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外国语学校高一(下)期中语文试卷_第1页
2023-2024学年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外国语学校高一(下)期中语文试卷_第2页
2023-2024学年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外国语学校高一(下)期中语文试卷_第3页
2023-2024学年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外国语学校高一(下)期中语文试卷_第4页
2023-2024学年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外国语学校高一(下)期中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3-2024学年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外国语学校高一(下)期中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18分)1.(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数字文化是数字社会特有的文化形态,也是现代信息技术为人类创造出的全新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副主任祝孔强指出,数字文化可以从文化的数字形态和数字的文化表征两个角度来理解。文化的数字形态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文化和文化信息的数字化呈现,通俗理解为“文化数字化”,如文化资源数字化工作就是实现文化数字形态的重要途径。再如从内容创作生产的角度,文化数字化是以数字思维推动文化创新,实现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生态化与平台化转型。数字的文化表征是指数字化的文化环境和数字文化所蕴涵与表达的文化信息,通俗理解为“数字文化化”,既包括数字文化的信息,也包括数字化环境自身的文化特征。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虚拟空间中,人们之间发生着交互,产生了对自身和自身关系的构建诉求,塑造着新型的社会关系。网络数字空间日益成为与现实世界并存的虚拟世界,使其中的生产生活方式、社会关系与交往互动的范式、规范等发生重构,衍生出基于数字空间的新兴文化形态。与现实世界一样,数字空间的文化价值塑造同样重要,以营造风清气朗、和谐有序的网络生态空间。例如,数字空间的道德观引导“数字向善”,防止虚拟世界成为突破道德底线的“法外之地”;数字空间的价值观既尊重数字自由,又维护数字秩序,为数字技术注入符合人类根本利益的价值理性,约束数字空间的不理性行为;数字空间的世界观推动数字世界成为人类生活新空间、国家主权新疆域、全球治理新领域,使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理念成为数字空间的发展共识。人们在数字空间通过虚拟身份完成人与人之间、人与机器之间的交互,形成了与现实空间并存的虚拟世界。这种虚拟世界中包含大量的人类活动,理应是一种文化存在。数字替身就是人们现实身份在虚拟世界的延伸和映射,调节了人们对虚拟空间的体验。在虚拟世界中,现实中的人借助数字替身参与虚拟数字世界的活动,聚集形成包括消费、购物、娱乐、社交等主题的虚拟社群。虚拟社群规模不断扩大,形成了相应的社会系统以及独特的规章和制度,使虚拟数字世界带有强烈的人文色彩。在这个过程中,人们既需要在现实中建构虚拟世界的运行规则,也要利用数字替身来参与并推动数字世界的文化形成。以网络游戏为例,游戏开发商必须制定相应的运行规则,而玩家在游戏中的交互行为也在建构网络游戏自身的文化生态。Woolgar等(2002)认为,虚拟世界的创造者让虚拟世界具备独特的“社会性”,这种原始的“社会性”通过创造者对这个世界的不断更新以及参与者的再创作,逐渐给虚拟世界注入了人文特性并演变成为一种文化形态,这实质上也是数字文化化的实质逻辑。数字世界相对独立于现实世界,其内生的文化系统也具有相对独立性,明显区别于现实人类的文化和文明系统。同时,数字空间是人类通过技术和想象构建的虚拟世界,是人们凌驾于现实、自行构造的虚拟世界。这个世界的文化形态是现实世界文化形态的延伸,同时也是为现实世界服务的文化系统。事实上,人们在数字空间的活动既有纯粹网络空间的交互,如游戏、社交等,也有线上线下的结合,例如,很多网络购物就是通过线上交易、线下交付的方式来完成。再如当前风行的元宇宙,元宇宙拥有起源于现实、依托于现实却又独立于现实的虚拟文明,这套文明系统拥有自己完备的政治系统、经济系统和文化系统。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数字空间与现实世界的交融,加速了社会的信息化和虚拟化进程,重塑着社会的文化形态。当前,数字生活已经成为人类生活的新图景,人们通过大量数字化活动赋予“数字”更加鲜明的文化属性。数字空间及其衍生出来的数字文化,正在加速改变整个社会的运行逻辑。无论从深度还是广度,数字技术都从量的积累迈向了质的飞跃,带来了社会文化形态的变革,高度依赖数字技术的数字文明方兴未艾。同时,数字技术虽然改变了社会形态和文化样态,改变了文明发展方向,但并未改变社会基本价值,尤其是对“善”的追求,而这是超越现实空间和虚拟空间的根本价值所在。儒家主张“天地之间人为贵”。推进数字文化繁荣发展,必须立足人的发展、坚持社会效益优先,以价值理性驾驭工具理性,重新审视数字技术的进步和数字文化的发展,促进“科技向善”,让数字文化惠及全人类,以数字文明点亮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未来。(摘编自杨永恒《文化数字化与数字文化化》)(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数字文化是数字技术带来的文化新样态,高度依赖于数字技术的发展,也是传统文化在数字环境下的形态拓展。B.在数字环境中,在人与人、人与机器双向甚至多向互动中,一种新型的社会关系形成了,呈现出各种文化现象。C.人建构起虚拟世界的运行规则,用数字替身参与活动,形成虚拟社群,而社会系统就随着虚拟社群规模的扩大形成。D.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带来社会文化形态的变革,但要注意的是社会基本价值没有改变,对“善”的追求没有改变。(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数字文化包含对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的处理、存储和传播,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数据库建设,也包含将数字技术融入文化生产环节。B.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越发呈现出对数字自由的尊重,但要切记虚拟世界不是突破道德底线的“法外之地”,防止出现一些不理性行为。C.数字世界和现实世界相对独立,数字文化及其内生的文化系统也不同于现实人类的文化和文明系统,不过,数字文化是为现实世界服务的。D.数字文化要繁荣发展,离不开对社会效益优先和价值理性的坚守,在重视数字技术进步的同时,还要让数字文化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服务。(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四段观点的一项是A.吴文化博物馆精心挑选了8件具有江南特色的馆藏文物,以数字藏品盲盒的形式进入元宇宙世界,成为被网络一代追捧的新社交符号。B.从来都是朴素的京剧也要花团锦簇,出现各种豪华版,把舞台美术往舞蹈和影视上引,铜雀台盛景、火烧赤壁奇观、草船借箭梦幻……C.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阿祖莱表示,“数字革命蕴含着不可估量的潜力,但应该对数字技术在教育中的合理应用予以关注”。D.5G全连接工厂里,工人用激光投影仪将面料形状投射在裁床上,自动化切割刀具在裁床上“依样画葫芦”,与传统服装制作车间的景象不同。(4)下列对数字文化的形成和特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数字文化可以从文化的数字形态和数字的文化表征两个角度来进行理解。B.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人们与数字空间得以深度交互,形成了有别于现实世界的虚拟世界。C.原始的“社会性”给虚拟世界注入人文特性并演变成一种文化形态,于是有了数字文化化。D.数字文化是人们凌驾于现实、自行构造的虚拟世界,所以也凌驾于现实世界的道德法规。(5)文章前三段,作者采用哪些方法对数字文化内涵进行阐释?请根据文本概括。(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1小题,17分)2.(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灯陆蠡院子里的鸡缩头缩脑地踱进埘里去了,檐头嘁嘁喳喳的麻雀都钻进瓦缝里,从无人扫除的空楼的角落,飞出三三两两的蝙蝠,在院宇的天空中翻飞。蝙蝠可说是夜和黑暗的先驱,①它的黑色带钩的肉翅,好像在牵开夜的帷幕,这样静悄悄地,神秘地。这时候,这家里的年轻的媳妇,从积满尘垢的碗碟橱的顶上拿下一个长嘴的油壶,壶里面装着点灯的油。她一手拿壶,一手拿灯,跑到天井跟前——那里还有暗蒙的微光——把油注在灯瓢里面。她注了一点,停一停,把灯举得和眼睛相平,向光亮处照一照,看看满了没有,拿下来再加一点油,复拿起照了照,又加上一点,等到灯里的油八分满的样子,等到油面和瓢缘相差二分的样子,才住了手。一边把油壶放还原处,一边顺手在一只破灯笼壳里抽了两条灯芯,把它们浸在油里,让灯芯的一端露在瓢外二分长短,而另一端则像两道白色的尾巴翘着。少妇把灯放在灶突上,这是灶间的中心点。不论从那一方量来,前后也好,左右也好,上下也好,都是等距离。她从来没有想到这所在是室内的正中心,只觉得放在这里很好,便放在这里了。她每次都这样放,月月如此,年年如此,毫不以为异。少妇没有伸手点灯,只是在灶门口坐下。灶里还有余火,吐着并不逼人的暖气。锅里的饭菜熟了,满室散着饭香。她把孩子拖到身边来,脸偎着他,若有所待地等着。②等着谁呢?不,她只等着天黑,伸手不见五指的天黑。她要等天黑尽时方才举火点灯。她知道就是一滴的灯油也是不能浪费的。这是一盏古式的青油灯。和现在都市里所见的是大不相同了。这灯在乡间仍被普遍地用着。坐在灶前的媳妇,她来这家里很幸福,大家都爱她,丈夫在外埠做工,在一定的时候回来,从来没有爽约。膝前的孩子则已经四岁了。她的公公婆婆——都还健在。天黑了,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她推开孩子,拿一片木屑在尚未尽熄的灶火中点着,再拿到灯边点起来。蓦然一间室都光明了。“一粒谷,撒开满堂屋。我给你猜个谜儿,你猜不猜?”“灯,灯。”连说话未娴熟的四岁的孩子都会猜谜儿了。且说灯点着了,这灯光是这样地安定,这样地白而带青,这样地有精神,使这媳妇微笑了。“太阳初上满山红,满油灯盏统间亮”,她在心头哼着儿时的山歌。她,正如初上的太阳,前面照着旭红的希望;她,正如满油的灯,光亮的,精神饱满的,坚定的,照着整个房间,照着她的孩子。所以她每次加油的时候,总要加得满满的,因为这满油的灯正是她的象征。灯光微微地闪了。这家的公公和婆婆走进灶间来。她看见他们进来了。她揭开锅盖,端出菜和饭。热喷喷的蒸气使灯光颤了几颤。她的公公说,“一起吃了便好”。而她总是回答,“你先吃”,她真是懂得如何尊敬长辈的。每逢别人看到这样体贴的招呼,总要说一声,“一团和气哪”。饭吃半顿的样子。“剥剥剥”,有人敲门了。婆婆坐在门边,顺手一开。③头也不用回便说:“二伯伯请坐。”二伯伯便在门槛坐下。“剥剥剥”,又敲门了,这是林伯伯。他们俩不用打招呼,便一个先一个后。从来不会有迟早。他们夜饭早吃过了。他们总在天未黑的时候吃,吃过之后,站在门口望着天黑,然后到这家里来闲谈。有时这家里的媳妇招呼他们一声说:“吃过吗?”二伯伯便老爱开玩笑地说:“老早,等到今天!”他的意思是说,“我早就吃过了”。二伯伯和林伯伯在一起,话便多了。他们谈到村前,谈到屋后,谈到街头,谈到巷尾。真不知他们从哪里得到许多消息。④像是专在打听这人间琐事,像义务的新闻访员。谈话便不知不觉地转到灯上来。“我有一次到城里去。他们点的都是洋灯,青油灯简直看不到。他们点的是洋油,穿的是洋布,用的是洋货,叫人看得不服眼。”“他们作兴点洋油,那有什么好处。洋油哪里比得上青油!——这屋子里点的是青油——洋油又臭,又生烟,价钱又贵,风一吹便熄,灯光也有点带黄。青油呢,灯花白没臭气,又不怕风,油渣还可以作肥料。洋油的油渣可以作肥料吗?”“是啊!我说城里人不懂得青油的好处。譬如说,我们一家有两三株乌桕树,每年你不用耕锄,不用施肥,可以采几石桕子,拿到油坊里去,白的外层剥下来可以制蜡烛,黑的芯子可以榨青油。桕子的壳烧火。这些城里人哪里懂得。”林伯伯忽然指着浸在油里的灯芯,说:“灯芯只要点上一根便够了。两根多花一倍油。”“因为伯伯们在这儿,点得亮点。”媳妇说。“讨扰讨扰。”谈话又移到灯芯上面。二伯伯和林伯伯谈着灯芯是怎么样的长在水边的一种草,便是编席子的草,灯芯还可以做药;又说有一种面,很脆很软,像灯芯大小,叫作灯芯面。媳妇在这时候正洗着锅子。不一会儿灶头抹净了,舀一盆热水洗手,又把快要睡去的孩子擦了一把脸,解下腰上的围裙,拿一根竹签子剔一剔灯花。伯伯们都告辞了。他们还要到别家去闲谈,把说过的话重说一遍。媳妇一手提了灯,一手牵了孩子。施施然向自己的卧室走去。(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通过对鸡、麻雀、蝙蝠的描写,渲染了乡村凄凉、残破的景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B.文中叙写了媳妇给青油灯加油的详细过程,媳妇特意把灯放在室内正中心,显示出她对灯的重视。C.二伯伯和林伯伯对媳妇的招呼不太在意,得知媳妇点两根灯芯的原因后,他们在表达歉意后告辞。D.作者在叙述乡村日常生活中赞颂了淳朴的乡民,也暗示了乡土中国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将面临冲击。(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句子①中将蝙蝠的翅膀比喻成夜的帷幕,表明夜晚和黑暗的来临。B.句子②中运用设问,强调她并不是等人,而是等着天黑尽时才点灯。C.句子③中“头也不用回”并不是待人冷淡,而是彼此相熟到无须客气。D.句子④中两个“像”用法不同,前一个表示推测,后一个表示比较。(3)文中二伯伯和林伯伯的对话内容,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甲组提出的关键词是“灯的意蕴”;乙组提出的关键词是“平淡与温情”。请任选一组写出你的短评思路。二、古代诗文阅读(20分)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材料一或曰:韩、魏者,秦之错壤也。秦兵之加韩、魏也,战于百里之内;其加于四国也,战于千里之外。韩、魏之致秦兵,近在乎一日之间。而其待诸侯之救,乃在乎三月之外。秦攻韩、魏,既归而休兵,则四国之乘徼者尚未及知也。今徒执虚契以役韩、魏,则秦人固将疾攻而力蹷之,是使二国速被灾祸,而齐、楚、燕、赵反居齿寒之忧,非至计也。噫!齐、楚、燕、赵之民,裹粮荷戟以应秦敌者,无虚岁也,然终不能纾秦患于一日。四国诚能岁更各国之一军,命一偏将提之以合戍韩、魏,而佐其势,则是六国之师,日萃于韩、魏之郊,仰关而伺秦。秦诚勇者,虽日辱而招之,固不轻出,而以腹背支敌矣。夫苏秦、张仪,虽其为术生于揣摩辨说之巧,人皆贱之,然其策画之所出,皆足以为诸侯之利害,而成败之。盖苏秦不获终见信于六国,而张仪之志独行于秦,此六国之所以见并于秦也。(节选自《何博士备论•六国论》)材料二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死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韩、魏塞秦之冲,而蔽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秦之用兵于燕、赵,秦之危事也。越韩过魏而攻人之国都,燕、赵拒之于前,而韩、魏乘之于后,此危道也。而秦之攻燕、赵,未尝有韩、魏之忧,则韩、魏之附秦故也。委区区之韩、魏,以当强虎狼之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四国,而四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埸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节选自《古文观止•六国论》)(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常为之A深思远虑B以为必有C可以自安D之计E盖未尝不咎F其当时之士G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错壤,意思是接界、疆界交错,在文中指的是韩、魏两个国家与秦国接壤。B.纾,文中的意思是缓解、解除,与成语“毁家纾难”中的“纾”词义相同。C.日,指每天,“渔人甚异之”的“异”指“认为……奇怪”,两者用法不相同。D.区区,指弱小,与《陈情表》“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中的“区区”词义相同。(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虽然苏秦、张仪学会了揣摩诡辩的技巧,人们都鄙视他们,但他们的谋略足以给诸侯各国带来利或害,从而使诸侯成功或失败。B.诸侯们没有采取支持韩、魏来抵抗秦国的策略,而是贪图小利,违背盟约,相互残杀。他们在秦国军队出动时,就困住了自己。C.秦国对燕、赵两国用兵很危险,越过韩、魏两国去攻打别人的国都,容易陷入被前后夹击的困境。但实际上秦国并未受到夹击。D.两则材料都强调韩、魏两国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及其对四国诸侯抵御秦入侵的重要性,均主张亲近韩、魏,共同守备,抵御强秦。(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是使二国速被灾祸,而齐、楚、燕、赵反居齿寒之忧,非至计也。②韩、魏塞秦之冲,而蔽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5)为什么说韩、魏两国对齐、楚、燕、赵四国很重要,请简要概括说明。(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4.(9分)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小题。咏柳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新柳杨万里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曾诗前两联直接描写柳之颜色、情态,目的在于为后两句阐发主旨“蓄势”。B.杨诗写柳由近而远,由上而下,从岸上的柳条,写到水中的柳景,富有情趣。C.杨诗描摹细腻,清新自然,妙手天成,生面别开,颇能代表其“诚斋体”的诗风。D.两首诗都写初春之柳,语言表达各有特色,曾诗婉曲有味,杨诗活泼明快。(2)两首诗都是写柳之作,但曾诗状物而寓理,杨诗状物以寄情。请结合两首诗歌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点)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在宗庙祭祀、诸侯会盟这方面,他的志向是:“,。”(2)“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在很多历史文章中出现,苏洵在《六国论》中,将其用作论据,把它高度浓缩为“,”二句,以其为燕亡的原因。(3)《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引用《荀子•王制》的典故,以形象的比喻来肯定人民力量的句子是:“,。”三、课内文言文选择(20分)6.(2分)选出加点词最恰当的含义。从郦山,道芷阳间行()A.中间 B.有时 C.秘密地 D.空隙7.(2分)选出加点词最恰当的含义。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A.兵器 B.军队 C.战争 D.战略8.(2分)选出加点词最恰当的含义。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A.情趣 B.到达 C.招致 D.送达9.(2分)选出加点词最恰当的含义。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A.稳固 B.布置 C.怎么 D.哪里10.(2分)选出加点词最恰当的含义。然不自意能先入关()A.意思 B.料到 C.怀疑 D.神情(二)文言虚词、句式11.(2分)以下加点虚词和例句用法及意义一致的一项是()例句:秦以攻取之外A.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 B.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C.至丹以荆卿为计 D.不赂者以赂者丧12.(2分)以下加点虚词和例句用法及意义一致的一项是()例句:有牵牛而过堂下者A.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B.劳苦而功高如此 C.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D.今急而求子13.(2分)以下加点虚词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②若不阙秦,将焉取之③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⑤故民之从之也轻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⑦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⑧不任区区向往之至⑨杳不知其所之也A.①③④⑧/②/⑥/⑤⑦/⑨ B.①③⑤/④/②⑦/⑥/⑧⑨ C.①⑤⑦/③④/②/⑥/⑧⑨ D.①⑤/③④⑧/②⑦/⑥/⑨14.(2分)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A.不吾知也大王来何操 B.吾属今为之虏矣百姓之不见保 C.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夫子之谓也 D.以其无礼于晋刑于寡妻15.(2分)下列各句中,与例句的句式类型相同的一项是()例:不吾知也A.臣未之闻 B.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C.敢以烦执事 D.若属皆且为所虏四、写作(60分)16.(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夫唯无争,故无尤。——老子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赫胥黎中美两国彼此的成功,是彼此的机遇。——习近平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2023-2024学年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外国语学校高一(下)期中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题号6789101112131415答案CACABCCBCA一、现代文阅读(18分)1.(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数字文化是数字社会特有的文化形态,也是现代信息技术为人类创造出的全新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副主任祝孔强指出,数字文化可以从文化的数字形态和数字的文化表征两个角度来理解。文化的数字形态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文化和文化信息的数字化呈现,通俗理解为“文化数字化”,如文化资源数字化工作就是实现文化数字形态的重要途径。再如从内容创作生产的角度,文化数字化是以数字思维推动文化创新,实现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生态化与平台化转型。数字的文化表征是指数字化的文化环境和数字文化所蕴涵与表达的文化信息,通俗理解为“数字文化化”,既包括数字文化的信息,也包括数字化环境自身的文化特征。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虚拟空间中,人们之间发生着交互,产生了对自身和自身关系的构建诉求,塑造着新型的社会关系。网络数字空间日益成为与现实世界并存的虚拟世界,使其中的生产生活方式、社会关系与交往互动的范式、规范等发生重构,衍生出基于数字空间的新兴文化形态。与现实世界一样,数字空间的文化价值塑造同样重要,以营造风清气朗、和谐有序的网络生态空间。例如,数字空间的道德观引导“数字向善”,防止虚拟世界成为突破道德底线的“法外之地”;数字空间的价值观既尊重数字自由,又维护数字秩序,为数字技术注入符合人类根本利益的价值理性,约束数字空间的不理性行为;数字空间的世界观推动数字世界成为人类生活新空间、国家主权新疆域、全球治理新领域,使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理念成为数字空间的发展共识。人们在数字空间通过虚拟身份完成人与人之间、人与机器之间的交互,形成了与现实空间并存的虚拟世界。这种虚拟世界中包含大量的人类活动,理应是一种文化存在。数字替身就是人们现实身份在虚拟世界的延伸和映射,调节了人们对虚拟空间的体验。在虚拟世界中,现实中的人借助数字替身参与虚拟数字世界的活动,聚集形成包括消费、购物、娱乐、社交等主题的虚拟社群。虚拟社群规模不断扩大,形成了相应的社会系统以及独特的规章和制度,使虚拟数字世界带有强烈的人文色彩。在这个过程中,人们既需要在现实中建构虚拟世界的运行规则,也要利用数字替身来参与并推动数字世界的文化形成。以网络游戏为例,游戏开发商必须制定相应的运行规则,而玩家在游戏中的交互行为也在建构网络游戏自身的文化生态。Woolgar等(2002)认为,虚拟世界的创造者让虚拟世界具备独特的“社会性”,这种原始的“社会性”通过创造者对这个世界的不断更新以及参与者的再创作,逐渐给虚拟世界注入了人文特性并演变成为一种文化形态,这实质上也是数字文化化的实质逻辑。数字世界相对独立于现实世界,其内生的文化系统也具有相对独立性,明显区别于现实人类的文化和文明系统。同时,数字空间是人类通过技术和想象构建的虚拟世界,是人们凌驾于现实、自行构造的虚拟世界。这个世界的文化形态是现实世界文化形态的延伸,同时也是为现实世界服务的文化系统。事实上,人们在数字空间的活动既有纯粹网络空间的交互,如游戏、社交等,也有线上线下的结合,例如,很多网络购物就是通过线上交易、线下交付的方式来完成。再如当前风行的元宇宙,元宇宙拥有起源于现实、依托于现实却又独立于现实的虚拟文明,这套文明系统拥有自己完备的政治系统、经济系统和文化系统。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数字空间与现实世界的交融,加速了社会的信息化和虚拟化进程,重塑着社会的文化形态。当前,数字生活已经成为人类生活的新图景,人们通过大量数字化活动赋予“数字”更加鲜明的文化属性。数字空间及其衍生出来的数字文化,正在加速改变整个社会的运行逻辑。无论从深度还是广度,数字技术都从量的积累迈向了质的飞跃,带来了社会文化形态的变革,高度依赖数字技术的数字文明方兴未艾。同时,数字技术虽然改变了社会形态和文化样态,改变了文明发展方向,但并未改变社会基本价值,尤其是对“善”的追求,而这是超越现实空间和虚拟空间的根本价值所在。儒家主张“天地之间人为贵”。推进数字文化繁荣发展,必须立足人的发展、坚持社会效益优先,以价值理性驾驭工具理性,重新审视数字技术的进步和数字文化的发展,促进“科技向善”,让数字文化惠及全人类,以数字文明点亮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未来。(摘编自杨永恒《文化数字化与数字文化化》)(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数字文化是数字技术带来的文化新样态,高度依赖于数字技术的发展,也是传统文化在数字环境下的形态拓展。B.在数字环境中,在人与人、人与机器双向甚至多向互动中,一种新型的社会关系形成了,呈现出各种文化现象。C.人建构起虚拟世界的运行规则,用数字替身参与活动,形成虚拟社群,而社会系统就随着虚拟社群规模的扩大形成。D.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带来社会文化形态的变革,但要注意的是社会基本价值没有改变,对“善”的追求没有改变。(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BA.数字文化包含对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的处理、存储和传播,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数据库建设,也包含将数字技术融入文化生产环节。B.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越发呈现出对数字自由的尊重,但要切记虚拟世界不是突破道德底线的“法外之地”,防止出现一些不理性行为。C.数字世界和现实世界相对独立,数字文化及其内生的文化系统也不同于现实人类的文化和文明系统,不过,数字文化是为现实世界服务的。D.数字文化要繁荣发展,离不开对社会效益优先和价值理性的坚守,在重视数字技术进步的同时,还要让数字文化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服务。(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四段观点的一项是AA.吴文化博物馆精心挑选了8件具有江南特色的馆藏文物,以数字藏品盲盒的形式进入元宇宙世界,成为被网络一代追捧的新社交符号。B.从来都是朴素的京剧也要花团锦簇,出现各种豪华版,把舞台美术往舞蹈和影视上引,铜雀台盛景、火烧赤壁奇观、草船借箭梦幻……C.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阿祖莱表示,“数字革命蕴含着不可估量的潜力,但应该对数字技术在教育中的合理应用予以关注”。D.5G全连接工厂里,工人用激光投影仪将面料形状投射在裁床上,自动化切割刀具在裁床上“依样画葫芦”,与传统服装制作车间的景象不同。(4)下列对数字文化的形成和特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数字文化可以从文化的数字形态和数字的文化表征两个角度来进行理解。B.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人们与数字空间得以深度交互,形成了有别于现实世界的虚拟世界。C.原始的“社会性”给虚拟世界注入人文特性并演变成一种文化形态,于是有了数字文化化。D.数字文化是人们凌驾于现实、自行构造的虚拟世界,所以也凌驾于现实世界的道德法规。(5)文章前三段,作者采用哪些方法对数字文化内涵进行阐释?请根据文本概括。【解答】(1)C.“人建构起虚拟世界的运行规则……形成虚拟社群”错误,原文是“虚拟社群规模不断扩大,形成了相应的社会系统以及独特的规章和制度”。故选C。(2)B.“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越发呈现出对数字自由的尊重”错误,原文“数字空间的道德观引导‘数字向善’,防止虚拟世界成为突破道德底线的‘法外之地’;数字空间的价值观既尊重数字自由,又维护数字秩序”等内容,不存在“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越发呈现出对数字自由的尊重”这一状况。故选B。(3)第四段是论述数字文化的特点,指明数字文化与传统形态的文化既相对独立又密切关联。A.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四段观点。B.是传统文化本身,也未必与数字文化有关。C.是在谈数字技术。D.是在谈数字技术。故选A。(4)D.“所以也凌驾于现实世界的道德法规”错误,原文中是“这个世界的文化形态是现实世界文化形态的延伸,同时也是为现实世界服务的文化系统”“数字空间的文化价值塑造同样重要,以营造风清气朗、和谐有序的网络生态空间。例如,数字空间的道德观引导‘数字向善’,防止虚拟世界成为突破道德底线的‘法外之地’”。故选D。(5)①由“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副主任祝孔强指出,数字文化可以从文化的数字形态和数字的文化表征两个角度来理解。文化的数字形态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文化和文化信息的数字化呈现,通俗理解为‘文化数字化’……”可知,引用专家的观点阐释数字文化的内涵。②由“文化的数字形态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文化和文化信息的数字化呈现,通俗理解为‘文化数字化’,如文化资源数字化工作就是实现文化数字形态的重要途径。再如从内容创作生产的角度,文化数字化是以数字思维推动文化创新,实现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生态化与平台化转型。数字的文化表征是指数字化的文化环境和数字文化所蕴涵与表达的文化信息,通俗理解为‘数字文化化’”可知,对文化数字化和数字文化化下定义,从二者的两种形态来阐释数字文化的内涵。③由“与现实世界一样,数字空间的文化价值塑造同样重要,以营造风清气朗、和谐有序的网络生态空间……”可知,数字空间与现实世界类比,阐释数字文化内涵。答案:(1)C(2)B(3)A(4)D(5)①引用专家的观点阐释数字文化的内涵;②对文化数字化和数字文化化下定义,从二者的两种形态来阐释数字文化的内涵;③数字空间与现实世界类比,阐释数字文化内涵。(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1小题,17分)2.(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灯陆蠡院子里的鸡缩头缩脑地踱进埘里去了,檐头嘁嘁喳喳的麻雀都钻进瓦缝里,从无人扫除的空楼的角落,飞出三三两两的蝙蝠,在院宇的天空中翻飞。蝙蝠可说是夜和黑暗的先驱,①它的黑色带钩的肉翅,好像在牵开夜的帷幕,这样静悄悄地,神秘地。这时候,这家里的年轻的媳妇,从积满尘垢的碗碟橱的顶上拿下一个长嘴的油壶,壶里面装着点灯的油。她一手拿壶,一手拿灯,跑到天井跟前——那里还有暗蒙的微光——把油注在灯瓢里面。她注了一点,停一停,把灯举得和眼睛相平,向光亮处照一照,看看满了没有,拿下来再加一点油,复拿起照了照,又加上一点,等到灯里的油八分满的样子,等到油面和瓢缘相差二分的样子,才住了手。一边把油壶放还原处,一边顺手在一只破灯笼壳里抽了两条灯芯,把它们浸在油里,让灯芯的一端露在瓢外二分长短,而另一端则像两道白色的尾巴翘着。少妇把灯放在灶突上,这是灶间的中心点。不论从那一方量来,前后也好,左右也好,上下也好,都是等距离。她从来没有想到这所在是室内的正中心,只觉得放在这里很好,便放在这里了。她每次都这样放,月月如此,年年如此,毫不以为异。少妇没有伸手点灯,只是在灶门口坐下。灶里还有余火,吐着并不逼人的暖气。锅里的饭菜熟了,满室散着饭香。她把孩子拖到身边来,脸偎着他,若有所待地等着。②等着谁呢?不,她只等着天黑,伸手不见五指的天黑。她要等天黑尽时方才举火点灯。她知道就是一滴的灯油也是不能浪费的。这是一盏古式的青油灯。和现在都市里所见的是大不相同了。这灯在乡间仍被普遍地用着。坐在灶前的媳妇,她来这家里很幸福,大家都爱她,丈夫在外埠做工,在一定的时候回来,从来没有爽约。膝前的孩子则已经四岁了。她的公公婆婆——都还健在。天黑了,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她推开孩子,拿一片木屑在尚未尽熄的灶火中点着,再拿到灯边点起来。蓦然一间室都光明了。“一粒谷,撒开满堂屋。我给你猜个谜儿,你猜不猜?”“灯,灯。”连说话未娴熟的四岁的孩子都会猜谜儿了。且说灯点着了,这灯光是这样地安定,这样地白而带青,这样地有精神,使这媳妇微笑了。“太阳初上满山红,满油灯盏统间亮”,她在心头哼着儿时的山歌。她,正如初上的太阳,前面照着旭红的希望;她,正如满油的灯,光亮的,精神饱满的,坚定的,照着整个房间,照着她的孩子。所以她每次加油的时候,总要加得满满的,因为这满油的灯正是她的象征。灯光微微地闪了。这家的公公和婆婆走进灶间来。她看见他们进来了。她揭开锅盖,端出菜和饭。热喷喷的蒸气使灯光颤了几颤。她的公公说,“一起吃了便好”。而她总是回答,“你先吃”,她真是懂得如何尊敬长辈的。每逢别人看到这样体贴的招呼,总要说一声,“一团和气哪”。饭吃半顿的样子。“剥剥剥”,有人敲门了。婆婆坐在门边,顺手一开。③头也不用回便说:“二伯伯请坐。”二伯伯便在门槛坐下。“剥剥剥”,又敲门了,这是林伯伯。他们俩不用打招呼,便一个先一个后。从来不会有迟早。他们夜饭早吃过了。他们总在天未黑的时候吃,吃过之后,站在门口望着天黑,然后到这家里来闲谈。有时这家里的媳妇招呼他们一声说:“吃过吗?”二伯伯便老爱开玩笑地说:“老早,等到今天!”他的意思是说,“我早就吃过了”。二伯伯和林伯伯在一起,话便多了。他们谈到村前,谈到屋后,谈到街头,谈到巷尾。真不知他们从哪里得到许多消息。④像是专在打听这人间琐事,像义务的新闻访员。谈话便不知不觉地转到灯上来。“我有一次到城里去。他们点的都是洋灯,青油灯简直看不到。他们点的是洋油,穿的是洋布,用的是洋货,叫人看得不服眼。”“他们作兴点洋油,那有什么好处。洋油哪里比得上青油!——这屋子里点的是青油——洋油又臭,又生烟,价钱又贵,风一吹便熄,灯光也有点带黄。青油呢,灯花白没臭气,又不怕风,油渣还可以作肥料。洋油的油渣可以作肥料吗?”“是啊!我说城里人不懂得青油的好处。譬如说,我们一家有两三株乌桕树,每年你不用耕锄,不用施肥,可以采几石桕子,拿到油坊里去,白的外层剥下来可以制蜡烛,黑的芯子可以榨青油。桕子的壳烧火。这些城里人哪里懂得。”林伯伯忽然指着浸在油里的灯芯,说:“灯芯只要点上一根便够了。两根多花一倍油。”“因为伯伯们在这儿,点得亮点。”媳妇说。“讨扰讨扰。”谈话又移到灯芯上面。二伯伯和林伯伯谈着灯芯是怎么样的长在水边的一种草,便是编席子的草,灯芯还可以做药;又说有一种面,很脆很软,像灯芯大小,叫作灯芯面。媳妇在这时候正洗着锅子。不一会儿灶头抹净了,舀一盆热水洗手,又把快要睡去的孩子擦了一把脸,解下腰上的围裙,拿一根竹签子剔一剔灯花。伯伯们都告辞了。他们还要到别家去闲谈,把说过的话重说一遍。媳妇一手提了灯,一手牵了孩子。施施然向自己的卧室走去。(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DA.文章开头通过对鸡、麻雀、蝙蝠的描写,渲染了乡村凄凉、残破的景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B.文中叙写了媳妇给青油灯加油的详细过程,媳妇特意把灯放在室内正中心,显示出她对灯的重视。C.二伯伯和林伯伯对媳妇的招呼不太在意,得知媳妇点两根灯芯的原因后,他们在表达歉意后告辞。D.作者在叙述乡村日常生活中赞颂了淳朴的乡民,也暗示了乡土中国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将面临冲击。(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A.句子①中将蝙蝠的翅膀比喻成夜的帷幕,表明夜晚和黑暗的来临。B.句子②中运用设问,强调她并不是等人,而是等着天黑尽时才点灯。C.句子③中“头也不用回”并不是待人冷淡,而是彼此相熟到无须客气。D.句子④中两个“像”用法不同,前一个表示推测,后一个表示比较。(3)文中二伯伯和林伯伯的对话内容,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甲组提出的关键词是“灯的意蕴”;乙组提出的关键词是“平淡与温情”。请任选一组写出你的短评思路。【解答】(1)A.“渲染了乡村凄凉、残破的景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说法不当,这是对乡村环境的形象化描写,表现乡村的静谧。B.“媳妇特意把灯放在室内正中心”说法不当,原文说的是“她从来没有想到这所在是室内的正中心,只觉得放在这里很好,便放在这里了”。C.“他们在表达歉意后告辞”说法不当,原文中在表达歉意后“谈话又移到灯芯上面”,他们并没有告辞。D.正确。故选D。(2)A.“将蝙蝠的翅膀比喻成夜的帷幕”说法不当,原文是“好像在牵开夜的帷幕”,是想象。故选A。(3)①由“譬如说,我们一家有两三株乌桕树,每年你不用耕锄,不用施肥,可以采几石桕子,拿到油坊里去,白的外层剥下来可以制蜡烛,黑的芯子可以榨青油”“灯芯只要点上一根便够了。两根多花一倍油”等可知,丰富了内容,补充说明了与青油灯灯油的制作、特点、灯芯等相关的信息。②由“是啊!我说城里人不懂得青油的好处。譬如说,我们一家有两三株乌桕树,每年你不用耕锄,不用施肥,可以采几石桕子,拿到油坊里去,白的外层剥下来可以制蜡烛,黑的芯子可以榨青油。桕子的壳烧火。这些城里人哪里懂得”可知,表明了情感,通过对比城市和乡村的灯,写出青油灯的优点,表明喜爱之情。③由“他们俩不用打招呼,便一个先一个后。从来不会有迟早”“有时这家里的媳妇招呼他们一声说:‘吃过吗?’二伯伯便老爱开玩笑地说:‘老早,等到今天!’他的意思是说,‘我早就吃过了’”“我有一次到城里去。他们点的都是洋灯,青油灯简直看不到。他们点的是洋油,穿的是洋布,用的是洋货,叫人看得不服眼”可知,表现出乡民的淳朴,乡村生活的自然和谐,以及对现代城市生活的不满。(4)甲组示例:①由“这是一盏古式的青油灯。和现在都市里所见的是大不相同了。这灯在乡间仍被普遍地用着”可知,灯在文中是指青油灯,是乡民夜晚生活的工具;②由“她,正如初上的太阳,前面照着旭红的希望;她,正如满油的灯,光亮的,精神饱满的,坚定的,照着整个房间,照着她的孩子。所以她每次加油的时候,总要加得满满的,因为这满油的灯正是她的象征”可知,灯是满怀希望、精神饱满、光亮坚定、照看家人的媳妇的象征;③由“灯芯只要点上一根便够了。两根多花一倍油”可知,灯是乡村生活自然和谐、乡民友好相处的象征。乙组示例:①由“坐在灶前的媳妇,她来这家里很幸福,大家都爱她,丈夫在外埠做工,在一定的时候回来,从来没有爽约。膝前的孩子则已经四岁了。她的公公婆婆——都还健在”“他们俩不用打招呼,便一个先一个后。从来不会有迟早。他们夜饭早吃过了”可知,“平淡”指媳妇一家和二伯伯、林伯伯等人的乡村生活简单而平常;②由“她把孩子拖到身边来,脸偎着他,若有所待地等着”“坐在灶前的媳妇,她来这家里很幸福,大家都爱她,丈夫在外埠做工,在一定的时候回来,从来没有爽约。膝前的孩子则已经四岁了”“她真是懂得如何尊敬长辈的。每逢别人看到这样体贴的招呼,总要说一声,‘一团和气哪’”可知,“温情”指媳妇对孩子、丈夫的爱和对公公婆婆的孝敬,以及乡邻们的友好;③由“他们俩不用打招呼,便一个先一个后。从来不会有迟早。他们夜饭早吃过了。他们总在天未黑的时候吃,吃过之后,站在门口望着天黑,然后到这家里来闲谈”“伯伯们都告辞了。他们还要到别家去闲谈,把说过的话重说一遍”可知,在平淡与温情中,展示了乡村生活的自然和谐、乡民的友好相处。答案:(1)D(2)A(3)①丰富了内容,补充说明了与青油灯灯油的制作、特点、灯芯等相关的信息。②表明了情感,通过对比城市和乡村的灯,写出青油灯的优点,表明喜爱之情。③表现出乡民的淳朴,乡村生活的自然和谐,以及对现代城市生活的不满。(4)甲组示例:①灯在文中是指青油灯,是乡民夜晚生活的工具;②灯是满怀希望、精神饱满、光亮坚定、照看家人的媳妇的象征;③灯是乡村生活自然和谐、乡民友好相处的象征。乙组示例:①“平淡”指媳妇一家和二伯伯、林伯伯等人的乡村生活简单而平常;②“温情”指媳妇对孩子、丈夫的爱和对公公婆婆的孝敬,以及乡邻们的友好;③在平淡与温情中,展示了乡村生活的自然和谐、乡民的友好相处。二、古代诗文阅读(20分)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材料一或曰:韩、魏者,秦之错壤也。秦兵之加韩、魏也,战于百里之内;其加于四国也,战于千里之外。韩、魏之致秦兵,近在乎一日之间。而其待诸侯之救,乃在乎三月之外。秦攻韩、魏,既归而休兵,则四国之乘徼者尚未及知也。今徒执虚契以役韩、魏,则秦人固将疾攻而力蹷之,是使二国速被灾祸,而齐、楚、燕、赵反居齿寒之忧,非至计也。噫!齐、楚、燕、赵之民,裹粮荷戟以应秦敌者,无虚岁也,然终不能纾秦患于一日。四国诚能岁更各国之一军,命一偏将提之以合戍韩、魏,而佐其势,则是六国之师,日萃于韩、魏之郊,仰关而伺秦。秦诚勇者,虽日辱而招之,固不轻出,而以腹背支敌矣。夫苏秦、张仪,虽其为术生于揣摩辨说之巧,人皆贱之,然其策画之所出,皆足以为诸侯之利害,而成败之。盖苏秦不获终见信于六国,而张仪之志独行于秦,此六国之所以见并于秦也。(节选自《何博士备论•六国论》)材料二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死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韩、魏塞秦之冲,而蔽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秦之用兵于燕、赵,秦之危事也。越韩过魏而攻人之国都,燕、赵拒之于前,而韩、魏乘之于后,此危道也。而秦之攻燕、赵,未尝有韩、魏之忧,则韩、魏之附秦故也。委区区之韩、魏,以当强虎狼之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四国,而四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埸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节选自《古文观止•六国论》)(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常为之A深思远虑B以为必有C可以自安D之计E盖未尝不咎F其当时之士G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DA.错壤,意思是接界、疆界交错,在文中指的是韩、魏两个国家与秦国接壤。B.纾,文中的意思是缓解、解除,与成语“毁家纾难”中的“纾”词义相同。C.日,指每天,“渔人甚异之”的“异”指“认为……奇怪”,两者用法不相同。D.区区,指弱小,与《陈情表》“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中的“区区”词义相同。(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BA.虽然苏秦、张仪学会了揣摩诡辩的技巧,人们都鄙视他们,但他们的谋略足以给诸侯各国带来利或害,从而使诸侯成功或失败。B.诸侯们没有采取支持韩、魏来抵抗秦国的策略,而是贪图小利,违背盟约,相互残杀。他们在秦国军队出动时,就困住了自己。C.秦国对燕、赵两国用兵很危险,越过韩、魏两国去攻打别人的国都,容易陷入被前后夹击的困境。但实际上秦国并未受到夹击。D.两则材料都强调韩、魏两国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及其对四国诸侯抵御秦入侵的重要性,均主张亲近韩、魏,共同守备,抵御强秦。(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是使二国速被灾祸,而齐、楚、燕、赵反居齿寒之忧,非至计也。②韩、魏塞秦之冲,而蔽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5)为什么说韩、魏两国对齐、楚、燕、赵四国很重要,请简要概括说明。【解答】(1)句意:我常为这件事作深远的思考,认为一定有能够用来自求安定的计策;我总是怪罪那时的一些谋臣,在考虑忧患时是这般的粗略而图谋利益时又是那么的肤浅。“深思远虑”作前一个句子的谓语,“为之”作状语,应该在B处断开;“必有可以自安之计”是一个动宾短语,一起作“以为”的宾语,应该在E处断开。“当时之士”作“咎”的宾语,不应断开,应该在G处断开。故在BEG处断句。(2)A.正确。句意:韩,魏两国,与秦国接壤。B.正确。句意:然而始终没有一天能够解除秦军的祸患。/捐献家产以帮助国家减轻危难。C.正确。名词作状语,每天;/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异,认为……奇怪。句意:六国军队尽管每天来向秦军辱骂、挑战;/渔人对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诧异。D.“词义相同”错误。弱小;/指自己的私情。句意:任由小小的韩、魏两国。/因此我的内心不愿废止奉养,远离祖母。故选D。(3)B.“他们在秦国军队出动时,就困住了自己”错误。根据材料二最后一段“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可知,秦国军队还没有出动,诸侯们就已经困住了自己。故选B。(4)①“被”,遭受;“居”,处于;“至”,极,最好的。译文:这样使得韩魏二国很快就遭受灾祸,而齐,楚,燕,赵各国反而处于唇亡齿寒的忧虑中,不是最好的策略啊。②“塞”,阻碍;“冲”,要道;“弊”,掩护;“山东”,古今异义,崤山以东。译文:韩、魏两国阻碍了秦国出入的要道,却掩护着崤山东边的所有国家,所以全天下特别看重的地区,再也没有比得上韩、魏两国了。(5)由“秦兵之加韩、魏也……战于千里之外……”可得出:韩、魏离秦国近,在地理位置上隔开了四国与秦国,是保证四国安全的屏障;由“今徒执虚契以役韩、魏……非至计也”可得出:韩、魏无法单独抗衡秦国,两国归附秦国,对四国不利。答案:(1)BEG(2)D(3)B(4)①这样使得韩魏二国很快就遭受灾祸,而齐,楚,燕,赵各国反而处于唇亡齿寒的忧虑中,不是最好的策略啊。②韩、魏两国阻碍了秦国出入的要道,却掩护着崤山东边的所有国家,所以全天下特别看重的地区,再也没有比得上韩、魏两国了。(5)①韩、魏离秦国近,在地理位置上隔开了四国与秦国,是保证四国安全的屏障;②韩、魏无法单独抗衡秦国,两国归附秦国,对四国不利。参考译文:材料一:有人说,韩、魏两国,跟秦国接壤。秦军攻打韩、魏两国,只在百里范围内作战;而攻打其它四国,是在千里范围之外作战。韩、魏两国遭到秦兵的攻击,时间近在一天内,而他们等待其它诸侯国的救援,则远在三个月之外。秦国攻打了韩、魏,已回国休整士卒,而齐、楚、燕、赵守边的将士还不可能得到消息。如今只拿一张空洞的契约来让韩、魏戍守边防,秦人就必然加紧对韩、魏的进攻而大力威逼他们。这就让韩魏两国很快遭受灾祸,而齐、楚、燕、赵四国反而处于唇亡齿寒的可忧境界之中,不是最好的策略呀!齐、楚、燕、赵的百姓携带粮食和武器,来对抗秦国这敌人,没有一年不是这样,可是始终没有一天能解除秦军的祸患。四国假如真能够每年更换本国的一支军队,命令一名偏将率领,来一起戍卫韩、魏,从而加强韩、魏的力量,六国的军队每天聚集在韩、魏两国边界,眼望函谷关而窥伺着秦国动向,秦军就算勇敢,六国军队尽管每天向秦军辱骂、挑战,秦军也必定不敢轻易出击,而冒腹背受敌的危险。苏秦,张仪,虽然他们的权术出于巧诈的揣摩辩说,人们都看不起他们。可是他们提出的策略,都足以给诸侯各国带来利或害,让他们成功或失败。苏秦没得到六国长久的信任,而张仪的志略却单单能够在秦国实行,这就是六国被秦吞并的缘由。材料二:我读过史记中六国世家的故事,心里感到奇怪:全天下的诸侯,凭比秦国大五倍的土地,多十倍的军队,全心全力向西攻打崤山西边面积千里的秦国,却免不了灭亡。我常常为这事作深远思考,认为一定有能用来自求安定的策略;我总是怪罪那时的一些谋臣,在考虑忧患的时候是这样的粗略而图谋利益的时候又是那么肤浅,而且不了解天下的情势呀!对秦国来说,韩、魏的存在,就像人有心腹的疾病一样;韩、魏两国阻碍秦国出入的要道,却掩护崤山东边的所有国家,因此全天下特别看重的地区,再也没有比得上韩、魏两国的了。秦国要对燕、赵两国动用兵力,这对秦国是危险的事;越过韩、魏两国去攻打人家的国都,燕、赵在前边抵挡它,韩、魏就从后边偷袭他,这是危险的途径啊。但当秦国去攻打燕、赵的时候,却没有韩、魏的顾虑,就是因韩、魏归附了秦国的缘故啊。任由小小的韩、魏两国,去抵挡像虎狼一样强横的秦国,他们怎么能不屈服而归向秦国呢?韩、魏是不能够单独抵挡秦国的,但全天下的诸侯,却必须靠他们去隔开西边的秦国,因此不如亲近韩、魏来抵御秦国。秦国人就不敢跨越韩、魏,来图谋四国,之后四国也就因此能够在他们的领域内保全自己的国家了。凭四个没有战事的国家,协助面临敌寇威胁的韩、魏两国,让韩、魏没有防备东面各国的忧虑,替全天下挺身而出来抵挡秦国军队;用韩、魏两国对抗秦国,其他四国在后方休生养息,来暗中援助他们的急难,像这样就那个源源不绝地应付(秦军)了,那秦国还将能做些什么呢?诸侯们不明白要采取这种策略,却只贪图边境上些微土地的利益,违背盟誓、毁弃约定,来相互残杀同阵营的人,秦国的军队还没有出动,天下的诸侯各国就已困住自己了。直到让秦国人能趁虚而入来并吞他们的国家,怎能不令人悲哀啊!(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4.(9分)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小题。咏柳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新柳杨万里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曾诗前两联直接描写柳之颜色、情态,目的在于为后两句阐发主旨“蓄势”。B.杨诗写柳由近而远,由上而下,从岸上的柳条,写到水中的柳景,富有情趣。C.杨诗描摹细腻,清新自然,妙手天成,生面别开,颇能代表其“诚斋体”的诗风。D.两首诗都写初春之柳,语言表达各有特色,曾诗婉曲有味,杨诗活泼明快。(2)两首诗都是写柳之作,但曾诗状物而寓理,杨诗状物以寄情。请结合两首诗歌简要分析。【解答】(1)B.“由近而远”错,诗人漫步赏柳,由远而近,视线也由上而下,从岸上柳条,写到水中柳景。应该是由远及近。(2)《咏柳》是一首托物言志之作,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北宋的曾巩。曾巩少即见长于文章,他的文风,雍容平易,不露锋芒,而曲尽事理。他的一些咏物诗寓意很深,如这首《咏柳》,就把春天的柳树比拟为得势便猖狂的小人,借以讽刺邪恶势力。杨万里的《新柳》一诗描摹细腻,韵味清新,妙手天成,生面别开,颇能代表其“诚斋体”的诗风。答案:(1)B(2)曾诗通过对柳树的“狂”以及飞花甚至“蒙”住了日月来暗喻那些猖狂得志的小人,最后用“天地清霜”说明他们最终将无好下场的道理;而杨诗漫步赏柳,由远及近,运用拟人的手法描绘出一幅柳条和水中倒影交错的图画,表达了作者对柳以及早春的喜爱之情。译文:(一)杂乱的柳枝条还没有变黄,在东风的吹动下狂扭乱舞。不要只看到柳絮飞扬,遮天蔽日,要知道还有清霜降临、柳叶飘零的时候。(二)百尺长的柳条轻拂过清澈明净的池塘,柳色尚且还不是深青的,只是浅浅的黄。柳条未必垂到了水中,是因为水中的柳影将它拉长了。赏析:(一)《咏柳》是北宋散文家、诗人曾巩的作品。是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是描写春柳的力作。但和贺知章的咏柳有一定区别。贺知章的咏柳用了拟人、物的手法,写活了柳和风,曾巩的咏柳则借柳讽刺那些势利小人。这首诗把柳絮飞花的景色写得十分生动。柳絮在东风相助之下,狂飘乱舞,铺天盖地,似乎整个世界都是它的了。抓住了事物的特色。使之性格化了,使人看到一个得志便猖狂的形象。“未变初黄”,准确地点出了早春季节,此时柳树枝上刚吐新芽,正是“且莫深育只浅黄”的新柳。第一、二句写凌乱柳枝凭借东风狂飘乱舞,第四句以“不知”一词,对柳树的愚蛮可笑加以嘲讽。诗中把柳树人格化的写法,以及诗人对柳树的明显的贬抑与嘲讽,使这首诗不是纯粹地吟咏大自然中的柳树。咏柳而讽世,针对的是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势利小人。将状物与哲理交融,含义深长,令人深思。(二)杨万里的《新柳》一诗描摹细腻,韵味清新,妙手天成,生面别开,颇能代表其“诚斋体”的诗风。诗人漫步赏柳,由远而近,视线也由上而下,从岸上柳条,写到水中柳景。作者出人意料地只用了一个非常亲切的“引”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不仅照应了前面的“百尺”一词,又描绘出一幅柳条和水中柳影相连相映优美而有动感的图画,富有情趣,表现了作者对新春的喜爱之情。(早春时节是浅黄的柳条,暮春时节柳条是深青的,这里还采用象征的手法)“引”呼应篇首,说明柳条之所以能达“百尺”之长,因水中柳影把“引伸”之故。“引”字描绘出微风吹动,柳枝轻扬,水上水下连成一片的优美画面,把柳影即把新柳,把整个画面都写活了。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活泼、新颖、意趣和作者对自然景物的深情,正是其冲破江西诗派冷僻生涩的藩篱而表现的特色—“诚斋体”的特色。这首小诗画面清新,节奏明快,读来仿佛身临其境,仿佛沐浴着融融的阳光,吹拂着和煦的春风。字字句句无不流露着诗人爱惜新柳,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深情。“柳条百尺拂银塘”。作品开篇首先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初春时节柳树池塘两情依依的整体画面。“百尺”写了柳的婀娜与茂盛,“拂”写出了柳的轻揉,像手少女的纤纤玉手轻拂着银光闪耀的池塘。如此一来,一幅清新、煦暖、鲜亮、灵动的春树春水图画就呈现在了读者面前.“且莫深青只浅黄”。在这一句里,诗人以浓重的笔墨写柳叶的颜色。“且莫”即“切莫”,有“千万不要”的意思,但在这里应该理解为“一点儿都没有”,就是“一点儿深清的绿色都没有”;“只”限制了柳叶颜色的单一和纯粹,没有其他颜色,只有鹅黄嫩绿,“且莫”和“只”这两个限制性的词语不但传神有效地写出了初春时节柳树的特点,同时还流露了诗人爱惜新柳的深情。(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点)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在宗庙祭祀、诸侯会盟这方面,他的志向是:“端章甫,愿为小相焉。”(2)“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在很多历史文章中出现,苏洵在《六国论》中,将其用作论据,把它高度浓缩为“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二句,以其为燕亡的原因。(3)《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引用《荀子•王制》的典故,以形象的比喻来肯定人民力量的句子是:“载舟覆舟,所宜深慎。”【解答】故答案为:(1)端章甫愿为小相焉(重点字:甫、焉)(2)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重点字:卿、始)(3)载舟覆舟所宜深慎(重点字:覆、慎)三、课内文言文选择(20分)6.(2分)选出加点词最恰当的含义。从郦山,道芷阳间行()A.中间 B.有时 C.秘密地 D.空隙【解答】句意:从郦山下来,选择了通往芷阳的小路走。间:秘密地。故选:C。7.(2分)选出加点词最恰当的含义。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A.兵器 B.军队 C.战争 D.战略【解答】句意:六国的灭亡,并不是(因为他们的)武器不锋利,仗打不好。兵:兵器。故选:A。8.(2分)选出加点词最恰当的含义。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A.情趣 B.到达 C.招致 D.送达【解答】句意:认为我的做法侵犯了官吏们的职权,惹是生非制造事端,聚敛钱财与民争利,拒不接受意见,因此招致天下人的怨恨和指责。致:招致。故选:C。9.(2分)选出加点词最恰当的含义。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A.稳固 B.布置 C.怎么 D.哪里【解答】句意:要使国家稳定,一定要积聚它的民心。安:稳固。故选:A。10.(2分)选出加点词最恰当的含义。然不自意能先入关()A.意思 B.料到 C.怀疑 D.神情【解答】句意:然而没有料到自己能先攻入函谷关。意:料到。故选:B。(二)文言虚词、句式11.(2分)以下加点虚词和例句用法及意义一致的一项是()例句:秦以攻取之外A.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 B.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C.至丹以荆卿为计 D.不赂者以赂者丧【解答】例句:以,介词,表示方式、手段。句意:秦国用攻占方式取得土地以外。A.以,与“为”构成固定结构“以为”,认为。句意:我私下认为与君实您交往相好的日子很久了。B.以,连词,来。句意:(帝王)在危急忧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