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农问题解决与对策手册TOC\o"1-2"\h\u11144第一章:概述三农问题 2315541.1三农问题的历史背景 2230301.2三农问题的现状分析 395701.3三农问题的重要性 322773第二章:农村经济发展 3223742.1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4165142.2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 420682.3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422560第三章: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595773.1土地确权与流转 5123393.1.1土地确权的重要性 5304843.1.2土地确权的具体措施 5284553.1.3土地流转的现状与问题 5229063.1.4土地流转的对策 5145403.2土地用途管制与保护 5159123.2.1土地用途管制的重要性 524433.2.2土地用途管制的具体措施 611933.2.3土地保护的现状与问题 6277543.2.4土地保护的对策 658983.3土地征收补偿与安置 6271193.3.1土地征收补偿的重要性 6203823.3.2土地征收补偿的原则 6162313.3.3土地征收补偿的具体措施 665883.3.4土地安置的现状与问题 6105253.3.5土地安置的对策 73467第四章:农民增收与就业 780634.1提高农产品价格 718204.2发展农民合作社 798024.3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731583第五章:农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 815855.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886325.2农村公共服务体系 8196115.3农村信息化建设 932573第六章: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926646.1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922756.1.1面源污染概述 9209686.1.2防治措施 9317886.2生态农业建设 10136596.2.1生态农业概述 10189536.2.2建设措施 10211836.3农村生态环境监管 1036006.3.1监管体系构建 1078586.3.2监管措施 117231第七章:农村社会治理 11285887.1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11168577.2农村社会治安 1150987.3农村民主法治建设 1231262第八章:农村教育与文化 12204078.1农村教育资源整合 1276748.2农村教育质量提升 12202188.3农村文化传承与创新 133538第九章:农村扶贫开发 13113119.1精准扶贫政策 1338689.1.1概述 13559.1.2精准扶贫政策的主要内容 1390709.1.3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策略 14188549.2脱贫攻坚任务 1433489.2.1脱贫攻坚任务的背景与意义 14121499.2.2脱贫攻坚任务的主要目标 1455069.2.3脱贫攻坚任务的实施措施 145739.3农村扶贫开发模式 1430919.3.1产业扶贫 14144479.3.2就业扶贫 15266089.3.3教育扶贫 15176989.3.4健康扶贫 1536139.3.5生态扶贫 1526217第十章:政策建议与展望 15127510.1完善农村政策体系 151211810.2加强部门协调配合 162681310.3未来农村发展趋势与对策 16第一章:概述三农问题1.1三农问题的历史背景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议题。自古以来,农业是国家经济的基础,农村是国家的根本,农民是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我国历史发展过程中,三农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早在封建时期,我国农村社会经济结构就呈现出“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模式,农民负担沉重,土地制度不合理,导致农村生产力发展缓慢。进入近现代,尤其是在20世纪初,社会变革和工业化进程的推进,三农问题逐渐凸显。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来解决三农问题,如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农村人民公社等。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和制度缺陷,三农问题依然存在。1.2三农问题的现状分析当前,我国三农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尽管我国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但农业生产方式仍然较为落后,农业劳动生产率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2)农村基础设施滞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尤其是交通、水利、能源等方面,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3)农民负担较重。农民负担包括税收、土地流转、子女教育等方面,这些负担使得农民的实际收入水平较低。(4)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农村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影响了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5)农村生态环境恶化。过度开垦、滥用化肥农药等导致农村生态环境恶化,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3三农问题的重要性解决三农问题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大意义:(1)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决三农问题,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2)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三农问题,有利于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3)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解决三农问题,有利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4)维护社会稳定。解决三农问题,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为国家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5)实现可持续发展。解决三农问题,有利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为子孙后代留下美好家园。第二章:农村经济发展2.1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当前,我国农业产业结构存在一定的失衡问题,主要表现在种植结构单一、养殖业比重偏低等方面。为了提高农业产值,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以下措施应予以实施:(1)优化种植结构。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条件,调整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的种植比例,增加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的种植面积,提高农业产值。(2)发展特色农业。发挥地区优势,发展特色农产品,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3)加强养殖业发展。合理规划养殖业布局,推广高效养殖技术,提高养殖业产值。(4)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完善农业水利、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保障。2.2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驱动力。以下措施应予以重视:(1)加强农业科研投入。提高农业科研创新能力,为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2)推广农业新技术。加大农业新技术推广力度,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3)培育农业科技创新主体。鼓励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科技创新活力。(4)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农业科技人才队伍,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人才保障。2.3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方向。以下措施应予以实施:(1)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政策。制定有利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向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领域集聚。(2)加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载体建设。培育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发挥示范引领作用。(3)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与新型城镇化相结合。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同步推进,实现城乡融合发展。(4)发挥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带动作用。通过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农民增收、农村就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村全面发展。第三章:农村土地制度改革3.1土地确权与流转3.1.1土地确权的重要性农村土地确权是指明确农村土地的权属关系,为土地流转、保护和管理提供法律依据。土地确权对于维护农民土地权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农村土地确权工作已取得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权属争议、土地界限不清等。3.1.2土地确权的具体措施(1)完善土地登记制度,保证土地权属证书的真实性和权威性。(2)建立土地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土地权属信息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3)强化土地确权纠纷调处机制,及时化解土地权属争议。(4)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土地确权的认识和法律意识。3.1.3土地流转的现状与问题土地流转是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但是当前土地流转存在一些问题,如流转机制不健全、流转价格不合理等。3.1.4土地流转的对策(1)完善土地流转政策,明确流转程序、流转价格和流转期限。(2)建立土地流转市场,提供流转信息和服务。(3)加强流转土地用途监管,防止流转土地的非农化。(4)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土地流转效率。3.2土地用途管制与保护3.2.1土地用途管制的重要性土地用途管制是指根据土地资源特点、生态环境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对土地用途进行合理规划和调控。土地用途管制对于保障粮食安全、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3.2.2土地用途管制的具体措施(1)制定严格的土地用途规划,明确各类土地的用途和规模。(2)实施土地用途监管,保证土地合理利用。(3)建立土地用途变更审批制度,规范土地用途变更行为。(4)加大对违法用地的查处力度,维护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严肃性。3.2.3土地保护的现状与问题土地保护是指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利用、保护和恢复,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土地保护面临一些问题,如土地资源过度开发、生态环境恶化等。3.2.4土地保护的对策(1)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保障粮食安全。(2)加强土地整理和复垦,提高土地利用率。(3)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改善生态环境。(4)强化土地执法监管,严惩土地违法行为。3.3土地征收补偿与安置3.3.1土地征收补偿的重要性土地征收补偿是指国家为公共利益需要,对农村集体土地实行征收,并给予农民合理补偿。土地征收补偿对于维护农民权益、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3.3.2土地征收补偿的原则(1)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2)补偿与安置相结合的原则。(3)补偿标准与市场价格相适应的原则。3.3.3土地征收补偿的具体措施(1)制定土地征收补偿政策,明确补偿标准、补偿方式和安置措施。(2)完善土地征收程序,保证农民参与土地征收决策。(3)建立土地征收补偿争议调处机制,及时化解补偿争议。(4)加强对土地征收补偿资金的监管,保证补偿资金发放到位。3.3.4土地安置的现状与问题土地安置是指对被征收土地的农民进行妥善安置,保障其生活来源。当前,土地安置存在一些问题,如安置方式单一、安置效果不佳等。3.3.5土地安置的对策(1)创新土地安置方式,提供多元化安置选项。(2)加强对安置工作的监管,保证安置质量。(3)培训被征地农民,提高其就业技能和创业能力。(4)建立土地安置长效机制,持续关注被征地农民的生活状况。,第四章:农民增收与就业4.1提高农产品价格农产品价格是影响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为提高农产品价格,以下措施:(1)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种植结构,发展特色农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2)提高农业技术水平。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高农产品价格。(3)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完善农产品流通渠道,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流通成本,使农产品价格更接近市场价值。(4)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4.2发展农民合作社农民合作社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以下措施有助于发展农民合作社:(1)加强政策扶持。加大对农民合作社的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为合作社发展提供有力保障。(2)优化合作社内部管理。建立健全合作社内部管理制度,提高合作社运行效率,保证合作社成员利益。(3)拓展合作社业务范围。在保持农业生产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销售等业务,增加合作社收入。(4)加强合作社人才培养。提高合作社成员的素质和能力,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合作社人才。4.3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以下措施有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加强职业培训。针对农村劳动力市场需求,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竞争力。(2)完善就业信息发布机制。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就业信息网络,及时发布就业信息,帮助农村劳动力找到合适的工作。(3)鼓励外出就业。通过政策引导,鼓励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拓展就业渠道。(4)发展农村第二、三产业。积极发展农村第二、三产业,为农村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5)加强就业保障。完善农村劳动力就业保障制度,保障农村劳动力合法权益,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稳定性。第五章:农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5.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环节。当前,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基础设施总量不足、分布不均衡、质量参差不齐等。为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状况,以下措施:(1)加大财政投入。应进一步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投入,保证资金投入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需求相匹配。(2)优化投资结构。合理分配各类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注重基础设施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高投资效率。(3)创新融资方式。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4)完善基础设施管理体制。明确各部门职责,加强协调配合,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水平。5.2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是保障农民基本生活需求、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当前,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服务范围有限、服务水平不高、服务设施不完善等。以下措施有助于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1)明确农村公共服务范围。根据农民需求,合理确定农村公共服务范围,保证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2)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加强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满足农民多元化需求。(3)优化农村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合理配置农村公共服务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服务成本。(4)加强农村公共服务监管。建立健全农村公共服务监管机制,保证农村公共服务质量、安全和公平。5.3农村信息化建设农村信息化建设是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当前,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然存在以下问题: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不足、农民信息素养不高等方面。以下措施有助于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1)加快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宽带网络覆盖率,优化农村信息传输网络,为农村信息化提供坚实基础。(2)加强农村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整合各类信息资源,推动信息资源共享,提高信息资源利用效率。(3)提高农民信息素养。加强农民信息技术培训,提高农民信息获取、处理和利用能力。(4)创新农村信息服务模式。结合农村实际,摸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模式,满足农民多元化信息需求。第六章:农村生态环境保护6.1农业面源污染防治6.1.1面源污染概述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农业生产活动中,由于农药、化肥、农膜等农业投入品的过量使用,以及农村生活污水、畜禽粪便等无序排放,导致土壤、水体和大气环境污染的现象。农业面源污染具有广泛性、隐蔽性、长期性和复杂性,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6.1.2防治措施(1)优化农业投入品使用通过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治理等技术,实现化肥、农药减量化。加大对有机肥料、生物农药、绿色防控技术等环保型农业投入品的研发和推广力度。(2)加强农业废弃物处理推广农作物秸秆还田、饲料化、能源化等技术,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加大对废弃农膜、农药包装物的回收和处理力度,防止其对环境造成污染。(3)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推广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减少化学农药、化肥的使用。6.2生态农业建设6.2.1生态农业概述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的前提下,运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实现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模式。生态农业具有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的特点。6.2.2建设措施(1)加强生态农业技术研究与推广加大对生态农业关键技术的研发力度,如节肥、节药、节能、减排等。推广生态农业技术,提高农民的生态意识和技术水平。(2)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实现农业资源合理配置。推广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3)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加大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力度,防止农业面源污染。推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改善农村生态环境。6.3农村生态环境监管6.3.1监管体系构建建立健全农村生态环境监管体系,包括政策法规、监测网络、执法队伍、科技支撑等方面。6.3.2监管措施(1)加强政策法规建设完善农村生态环境法律法规体系,制定具体实施细则,保证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2)提高监测能力加强农村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提高监测数据的质量和时效性。加大对生态环境质量的监测力度,及时发觉和解决生态环境问题。(3)严格执法监管加大对生态环境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严肃处理生态环境污染。建立健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提高生态环境保护的法治化水平。(4)加强科技支撑加大生态环境科研投入,开展生态环境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推广先进的生态环境技术,提高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水平。第七章:农村社会治理7.1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农村基层组织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保障农民权益、推动农村发展的重要职责。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组织力量薄弱、人才流失、服务能力不足等。为解决这些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农村组织建设,提高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2)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充分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3)加强村级组织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服务能力。(4)加大对农村基层组织的财政支持力度,保障工作经费。7.2农村社会治安农村社会治安关系到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农村的稳定发展。当前,农村社会治安问题主要表现为违法犯罪活动增多、治安防控体系不健全等。为改善农村社会治安状况,应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农村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提高防控能力。(2)加大对农村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维护农民合法权益。(3)加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农民法治意识。(4)建立健全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机制,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格局。7.3农村民主法治建设农村民主法治建设是农村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对于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农村民主法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民主制度不完善、法治意识薄弱、法治建设滞后等。为推进农村民主法治建设,应采取以下措施:(1)完善农村民主制度,保障农民民主权利。(2)加强农村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农民法治意识。(3)健全农村法治体系,推动法律法规在农村落地生根。(4)加强农村法治队伍建设,提高法治服务水平。通过上述措施,有望推动农村社会治理体系的完善,为农村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第八章:农村教育与文化8.1农村教育资源整合农村教育资源的整合是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当前,农村教育资源分布不均,部分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而部分地区则存在资源闲置和浪费的现象。以下为农村教育资源整合的几个方面:(1)优化农村学校布局。合理调整农村学校布局,促进教育资源合理配置。对于规模较小的学校,可通过合并、扩建等方式,提高教育资源利用效率。(2)加强城乡教育资源交流。推动城乡教育资源互动,鼓励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可通过城乡教师交流、共享优质课程资源等方式,提升农村教育水平。(3)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推进农村教育信息化建设,缩小城乡教育差距。(4)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鼓励企业、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农村教育资源的整合,发挥社会力量在农村教育事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8.2农村教育质量提升农村教育质量的提升是农村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以下为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的几点建议:(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吸引优秀人才投身农村教育事业。加大对农村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2)完善课程体系。根据农村学生的实际需求,调整课程设置,注重培养农村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3)改进教学方法。运用现代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4)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加强农村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心理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8.3农村文化传承与创新农村文化传承与创新是农村教育与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以下为农村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几个方面:(1)挖掘农村文化资源。深入了解农村历史文化、民间艺术等文化资源,为农村文化传承与创新提供素材。(2)加强农村文化产业建设。发挥农村文化产业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将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推动农村文化创新发展。(3)培育农村文化人才。培养一支熟悉农村文化、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队伍,为农村文化传承与创新提供人才保障。(4)推动农村文化普及。通过农村文化活动、教育培训等形式,提高农村居民的文化素质,促进农村文化传承与创新。(5)加强农村文化保护。对农村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与传承,防止农村文化资源的流失和破坏。第九章:农村扶贫开发9.1精准扶贫政策9.1.1概述精准扶贫政策是我国在扶贫开发工作中提出的一种新型扶贫方式,旨在提高扶贫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该政策以贫困人口为核心,通过精确识别贫困人口、贫困原因和贫困程度,实施有针对性的扶贫措施,保证扶贫资源精准投放。9.1.2精准扶贫政策的主要内容(1)贫困人口识别:通过建立贫困人口数据库,对贫困人口进行精准识别,保证扶贫政策覆盖到每一个贫困家庭。(2)扶贫措施制定:根据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扶贫措施,如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等。(3)扶贫资源分配:根据贫困人口的需求,合理分配扶贫资源,保证扶贫资金、物资和政策精准到位。(4)扶贫成效评估:建立扶贫成效评估体系,对扶贫政策实施效果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估。9.1.3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策略(1)加强组织领导,保证精准扶贫政策落地生根。(2)完善扶贫政策体系,形成政策合力。(3)加大扶贫资金投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4)发挥社会力量,构建大扶贫格局。9.2脱贫攻坚任务9.2.1脱贫攻坚任务的背景与意义脱贫攻坚任务是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阶段,旨在保证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完成这一任务,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9.2.2脱贫攻坚任务的主要目标(1)保证农村贫困人口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即不愁吃、不愁穿,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2)保证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3)保证贫困地区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和改善。9.2.3脱贫攻坚任务的实施措施(1)加大扶贫投入,完善扶贫政策体系。(2)强化扶贫责任,加强扶贫队伍建设。(3)发挥贫困地区自身优势,发展特色产业。(4)加强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9.3农村扶贫开发模式9.3.1产业扶贫产业扶贫是指通过发展产业,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实现稳定增收。产业扶贫主要包括农业产业扶贫、旅游产业扶贫、电商扶贫等。9.3.2就业扶贫就业扶贫是指通过促进贫困人口就业,提高其收入水平。就业扶贫主要包括劳务输出、技能培训、创业扶持等。9.3.3教育扶贫教育扶贫是指通过改善贫困地区教育条件,提高贫困人口素质,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教育扶贫主要包括义务教育保障、职业教育培训、教育扶贫基金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版存量房买卖合同履行监督居间协议3篇
- 2025年度生物医药厂房租赁居间服务协议书4篇
- 2025年度临时建筑拆除施工管理协议4篇
- 二零二五版生产线承包与工业互联网服务合同3篇
- 专业视频剪辑服务与许可合同(2024)版B版
- 2025年测绘仪器租赁与售后服务合同4篇
- 2025年度文化旅游区场地租赁及特色项目开发合同4篇
- 2025年度叉车租赁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合同4篇
- 2025年度工业自动化设备租赁合同书(二零二五版)4篇
- 2025年度太阳能发电站拆除与新能源设施安装合同4篇
- 2025年湖北武汉工程大学招聘6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数 学】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期末能力提升卷
- GB/T 26846-2024电动自行车用电动机和控制器的引出线及接插件
- 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 2024年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考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妊娠咳嗽的临床特征
- 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试题及解答参考(2024年)
- 《阻燃材料与技术》课件 第6讲 阻燃纤维及织物
- 2024年金融理财-担保公司考试近5年真题附答案
- 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申报书
- 高中语文古代文学课件:先秦文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