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期末天津市杨村一中、宝坻一中等四校联考高一语文出题学校:蓟州一中天津英华国际学校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请将Ⅰ、Ⅱ卷的答案填涂或写在答题卡上。答题时请按题号位置,在规定区域作答。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第Ⅰ卷(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一、(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一个民族之所以伟大的原因,根本就在于在任何困难和风险面前都不放弃、不退缩、不止步,百折不挠地为自己的前途命运而奋斗,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对新时代青年来说,自当弘扬民族精神,执着追求,不断进取,用奋斗回答时代之问、青春之问。自强不息是对当今时代的不辜负。我们正处在大有可为的新时代。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驻村青年干部群体__________;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返乡创业青年__________;航天事业不断取得新成就,青年创新团队__________;中国制造转型升级,越来越多匠心青年__________……伟大时代孕育着更多机会,搭建起更大舞台,提供了更多选择。时代造就了青年,而青年也在创造并推动这个时代。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功不可没大有作为异彩纷呈脱颖而出B.劳苦功高大有作大放异彩锋芒毕露C.功不可没大展拳脚大放异彩脱颖而出D.劳苦功高大展拳脚异彩纷呈锋芒毕露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一个民族之所以伟大的原因,根本就在于在任何困难和风险面前都不止步、不退缩、不放弃,百折不挠地为自己的前途命运而奋斗。B.一个民族之所以伟大,根本就在于在任何困难和风险面前都不止步、不退缩、不放弃,百折不挠地为自己的前途命运而奋斗。C.一个民族之所以伟大,根本就在于在任何困难和风险面前都不放弃、不退缩、不止步,百折不挠地为自己的前途命运而奋斗的原因。D.一个民族之所以伟大,根本就在于在任何困难和风险面前都不放弃、不退缩、不止步,百折不挠地为自己的前途命运而奋斗。【答案】1.C2.D【解析】【分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功不可没:指功劳很大不能埋没;劳苦功高:出了很多力,吃了很多苦,立下了很大的功劳。语境是说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能如期完成,驻村青年干部群体的功劳很大,不能埋没,选用“功不可没”。大有作为:指能作出重大贡献;大展拳脚:指放开手脚,大干一场。语境是说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返乡创业青年可以放开手脚大干一场,没有强调“重大贡献”,选用“大展拳脚”。大放异彩:比喻突出的成就或表现;异彩纷呈:形容艳丽缤纷,奇异的光彩让人有美感和美的体验。语境是说航天事业不断取得新成就,青年创新团队表现突出,使用“大放异彩”。脱颖而出:比喻本领全部显露出来;锋芒毕露:指锐气和才干全部显露出来,多形容盛气凌人。语境是说中国制造转型升级,越来越多匠心青年本领显露出来,这是褒义的语境,与盛气凌人无关,使用“脱颖而出”。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之所以……的原因”,句式杂糅,排除C;根本在于……原因,成分赘余,排除AB;“不止步、不退缩、不放弃”语序不当,根据句子意思应是递进关系,可改为“不放弃、不退缩、不止步”,排除AB。故选D。3.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红楼梦》,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被称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B.蒲松龄,清代杰出文学家,世称聊斋先生。《聊斋志异》是其倾力创作的短篇小说集,“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简明而生动地道出了其文学特点。C.莎士比亚,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杰出的戏剧家、诗人。他的喜剧作品有《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皆大欢喜》《第十二夜》。D.《装在套子里的人》的作者是19世纪后期俄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他是一位文笔犀利的幽默讽刺大师,与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马克·吐温并称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D.“美国的马克·吐温”错。“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是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故选D。4.下列各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高等教育改革要想取得实效,就需要实实在在地下一番功夫,若满足于浅尝辄止的喧闹,或将陷入华而不实、喧宾夺主的误区。B.在南京青奥会男子气步枪决赛中,中国选手杨浩然屏气凝神,目不交睫地盯着靶标,丝毫不理会观众的叫好声。C.闹得沸反盈天的“火星移民”计划,最终却很可能是一场骗局。该项目负责人日前表示,项目的复杂性远远超出了想象。D.媒体披露,美国国家安全局对世界35个国家首脑进行窃听活动,其手段无出其右,招致越来越多的国家的声讨和批评。【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A.浅尝辄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对知识、问题等不做深入研究。语境说高考教育改革不能仅仅尝试一下就算了,成语使用恰当;B.“目不交睫”形容夜间不睡觉或睡不着。语境是形容气步枪选手盯着靶标,应用“目不转睛”;C.“沸反盈天”形容人声喧闹,乱成一片。此处形容“火星移民”计划宣扬很热闹,应改为“沸沸扬扬”;D.“无出其右”指的是没人能胜过。含褒义,用在此处感情色彩不当。故选A。二、(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在中华文化里,牛是勤劳、奉献、奋进、力量的象征。”在2021年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情礼赞牛所代表的精神品质,并赋予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以新的时代内涵。古往今来,中国人民爱牛、敬牛、颂牛。牛是“日耕百亩”的勤劳符号,牛代表的是“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的牺牲精神,牛具有“深耕细作走东西”的开拓品格。体悟牛的品格、弘扬牛的精神、激发牛的干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特色,也是中国人民精气神的具体体现。“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先生曾以这样饱含真情的诗句歌颂牛。千百年来,牛都是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象征。这也是人们爱牛、敬牛、颂牛的一个原因。画家李可染便曾将自己的画室堂号定为“师牛堂”,他解释自己为何喜欢画牛:“牛也,力大无穷,俯首孺子而不逞强。”“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们之所以赞颂牛,也在于牛所拥有的这种勇于开拓的劲头。而这种劲头,恰恰是我们在攻坚克难中奋进、在披荆斩棘中前行的力量所在。著名物理学家钱三强教授在年逾花甲时,仍干劲十足,经常工作到深夜。正是这么一股子“牛劲”,让他成为中国原子能事业的奠基人,为我国研制原子弹和氢弹作出了突出贡献。无论时代如何变化、社会怎样发展,这股子“牛劲”永不过时。古语有言:“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牛还具有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品质。近代国画大师齐白石曾给自己起过一个“耕砚牛”的绰号,勉励自己要像牛一样勤奋耕耘。他还经常对人说,“不教一日闲过”,甚至还给自己立下每天必须画5幅画的规矩。正是因为像牛一样勤奋,他才最终收获“画虾数十年始得其神”的真功夫。一切成绩的取得,都是在“一个汗珠子摔八瓣”中拼搏出来的。“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大力发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以不怕苦、能吃苦的牛劲牛力,不用扬鞭自奋蹄,继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辛勤耕耘、勇往直前,在新时代创造新的历史辉煌!”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振奋人心、催人奋进。牛年已至,我们要有一股子“牛劲”,使出“牛力”,学习牛的品格,发扬牛的精神,像牛一样耕耘、像牛一样奋发。(摘自《人民日报》,2021年2月11日,有删改)材料二:我国先民对牛的崇拜早在史前就已存在。传说中华文明始祖之一的神农氏就是“人身牛首”的形象;蚩尤“人身牛蹄,头有角”;大禹每治好一处水,就要铸铁牛投入水中,以镇水患。这些神话传说中明显带有牛崇拜的文化信息。在传统社会中,牛作为重要的生产资料,常作役力之用。在汉字中,与驯养动物、农业耕作相关的不少字都属“牛”部,如“牵”“牧”“特”“物”“犁”等,由此可见牛在我国先民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春秋战国时期,牛与铁犁的结合成就了农业社会一次伟大的技术变革,社会生产力产生质的飞跃,推动整个社会发生巨大变革,奠定了中华农耕文明的基础。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牛有着极高的象征意义。《周易》中有“坤为牛”的记载,将牛视为负载生养万物的大地的象征物。人们以牛明志,以牛喻事,以牛喻人,创作出大量文艺作品,从诗词歌赋到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戏剧等,无所不包,生动地反映出社会生活的某一侧面,体现了先民非凡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牛也从生存发展的工具深入到人们的精神生活,对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审美取向产生着深远影响。人们将任劳任怨、奉献、勤恳、敦厚等优秀品质赋予牛,形成了大量有关牛的隐喻表达,通过文艺作品不断强化和广泛传播。如唐代柳宗元的《牛赋》中“抵触隆曦,日耕百亩”“牛虽有功,于已何益”,歌颂牛低头耕耘、不计回报的精神。臧克家笔下的“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歌颂牛任劳任怨、甘于奉献、自强不息的精神。鲁迅笔下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则歌颂埋头干、不计得失、为人民服务的人,这些特质构成了牛文化的精神内核,对中华民族精神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摘编自孙佳《牛年漫话牛文化》,有删改)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千百年来,牛都是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象征。这也是人们爱牛、敬牛、颂牛的唯一原因。B.文中所引臧克家的诗句生动形象,赞美了牛勇于开拓、乐于奉献的精神,阐释了牛文化的精神内涵。C.近代国画大师齐白石的事例告诫我们,只要有像牛一样的勤奋精神,就能收获真功夫。D.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牛的精神在淡出人们的视野,所以我们才给牛的精神赋予更新的内涵并将之发扬光大。6.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引用“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意在表明牛具有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品质,因而成为人们赞美的对象。B.画家李可染对牛精神的解说与唐代柳宗元的《牛赋》中“抵触隆曦,日耕百亩”“牛虽有功,于已何益”的意思是相似的。C.牛与铁犁的结合是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社会的首次技术变革,使生产力产生了质的飞跃,从而为中华农耕文明奠定了基础。D.“天开于子,地辟于丑”和《周易》中“坤为牛”的描述,分别表明牛具有勇于开拓和厚德载物的精神。7.下列各项中,不符合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A.毛相林带领村民用最原始的方式在悬崖峭壁上凿石修道,历时7年铺就一条8公里的“绝壁天路”。B.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C.朝耕及露下,暮耕连月出。自无一毛利,主有千箱实。(王安石《耕牛》)D.古人云此水,一歃(shà,饮,微吸)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吴隐之《酌贪泉》)【答案】5.B6.C7.D【解析】【分析】【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分析理解能力。A.“唯一原因”错误。材料一中写到“人们之所以赞颂牛,也在于牛所拥有的这种勇于开拓的劲头”,“也”说明原因不止一个。C.“只要……就”太绝对,“牛一样的勤奋精神”是“收获真功夫”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D.“牛的精神在淡出人们的视野,所以……”错误,原因分析不准确。“牛的精神在淡出人们的视野”,牛的精神并没有淡出人们的视野。故选B。【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比较辨析能力。C.“首次技术变革”错误,原文是“一次伟大的技术变革”;“从而为中华农耕文明奠定了基础”表述错误,根据原文,奠定中华农耕文明基础的,应该是这次技术变革引发的整个社会的巨大变革。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一的观点是“学习牛的品格,发扬牛的精神,像牛一样耕耘、像牛一样奋发”,具体的品格是“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勇于开拓”“艰苦奋斗、吃苦耐劳”。ABC展现出的精神与材料一中牛的精神一致,所以符合材料一观点。D.《酌贪泉》主旨为做官清廉,与材料一的观点无关。意思:人们都说喝了这泉水,就会贪财爱宝,假若让伯夷叔齐那样品行高洁的人喝了,我想终究不会改变那颗廉洁的本心。故选D。三、(1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上枢密韩太尉书宋·苏辙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辙生年十有九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过秦、汉之故都,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至京师,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入则周公、召公①,出则方叔、召虎②。而辙也未之见焉。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辙之来也,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然幸得赐归待选,使得优游数年之间,将以益治其文,且学为政。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注)①周公、召公:西周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都曾辅佐武王灭商。②召虎:周宣王时名将、贤臣;方叔:西周周宣王时卿士,曾率兵车三千辆南征荆楚,北伐玁狁。8.下面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史公行天下行:游历,行走B.其居家所与游者游:游览C.恣观终南、嵩、华之高恣:尽情D.不志其大志:立志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与燕、赵间豪俊交游与嬴而不助五国也B.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C.今观其文章其若是,孰能御之D.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思国之安者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B.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C.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D.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11.下列句子分编四组,全部有助于作者写好文章的一组是()①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②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③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④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⑤过秦、汉之故都,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⑥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A.①②⑤ B.②③⑥ C.③④⑤ D.①④⑥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辙认为写出好文章,仅凭学力是不够的,人的精神气质起着很大的作用,孟子与司马迁的文章中就显露出非同一般的“气”。B.苏辙不满足于读诸子百家的书,认为它们不足以激发志气,他在本文中回顾了自己过秦汉故都及游赏山川、瞻仰宫阙的经历。C.苏辙在京城得见当时很有声望的欧阳修,并与其弟子及欧阳公身边的贤臣交往,提升了自己对文章的认识。D.苏辙夸赞韩太尉才略冠世,表达了自己想要拜谒愿望,并坦言自己入京师求取斗升之禄的艰辛,希望得以聆听太尉的教诲。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2)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3)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答案】8.B9.D10.D11.C12.D13.(1)想到帝位高高在上就不要忘记谦虚,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害怕骄傲自满,就想到要像江海那样能够(处于)众多河流的下游。(2)太尉以雄才大略称冠天下,全国人依靠您而无忧无虑,四方各少数民族惧怕您而不敢侵犯。(3)这样以后就算看遍了天下的壮观而不会再有什么遗憾了。【解析】【分析】【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B.其居家所与游者,意思是“我住在家里时,所交往的”。游:交往、交游。故选B。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介词,和;动词,亲附;B.动词,认为;介词,把;C.代词,他的;连词,如果;D.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故选D。【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子大意是:苏辙年纪很轻,还没能够通晓做官的事情。先前来京应试,并不是为了谋取微薄的俸禄,偶然得到了它,也不是自己所喜欢的。“通”修饰“习”,是“习”的状语,中间不能断开,故排除B、C;“取”的对象是“斗升之禄”,句子是状语后置句,不能断开,排除A。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回答本题要注意题干要求,“有助于作者写好文章”。①“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是作者离家壮游的目的。②“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是作者评价孟子和司马迁的文章的评语。⑥“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是司马迁游历天下的行为。这些都和作者的文章观没有联系。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依据“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可知,苏辙并不是为了“求取斗升之禄”,更没有“坦言自己入京师求取斗升之禄的艰辛”,故D项曲解文意,且无中生有。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题得分点有:自牧,牧自,宾语前置;牧,加强;下,居于……之下。(2)题得分点有:恃,依靠;惮,害怕;发,侵犯。(3)题得分点有:尽,看遍;憾,遗憾。参考译文:太尉执事:苏辙生性喜好写文章,对此想得很深。我认为文章是气的外在体现,然而文章不是单靠学习就能写好的,气却可以通过培养而得到。孟子说:“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现在看他的文章,宽大厚重宏伟博大,充塞于天地之间,同他气的大小相衬。司马迁走遍天下,广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之间的英豪俊杰交友,所以他的文章疏放不羁,颇有奇伟之气。这两个人,难道曾经执笔学写这种文章吗?这是因为他们的气充满在内心而溢露到外貌,发于言语而表现为文章,自己却并没有觉察到。苏辙出生已经十九年了。我住在家里时,所交往的,不过是邻居同乡这一类人。所看到的,不过是几百里之内的景物,没有高山旷野可以登临观览以开阔自己的心胸。诸子百家的书,虽然无所不读,但是都是古人过去的东西,不能激发自己的志气。我担心就此而被埋没,所以断然离开家乡,去寻求天下的奇闻壮观,以便了解天地的广大。我经过秦朝、汉朝的故都,尽情观览终南山、嵩山、华山的高峻,向北眺望黄河奔腾的急流,深有感慨地想起了古代的英雄豪杰。到了京城,抬头看到天子宫殿的壮丽,以及粮仓、府库、城池、苑囿的富庶而且巨大,这才知道天下的广阔富丽。见到翰林学士欧阳公,聆听了他宏大雄辩的议论,看到了他秀美奇伟的容貌,同他的学生贤士大夫交游,这才知道天下的文章都汇聚在这里。太尉以雄才大略称冠天下,全国人依靠您而无忧无虑,四方异族国家惧怕您而不敢侵犯,在朝廷之内像周公、召公一样辅君有方,领兵出征像方叔、召虎一样御敌立功。可是我至今还未见到您呢。况且一个人的学习,如果不是有志于大的方面,即使学了很多又有什么用呢?苏辙这次来,对于山,看到了终南山、嵩山、华山的高峻;对于水,看到了黄河的深广;对于人,看到了欧阳公;可是仍以没有谒见您而为一件憾事。所以希望能够一睹贤人的风采,就是听到您的一句话也足以激发自己雄心壮志,这样就算看遍了天下的壮观而不会再有什么遗憾了。苏辙年纪很轻,还没能够通晓做官的事情。先前来京应试,并不是为了谋取微薄的俸禄,偶然得到了它,也不是自己所喜欢的。然而有幸得到恩赐还乡,等待吏部的选用,使我能够有几年空闲的时间,将用来更好地研习文章,并且学习从政之道。太尉假如认为我还可以教诲而屈尊教导我的话,那我就更感到幸运了!第Ⅱ卷(非选择题共96分)四、(23分)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⒄,时时犹唱,后庭遗曲。14.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登临送目”领起上片写景,“故国”点题,为下片的怀古做铺垫;“晚秋”点明登临季节,天气初肃为写景抒怀奠定基调。B.“似、如”二字运用比喻的手法,彩舟、星河,色彩对比鲜明;云淡、鹭起,动静相生。由近而远,描绘了一幅肃爽的金陵晚秋图景。C.作者举了陈后主和宠妃张丽华的例子,他们的奢靡生活,使得国家灭亡,而且亡国的悲恨还在不断继续着。D.本词立意新颖,情景交融,境界开阔,风格高峻,《古今词话评价》为:金陵怀古,诸公寄调《桂枝香》者三十余家,惟王介甫为绝唱。15.请赏析尾句“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答案】14.B15.用典,对比作者化用杜牧《泊秦淮》中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诗意,指出六朝亡国的教训已被人们忘记了。今昔对比委婉地劝告宋统治者莫蹈六朝灭亡覆辙,应励精图治,富国强兵,抵御外患。【解析】【分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B.“由近而远”错。“千里澄江似练”是远景,“翠峰如簇”是近景,此句由远而近,描绘了一幅肃爽的金陵晚秋图景。故选B。【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诗歌鉴赏炼句的能力。“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融化了杜牧的《泊秦淮》中“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诗意,指出六朝亡国的教训已被人们忘记了。《随书·五行志》说:“祯明初,后主创新歌,词甚哀怨,令后宫美人习而歌之。其辞曰:‘玉树后庭花,花开不复久。’时人以为歌谶,此其不久兆也。”后来《玉树后庭花》就作为亡国之音。作者不似杜牧那样去责怪商女无知,而是指桑骂槐,意在言外:歌妓们至今还唱着亡国之音,正是因为当权者沉湎酒色,醉生梦死。然而,“玉树后庭花,花开不复久”,如再不改弦易辙,采取富国强兵的措施,必然如六朝一样悲恨相续。此结句无异于对北宋当局的警告。此句抒发了诗人深沉的感慨:不是商女忘记了亡国之恨,是统治者的醉生梦死,才使亡国的靡靡之音充斥在金陵的市井之上。今昔对比委婉地劝告宋统治者莫蹈六朝灭亡覆辙,应励精图治,富国强兵,抵御外患。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浴乎沂,_______________,咏而归。(2)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_______________。(3)思厥先祖父,_______________,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4)苟以天下之大,_______________,是又在六国下矣。(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6)杜牧在《阿房宫赋》结尾总结秦亡的教训,借古讽今,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告诫今人如果不从秦的灭亡中引以为鉴,仍要重蹈历史覆辙。【答案】①.风乎舞雩②.固不战矣③.暴霜露④.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⑤.鼎铛玉石⑥.金块珠砾⑦.后人哀之而不鉴之⑧.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雩、暴、鼎铛、砾、鉴”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五、(14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命若琴弦史铁生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两顶发了黑的黑帽起伏攒动,匆匆忙忙,像是随着一条不安静的河水在漂流。无所谓从哪儿来,也无所谓到哪儿去,每人带一把三弦琴,说书为生。老少二人都赤着上身,各自拎了一条木棍探路。这正是说书的旺季。老瞎子想赶着多说些书,整个旺季领着小瞎子一个村子紧走,一晚一晚紧说。老瞎子说书开头常是这么几句:“自从盘古分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有道君王安天下,无道君王害黎民。轻轻弹响三弦琴,慢慢稍停把歌论,歌有三千七百本,不知哪本动人心。”于是听书的众人喊起,老的要听董永卖身葬父,小的要听武二郎夜走蜈蚣岭,女人们想听秦香莲。这是老瞎子最知足的一刻,他不慌不忙地喝几口水,待众人的吵嚷声鼎沸,便把琴弦一阵紧拨,唱道:“今日不把别人唱,单表公子小罗成。”或者:“茶也喝烟也吸,唱一回哭倒长城的孟姜女。”满场立刻鸦雀无声。老瞎子一天比一天紧张、激动,心里算定:弹断一千根琴弦的日子就在这个夏天了,说不定就在前面的野羊坳。“你那三弦子弹的还差着远呢。咱的命就在几根琴弦上,我师父当年就这么跟我说。”“我都听过八百遍了。您师父还给您留下一张药方,您得弹断一千根琴弦才能去抓那服药,吃了药您就能看见东西了。”“你信不信?”“一千根断了的琴弦还不好弄?”小瞎子忍不住嗤嗤地笑。“笑什么笑!你以为你懂得多少事?得真正是一根一根弹断了的才成。”老瞎子显得有些激动,五十年中翻了多少架山,走了多少里路哇。挨了多少回晒,挨了多少回冻,心里受了多少委屈呀。一晚上一晚上地弹,心里总记着,得真正是一根一根尽心地弹断了才成。现在快盼到了,绝出不了这个夏天了。他抓起自己的琴来摇了摇,叠好的纸片碰在蛇皮上发出细微的响声,那张药方就在琴槽里。这天晚上,小瞎子跟着师父在野羊坳说书。老瞎子的琴声却很乱……夜里老瞎子翻来覆去睡不安稳,全力去想那张药方和琴弦:还只剩最后几根了。那时就可以去抓药了,然后就能看见这个世界。他朦胧中所盼望的东西似乎比这要多得多……七十年中所受的全部辛苦就为了最后能看一眼世界,这值得吗?他问自己。几天后的一个晚上,老瞎子弹断了最后两根琴弦。两根弦一齐断了。他没料到。他几乎是连跑带爬地上了野羊坳,小瞎子吓了一跳:“怎么了,师父?”“小子,明天我就去抓药。”老瞎子从琴槽中取出一张叠得方方正正的纸条。他想起这药方进琴槽时,自己才二十岁。小瞎子也把那药方放在手里摸了一会儿,也有了几分肃穆。“你师爷一辈子才冤呢。”“他弹断了多少根?”“他本来能弹够一千根,可他记成了八百。要不然他能弹断一千根。”天不亮老瞎子就上路了。那张他保存了五十年的药方原来是一张无字的白纸。他不信,请了多少识字而又诚实的人帮他看,人人都说那果真是一张无字的白纸。他整天躺在炕上,不弹也不唱,他只是再不想动弹,吸引着他活下去、走下去、唱下去的东西骤然间消失干净。他一天天迅速地衰老。直到忽然想起了他的徒弟,那孩子在等他回去。他一路走,便怀恋起过去的日子,才知道以往那些奔奔忙忙兴致勃勃的翻山、走路、弹琴,乃至心焦、忧虑都是多么欢乐!那时有个东西把心弦扯紧,虽然那东西原是虚设。老瞎子想起他师父临终时的情景。他师父把那张自己没用上的药方封进他的琴槽,说:“记住,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他明白了,目的虽是虚设的,可非得有不行。“师父,您的药抓来了?”小瞎子问。“记住,得弹断一千二百根。”“一千二?”“把你的琴给我,我把这药方给你封在琴槽里——咱的命就在这琴弦上。”“怎么是一千二,师父?”“是一千二。我没弹够,我记成了一千。”老瞎子想:这孩子再怎么弹吧,还能弹断一千二百根?永远扯紧欢跳的琴弦,不必去看那无字的白纸……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两顶发了黑的草帽起伏攒动,匆匆忙忙,像是随着一条不安静的河水在漂流。无所谓从哪儿来、到哪儿去,也无所谓谁是谁……1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小说划直线句子细致描写了老瞎子弹断最后一根琴弦前的心理活动,表现了老瞎子对治好眼睛的渴望,为后文发现“药方”实为一张白纸而蓄势。B.琴槽里的纸条,本是一张无字的白纸,可是瞎子师徒却认为是可以医好瞎眼的奇方,还代代相传,流毒深远。C.老瞎子将“一千根”谎言变为“一千二百根”,继续传给徒弟,意味深长,与前文老瞎子师父临终前说的话形成照应。D.小说结尾再次出现“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这样的描述时,我们看到的是悲凉,是对命运不公的愤慨。E.小说的构思巧妙,以瞎子艺人追求睁眼看到光明为内容,倾诉了残疾艺人们内心对命运不公的愤慨和不平之气。18.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19.这篇小说的题目叫“命若琴弦”,结合小说的主旨与情节等方面,联系现实,谈谈你对题目“命若琴弦”意蕴的理解。【答案】17.AC18.①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与结尾相呼应,构思精巧;②衬托,群山的莽莽苍苍衬托出两个瞎子的渺小,暗示人走不出困境的悲剧命运;③比喻手法,把老少两个瞎子的奔波赶路比作河水,形象地写出两位盲艺人不安定的生活状态。④细节描写,“发了黑的黑帽起伏攒动”,写出帽子主人生活贫困、身份卑微的形象特征。19.①“命若琴弦”,在文中的意思是,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拉紧了,是指要给自己树立一个活下去的理由,一个美好的目标,如弹够一千根琴弦,取出药方治眼,就可以见到了光明。为了见到光明,这一生就好好弹够一千根琴弦。有了这目标或希望,瞎眼人才能活下去。弹好了就够了,是指即使希望落空,治不好眼睛,但只要活下去,就行了。师傅还有一个庄严的使命,即是把这个希望传承给下一代。②我们普通的人们,也会遭遇另外的打击或灾难,在重大的危机灾难面前,也要给自己树立一个美好的愿望或美好的目标,用这个希望或目标激励自己坚强地活下去,即使明知这个目标不能实现,也要给下一代人树立希望,让他们继续努力奋斗下去,勇敢地活下去。【解析】【分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B.“……可是瞎子师徒却认为是可以医好瞎眼的奇方,还代代相传,流毒深远”错误,选项错解了白纸的寓意,应该是展现师傅们的坚毅和慈悲。D.“小说结尾再次出现……这样的描述时,我们看到的是悲凉,是对命运不公的愤慨”错误,从文中来看,小说结尾运用了概括和象征的手法,高度浓缩了瞎子艺人们的生命状态,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与探索。E.“残疾艺人们内心对命运不公的愤慨和不平之气。”错误,从文中来看,小说所反映的人生的苦难和命运的无奈并不只针对残疾艺人们,而是所有人都有可能的际遇。故选AC。【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找到画线句,分析该句所写对象是什么,是如何来写的,有何效果。“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两顶发了黑的黑帽起伏攒动,匆匆忙忙,像是随着一条不安静的河水在漂流”,这段文字处于小说第一段,描写的对象是“群山”和“一老一少两个瞎子”,前者是环境,后者是人物;作为环境,“群山”是莽莽苍苍的,这是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走在其中的是一老一少两个瞎子,环境的莽莽苍苍与人物的渺小形成对比,突出人物难以走出困境的悲剧命运;从人物描写角度来看,“两顶发了黑的黑帽起伏攒动”属于细节描写,作者抓住“发了黑的黑帽”这一细节展示人物生活的贫困、身份的卑微;“像是随着一条不安静的河水在漂流”使用比喻,把老少两个瞎子的奔波赶路比作河水,展现出两位盲人漂泊不安定的生活状态。【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的能力。“命若琴弦”,这是一个比喻句,把人的生命比作琴弦,结合“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目的虽是虚设的,可非得有不行”“永远扯紧欢跳的琴弦,不必去看那无字的白纸”可知,这“命若琴弦”就是说命就像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而“拉紧了”是指要给自己树立一个活下去的理由,美好的目的,弹好就够了,即使希望落空但只要活下去就行了。那一根根断弦就像是人生不断奋进的历程,生命在追求目标中才能找到意义。从更深层理解,文中的师徒眼睛看不见,给自己树立一个活下去的理由,即弹够一千根琴弦,取出药方治眼,这就好比我们每个人在人生的历程中遭遇的苦难,无论是何处境都要给自己一个目标或希望,用这个目标希望鼓励自己走下去,即使知道这个希望是渺茫的,也要给下一代人希望,让他们继续努力下去。六、(9分)20.请把下列句子所描写的人物写在横线上。(1)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2)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3)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答案:(1)___________(2)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答案】①贾宝玉②王熙凤③贾迎春【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的人物形象的识记能力。(1)出自《红楼梦》第三回,是通林黛玉的眼睛看贾宝玉:头上周围一转的短发,都结成小辫,红丝结束,共攒至顶中胎发,总编一根大辫,黑亮如漆,从顶至梢,一串四颗大珠,用金八宝坠角;身上穿着银红撒花半旧大袄,仍旧带着项圈、宝玉、寄名锁、护身符等物;下面半露松花撒花绫裤腿,锦边弹墨袜,厚底大红鞋。越显得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看其外貌最是极好,却难知其底细。(2)出自《红楼梦》第三回,是通林黛玉的眼睛看王熙凤: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蚤,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起笑先闻。(3)出自《红楼梦》第三回,是通林黛玉的眼睛看贾迎春:不一时,只见三个奶嬷嬷并五六个丫鬟,簇拥着三个姊妹来了。第一个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21.《红楼梦》中一些主要人物进入回目,作者往往在其名字前加一个字,来概括或凸显其品性,即所谓“一字评”,如“敏探春”“勇晴雯”“慧紫鹃”等。我们在阅读名著时也可以用这种方式对人物进行评价。请从“金陵十二钗”或者其他人物中任选一人,结合原著内容,用一个字对这个人进行评价并阐释理由。(100字左右)【答案】(示例)可以用“时”来评价宝钗。“时宝钗”的“时”意思是“合时”,言宝钗之合时。比如宝钗对探春的改革措施适时作了补充,让那些妈妈们能贴补自己,得些好处;宝钗随遇而安,随时适时,能随时适合环境的变化,与人相处随和,大得人心。【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名著内容,赏析名著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需要对题干所列人物的特点和事情有所了解,然后可以仿照前面“一字评”的示例来拟写答案。如前面所给的“敏探春”,以“敏”赞探春之机敏,具体的表现如“目光敏锐,洞察贾府隐患;行事敏捷,处事千练,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贾府的问题”。拟写答案的时候,先用一个字对人物进行评价,然后结合原著的内容阐释理由。如薛宝钗在书中的表现可以用一个“时”来概括,第五十六回的回目为“时宝钗小惠全大体”,“时宝钗”者,应是从小说第五回与第八回对宝钗的出场描写中得到的启发,第五回中写到“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第八回描写宝钗的性格是“安分随时,自云守拙。”其中点到“从时”与“随时”,是说宝钗随遇而安,随时适时,能随时适合环境的变化,与人相处随和,大得人心。这几个字,却把宝钗的性格已写尽了。如王熙凤的表现可以用“酸”或“辣”来概括,如二十六回“酸凤姐大闹宁国府”,这“酸”可以是拈酸,贾琏走后,凤姐亲自把尤二姐带回大观园来,一面做尽好人,一面暗中唆使张华告官,得了这个由头,凤姐大闹宁国府,狠狠羞辱了尤氏和贾蓉;“辣”可以是性格之泼辣,可以是眼光之看透人心,可以是嘴巴之不饶人,可以是处事手段的果断,也可以是为人之毒辣。七、(5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如果有一天倒在手术台上,那就是我最大的幸福。——吴孟超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袁隆平不需要轰轰烈烈,也不需要大起大伏,只要身边最亲近的人每天都开心,健康快乐。——青年演员罗海琼请结合材料内容,以高一学生会主席李华的身份面向本校同学写一篇国旗下演讲稿,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少于800字。【答案】例文:追求使人生厚重尊敬的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高一学生会主席李华,今天能够站在这里代表高一学生作国旗下演讲,我感到非常荣幸。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追求使人生厚重”。罗海琼、吴孟超、袁隆平的话共同说明了一点:人必须有所追求。是啊,有所追求,人生才能有目标和方向,才能有动力和韧性,才能怀揣梦想坚持不懈地走下去,从而活出生命的伟大,成就厚重的人生。人生有追求,平凡也是美。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追求,繁忙的送快递工作浇灭不了雷海为对古诗词的热爱,坎坷的人生磨灭不了他心中的挚爱和信仰。夺冠成名后,雷海为拒绝了许多企业的邀请,而是选择到心田花开学校做老师。因为在那里,他能继续和他热爱的古诗词在一起,并且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给孩子们。“不需要轰轰烈烈,也不需要大起大落,只要身边最亲近的人每天都开心,健康快乐。”雷海为的人生追求与青年演员罗海琼何其相似。不管逆境还是顺境,都坚守梦想,梦想一定会照亮人生。二月河从部队转业后,成了南阳市委宣传部的一名普通干事。打开水、取报纸、听电话就是他工作的主要内容。慢慢地,他坐不住了,开始在红学研究中寻找自己的人生方向。40岁时,他立志为康熙大帝著书立说。他夜以继日地查阅资料,正史野稗,无所不读,手写笔录,卷稿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Thermo-fluids》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艺术教育概览》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统计软件操作》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青年职业学院《营销业务实训》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梅州职业技术学院《机器人教育》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一年级数学计算题专项练习汇编
- 防震减灾工作总结5篇
- 电气工程师工作总结
- 【名师金典】2022新课标高考生物总复习限时检测21染色体变异和人类遗传病-
- 【名师一号】2020-2021学年苏教版化学检测题-选修四:《专题2-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 手动及手持电动工具培训考核试卷
- 2024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
- 自然辩证法习题及答案
- 特色农产品超市方案
- 2024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之间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合同
- 物流仓库安全生产
- 2024年医院食堂餐饮独家承包协议
- 保险公司廉政风险防控制度
- DB34T4868-2024智慧医院医用耗材院内物流规范
- 2025年蛇年年会汇报年终总结大会模板
- 《稻草人》阅读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