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八年级(上)物理寒假作业(五)一.选择题(共15小题)1.(2024秋•淮北期中)下列关于温度数据的描述不符合实际的是()A.人体的正常体温在37℃左右 B.合肥地区的最高气温大约为40℃左右 C.夏季空调的适宜温度大约为26℃左右 D.洗澡水的适宜温度为60℃左右2.(2024秋•涪城区期中)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熔化的是()A.冬天,河水结冰 B.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 C.秋天,早晨草叶上有露水 D.春天,冰雪消融3.(2024秋•淮北期中)如图所示,烧杯甲和试管乙中都装有水,现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关于试管中的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试管中的水能达到沸点,可以沸腾 B.试管中的水不能达到沸点,不能沸腾 C.试管中的水能达到沸点,不能沸腾 D.加大酒精灯的火焰,试管中的水可以沸腾4.(2024秋•尤溪县期中)小明发现鞋盒上有不同的鞋码标注方式。图中为“鞋码+标准脚长”的标注方式。那么“245”对应的单位应是()A.mm B.cm C.dm D.m5.(2024秋•泊头市期中)小明和小李背着一样重的背包去登山,他俩同时从起点出发,一段时间后他们到达半山腰(如图所示),但最后二人却同时到达山顶。下列关于二人在整个登山全程的平均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无法判断二人的平均速度大小 B.小明的平均速度更大 C.小李的平均速度更大 D.二人的平均速度一样大6.(2024秋•湘阴县期中)在实验室里,需要对一个物体进行精确测量长度,有五位同学用同一刻度尺进行了测量,读数分别为:3.63cm、3.64cm、3.86cm、3.63cm、3.64cm。则物块的长度为()A.3.68cm B.3.64cm C.3.635cm D.3.63cm7.(2024秋•尤溪县期中)如图,在甲、乙、丙、丁4个相同的玻璃瓶中,装入不同高度的水,则()A.用嘴依次吹瓶口,甲的音调最高 B.用嘴依次吹瓶口,丁的音调最高 C.用筷子依次敲打瓶口,丙的音调最高 D.用筷子依次敲打瓶口,丁的音调最高8.(2024秋•芗城区校级期中)漳州一中校道白改黑,施工人员在校道的两边安装了隔音板能有效降低噪声,下列减弱噪声的途径与之相同的是()A.教室关好门窗 B.学校附近禁止鸣笛 C.教室安装噪声监测仪 D.高噪音环境下的工作人员戴有耳罩9.(2024秋•连州市期中)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真空能够传播声音 B.物体振动频率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C.物体振动产生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无关 D.用B超检查人体,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10.(2024秋•宿城区期中)如图,当月亮距离地球384000km时,地面上一个池塘中水深2m,则月亮在水中的像到月亮的距离为()A.2m B.4m C.384000km D.768000km11.(2024秋•宿城区期中)如图所示是一种液面升降监测装置原理图。点光源S发出的一束激光与水平液面保持成40°射向平静的液面方向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液面下降时,光点S'将向左 B.盛液体的容器倾斜但液面高度不变时,光点S'的位置改变 C.当液面上升时,光点S'将向左 D.当液面上升或下降时,光点S′的位置不变12.(2024秋•尤溪县期中)雨后晴朗的夜晚,当你背着月光行走在有积水的路上,为了避免踩水,走较亮的地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面不发生反射 B.水面发生漫反射 C.地面发生漫反射 D.地面发生镜面反射13.(2024秋•扬州月考)如图甲所示,小张将一个装有水的圆柱形玻璃杯放在漫画前,惊奇地发现透过水杯看到漫画中的老鼠变“胖”了,还掉头奔向猫,如图乙所示。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透过水杯看到变“胖”的老鼠是虚像 B.将漫画远离水杯一些,透过水杯看到老鼠的像会变“矮” C.将漫画靠近水杯一些,透过水杯看到的老鼠始终是掉头的 D.此时漫画中的老鼠成像与投影仪成像原理相同14.(2024秋•崇川区校级月考)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与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之间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4cm B.当u=15cm时成放大的像,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C.当u=30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虚像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5cm处移动到30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15.(2024秋•万柏林区校级月考)如图所示的是一件金圈内镶嵌的水晶凸透镜,早在公元前三世纪时,我们的祖先就掌握了凸透镜聚光的理论,可使物体放大5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透过该透镜看到的像都是实像 B.当作放大镜使用时如果需要使成像更大,则需要将透镜靠近物体 C.该透镜只能成放大的像 D.凸透镜的成像原理是光的折射二.填空题(共5小题)16.(2024秋•虞城县期中)12月31日,只有河南•戏剧幻城用一场绽放在百亩麦田之上的盛大铁花,送别了2023年最后一个冬日。表演者先将铁块放入炉子中变成铁水,然后通过击打铁汁形成“铁花”,“铁花”又点燃烟花鞭炮,场景蔚为壮观,如图所示。耀眼的铁花在空气中(填物态变化名称)成铁,这个过程要(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17.(2024秋•麒麟区月考)襄阳至武汉高速铁路专线全长约290km,一列火车在襄阳14:13发车,中途停了2分钟,于16:43到达武汉,则这列车襄阳至武汉的平均速度为km/h,坐在座位上的小明,以火车为参照物,小明是的(选填“运动”、“静止”)。18.(2024秋•姑苏区校级期中)百米赛跑时,站在终点的计时员甲是听到枪声时开始计时,计时员乙是看到冒烟计时,则计时员记录的时间是准确的,如果甲记录的时间是10.71s,乙记录的时间是10.99s,根据这两个数据估算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m/s。(保留到整数)19.(2024秋•夏邑县期中)如图是南京长江大桥夜景,水平桥面上有许多高度、大小相同的路灯,靠近岸边浅水区的路灯A与桥中心深水区的路灯B相比,路灯A的像到水面的距离路灯B的像到水面的距离(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若长江水位上涨,则路灯A的像的大小将,像到水面的距离将。(后两空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0.(2024秋•驿城区月考)人眼是一架精密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视网膜相当于光屏,站在教室后面的同学中,只有小莉看不清黑板上的字,她走到教室中央就能看清了,说明她是(选填“近视”或“远视”)眼,她应该配戴(选填“凹”或“凸”)透镜制作的眼镜来矫正视力。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21.(2024秋•驿城区月考)在探究“固体熔化规律”的实验中,两个实验小组分别设计了甲、乙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海波固体的熔化实验。时间/min024681012141618温度/℃32364044484848485154加热情况一直在持续加热(1)实验室温度计常利用液体的性质制成的。(2)其中(填“甲”或“乙”)实验装置的方案较好。优点是:使海波。(3)上表是某实验小组收集到的证据,根据上表,判断此固体(选填“是”或“不是”)晶体。(4)通过探究可得出此类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是:熔化时。22.(2024秋•镇江期中)暑期,小明全家先乘出租车到大港南站,然后坐“复兴号”高铁外出旅游。图甲是在十字路口,当绿灯亮起后,出租车启动向南行驶的场景。(1)过程中,位于车子前方的交通探头摄像机将拍摄到出租车立(选填“放大”、“缩小”、“等大”)的像,且像的大小在(选填“变大”、“变小”、“不变”)。(2)由于长时间没有清洗,摄像机镜头上沾有少量灰尘,则所成的像的情况是。A.模糊不清亮度稍暗B.模糊不清亮度不变C.图像清晰亮度稍暗D.图像清晰亮度不变(3)在路边有一玻璃幕墙AB,其放置位置如图所示,则正在等红灯的骑车人,在玻璃幕墙中看到这辆出租车的行驶方向为。A.向北行驶B.向西行驶C.向东行驶D.向南行驶(4)在高铁站台等车时正好打雷。细心的小明发现某次打雷时,在看见闪电后5s听到雷声,则发生闪电的位置距小明m。(声音在空气的传播速度为340m/s)(5)小明乘坐在“复兴号”高铁上接近车头的位置,高铁以50米/秒的速度行驶,在即将进入某处高山的隧道时,小明听到了高铁的一声鸣笛,4秒后小明听到了第二次笛声(高山反射回来的),则小明听到回声时,列车距离高山米。四.计算题(共2小题)23.(2024秋•新泰市期中)如图所示是某高速路上的一个区间测速的相关标识,通过测量出车辆通过该测速区间的时间,结合区间距离计算平均车速,用来判定车辆是否超速。假设某车辆以60km/h的速度进入如图所示的区间测速路段,行驶了一段距离后,又以110km/h的速度行驶了0.2h,然后再以60km/h的速度继续行驶直至离开该区间测速路段,求:(1)汽车以110km/h的速度行驶的路程;(2)汽车经过该测速区间的时间;(3)在该区间测速路段,该车辆的平均速度有没有超出限定速度。24.(2024秋•北关区校级期末)如图甲所示,声呐发出的超声波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根据收到回波的时间,可以确定障碍物的位置,超声波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v)﹣时间(t)图象如图乙所示。求:(1)若海水的深度是6.75km,则测位仪发出信号后需经过多少s才能接收到信号?(2)若另一次探测海水深度时从海面发射信号到接收到海底返回来的信号用了10s,求海水的深度?(3)用上面的方法能否测地球和太阳的距离?为什么?
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八年级(上)物理寒假作业(五)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题号1234567891011答案DDCADBBABDC题号12131415答案CDDD一.选择题(共15小题)1.(2024秋•淮北期中)下列关于温度数据的描述不符合实际的是()A.人体的正常体温在37℃左右 B.合肥地区的最高气温大约为40℃左右 C.夏季空调的适宜温度大约为26℃左右 D.洗澡水的适宜温度为60℃左右【考点】温度的估测.【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应用能力.【答案】D【分析】根据生活常识对各选项进行判断。【解答】解:A.人体的正常体温大约在36.5﹣37.2℃左右,故A符合实际;B.安徽合肥地区夏天的最高气温大约可达到40℃左右,故B符合实际;C.夏季空调的适宜温度大约为24﹣26℃左右,既能保持一个相对舒适的环境,又可以避免由于室内外温差较大而引起的身体不适,故C符合实际;D.洗澡水的适宜温度约为40℃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D。【点评】对物体长度、质量、温度等进行估测,是初中物理的一项基本要求,平时结合所学知识对身边的如:人高、教室高、一步长、步行速度、楼梯阶梯数、物理课本长和宽、教室内空气质量等等,多观察多思考,必要时做出正确判断。2.(2024秋•涪城区期中)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熔化的是()A.冬天,河水结冰 B.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 C.秋天,早晨草叶上有露水 D.春天,冰雪消融【考点】熔化的概念及现象.【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应用能力.【答案】D【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解答】解:A.河水结冰,由液态变为固态,属于凝固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冰棍周围冒“白气”,由气态变为液态,属于液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C.早晨草叶上有露水,由气态变为液态,属于液化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D.冰雪消融,冰由固态变液态,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D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3.(2024秋•淮北期中)如图所示,烧杯甲和试管乙中都装有水,现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关于试管中的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试管中的水能达到沸点,可以沸腾 B.试管中的水不能达到沸点,不能沸腾 C.试管中的水能达到沸点,不能沸腾 D.加大酒精灯的火焰,试管中的水可以沸腾【考点】沸腾的条件.【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综合能力.【答案】C【分析】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能继续从外界吸热。【解答】解:ABC.大烧杯中的水吸收火的热量,能达到沸点,达到沸点后,水继续吸收热量,所以烧杯中的水能沸腾且保持沸点不变,当试管中的水吸收热量,温度达到沸点后,与烧杯中水的温度相同,不能继续吸收热量,所以试管中的水不能沸腾,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点评】解决此题要结合沸腾的条件及沸腾的特点进行分析解答。4.(2024秋•尤溪县期中)小明发现鞋盒上有不同的鞋码标注方式。图中为“鞋码+标准脚长”的标注方式。那么“245”对应的单位应是()A.mm B.cm C.dm D.m【考点】长度的单位及其换算.【专题】应用题;定性思想;估算法;估算综合应用题;应用能力.【答案】A【分析】长度单位的换算:1m=10dm=102cm=103mm,一般成人的脚长大约为25厘米左右,以此确定符合题意的选项。【解答】解:一般成人的脚长大约为25cm左右,小明的脚长略小于成年人,在24.5cm左右,合245mm,2.45dm,0.245m,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物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估测的运用是广泛的,结合自己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分析估测,属于常考题。5.(2024秋•泊头市期中)小明和小李背着一样重的背包去登山,他俩同时从起点出发,一段时间后他们到达半山腰(如图所示),但最后二人却同时到达山顶。下列关于二人在整个登山全程的平均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无法判断二人的平均速度大小 B.小明的平均速度更大 C.小李的平均速度更大 D.二人的平均速度一样大【考点】比较速度的大小;平均速度.【专题】应用题;比较思想;长度、时间、速度;应用能力.【答案】D【分析】由题可得两人登山过程中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利用速度公式可得其平均速度大小关系。【解答】解:由题知,两人的路程和时间相同,根据v=s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速度的大小比较,属于基础题目,难度不大。6.(2024秋•湘阴县期中)在实验室里,需要对一个物体进行精确测量长度,有五位同学用同一刻度尺进行了测量,读数分别为:3.63cm、3.64cm、3.86cm、3.63cm、3.64cm。则物块的长度为()A.3.68cm B.3.64cm C.3.635cm D.3.63cm【考点】正确求平均值.【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应用能力.【答案】B【分析】在测量长度时,通常采用取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计算时偏差较大的读数是错误的,去除错误读数,取其余正确测量值的平均值即为测量结果;在最后结果的确定时,还要注意小数位数的保留规则与测量值相同。【解答】解:从题中数据可知,3.86cm与其它数据相差较大,所以3.86cm是错误的,应去掉;为减小长度测量的误差,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故物块的长度为:L=3.63cm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在长度测量时,减小误差的方法,是一道基础题。7.(2024秋•尤溪县期中)如图,在甲、乙、丙、丁4个相同的玻璃瓶中,装入不同高度的水,则()A.用嘴依次吹瓶口,甲的音调最高 B.用嘴依次吹瓶口,丁的音调最高 C.用筷子依次敲打瓶口,丙的音调最高 D.用筷子依次敲打瓶口,丁的音调最高【考点】音调与频率的关系.【专题】声现象;获取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答案】B【分析】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就越高。【解答】解:AB.用嘴依次吹瓶口,此时是瓶中上部分空气柱振动发声的,由于丁中的空气柱最短,振动最快,所以丁的音调最高,故A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CD.用筷子依次敲打瓶口,此时是瓶和瓶中的水共同振动发声的,由于甲中的水少,振动的最快,所以甲的音调最高,故C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此类问题要结合频率与音调的关系分析解答。8.(2024秋•芗城区校级期中)漳州一中校道白改黑,施工人员在校道的两边安装了隔音板能有效降低噪声,下列减弱噪声的途径与之相同的是()A.教室关好门窗 B.学校附近禁止鸣笛 C.教室安装噪声监测仪 D.高噪音环境下的工作人员戴有耳罩【考点】减弱噪声的途径.【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应用能力.【答案】A【分析】减弱噪声有三种途径: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解答】解:在高速公路两侧安装玻璃隔声板,能有效降低噪声,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A、教室关好门窗,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A符合题意;B、学校附近禁止鸣笛,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C、教室安装噪声监测仪,可以监测噪声等级,不能减弱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D、工作人员戴防噪声耳罩,这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本题是考查减弱噪声的三个途径在生活中的具体运用。解决此类实际问题,要结合防治噪声的方法进行分析处理。9.(2024秋•连州市期中)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真空能够传播声音 B.物体振动频率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C.物体振动产生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无关 D.用B超检查人体,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考点】声与信息;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与振幅、距离发声体的关系.【专题】声现象;应用能力.【答案】B【分析】(1)声音都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2)音调跟频率有关,物体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3)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4)声具有能量,声能传递信息。【解答】解: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够传播声音,故A错误;B、物体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故B正确;C、物体振动产生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故C错误;D、医院使用的“B超”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的一个应用,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声的传播、声的应用、声音的三个特征跟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等。10.(2024秋•宿城区期中)如图,当月亮距离地球384000km时,地面上一个池塘中水深2m,则月亮在水中的像到月亮的距离为()A.2m B.4m C.384000km D.768000km【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与规律.【专题】应用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应用能力.【答案】D【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它们的连线垂直于镜面,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解答】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物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已知月亮到地球的距离是384000km,月亮在池中的像到水面的距离是384000km,则月亮在水中的像到月亮的距离为384000km+384000km=768000km,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特点的理和掌握,紧扣平面镜成像原理和成像特点去分析即可比较容易地做出解答。11.(2024秋•宿城区期中)如图所示是一种液面升降监测装置原理图。点光源S发出的一束激光与水平液面保持成40°射向平静的液面方向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液面下降时,光点S'将向左 B.盛液体的容器倾斜但液面高度不变时,光点S'的位置改变 C.当液面上升时,光点S'将向左 D.当液面上升或下降时,光点S′的位置不变【考点】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应用能力.【答案】C【分析】光在水面上发生的是镜面反射,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分析光点S′的位置变化。【解答】解:A.由图可知,当液面下降时,入射点右移,入射角不变,反射角不变,反射光线与原反射光线平行,光点S'将向右移动,故A错误;B.盛液体的容器倾斜时,液面高度不变,入射点位置不变,入射角不变,反射角不变,光点S'位置不变,故B错误;CD.当液面上升时,入射点左移,入射角不变,反射角不变,反射光线与原来的入射光线平行,光点S'将向左移动,故C正确,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其中熟练掌握光的反射定律是解题的关键。12.(2024秋•尤溪县期中)雨后晴朗的夜晚,当你背着月光行走在有积水的路上,为了避免踩水,走较亮的地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面不发生反射 B.水面发生漫反射 C.地面发生漫反射 D.地面发生镜面反射【考点】漫反射;镜面反射.【专题】应用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应用能力.【答案】C【分析】(1)平行光射向平而光滑的反射面,反射光线平行射出,这种反射是镜面反射;平行光射向凹凸不平的反射面,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这种反射是漫反射。(2)人感觉物体的亮暗,关键是进入眼睛的光的多少,进入眼睛的光多就感觉亮,进入眼睛的光少就感觉暗。【解答】解:背着月光走,月光经水面发生镜面反射,没有反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人感觉水面暗;地面发生漫反射,有少量的光线反射进入人的眼睛,人感觉地面亮,所以为了避让水洼,走较亮的地方。综上分析可知,选项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评】正确区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不要误以为镜面反射就一定亮,漫反射就一定暗,感觉亮暗关键是看进入眼睛的光的多少。13.(2024秋•扬州月考)如图甲所示,小张将一个装有水的圆柱形玻璃杯放在漫画前,惊奇地发现透过水杯看到漫画中的老鼠变“胖”了,还掉头奔向猫,如图乙所示。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透过水杯看到变“胖”的老鼠是虚像 B.将漫画远离水杯一些,透过水杯看到老鼠的像会变“矮” C.将漫画靠近水杯一些,透过水杯看到的老鼠始终是掉头的 D.此时漫画中的老鼠成像与投影仪成像原理相同【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凸透镜成像的动态变化.【专题】透镜及其应用;理解能力.【答案】D【分析】透明玻璃杯可以看成是中间厚边缘薄的柱形透镜,物体置于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解答】解:A、圆柱形玻璃杯盛满水,圆柱形玻璃杯中的水中间厚边缘薄,形成水凸透镜;该“凸透镜”能使图片横向放大、左右颠倒;由乙图可知,此时的老鼠的像与甲图中的老鼠相比,是放大、左右颠倒的实像,故A错误;B、若将漫画离水杯再远一些,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透过水杯看到的老鼠会变“瘦”一些,故B错误;C、将漫画逐渐靠近水杯,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透过水杯看到的老鼠还是向右跑的,不是始终掉头的,故C错误;D、由乙图可知,此时的老鼠的像与甲图中的老鼠相比,是放大、左右颠倒的实像,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两者原理相同,故D正确。故选:D。【点评】水、玻璃、水晶、冰等透明物质,都可以制成凸透镜和凹透镜,虽然材料不同,对光线的作用相同,成像性质相同。14.(2024秋•崇川区校级月考)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与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之间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4cm B.当u=15cm时成放大的像,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C.当u=30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虚像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5cm处移动到30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像距v和物距u之间的关系图像;凸透镜成像的动态变化.【专题】应用题;透镜及其应用;应用能力.【答案】D【分析】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等大实像。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成实像时:物像异侧,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解答】解:A、由图知,当物距为24cm时,像距也为24cm,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像距与物距相等,所以2f=24cm,则f=12cm,故A错误;B、当物距u=15cm时,物距处于f和2f之间,所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故B错误;C、f=12cm,2f=24cm,当u=30cm时,物距大于2倍焦距,所以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错误;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0cm处移到30cm处的过程中,从10cm到12cm,成正立放大的虚像,逐渐变大;在12cm处不成像;从12cm到30cm成实像,像逐渐变小,故D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要熟记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特别搞清像的特点及像距与物距之间的关系。解决此题的关键是通过图象确定凸透镜的焦距。15.(2024秋•万柏林区校级月考)如图所示的是一件金圈内镶嵌的水晶凸透镜,早在公元前三世纪时,我们的祖先就掌握了凸透镜聚光的理论,可使物体放大5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透过该透镜看到的像都是实像 B.当作放大镜使用时如果需要使成像更大,则需要将透镜靠近物体 C.该透镜只能成放大的像 D.凸透镜的成像原理是光的折射【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专题】应用题;透镜及其应用;应用能力.【答案】D【分析】①凸透镜成像的四种情况:u>2f,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u=2f,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得到倒立、等大的实像。2f>u>f,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u<f,蜡烛的同侧得到正立、放大的虚像。②实像能在光屏上呈现出,而虚像则不能;③凸透镜成虚像时,物远像远像变大。④凸透镜成像原理是光的折射。【解答】解:A、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u<f时,凸透镜成虚像,u>f时,凸透镜成实像,故A错误;B、当作放大镜使用时如果需要使成像更大,需要将凸透镜远离物体,故B错误;C、u=2f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得到倒立、等大的实像;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错误;D、凸透镜成像原理是光的折射,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属于基础题。二.填空题(共5小题)16.(2024秋•虞城县期中)12月31日,只有河南•戏剧幻城用一场绽放在百亩麦田之上的盛大铁花,送别了2023年最后一个冬日。表演者先将铁块放入炉子中变成铁水,然后通过击打铁汁形成“铁花”,“铁花”又点燃烟花鞭炮,场景蔚为壮观,如图所示。耀眼的铁花在空气中凝固(填物态变化名称)成铁,这个过程要放出(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考点】凝固的放热特点;凝固的概念及现象.【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应用能力.【答案】凝固;放出。【分析】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凝固放热。【解答】解:液态铁花在空气中遇冷凝固成固态铁,凝固过程中需要向外放出热量。故答案为:凝固;放出。【点评】本题考查凝固放热,属于基础题。17.(2024秋•麒麟区月考)襄阳至武汉高速铁路专线全长约290km,一列火车在襄阳14:13发车,中途停了2分钟,于16:43到达武汉,则这列车襄阳至武汉的平均速度为116km/h,坐在座位上的小明,以火车为参照物,小明是静止的(选填“运动”、“静止”)。【考点】速度公式的简单计算;平均速度;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专题】长度、时间、速度;运动和力;应用能力.【答案】116;静止。【分析】(1)根据题意求出火车的运行时间,由平均速度公式求出列车的平均速度;(2)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变化了,物体就是运动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变,物体就是静止的。【解答】解:列车从襄阳至武汉运行的时间为:t=16:43﹣14:13=2h30min=2.5h,列车从襄阳至武汉的平均速度为:v=坐在座位上的小明,以火车为参照物,小明的相对位置不变,是静止的。故答案为:116;静止。【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和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属于基础题,难度不大。18.(2024秋•姑苏区校级期中)百米赛跑时,站在终点的计时员甲是听到枪声时开始计时,计时员乙是看到冒烟计时,则计时员乙记录的时间是准确的,如果甲记录的时间是10.71s,乙记录的时间是10.99s,根据这两个数据估算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57m/s。(保留到整数)【考点】光、声传播比较;速度公式的应用.【专题】声现象;理解能力.【答案】乙;357。【分析】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根据速度公式计算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解答】解:在空气中,光的传播速度远远大于声音,故乙看到冒烟时开始计时,乙记录的时间较准确;少用的时间就是声音在100m传播时所用的时间,故Δt=t乙﹣t甲=10.99s﹣10.71s=0.28s;声音的传播速度为:v声=st故答案为:乙;357。【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计算,属于基础题。19.(2024秋•夏邑县期中)如图是南京长江大桥夜景,水平桥面上有许多高度、大小相同的路灯,靠近岸边浅水区的路灯A与桥中心深水区的路灯B相比,路灯A的像到水面的距离等于路灯B的像到水面的距离(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若长江水位上涨,则路灯A的像的大小将不变,像到水面的距离将变小。(后两空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考点】像与物的距离和速度计算;像与物大小相等.【专题】应用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应用能力.【答案】等于;不变;变小。【分析】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解答】解:由于路灯A到水面的距离与路灯B到水面的距离相等,所以路灯A的像到水面的距离等于路灯B的像到水面的距离。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像与物大小相等,所以若长江水位上涨,则路灯A的像的大小将不变。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若长江水位上涨,路灯A到水面的距离变小,所以像到水面的距离也将变小。故答案为:等于;不变;变小。【点评】本题考查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属于基础题。20.(2024秋•驿城区月考)人眼是一架精密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站在教室后面的同学中,只有小莉看不清黑板上的字,她走到教室中央就能看清了,说明她是近视(选填“近视”或“远视”)眼,她应该配戴凹(选填“凹”或“凸”)透镜制作的眼镜来矫正视力。【考点】近视眼的矫正;眼睛的视物原理.【专题】应用题;透镜及其应用;应用能力.【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人眼中的晶状体形状中间厚,边缘薄,相当于凸透镜。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物体,需要佩戴近视眼镜来矫正。【解答】解:眼睛的成像原理跟照相机相同,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由题意可知,小莉看不清远处的东西,是近视眼。近视眼的成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成像在视网膜的前方,需要用发散透镜来矫正,即用凹透镜矫正。故答案为:凸透镜;近视;凹。【点评】本题考查人眼的成像原因,包括近视眼的矫正方法,都需要学生熟练掌握。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21.(2024秋•驿城区月考)在探究“固体熔化规律”的实验中,两个实验小组分别设计了甲、乙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海波固体的熔化实验。时间/min024681012141618温度/℃32364044484848485154加热情况一直在持续加热(1)实验室温度计常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2)其中乙(填“甲”或“乙”)实验装置的方案较好。优点是:使海波受热均匀。(3)上表是某实验小组收集到的证据,根据上表,判断此固体是(选填“是”或“不是”)晶体。(4)通过探究可得出此类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是:熔化时吸热,温度不变。【考点】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探究固体熔化时受热均匀的实验方法;探究固体熔化时的实验数据以及图像处理.【专题】定性思想;温度计、熔化和凝固;理解能力.【答案】(1)热胀冷缩;(2)乙;受热均匀;(3)是;(4)吸热,温度不变。【分析】(1)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工作的;(2)探究固体熔化时,固体放在试管中,直接加热试管,固体受热不均,一般采用水浴法,固体受热均匀,实验结论比较准确;(3)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晶体熔化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4)晶体熔化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解答】解:(1)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2)乙方案中,把装有固体的试管放在水中加热,固体受热均匀,实验结论比较准确;便于观察固体的状态变化并记录不同时刻的温度值;甲方案中,直接把装有固体的试管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固体受热不均;所以乙实验装置的方案较好;(3)由题表可知,此固体在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所以此固体是晶体;(4)通过探究可得出此类固体熔化时的规律是:熔化时要吸热,但温度不变。故答案为:(1)热胀冷缩;(2)乙;受热均匀;(3)是;(4)吸热,温度不变。【点评】本题考查液体温度计原理以及晶体的熔化现象,难度不大。22.(2024秋•镇江期中)暑期,小明全家先乘出租车到大港南站,然后坐“复兴号”高铁外出旅游。图甲是在十字路口,当绿灯亮起后,出租车启动向南行驶的场景。(1)过程中,位于车子前方的交通探头摄像机将拍摄到出租车倒立缩小(选填“放大”、“缩小”、“等大”)的像,且像的大小在变大(选填“变大”、“变小”、“不变”)。(2)由于长时间没有清洗,摄像机镜头上沾有少量灰尘,则所成的像的情况是C。A.模糊不清亮度稍暗B.模糊不清亮度不变C.图像清晰亮度稍暗D.图像清晰亮度不变(3)在路边有一玻璃幕墙AB,其放置位置如图所示,则正在等红灯的骑车人,在玻璃幕墙中看到这辆出租车的行驶方向为B。A.向北行驶B.向西行驶C.向东行驶D.向南行驶(4)在高铁站台等车时正好打雷。细心的小明发现某次打雷时,在看见闪电后5s听到雷声,则发生闪电的位置距小明1700m。(声音在空气的传播速度为340m/s)(5)小明乘坐在“复兴号”高铁上接近车头的位置,高铁以50米/秒的速度行驶,在即将进入某处高山的隧道时,小明听到了高铁的一声鸣笛,4秒后小明听到了第二次笛声(高山反射回来的),则小明听到回声时,列车距离高山580米。【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速度推导公式求解路程和时间;回声测距.【专题】应用题;透镜及其应用;长度、时间、速度;分析、综合能力.【答案】(1)倒;缩小;变大;(2)C;(3)B;(4)1700;(5)580【分析】(1)摄像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3)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分析;(4)(5)根据速度计算公式解答。【解答】解:(1)交通探头摄像机利用的是物距大于凸透镜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汽车在不断靠近摄像机的过程中,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也变大。(2)摄像机镜头上沾有少量灰尘,则光线仍可以透过凸透镜成清晰的像,但由于进光量减少,成的像较暗,故选C。(3)这辆出租车由北向南行驶,平面镜与东西方向成45°角放置,由于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则在玻璃幕墙中看到这辆出租车的行驶方向为向西行驶,故选B。(4)发生闪电的位置与小明之间距离为s=vt=340m/s×5s=1700m(5)4秒内高铁行驶路程为s1=v1t=50m/s×4s=200m4秒内笛声传播距离为s2=v2t=340m/s×4s=1360m则小明听到回声时,列车与高山之间距离为l=故答案为:(1)倒;缩小;变大;(2)C;(3)B;(4)1700;(5)580。【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计算公式的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属于综合题。四.计算题(共2小题)23.(2024秋•新泰市期中)如图所示是某高速路上的一个区间测速的相关标识,通过测量出车辆通过该测速区间的时间,结合区间距离计算平均车速,用来判定车辆是否超速。假设某车辆以60km/h的速度进入如图所示的区间测速路段,行驶了一段距离后,又以110km/h的速度行驶了0.2h,然后再以60km/h的速度继续行驶直至离开该区间测速路段,求:(1)汽车以110km/h的速度行驶的路程;(2)汽车经过该测速区间的时间;(3)在该区间测速路段,该车辆的平均速度有没有超出限定速度。【考点】交通标志牌、速度仪盘表问题;速度公式的应用.【专题】应用题;长度、时间、速度;应用能力.【答案】(1)汽车以110km/h的速度行驶的路程是22km;(2)汽车经过该测速区间的时间是0.4h;(3)该车辆在该区间测速路段的平均速度超出了限定速度。【分析】(1)已知汽车行驶的时间和速度,根据v=st的变形式s=(2)根据该区间的路程和以110km/h的速度行驶的路程求出以60km/h的速度行驶的路程,再求得以60km/h的速度行驶的时间,进而得到汽车经过该测速区间的时间。(3)根据v=st算出从区间测速起点到终点的平均速度,然后与【解答】解:(1)汽车以110km/h的速度行驶的路程s=vt=110km/h×0.2h=22km;(2)汽车以60km/h的速度行驶的总路程s′=34km﹣22km=12km;汽车以60km/h的速度行驶的总时间t′=s't'=12km60km/h(3)汽车经过该测速区间的平均速度:v″=s总t总=34答:(1)汽车以110km/h的速度行驶的路程是22km;(2)汽车经过该测速区间的时间是0.4h;(3)该车辆在该区间测速路段的平均速度超出了限定速度。【点评】本题考查速度的计算,要认识交通标志牌所表示的意义,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速度的计算公式并灵活运用。24.(2024秋•北关区校级期末)如图甲所示,声呐发出的超声波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根据收到回波的时间,可以确定障碍物的位置,超声波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v)﹣时间(t)图象如图乙所示。求:(1)若海水的深度是6.75km,则测位仪发出信号后需经过多少s才能接收到信号?(2)若另一次探测海水深度时从海面发射信号到接收到海底返回来的信号用了10s,求海水的深度?(3)用上面的方法能否测地球和太阳的距离?为什么?【考点】回声测距.【专题】定量思想;声现象.【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根据超声波的v﹣t图象得出超声波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1)知道海的深度,可以求出超声波传播距离,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利用t=sv(2)首先求出超声波从发出传到海底的时间,再利用s=vt求出海水的深度;(3)超声波属于声波,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而地球和太阳之间有真空带。【解答】解:由图乙可得,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不变,为1500m/s;(1)海水的深度是6.75km,则超声波传播的距离s=2×6.75×103m=1.35×104m,由v=st可得,测位t=sv(2)另一次探测海水深度时,超声波从海面传到海底的时间t′=12×10s由v=ss′=vt′=1500m/s×5s=7500m;(3)地球和太阳之间有真空带,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这种方法不能测地球和太阳的距离。答:(1)测位仪发出信号后需经过9s才能接收到信号;(2)海水的深度为7500m;(3)用上面的方法不能测地球和太阳的距离;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回声测距离和速度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超声波传播时间、传播路程是关键。
考点卡片1.长度的单位及其换算【知识点认识】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用符号表示为m。另外还有7个单位。1km=1000m,1m=10dm=100cm=1000mm=106μm=109nm。光年是长度的单位。【命题方向】测试学生对长度单位(米、厘米、毫米、千米等)及其换算关系的掌握情况例:单位换算是学习物理的基本技能,下列单位换算过程正确的是()A.25cm=25cm×0.01=0.25mB.25cm=25×0.01m=0.25mC.25cm=25cm×0.01m=0.25mD.25cm=25×0.01=0.25m分析:物理量不同单位的换算正确与否包括两方面:进率和过程。据此作出判断。解析:解:25cm=25×0.01m=0.25m,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点评:进行单位间的换算时,运用不同单位间的具体关系,利用数学上的运算即可;同时对某些物理量的单位的由来也要有明确的认识,可借助于物理公式去理解。【解题方法点拨】注意单位换算的进率。2.正确求平均值【知识点认识】1.为了减小误差通常进行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在数据处理时通常是先将错误数据删除,然后求平均值并保留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命题方向】考查减小误差的三种方法。例:若五次测量一本书的宽度记录为:12.4cm、12.38cm、12.36cm、13.38cm、12.34cm,则这本书宽度是()A.12.34cmB.12.365cmC.12.36cmD.12.37cm解析:解:13.38cm与其它数据相差较大,是错误的,应去掉;12.4cm没有估读,应去掉,为减小长度测量的误差,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故书的宽度是12.38cm+12.36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会找出记录数据中的错误值,理解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意义。【解题方法点拨】一般与其它数据相差较大,估读错误的数值是错误的。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知识点认识】1.选取的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就不同,所以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2.相对静止:若两个物体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运动,则它们是相对静止的关系。(1)卡车和联合收割机:以地面为参照物,二者都是运动的;以卡车为参照物,收割机是静止的;以收割机为参照物,卡车是静止的。(2)空中加油机和受油机:以地面为参照物,二者都是运动的;以加油机为参照物,受油机是静止的;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也是静止的。【命题方向】所选参照物与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例:甲、乙两同学以相同的速度同向骑行在滨河大道上,分别以乙同学、大道两旁的房屋为参照物,甲同学的状态()A.都是运动的B.都是静止的C.运动、静止D.静止、运动分析: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变化了,物体就是运动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变,物体就是静止的。解析:解:甲、乙两同学以相同的速度同向运动,以乙同学为参照物,甲同学和乙同学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甲同学是静止的;以道路两旁的房屋为参照物,甲同学的位置发生变化,甲同学是运动的。故选:D。点评: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解题方法点拨】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意味着物体的运动状态取决于所选参照物,不同的参照物可能导致不同的描述。4.比较速度的大小【知识点的认识】速度公式:v=st(s用m做单位时,t应用s做单位,得出v的单位是m/s;s用km做单位时,t应该用【命题方向】将题目中对速度的不同描述,利用速度公式计算出,在进行比较。例:下列各种运动中人或物体的平均速度最大的是()A.目前,百米赛跑的世界纪录是博尔特创造的9.58sB.手扶拖拉机在10min内行驶了2.4kmC.某同学用3min45s时间行了1000mD.载重汽车在城区行驶的速度是20km/h分析:将4个选项中的时间单位或路程单位统一,然后分别计算出速度的大小,最后比较出其大小即可。解析:解:A、目前,百米赛跑的世界纪录是博尔特创造的9.58s,他的速度v=stB、手扶拖拉机在10min=600s内行驶了2.4km=2400m;速度v=stC、某同学用t=3min45s=225s时间行了1000m,v=stD、载重汽车在城区行驶的速度是20km/h=5.56m/s。由此可见博尔特的速度最大。故选:A。点评:本题需要用速度公式分别计算出它们的速度,在计算时注意单位的统一。【解题方法点拨】注意:要将单位统一,通常以单位m/s进行比较5.速度公式的简单计算【知识点的认识】速度公式:v=st(s用m做单位时,t应用s做单位,得出v的单位是m/s;s用km做单位时,t应该用【命题方向】考查应用题以及图像题中涉及到有关速度的计算。例:森林“动物运动会”中,龟兔准备进行1000米赛跑,比赛开始后,乌龟和兔子同时从起点出发,兔子以5m/s的速度飞速奔跑,而乌龟只以0.1m/s的速度缓慢爬行,2min后兔子发现远远超过了乌龟,便骄傲地睡起了觉,而乌龟却坚持以不变的速度爬行。一段时间后兔子醒来发现乌龟还有200m就到终点。求:(1)兔子睡觉的地方离出发点多远?(2)兔子醒来时,乌龟一共爬行了多长时间?分析:(1)已知兔子奔跑了2min开始睡觉,根据v=st(2)已知兔子醒来的时候乌龟离终点的距离,进而可得出乌龟爬行的距离;再根据v=解析:解:(1)兔子奔跑2min后开始睡觉,t1=2min=120s,由v=st可知兔子睡觉的地方离出发点的距离:s1=v1t1=5m/s×120s(2)兔子醒来的时候,乌龟行走的路程:s=s﹣s2=1000m﹣200m=800m;则乌龟爬行的时间:t=答:(1)兔子睡觉的地方离出发点600m;(2)兔子醒来时乌龟一共爬行了8000s。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属于基础计算题,难度不大。【解题方法点拨】计算过程中注意单位的统一。6.速度推导公式求解路程和时间【知识点的认识】速度公式:v=st(s用m做单位时,t应用s做单位,得出v的单位是m/s;s用km做单位时,t应该用公式的变形:s=vt(求路程);t=s【命题方向】考查应用题以及图像题中涉及到有关路程和时间的计算。例:汽车遇到意外情况时需要紧急刹车,这需要司机经历反应和制动两个过程,在司机的反应过程中汽车做匀速运动。在制动过程中汽车做减速运动。有一辆汽车正以36km/h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求:(1)此车50分钟行驶的路程是多少?(2)该车突然遇到紧急情况刹车,在司机的反应过程中汽车行驶了7米,则司机的反应时间是多少秒?(3)若制动过程用了3秒,汽车在两个过程中共前进了29.6米,求从司机发现情况到汽车停下,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分析:(1)已知汽车运动的速度和时间,根据v=st的变形计算(2)根据v=s(3)从司机发现情况到汽车停下,所用时间为反应时间和制动时间之和,根据v=s解析:解:(1)36km/h=10m/s,此车50分钟行驶的路程是:s=vt=10m/s×50×60s=3×104m;(2)在司机的反应过程中汽车行驶了7米,则司机的反应时间是:t′=s'(3)从司机发现情况到汽车停下,所用时间为:t″=0.7s+3s=3.7s,汽车的平均速度是v′=s″答:(1)此车50分钟行驶的路程是3×104m;(2)司机的反应时间是0.7s;(3)从司机发现情况到汽车停下,汽车的平均速度是8m/s。点评:本题考查速度公式的灵活运用,计算过程注意统一单位。【解题方法点拨】计算过程中注意单位的统一。7.平均速度【知识点认识】(1)平均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平均快慢程度的物理量;平均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一段时间内运动的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2)平均速度:公式v=st(v指平均速度,s【命题方向】平均速度的求法,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的区别题目是中考的命题方向.例:小明在跑百米时前50m用时7.5s,后50m用时7s,求:(1)小明前50m的平均速度。(2)小明后50m的平均速度。(3)小明全程的平均速度。分析:(1)用v1=s1t(2)用v2=s2t(3)用v总=s解析:解:(1)前50m的平均速度是:v1=s1(2)后50m的平均速度是:v2=s2(3)全程时间为:t总=7.5s+7s=14.5s,全程平均速度为:v总=s总答:(1)前50m的平均速度是6.67m/s。(2)后50m的平均速度是7.14m/s。(3)百米全程的平均速度是6.90m/s。点评:本题考查平均速度的计算问题,难度不大。【解题方法点拨】(1)平均速度只能用来粗略地描述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平均快慢程度,它不能精确描述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运动快慢.(2)平均速度是指某段路程或某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平均快慢,所以求平均速度时一定要指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路程和时间要一一对应.即平均速度等于这段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总时间的比值.(3)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算术平均值,全程的平均速度也不是各段平均速度的算术平均值.这一点在计算时千万要注意.8.速度公式的应用【知识点认识】速度的公式:v=st,其中v表示速度,s【命题方向】用速度公式在实际问题中,求的速度的大小。例:巴中至成都高铁即将全线通车,其中巴中至南充段全长约为150km,设计时速为250km/h;南充至成都段全长约为210km,设计时速为350km/h。若列车按设计时速行驶,从巴中到南充需要0.6h,从巴中到成都的平均速度为300km/h。(不考虑中途停靠时间)分析:由v=st可得从巴中到南充需要的时间和从南充到成都需要的时间,根据v解析:解:由v=st可知,从巴中到南充需要的时间t1=从南充到成都需要的时间t2=s2由v=st可知,从巴中到成都的平均速度v=故答案为:0.6;300。点评:本题考查速度公式的灵活运用以及平均速度的计算,难度不大。【解题方法点拨】注意:①应用计算时,单位要统一。s用米(m),t用秒(s)作单位时,速度v的单位为米/秒(m/s);当s用千米(km),t用小时(h)时,速度v的单位为千米/时(km/h)。②公式的三个物理量必须对应于同一物体。9.交通标志牌、速度仪盘表问题【知识点认识】理解此标志牌的意义:标志牌表示到德州的路程s=60km,限速v=40km/h理解速度仪盘表:表示此时的速度为v=30km/h【命题方向】速度公式在交通标志牌、速度仪盘表问题的应用。例:小明一家去德州游玩,在十字路口看到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那他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到达德州最快还需要1.5h。分析:标志牌显示此地到德州的路程s=60km,限速v=40km/h,根据t=s解析:解:由标志牌可知此地到德州的路程s=60km,限速v=40km/h,则到达德州最快需要的时间t=sv故答案为:1.5。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变形公式的应用,要求学生认识标志牌,并能灵活运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解题方法点拨】认识交通标志牌、速度仪盘表,能从图中提取到重要信息,注意单位。10.声音的传播条件【知识点的认识】(1)声音靠介质传播.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传声的介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声的介质.(2)真空不能传声.真空罩里面放闹铃的实验、登月的宇航员无法直接交谈的现象都说明真空不能传声.【命题方向】考查声音的传播条件,常以概念为主;例:回归课本,温故而知新。我们在研究声音产生的原因时,将小球放在被用力敲过的音叉旁边,发现小球被弹起,从而证明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若把正在运行的该装置放到月球上,则()A.小球被弹开,且听到音叉的声音B.小球未被弹开,听不到音叉的声音C.小球被弹开,但听不到音叉的声音D.小球被弹开,仍听到音叉的声音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解析:解:月球上没有空气,声音不能传播,但是敲击音叉,音叉可以振动,将小球弹起来,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知道真空不能传声。【解题方法点拨】(1)判断传声介质的种类:例如,隔墙有耳、土电话说明固体可以传声;电子哺鱼、说话声吓跑鱼说明液体可以传声;人平时交谈说明气体可以传声.(2)同一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频率不变.11.光、声传播比较【知识点的认识】光和声音都是波动现象,但它们在传播速度上有显著的差异。光的传播速度大约是一秒三十万公里,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米每秒。相比之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每秒340米。例如,当我们看到闪电和听到雷声时,由于光速远大于声速,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命题方向】考查光速远大于声速产生的现象以及原理。例:物理规律在体育运动中有很多应用,如:百米赛跑时,裁判员总是看到发令员的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而不是听到发令枪的声音开始计时,这是因为()A.听声音计时比运动员实际跑步时间长B.光的传播不需要时间C.在空气中,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的传播速度快D.声音不容易听到分析: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接近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即3×108m/s;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解析:解:因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快,当听到枪声计时时,实际上是计时慢了,这样就使得时间变短,成绩偏高。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光速和声速的关系,会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解题方法点拨】理解光速和声速的大小差异,能用此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12.回声测距【知识点的认识】(1)回声可以用来测量距离,测量原理:s=12v声t(2)声源与目标距离变化时,声源与目标间的距离可能变大也可能变小,要画出图具体分析。【命题方向】对回声测距考查多以计算题和实验题的形式,例如生活中汽车对着山崖鸣笛,求汽车到山崖的距离;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需要知道的物理量和需要测出的物理量.例:在某地至新泰的高速公路上,上午8:00汽车行驶到甲地,司机在高速公路上看见如图甲所示的标志牌;8:30汽车行驶到乙地,此时司机看到路边标志牌如图乙所示。求:(1)汽车从甲地行驶到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2)若汽车下高速后以20m/s的速度正对一座高山匀速直线行驶,途中鸣了一次笛,5s后听到回声,若此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则汽车鸣笛时距离高山多远?分析:(1)由图可知,汽车从甲地行驶到乙地的路程,根据速度公式求出汽车从甲地行驶到乙地的平均速度;(2)根据速度公式求出声音5s传播的路程和汽车5s行驶的路程,汽车鸣笛时与高山的距离等于声音传播的路程与汽车行驶的路程之和的一半。解析:解:(1)由图可知,汽车从甲地行驶到乙地的路程s1=120km﹣75km=45km,所用的时间t1=8:30﹣8:00=30min=0.5h,汽车从甲地行驶到乙地的平均速度:v1=s1(2)由v=st可知,声音5s传播的路程:s声=v声t2=340m/s×5s=汽车5s行驶的路程:s车=v车t2=20m/s×5s=100m,汽车鸣笛时与高山的距离:s=12(s声+s车)=12×答:(1)汽车从甲地行驶到乙地的平均速度是90km/h;(2)汽车鸣笛时距离高山900m。点评:本题考查速度公式以及回声测距的应用,知道汽车鸣笛时与高山的距离等于声音传播的路程与汽车行驶的路程之和的一半。【解题方法点拨】回声测距需要知道的物理量是声音在这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需要测出的物理量收到回声的时间t,注意计算距离时要除以2.13.音调与频率的关系【知识点的认识】音调: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物理学中,振动快慢用每秒振动的次数来表示,称为频率。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命题方向】以实际现象为背景,用声音的高低以及振动的次数来判断音调,常以选择题和填空题出现。例:货车长时间行驶后,司机有时会用铁棍敲击车轮,凭借声音判断轮胎内的空气是否充足。这主要是因为空气充足时振动频率较大,则声音的()A.响度较大B.音调较高C.响度较小D.音调较低分析: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就越高。解析:解:当拿根铁棍敲打车轮时,则轮胎振动频率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就会不同,即轮胎内空气越充足,敲击时轮胎振动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故选:B。点评:此类问题要结合频率与音调的关系分析解答。【解题方法点拨】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频率是指每秒振动的次数;注重结合实际,例如:女高音,男低音,“高”和“低”指的就是音调。向水壶中灌热水音调的变化,随着水的增多,水壶上方的空气柱变小,引起频率的变化,引起音调的变化。14.响度与振幅、距离发声体的关系【知识点的认识】(1)振幅:物体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2)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少。(3)响度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的关系:距离发声体越远,声音越分散,听到的声音响度越小;距离发声体越近,听到的声音响度越大。【命题方向】考查以实际现象为背景,用声音的振幅以及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来判断响度,常以选择题和填空题出现。例:2023年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演员们以水为礼,击鼓迎宾。演员用力击打鼓面,是为了增大鼓声的响度(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分析:响度和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要增大鼓声的响度可以通过增大振幅的方法。解析:解:演员用更大的力击打鼓面,鼓面的振幅变大,则响度变大。故答案为:响度。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影响响度大小的因素,是一道基础题,熟记即可。【解题方法点拨】响度是指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它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用力击鼓和轻敲鼓面,鼓面振动的幅度不同,鼓声的响度不同.男低音放声歌唱,女高音轻声伴唱,男低音响度大,女高音响度小,但是音调高.15.声与信息【知识点的认识】声音的物理特征有三个:音调,响度,音色.我们按照一定的规律来改变这三个特征中一种或几种属性,就会使声音带着一定的信息内容传播出去.比如,说话,就是在改变着声音的音调和响度来传播信息.声音是一种纵波,一种波必然有振幅、频率和谐波成分,我们说话的声音就包含了这些成分,所以声音中就有不同的信息.不同的人说同样的话,其声音信息也不同,那是因为人的声带长短粗细,发音方式和共鸣腔位置不同.因而有些人声音尖,有些人声音粗,有些人则有娘娘腔.所以及时说得是同样的话,听多了,我们也能分辨出到底是谁说的.这些都说明声音是包含信息的.【命题方向】中考一般以选择题或填空题出现,也有时与能量结合出题.例:我国自主研发的一款超声导盲手杖,它可以发射超声波探测周围5m内障碍物的情况,人耳不能(选填“能”或“不能”)听见手杖发出的超声波,经过处理成语音信号及时播放出来,从而达到“以听代视”的效果,导盲手杖应用了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选填“能量”或“信息”)。分析:超声波的振动频率高于20000Hz,不在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内。声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解析:解:我国自主研发的一款超声导盲手杖,它可以发射超声波探测周围5m内障碍物的情况,人耳不能听见手杖发出的超声波,经过处理成语音信号及时播放出来,从而达到“以听代视”的效果,导盲手杖应用了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故答案为:不能;信息。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超声波的特点和应用;知道声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解题方法点拨】基本的识记内容,不涉及到计算,只有识记、理解.16.减弱噪声的途径【知识点的认识】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防止噪音的产生;(2)在人耳处减弱,防止噪音进入耳朵;(3)在传播过程中减弱,阻断噪音的传播。17.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知识点的认识】(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4)光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命题方向】光的反射定律是中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从命题形式来看,选择题、作图题、填空题仍然是主要的三种题型,作图题将更加重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和应用。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要多观察,勤思考,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图所示是一种液面升降监测装置原理图,光源S发出的一束激光与水平液面成50°角射向平静的液面,此时,反射角为40度;光经液面反射后射到液面上方水平标尺上的S'点,当液面下降时光点S'将向右移动。分析:(1)根据反射角和入射角的概念可确定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2)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当液面发生变化时,由于入射角的大小不变,所以反射光线与原来的反射光线平行。作图可知光点S的移动方向。解析:解:(1)由“激光与水平液面成50°角射向平静的液面”,可得入射角为90°﹣50°=40°,因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也为40°。(3)当液面发生变化,下降时,入射点向右下方移动,由于入射角的大小不变,所以反射光线与原来的反射光线平行;反射光线向右平移,反射光斑将向右移。故答案为:40;右。点评:本题考查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属于中档题。【解题方法点拨】由入射光线决定反射光线,叙述时要先叙述入射光线如何变化,再叙述反射光线如何变化。发生反射的条件: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处:入射点;结果:返回原介质中。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当垂直入射时,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皆为0度。18.镜面反射【知识点的认识】镜面反射:一束平行光射到平面镜上,反射光是平行的,这种反射叫做镜面反射;镜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镜面反射所成像的性质是正立的,等大的,位于物体异侧的虚像.【命题方向】镜面反射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命题的关键。例:黑板有时会发生“反光“现象,使坐在教室前排某一侧的同学看不清黑板上面的字,发生“反光“现象的原因是()A.黑板太粗糙B.黑板发生了漫反射C.黑板发生了镜面反射D.黑板对光不反射分析:光照在凹凸不平的物体表面,反射光线向着四面八方反射,这种反射叫漫反射;物体照在光滑的物体表面,反射光线向着同一方向射出,这种反射叫镜面反射。解析:解:黑板不太粗糙,射到上面的光接近发生镜面反射,射向某一方向的同学的眼睛中,光线较强,粉笔字很粗糙,射到它上面的光发生漫反射,进入这一方向的同学的眼睛中的光会很弱,从而导致这部分同学看不清字。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对人观察物体的影响,注意这两种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解题方法点拨】抓住镜面反射的定义及性质就可以解答此类题目.19.漫反射【知识点的认识】漫反射,是投射在粗糙表面上的光向各个方向反射的现象.当一束平行的入射光线射到粗糙的表面时,表面会把光线向着四面八方反射,所以入射线虽然互相平行,由于各点的法线方向不一致,造成反射光线向不同的方向无规则地反射,这种反射称之为“漫反射”或“漫射”.这种反射的光称为漫射光.漫反射的每条光线均遵循反射定律.平行光束经漫反射后不再是平行光束.由漫反射形成的物体亮度,一般视光源强度和反射面性质而定.【命题方向】漫反射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命题的关键。例:小松和小北能同时看到在地上的书,是由于光射到书本上时发生了漫反射(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此反射中每条光线都(选填“都”或“不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分析:平行光射向平而光滑的反射面,反射光线平行射出,这种反射是镜面反射;平行光射向凹凸不平的反射面,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这种反射是漫反射。它们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解析:解:不同位置的人都能看到在地上的书,是由于光射到书本上时发生了漫反射;漫反射中的每条光线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答案为:漫反射;都。点评:本题考查了对漫反射现象的分析,属基础题,难度不大。【解题方法点拨】抓住漫面反射的定义及性质就可以解答此类题目.20.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与规律【知识点的认识】(1)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2)像与物体大小相同;(3)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4)像和物体的左右相反,上下一致(5)成的是虚像21.像与物大小相等【知识点的认识】(1)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2)像与物体大小相同;(3)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4)像和物体的左右相反,上下一致(5)成的是虚像【命题方向】考查像与物大小相等,以此知识点为背景,判断物体位置移动后,像的大小是否变化。例:“以铜为鉴,可正衣冠”。古人用磨平并抛光的铜制成镜子来整理自己的衣着。当人远离铜镜时,镜中的像会不变(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分析: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据此解答。解析:解:铜镜中的像属于平面镜成像,当人远离铜镜时,人与铜镜之间的距离变大,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像的大小将不变。故答案为:不变。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应用。【解题方法点拨】像的大小与物体的位置无关,无论物体的位置如何变化,像与物体大小总是相同的。22.像与物的距离和速度计算【知识点的认识】(1)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2)像与物体大小相同;(3)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4)像和物体的左右相反,上下一致(5)成的是虚像【命题方向】考查像与物的距离和速度计算。例:一只小鸟在平静的湖面上飞过,若水深为2m,小鸟距水面8m,映在平静湖水的鸟的“倒影”距小鸟16m,若小鸟飞向水面,则鸟的“倒影”靠近(选填“靠近”或“远离”)水面。分析:平面镜成像时,像的特点是等大、正立、虚像,并且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距离相等。解析:解:像与小鸟到水面的距离相等,所以像到小鸟的距离是小鸟距水面距离的2倍,即8m×2=16m;若小鸟飞向水面,物距变小,由于像距等于物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医院康复设施装修合同范本
- 2025至2031年中国LED充电式手电筒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画廊装修设计施工合同
- 2025至2030年中国豆蔻调料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年上教版选择性必修2物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 医院病案复印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及改进措施
- 教育领域的学术汇报如何抓住重点
- 小微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
- 现代办公楼中的绿色办公空间规划与设计
- 海洋工程施工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 保洁服务岗位检查考核评分标准
- 称量与天平培训试题及答案
- 超全的超滤与纳滤概述、基本理论和应用
- 2020年医师定期考核试题与答案(公卫专业)
- 2022年中国育龄女性生殖健康研究报告
- 各种静脉置管固定方法
- 消防报审验收程序及表格
- 教育金规划ppt课件
- 呼吸机波形分析及临床应用
- 常用紧固件选用指南
- 私人借款协议书新编整理版示范文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