未被消费的部分。既然消费随收入增加而比率是递减的,则可知储蓄随收入增加而增加的比率递增。储蓄(S)与收入(Y)的这种关系就是储蓄函数,其公式是:S=S(Y)若储蓄函数为线性关系,则S=-α+(1-β)Y。
边际储蓄倾向(MPS)是指增加的储蓄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以MPS表示边际储蓄倾向,以△S代表增加的储蓄,则是:
MPS=△S/△Y
平均储蓄倾向(APS)是指在任一收入水平上储蓄(S)在收入(Y)中所占的比率,其公式是:
APS=S/Y(三)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
由于收入完全用于消费和储蓄,因此收入的增加量等于收入的增加量加上储蓄的增加量,因此二者的关系可以表述为:1.Y=C+S;2.APC+APS=13.MPC+MPS=1根据以上关系,如果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中任一一个确定,便可以确定另一个函数。二、简单国民收入的决定
在两部门经济中,在社会实现均衡状态下总是有总收入等于总支出,总支出等于私人消费和私人投资,因此投资总是等于储蓄,即I=S。因此,国民收入的决定可以通过两种方法来进行计算,一是使用消费函数决定国民收入,二是使用储蓄函数决定国民收入。
使用消费函数决定国民收入
在两部门经济中,计划支出由消费和投资构成,Y=C+I,假定I为自主投资(即为既定常数I0),因此,均衡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是:
均衡条件:Y=C+I消费函数:C=α+βY投资函数:I=I0
则Y=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
- 2024新版摩托车协议合同标准版
- 2024水利工程给排水劳务分包合同
- 2024年鱼池承包及渔业产业链整合服务合同3篇
- 基础护理学病人的安全
- 2024版办公用品耗材购销合同
- 2024版养殖项目商业协议模板版B版
- 2024版借调工作安排具体合同版B版
- 华为终端礼仪培训
- 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与控制
- 关于更换公务用车的请示
- 室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薄膜衰减片的仿真设计
- 塔塔里尼调压器FLBM5介绍.ppt
- 国家开放大学毕业生登记表
- DLT724-2000 电力系统用蓄电池直流电源装置运行维护
- CCC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程序
- 初中物理竞赛教程(基础篇)第16讲比热容
- 亲子鉴定书(共3页)
- 容器支腿计算公式(支腿计算主要用于立式容器的支腿受力及地脚螺栓计算)
- 建设工程项目施工安全管理流程图3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