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二十校联盟2025届高三第一次预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1页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二十校联盟2025届高三第一次预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2页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二十校联盟2025届高三第一次预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3页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二十校联盟2025届高三第一次预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4页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二十校联盟2025届高三第一次预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现代文阅读(32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从古代文献结合甲骨文、金文的情况看,姓,原本指母亲一系的血缘关系;氏,原本指父系的血缘。我们今天概念的“姓”实际上是先秦时代的氏,是父系血缘宗族符号。而先秦时代原本的“姓”的概念,在战国时逐渐淡薄,到西汉已消失得非常彻底,以致于司马迁写《史记》时,有时竟把“姓”“氏”相混淆。先秦所谓“同姓不婚”的原则,原来也是指母方同血统者不能结婚。姜太公的母姓姜,父氏吕,名尚,所以他的“姓名”是姜尚:“吕尚”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姓名”。又如,秦始皇的母姓嬴,父氏赵名政。按今天的规则,他的完整名字是赵政。“嬴”这种方式的“姓名”到西汉就已完全不存在了。西汉时,先秦意义上的“母姓”已消失。西汉和西汉后的所谓“姓”,说的其实全都是“父氏”。汉代以后“姓”发展成父系血缘的代号,而“氏”除了指父系血缘之外居然常被用来指母系血缘。比如刘姓人家的女儿嫁到陈家(旧时女子大多没有学名),就被称作刘氏或者陈刘氏。姓是一种族号,氏是姓的分支。不少古姓如姜姬姚嬴姒等都加女旁,这暗示先民经历过母权社会。后由于子孙繁衍,一族分为若干分支散居各地,每支有一个特殊的称号作为标志,这就是氏。贵族有姓氏,一般平民没有姓氏。贵族中女子称姓,男子称氏,这是因为氏是用来“明贵贱”的,姓是用来“别婚姻”的,二者的作用不同。上古同姓不婚,贵族妇女的姓比名更为重要,待嫁女子若要加以区别,则在姓上冠以孟(伯)仲叔季,表示排行。如:孟姜、季芈。出嫁后若要加以区别,就采用下列方法。在姓上冠以所自出的国名或氏。如:齐姜、国姜(国,氏)。嫁给别国的国君,在姓上冠以配偶受封的国名。如:秦姬、江芈。嫁给别国的卿大夫,在姓上冠以配偶的氏或邑名。如:赵姬(赵衰妻)、棠姜(棠公妻;棠,邑名)。1971年陕西省礼泉出土的唐代尉迟夫人墓志铭拓本显示的部分墓志的文字为:“大唐故司徒并州都督上柱国鄂国忠武公夫人苏氏墓志之铭。”苏,是墓主人(女)未嫁前的姓。女子出嫁后常在姓前冠夫姓,今仍沿用,如“陈冯富珍”。死后在姓上冠以配偶或本人的谥号。如:武姜(郑武公妻)、昭姬(齐昭公妻)。(摘编自王力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材料二:现在说的“名字”,只是古代的“名”,现行社会已不大流行“字”了,“号”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很少了。自古以来,中国人很讲究命名,而命名的出发点与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孔子的儿子出生时,鲁昭公赠送一条鲤鱼,孔子即为儿子命名为孔鲤,字伯鱼。春秋战国后,人们喜欢在姓和名之间加一毫无意义的助词,如烛之武、介之推、申不害等。汉代国力强盛,人们祈求长生不老,取名也多用“安国”“延年”“延寿”“千秋”“去病”等。西汉末,直到东汉三国,单名盛行。到魏晋南北朝,复名又兴起。由于受士大夫清高风气影响,人们取名喜欢用“之”字,如祖冲之、王羲之、王献之、裴松之,等等。新中国成立后,人们取名多用“建国”“援朝”“跃进”“卫东”“向红”“立新”等。字由名演化而来,所以统称为“名字”。古人注重礼仪,称名称字大有讲究。在人际交往中,名一般用于谦称、卑称,或上对下、长对少。而字则用于下对上、少对长或对他人尊称。多数情况下,直呼其名是很不礼貌的。从历代取字情况看,名与字有密切关系,可以说是“因名取字”,古人称为“名之与字,义相比附”,这“义相比附”正是取字的一条原则。名与字的关系种类也多样。如屈原,本名平,原是字,平与原同义;诸葛亮字孔明,亮与明同义。如曾参字子舆,参即骏,一车驾三马之意,马与车(舆)有关;岳飞字鹏举,飞与鹏相关。如吴平字君高,高与平字义相反;晏殊字同叔,殊与同义相反。如楚公子壬夫,字子辛,壬为水,辛为金,取水生于金之意。如朱棣(木),朱高炽(火),朱瞻基(土),朱祁镇(金),朱见深(水).如班固字孟坚,庆父字仲,欧阳修字永叔,刘邦字季。号的起源虽然很早,但其流行乃是唐宋后,明清时盛,这与唐宋以来的文学发达不无关系,也与儒道文化对文人的性格影响直接相关。一方面,社会对文人学士有推崇和敬佩心理,另一方面,骚人墨客企图用委婉曲折方式表达自己超然物外的理想和情趣。正因如此,“自号”极为流行,取号方式皆由文人士大夫的性情、爱好及其所处环境而定。但其含义不外乎追求旨趣,祈求自勉,表明环境,显示收藏,描述形貌,取自文学意境,表现自身才能和专业等。这些自号,或用于本人,或用于斋名,如杜甫号“少陵野老”,朱耷号“八大山人”。李白因生长于青莲乡而号“青莲居士”,苏轼因贬黄州居于东坡而号“东坡居士”,视允明因其有十一指而号“枝指生”,金农以其藏砚丰富而号“二百砚田富翁”,等等。(摘编自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姜太公,即姜尚,姓姜;秦始皇,即嬴政,姓嬴。按照今天一般的姓氏规则看,都是错的。B.姓是族号,氏是姓的分支。古姓如姜姬姚嬴等都加女旁,这暗示先民经历过母权社会。C.今天的中国仍有很多地方主张“同姓不婚”观点,这与先秦时的“同姓不婚”的原则相佐。D.上古贵族妇女,姓比名重要,出嫁女子如要区别,则在姓上冠以孟(伯)仲叔季,表示排行。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古代,“姓”代表该人所属家族或血统传承,“氏”大多指族群或氏族称呼,姓氏通常用“姓”表示。B.中国古代,氏通常更广义,氏族组织和宗族制度较常见,人们根据自己所属氏族来称呼,与姓完全不相同。C.姓是表示个人血缘关系的特定名称,在现代中国,姓氏已成为人们身份的一部分,也是个人身份的象征。D.中国人很讲究命名,现行社会说的“名字”,是古代的“名”,而“字”“号”在日常生活中不大流行。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义相比附’是取字原则”的观点的一项是(3分)A.古人命名常体现为以某物形象或借某物名称命名,如孔子为儿子命名为孔鲤,字伯鱼。B.春秋后喜欢在姓和名之间加上无意义的助词,如烛之武、介之推、申不害、吕不韦等。C.交往中多数情况,名一般用于谦称、卑称,而字则用于下对上、少对长或对他人尊称。D.新中国成立后人们取名多用“建国”“援朝”“跃进”“卫东”“向红”“立新”等。4.姓名冠以孟(伯)仲叔季表示排行,除了“孟姜女”“季芈”之外,在所学课本知识中再找两例,并作简析。(4分)5.上古贵族妇女姓比名更重要,出嫁后采用哪些方法加以区别,请简要概括。(4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争吵周立波村里组织互助组时,刘雨生是组长之一。那时候,唤人开个会,都很困难,他要挨门挨户去劝说,好像讨账。他的堂客张桂贞是个只图享福的,小巧精致的女子,看见丈夫当了互助组组长,时常误工,就绞着他吵,要他丢开这个背时壳。他自己心里对互助合作,也有点犹豫。互助组到底好不好?他还没有想清楚。如今,上级忽然派个邓秀梅来了,说是要办社。他心里想,组还没搞好,怎么办社呢?不积极吧,怕挨批评,说他不像个党员,而且自己心里也不安;要是积极呢,又怕选为社主任,会更耽误工夫,张桂贞会吵得更加厉害,说不定还会闹翻。想起这些,想起他的相当标致的堂客会要离开他,他不由得心灰意冷,打算缩脚了。“你是共产党员吗?”他的心里有个严厉的声音,责问自己,“入党时节的宣誓,你忘记了吗?”{#{开支部会时,听了邓秀梅的报告,刘雨生回到家里,困在床上,睁开眼睛,翻来覆去,想了一通宵。一直到早晨,他的主意才打定。他想清了:“不能落后,只许争先。不能在群众跟前丢党的脸。家庭会散板,也顾不得了。”从那以后,他一心一意,参与了合作化运动。张桂贞看他全然不问家里的冷暖,时常整天不落屋,柴不砍,水也不挑了,只想发躁气,跟他吵闹。开这群众会的头一天晚上,刘雨生回家,发现灶上锅里,既没有菜,也没有饭,张桂贞本意是要激起他吵的,但他也没有做声,拿灯照照,看见米桶是空的,就忍饥挨饿,吹熄灯睡了。张桂贞翻了一个身,满含怨意地说道:“你呀,哼,心上还有家?”第二天,也就是开这会的同一天的上半日,张桂贞从床上起来,招呼孩子穿好衣服,牵着他走到邻舍家,借了三升米,回来煮了,又炒了一碗韭菜拌鸡蛋,一碗擦菜子,侍候刘雨生和他的孩子,吃了早饭。刘雨生心里有一点诧异:“她今天为什么这样好了,不声不响地,还炒一碗蛋?”洗好碗筷,张桂贞露出有话要说,不好启齿的样子,隔了一阵才说:“今天是我妈妈的阴生,我要回家去看看。”“阴生何必回去呢?人又不在了。”刘雨生抬起眼睛,看着她,本本真真地说道。“不,我要回去,”张桂贞凄怆地说,低下脑壳,扯起抹胸子的边边,擦擦眼睛,又说:“我要抱住老人家的灵牌子,告诉老人家,她女儿的命好苦啊……”她泣不成声。刘雨生晓得她回家的意思了,竭力地忍住眼泪。他晓得,事情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除非他退坡。对于他这样的共产党员,退坡是办不到的。隔了一阵,他问:“我们的孩子怎么办?”“孩子我先带回去。”虽说眼看要遭遇不幸,他喜欢的儿子要遭到他们的婚变的影响,但刘雨生还是忍着心痛,出席和主持了晚上的会议,只不过眼睛里含着沉郁凄楚的神色。讨论办社时,符贱庚站起身来说:“据我看,这社是办不好的。”“何以见得呢?”邓秀梅偏起脑壳问。“一娘生九子,九子连娘十条心,如今要把几十户人家绞到一起,不吵场合,不打破脑壳,找我的来回。”“我们有领导。”陈大春说,用劲按住心头的激动。“你这领导,我见识过了。你办的那个什么社,到哪里去了?”符癞子冷笑着说,看了秋丝瓜一眼,后者躲在灯光暗淡的地方,低着头抽烟,装作不理会他的样子。秋丝瓜是刘雨生大舅子张桂秋的小名,不喜欢刘雨生。“如今不同了,领导加强了,大家的思想也跟往昔两样了。”刘雨生插进来说明。“你说搞得好,打死我也不相信。请问刘组长,你这一组搞好了没有?还不是天天扯皮,连你组长自己的家里也闹翻了,如今你堂客到哪里去了?”陈大春接过来说:“你为什么要提起人家的私事?”“好吧,不提私事,就讲公事。”符癞子流流赖赖地说,“我看既然明明晓得搞不好,小组也散场算了,我们各走各的路,各干各的去,组长你也免得操心了。要这样莽莽撞撞,不管三七二十一,把我们大家的炉罐锅火尽都提到一起来,有朝一日,烂了场合,没得饭吃,你们有堂客好卖,我呢,对不起,还没得这一笔本钱,组长,你的本钱也丢了。”“符贱庚,你这个家伙,这是人讲的话么?”陈大春憋一肚子的气,再也忍不住。“我又没讲你,你争什么气?啊,你也和我一样,还是打单身,没得办社的老本。”符贱庚嬉皮笑脸地说着。“你再讲混账的话,老子打死你。”陈大春鼓起眼睛,右手捏个大拳头,往桌子上一摆。刘雨生看见吵得这样子,早把私人心上的事情完全丢开了,他沉静地,但也蛮有斤两地说道:“你们都不怕丢丑?都是互助组员,先进分子,这算什么先进呀?吵场合也叫先进吗?”有人笑了。陈大春的忿怒也逐渐平息,他的火气容易上来,也不难熄灭。他坐下来了。符癞子一边吵,一边拿眼睛瞅着门边,随时随刻,准备逃跑。如今,他多骂了一句粗话子,占了便宜,也坐下来了。(节选自周立波长篇小说《山乡巨变》,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自从决定一心一意参与合作化运动,刘雨生“全然不问家里的冷暖”,这表明他是一位公而忘私的共产党员。B.张桂贞说:“哼,心上还有家?”表达怨意。《荷花淀》中水生嫂对水生说:“你总是很积极的。”这是自豪赞赏。C.刘雨生一开始的摇摆与家庭矛盾为后面情节做了铺垫,同时也暗示,从互助组到合作社,劝说工作将是艰难的。D.小说表现不同认识的农民道路选择上的分歧与冲突,并且在乡村人情、血缘、伦理等关系上进行了描述和处理。7.关于文中符癞子跟陈大春的争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陈符二人争吵中的种种行为使故事显得生气勃勃、幽默风趣,喜剧效果强烈,叙事节奏张弛有致。B.陈大春认为符癞子讲的不是人话,不仅粗俗,还嘲笑刘雨生:管不了自己老婆竟然跑来说服别人。C.符癞子与陈大春对垒,又随时随地准备逃跑,这些鲜活生动的细节描写表现了他外强中干的性格。D.符癞子跳出来反对合作社,是听了刘雨生的小舅子张桂秋挑唆,他本人实际上是没有什么主张的。8.有人认为,《山乡巨变》的语言可分为三种类型:“会上的话”“口头的话”“心里的话”。“会上的话”是相对官方和正式的,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口头的话”和“心里的话”各自的特点。(4分)9.选文部分描写的多重“争吵”有哪些表达效果?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分析。(5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贞观元年,闰三月,上谓太子少师萧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朕始寤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乃命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及政事得失。贞观四年,七月,上问房玄龄、萧瑀曰:“隋文帝何如主也?”对曰:“文帝勤于为治,每临朝,或至日昃,五品已上,引坐论事,卫士传飧而食;虽性非仁厚,亦励精之主也。”上曰:“公得其一,未知其二。文帝不明而喜察;不明则照有不通,喜察则多疑于物,事皆自决,不任群臣。天下至广,一日万机,虽复劳神苦形,岂能一一中理!郡臣既知主意,唯取决受成,虽有有愆违,莫敢谏争,此所以二世而亡也。朕则不然。择天下贤才,置之百官,使思天下之事,关由宰相,审熟便安,然后奏闻。有功则赏,有罪则刑,谁敢不竭心力以修职业,何忧天下之不治乎!”因敕百司:“自今诏敕行下有未便者,皆应执奏,毋得阿从,不尽己意。”贞观二十二年,正月,上作《帝范》十二篇以赐太子,曰《君体》《建亲》《求贤》《审官》《纳谏》《去谗》《戒盈》《崇俭》《赏罚》《务农》《阅武》《崇文》;且曰:“修身治国,备在其中。一旦不讳,更无所言矣。”又曰汝当更求古之哲王以为师如吾不足法也。夫取法于上,仅得其中,取法于中,不免为下。吾居位已来,不善多矣,锦绣珠玉不绝于前,宫室台榭屡有兴作,犬马鹰隼无远不致,行游四方,供顿烦劳。此皆吾之深过,勿以为是而法之。顾我弘济苍生,其益多;肇造区夏,其功大。益多损少,故人不怨;功大过微,故业不堕。然比之尽美尽善,固多愧矣。汝无我之功勤,而承我之富贵,竭力为善,则国家仅安;骄惰奢纵,则一身不保。且成迟败速者,国也;失易得难者,位也。可不惜哉!可不惜哉!(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有改动)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又A曰B汝C当D更E求F古G之H哲I王J以K为L师M如N吾O不P足Q法R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部设,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更,文中指轮流,与《琵琶行》中“莫辞更坐弹一曲”的“更”字意思不同。B.日昃,指太阳偏西的时候。“昃”与成语“昃食宵衣”中的“昃”意思不同。C.中,文中指合乎、符合。与《劝学》中“木直中绳”的“中”字意思相同。D.致,文中是罗致之意。与《过秦论》中的“以致天下之士”的“致”字意思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是(3分)A.唐太宗从工匠对良弓的解释中认识到了自己对良弓认识的不足,并由此推想到对国家事务认识的不足,从而加大了问政于臣的力度。B.唐太宗认为隋朝之所以到了第二代就灭亡,是因为隋文帝“不明而喜察”的性格,让他独揽大权,凡事专断,以致群臣阿从。C.唐太宗注重以史为鉴,汲取隋王朝灭亡的教训,于是知人善任,并奖惩分明,对阿谀奉承,不让自己满意的人,都要求上奏朝廷。D.唐太宗告诫太子要多学习以前贤明的君主,并且设身处地地分析了太子和自己的不同境遇,告诫太子戒奢为善,谨慎治国。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谁敢不竭心力以修职业,何忧天下之不治乎!(4分)(2)行游四方,供顿烦劳,此皆吾之深过,勿以为是而法之。(4分)14.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说:“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请结合材料,具体说说唐太宗是如何厚德治国的?(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①苏轼山苍苍,水茫茫,大孤小孤江中央。崖崩路绝猿鸟去,惟有亦木搀②天长。客舟何处来,棹歌中流声抑扬。沙平风软望不到,孤山久与船低昂③。峨峨两烟鬟,晓镋开新妆。舟中贾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④。【注】①李思训是唐代著名山水画家。画中绝岛即大孤山、小孤山,此画作已失传。②搀(chān):直刺、插入。③低昂:俯仰。④小姑:指小孤山。彭郎:即彭浪矶,在小孤山对面。当地民间有彭郎是小姑之夫的传说。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中苍茫水天的衬托,峻峭山崖、参天乔木的渲染,使得孤山险峻之势跃然纸上。B.结尾借由谐音融民间传说入诗,赋山、石以生命,丰富了画的内容,拓展了诗境。C.一江碧水与大小孤山辉映,宛若妆镜映照着美人的发鬟,孤山明丽秀美惹人遐想。D.诗人多角度感知、描绘画中兀立的山、抑扬的棹歌、起伏的客船,景物动静皆宜。16.后人认为这首诗表现了东坡的“奇思谐趣”,请结合诗句对此进行赏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告诫人们要防微杜渐的语句是:“,。”(2)南朝诗人鲍照在《代白头吟》里说“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以“冰雪”比喻心地的纯洁。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中亦有类似语句:“,。”(3)荷花,别称芙蓉。古人喜欢以“芙蓉”入诗,通过富有美感的意象表达对美好品格的追求,如:“,”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21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22题。材料一:诗歌需要形象。思想感情与具体形象相融合,①。通过意象抒发自己的诗情和意趣,诗歌就会产生特有的艺术感染力。在闻一多的《红烛》中,诗人通过对红烛这一核心意象层层渲染,赋予它丰富的内涵和情感。写作诗歌时,最好不要直接说出你想表达的思想感情,而要通过具体的意象,运用比喻、象征等方式来暗示。总之,要婉转曲折地表达才能耐咀嚼,有诗味。②,以适合所要表达的情感意蕴,否则作品就会缺少韵味。如郭沫若《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的雄奇奔放、雪莱《致云雀》的浪漫激情,与作品的韵律节奏都是协调一致的。在写作时,韵律和节奏的安排要与情感的表达相统一。意象、韵律等都要落实到语言上。①诗歌的语言必须凝练、含蓄,②给人以联想和想象的空间,③使人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一首诗中,如果有一些词句能让人眼前一亮,自然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材料二:自爱你没有理由沮丧为了你是秋日你也没有理由骄矜为了你是春天秋色不如春光美春光也不比秋色强(有删改)18.请在材料一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19.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有一处语病,请找出并修改,使修改后的语句与上下文的衔接流畅自然。(2分)20.材料二结尾两句改为“春光比秋色美,秋色也比春光强”语意一样,但为什么原句表达效果更好?请简要分析。(4分)21.材料一介绍了诗歌写作应有的三个要素,这也是鉴赏诗歌的三种角度,请你从中任选一个,为材料二写一则文学短评,不超过100字。(6分)22.请仿照材料二,以“青春”为主题写一首短诗。要求诗中至少具备一个材料一提及的要素。不少于4行。(5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修辞手法是人在交流过程中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通过修饰、调整语句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方法。例如,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相称的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或相同的意思的修辞形式。它使语言凝练、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而引用是指在说话或写作中引用现成的话,如诗句、格言等,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有助于说理抒情,增添文采。目前,对偶和引用在中学生的写作中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强化。这引发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及解析1.C(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这与先秦时的‘同姓不婚’的原则相佐”错误。今天中国很多地方主张的“同姓不婚”观点与先秦时的“同姓不婚”原则并非相佐。先秦时的“同姓不婚”是指母方同血统者不能结婚,而今天的“同姓不婚”主要是基于遗传学等多方面考虑,二者本质不同。)2.A(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中重要概念的理解能力。“姓氏通常用‘姓’表示”说法不准确。材料一中提到姓是一种族号,氏是姓的分支,贵族有姓氏,一般平民没有姓氏。古代贵族中女子称姓,男子称氏,作用不同。)3.B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义相比附”是古人取字的一条原则,意思是名与字的含义相互关联、相互依附。春秋后在姓和名之间加上无意义的助词,不能体现名与字之间的意义关联,即不满足“义相比附”的取字原则。)4.示例1:孟光:“孟”表示排行老大。示例2:仲由:“仲”表示排行老二。(一个示例1分,分析1分,写出两个给4分.答案不唯一)5.①在姓上冠以所自出的国名或氏。②嫁给别国的国君,在姓上冠以配偶受封的国名。③嫁给别国的卿大夫,在姓上冠以配偶的氏或邑名。④死后在姓上冠以配偶或本人的谥号。(每点1分,写出4点给4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得分)6.B(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这是自豪的赞赏”错误,水生嫂这句话中包含的情绪比较复杂,有赞赏,但也有不满、依恋等等。)7.D(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是听了刘雨生的小舅子张桂秋挑唆”“没有什么主张”错误,小说中看不出符癞子跳出来反对合作社,是听了刘雨生的小舅子张桂秋挑唆;同时从“据我看,这社是办不好的”“你这领导,我见识过了。你办的那个什么社,到哪里去了?”“我看既然明明晓得搞不好,小组也散场算了”看,符癞子的主张很明确,那就是“反对”。)8.“口头的话”:新鲜活泼,乡土韵味(特色)。大多是妙趣横生的对话,形式上则以直接引语的方式呈现。例:“烂了场合”指事情出了问题,“背时壳”指背运、倒霉的差事,“秋丝瓜”外号指长得矮小干瘪(合理即可)“心里的话”:是表现内心活动的话,是他们不愿说、不敢说乃至觉得不必说的心思、念头;大多通过表情或是动作,甚至可能是“口头的话”携带的言外之意表现出来。例:“她女儿的命好苦啊”,张桂贞是想告诉刘雨生,她决计放弃这个家了。符贱庚“也坐下来了”,本来随时准备逃的,现在觉得,官司打一个平手,心满意足了;张桂秋“躲在灯光暗淡的地方”,这是刻意隐藏自己,防止别人发现他与符贱庚有关系(瓜葛)。(原文示例,语言描写各1分,答出2点给4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9.①刘雨生与妻子的争吵,表现了张桂贞的自私、贪图安逸,刘雨生的痛苦、忍耐。②自我争吵,刘雨生艰难地说服自己;表现了他复杂的心路历程,由怀疑、犹豫到坚定;使人物形象变得丰满起来,他是一位有血有肉的基层干部、共产党员。③邓秀梅、刘雨生与村民的争吵,呈现了做思想工作的真实场景,表现了干部的宽容、忍让、安抚、鼓励和坚持不懈,落后村民的怀疑、担心、自私自利。④陈大春与符贱庚的争吵,呈现村里多样人际关系与复杂的生态环境,强调了思想转变的艰难。(刘雨生1分,其他任答2点每点2分,共5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10.BMO(断对1处给1分,全部断对给3分。超过3处给0分)11.B(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两个“昃”都是指太阳偏西的时候,意思相同。“昃食宵衣”,旧时称颂帝王勤于政事的套话,太阳偏西时才吃饭,天未亮就穿衣。)12.C(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对阿谀奉承,不让自己满意的人,都要求上奏朝廷”理解错误,原文第二段“‘因敕百司:‘自今诏敕行下有未便者,皆应执奏,毋得阿从,不尽己意。’”可知,唐太宗是说今后诏书下达,有不当之处,都应该持章表上奏(君主),不能阿附曲从,不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选项曲解文意。)13.(1)谁还敢不尽心竭力而各司职守,何必担忧天下不安定呢!(“修”,整治;“修职业”,管理好自己的事务,即各司职守;“忧”,担忧;“治”,安定。各1分,句意1分共4分)(2)游幸四方,使各地供给烦劳。这些都是我的大过失,千万不要认为正确而效法。(“行游”,指皇帝出游,游幸;“供顿”,供给;“深过”,大的过失;“是”,正确;“法”,名词作动词,效法各1分,句意1分共4分)14.①选拔天下贤能之士,分别充任文武百官,让他们考虑天下大事,汇总到宰相处,宰相深思熟虑,然后上奏到唐太宗自己那里。(2分)②对于官员有功则行赏,有罪即处罚,让官员各司职守。(1分)③敕令百官诏书下达后,若有不当之处,要持章表上奏(君主),不要阿附曲从,不充分发表自己意见。(2分)15.D(“诗人多角度感知、描绘……景物动静皆宜”说法错误。本诗是一首题画诗,既然是题画诗,那么“棹歌中流声抑扬”和“孤山久与船低昂”这两句中的“棹歌”属于听觉的范畴,“船低昂”属于动态的描写,这都是画面上不可能表现出来的。因此,“棹歌”抑扬的棹歌和客船摇漾起伏的状态,是诗人发挥想象,为静止无声的画面赋加的动景,并非画中实有之景)16.①“奇思”表现为诗中大胆的夸张、奇特的想象、新颖的比喻。诗歌以虚构夸张手法写山崖欲崩、猿鸟遁绝凸显山的峻峭;以丰富的想象为静止无声的画面增添了抑扬的棹歌、轻柔的江风、摇漾的客舟;以新颖奇妙的比喻拟人将大小孤山化为美女临镜。②“谐趣”表现在结尾两句中,诗人正告舟中的商贾不要对美丽的“小姑”心存非分,风趣诙谐,饶有兴味。(每点3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17.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每空1分。错字、漏字、多字均不给分)18.示例:①就形成意象②写诗要安排好韵律和节奏(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不超字数,酌情给分)【解析】①处是“思想感情与具体形象相融合”的结果,后文有“通过意象……”,可知是形成意象,可填“就形成意象”。②处是总领句,后文举例谈诗歌的“韵律节奏”,在对应结尾句“在写作时,韵律和节奏的安排要与情感的表达相统一”,可知此处说的是写诗的韵律和节奏的问题,可填“写诗要安排好韵律和节奏”。19.诗歌的语言必须凝练、含蓄,给人以联想和想象的空间,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删去“使人”二字)(2分,改对并完整摘抄正确语句得2分,只改错误不完整写句子给1分,改错的给0分)【解析】③句,搭配不当,“人”不能和“达到……效果”搭配,此处主语应是前面句子提到的“诗歌的语言”。20.①原句为否定句,改句为一般陈述句,修改后的句子失去了原句突出强调的表达效果。②诗歌前文在描写“春光”“秋色”时也用了否定句式,原句与全诗行文风格一致。(每点2分,任答2点给满分。如有其他合理答案酌情给分)【解析】①在句意上,原句“秋色不如春光美”“春光也不比秋色强”相对改句分别有“不如”“不比”,为否定句,否定句有强化语气、强调句意的效果,改句为一般陈述句,修改后的句子失去了原句突出强调秋色春光各具特色的表达效果。②从整首诗看,诗歌前文在描写“春光”“秋色”时的“没有理由骄矜”“没有理由沮丧”也用了否定句式,原句与全诗行文风格一致,读来更流畅,诗意浑然一体。21.答案示例:(1)从意象的角度:《自爱》这首诗表达诗人鼓励大家自尊自爱的情感,但诗歌并没有直抒胸臆,而是选取了“秋色”和“春光”两个典型意象,表现各自的特点,以此含蓄地表达主题。(2)从韵律节奏的角度:《自爱》这首诗中“丧”“强”尾字押ang韵,音韵和谐;全诗三个小节,每个小节各占两行,形式整齐,最后一部分是回环相扣的对比,结构工整。(3)从语言的角度:《自爱》一诗仅用“沮丧”“骄矜”两个词语便写出“秋色”和“春光”的鲜明特点,语言凝练;而“秋色”和“春光”的具体含义在诗中并未明说,体现了语言的含蓄隽永。(每一角度分析1分,总结1分,答出三点得满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合理酌情给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拟写文学短评的能力。(1)从意象的角度:《自爱》这首诗表达诗人鼓励大家要学会珍爱自己,学会享受阳光,要自尊自爱。,但诗歌并没有直抒胸臆,而是化抽象为具体,选取了“秋色”和“春光”两个典型意象,表现万物各有各自的美好,各有各自的特点,以此含蓄地表达主题。(2)从韵律节奏的角度:“丧”和尾句的末字“强”都押ang韵,音韵和谐,首尾呼应;全诗六句话三个小节,每两句一个小节,每个小节各占两行,形式整齐。最后两句是回环相扣的对比,结构工整,意蕴深长。(3)从语言的角度:《自爱》一诗中,“你没有理由沮丧”“你也没有理由骄矜”,用“沮丧”“骄矜”形容“秋色”和“春光”,运用了拟人手法,赋予这两个季节人的特点,语言生动鲜明,凝练而蕴藉,启人想象“秋色”和“春光”的具体含义,体现了语言的含蓄隽永。22.答案示例:青春是一抹水彩,或浓或淡;青春是一汪清泉,或深或浅;色彩勾勒了一种憧憬,清泉折射青春的千姿百态。(答案言之有理即可。但注意没使用修辞手法扣分,没体现出青春的特点同样酌情扣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仿写诗歌的能力。材料二诗歌把抽象的思维化为具体的意象来表达,化虚为实;同时选取具有比喻义的关键词语刻画意象,结尾采用回环相扣的对比形式分别阐释两个意象,凸显主题。诗歌首尾句押韵,诗句都是三拍的节奏。仿写诗歌至少具备意象、韵律节奏、语言上的一个特点。以“青春”为主题仿写,可首先化虚为实,想到相关意象,比如展翅的雄鹰,潺潺的清泉,绚烂的水彩,奔腾的小溪……再用关键词语形容,如雄鹰或高翔或低徊,小溪或激进或文静,最后用概括的语言再阐释两种意象表达青春的特点,或多姿多彩,或热烈澎湃都可。注意诗句的押韵和节奏。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修辞手法是人在交流过程中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通过修饰、调整语句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方法。例如,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相称的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或相同的意思的修辞形式。它使语言凝练、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而引用是指在说话或写作中引用现成的话,如诗句、格言等,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有助于说理抒情,增添文采。目前,对偶和引用在中学生的写作中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强化。这引发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作文解读与说明】材料首先解释了修辞手法的定义,并具体举例说明了对偶和引用的含义和作用。然后引出核心问题:对偶和引用在中学生写作中被最大程度强化这一现象。材料希望考生就此现象进行联想和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材料中“最大程度的强化”暗示了这种现象可能带来的正面和负面影响,需要辩证地看待。“修辞手法”指在语言表达中使用的各种技巧,旨在提高表达效果;“对偶”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相称的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或相同的意思;“引用”指在说话或写作中引用现成的话,如诗句、格言等,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这些词语提示了写作方向:要围绕修辞手法,特别是对偶和引用在中学生写作中的过度使用展开讨论,分析其利弊,并提出合理的建议。【参考立意】莫让对偶引用成“套路”,当以真情实意筑“华章”对偶引用,是“锦上添花”还是“喧宾夺主”?善用对偶引用之笔,绘就写作多元新景于对偶引用中权衡利弊,在写作实践里探寻真谛析对偶引用之强化现象,悟写作教育之应然路径对偶引用,当为写作“点睛”,而非思维“枷锁”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我手写我心,杜绝新八股对偶和引用在目前的写作中用得太滥,偏离了正确的写作之路。【参考标题】《写作勿本末倒置》《文以载道,写作“真诚”》《摒弃形式主义写出真文章》《修辞莫滥用,立好真与诚》《我手写我心,莫丢真与诚》《反对新八股写出真文章》《写作要突破形式桎梏》《拒绝标准化优秀,方迎多元化表达》【例文】摒弃形式主义写出真文章近年来,对偶和引用在中学生的写作中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强化,修辞手法的合理应用可以提升文章的格调,为文章增添光彩,但一味的追求形式技巧,则会偏离写作之道。我们应当坚决摒弃形式主义,以我手写我心,让文字成为心灵的真实映照,绽放独特的光彩。摒弃形式主义,要以我手写我心,抒发真情感。真挚的情感是文章的灵魂,是写作的源头活水。情感饱满的文章穿越千年依然能直击人的心灵。读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我们读到了岁月的沧桑与温情,一件小小的项脊轩承载着归有光的青春岁月,更体味到了他对祖母、母亲和妻子深深的眷恋。读李密的《陈情表》,我们在他诚恳的言辞中真切感受到了他的无奈与矛盾,“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臣侍汤药,未曾废离”他对祖母的悉心照料令人为之动容,字里行间流露的祖孙情也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孝的力量。文字有冷暖,真情动人心。我们反对一味的追求形式技巧,缺乏情感,寡淡无味的文章。摒弃形式主义,要边创作边思考,表达真观点。好的文章并不只是华丽辞藻的简单堆砌,好文章如同一股清泉能够启迪人的智慧,涤荡人的心灵。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让我们深刻反思对待外来文化和传统遗产的态度,他让我们明白在全球化的时代,闭关自守只会让自己更加落后,全盘西化则会丧失民族精神内核,唯有保持清醒头脑,辩证的舍弃才能让我们的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活力。鲁迅先生笔下的文字之所以如此深刻,正是因为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他不仅仅批判社会现实,更对人性、生命存在着哲学问题的思考。他对人的生存状态、精神困境的深入剖析,也引发了读者对人生意义的探索。由此可见,好文章绝不是形式上的,好文章的核心在于它的深刻内涵。写出好文章我们反对形式主义,反对言之无物,空洞肤浅。摒弃形式主义,要敢于打破常规,展现真个性。创新是写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