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质量调研语文试卷_第1页
江苏省常州市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质量调研语文试卷_第2页
江苏省常州市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质量调研语文试卷_第3页
江苏省常州市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质量调研语文试卷_第4页
江苏省常州市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质量调研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人是什么?”是哲学的千古难题,这里只能简略表述。人类整体上都是早产儿,需要长期哺育抚养,不像其他物种降生后很快便形成生存能力-因此可以说人类是唯一先天有缺陷的物种,需要后天弥补,亦即需要一个外部支援系统。支援系统分两个方面:物质工具系统、社会组织系统。工具的迭代和社会的进化合成了人类历史-围绕这两个方面,分别形成了关于“人的本质”的描述或界定,例如“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或者“使用和制造工具的动物”等。可以说,先天的缺陷是一种先天的“无”。从这个“无”出发,前述的缺陷-弥补机制意味着:作为一个物种的人类面临缺陷并进行弥补的过程将是无止境的,即不断自我超越和循环上升,这就是成长。而成长正是所有物种当中唯有人类才具备的能力。但是,人类的这种“唯一性”,由于一种特殊人造物的出现可能正在被打破,这就是人工智能(AI)。AI可以通过“机器学习”来提高性能,即自我迭代和升级。也就是说,AI已经具备了某种“成长”的能力。尽管相关过程需要人类专家介入,但是,考虑到未来AI可能出现的突飞猛进的发展,在深度智能化的环境中,“成长”就不再是人类专有的属性。“自我学习”的前景使得AI有可能摆脱人类的控制,换句话说,另一“物种”无限成长的能力,这正是面对AI技术时人类危机感的根源所在。德国哲学家狄尔泰指出,人们内在的“经验”外化为“表达”,透过外在的表达,人们的内在经验得以被“理解”。换言之,借助外在的“表达”,我们得以“理解”他人的“经验”。众所周知,AI可以模拟逻辑思维,也可以模拟类似于人类情感反应的语言和行为。但是,无论是“逻辑思维”还是“情感反应”,我们所能看到的只是它们的效果,即外在的“表达”,其外在表现的背后是人类目前依旧无法理解的“黑箱”。对他人内在“经验”的“理解”,也就是主体间性。这种主体间性,也包含着伦理的维度,即中国古代哲学所说的“仁”,所谓“从人从二”-人与人相互亲善,即主体与另一主体的正向的连接。所谓“仁,人心也”,“仁也者,人也”。从这种“正向的连接”理解人的主体间性,理解“人”,这当然是漫长时间内生物进化和文明演进的结果,也可以说,人类所拥有的复杂的心智结构或内心世界,作为一种内在的“支援系统”,在归根结底的意义上,仍是对其物种缺陷的一种补偿。在未来时代,人类越来越多的能力将被强大的人工智能所取代和超越。可以设想,在那样一个高度智能化的未来世界,作为人文科学内核的对他人经验的理解,即主体间性,包括其伦理的维度,将变得越来越独特和珍贵。(摘编自祝东力《“人文”的含义与人文科学的历史-兼谈AI时代的“人”》)材料二:科学主义就是以科学为世间一切事物之唯一衡量标准,而科学的核心是对象化、客观化、规范化,是工具理性的高级形式,其形象的表现就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崇尚科学主义的文学研究,其弊端在于价值论被放逐了。文学学术将文本作为自己的唯一对象,但是,“以文本而不是以生活和世界为对象,正是人文学术制度化的产物,结果在人文学术之政治伦理的核心部分遂颇易暴露其短”。于是,当自然科学为现代化作出贡献的时候,当社会科学为改革开放提供理论、方法的时候,人文科学缺席了。随着当今社会深刻的变化,人文科学才姗姗来迟。然而,这一姗姗来迟的人文科学的战略机遇期,人文学者却很难抓住。人文科学应该为这个国家提供思想基础、精神动力(即作为某种时代精神),当它成为一堆死的知识或花里胡哨的信息符码的时候,即便投入再大,也仅仅是死的知识或膨化食品而已。如果人文科学不能像先秦诸子学说一般春风化雨地影响着世人,如果不将价值哲学和实践哲学的精神内化于己,它要成为当代的精神动力而非肤浅的文化消费似乎还遥遥无期。

文学研究的科学精神表现在前沿创新性、客观逻辑性、形式规范性等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前沿创新性,这是科学的本性和核心。其次是客观逻辑性,这是科学理性,是方法论问题。最次是形式规范性,这是科学的形式和程序。今天对文学研究的强调大多围绕在这三个层次上。在此,文学研究究竟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目的,具有什么样的人文关怀,这些问题被忽略了。因为人的问题并不是前沿创新性、客观逻辑性、形式规范性所能概括的。科学精神追求的是知识,放逐的是人本身,以及对人的尊严、价值的追求与关切。作为人文学科的分支,文学研究应该始终以人为中心,以阐扬人的价值为终极目标。文学本就是人学,在文学中凝聚着人类对真理、情感、意义、价值、幸福的追求,在历史长河中不断推动着人类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进步、发展、完善与超越。文学中凝聚着如此丰富的精神价值矿藏,文学研究尤其应该将对文学价值的再发现、再阐释与再弘扬作为自己的主要内容,而不是以数据、事实、文本、概念为主要内容。文学研究超越过去、现实、未来的简单线性划分,它始终关注着时间过程中每个活生生的个体及其文化共同体的熠熠生辉的精神之舞。在此,文学研究真正是无新旧、古今、有用无用之分别的。(摘编自时胜勋《文学学术离人文学科还有多远?》)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人工智能可以自我迭代和升级,这种成长能力使得AI能够摆脱人类控制。B.AI能模拟逻辑思维和情感反应,但其背后的心智结构目前人类无法破解。C.基于缺陷-弥补机制,人类成长需要外部支援系统,更需要内在支援系统。D.在高度智能化的未来社会,人文科学的主体间性及其伦理的维度面临挑战。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关于“人的本质”,可以围绕工具的迭代、社会的进化和个体的成长等角度进行描述。B.中国古代哲学倡导的“仁”是人与人之间的正向连接,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他人的经验。C.人文科学错过了改革开放的战略机遇期,没有为国家现代化提供思想基础和精神动力。D.文学研究在强调科学精神的同时,应该始终以人为中心,以阐扬人的价值为终极目标。3.下列各项与材料二所提倡的文学研究理念最符合的是(3分)A.文学研究要主动跟踪世界当代文学思潮,也要深入发掘我国传统文艺理论,结合中西方文化进行创新,促进学术研究的多元化与综合化。B.《小说评论》征稿要求之一:来稿必须包括中文标题、摘要(200-300字)、关键词(3-5)个(附英文翻译),文章篇幅8000字左右。

C.叶嘉莹从事古典诗词研究特别注重情感价值和美学特质,她提出了“兴发感动”说,认为诗歌的生命力在于能够引发读者内心的感动。D.朱光潜认为,“诗学”强调严谨分析和逻辑归纳,以科学、客观的精神为主导,这标志着中国文学批评从“诗话”向“诗学”的现代转换。4.如何理解科学主义的文学研究“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请结合材料二相关内容简要阐述。(4分)5.近年来,“文科有没有用”这个话题常常引起热议,有人认为“理科有用,文科无用但有价值。”请结合材料对该观点进行简要评析。(6分)(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票友谈歌快七点市委常委会才散。林荣明头昏脑胀地走出会议室。坐上车出发不久,汽车抛锚了。小黄折腾了一身汗也没弄好。林荣明苦笑笑:“反正也晚了,你也别急。”就去坐公共汽车了。到了滨河公园站,林荣明挤下车。他还要转趟车才能到家。公园里传来一阵悠扬的胡琴声。林荣明竖起耳朵听了一会儿,感觉这是位高手。车还没来,他看看表,就转身进了公园。公园里,有个老汉手把着京胡演奏,眼睛似闭不闭,摇头晃脑的,好像进入了一种境界。中间十来个老汉坐在马扎上,看着一个老汉在唱。老汉唱的是《鱼肠剑》,行腔咬字很精确,活脱出伍子胥报仇无门悲凉绝望的心境。林荣明不觉大声喊了声好。拉京胡的老汉猛地睁开眼,对林荣明笑道:“这位也是票友吧?唱一段如何?”林荣明推辞了两句,就走到胡琴跟前,笑道:“《空城计》。”胡琴一响,林荣明进入角色: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论阴阳如反掌保定乾坤。一片掌声连连爆起。林荣明立刻觉得自己进入了一种非常美好的状态。晚上到家,林荣明胃口格外好。第二天早上,林荣明把自行车推出来,弄了块抹布擦着。妻子愣了:“你这是干啥?”林荣明笑道:“从今天起我骑车上班,锻炼锻炼。”妻子问:“你告诉小黄了?”林荣明一边洗手一边笑道:“一会儿他来了,你说一下。”林荣明朝滨河公园骑去了。那里已围了一圈人,大家轮流唱,到林荣明,他看看表,就唱了一段《淮河营》,然后告辞走了。到了办公室。小黄满脸愧色进来,一个劲儿检讨。林荣明一边翻文件一边安慰,连说了几个没事没事。小黄神色不安地走了。晚上下班时,小黄已经把汽车擦得照人,等着林荣明。林荣明出来告诉小黄,今后他不坐车上下班了。说罢骑上车走了。林荣明又是很晚才回家。妻子说:“小黄来过了,两口子一块儿来的,小黄做了检讨。”

“没事找事。做什么检讨?”第二天一早,林荣明骑上车子就走。妻子纳闷:“这么早干嘛去啊?”“出去遛遛。”妻子眉头微微拧起:“你这两天都干啥了?老林,你别瞒我。”林荣明笑了:“你乱想什么啊?”他刚想对妻子说唱戏的事,妻子已经火了,却没有嚷,很愤怒地低声说:“你是不是外面……”林荣明一怔,不高兴了:“你别没事找事好不好?”妻子在公安局工作,在家也像个侦探。今天妻子又胡乱猜疑,林荣明感到有点窝火。等他骑车到了滨河公园时,情绪全坏了。轮到他唱时,他点了一段《战太平》。唱完,那拉胡琴的老汉笑道“早上没吃饭吧?”林荣明拱拱手:“今天嗓子不在家。”便匆匆走了。下了班,他又往公园跑,其它被抛到脑外,《借东风》唱得出神入化,喝彩声不断。唱完,他跟票友们聊天,彼此让烟,通报姓名。拉京胡的老汉说,今年市里组织票友大赛,他估摸林荣明能获奖,鼓动林荣明好好练练。林荣明哈哈笑着,有点儿陶醉。第二天上班,他抽空奔商店买了一把京胡,当场试了试,手头还行。下班后,他带着胡琴进了公园。老汉试了试,连连称赞他的眼力。林荣明笑道:“我今天自拉自唱一回。”就唱《武家坡》里的薛平贵。刚唱了两句,林荣明感觉背后有人,一回头,穿着警服的妻子表情严肃地站在他身后。周围鸦雀无声。大家静静地看着女警官活捉了“薛平贵”。林荣明起身朝大家拱拱手:“失陪失陪。”就跟着妻子走了。回到家,妻子开始发牢骚:“你怎么不注意影响啊?那种地方是你去的吗?”林荣明火了:“注意什么?不就是去唱唱戏嘛?”第二天早上,他刚起床,小黄就进来了,朝他不自然地笑笑:“林书记。”林荣明还没说话,妻子就说:“老林,你的自行车要修理了,小黄是我叫来的。你还是坐车上下班吧。”林荣明瞪了妻子一眼,上了车。自从调到市委后,什么钓鱼、下棋等业余爱好,都让妻子改正了。下班时,他让小黄把车开到公园门口。公园里边却没唱戏的了。一问,有人说早上来了几个公安局的,说这里不让有噪音,全赶走了。公安局管什么噪音!扯淡嘛!他气呼呼地回到家,想跟妻子吵几句。不巧,屋里坐着一位客人。见林荣明进来,起身笑道:“林书记好。”妻子介绍说:“这是市京剧团的琴师张良,胡琴拉得好极了。今天特意来给你伴奏。”林荣明愣了愣,笑道:“不耽误您工作啊?”张良笑道:“我已经退休了。”林荣明看看一旁微笑着的妻子,心里乱乱的。两人扯了几句闲话后,张良拉了几段,林荣明也唱了几段。到了晚间新闻时,张良才告辞。林荣明突然感觉特别没劲。怎么唱也唱不出滨河公园的那种感觉。尽管张良拉得特别好。妻子当热心观众,小黄也来看,大家都鼓掌。可他心里别扭。一天晚上,张良又来了,进门就笑:“林书记,今天唱《空城计》吧。”林荣明笑笑:“不唱了。”他从墙上取下自己买的那把胡琴递给张良:“您来了几天,也没什么好谢您的。这个我用不着了,做个纪念吧。”张良呆住了。“我这一段时间挺忙的,不唱了。”从这天起,林荣明果然不再唱戏。(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林荣明在工作之余选择去滨河公园唱戏,是因为他对京剧有浓厚的兴趣,并且希望借此逃避职务和家庭的压力。B.汽车抛锚和领导为了唱戏骑车上班,小黄都把责任揽在自己身上并反复检讨,说明他受到身份意识的无形束缚。

C.听完《战太平》,拉胡琴老汉用“没吃饭吧”调侃林荣明,说明他确实是高手,而且能真诚坦率地跟票友交流。D.林荣明借口工作忙让琴师不要再来,并送胡琴表示感谢,这样做让琴师不因被拒而尴尬,体现出他的人情练达。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把妻子的职业设定为警察,这为情节的发展提供了合理性,也与人物的性格和行为方式颇为吻合。B.小说对剧名的选择和安排颇具匠心,与林荣明唱戏时的心情和情节的走向构成呼应,增加了叙事的趣味。C.小说整体上以林荣明的视角来讲述故事,按照时间顺序如“流水账”般展现主人公的日常生活和生存状态。D.在小说中,滨河公园与家庭和单位构成了对比,它让林荣明暂时摆脱,获得精神的释放和心灵的满足。8.妻子特意请专业琴师来家里伴奏,自己和小黄充当热心观众,为什么林荣明却“感觉特别没劲”?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4分)9.围绕去公园唱戏这一事件,小说呈现了林荣明和妻子的一场冲突,最后以林荣明的放弃作为结局。你如何评价小说的结局?(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孔子穷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藜羹不糁①颜色甚惫而弦歌于室。颜回择菜,子路、子贡相与言曰:“夫子再逐于鲁,削迹于卫,伐树于宋,穷于商周,围于陈蔡。杀夫子者无罪,藉夫子者无禁。弦歌鼓琴,未尝绝音,君子之无耻也若此乎?”颜回无以应,入告孔子。孔子推琴,喟然而叹曰:“由与赐,细人也。召而来,吾语之。”子路、子贡入。子路曰:“如此者,可谓穷矣!”孔子曰:“是何言也!君子通于道之谓通,穷于道之谓穷。今丘抱仁义之道以遭乱世之患,其何穷之为?故内省而不穷于道,临难而不失其德。天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陈蔡之隘,于丘其幸乎。”孔子削然反琴而弦歌,子路扢然②执干而舞。子贡曰:“吾不知天之高也,地之下也。”古之得道者,穷亦乐,通亦乐,所乐非穷通也。道德于此,则穷通为寒暑风雨之序矣。故许由娱于颖阳,而共伯得乎丘首。

(节选自《庄子·让王》)材料二:孔子遭厄于陈、蔡之间,绝粮七日,弟子馁病,孔子弦歌。子路入见曰:“夫子之歌,礼乎?”孔子弗应。曲终而曰:“由来!吾言汝。君子好乐,为无骄也;小人好乐,为无慑也。其谁之子不我知而从我者乎?”子路悦,援戚而舞,三终而出。明日,免于厄。子贡执辔,曰:“二三子从夫子而遭此难也,其弗忘矣!”孔子曰:“善恶何也?夫陈、蔡之间,丘之幸也。二三子从丘者,皆幸也。吾闻之,君不困不成王,烈士不困行不彰,庸知其非激愤厉志之始于是乎在?”(节选自《孔子家语·困誓》)[注]①糁:小米粒。②扢然,喜悦的样子。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下面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七日A不火B食C藜羹D不糁E颜色F甚急G而弦H歌于室。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无禁,指无人禁止,与“取之无禁”中的“无禁”词义相同。B.干,指盾;戚,指大斧。古人执干戚而舞,是礼乐的重要内容。C.病,指痛苦、困苦,与“饥冻虽切,违己交病”中的“病”词义相同。D.烈士,指有气节壮志的人,与“烈士暮年”中的“烈士”词义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两则材料中,子路一开始都对孔子在围困中依然弦歌不辍表达了质疑但经过孔子的教导后,都能够理解并认同孔子的思想精神。B.两则材料中,孔子都认为陈蔡之间的遭遇对自己来说并非灾难而是幸运,他还借此耐心地教导学生们要正确地看待生命中的困境。C.两则材料中,人物形象有一致性。孔子表现出了“人不知而不愠”的君子之风,子路则表现出了坦诚直率、乐于听从教导的品性。

D.两则材料相比,材料一更善于运用比喻说理。如霜雪喻指困境,松柏比喻精神弘毅的君子,天之高、地之下则比喻孔子宽广的胸怀。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称现代汉语。(8分)(1)道德于此,则穷通为寒暑风雨之序矣。(2)庸知其非激愤厉志之始于是乎在?14.同样讲述孔子陈蔡之间的遭遇,两则材料想要表达的观点有怎样的异同?请简要分析。(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依韵酬吴春卿二首其二松范仲淹亭亭百尺栋梁身,寂寞云根与涧滨。寒冒雪霜宁是病,静期风月不须春。萧萧远韵和于乐,密密清阴意在人。高节直心时勿伐,千秋为石乃知神。15.下列对于这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诗多处使用了叠词,不仅细腻地展现了松树的特征,也使诗歌节奏顿挫,朗朗上口。B.本诗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多重感官来描摹松树,使其形象更为立体丰富,深入人心。C.颈联写松树的“远韵”和谐悦耳,与“芙蓉泣露香兰笑”一样都以形写声,异曲同工。D.诗人托物言志,以松树表达对清高坚贞人格的追求,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哲理意味。16.本诗运用拟人的手法,对松树进行了形象生动的描摹,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赏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提出,那些卓越不凡的人,因为大道不行,志不得伸,“

”,通过著书立说来表达思想。(2)杜甫《蜀相》中“

”两句,在明媚旖旎、恬淡自然的美好景象中,隐含着诗人深沉的忧伤惆怅之情。

(3)“江山”指江河山岳,也可喻指国家、历史和时代,这一意象,在唐诗宋词里经常出现,如“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美艳的郁金香却没有香气,这正是植物的高明之处。它们大多是哲学家,一直在躬行“香花不艳,艳花不香”的道理。同时它们又是能量“专家”,懂得用最小的能量,换取最大的收益。对植物们来说,花朵的色彩和香味,只是引诱昆虫传粉的手段,而昆虫对于花朵的喜好,有的只认颜色,有的仅凭气味。花朵A

,就能够吸引来访客的注意力,让其帮自己传递花粉,它们才不会无谓地浪费-丝一毫的能量。

B

。早晚的花朵,上小下大,看起来像雅致的高脚酒杯。中午时分,花朵的“杯口”张开,形状反转,更像是家常使用的饭碗。这是因为随着气温与光线的改变,郁金香会主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