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0课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辞并序目标导航目标导航学习目标重点难点1.了解兰亭宴集的起因、经过,正确认识作者对人生悲欢无常、终归于尽的深沉感慨。2.了解书序的特点。掌握本文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的写作特点,体会行文的巧妙。背诵全文。3.掌握“修、期、致、临、次”等词的多义性,了解课文中的词类活用,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4.正确认识作者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以及在深沉的感叹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5.结合有关背景知识探究陶渊明理解作者辞官归隐的原因与率性而为的个性。1.认识作者深沉的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2.对文中多义词具体义项的确定。3.探究陶渊明归隐的原因。4.理解作者热爱田园生活的积极态度,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知识精讲知识精讲【作者简介】虚竹幽兰生静气,和风朗月喻天怀——王羲之生平:王羲之(303—361,一说321—379),字逸少,琅玡临沂(今山东)人,东晋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成就: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代表作品:《黄庭经》《乐毅论》《十七帖》《兰亭集序》《初月帖》等。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生平:陶渊明,名潜,字渊明,自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诗人、辞赋家。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归隐田园。成就: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代表作品:陶渊明传世作品共有诗125首,文12篇,被后人编为《陶渊明集》。【探寻背景】兰亭盛会写序文东晋穆帝永和九年(353),王羲之和当时的名士谢安、孙绰等人,于三月三日在会稽郡山阴的兰亭集会。会上饮酒赋诗,各抒怀抱,最后由王羲之作序一篇。总述其事,是为《兰亭集序》。东晋时期,由于统治阶级内部互相倾轧,致使士大夫人人自危,普遍崇尚老庄思想,追求清静无为,感叹人生无常,在文章中常流露出消极情绪。而王羲之一反常情,在这篇文章中畅谈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的确难能可贵。岂能为五斗米折腰陶渊明从29岁出仕,一直厌恶官场,向往田园,于东晋义熙元年(405)11月辞去彭泽令。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渊明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属吏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挂冠去职,并赋《归去来兮辞》,以明心志。【文体知识】序序,作为一种文体,分赠序和书序两种。赠序:文人临别赠言性质的文字,内容多是勉励、推崇、赞许之辞。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言辞恳切而意味深长。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书序:可以写在书或文集的前面,也可以附在后面,内容多是介绍书的内容和特色、成书经过、写书目的等。多为诗歌唱和的集子而作。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书序又有自序和他序之分。自序偏于说明著作宗旨、撰写经过、编写体例等,还可就书中的重点和难点,做简要的阐述。自序有时也称前言。他序则常常要对作者、作品做介绍和评论,或对书中的观点做引申和发挥。辞辞,古代的一种文体。因为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又称楚辞、楚辞体。又因屈原所作《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作,故又称骚体。到了汉代常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后人一般也将辞赋并称。这种文体,富有抒情的浪漫气息,很像诗,但押韵和句式都较诗自由,比散文整齐,且篇幅、字句较长。一般四句一节,每一节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读后稍作停顿;六字句为主,都按三拍读。【基础知识】基础梳理·夯基提能兰亭集序一、一词多义1.修(1)修禊事也 (动词,做)(2)茂林修竹 (形容词,高高的)(3)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形容词,长)2.一(1)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数量词)(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动词,把……看作一样)(3)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形容词,一样)3.之(1)仰观宇宙之大 (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2)不知老之将至 (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3)及其所之既倦 (动词,往、到达)(4)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助词,的)二、词类活用1.名词活用作动词一觞一咏 (喝酒)2.形容词活用作名词①群贤毕至 (贤士)②少长咸集 (年龄大的小的)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齐彭殇为妄作 (把……看作相等)4.副词活用作动词足以极视听之娱 (穷尽)三、古今异义1.列坐其次古义:它(曲水)的旁边。今义:次第较后,第二(用于列举事项);次要的地位。2.俯察品类之盛古义:自然界的万物。今义:种类。3.所以游目骋怀古义:用以、用来。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4.夫人之相与古义:夫,助词,引起下文。人,人们。今义:用来尊称一般人的妻子。5.俯仰一世古义:一俯一仰之间,比喻时间短暂。今义:低头和抬头,泛指一举一动。6.或取诸怀抱古义:心怀。今义:抱在怀里;胸前。7.亦将有感于斯文古义:这次集会的诗文。今义:文雅。四、特殊句式1.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状语后置,“会”的状语“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后置)2.映带左右。 (省略句,“带”后省略了介词“于”)3.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定语后置,“宇宙”和“品类”的定语“大”和“盛”后置)4.死生亦大矣。 (判断句,“亦”相当于“是”)5.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判断句,句中的两个“为”都表判断)归去来兮辞并序一、一词多义1.就(1)三径就荒 (动词,接近)(2)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荆轲刺秦王》) (动词,登上)(3)臣请就汤镬(《廉颇蔺相如列传》) (动词,受、接受)(4)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 (动词,就任)2.策(1)策扶老以流憩 (名词作动词,拄着)(2)振长策而御宇内(《过秦论》) (名词,马鞭子)(3)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过秦论》) (名词,策略)(4)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动词,用马鞭驱赶)3.绝(1)请息交以绝游 (动词,断绝)(2)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动词,横渡)(3)枯松倒挂倚绝壁(《蜀道难》) (形容词,陡峭的)(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形容词,与世隔绝的)4.以(1)耕植不足以自给 (连词,用来)(2)家叔以余贫苦 (介词,因为)(3)引壶觞以自酌 (连词,表目的)(4)园日涉以成趣 (连词,表结果)(5)请息交以绝游 (连词,表并列)(6)农人告余以春及 (介词,把)(7)木欣欣以向荣 (连词,表修饰)5.之(1)求之靡途 (代词,代“余为长吏”这件事)(2)会有四方之事 (结构助词,的)(3)悟已往之不谏 (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4)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动词,到)(5)句读之不知(《师说》)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6)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苏武传》) (音节助词,无实义)二、古今异义1.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古义:做官。今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或事理人情。2.策扶老以流憩古义:拐杖。今义:搀扶老人。3.悦亲戚之情话古义:知心话。今义:男女间表示爱情的话。4.既窈窕以寻壑古义:幽深的样子。今义:(女子)文静而美好。三、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或棹孤舟 (划)2.形容词作动词 善万物之得时 (羡慕)3.形容词作名词 携幼入室 (幼儿、儿童)4.名词作状语 当敛裳宵逝 (连夜)四、特殊句式1.遂见用于小邑。 (被动句,“见”表被动)2.皆口腹自役。 (宾语前置,宾语“自”置于“役”前)3.将有事于西畴。 (状语后置。状语“于西畴”置于“有事”之后)重点梳理【重点01】理清思路1.梳理《兰亭集序》一文的结构思路。2.1.梳理《归去来兮辞并序》一文的结构思路。【重点02】把握主题兰亭集序本文以淡雅自然的文字,清幽秀美的描写,起伏跌宕的情思,记叙了兰亭集会的盛况和会中诸人的观感。从中描述了生命的不同状态,抒发了作者对死生的看法和高旷的宇宙情怀,并以此批判了当时士大夫阶层中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归去来兮辞并序本文是一篇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宣言。这篇文章作于作者辞官之初,叙述了他辞官归隐后的生活情趣和内心感受,表现了他对官场的厌恶鄙弃以及对人生的思索,表达了他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精神情操。作品通过描写具体的景物和活动,创造出一种宁静恬适、乐天自然的意境,寄托了他的生活理想。【重点03】问题探究1.通读《兰亭集序》,找出体现作者情感的词语,初步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过程。【明确】乐─痛─悲。2.《兰亭集序》中,作者概括了两类不同的人事态度,试简要概括。【明确】“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把自己的胸怀抱负,留在室内畅谈。“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放纵无羁地生活。3.作者在《归去来兮辞》的小序中主要讲了哪些内容?【明确】交代了本文的写作时间,介绍了生活背景和自己的思想志趣,并说明了自己辞官回到田园的原因。2.《兰亭集序》中对老之将至、人生无常慨叹不已,情调有些低沉,但作者的积极情绪又无不蕴含其中,你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明确】(1)本文第1、2段中作者对这次集会环境的描述素淡雅致,摄其神韵,这些都体现出作者快乐的心情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2)第3段,虽然作者对时光飞逝、人生短暂大发感慨,但字里行间暗含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正因为作者对人生忧患有清醒的认识,才可扬长避短,在有限的人生中创造无限的价值。(3)第4段,作者在尽述古人、今人、后人慨叹人生无常的同时,批判了庄周“一死生”“齐彭殇”的虚无主义,当然应该看作是积极的。4.依据《归去来兮辞并序》,说一说陶渊明为什么要辞去彭泽令?【明确】(1)交病、自役:如果一个人做一件事,整天身心都感到痛苦像坐牢。(2)怅然:天天像丢了魂似的。(3)愧:一天到晚心里都觉得惭愧,总觉得对不起自己。可见,这个人真的是本性不适合做官。他骨子里是道家思想的面向自然,面向田园。5.依据《归去来兮辞并序》,总结陶渊明田园生活的主要特点。【明确】物质生活简朴,精神生活富足。每天都能做自己想做的事,说自己想说的话,与邻帮扶,与山水对话,乐在其中。6.总结依据《归去来兮辞并序》全文,说说陶渊明在你心中的形象。【明确】陶渊明是一个精神至上主义者,一个理想主义者;一个站在我们的对面我们要仰望且时时怀念的人。【重点04】由表及里——理解诗句的含意1.《兰亭集序》中,“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死观?【明确】作者认为不管人以怎样的方式活着,生命都在不知不觉中逝去,而寿命的短长只能听凭造化,最终归于结束。所以生就是生,活着能享受乐趣;死就是死,死后一切皆无。活着和死去是人生大事,二者不可等量齐观。暗含有生之年应当做些实事,不宜空谈玄理之意。2.如何理解《归去来兮辞并序》中,“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两句话的含意?【明确】出则无心归则有意,这正是作者出仕和辞官情形的真实写照。出去做官是无心的,并不是有意追求功名利禄。在这里,“无心”并不是作者的开脱之辞,而是实实在在地表现了作者的反省和自责;辞官归田则是因为“倦飞”,因作者已经厌倦了官场的污浊和黑暗。作者触景生情,又能将这种复杂的感情不露形迹地轻点出来,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3.《归去来兮辞并序》中,“曷不委心任去留”包含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叹?【明确】作者感叹人生苦短,余生不多,强调顺其自然,这是作者率性洒脱的人生观的体现,也是对社会另外一种形式的反抗。能力拓展能力拓展1.有人认为,王羲之的生死观“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值得商榷,因为他只看表象的生与死、长寿与短寿,而没有看生命的质量,所以,他的观点不足取。你对此有何看法呢?我的思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示例:观点一:王羲之的说法有些片面。生命的价值不一定要用寿命的长短来衡量。同为亡国之君,蜀后主刘禅在晋朝乐不思蜀,浑浑噩噩,虽然寿终正寝,却留下千古笑话。南唐后主李煜却敢于表白思念故国之情,虽被宋太宗毒死,却留下了“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的佳句,令人扼腕叹息。所以,王羲之的生死观是不对的。观点二:王羲之的生死观也有道理。我们讨论一个问题,不能离开时代背景。在王羲之生活的年代,玄说盛行,虚无主义在士大夫阶层中很盛行,这种消极思想给整个社会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王羲之的这篇序是有的放矢、有感而发的。他强调乐比忧好、生比死好,恰好体现了他对生命的热爱。2.综观《兰亭集序》全文,思考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怎样起伏变化的。【明确】本文感情曲折深沉,脉络清晰。开头写宴集之乐;而后又由宴集想到人生,由聚想到散,不禁“痛”从中来;而后又由“兴感之由”与古人“若合一契”,发出深沉的“悲”叹。五乐:人贤: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良辰: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美景: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情真: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赏心: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足以极视听之娱。三痛:一痛: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二痛:俯仰一世;不知老之将至。三痛: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三悲:一悲:“昔人”,自己对生命的体验和古人是何其相似。二悲:时人“一死生”“齐彭殇”的虚妄。三悲:“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三悲都是对个体之痛的思考,是由己悲人,抒发了人生苦短、命运难测之“悲”,更加深刻感人。实践飞跃2.《兰亭集序》和《归去来兮辞》中都体现了作者的“生死观”,从整体上看,二者的“生死观”有同有异,试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谈你的看法。我的思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示例:(1)同:二者较为相同的观点是生年有限、人生易逝。《兰亭集序》中“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归去来兮辞并序》中“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面对良辰美景,两文作者都感叹人生短暂,不及自然万物那样生命持久。(2)异:两文生死观的不同正是对待生年有限、人生易逝的态度。前者的态度是回避的、悲观的,不敢正视死亡的必然性。王羲之认为人生无常、寿夭由天、生命终归幻灭消失,因而为之无限伤感。陶渊明的生死观虽然算不上是积极、乐观的,却也不是消极、悲观的,而是比较达观、开朗的,亦即看得开、敢正视。分层提分分层提分题组A基础过关练一、文言基础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轻飏(yáng)怡颜(yí)翳翳(yì)眄(miǎn)B.熹微(xī)流憩(qì)西畴(chóu)惆怅(chànɡ)C.容膝(qī)出岫(yòu)耘耔(zǐ)棹(zhào)D.遐观(xiá)壶觞(shānɡ)窈窕(tiǎo)东皋(ɡāo)【答案】C【解析】膝xī,岫xiù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亲故多劝余为长吏故:有老交情的人,老朋友B.求之靡途途:门路、途径C.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惮:期盼D.眷然有“归欤”之情情:情绪、想法【答案】C【解析】惮:害怕、担心、忧虑。3.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辞,是介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因为起源于战国时的楚国,也叫楚辞、楚辞体。到了汉代,人们一般将辞、赋并称。这种文体,富有抒情的浪漫色彩,很像诗,但是押韵和句式比较自由。B.毛泽东有诗云“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这里的“陶令”就是陶渊明,因为他做过八十余天的彭泽县令,故以陶令相称。C.《归去来兮辞》是一篇辞赋。辞是一种形式比较自由灵活的古体韵文,篇幅长短不限,句子以五言、七言为主,可以错落参差地排列。一般比较讲究文采,内容以抒情为主。D.古人纪月日,除了用序数,还用一些特殊的称谓。如把四季中每个季节的月份冠以“孟”“仲”“季”,以示区分。“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中的“仲秋”即指农历八月。【答案】C【解析】“以五言、七言为主”错,应是“以四言、六言为主”。4.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永和,皇帝的年号。年号用于纪年,开始于秦始皇,一个皇帝可以有多个年号,明清两代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B.癸丑,干支纪年法,由十个天干和十二个地支组成,既可以用于纪年,也可以用于纪月,不用于纪日。C.暮春,孟仲季与每一季中的三个月相配,在表示月份时,孟表示每一季的第一个月,仲表示第二个月,季表示最后一个月即第三个月。D.后人评价王羲之的书法《兰亭集序》“飘若浮云,矫如惊龙”,被誉为“天下第一楷书”。【答案】C【解析】A项年号开始于汉武帝。B项可用于纪日。D项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5.下列各句中,对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群贤毕至,少长咸集②沛公欲王关中③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④齐彭殇为妄作⑤所以游目骋怀⑥足以极视听之娱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⑤/②/③/④⑥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答案】A【解析】①“少长”为形容词用作名词,年少年长的人;②“王”为名词用作动词,为王、称王;③④为意动用法,“美”的意思是“认为美”“以为美”,“齐”的意思是“把……看作相等”。⑤“游”为使动用法,使……游。⑥“极”为副词作动词,尽情享受。6.下列各句按文言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死生亦大矣②齐彭殇为妄作③放浪形骸之外④不能喻之于怀⑤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⑥悟言一室之内A.①②/③⑤/④⑥ B.①②⑤/③④/⑥C.①②/③⑥/④⑤ D.①②/③④/⑤⑥【答案】C【解析】①②为判断句,③⑥为省略句,④⑤为状语后置句。7.下列各组句子中,“一”都作数词的一组是()A.eq\b\lc\{\rc\(\a\vs4\al\co1(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B.eq\b\lc\{\rc\(\a\vs4\al\co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悟言一室之内))C.eq\b\lc\{\rc\(\a\vs4\al\co1(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D.eq\b\lc\{\rc\(\a\vs4\al\co1(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岂敢定居?一月三捷))【答案】A【解析】A项均为数词。B项数词的意动用法,把……看作一样/数词。C项形容词,一样的/数词。D项“一”与“何”连用,整体表示“多么”/数词。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陶渊明生活在封建时代,其作品中表现出的那种怀念过去,满足现状,乐天知命的思想,给后世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B.陶渊明的成就主要是诗。他歌咏隐居田园,饮酒赏菊,乐天知命的闲适生活,意境恬淡,词句质朴自然。他被看做田园诗的开创者,唐代王维、孟浩然都受到他的诗作的影响。C.陶渊明辞官的主要原因是“眷然有归欤之情”,再加上“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D.“田园将芜,胡不归”是用了《诗经·式微》中,“式微,式微,胡不归”成语。“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是用了《论语·微子》中“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的典故。【答案】C【解析】辞官原因主要是厌恶官场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归去来兮辞》中,对过去进行否定,对未来抱有希望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对历史和现状进行对比,否定了过去,肯定了现在。(3)《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归程的轻松愉快,心灵得到极大的释放。【答案】(1)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2)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3)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10-13题。兰亭集序王羲之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10.下列与课文相关的文化常识,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禊事:古代习俗,于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三国魏以后固定为三月三日),临水洗濯以祓除不祥。实际上,这是古人的一种游春活动。B.暮春:春季的最后一个月。古人把四季中每个季节的三个月份冠以孟、仲、季,以示区分。如“孟夏”就是夏季的第一个月。C.“岁在癸丑”中的“癸丑”采用的是干支纪年法。古人常用“十大天干”和“十二地支”循环相配来表示年的次序。这种方法不能用来表示月和日的次序。D.“字”,又称“表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答案】C【解析】C.“这种方法不能用来表示月和日的次序”错,古人常用“天干”十个字和“地支”十二个字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故选C。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1段开头交代兰亭集会的时间、地点、事件,接着交代与会人物。“毕”“咸”二字尽显名士贤才荟萃之盛况。B.“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几句描写兰亭优雅的自然环境,山崇、岭峻,林茂、竹修,流清、湍激;山溪如带,环绕兰亭。C.第1段最后叙述盛会上人们进行的具体活动,“畅叙幽情”四字概括了《兰亭集》诗歌的全部内容,也是对全文内容的总结。D.第2段先描写集会之日的晴和天气,再写“仰”“俯”之所见,归结为“游目骋怀”之“乐”,抒发了作者和与会之人的喜悦心情。【答案】C【解析】C项,“也是对全文内容的总结”不准确,应为“总括”。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2)当其欣于所遇(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shānɡ)为妄作(【答案】抬头纵观广阔的天地,低头观察繁多的自然界的万物。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欣喜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虚妄之谈。13.《兰亭集序》中,作者概括了两类不同的人事态度,试简要概括。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把自己的胸怀抱负,留在室内畅谈。“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放纵无羁地生活。题组B能力提升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王羲之和颜真卿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两座高峰。中国书法是以汉字为唯一载体的艺术。()。汉字的抑扬顿挫和无穷组合,造就了中华文化的辉煌灿烂和________。古人说“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可见创造汉字是一项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事业,是中华民族伟大智慧的体现。汉字是中国的根,中国人的根,中华传统文化的根,中国书法的根。而书法是汉字的艺术,离开汉字就没有中国书法,就不是中国书法。历史上汉字在先,书法在后。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包括出土的大量简帛文字,主要是交流传播和文化积累的工具。虽然我们今天也把它们称为书法,但在当时它们并不叫书法。中华民族是伟大的,也是幸运的。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孕育了源远流长的中国书法,又孕育了王羲之、颜真卿这样伟大的书法家,留下了《兰亭集序》《祭侄文稿》这样伟大的书法作品。“书圣”王羲之最伟大的贡献是完成了中国书法的艺术化、________,在中国书法的提高和普及之间、历史和未来之间架设了桥梁。即使说颜真卿是唐代尚法书风的集大成者,那么王羲之则是晋代尚韵书风的最高代表。颜真卿之所以能够成为继王羲之之后,中国书法史上的又一位伟大书法家,是因为他在继承王羲之书法的基础上,超越了王羲之,开拓了中国书法_______的宏大格局和正大气象,达到了骨力和________的高度统一,完成了雄浑、宽博的新体楷书创作,树立了唐代楷书的典范。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汉字是中国文化的最小单元,又是中国文化的最高代表B.中国文化的最小单元,又是中国文化的最高代表就是汉字C.汉字是中国文化的最高代表,又是中国文化的最小单元D.中国文化的最高代表就是汉字,它也是中国文化的最小单元【答案】A【解析】根据前后文“中国书法是以汉字为唯一载体的艺术”“汉字的抑扬顿挫和无穷组合”分析,括号内的句子表述的主体应是“汉字”,排除B、D两项。比较A、C两项,应先说“最小单元”,后说“最高代表”,形成递进关系,排除C项。故选A。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博大精深典范化空前绝后婉转B.千姿百态典范化空前绝后含蓄C.博大精深规范化前所未有含蓄D.千姿百态规范化前所未有婉转【答案】C【解析】博大精深:(思想、学说等)广博高深。千姿百态:形容姿态多种多样,各不相同。语境是形容“中华文化”,应用“博大精深”。典范:可以作为学习、仿效标准的人或事物。规范:约定俗成或明文规定的标准。“化”是后缀,加在名词或形容词之后构成动词,表示转变成某种性质或状态。语境强调王羲之使中国书法有了一定的标准,应用“规范化”。空前绝后:以前没有过,以后也不会有,多用来形容非凡的成就或盛况。前所未有:历史上从来没有过。语境用于强调颜真卿的成就是其之前所没有的,并没有强调以后也不会有,应用“前所未有”。婉转:(说话)温和而曲折(但是不失本意);(歌声、鸟鸣声等)抑扬动听。含蓄:包含;(言语、诗文)意思含而不露,耐人寻味;(思想、感情)不轻易流露。语境形容的是颜真卿的书法,应用“含蓄”。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如果说王羲之是晋代尚韵书风的最高代表,那么颜真卿则是唐代尚法书风的集大成者。解析画波浪线句存在两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根据时间顺序和上下文语意,应先说“王羲之是……”,再说“颜真卿则是……”;二是关联词使用错误,语境是假设关系,故应用“如果……那么……”。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被审美的汁液浸泡、又为理想的光环所笼罩着的山水,它是作者________出的空中楼阁。在当代中国,无论东西南北,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桃花源”。人们对理想家园不同的理解认知折射出不同的“桃花源”。但每一个“桃花源”里似乎都有陶渊明的影子,真可谓“一处桃源一陶翁”。陶渊明在归隐前也不是没有________过政治,读书人谁不想建功立业?他一上任就________地搞改革,结果却引来了各种麻烦。陶渊明因不愿向督邮“折腰”,当天即辞官而去。从此,他就一直在乡下种地、读书、思考,终于在他57岁时写成________的《桃花源记》。陶渊明不是政治家,却勾勒出一个理想社会,让人们不断去追求;他不是专门的游记作家,却描绘了一幅最美的山水图,让人们不断地去寻找;他不是专门的哲学家,却给出了人生智慧,让人们在乱世中看到一束光。如果真要说专业的话,陶渊明只是一个诗人,他开创了田园诗派,用美来净化人们的心灵。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虚构参加大张旗鼓脍炙人口B.幻化参与大刀阔斧脍炙人口C.幻化参加大张旗鼓喜闻乐见D.虚构参与大刀阔斧喜闻乐见【答案】B【解析】幻化:奇异地变化。虚构:凭想象造出来。语境指“桃花源”是陶渊明创造出来的虚幻的事物,故两词皆可使用。参与:参加(事务的计划、讨论、处理)。参加:加入某种组织或某种活动;参与提出(意见)。此处用于修饰“政治”,语意较正式,故应用“参与”。大张旗鼓:形容声势和规模很大。大刀阔斧:形容办事果断而有魄力。语境指陶渊明一到任就果断而有魄力地进行改革,故应用“大刀阔斧”。脍炙人口:美味人人都爱吃,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人们都称赞。喜闻乐见:喜欢听,乐意看。此处指《桃花源记》受人称赞,故应用“脍炙人口”。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人们把对理想家园不同的理解认知折射出不同的“桃花源”。B.人们从对理想家园不同的理解认知中折射出不同的“桃花源”。C.不同的“桃花源”,反射出人们对理想家园不同的理解认知。D.不同的“桃花源”,折射出人们对理想家园不同的理解认知。【答案】D【解析】画线句“人们对理想家园不同的理解认知折射出不同的‘桃花源’”主客体颠倒,主语应是“不同的‘桃花源’”,客体应是“人们对理想家园不同的理解认知”。A、B两项仍然存在主客体颠倒的语病。C项搭配不当,“反射”应改为“折射”。故选D。6.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折腰”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蜀相》表达了作者对诸葛亮才干、德行的称颂及对其“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惋惜。B.吕洞宾为八仙之一,因为道教全真派奉其为纯阳祖师,故世称“吕祖”。C.读《边城》时,人们需要思考沈从文为什么会写这样一个“世外桃源”式的乡村社会,表达了怎样的社会理想。D.虽然是亲兄弟,周树人和周作人在“五四”退潮以后所走的路却大相径庭。【答案】C【解析】文中“折腰”的引号作用为标示强调内容。A项标示直接引用的内容。B项标示特定称谓。C项标示强调内容。D项标示特定称谓(带月、日的事件)。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陶渊明不仅是诗人,也是思想家。沈德潜说诗“贵在理趣”,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的诗不是从抽象的哲理出发,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生活中的感受升华为哲理,又将这哲理连同生活的露水和芬芳一起诉诸诗的形象和语言。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有诗人的情趣,隽永厚朴,耐人寻味。【答案】(示例)①陶诗便是最富于理趣的(或:陶渊明便是最看重理趣的)②而是从具体的生活出发③所以他的诗既有哲人的智慧(主语必须是“他的诗”)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王羲之《兰亭集序》中表现集会当天气候宜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们在感叹时光流逝时,往往会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有相似的感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将世人大体分为“静者”和“躁者”两类,并形象地概括这两类人的生活内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批评魏晋名士崇尚虚无这一思想倾向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天朗气清惠风和畅(2)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3)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4)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二阅读提升训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记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之序以申其志。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至门生家,见棐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B.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C.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D.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答案】B【解析】“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中,“池水尽黑”是完整的主谓句,前面应当断开,排除A、C两项。“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是两个句子,应断开,排除D项。故选B。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说王羲之“尤善隶书”,这里的“隶书”是“汉字七体”(汉字书写形体演变的七种体式)之一,由篆书发展而来。B.“东床”就是女婿。对女婿称“东床”,源于晋代我国著名大书法家王羲之袒腹(也作坦腹)东床的传说。C.王羲之,字逸少。古人幼时命名,一般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D.本文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晋书》是中国的二十四史之一。和司马迁的《史记》、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等二十四部正史,被清代乾隆皇帝钦定为“二十四史”。【答案】D【解析】《资治通鉴》是编年体史书,而钦定的二十四史都是以《史记》为范本的纪传体史书,因此,《资治通鉴》不在二十四史之列。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羲之是司徒王导的堂侄子,年幼时并没有显出什么特异之处,成人后擅长隶书,被称为古往今来的佼佼者。后来被太尉郗鉴相中,成为郗家的乘龙快婿。B.王羲之淡泊名利,性喜自然,曾与谢安等文人雅士聚集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写下著名的《兰亭集序》以抒发自己的感受。C.王羲之书法精湛,不但擅长楷书和草书,而且主张学习书法应该全身心地投入。D.骠骑将军王述在会稽任职时,恰逢母丧,王羲之因为与之感情上有隔阂,只去吊唁了一次,就没有再去,王述对此深为遗恨。【答案】D【解析】王述先前在会稽任职,后因母丧又回到郡里。并非“在会稽任职时,恰逢母丧”。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王羲之很喜欢服药颐养性情,不喜欢在京城,刚到浙江,便有终老于此的志向。(2)当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声誉,与王羲之齐名,但王羲之却看不起他,因此二人不和。5.在王氏子弟中,郗鉴为什么选择王羲之做自己的女婿?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与其他子弟在信使面前的矜持不同,王羲之依然在床上坦腹而食,自然坦率,毫不矫揉造作,郗鉴之所以选中了王羲之,也正是看中了王羲之的这种品质。参考译文王羲之,字逸少,是司徒王导的堂侄。王羲之小时候不善言谈,人们看不出他有什么超人之处。长大后,他很善于辩论,并且以性情耿直而著称。他特别擅长书法,是古今以来的第一人,人们称赞他的书法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很被伯父王敦、王导看重。陈留(今河南开封附近)人阮裕在当时享有盛誉,而阮裕也看重王羲之,把他和王承、王悦视为王家三位少年英才。当时有一次,太尉郗鉴派门生来见王导,想在王家子弟中选位女婿,王导让来人到东边厢房里去看王家子弟。门生回去后,对郗鉴说:“王家子弟个个不错,可是一听到有信使来,都显得拘谨不自然。只有一个人坐在东床上,坦腹而食,若无其事。”郗鉴说:“这正是我要选的佳婿!”一打听,原来是王羲之,郗鉴就把女儿嫁给了他。王羲之很喜欢服药颐养性情,不喜欢在京城,刚到浙江,便有终老于此的志向。会稽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名士荟萃,谢安未做官时就住在这里。还有孙绰、李充等人,都以文章盖世,他们都在这里建有住宅,与王羲之情投意合。王羲之曾和好友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举行宴会,并亲自作序,来抒发自己的志向。王羲之生性爱鹅,会稽有一位孤老太太养了只鹅,叫声很好听,他想买却未能得到,于是就带着亲友去观看。(谁知)老太太听说他要来,竟把鹅烹煮了,准备招待他,他为此难过了一整天。当时,山阴有位道士,养了一群鹅,王羲之去观看时非常高兴,多次恳求道士要买他的鹅。道士对他说:“你若替我抄一遍《道德经》,这群鹅就全部送给你啦。”王羲之欣然命笔,写好后把鹅装在笼子里回去了,一路上乐不可支。还有一次,他到学生家去,看见人家的棐木矮桌洁净光滑,就在上面写起字来,一半楷书,一半草体。后来那位学生的父亲无意中把这些字给刮去了,他的学生懊悔了好几天。他的书法当时就很被世人看重,诸如此类的事情很多。王羲之常自称:“我的书法和钟繇相比,可以说不相上下;和张芝的草书相比,如同大雁排行落在后面。”又曾经写信给人说:“东汉张芝临池学写字,池水都变成黑色,如果天下人像他那样沉迷于书法,也不一定比他差。”当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声誉,与王羲之齐名,但王羲之却看不起他,因此二人不和。王述先做了会稽内史,因为母亲去世,就回来守丧,王羲之接替了他的职务,只到王述家去吊唁一次,就再也不登门。王述每次听到外面有号角声,总以为王羲之来看望自己,连忙洒扫以待。这样过了几年,而王羲之竟然不去拜访他,王述深以为憾。题组C培优拔尖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5题。陶渊明传萧统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圣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①,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不以家累自随,送一力给其子,书曰:“汝旦夕之费,自给为难。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公田悉令吏种秫②,曰:“吾尝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秔③。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秔。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征著作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之间邀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④。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迕也。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渊明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造饮焉。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宋高祖⑤王业渐隆,不复肯仕。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世号靖节先生。(节选自《笺注陶渊明集》,有删改)注①弦歌:据《论语·阳货》记载,孔子门徒子游任武城宰,以弦歌为教民之具。后因以“弦歌”为出任邑令之典。②秫:黏性的高粱,多用来酿酒。③秔(jīng):粳稻,稻谷的一种。④舁(yú)篮舆:抬竹轿。⑤宋高祖:南朝宋武帝刘裕。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圣贤志不及也/B.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圣贤/志不及也/C.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圣贤志不及也/D.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圣贤/志不及也/【答案】D【解析】“对曰”的“曰”为对话标志词,其后应断开,排除A、C两项;“今子生文明之世”中,“文明之世”为“生”的宾语,故中间不应断开,排除B项。故选D。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起,是古代官职任免调动的专用词语之一,指起用人任以官职。B.解绶,解去官印之绶,文中借指辞官归隐田园。绶,即绶带,用以系官印或勋章。C.九月九日,我国古代以九为阳,九月九日故名“重阳”。在重阳节那天,民间有插茱萸、饮菊花酒、登高等习俗。D.元嘉,是南朝宋文帝刘义隆所用的年号。年号由汉高祖刘邦所创,是古代皇帝为了纪年所用的名号。【答案】D【解析】“年号由汉高祖刘邦所创”错,古代皇帝用年号纪年是“汉武帝刘彻”开创。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陶渊明博学多识。他擅长写文章,《五柳先生传》中五柳先生的形象被当时的人认为是他自己的真实写照。B.陶渊明不喜为官。曾做过州祭酒,但时间不长就辞职回家了;州里召他担任主簿,他没有前去任职;朝廷征召他做著作郎,他也不去。C.陶渊明素爱饮酒。他曾下令让吏员在官府的公田上种了五十亩高粱以备酿酒;他曾将颜延之馈赠的两万钱全都送至酒家。D.陶渊明率真任情。来拜访的人不论贵贱,只要有酒就招待,自己如果喝醉了,就叫客人先回去。【答案】C【解析】“种了五十亩高粱”错,由原文“公田悉令吏种秫,……妻子固请种秔。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秔”可知,应是用二顷五十亩的田地种高粱,用五十亩种稻谷。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现在派给你这个佣人,(让他)帮助你砍柴打水。他也是别人的儿子,你要善待他。(得分点:“此力”,这个佣人;“薪水”,名词用作动词,砍柴打水;“此亦人子也”,判断句;“善遇”,友好对待)(2)陶渊明的妻子翟氏也能安于勤劳清苦,和陶渊明志趣相投。(得分点:“安”,安心、满足;“勤苦”,勤劳清苦;“同志”,志趣相投)5.陶渊明为什么辞官归隐田园?请结合文段和《归园田居(其一)》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生性淡泊,以入仕为苦。②世事浑浊,不愿同流合污。参考译文陶渊明,字元亮,也叫陶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他的曾祖父陶侃,是晋朝的大司马。陶渊明少年时就有高雅的志趣,博学多识,擅长写文章;超脱世俗的拘束,卓尔不群,率真任情。曾经写作《五柳先生传》以自比,当时的人称这篇文章为实录。(陶渊明)父母年老,家里很穷,被起用任命为州祭酒。忍受不了官场琐事,不久,自请解职归家。州郡召他担任主簿,(他)没有前去任职。(他)亲自耕种自给自足,竟得了羸疾(慢性虚弱性疾病)。江州刺史檀道济前去探望他,陶渊明卧床挨饿好几天了。檀道济说:“贤人处世,朝廷无道就隐居,政治开明就出来做官。如今你生在文教昌明的时代,为什么如此糟践自己呢?”陶渊明回答说:“我怎敢充当贤人,我的志向比不了他们。”檀道济送给他粮食和肉,他却挥手让檀道济离开。后来担任镇军、建威参军,陶渊明对亲戚朋友说:“我打算做邑令,用俸禄作为隐居生活的费用,可以吗?”当政者听说后,任命他为彭泽县令。不带家眷独自上任,送了一个仆人给他的儿子,写信说:“你每天的用度,难以自给自足。现在派给你这个佣人,(让他)帮助你砍柴打水。他也是别人的儿子,你要善待他。”(陶渊明)下令让吏员在官府的公田上种高粱,他说:“我常常能喝醉酒就够了。”妻子和儿女们坚持要求种稻谷,于是用二顷五十亩的田地种高粱,用五十亩种稻谷。年终,恰逢州郡派督邮到彭泽县,下属请示陶渊明说:“您应该装束整齐穿官服面见他。”陶渊明叹气说:“我岂能为五斗米的俸禄向乡里小儿弯腰鞠躬(丧失尊严)啊!”当天就解下印绶辞去官职,写了一篇《归去来兮辞》。朝廷征召他为著作郎,他没有前去任职。江州刺史王弘打算和他结交,却没有办到。陶渊明曾经去庐山,王弘让陶渊明的老朋友庞通之准备酒席,在半路栗里间邀请他。陶渊明有脚疾,让一个门生和两个儿子交替抬竹轿。到了以后,欣然和庞通之一同饮酒。不一会儿,王弘到了,陶渊明也没有什么抵触。起初,颜延之担任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和陶渊明有交情。后来他任始安郡太守,经过浔阳,常常去陶渊明的住所饮酒。每次去,都要畅饮直到喝醉。王弘打算邀请颜延之赴宴,整天都找不到他。颜延之临调走的时候,留下两万钱给陶渊明。陶渊明全部送给酒家,以便来了就能喝酒。曾经在九月九日的一天,(陶渊明)在房子边上的菊花丛中闲坐,时间长了,采了一把菊花。忽然赶上王弘送酒来了,随即就喝,喝醉才回去。陶渊明不懂音律,却保存了一张无弦琴,每次酒后快意,都弹拨一番寄托心意。来拜访的人不论贵贱,只要有酒就招待他们。陶渊明如果先喝醉,就告诉客人:“我喝醉了要睡觉,你可以走了。”他的天真直率达到这种地步。郡守曾经来拜访他,正赶上他酿的酒熟了,陶渊明就取下头上的葛巾滤酒,滤完,又把头巾戴在头上。陶渊明的妻子翟氏也能安于勤劳清苦,和陶渊明志趣相投。陶渊明自认为曾祖父是晋朝的宰相,耻于自己作为后代又屈居人下,自从宋高祖的基业渐渐兴盛,他再也不愿意做官。元嘉四年将要接受朝廷的征召,恰好去世了,时年六十三岁。世人称他为“靖节先生”。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游龙鸣山记(明)陶安游之胜者,适其时可乐也,得其地尤可乐也,而所游又皆佳士,则所以宣其和、舒其郁、畅其心而发其文者,盖乐焉而不失乎正也。至元丙子二月甲午,厚斋严君治酒肴,招予游龙鸣山,即无想山也。时春雾既久,风日暄丽,耆英少俊,序齿而行,鼓吹前导。从蓝溪东南行五六里,两山峙如双阙,相距百步,绵亘东趋。中夹石田,田右小路,随两山势深窅曲折。行三四里,隘不宜田,仅可为路。又数里,山益奇峻,轻岚暖霭,微袭襟帽。山外崇峰复峰,杳无穷极。少焉,峭壁对立,状若华表,松衫万章①,夹路北转。涧多石底,云深树茂,繁卉被岩,鸟声清碎,似非人间世。僧舍雄丽,榜曰“禅寂”。门外独松古秀,大连数抱。修篁干霄,森列门内。寺长老出迎客,延坐后堂,匾曰“白云深处”。其西有“听松杆”,又西即韩熙载读书堂遗址,所植桧犹存。其北有“甘露室”。又北,上为“招云亭”,气象空旷,攒峰玉立,视向所历群山,低俯其顶矣。遂蹑蹬至潮音岩,怪石异态百出。同游者疲于跻攀,于是止焉。予以未登绝顶为怏,与三二友决意直上。地势斗峻,褰裳②援萝,履苍莽中。上有天池沆瀁③,其水下飞潮音岩,引以给庖。其西绝顶,巨石雄坦,可坐数十人。渺焉四顾,心目豁然。其东绝顶,视西又高,倦不欲登,还饮“白云深处”。于时暖气薰席,蒸焉如夏,凄焉如秋,栗焉如冬,觥筹无算,谈笑甚欢,虽从者乐工各适其意。酒既,长老引客看花,徐行登环翠阁。已而与长老别,出寺门。行几一里,众以兴未尽,席地坐,分韵赋诗者久之,诗成而归。斯游也,适其时而得其地,信足乐矣。但溧之为州,非通都要路,兼是山隐于邃奥,故无前贤题咏及当代名笔发其幽潜,予故表而出之。呜呼!乐而不失乎正者,浴沂风雩也。兰亭之会乃或感慨悲戚今同游者心平气易发言为诗皆有可观其亦乐之正者欤!遂记兹游之胜,使无想山得以著于世云。(选自《陶学士文集》,文字略有改动)(注)①章:大材。②褰裳:撩起衣裳。③沆瀁:水深广的样子。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兰亭之会乃或感慨/悲戚今同/游者心平气易发言/为诗皆有可观/其亦乐之正者欤!B.兰亭之会/乃或感慨悲戚/今同游者心平气易/发言为诗/皆有可观/其亦乐之正者欤!C.兰亭之会乃/或感慨悲戚/今同游者心平气易/发言为诗/皆有可观/其亦乐之正者欤!D.兰亭之会/乃或感慨悲戚/今同游者心平气易发言/为诗皆有可观/其亦乐之正者欤!【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句意为:王曦之的兰亭集会,或许太感慨悲戚。此次同游的人心情和悦,吟咏作的诗,质量上乘可以欣赏,也是既高兴又不失正体的事!“兰亭之会乃或感慨悲戚”为主谓判断句,“兰亭之会”,主谓结构做主语部分,后面可以断开,“乃”表达判断语气,与“或……”联系紧密,应该在“乃”前“会”后停顿。排除AC。“今同游者心平气易”中“同游者”作“心平气易”主语,“今”为时间状语,意思是“此次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银行工作总结精准营销客户频频
- 激励员工的创新方式计划
- 电子商务行业管理顾问工作总结
- 《浅水湾拉斯维加斯》课件
- 2022年湖南省永州市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辅警笔试自考题1卷含答案
- 2024年江苏省淮安市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辅警笔试自考题1卷含答案
- 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辅警笔试自考题2卷含答案
- 2021年浙江省温州市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辅警笔试自考题1卷含答案
- 江苏省无锡市(2024年-2025年小学六年级语文)统编版质量测试((上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 2025年燃气掺混设备项目提案报告模式
- 日拱一卒行稳致远
- 培训内驱力的课件
- 管理后台策划方案
- 人防、物防、技防工作措施
- 市场部培训课程课件
- 八年级历史上册论述题汇总
- 资产评估学教程(第八版)习题及答案 乔志敏
- 提高留置针规范使用率
- 垃圾清运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民俗旅游学》教学大纲(含课程思政元素)
-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