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沪教版高一语文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4年沪教版高一语文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4年沪教版高一语文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4年沪教版高一语文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4年沪教版高一语文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沪教版高一语文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A.脊梁(jǐ)炮烙(páo)白炽灯(zhì)一叶扁舟(biǎn)B.伶人(líng)悭吝(jiān)一沓纸(dá)寡廉鲜耻(xiǎn)C.伺机(sì)脊梁(jǐ)刽子手(guì)刀俎(zǔ)D.昵称(nì)攻讦(jié)拘泥(ní)喟然长叹(wèi)2、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清华大学希望通过建立文科资深教授制度,能够更好地建立起传承学术、弘扬传统、激励后学、倡导创新的人才体系和发展。B.当你真正具备了优秀员工所拥有的职业精神并付诸于行动,积极地对待工作和生活,以成功者的标准要求自己,那么成功就已经开始向你靠近了。C.很多快递员经常让消费者先签字后验收或者不告知消费者验货,消费者在发现快递物品损失后,快递公司就会以消费者已签字为由推卸责任。D.《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是中国政府对外发表的第一份北极政策文件,是指导中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参与北极事务的重要政策依据。3、下面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A.籍何以至此B.大王来何操C.具告以事D.沛公安在4、下面是旅居台湾的孔子第77代嫡传孙孔德成写给在大陆的二姐的对联中的上联;请为它选填下联。上联:风雨一杯酒;下联:()

A.天涯共此时B.羁危万里身C.江山万里心D.千里共婵娟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惠特尼休斯顿代表了一个时代,她的演唱是强有力的,激情澎湃的、严肃和崇高的,自然令人刮目相看。B.荧屏上,他沉着大方,点评时事亦庄亦谐,精辟的见解让人折服,镜头外,他开朗乐观,热心助人,是邻居、朋友心中的活雷锋。C.这部翻译的小说虽然是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却多侧面多视角地展现出那个时代光怪陆离的社会生活画卷。D.新诗诚然完成了旧传统的打破和新传统的建立,但打破并不意味着割断,而只能是剔除与吸收、批判与继承,也就是推陈出新。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师不必贤于弟子C.不如须臾之所学也D.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8题,共16分)7、孟浩然的《过故人庄》表现对朋友、对乡村的依恋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8、文学常识填空。

《战国策》是一部重要的____历史著作,初名____,经过汉代____整理编辑,始定名《战国策》,全书共____篇。9、杜甫《登高》中,感慨自己离家万里又年老多病的诗句是:“____,____。”10、在《观沧海》中描写草木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11、成语“无人问津”出自《桃花源记》,文中对应的原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恭,____,____,不绝如缕。(苏轼《赤壁赋》)13、仿写诗句: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

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____;

____。14、____一诗的作者是海子,原名査海生;《断章》的作者是____。评卷人得分三、诗歌鉴赏(共8题,共16分)15、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

赠俊公道人。

[南朝]范云。

秋蓬飘秋甸;寒藻泛寒池。

风条振风响;霜叶断霜枝。

幸及清江满;无使明月亏。

月亏君不来;相期竟悠哉!

(1)诗歌前四句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选取其中一种赏析。

(2)请简要分析诗歌的后四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16、(1)《沁园春长沙》诗人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句子是:___。___。(2)《荆轲刺秦王》通过音乐渲染凄凉悲怆氛围的句子是:___,___。(3)《记念刘和珍君》作者对“沉默”作出预言,召唤人民起来反抗的选择复句是:___,___。17、对雨书怀走邀①许主簿杜甫东岳云峰起,溶溶满太虚②。震雷翻幕燕,骤雨落河鱼。座对贤人酒③,门听长者车。相邀愧泥泞,骑马到阶除④。[注]①走邀:遣人持诗往邀也。②太虚:天空。③贤人酒:浊酒。古人称清酒为圣人,浊酒为贤人。④阶除:台阶。(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诗歌的题目表明诗歌包括两个内容:对雨抒发自己的情怀和邀请许主簿前来。B.首联运用夸张、比拟的手法,对仗工整,写山上涌起山峰一样的云层;无边无际,遮满天空。C.颈联写诗人摆好浊酒,侧耳倾听朋友车马到来的声音,表现对朋友到来的企盼之情。D.颈联中诗人称请朋友喝的酒为“贤人酒”,暗含着对朋友的赞赏之情。E.尾联写诗人看到下雨后道路泥泞,对邀请朋友前来之举感到非常后悔。(2)颔联中的哪两个字最富有表现力?请指出并作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骆宾王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兰径薰幽珮,槐庭落暗金。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1)请简要赏析“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写景的技巧。

答:________(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向?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19、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一)钟山晚步。

王安石。

小雨轻风落楝花;细红如雪点平沙。

槿篱竹屋江村路;时见宜城卖酒家。

(二)晚步西园。

范成大。

料峭轻寒结晚阴;飞花院落怨春深。

吹开红紫还吹落,一种东风两样心。

(1)简要分析诗句“细红如雪点平沙”的表达效果。(2)“料峭轻寒结晚阴”一句在诗中有什么作用?(3)两诗中“晚步”而生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20、送何遁山人归蜀[宋」梅尧臣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远壑杜鹃①响,前山蜀客归。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②(——选自《宋诗精华录》)【注】①杜鹃:又名子规。②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1)请简要分析首句中“绿”字的妙处。____(2)三、四两联借助想象之景来抒发情感,请简要赏析分析。____21、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2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①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释】: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1)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词人抓住雪;笳、铁骑等特定的北方事物;描绘出一幅莽苍雄阔、有声有色的关塞风光图。

B.“铁骑无声望似水”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

C.“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以动衬静,手法巧妙。

D.词的上片写梦境;下片写梦醒后的情境和感想,衔接自然,结构紧凑。

(2)“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这句诗用了什么样的手法?表达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评卷人得分四、问答题(共1题,共5分)23、简述林黛玉进贾府的情节。(100字左右)评卷人得分五、写作题(共1题,共4分)24、请以“一路有你陪伴”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C【分析】应为:A白炽灯(chì)一叶扁舟(piān)B悭吝(qiān)D拘泥(nì)喟然长叹(kuì)【解析】【答案】C2、D【分析】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此题考查辨析病句能力。要了解病句的类型,并能对句子做语法分析。A.成分残缺,应在“人才体系和发展”后加“机制”;B.成分赘余,应将“付诸于”的“于”去掉;C.中途易辙,可将“消费者”调到“在”后面。故选D。【解析】D3、C【分析】略【解析】C4、C【分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对子的能力。根据对联的知识选出相应的选项即可。①字数相等。②句式一致。句式指的是句子节奏形式;上下联相对的句子,节奏形式应当相同。③词性相对。对联要求,一般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以此类推。④结构相应。上下联对应的词或短语,最好是并列短语对并列短语,偏正短语对偏正短语,依次类推,即它们结构上必须是一样的。⑤内容相关。对联的上下联内容必须是相关的,上下要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来共同表达一个主题,决对不能彼此孤立,各自为政,或是不能风马牛不相及,这是写作对联的大忌。

考点: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解析】C5、A【分析】A.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句中并没有提到“惠特尼休斯顿的进步”,不合语境;

B.亦庄亦谐:形容既严肃又风趣。

C.光怪陆离:形容奇形怪状;五颜六色。

D.推陈出新:指对旧的文化进行批判地继承;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创造出新的文化。

故选:A。

此题考查了正确使用词语。对成语的考查;主要是要求我们能根据具体的语境判断成语的运用是否恰当。而要正确判断成语运用是否恰当,就必须了解成语的意思,明确成语的使用范围;对象及褒贬色彩等情况。在复习中,只要针对这些情况,从了解成语的特点出发,加强练习,勤于积累,就可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成语辨析题的设错角度。

一;望文生义。有些成语可以直接从字面去理解;而绝大部分成语需要透过字面意义去深刻地理解;如果对成语意义不加认真推敲,仅从字面去简单、肤浅地理解,就会造成望文生义的毛病。

二;断词取义。成语的意义具有完整性。如果只注意某些语素;而忽视其他语素,就会破坏整个成语的意义。

三;轻重失度。有些成语词义有轻重之别;切不可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

四;语义重复。成语的意义比较精练;使用得当,可以收到言简意赅的效果。但如果不注意成语意义和整个句子语义的比照,就可能造成成语意义和句子语义的重复。

五;自相矛盾。如果不注意成语的意义和整个句子语义的比照;也极有可能使成语的意义和句子的语义矛盾。

六;形近混淆。有些成语与其他成语由于读音、字形相近或具有某些共同的语素;在使用上极可能混淆。

七;不合对象。有些成语的使用有其特定的对象和范围;不能随意搬用。

八;褒贬颠倒。成语往往含有不同的感情色彩;一般说来,褒词不能贬用,贬词不能褒用,否则会影响感情的正确表达。

九;谦敬错位。有些成语是谦词;只能用于己方,不能用于对方;有些成语是敬词,只能用于对方,不能用于己方。如果辨别不清,就会造成谦敬错位。

十;语法不通。各个成语的词性是不同的;所以其语法功能也不同。如果对成语的词性把握不清,就会造成句子的语法错误。

十一;性别色彩有些成语有特定的使用对象;或只能用于男性,或只能用于女性,或共用于两性。如果把握不准,就会造成误用。

十二、数量色彩在表数量的成语中,有的只能用于多数,用在表单数的句子中就成了误用。【解析】A6、C【分析】A.博学:古义:广泛学习;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

B.不必:古义:不一定;今义:用不着;不需要不一定;

C.须臾:一会;古今同义;

D.众人:古义:一般人;今义:指人很多;

故选C.

解答本题首先明确题目要求;然后认真分析每个选项,根据语句的翻译来分析词语的变化,最后根据题目要求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语句,根据对语句的理解来分析加点词语的含义,然后要了解有关古今异义词的有关知识;古汉语中有一些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即古今异义词,古今异义词的种类有: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感情色彩变化、名称说法改变、词义强化、词义弱化、古褒今贬、古贬今褒;其次对于古今异义词的掌握一定要结合文言语句,在翻译过程中注意其变化.【解析】C二、填空题(共8题,共16分)7、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分析】【分析】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本题要留心“待”字的写法。8、国别体《国策》刘向33【分析】【分析】《战国策》是一部重要的国别体历史著作;初名《国策》,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战国策》,全书共33篇。

【点评】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了解。9、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分析】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常”;特别注意形近字,通假字。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10、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分析】【分析】本句要注意“丛”“茂”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11、南阳刘子冀高尚士也闻之欣然归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分析】本句要注意“冀”“欣”“津”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12、如泣如诉余音袅袅【分析】是苏轼《赤壁赋》中的一段,要求考生写出“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两句。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这篇散文运用赋的传统手法,表现了作者力排苦闷、听任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是状写乐声的。其意思是说,那洞箫发出的呜呜低咽声,又像怨恨,又像思慕,又像哭泣,又像倾诉,尾声凄切婉转,停留在耳边,如同将断未断的细丝。该句句式整齐,情景交融。13、我原想捧起一朵浪花你却给了我整个海洋【分析】【分析】答案不唯一;示例如:我原想捧起一朵浪花,你却给了我整个海洋。

【点评】注意要求,分析原句,格式一致,内容相关。14、《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卞之琳【分析】解答此题,可根据对课文知识的积累及课文知识的积累答题,要注意错别字的正确写法。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答题时,要先默背一遍,然后再把答案写出来。三、诗歌鉴赏(共8题,共16分)15、略

【分析】

《赠俊公道人》是南朝文学家范云所作诗词之一.范云因作此诗相寄;以表达对俊公道人的深切怀思.

一般认为,“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句子-段落-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借代和用典都是修辞手法.用典是引用的一种,也叫稽古.本题中的修辞手法还有“对偶(仗)”;还有“双关”手法,如“岁暮”表面指的是时序岁末,深层指作者已进入人生暮年,还指唐帝国有盛而衰进入风雨飘摇的晚唐.描写手法中有虚实结合,如“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朝廷谁请缨”是作者的想象,是虚写;“鼓角动江城.天地日流血”是眼下情景,是实写.表现手法中有对比,如朝廷之臣无人请缨与江湖之士的作者“敢爱死”对比;作者高远的心志与报国无门对比;“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自己的言行反差的对比;“鼓角动江城”暗含战争前后对比;诗歌开头“远为客”与结尾“寂寞壮心惊”思想感情对比,等等.【解析】(1)赏析表现手法;先指出表现手法,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手法在文中的体现,最后点出其表达效果及情感.首联是视觉描写,颔联是听觉描写,整体上看是视听结合;首联又是借景抒情,寓景于情;词语上的回环往复,“秋蓬”引出“秋甸”,“寒池”回应“寒藻”,“风条”;“风响”,“霜叶”、“霜枝”.答题时选择其中一种分析即可.

(2)分析情感的变化;要抓住诗歌中表现情感的句子,题干已经明确了答题区间.“幸及清江满”体现作者的期待,“无使明月亏”体现作者的担忧,“月亏君不来”体现了作者的失望.答题时将诗句的内容具体阐述出来.

答案:

(1)示例1.视觉和听觉的结合(2分).第一二两句写清寂的秋野上飘飞起数不完的枯蓬;寒冽的水池边漂浮着静静的萍藻,是视觉描写;第三四两句写时时振响树条的萧萧风声和纷纷飘坠的瑟瑟霜叶,是听觉描写.两者相结合,加深感受,使人如同身临其境.(3分)

示例2.寓景于情;借景抒情.(2分)枯蓬和萍藻在天地间,在水池中是飘浮不定的,诗人借这两种意象表达了对远方友人在人世间流徙不定的关切和牵挂.借风声和落叶声,营造出凄冷悲凉的氛围,表现出诗人辗转不眠的孤寂以及对友人到来的一种期盼.(3分)

示例3.词语上的回环反复(2分).这两联都运用了句中复字回环的方式:首句以“秋蓬”引出“秋甸”;二句以“寒池”回应“寒藻”,三句“风条”;“风响”,四句“霜叶”、“霜枝”,各在句中回环相复.在回环往复之间,顿使秋气更浓、寒意更深、风声更凄、霜色更重.以此衬托诗人秋寒风霜中的情思,愈加有一种凄清深沉之感.(3分)

【评分标准】选择一点回答即可.写出特点2分;结合诗句分析3分.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2)①期待.作者看到清江渐及满潮;想到月明相会之时即将到来,心中充满了喜悦和期待.②担心.劝友人千万不要耽误了行程,要赶上这潮满月圆的时候,不要辜负了这明月,对友人能否如期而至有些担心.③失望.眼看明月渐渐亏缺了,而友人依然不见,诗人感到一些惆怅和些许的失望.

赏析:

倘若此诗作于期会之前;诗人正满怀“有朋自远方来”的喜悦,诗中当会出现极其清丽的秋景描绘.但此刻既已过了约期,诗人心中正有诉不尽的惆怅,当他向朋友追述那日夜期待的情景时,不免染上了浓重的苍凉感:当秋风吹拂之时,你可知道我曾久久眺望过清寂的秋野,眼前飘飞起数不完的枯蓬;站在日见寒冽的池边,看那浮泛水面的萍藻,它们似乎也感受到了秋来的凉意,全带上了一片苍寒之色.诗中开头两句一动一静,分别是诗人选择的意象,这中间隐隐包含了对远方友人的关切和牵挂:他的朋友,也像飘蓬;浮藻一样,正在人世间流徙不定.而今秋意已凉,不知他是否已回返居所.接着的“风条振风响”两句,则由视觉意象的展现,转为风夜霜晨听觉意象的描摹.秋夜本就凄清,何况当诗人辗转床侧之时,耳边听到的,又只是时时振响树条的萧萧风声.直到白霜满阶的清晨,那风似乎还没有静息,园中还传来霜枝颤抖之声,想必还伴随着瑟瑟霜叶的纷纷飘坠.这客观的音响,似乎与诗人牵念友人的心境无关,最多只能让人添一些思念中的孤寂罢了.但诗的意象,有时往往能产生多重效果.读者可以想像,诗人在留心这些自然音响时,还同时隐含着这样的心理活动:在静静的夜晚,忽闻窗外似有衣衫窸窣之声,好像是朋友的先期来访,其欣喜之情如何?但侧耳细听,却只是风吹树条的振响,又不免大失所望.至于霜晨的枝颤叶落之音,在迷糊之中,也难说不会幻觉为友人踏霜而近的步声,令诗人推被而起、“倒屣相迎”,直到出门一看,才发现错了.此时伫立阶前,又该多少懊丧.

以上四句;均为诗人向远方友人诉说期待之日的情景.值得注意的是,这四句的结构,都运用了句中复字回环的方式:首句以“秋蓬”引出“秋甸”,二句以“寒池”回应“寒藻”,三句“风条”;“风响”,四句“霜叶”、“霜枝”,各在句中回环相复.这种结构方式颇为少见,用得不好,便显得累赘而佶屈;但倘用得恰当,则可大大增强意象的情感效果.范云这四句复字之用,就显得很自然,在回环往复之间,顿使秋气更浓、寒意更深、风声更凄、霜色更重.以此衬托诗人秋寒风霜中的思情,愈加有一种凄清深沉之感.

追述当初的牵思之情;虽然显得凄清.但在当初,诗人心中毕竟还时时涌起过即将会见朋友的喜悦.而且,秋日之景,也并不总是飘蓬;凄风,其间也还有秋江潮生的清景、徐风朗月的美辰.当相约之期临近时,诗人的心境一度异常明净:“幸及清江满,无使明月亏”.诗人伫立江畔,感觉到那早、晚的潮水,正一天比一天壮盛,很快就要达到满潮之期.古人虽然不懂得月亮具有引潮力的现代科学原理,但对江海之潮与月之圆缺的关系,则早就观察到了.所以,诗人看到清江渐及满潮,便想到了月明相会之期已近,心中既漾满了喜悦,又平添了几分对友人能否如期而至的担心.“幸”,这里是希望的意思.因此这二句简直就是在对远方友人热切呼唤了:那相聚之夜的明月将多么美好圆满,你可别耽误了启程之期,一定要赶上那清江潮满的日子!切切不要徒然让月儿渐渐亏缺呵!这两句一扫前文的凄清孤寂之感,笔致清丽便转,恍有一轮明月照耀着诗章.然而,眼看着夜空的明月,渐渐变为一弯月牙,诗人久待的友人依然不见.这使诗人感到深深惆怅,不禁喟然叹息:“月亏君不来,相期竟悠哉!”意思是说:满轮明月已经亏成这个样子,你还不曾来到;我们的约会,又要推迟到很久很久以后了!一个“不”字,一个“竟”字,写出了诗人心中的多少憾意.这结句虽为“情语”,其中却有着极为感人的“情中景”:人们仿佛可以看到,诗人正夜夜仰对着空月,搔首叹息,徘徊不定.

俊公道人读到这首充满秋寒风霜中的牵思和秋夜月光下的惆怅的诗,也该会引发深深的歉情.或许他会赶紧治装启程,以补救友人“相期竟悠哉”的憾意.16、略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考查理解性默写这种类型;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本题中需注意“峥嵘”“稠”“徵”“爆”的书写。

【解析】(1)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2)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

(3)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17、略

【分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鉴赏能力。要注意在理解全诗意思的基础上,对诗歌的主题思想、意象及意境、表现手法、语言以及作者的情感等方面加以综合考虑。根据理逐个排除选项,筛选出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综合分析此题各选项可知:B项,运用的是比喻手法,将云层比作山峰;E项,感到“后悔”不妥,应是“愧疚”。故选BE。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具体为炼字题,答题步骤为: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本题要先明确最富有表现力的是“翻”和“落”两个字,再结合诗句从含义、手法、效果这几个方面组织答案。【解析】【小题1】BE【小题2】①最富有表现力的是“翻”和“落”两个字。②傍晚的燕子上下翻飞。作者把它想象成是雷震的结果,突出了雷声之大,颇有气势。③河中的鱼沉入水底作者想象成是骤雨降落的结果。突出了骤雨之猛。18、略

【分析】(1)此题考查分析诗歌写景技巧的能力。分析时主要从内容、形式和思想情感上入手。内容和思想情感可以合二为一;形式上主要针对表现手法来谈。这是一个写景的句子,从听觉、视觉等感觉的角度来描写,突出幽静之意境。唐人写静,常以动相制,譬如贾岛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便是这方面的经典名句。骆宾王的“谷静风声彻”亦是以动制静。而后半句“山空月色深”体现的则是视觉感受,其中“深”字用得尤其高妙,反复吟咏,便有身临其境、恍若隔世之感了。)此题考查分析诗歌写景技巧的能力。分析时主要从内容、形式和思想情感上入手。内容和思想情感可以合二为一;形式上主要针对表现手法来谈。这是一个写景的句子,从听觉、视觉等感觉的角度来描写,突出幽静之意境。唐人写静,常以动相制,譬如贾岛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便是这方面的经典名句。骆宾王的“谷静风声彻”亦是以动制静。而后半句“山空月色深”体现的则是视觉感受,其中“深”字用得尤其高妙,反复吟咏,便有身临其境、恍若隔世之感了。1其一,诗歌中写景的句子,一切景语皆情语;其二,“樊笼”的典故,联系陶渊明“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中“樊笼”一词,可以助读;其三,知人论世,结合对作者的了解来理解诗歌的情感。骆宾王一生坎坷,才高而位卑,不仅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无法实现,还屡遭不幸,故生出去尘隐世之心,其热爱自然之情也就不难理解了。注意题中“结合全诗”的要求。②此题考查理解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题有三把钥匙:其一,诗歌中写景的句子,一切景语皆情语;其二,“樊笼”的典故,联系陶渊明“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中“樊笼”一词,可以助读;其三,知人论世,结合对作者的了解来理解诗歌的情感。骆宾王一生坎坷,才高而位卑,不仅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无法实现,还屡遭不幸,故生出去尘隐世之心,其热爱自然之情也就不难理解了。注意题中“结合全诗”的要求。:【解析】(1)“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这两句用山谷的幽静、空旷衬托风声格外之响与月色分外之浓:①视听兼具;②动静结合;③因为风声停止,山谷显得异常安静,因“山空”月色才深,揭示因果,突出表现了山间空旷、静寂的美好景致(2)本诗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之情;追求高洁坚贞;自由闲适之志。首联从夕照美景吸引作者游兴写起,点明访问山家之由;颔联写兰径和山家槐庭美景:幽兰散发阵阵香味,落日透过庭槐洒下斑驳光影,暗示山家主人为高洁隐士;颈联写山谷幽静空旷、风声之响、月色之浓,呈现出山间特有景致;尾联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自由闲适生活、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19、略

【分析】(1)此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从诗歌鉴赏的角度说,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三方面的内容: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排比、设问、反问、起兴、互文)、表现手法(用典、联想、想象、衬托或烘托、渲染、象征、对比、对照、抑扬、照应、动静、正侧、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作答时先指明手法,再分析这种手法的作用。(2)此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重点句子含义及其作用的能力。首先要读懂诗歌,再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这是写景的句子,“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是为了抒情,奠定了感情的基调。(3)此题考查考生评价作品思想感情的能力。作答前要认真比较两首诗,诗歌营造的意境不同所抒发的情感也就不同,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解析】(1)①本句采用借代、比喻的修辞手法。②“细红”以楝花的色彩借代“楝花”,“如雪点平沙”以比喻来表现楝花轻风中轻盈飘飞和坠地时的美态。(2)描写了暮晚时分春寒料峭、阴霾满天的情景,为全诗定下了幽怨清凉的抒情基调;点明题中“晚”字;为下文抒发伤春之情做铺垫。(3)①王诗表达一种闲适之情,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表现了对晚步途中景色的喜爱。②范诗表达的是一种伤春之情,诗人怨春风吹开红紫花朵又吹落,时而有情时而无情。20、略

【分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一般来说,诗歌中最生动传神的字大多在动词和形容词。答题时,在指出字词之后,要解释该字词在诗句中的意思,然后再分析其作用。这是一道炼字型试题,考生首先要指出该字的好处,其次品味该字(词)深藏的情感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根据原句翻译,“绿”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吹绿”的意思,表现了春风的活力,显示了春天的生机,增强了诗韵味。

此题考查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情感态度的能力。“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的答题步骤为:①总说;全诗(诗歌的某些句子)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②结合具体的意象、诗句进行分析。如果作者在表达思想情感时用了表达技巧,请点明。原诗三四联采用了虚写的表达技巧,全是诗人对友人归家后的想象。根据“逢社燕”“浣征衣”“终日自临水”“已息机”可分析出友人归家时轻松愉悦的心情,也包含了诗人对超脱世俗的自由生活的向往。【解析】【小题1】“绿”字写出了春风吹绿林木的动态,表现了春风的活力,显示了春天的生机,增强了诗韵味。【小题2】颈联想象友人喜逢家乡的燕子,一洗征尘,表现出归家时轻松愉悦的心情。尾联进一步设想友人归家后悠闲自在的生活,寄托了对友人真诚的祝福,也暗含着诗人对超脱世俗的自由生活的向往。21、(1)此题要结合诗句理解;诗的前两联通过三个地方描述了“重险”:高楼见五凉.山根盘驿道,河水浸城墙.楼高到什么程度,站在楼上能看到五凉,看到那么辽阔的地界,自然体现出楼的高;山根盘驿道,山有多陡峭,山道盘旋环绕,足以说明山的陡峭;河水浸城墙,水浸城墙,说明有河流作军事屏障.

(2)忽如江浦上;忆作捕鱼郎.诗人写着楼高山陡,地势险要,之后看到筑巢的鹦鹉,闲适的麋鹿,忽然之间笔势一转,就提到了江边的捕鱼郎.当年自己在故乡捕鱼的时候,是多么的闲适.而现在,诗人却羁旅漂泊,生活充满了孤独和寂寞.就是在这种联想和想象中,表达了诗人深切的思乡之情.

答案:(1)从城楼高峻;山势险要、河水绕城三个方面具体表现了“重险”(3分).站在楼上能看到五凉;说明地势之高;山道盘旋环绕,说明山势陡峭;水浸城墙,说明有河流作军事屏障(3分).(6分.意思对即可)

(2)诗人客居塞外,忽然回忆起在故乡捕鱼的闲适情____(2分).运用联想和想象;写出了诗人羁旅漂泊生活中的孤独和寂寞,表达了深切的思乡之情(3分).(5分.意思对即可)

译文:古老的戍站有着重重天险,站在楼上能看到五凉地区.山道盘旋环绕,护城河水浸城墙.鹦鹉在庭院的树上筑巢,鹿儿躲藏在花丛的后面.看到眼前景象,就联想到提到了江边的捕鱼郎,当年自己在故乡捕鱼的时候,是多么的闲适.【分析】

(1)此题考查了鉴赏诗歌的语言.答题模式:抓住意象;结合诗句概括,逐条列举.

(2)此题考查了分析作品的思想内容.答题模式:(1)分析具体诗句写了什么;(2)抒发了什么情感;暗寓了什么.

(1)本题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本题考点:分析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诗歌借助具体的语言描写,来表现诗人的感情,传达诗人的思想,这些感情和思想就是我们所说的“思想内容”.无论是忧国忧民之情、国破家亡之痛,还是游子逐客之悲、征夫思妇之怨,无不感人至深.对于古典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果稍微细致地加以归类,我们不难发现,有忧愁、寂寞、孤独、恬淡、闲适、热爱、赞美、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各种类型.【解析】【小题1】(1)此题要结合诗句理解;诗的前两联通过三个地方描述了“重险”:高楼见五凉.山根盘驿道,河水浸城墙.楼高到什么程度,站在楼上能看到五凉,看到那么辽阔的地界,自然体现出楼的高;山根盘驿道,山有多陡峭,山道盘旋环绕,足以说明山的陡峭;河水浸城墙,水浸城墙,说明有河流作军事屏障.

(2)忽如江浦上;忆作捕鱼郎.诗人写着楼高山陡,地势险要,之后看到筑巢的鹦鹉,闲适的麋鹿,忽然之间笔势一转,就提到了江边的捕鱼郎.当年自己在故乡捕鱼的时候,是多么的闲适.而现在,诗人却羁旅漂泊,生活充满了孤独和寂寞.就是在这种联想和想象中,表达了诗人深切的思乡之情.

答案:(1)从城楼高峻;山势险要、河水绕城三个方面具体表现了“重险”(3分).站在楼上能看到五凉;说明地势之高;山道盘旋环绕,说明山势陡峭;水浸城墙,说明有河流作军事屏障(3分).(6分.意思对即可)

(2)诗人客居塞外,忽然回忆起在故乡捕鱼的闲适情____(2分).运用联想和想象;写出了诗人羁旅漂泊生活中的孤独和寂寞,表达了深切的思乡之情(3分).(5分.意思对即可)

译文:古老的戍站有着重重天险,站在楼上能看到五凉地区.山道盘旋环绕,护城河水浸城墙.鹦鹉在庭院的树上筑巢,鹿儿躲藏在花丛的后面.看到眼前景象,就联想到提到了江边的捕鱼郎,当年自己在故乡捕鱼的时候,是多么的闲适.【小题2】22、略

【分析】(1)B项;“声势的浩大”错,“铁骑无声望似水”写出了军容的整齐严肃,看去好像一条无声的河流,“声势浩大”与“无声”矛盾。

(2)此句诗的内容是写万里外封王拜侯我还有自信;从题材来看,此诗是怀古咏史诗,再看诗人陆游,他是爱国诗人,把这三者结合起来分析,可以看出此句诗表达了诗人陆游壮志未酬之情。此句的表现手法一目了然,运用的是反问,这样就更加重了诗人不得重用的伤感。

答案:

(1)B

(2)“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用了反问的手法,表现了诗人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之志及不被理解、不得重用的慨叹。“鬓虽残,心未死”中“鬓残”借代年老,描写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心境,表现了诗人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

译文:

恍惚雪天的早晨;清亮的角声此起彼落回应。梦里我不知来到哪里,竟有这边关风情。骠勇的战马寂寂无声,看着像急流滚滚向前挺进。呵!不由我联想起那雄关大河的边地情景,想起金人占领着的雁门,还有那遥遥的青海边境!醒来在寒灯晃动的残夜里睁开眼睛,漏声停,晓月斜映着窗纸天色将明。万里外封王拜侯我还有自信。但现在谁能理解我的衷情?时间虽然无情地摧落了我的双鬓,但决不会死去我那报国的雄心!

赏析:

上片写的是梦境。一开头就渲染了一幅有声有色的边塞风光画面:雪;笳、铁骑等都是特定的北方事物;放在秋声乱起和如水奔泻的动态中写,有力地把读者吸引到作者的词境里来。让读者一下子把联想融于作者的描绘之中。中间突出一句点明这是梦游所在。先说是迷离惝恍的梦,不知道这是什么地方;然后才又进一步引出联想--是在梦中的联想;这样的关河,必然是青海一带了。这里,是单举两个地方以代表广阔的西北领土。但是,这样苍莽雄伟的关河当时落在谁的手里呢?那就不忍说了。那作者为何有这样的“梦游”呢?只因王师还未北定中原,收复故土。这压着作者的心病,迟迟未能解除。作者深厚的爱国感情,凝聚在短短的九个字中,给人以非恢复河山不可的激励,从而过渡到下片。下片写梦醒后的感想。首先描写了冷清孤寂的环境:漏尽更残,寒灯一点,西沉斜照的月色映在窗前。这样的环境,既和清笳乱起、铁骑似水的梦境相对照,又和作者从戎报国、封侯万里的雄心相映衬,使得全词增添了抑扬起伏的情致。梦境中军旅戎马生涯逼真,而现实中理想抱负却是一场幻梦。梦境何等的雄拔,现实却是何等的凄凉。梦内梦外的这种反差和错位,令人顿生英雄陌路之慨。虚实对比,形成巨大反差,凸现了词人的失落情怀。“有谁知”三字,照应“寄师伯浑”的题目,婉转地表示了把对方视为知己挚友的意思。篇末直抒感慨,身虽老而雄心仍在,于苍凉悲愤之中更见豪壮之气,从而振起全篇,激扬着高亢的情调。人老而心不死,自己虽然离开南郑前线回到后方,可是始终不忘要继续参加抗金事业。“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即使是死了,也念念不忘收复故土。如此爱国热情,是多么伟大!梦境和实感,上下片呵成一气,有机地融为一体,使五十七字中的笔调,具有壮阔的境界和教育人们为国献身的思想内涵。

(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2)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赏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善于抓住带感情色彩的关键词语,还应该联系作者的生平遭遇及诗歌的创作背景来考虑,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要“知人论世”。

鉴赏诗歌思想情感: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最能概括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②分析景语。鉴赏古代诗歌,把握情感态度,应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③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当然考试中对不熟悉的作家作品,命题者都要作注,以便于考生把握诗歌的内容。④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⑤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哀伤、悲愤、沉痛、惜别、依恋、赞美、仰慕、豪迈、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解析】B四、问答题(共1题,共5分)23、黛玉的母亲死后,外祖母贾母怕她无人照顾,便接她到贾府。黛玉进贾府先拜见了贾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