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点练9-动物与环境-2022届高考地理微考点多维练(自然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解析_第1页
微点练9-动物与环境-2022届高考地理微考点多维练(自然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解析_第2页
微点练9-动物与环境-2022届高考地理微考点多维练(自然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解析_第3页
微点练9-动物与环境-2022届高考地理微考点多维练(自然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解析_第4页
微点练9-动物与环境-2022届高考地理微考点多维练(自然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微点练9陆地动物与环境一、单项选择又到驯鹿迁徙时,大群的驯鹿小心翼翼地迈动着脚步,趁着漫长的极夜到来之前,到南方去寻找温暖、阳光和食物。读“加拿大拉布拉多半岛驯鹿迁徙路线示意图”(图中箭头代表迁徙路线),完成1~2题。1.驯鹿寻找的“南方”是指()A.常绿阔叶林 B.常绿硬叶林C.温带草原 D.亚寒带针叶林2.推测与驯鹿迁徙原因最相似的是()A.东非草原动物迁徙 B.候鸟的周期性迁徙C.鲑鱼洄游到上游产卵 D.秘鲁近海鱼类丰富1.D图中箭头显示,驯鹿南迁至北纬60°以南地区,该地纬度较高,植被主要是亚寒带针叶林,D正确。2.B驯鹿迁徙的主要原因是气候的变化,这与候鸟在南北方间的迁徙相类似,B正确。东非草原上动物的迁徙原因是随着雨带的移动寻找水源,A错误。鲑鱼洄游的原因是产卵地和生长地之间的环境差异,属于动物习性,C错误。秘鲁附近海域鱼类资源丰富是上升补偿流的影响,D错误。北极熊是世界上最大的陆地肉食动物,主要活动于北冰洋附近的浮冰海域,常以海冰为平台捕食海豹,冰雪消融的夏季也会在陆地上寻找食物。位于加拿大北部哈得孙湾海域的丘吉尔港被誉为“北极熊之都”,每年都会有千余只北极熊在此聚集并等待哈得孙湾结冰后向北迁徙,此景象吸引众多野生动物爱好者前去摄影观光。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极熊的生存状况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左图为北极熊生存范围示意图,右图为丘吉尔港气候资料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与同纬度其他海域相比,哈得孙湾适宜大量北极熊生存的优势条件是()A.气候温暖湿润 B.海水结冰期长C.缺乏天敌威胁D.人类活动影响小4.一年中,丘吉尔港最适合观赏北极熊的时段是()A.2-3月 B.4-5月 C.10-11月 D.11-12月5.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北极熊生存范围()A.南界线北移,北界线北移 B.南界线北移,北界线南移C.南界线南移,北界线南移 D.南界线南移,北界线北移3.B由材料可知,北极熊主要活动于北冰洋附近的浮冰海域,常以海冰为平台捕食海豹,同纬度的其他海域受北大西洋暖流、阿拉斯加暖流的影响,结冰期较短,因此哈得孙湾适宜大量北极熊生存的优势条件是海水结冰期长,B正确;同纬度欧洲西北部海域,由于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气候比哈得孙湾温暖湿润,A错误;北极熊是世界上最大的陆地肉食动物,在北冰洋及沿岸地区没有天敌,C错误;同纬度的太平洋北部白令海海域,受人类活动影响也较小,D错误。故选B。4.C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一年中10-11月丘吉尔港月平均气温由零上转为零下,哈得孙湾开始结冰,陆地上的北极熊开始聚集因而10-11月为观赏北极熊的最佳时间,C正确;2-3月、4-5月、11-12月哈得孙湾及北冰洋其他海域都已结冰一段时间,北极熊可能已经迁徙至更北区域。故选C。5.A全球变暖会使北冰洋冰川范围向缩小,北极熊生存的南界线向北移动,同时也会使北界线向北移动。红驼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靠近中蒙边境的荒漠草原上。红驼食性广杂,主要以啃食荒漠中的梭梭、骆驼刺等沙生植物为生,它属游走性动物,吃一顿要走几十千米,其粪便散落在荒漠中,能起到改善土壤、促进沙生植物生长的作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材料反映了自然环境的()A.复杂性 B.整体性 C.区域性 D.差异性7.造成红驼分布区与同纬度沿海地区景观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热量 B.水分 C.海拔 D.光照6.B根据材料可知,红驼以啃食沙生植物为生,同时其粪便可以改善土壤和促进沙生植物生长,这体现了自然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反映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故选B项。7.B红驼分布区位于大陆内部,水分条件差,主要为荒漠草原植被,同纬度的沿海地区水分条件好,主要为森林植被,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分差异,B对;热量差异主要体现为纬度差异或者海拔差异,A、C错;光照影响植被生长,但一般不决定植被类型,D错。故答案选B。瓦尔德斯半岛位于阿根廷南部大西洋沿岸,面积约3625平方千米,半岛内海拔最低处低于海平面35米,最高处海拔仅100米。半岛内无永久性河流和小溪,多盐湖。半岛内大部分的土壤层厚度很薄,土地贫瘠。半岛干燥、荒凉、多风,年降水量在240毫米左右。坡面上野草、荆棘丛生,没有高大树木,但半岛陆地上栖息着181种鸟类,栖息有美洲鸵、原鸵等野生动物,半岛海湾内繁殖着大量鲸等大型海洋动物。据此完成8~9题。8.瓦尔德斯半岛上不能生长高大树木的主要原因是()A.东部有寒流流经,降水少 B.纬度较高,气温低C.地处西风背风地带,降水少 D.距海近,风力强劲9.瓦尔德斯半岛生物种类比较丰富的主要原因是()A.垂直地带性明显 B.气候类型多样C.人类活动影响小 D.与其他陆地隔绝8.C森林生长耗水量大,根据图示位置,瓦尔德斯半岛上不能生长高大树木的主要原因是地处西风背风地带,降水少,C对。东部有暖流流经,受离岸风影响,对沿岸影响小,A错。位于中纬度,气温不是很低,B错。距海近,但处于西风背风坡,风力小,D错。9.C根据材料信息,瓦尔德斯半岛地势起伏小,垂直地带性不明显,气候类型少,A、B错。半岛人迹罕至,生物种类比较丰富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影响小,C对。图示该半岛与南美大陆相连,并不隔绝,D错。河狸主要分布在寒温带和亚寒带森林的河流中,具有改造栖息环境的能力。河狸用树枝、泥巴等材料筑坝蓄水,在水塘中部筑巢,达到储存食物和防御天敌的目的。下图为“某森林中的河狸坝景观”。据此完成10~11题。10.河狸栖息环境的改造使得其栖息地附近()A.植被覆盖率降低 B.湿地面积减少C.生物多样性增加 D.年降水量增加11.森林中的河狸被大量捕杀,对河流产生的影响是()A.年径流量增多 B.含沙量下降C.河水流速变慢D.下游枯水期延长10.C河狸坝可以使该区域蓄水量增加,湿地面积扩大,相应的生物量也会增加,生物多样性增加;由图中的河狸坝形状和材料可以推测,其筑巢的河段一般都是小支流,蓄水量较小,对气候的影响可以忽略。选C。11.D河狸被大量捕杀,河狸坝就会消失,其调节河流径流量的功能消失,故河流下游径流量季节变化增大,枯水期延长,D正确。读世界某区域图,完成12~13题。12.兰萨罗特岛()A.热带雨林广布 B.淡水资源丰富C.地热资源丰富 D.受暖流影响大13.兰萨罗特岛特有动物种属比例较大。形成这一现象的地理条件是该岛()A.地处赤道附近 B.远离大陆C.构造运动强烈 D.地形复杂12.C板块交界处地壳多裂隙,岩浆活动活跃,地热资源丰富。13.B特有动物种属比例较大,说明物种交流机会较少,结合图示兰萨罗特岛的海陆位置特点,判断B选项正确。(全国卷Ⅱ)下图示意科隆群岛(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理位置。读图,完成14~15题。14.科隆群岛特有动物种属比例较大。形成这一现象的地理条件是该群岛()A.地处赤道附近 B.远离大陆C.构造运动强烈 D.地形复杂15.科隆群岛是耐寒的企鹅和喜暖的鬣蜥的共同家园,主要因为该群岛()A.气温日较差大B.处在动物迁徙路线上C.地处热带但受寒流影响D.气候垂直差异显著14.B科隆群岛特有动物种属的形成主要与该岛远离大陆,地理环境相对孤立有关,故B项正确。15.C科隆群岛受秘鲁寒流影响,虽位于赤道附近,但气候凉爽干燥,草木茂盛,这里海洋生物异常丰富,耐寒、喜暖动物均可生存,故C项正确。下图为纳米比亚局部区域图。图示地区可观赏“倒沙入海”的奇景:红色沙漠依偎着蔚蓝的海洋,滚滚沙流飞泻入海。上万只火烈鸟聚集在附近的浅滩上。据此回答16~17题。16.“倒沙入海”奇景的形成()A.反映了当地气候干旱并盛行离岸风B.缘于入海河流的含沙量大C.将导致当地海洋生态环境的恶化D.是人类填海造陆的结果17.附近浅滩火烈鸟聚集是由于该地()A.气候较同纬度地区温暖,利于繁殖B.附近雨林茂密,利于栖息C.沿岸有上升流,鱼类丰富,利于觅食D.地势低平,利于筑巢16.A图示地区地处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区,盛行下沉气流,气候干燥,为热带沙漠气候,沙漠广布,又由于此处吹离岸风,风力搬运流沙,故而形成“倒沙入海”的奇景,A项正确。沿海地区多为沙漠,降水少,河流稀少,输沙量极小,B项错误;“倒沙入海”对当地海洋生态环境影响不大,C项错误;“倒沙入海”不是人类填海造陆的结果,D项错误。17.C该处海域受离岸风影响,海水上涌,饵料丰富,鱼类众多,火烈鸟聚集于此便于捕食,C项正确。该地受上升流影响,气温较同纬度地区低,A项错误;该地为热带沙漠气候,炎热干燥,附近没有雨林,B项错误;附近浅滩地势低平,可能会被潮水淹没,不利于筑巢,D项错误。阿根廷瓦尔德斯半岛(如下图)犹如锤子般延伸到大西洋中,该地是闻名遐迩的“动物避难所”,90%以上的面积都是高原。半岛内无永久性河流和小溪,新鲜的淡水都要从别处运进来,而且半岛内大部分土壤层很薄。据此完成18~19题。18.瓦尔德斯半岛成为“动物避难所”的自然原因是()A.纬度适中 B.地形平坦C.形状独特 D.植被丰富19.瓦尔德斯半岛新鲜的淡水都要从别处运进来,是因为()A.受离岸风影响,降水少 B.地势高,对流运动弱C.半岛面积大,河流稀少 D.种植业发达,用水多18.C瓦尔德斯半岛只靠地峡与大陆连续,这使半岛几乎成为一座与世隔绝的孤岛,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较小,C项正确。19.A瓦尔德斯半岛新鲜的淡水都要从别处运进来说明半岛降水少,主要是半岛受到西北风的控制,而西北风为离岸风,离岸风带走了半岛空气中的水汽,使降水较少。沙漠蝗是一种植食性昆虫,主要分布在非洲及西亚、南亚热带荒漠地区的河谷和绿洲。它们喜高温、耐干旱、常群居,迁飞时每天可以随风飞行150千米。2018年6月起沙漠蝗在图示区域相继爆发,给所到之处的国家造成重大影响。下图示意2018~2020年沙漠蝗主要迁飞路径。据此完成20~22题。20.据科学家观测,2018~2020年沙漠蝗灾最早爆发于阿拉伯半岛,导致此次爆发的主要气候因素是()A.气温 B.降水C.光照 D.风力21.导致沙漠蝗从阿拉伯半岛迁飞到东非地区的主要原因是()A.人为驱赶 B.气候突变C.天敌猎食 D.盛行风22.沙漠蝗大量集中于东非地区给当地带来的影响主要是()A.缓解食物短缺 B.有效清除农田杂草C.农产品价格上涨 D.引发全球性粮食危机20.B结合沙漠蝗的生长习性及致灾条件进行分析。沙漠蝗虽然喜欢高温,但当地的高温是其常态化的气候特征,此次爆发在于气旋活动带来大量降水。降水异常增多不仅促进了虫卵孵化,而且为当地植被提供了降水,植物繁茂又为蝗虫提供了大量食物。选B。21.D从图中沙漠蝗源地和主要迁飞路径可知,由于沙漠蝗源地面积广,迁飞路径长,人为难以干预;气候突变这一说法在材料中未体现;由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半岛属热带沙漠气候,动植物稀少,正因为天敌少,才使得沙漠蝗得以泛滥成灾;由图示信息可知,该地受东北信风影响,在东北信风的吹送下,阿拉伯半岛沙漠蝗顺风迁飞到东非地区。故选D。22.C成灾的蝗虫体内有一定的毒素,不能作为食物来缓解食物短缺;蝗虫所到之处吃掉的不仅是田间杂草,还有农作物,会导致当地粮食减产,农产品因此出现供应不足的现象,进而导致价格上涨;引发全球性粮食危机的可能性大小不是题干中所述“给当地带来的影响”。故选C。二、非选择题23.(新课标全国文综Ⅰ)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某科考队于8月考察堪察加半岛,考察中发现,堪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但冬眠、杂食性且善捕鱼的熊的数量较多;大量来自海洋的鲑鱼溯河流而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下图示意堪察加半岛的地形。(1)说明堪察加半岛地形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2)分析堪察加半岛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的原因。(3)某科考队员欲近距离拍摄熊,推测他在甲地选择拍摄点的理由。23.答案(1)山脉大致呈南北向,阻挡季风,形成多雨区和雨影区;地形高差大,形成气候垂直差异。(2)纬度高,植物生长缓慢,食物供应量少;环境空间差别大,适宜生存的空间小;冬季寒冷漫长,生存条件恶劣。(3)河流附近,熊出没的几率大;山地地形,且有森林,便于隐蔽;降水较少,晴天较多,利于拍摄。解析(1)由图可知,堪察加半岛的地形以山地为主。大致呈南北向的山脉贯穿半岛,阻挡了来自海洋的夏季风,使半岛东侧多雨,西侧少雨;山地海拔高,相对高度大,气候的垂直差异显著。(2)堪察加半岛大致呈南北向延伸,太阳辐射差异显著。加之受地形、海陆位置等因素影响,导致堪察加半岛内部区域差异非常大,难以有大面积、性质基本一致的区域,生境破碎。这一地理特征的地理意义是多方面的,对动物而言,适宜小型动物生存,不利于大型动物特别是大型集群动物生存。加之纬度高,植物生长缓慢,供应植食性动物的食物少,植食性野生动物生物量小,肉食性野生动物食物供应量低,肉食性野生动物生物量就更小,且冬季寒冷漫长,也不利于野生动物越冬。(3)根据等高线的弯曲特征和“鲑鱼溯河流而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可知,甲地位于河流附近,熊出没的几率大;根据“堪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可知,位于半岛南部的甲地有森林,且地形较为复杂,便于隐蔽,避免来自熊的威胁;地处来自海洋的夏季风的山地背风坡,降水少,晴天多,便于拍摄。2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马达加斯加岛是世界第四大岛,岛上动植物种类非常丰富,其中80%为特有物种。马达加斯加经济以农业为主,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目前该国人口已超过2000万,年增长率为3%。近年来,马达加斯加岛一些动植物资源面临灭绝威胁,引起世界的关注。(1)说出图中沿AB线分布的自然带和反映的地带性规律及影响因素。(6分)(2)说出马达加斯加岛东西两侧自然植被类型并分析形成原因。(8分)(3)分析马达加斯加岛动植物多特有物种的原因。(4分)(4)分析马达加斯加岛动植物资源面临灭绝威胁的原因。(6分)24.解析第(1)题,结合图中气候类型分布可判断自然带分布,南北方向自然带变化反映的是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其影响因素是热量。第(2)题,岛屿东西两侧的自然植被类型及形成原因可从地形、洋流等方面分析。第(3)题,马达加斯加岛动植物多特有物种的原因应从岛屿的位置、地形等方面分析。第(4)题,马达加斯加岛动植物资源面临灭绝威胁的原因应从人类活动、气候变化等方面分析。答案(1)自然带分布: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热带荒漠带、热带稀树草原带、热带雨林带、热带稀树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规律: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影响因素:热量。(2)自然植被类型:东侧为热带雨林;西侧为热带草原。原因:东侧处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地带,气流受纵贯南北的山地抬升,易形成降水,加之沿岸暖流流经,增温增湿,终年降水较多,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发育热带雨林;西侧处于背风地带,降水少,形成热带草原气候,发育热带草原。(3)该岛长期与大陆分离,形成独立的生物进化环境;岛屿面积大,多山地,自然条件空间差异较大。(4)人类活动使森林、草原面积减少,动植物生存空间减少;掠夺式猎杀某些种类动物或采伐某些种类植物,致使其数量急剧下降;生产、生活活动造成环境污染,动植物生存环境受到破坏;全球气候变化,动植物生存环境改变。2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钦查群岛主要由3个干旱的花岗岩岛屿组成,岛上寸草不生,主要的“居民”是海鸟,附近流传有“水肥必有鱼,鱼多鸟便众,鸟众水更肥”的说法。海鸟在群岛上定居了数百万年,留下厚达45米的粪便层,散发的恶臭让人难以接近。下面为钦查群岛位置示意图。(1)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解释“水肥必有鱼,鱼多鸟便众,鸟众水更肥”的道理。(2)说明秘鲁钦查群岛鸟粪积累较厚的原因。解析第(1)题,从秘鲁沿岸上升流—浮游生物—鱼类—鸟类—鸟粪—浮游生物—鱼类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第(2)题,鸟粪积累较厚与当地气候干燥、地表水侵蚀少、积累时间长、人类活动少等有关。答案(1)群岛附近海域受上升补偿流影响,营养盐类上泛,浮游生物繁盛,饵料丰富使得鱼类密集;鱼类为海鸟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吸引众多海鸟;海鸟的鸟粪落入海水中(岛上鸟粪滑入海水中),海水中营养盐类增多,又为浮游生物提供营养物质,间接地为鱼类提供了饵料。(2)钦查群岛属于热带沙漠气候,气候干燥使得鸟粪得以保存;干旱少雨,鸟粪不易被雨水冲刷;积累的时间长;岛上早期人类活动少,受到外界干扰少。2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北极熊是世界上最大的陆地食肉动物,体型巨大,凶猛。嗅觉极为灵敏,皮肤呈黑色,可从北极熊的鼻头、爪垫、嘴唇以及眼睛四周的黑皮肤看出皮肤的原貌,毛是无色透明的中空小管子,外观上通常为白色,奔跑时最快速度可达60km/h,是非常出色的游泳健将,活动范围主要在北冰洋附近有浮冰的海域。它们主要捕食海豹,也捕捉海象、白鲸、海鸟、鱼类、小型哺乳动物等,在夏季它们偶尔也会吃点浆果或者植物的根茎。2016年12月公布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由于气候变暖,北极熊的数量到本世纪中期可能减少超过三成。(1)北极熊为什么能在北极地区恶劣的环境下生存?(2)北极熊的迁徙规律是怎样的?为什么这样迁徙?(3)气候变暖对北极熊有什么影响?进而对当地居民会产生什么影响?26.答案:(1)北极熊体型巨大,体内有厚厚的脂肪,可以御寒。皮肤为黑色,便于吸收热量。毛是无色透明的中空小管子,外观上通常为白色,既不易散热,也便于隐蔽,从而不易被捕食对象发现。体型巨大、凶猛,嗅觉灵敏,奔跑速度快,善于游泳,在浮冰环境下捕食能力强。(2)迁徙规律:秋季,北极熊向北迁移到北部(较高纬度)的浮冰上,冬季就在浮冰上活动和捕食;春季,北极熊向南迁移到陆地的森林里,夏季在森林里生活和睡觉。原因:冬季气温较低,北冰洋大部分海域结冰,便于北极熊捕捉海豹等食物,在体内形成厚厚的脂肪御寒。夏季气温较高,海冰消融较多,不便于捕食,北极熊回到较低纬度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