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多雨区公路绿化设计指南》_第1页
《湿热多雨区公路绿化设计指南》_第2页
《湿热多雨区公路绿化设计指南》_第3页
《湿热多雨区公路绿化设计指南》_第4页
《湿热多雨区公路绿化设计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号

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

团体标准

T/CHTSXXXXX-XXXX

代替的团体标准编号

湿热多雨区公路绿化设计指南

DesignGuideforgreeningofHighwayintropicalrainy

climatearea

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

中国公路学会发布

1

1总则

1.0.1为针对湿热多雨地区特殊的气候及生态环境,规范绿化工程设计,提高公路绿

化的安全性、生态性、经济性和美观性,制定本指南。

1.0.2本指南适用于湿热多雨地区,主要是广东、广西、福建、海南等地区范围内的

新建及改(扩)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和有特殊要求的公路绿化工程设计,其他

等级的公路可参照执行。

1.0.3鼓励采用符合生态环保要求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

1.0.4湿热多雨区公路绿化设计除应符合本指南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

的规定。

5

2术语和符号

2.0.1湿热多雨区thetropicalrainyclimatearea

是指热带-南亚热带特征突出,年光照时长1622-2650小时;夏季暴雨多发、雨季持续

时间长,年平均降雨量超过1000mm,多数地方年降水量为1400-2000毫米;全年无冻,夏

热冬暖,年平均温度14-16℃,日平均气温≥10℃的天数在300天以上为气候特征的地区。

2.0.2古树后续资源theancientfollow-upresource

树龄在80年以上不足一百年的树木以及胸径80cm以上的树木。

2.0.3乡土植物thenativeplant

出现在物种的自然分布区及其自然传播范围内的植物,是经过长期系统演化而来,是本

地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对本地生态环境极为适应。

2.0.4借景borrowedscenery

在视力所及范围内,将好的景色组织到园林视线中的手法。

2.0.5障景obstructivescenery

也称抑景,在园林中起着抑制观赏视线的作用,引导视线转变方向的屏障景物。

2.0.6地被植物thegroundcoverplants

园林中能覆盖地面的低矮植物,包括草本以及木本植物中之矮小丛木、偃伏性或半蔓性

的灌木以及藤本等。

2.0.7基调树种thekeynotetree

各类绿地中应用频率高、使用数量大、能充分表现当地植被特色,形成统一植物景观基

调的树种。

2.0.8骨干树种thebackbonetree

种植在公路重点位置,特点突出,观赏价值较高,使用数量较大,能反映公路绿化特色,

又能满足绿地功能要求的树种。

2.0.9外来植物thenonnativeplant

在本地区历史上没有自然分布的植物。

2.0.10入侵植物theinvasiveplant

6

指在一个特定地域的生态系统中,外来植物通过不同途径传入,并可以在自然状态下生

长、繁殖和爆发,同时对当地生态系统安全造成危害的植物。

7

3基本要求

3.0.1应充分考虑湿热多雨区环境特点,绿化以恢复生态、保持水土、美化公路、改

善行车环境、增加碳汇总量为主要目标,遵循安全、协调、经济、生态、美观等基本原则。

3.0.2公路绿化设计应与当地生态功能区划、农林保护利用规划、湿地保护规划、自

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等文件相适应。

3.0.3公路绿化应与公路新建、改扩建工程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实施、同步建

成。

3.0.4应综合考虑周边地形地貌、环境保护、行政分区、历史人文等因素,做好绿化

总体设计。

3.0.5应根据公路功能定位、环境条件、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等因素,合理确定公路绿

化标准。

3.0.6充分考虑公路与周边绿化带的标高关系,公路红线范围内道路两侧可绿化区域

应绿化,根据红线外环境情况,因地制宜采用障景、借景等设计手法。

3.0.7应处理好与公路及周边设施的关系,绿化植物与架空线、地下管线及其他设施

的距离应符合《园林绿化工程项目规范》(GB55014-2021)的有关规定。应考虑植物生长空

间,植物不应侵入公路建筑限界、影响行车视距及遮挡交通安全设施。对于根系发达的乔木,

设计时应充分考虑用地区域的情况,避免影响路面的稳定性。

3.0.8应保护公路范围内有价值的古树名木及古树后续资源。

3.0.9应注重植物品种选择,根据立地条件选择植物种类,做到适地适树(适草),便于

管养,多采用乡土植物及抗风、耐热、耐旱、耐贫瘠、耐涝、耐盐碱植物,可适当应用驯化

良好的外来植物,杜绝入侵植物的应用。

3.0.10应以乔木为主,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形成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的绿

化景观。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相结合,注意常绿和落叶植物的适配比例,不得裸露土壤。

3.0.11不适宜绿化的土质,应进行土壤改良或更换种植土进行绿化,对于原有适宜种

植的表土应充分保护利用。绿化种植区域应换填30cm以上的种植土壤,乔灌木种植穴换填

应符合《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82-2012)的有关规定。

3.0.12绿地的坡向、坡度应符合排水要求,防止绿地内积水和水土流失,不得破坏公

路既有排水和防护系统,有条件的区域可适当考虑海绵设施,提高公路的雨洪管理能力。

8

3.0.13应符合快行交通的视觉特点,充分考虑动态视觉效果与心理效果,基调色彩以

绿为主,彩色为辅,减缓视觉疲劳。绿化设计不得干扰行车视线,不得遮挡交通标识。

3.0.14有条件的地区,公路绿化可进行市政化改造或设计,满足城市化发展的需要;

城镇化地区公路承担城市道路功能时,绿化设计可参照《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CJJ75-97)执行。

3.0.15对存在台风侵害或风力超过8级的地区,新种乔木宜采用钢管支撑,迎风面种

植的乔木,若自然树高度超过8m,宜采用钢管支撑与软支撑拉线相辅助措施。

3.0.16绿化设计应考虑绿地后期养护管理的难度和成本,工程交工后,施工养护管理

期按照地方财政规定执行,原则上不应小于1年。

9

4调查与资料收集

4.1方案设计阶段

4.1.1收集相关规划文件、技术文件、建设单位相关指引文件等资料。

4.1.2结合现场调查,收集气候、水文、地形、地貌、地质、土壤、环境敏感点、历

史文化遗产、自然保护区、自然与人文景观、古树名木及现状植被风貌等资料。

4.1.3了解当地公路绿化工程的建设经济指标。

4.2初步设计阶段

4.2.1应收集公路路面、路基、管线、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文件等资料。

4.2.2调查沿线植被分布情况、主要植被类型及土壤情况。

4.2.3调查当地苗木主要品种、规格、价格及苗木来源等。4.3施工图设计阶段

4.3.1收集公路施工图设计文件(含相关设计批复文件)等资料。

4.3.2应在初步设计阶段的调查与资料收集的基础上,加强现场实况调查,根据初步

设计文件深化设计,做好不同阶段设计内容的衔接。

4.4设计后服务阶段

4.4.1做好设计交底,及时跟进现场,了解现场变化,必要时旁站指导施工。

4.4.2路面工程、房建施工完成80%的阶段,对现场重新调查梳理,对变化较大的绿

化区域,做必要的变更或提升设计。

10

5互通立交绿化

5.1一般规定

5.1.1互通式立交绿化包含互通立交范围内的边坡绿化、主线及匝道的路侧绿化、互

通立交围合区绿化。

5.1.2互通立交绿化应注重生态性、安全性、美观性、全生命周期的经济性,兼顾车

行视线引导、路面排水消纳、土方整体平衡等功能需求。

5.1.3互通立交绿化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自然山体、水体、特色植被、苗圃、田地、

鱼塘等宜保护利用。

5.1.4互通立交绿化应根据自然环境、区位情况、交通组织等因素因地制宜进行设计,

可分为原生态型互通、一般性互通、重点互通进行设计。

5.1.5互通立交范围内的边坡绿化、主线及匝道的路侧绿化、互通立交围合区绿化应

一体化设计,风貌协调统一。

5.1.6互通立交绿化宜选择抗风、耐高温、耐污染、易管养的粗放型绿化品种。

5.2设计要点

5.2.1结合全线土方平衡情况、地下水位情况、防涝需求、景观需求等,开展互通立

交绿地的地形设计,可设置调蓄水体、雨水花园、下凹绿地、植草沟等海绵设施。

5.2.2应结合主线及匝道与绿地的标高关系、车行视线、车行速度等因素合理进行植

物组团布置、苗木选择,种植宜采用大轮廓、大色块、大尺度的一体化设计,避免精细琐碎、

品种色彩频繁变化的种植设计。

5.2.3互通立交车道合流区应保持视线通透,满足《公路立体交叉设计细则》(JTG/T

D21)的要求,通视三角区内,不得栽植遮挡视线的乔灌木。

5.2.4互通立交车道分流区宜栽植开花或色叶植物,对驾驶员起提示作用;匝道平曲

线外侧宜列种植乔木或灌木引导驾驶员视线;匝道内侧不宜设置色彩杂乱、造型奇异的景观

形式,避免干扰驾驶员视线。

5.2.5原生态型互通立交绿化设计应以保护利用为主,采用低干预设计保护原生态风

貌。可适当对场地进行梳理提炼,增加观花林、色叶林、特色林木、景观小品等做点睛之笔。

5.2.6一般互通立交主要为距离城镇较远、景观需求不高的区域。绿化种植宜以绿为

11

主,基调树种胸径不宜大于15cm,地被植物多以喷播植草为主,后期管养较少;不宜大量

的外购土方、土石方开挖等。

5.2.7重点互通立交多为靠近城镇区、风景名胜区、景观需求较高的区域,绿化设计

除应重视生态性、安全性外,应凸显美观性,兼顾全生命周期经济性。绿化设计可因地制宜

引入微地形设计,宜采用“乔木-灌木-地被”多层次搭配。骨干乔木胸径不宜小于15cm,

草皮可采用草块或草毯种植,可融入景观小品等彰显地域文化特色,接入养护用水便于管理。

5.3种植设计

5.3.1互通立交微地形的设计应与各围合区绿地一体化设计,合理布局主峰、次峰、

配峰,地形应起伏平缓、排水通畅、适宜植物生长。改扩建项目挖填土方应充分考虑土方压

力对现状桥梁结构的影响。

5.3.2互通立交绿化骨干树种多为开花、彩叶或冠形优美的乔木,胸径以15-25cm为

宜;灌木多采用片植或点植,宜选取耐修剪、易养护、开花或色叶品种;地被多以耐高温、

高湿的暖季型草种喷播为主,重点互通区域可采用开花、彩叶等地被形成植物色带。

5.3.3互通立交设计设置调蓄景观水体、雨水花园、下凹绿地、植草沟等海绵景观时,

应选用耐高温、耐水湿的海绵植物品种。

5.3.4靠近车行道侧应选择抗风性较好树种,不得选择易倒伏、枝条脆弱、落花落果

品种,影响行车安全。

5.3.5互通立交区域如有地方路穿越时,宜利用植物形成软隔离,避免人员进入公路

影响安全。

12

6沿线服务管理设施绿化

6.1一般规定

6.1.1沿线服务管理设施绿化包括服务区、收费站、停车区、管养场区等分部工程绿

化。

6.1.2沿线服务管理设施绿化应满足基本功能需求,满足人车集散要求,为司乘、工

作人员提供良好的休憩环境。

6.1.3沿线服务管理设施绿化应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结合场地条件、建筑布局、

地下管线、行车安全、视线诱导和景观要求,进行合理布局和功能区划分,体现改善场区环

境、美化景观、降尘减噪、提升公路服务质量的功能。

6.1.4沿线服务管理设施绿化应协调路内景观与路外景观,使公路景观与沿线自然、

人文环境和谐统一。

6.1.5沿线服务管理设施绿化应充分利用场地的自然地形,尽量保留原有水体和树木。

绿化优先选择乡土植物,体现地方特色和生态效应。

6.2设计要点

6.2.1植物应选择乔木、灌木和地被植物相结合,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按照6:4比例

相结合,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按照7:3比例相结合;考虑植物的生长所需空间,种植不宜过

密。

6.2.2高速公路与沿线设施之间的隔离带宜采用遮蔽绿化,密植抗风、阻尘的高大乔

木,出口处植物不应遮挡司乘人员视线。

6.2.3公共活动广场周边宜种植高大乔木。集中成片绿地宜设计成开放式绿地,植物

配置宜疏朗通透。

6.2.4植物栽植应保证建筑物的通风、采光需求,有条件的建筑可尽量考虑屋顶绿化。

6.2.5行道树不宜选用落果、落叶具危险性的树种。

6.2.6为短期内达到预期的景观效果,形成宜人的场区环境,可适当选用较大规格的

苗木

6.2.7可结合项目条件,适当选用海绵设施,对雨水进行吸纳、蓄渗和缓释。

13

6.2.8重点站、场区可结合当地文化设置雕塑、景石或景观小品。

6.3种植设计

6.3.1服务区绿化

1绿化宜选择遮阴效果好,具有良好观花、观叶、观型、香花效果的树木进行植物造

景,突出季相变化,并尽可能体现地方特色。

2场区周边种植乔木形成围合空间,靠公路主线边界要求提高绿化种植密度,以达到

较好的减噪、防尘效果。

3进场区绿化以诱导栽植形式为主,宜列植树形挺拔的乔木,中下层保持视线通透,

以起到提示、引导作用。

4出场区要考虑安全视距,满足通视三角区要求。

5主服务楼区应注重景观性,突出建筑入口,宜多选用开花、色叶植物,合理搭配中

层植物和地被,形成步移景异的观赏效果。

6加油站、加气站考虑防火、抗污染的功能要求,宜选用常绿、厚革质叶片树种,周

围不应种植有飞絮、含油脂的树种;与周围消防通道之间不宜栽植绿篱;罐组防火堤内的场

地不得栽植乔木及灌木。

6.3.2收费站绿化

1绿地区域宜多种植高大常绿乔木,多选择具有降尘、降噪、隔离、吸收废气的植物

品种。

2收费站岗亭区域宜以摆放盆栽植物为主。

6.3.3停车区绿化

1规则式种植为主,乔木间距以4-6m为宜。

2以高大庇荫乔木为主(不掉落浆果为宜),花灌木点缀。

3停车场种植的庇荫乔木可选择行道树种,其树木枝下高度应符合停车位净高度的规

定:小型汽车为2.5m;中型汽车为3.5m;载货汽车为4.5m。

6.3.4管养场区绿化

1考虑美化、防护、游憩、健身等功能要求,绿地率宜为30%-40%。

14

2管理中心应注重景观性,养护工区宜以遮荫、隔离等功能性为主。

3出入口绿化应具有引导性和提示性,宜列植树型挺拔的大乔木,诱导行车视线。

4住宿区宜选用香花、驱蚊植物。

5乔木种植点与建筑有窗立面的距离宜大于5m。

6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周围宜种植抗污能力强的芳香植物。

7可设置一定面积的蔬果种植区域,丰富管理养护工作人员的业余生活。

8场地中可考虑必要的微地形处理,结合海绵设施,为不同植物营造适宜的生长环境,

增加竖向变化,丰富景观层次。

15

7边坡绿化

7.1一般规定

7.1.1边坡绿化包含路堑边坡、路堤边坡、碎落台、土路肩的绿化。

7.1.2边坡绿化应满足固土护坡、保护路基、水土保持、生态恢复、提升景观等要求。

7.1.3边坡绿化应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在保证路基和坡面稳定的前提下,通过生态

防护恢复植被,实现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

7.1.4边坡绿化选用固土能力和抗逆性强的植物,兼顾绿化景观性和多样性;宜选择

深根性慢生树种,不宜选择根系浅、易倒伏树种,保障行车安全。

7.1.5边坡绿化植物种植应与车行道保持适当距离,避免生长过快侵入车行道空间。

绿化植物的树枝枝条均不得伸入高速公路净空界限内,影响行车视线。

7.1.6边坡绿化针对沿线外侧不良景观路段,宜进行遮挡栽植;针对风貌优美路段,

应进行通透式栽植;针对声环境敏感点路段,宜栽植防噪防尘隔离带。

7.1.7边坡绿化应选择粗放式养护的要求,尽量减少后期人工维护和管理。

7.2设计要点

7.2.1路堑边坡绿化

1一般土质路堑边坡宜采用普通喷播,岩质路堑边坡采用挂网客土喷播、植生袋等种

植方式。

2路堑边坡各级边坡平台有种植条件的可种植灌木或攀援植物。

3路堑边坡一般段落宜采用灌木、地被或藤本绿化;重点段落宜采用色叶或开花灌木

绿化;坡率小于1:1.5,坡高小于4m,且有特殊需要的边坡可选用乔、灌、地被结合的绿

化方式。

4路堑挡墙、浆砌片石护坡等,宜种植藤本或垂枝灌木遮蔽。

7.2.2路堤边坡绿化

1一般路堤边坡宜采用人工撒播或喷播为主,栽植为辅的方式进行坡面绿化。

2栽植配置宜小乔木、灌木、地被和藤蔓植物结合。

16

3应结合周围环境采用“露、透、封”的手法确定乔木栽植,靠近路肩区域不应栽植

浅根性树种、速生树种和落叶、落果树种,乔木栽植应在路肩外边缘水平距离5m以外,不

宜选择水平根系发达、树冠大的乔木。

7.2.3碎落台

1绿化可结合路侧边沟设计,有条件的情况下,可采用植草沟,与碎落台形成整体,

统一设计。

2宜喷播草籽、种植灌木为主,边沟外侧宽度大于5m的碎落台可适当种植乔木,乔木

宜选用直根系慢生树种,不宜选择生长迅速、易倒伏树种。

7.2.4土路肩

1土路肩可结合项目实际,采用硬化或喷播草籽、草花为主,灌木点缀,不宜种植绿

篱,阻碍路面雨水的排出。

2结合沿线环境特点,可在路肩外侧种植灌木,种植点宜距路边缘1-1.5m处。

3填挖交界处,可通过乔灌木的组合栽植起到弱化填挖方边坡过渡,遮挡截水沟的作

用。

7.3种植设计

7.3.1速生乔木株距宜为4-8m及以上,慢生乔木株距宜为3-5m及以上。

7.3.2冠幅<80cm的灌木株距宜为1.5-2.5m,冠幅≥80cm的灌木株距宜为2.5-4m。

7.3.3攀援植物、悬垂植物株距宜为0.5-1m。

7.3.4喷播种子可采用草种、草灌、草花、草灌花四种方式,种子类型3-4种。

7.3.5植草种子不宜少于20g/㎡,草花、草灌种子不宜少于25g/㎡,植草、灌、花种

子不宜少于30g/㎡,草、灌、花质量比2:7:1或1:8:1。

17

8分隔带绿化

8.1一般规定

8.1.1分隔带绿化包含整体式和分离式路基中间带、机非隔离带绿化。

8.1.2整体式路基中央分隔带绿化应以安全功能为主,满足防眩、诱导视线的要求,

分离式路基中间带和机非隔离带绿化应以美化功能为主。

8.1.3可根据设计速度以及桥、道、互通和服务设施等合理布设景观分段,可每隔

5-10km进行变换,减缓视觉疲劳,但不宜频繁变化植物品种。

8.1.4植物的种植间距,在满足有效防眩的前提下,应保证一定程度的横向通视性。

8.1.5分隔带地面应植地被植物,起到保湿、固土和降噪的作用。

8.1.6分隔带栽植应考虑地下管线等设施的布置。

8.2设计要点

8.2.1应选择枝叶浓密、生长缓慢、生命周期长、耐干旱、耐修剪、少病虫害且不结

果的植物。

8.2.2防眩灌木株距应根据冠幅、防眩角度、道路线形等因素确定,单排种植时宜为

冠幅的2-3倍,双排种植时宜为冠幅的3-5倍。

8.2.3中央分隔带宽度≤3.0m时,绿化植物宜采用规则式种植;中央分隔带宽度>

3.0m时,可采用规则式或自然式种植形式。

8.2.4当中央分隔带宽度大于或等于9m或行车道中心线高差大于2m时,绿化可不考

虑植物防眩功能。

8.2.5分隔带开口处应留出安全视距,一、二级公路分隔带开口处15-20m范围不种植

乔木及遮挡视线的灌木。

8.2.6分隔带宽度小于4m时,不宜种植浅根性的高大乔木,以免对行车安全造成影响。

8.3种植设计

8.3.1一般公路防眩植物修剪后高出路面高度宜大于1.6m,高速公路宜大于1.8m,凹

形竖曲线路段的防眩灌木应根据凹曲线半径适当增高,根部露脚高度不超过20cm。

18

8.3.2乔木分枝点高度应高于防眩灌木高度,球状防眩灌木的冠幅不宜小于60cm。

8.3.3分隔带内填土应低于路缘石5-8cm,防止土壤随雨水、养护水渗漏,污染路面。

19

9桥梁绿化

9.1一般规定

9.1.1桥梁绿化主要包括桥梁两侧绿化、桥底及桥墩的绿化。

9.1.2桥梁绿化建设应符合安全性能和使用功能。

9.1.3桥梁绿化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兼顾景观性、低维护性和可操作性。

9.1.4重点路段注重景观效果设计,美化行车视角观感,为桥底灰空间及城市上空增

绿,软化桥梁硬质景观。

9.1.5桥梁绿化应合理搭配植物,兼顾生态美观、长效低维护性的统一,实现绿化的

可持续性发展。

9.1.6桥梁绿化建设不得破坏桥体结构安全与使用,并不得影响人车通行和交通安全。

9.2设计要点

9.2.1立地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视线可达区域可采用植物造景,视线不可达区域复绿

或硬化处理。

9.2.2桥梁两侧绿化应满足荷载要求,且不得影响行车安全。植物色调不宜过于杂乱,

应合理搭配植物,兼顾生态、美观、长效、低维护性的统一,实现绿化的可持续性发展。

9.2.3桥底位置较荫蔽,绿化设计应选用耐阴地被及灌木,设计要体现当地文化的同

时注重植物的选苗要低养护,高效果,避免种植需要管理及需要经常修剪的苗木,设计形式

要注重秩序感,层次分明。

9.2.4桥墩绿化严禁选择会对桥梁结构产生不良影响、腐蚀桥墩的植物。

9.3种植设计

9.3.1桥梁两侧绿化

1有特殊景观要求的路段,桥梁两侧若无预制花槽,可采用外挂花槽,复核桥梁荷载,

并选择轻质、抗燃、抗老化、抗腐蚀、高强材料。

2花箱尺寸规格应满足植物生长需求,种植基质宜设置有效疏水层,花箱宜设置排水

孔,配备自动滴灌系统。

20

3应采用容器苗、植物生长健壮,根系发达,主要根系应在容器内,无病虫害,植株

高度宜为30cm-60cm,单株蓬径大于30cm。

4植物枝条不得侵入行车限界,不得遮挡低位照明。

9.3.2桥墩绿化

1选择光照充足的桥墩,以绿地上的桥墩为主。

2藤本植物应选用2年生及以上,蔓长40cm-60cm,3分枝及以上的容器苗,种植密度

宜为3株/m-5株/m;宜选择具有气生根或吸盘的植物种类为主。

9.3.3桥底绿化

1一般路段桥底空间可不做特殊处理,以自然恢复为主。

2重点路段桥底空间:

1)绿化宽度小于5m时,宜采用单一常绿灌木满铺,适当点缀落叶或常绿灌木球。

2)绿化宽度大于5m时,宜采用2-3种灌木组合种植,可适当进行灌木列植或搭配灌

木组团。

3)不适宜绿化的区域,可结合环境特点及使用需求,对桥底空间进行硬化处理,打

造利民设施。

21

10隧道洞口绿化

10.1一般规定

10.1.1隧道口的绿化包括洞口边仰坡、洞间中央分隔带、洞口前后三角带等。

10.1.2隧道洞口绿化应起到弱化人工痕迹、恢复自然生态的作用,减少对山体原貌的

破坏,注重保护原有植被。

10.1.3绿化设计应考虑行车视觉明暗变化,缓和洞内外的照度差,降低眩晕感。

10.1.4隧道洞顶及洞口两侧绿化枝叶不得侵入公路建筑限界,不得遮挡洞口前的交通

标志和信号灯。

10.2设计要点

10.2.1洞门设计应以自然、大线条为主,适当体现地方文化特色,不宜过多追求文化

含义。

10.2.2分离式隧道两洞口之间的原有地被和地貌应尽量保留,洞口仰坡及两侧边坡宜

结合周围环境条件恢复植被。

10.2.3洞门顶部临路侧不宜种植乔木,避免树木倒伏影响行车安全,端墙式洞门顶部

回填种植土后可适当栽植灌木,削竹式洞门上坡面宜种植灌草或攀援植物。

10.2.4重点隧道可在路线外侧或隧道洞门之间的绿地设置自然景观石或隧道铭牌等

附属设施,体现人文景观特色。

10.3种植设计

10.3.1洞口仰坡绿化

1对于土质边坡,应采用灌、草相结合的绿化种植方式。

2对于岩石边坡,应采用客土喷播草、灌或在坡脚栽植藤本植物护坡。

3对于混凝土铺设边坡,采用硬质景观处理和爬蔓植物覆盖相结合的方法。

10.3.2洞间中央分隔带

1进行群落式种植,营造自然景观。

2选择耐干旱、耐水湿、耐瘠薄、抗风、抗病虫害、易于管护的乔灌木为主。

22

3常绿树种和落叶树种的比例应控制在1:1-3:1之间。

4隧道出入口30-50m范围内,苗木种植宜采用渐变株行距方法实现明暗过渡,做到“近

密远疏”“近常绿远落叶”。

5洞间绿带内乔木种植与护栏间距不得小于5m。

6中央向两侧应采用由高到低渐变的乔木、灌木、草本植物配置形式,体现空间层次

景观。

10.3.3洞口前后三角带

1恢复原来的地形地貌为主,植物选择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2适当密植成排高大乔木,提高遮光度。

23

11取土场、弃土场绿化

11.1一般规定

11.1.1取弃土场绿化包括取土场和弃土场范围内的绿化。

11.1.2取、弃土场绿化应起到恢复原地植被、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坡面稳定及改善工

程施工对自然景观的破坏的作用。

11.1.3公路视线范围内的取、弃土场的绿化,应在防止水土流失的基础上兼顾景观效

果;公路视线范围之外的取、弃土场的绿化,应着重考虑防止水土流失,恢复生态环境。

11.2设计要点

11.2.1取、弃土前,应先将表层30-50cm土体剥离并集中堆存,待取、弃土结束后,

再将表土予以利用。

11.2.2应根据土质、灌溉条件、气候特征、生产功能及规划情况,宜耕则耕,宜林则

林;条件合适的取弃土场可作为公路绿化苗木的培育基地。

11.2.3应选择耐瘠薄、固土能力强、生长速度快的乡土植物。

11.3种植设计

11.3.1一般路段可采用撒播草籽与自然恢复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措施。

11.3.2重点路段可点植少量乔灌木,恢复植被并提升景观效果。

11.3.3土质为主的取弃土场可采用乔、灌和草组合的植被进行防护;石质为主的取弃

土场以灌草组合进行防护。

11.3.4乔木胸径不宜小于6cm,间距3-4m。

11.3.5灌木冠幅不宜小于60cm,间距2-3m。

24

12绿化养护要求

12.1一般规定

12.1.1按照植物生长习性、立地条件、绿地功能和景观要求进行科学管养,确保苗木

的成活率、保存率和正常生长。

12.1.2选用环保的农药、肥料等材料,合理安排植物病虫害防治、修剪整形、整穴松

土、中耕除草、水肥管理等作业。

12.1.3养护作业应符合《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JTGH30-2015)的规定。

12.2绿化养护技术要点

12.2.1灌溉、排涝

1浇灌时间应根据季节和气温确定。夏秋季节应避开中午高温时段,冬季及早春宜在

气温较高时段进行。

2浇灌要一次浇透(尤其是春、夏生长季节),用水车浇灌应接软管进行缓流浇灌。

3有条件的地方应尽量采用喷灌或滴灌设施。

4浇水以软水为宜,水质标准参见《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的规定。

5应定期检查绿地排水设施,雨季时应及时排除积水。

12.2.2整形、修剪

1应适时进行修剪,做到均衡树势、调节生长,植物枝叶不可遮挡标志标牌、影响行

车视线。

2整形、修剪应“先上后下、先内后外,去弱留强,去老留新”,促使植物枝序分布

均匀、疏密得当,冠形完整、丰满,树形美观。

12.2.3施肥

1追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不得长期在同一地块施用同一种化肥,以免破坏土

壤的理化性状。

2休眠期追肥以有机肥为主;生长季节宜根据植株的生长势进行土壤追肥或根外追肥,

以施氮肥为主;发育期应增施磷、钾肥,可应用有机复合肥料和营养施肥技术。

25

3施肥不宜在大(暴)雨天进行,施肥后应在24h内浇水。

12.2.4中耕除草

1深度应避免裸露或不影响根系,3cm-5cm为宜。

2除草宜结合中耕采取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应做到“除早、除尽”。采用化学方法

除草应先试验,再应用。除下的杂草要集中处理、及时清运。

3中耕除草宜选在晴朗或初晴天气、土壤不过于潮湿时进行。

12.2.5病虫害防治

1应做好病虫害预测预报,制定科学的病虫害防治预案,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做到准

确、及时、有效。

2以生物防治和生物农药防治为主,适当使用高效低毒农药,严禁使用国家公布的禁

用农药。

3喷药应在无风的晴天进行,阴雨或高温炎热的中午不宜喷药。

12.2.6防护措施

1防风措施

1)风暴前,对存在根浅、迎风、树冠庞大、枝叶过密以及立地条件差等情况的高大

乔木,应采取支撑、加固、修剪等措施。

2)风暴中,应首先抢救国省干线上妨碍交通的和行将倒伏的植株。对于就地抢救难

以成活的树木,应将树木顺势拉到路侧,及时修剪、清运。

3)风暴后,应及时检查植物受灾情况,分轻重缓急进行抢救,无法成活的植株应及

时清除并补植。

2防旱措施

1)如遇持续高温干旱情况,除及时浇灌外,应按植物的抗旱能力,适当疏去部分枝

叶。

2)对珍贵树木,必要时应进行遮阴和叶面喷水。

12.2.7补植、改植

1补植:树木缺株应尽早补植。病死株应及时清除、消毒并补植,补植苗木宜选用与

26

原来植物种类(品种)、规格、形态相近且品相优良的植株。

2改植:对生长环境不适应或与周围环境不协调的苗木应及时改植。

12.2.8古树名木保护及养护

1古树名木保护应参照《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00)第

192号]执行。

2古树名木养护应参照《城市古树名木养护和复壮工程技术规范》(GB/T51168-2016)

相关要求执行。

27

附录A(资料性附录)湿热多雨区公路绿化植物推荐表

植物

公路选择

工程及配植物推荐

位置置要

白兰、香樟、中国无忧花、凤凰木、尖叶杜英、黄槐、麻楝、小叶榄仁、大腹木

棉、宫粉紫荆、红花紫荆、黄花风铃木、苹婆、假苹婆、水翁、人面子、榕树、

复羽叶栾树、木棉、芒果、扁桃、木菠萝、蓝花楹、吊瓜树、重阳木、腊肠树、

垂叶榕、幌伞枫、蒲桃、红鳞蒲桃、洋蒲桃、中国无忧树、海南红豆、菜豆树、

马尾松、杉木、木荷、乌墨、铁刀木、秋枫、黄果厚壳桂、华润楠、广东润楠、

土沉香、银桦、臀果木、香蒲桃、水石榕、黄桐、南洋楹、枫香、竹叶青冈、青

冈、构树、降真香、楝叶吴茱萸、八角枫、牛矢果、阴香、肖蒲桃、黄牛木、格

木、朴树、罗汉松、无患子、菩提榕、非洲楝、落羽杉、池杉、山乌桕、细叶榄

仁、榄仁、锦叶榄仁、仪花、银叶金合欢、福建山樱花、大头茶、厚皮香、大果

石笔木、山桐子、海红豆、猴耳环、中华锥、竹节树、阿丁枫、半枫荷、红苞木、

阔瓣含笑、石碌含笑、醉香含笑、深山含笑、云南拟单性木兰、海南木莲、灰木

莲、金叶含笑、乐东拟单性木兰、桂木、香港四照花、铁力木、岭南山竹子、多

花山竹子、闽楠、浙江润楠、绒毛润楠、越南山龙眼、天料木、油榄仁、两广梭

罗、大叶桂樱、伯乐树、火焰木、铁冬青、枫香、大花紫薇、盆架子、阴香、乌

榄、荷木、桂花、浙江润楠、楝叶吴茱萸、翻白叶树

以绿

互通化组

1鸡蛋花、木芙蓉、碧桃、小叶紫薇、鹿角杜鹃、毛棉杜鹃、鸭脚木、垂叶榕、大

立交团为

红花、灰莉、金叶假连翘、勒杜鹃、夹竹桃、红檵木、福建茶、红果仔、米仔兰、

九里香、含笑、花叶灰莉、假连翘、米碎花、红背山麻杆、雀舌黄杨、白背叶、

灌越南叶下珠、梅叶冬青、毛冬青、朱砂根、山指甲、九节、簕杜鹃、车轮梅、扶

木桑、洋金凤、翅荚决明、杜鹃、假鹰爪、含笑、福建茶、茉莉花、龙船花、软枝

黄蝉、桃金娘、野牡丹、东方紫金牛、杜鹃、山茶花、油茶、海桐、黄花夹竹桃、

灰莉、狗牙花、尖叶木犀榄、朱樱花、希茉莉、双荚决明、变叶木、悬铃花、簕

杜鹃、苏铁

春羽、翠芦莉、沿阶草、银边山菅兰、长春花、海芋、爆竹花、春羽、翠芦莉、

莲、睡莲、大叶油草、狗牙根、沿阶草、红龙草、银边山菅兰、鸢尾类、萱草类、

草蜘蛛抱蛋、龟背竹、海芋、合果芋、花叶冷水花、肾蕨、细叶结缕草、小叶驳骨

本丹、吊竹梅、华南毛蕨、吉祥草、吊兰、阔叶麦冬、麦冬、蔓花生、小蚌兰、银

纹沿阶草、竹芋类、紫叶鸭跖草、千屈菜、菖蒲、鸢尾、灯芯草、睡莲、荷花、

芦苇、金鱼藻、垂花水竹芋、水竹芋

28

植物

公路选择

工程及配植物推荐

位置置要

中国无忧花、凤凰木、尖叶杜英、黄槐、麻楝、小叶榄仁、锦叶榄仁、木棉、大

腹木棉、宫粉紫荆、红花紫荆、黄花风铃木、紫花风铃木、复羽叶栾树、芒果、

蓝花楹、荔枝、龙眼、腊肠树、番荔枝、萍婆、蒲桃、水翁、人面子、黄皮、芒

果、杨桃、人心果、蛋黄果、菠萝蜜、香樟、黄葛榕、小叶榕、垂叶榕、菩提榕、

幌伞枫、红鳞蒲桃、洋蒲桃、香蒲桃、中国无忧树、白兰、醉香含笑、深山含笑、

木荷、乌墨、铁刀木、秋枫、水石榕、楝叶吴茱萸、阴香、朴树、罗汉松、无患

子、非洲楝、落羽杉、池杉、水松、仪花、银叶金合欢、福建山樱花、大头茶、

火焰木、铁冬青、苹婆、假苹婆、枫香、白兰、大花紫薇、盆架子、桂花、浙江

以绿润楠、扁桃、木菠萝、吊瓜树、重阳木

沿线

化组

2服务

团为

设施

主鸡蛋花、木芙蓉、碧桃、锦绣杜鹃、金凤花、角茎野牡丹、红檵木、海桐、假连

翘、金叶假连翘、金叶女贞、红车、勒杜鹃、米仔兰、九里香、灰莉、鸭脚木、

灌垂叶榕、大红花、夹竹桃、棱果木、红背桂、福建茶、红果仔、含笑、米碎花、

木雀舌黄杨、梅叶冬青、毛冬青、山指甲、车轮梅、扶桑、洋金凤、翅荚决明、杜

鹃、假鹰爪、龙船花、软枝黄蝉、硬枝黄蝉、桃金娘、山茶花、狗牙花、尖叶木

犀榄、朱樱花、希茉莉、双荚决明、变叶木、苏铁

翠芦莉、花叶冷水花、银边山菅兰、吉祥草、肾蕨、紫鸭跖草

马尾松、银合欢、尖叶杜英、樟树、黄樟、浙江润楠、阴香、红花羊蹄甲、枫香、

黧蒴、荷木、山乌桕、乌桕、千年桐、油桐、竹子、黄牛木、斜叶榕、尖叶杜英、

假苹婆、翻白叶、黧蒴、荷木、小叶榕、大叶榕

边坡:木豆、红背山麻秆、黄杨叶蒲桃、网脉山龙眼、鸭脚木、椭圆叶紫金牛、

春花木、桃金娘、野牡丹、龙船花、余甘子、坡柳、岗松、米碎花、岗梅根、山

以灌

黄麻、黄牛木、山苍子、坚荚树、夹竹桃、继木、白花酸藤子、簕杜鹃、木豆、

木草

3边坡盐肤木、桃金娘、野牡丹、红背山麻秆、春花木、网脉山龙眼、岗松、余甘子、

本为灌

坡柳

主木

碎落台:茉莉花、夹竹桃、黄花夹竹桃、春花木、桃金娘、野牡丹、黄杨叶蒲桃、

网脉山龙眼、九里香、鸭脚木、灰莉、米碎花、朱缨花、希茉莉

土路肩:夹竹桃、黄花夹竹桃、春花木、桃金娘、野牡丹、假连翘、米仔兰、朱

樱花、希茉莉

狗牙根、两耳草、假俭草、类芦、粽叶芦、芒、乌毛蕨、芒萁、马拉巴草

29

植物

公路选择

工程及配植物推荐

位置置要

薜荔、常春藤、禾雀花、龙吐珠、络石、美丽赪桐、炮仗花、珊瑚藤、首冠藤、

爬山虎、使君子、凌霄、金杯藤、蓝花藤、连理藤、扁担藤、忍冬、异叶爬山虎、

紫藤、大花老鸦嘴、大叶鹿角藤、蝶豆、粉叶羊蹄甲、风车藤、扶芳藤、厚叶素

馨、花叶络石、扭肚藤、飘香藤、蛇藤、蒜香藤、天香藤、星果藤、翼叶山牵牛、

珠帘藤、清明花

香樟、乐昌含笑、阴香、秋枫、麻楝、仪花、台湾相思、红花羊蹄甲、尖叶杜英、

玉兰、垂叶榕、宫粉羊蹄甲、枫香、喜树、红花荷、白兰、乌桕、黄槐、小叶榄

仁、大腹木棉、宫粉紫荆、黄花风铃木、假苹婆、中国无忧树、白兰、铁刀木、

秋枫、枫香、火焰木、铁冬青、木棉、白兰、大花紫薇、凤凰木、深山含笑、复

分隔以乔

羽叶栾树、蓝花楹、重阳木、腊肠树

4带绿灌木

小叶紫薇、红檵木、海桐、九里香、米仔兰、鸭脚木、大红花、灰莉、金叶假连

化为主灌

翘、勒杜鹃、夹竹桃、苏铁、红叶石楠、黄金榕、垂叶榕、红背桂、龙船花、红

车、红绒球、福木

草春羽、翠芦莉、沿阶草、银边山菅兰、长春花、海芋、马尼拉草、狗牙根、百喜

本草、粽叶芦、类芦

灌簕杜鹃、美丽桢桐、马缨丹、龙吐珠、软枝黄蝉、龙船花、云南黄素馨、鹅掌藤、

木红背桂

以地

桥梁被藤肾蕨、春羽、天门冬、龟背竹

5本

绿化本为

攀援式(无辅助设施):爬山虎、花叶络石、常春藤、凌霄、薜荔

主藤

攀援式(有辅助设施):炮仗花、使君子、金银花、紫藤、星果藤、扶芳藤、凌

霄、金银花

香樟、阴香、尖叶杜英、大叶紫薇、白兰、小叶榄仁、大腹木棉、宫粉紫荆、红

花紫荆、乐昌含笑、秋枫、麻楝、复羽叶栾树、仪花、台湾相思、山杜英、高山

以乔木

榕、玉兰、垂叶榕、枫香、喜树、红花荷

隧道木灌

6灌

洞口木为小叶紫薇、灰莉、勒杜鹃、假连翘、大红花、夹竹桃

翠芦莉、肾蕨、小蚌兰、海芋、合果芋、鸢尾、银边沿阶草、马尼拉草

垂叶榕、木荷、枫香、喜树、红花荷

以灌木

取、弃木地灌灰莉、勒杜鹃、假连翘、大红花、夹竹桃、野百合、盐肤木、银合欢、木豆、山

7

土场被为木毛豆、坡柳

主草

狗牙根、马尼拉草

30

附录B(资料性附录)湿热多雨区公路乡土植物推荐表

乡土植物学名(拉丁名)树种特性

1黄槐Cassiasurattensis阳性,耐半阴,喜高温多湿气侯,耐早,不抗风

2细叶榄仁Terminalianeotaliala需强光,耐热耐湿,易移植

Dracontomelon

3人面子喜阳光充足及高温多湿环境,适深厚肥沃的酸性土

duperreanum

4宫粉紫荆Bauhiniavariegata喜光,耐寒,生长迅速,花期长,耐修剪

5大叶紫薇Lagerstroemiaspeciosa需强光耐热、不耐寒、耐旱、耐半荫、抗污染

6火焰木Spathodeacampanulata需强光,耐热、耐旱、耐湿、枝脆不耐风、易移植

7尖叶杜英Elaeocarpusapiculatus暖地树种,较速生,喜温暖湿润环境

8铁冬青Ilexrotunda耐阴,耐旱,喜温暖湿润气候,适应性强

9凤凰木Delonixregia喜高温多湿和阳光充足,不耐寒,怕积水

10木棉Bombaxmalabaricum不耐寒,稍耐湿,忌积水,耐旱

11白兰Micheliaalba不耐寒,不耐阴,也怕高温和强光

12复羽叶栾树Koelreuteriabipinnata喜光,深根性,抗风,耐干旱,适应性强

Plumeriarubra

13鸡蛋花强阳性,花多而香

cv.Acutifolia

14秋枫Bischofiajavanica稍耐阴,耐寒力较差,抗风力强

15芒果Mangiferaindica喜光,耐旱,性喜温暖,

16扁桃Mangiferapersiciformis喜光,不耐遮阴和密植

Artocarpusnitidus

17木菠萝喜光,稍耐阴,怕积水

subsp.Lingnanensis

18仪花Lysidicerhodostegia喜光及温暖湿润气候,耐瘠薄、干热

19蓝花楹Jacarandamimosifolia喜阳光充足和温暖、多湿,怕积水

20刺桐Erythrinavariegata喜强光照,喜高温,耐旱也耐湿,不耐寒

21中国无忧花Saracadives喜温暖、湿润的亚热带气候,不耐寒

22大叶相思Acaciaauriculiformis阳性,喜暖热气候,耐干瘠,抗风

23黄槿Hibiscustiliaceus喜光,略耐阴,耐寒,耐水湿,耐干旱和瘠薄

24蒲桃Syzygiumjambos耐水湿,喜热暖气候,喜光,耐旱瘠和高温干旱

25小叶榄仁Terminalianeotaliala需强光,耐热耐湿,易移植

26吊瓜树Kigeliaafricana喜强光、耐干旱、耐瘠薄和粗生

27重阳木Bischofiapolycarpa喜光,稍耐阴,喜温暖气候,耐寒性较弱

31

乡土植物学名(拉丁名)树种特性

28腊肠树Cassiafistula喜温树种,喜光,半耐阴,耐干旱,耐水湿,忌积水地

29木芙蓉Hibiscusmutabilis喜温暖、湿润环境,不耐寒,忌干旱,耐水湿

30银杏Ginkgobiloba喜光,忌潮湿

Amygdaluspersicavar.

31碧桃喜阳光,耐旱,较耐寒,不耐潮湿

persica

32金合欢Acaciafarnesiana喜阳光,耐旱,较耐寒,不耐潮湿

33朴树Celtissinensis喜光,稍耐阴,耐寒

34木麻黄Casuarinaequisetifolia喜高温多湿气候,耐干旱也耐潮湿

35海南红豆Ormosiapinnata喜欢温暖湿润、喜光

36石栗Aleuritesmoluccana喜光耐旱、怕涝

37假萍婆Sterculialanceolata耐高温,喜湿润,较耐干燥

38铁刀木Cassiasiamea生长快,耐热、耐旱、耐湿、耐瘠、耐碱、抗污染、易移植

39桃花心木Swieteniamahagoni喜温暖,喜阳光,较耐旱

40水松Glyptostrobuspensilis喜光,喜潮湿,常生于河涌浅水处

41落羽杉Taxodiumdistichum喜光,耐低温,耐盐碱,耐水湿,抗风,抗污染

Taxodiumdistichumvar.

42池杉喜光,耐湿,抗风,不耐阴,喜深厚、湿润的酸性土壤

imbricatum

43柏木Cupressusfunebris喜温暖湿润,耐寒,耐干旱瘠薄,稍耐水湿,对土壤适应性广

Sabinachinensis

44龙柏喜阳,稍耐阴,喜温暖湿润环境,抗寒,耐干旱,忌积水

‘Kaizuca’

Dacrycarpusimbricatus

45鸡毛松喜温暖湿润,耐阴,稍耐寒,耐水湿,宜排水好肥沃砂壤土

var.patulus

46长叶竹柏Nageiafleuryi喜湿润,耐阴,不耐寒,喜偏酸性砂壤土

47竹柏Nageianagi喜潮湿,耐阴,耐高温,不耐寒,喜疏松、肥沃、呈酸性砂壤土

48罗汉松Podocarpusmacrophylus喜温暖湿润,耐阴,不耐寒,适应性强,宜排水良好湿润之砂壤土

49百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