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四讲和平与发展的潮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1通览主干知识2研学核心命题目录索引
3突破大题题型1通览主干知识知识建构阶段特征总特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类虽然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冷战对峙,但是,和平与发展逐渐成为历史的潮流,社会主义国家和新兴民族国家不断发展,全球化、多极化、多样化、信息化的趋势不断增强国际关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极格局是国际关系的基本特点,20世纪60年代以后,多极化的趋势日趋明显。两极格局瓦解后,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经济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苏联解体后,世界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取得辉煌的成就社会变革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运动扩大了公民的民主权利,西方国家的基层自治进一步发展,“福利国家”成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普遍现象思想文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深刻影响了人类的生产、生活,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主干知识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发展的趋势与国际治理(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发展的趋势1.国际政治(1)国际格局:从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两极格局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在国家战略、国家利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冲突,使他们从战时盟友变为冷战对手①,逐渐形成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欧、日本、中国、第三世界逐渐成为重要的国际力量②③,国际格局开始出现多极化趋势多极化趋势加强两极格局瓦解后④,欧盟、俄罗斯、日本、中国不断发展。两极格局中出现的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2)国际形势: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尽管发生了冷战和多次局部战争,但是,没有发生新的世界大战,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各国人民追求的共同愿望。2.世界经济(1)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世界市场新航路的开辟和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市场不断发展的产物⑤体系化的全球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使世界经济进入制度化、法制化和体系化阶段全球化的新高潮20世纪末以来,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科技、跨国公司的发展、世界贸易组织的诞生推动全球化进入新的阶段(2)区域经济集团化:区域经济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发展不平衡的产物,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东南亚国家联盟、亚太经合组织都是世界上重要的区域经济集团。3.科技文化(1)社会信息化:指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从而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2)文化多样化:全世界不同历史文化背景的人们,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之一⑥。(二)国际治理的加强1.联合国的建立:联合国的建立体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政治秩序,确立了“大国一致”的原则,使和平解决争端和制裁侵略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2.国际法的发展(1)动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纷纷独立,各类国际组织数量激增,推动了国际法的发展。(2)内容:国际法的领域大大扩展,在裁军、人权等方面,颁布了一系列具有国际法性质的公约或宣言。3.世界经济的治理(1)金融体系: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确定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成立了世界银行⑦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贸易协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服务贸易增长迅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3)二十国集团:在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协调各国宏观经济政策、推动全球经济治理改革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⑧。4.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对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建设提供的中国方案,体现了中国智慧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学考转换·回归教材1图解历史冷战的表现2释概念
第三世界第三世界泛指不属于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的经济不发达的亚非拉和其他地区的发展中国家,20世纪60年代以后被广泛应用。3链高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第三世界的争夺(2023全国甲,35)1952年,美国对菲律宾启动了蔬菜种子项目,次年升级为“民主种子”项目。该项目将募集或低价购买的蔬菜种子在菲律宾农村分发并给予种植指导,同时将西方观念传播给受助的菲律宾民众。美国“民主种子”项目的实施凸显了对第三世界地区的宣传与争夺。4释误区
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呈现出缓和与动荡并存的局面,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不能说冷战结束后形成了多极化格局。5深挖掘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当代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最大受益者是发达国家而不是发展中国家。6深解析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本民族文化优先的原则。7链高考
冷战思维对世界银行的影响(2023湖北,15)1946年6月25日,世界银行正式营业。截至1949年6月底,银行资产约为20.73亿美元,贷款审批得到批准的国家有限,且批准的基本是资本主义国家,这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世界银行决策行为受到冷战思维影响。8释概念
全球治理20世纪90年代开始流行的国际政治理论和思潮,所谓全球治理,指的是通过具有约束力的国际规则解决全球性的冲突、生态、人权、移民、毒品、走私、传染病等问题,以维持正常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二、资本主义世界的变化
国家经济政策变化国家干预经济的加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通过经济计划①、财政政策等普遍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国家干预经济的减少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不同程度的“滞胀”现象,各国适当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国际协调的加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等国际经济组织,加强了国际协调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1)福利国家:在缓和收入分配不平等、保持社会稳定方面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但是,也给财政带来了沉重负担(2)地方自治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各国的基层自治进一步发展,社区发展为基层自治的主要方式③②20世纪8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的基层治理更加强调政府、社区和非政府组织的共同作用,社区承担了更多的政府功能(3)人民民主运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社会运动形成了人民民主斗争的高潮,迫使资本主义国家扩大公民的民主权利,典型的如美国的黑人民权运动④、反战运动、妇女运动学考转换·回归教材1释误区
经济计划不同于计划经济经济计划只是发展经济的手段,侧重对经济发展的规划与引导,是指导性的;计划经济是一种经济体制,历史上出现于社会主义国家中,是指令性的,完全排斥市场经济。2链高考
信息时代的到来(2022浙江1月,24)20世纪以来,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十分引人注目。2016—2017年,计算机顶级人工围棋程序“阿尔法狗”(AlphaGo)击败了世界围棋顶尖棋手。2021年12月,浙产超导量子芯片“天目1号”“莫干1号”首发,它们可应用于经典计算机可能解决不了的前沿问题。由此可知电子计算机推进了人类信息文明发展。3深解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的基层治理方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各国基层治理的方式有所不同,但强调自治成为各国基层管理的共同特点,社区成为基层自治的主要方式。4链高考
美国的黑人民权运动(2022全国甲,35)1951年,美国黑人团体民权大会向联合国发起请愿活动,指控美国政府对黑人犯有种族灭绝罪行。美国政府指责请愿活动是共产主义的宣传,并寻找支持政府的黑人来驳斥这些指控。这反映出当时美国对待种族问题的态度受冷战意识影响。三、社会主义与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③亚洲殖民体系的崩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的民族解放运动掀起新高潮,南亚、东南亚出现了大量新独立的国家,帝国主义在亚洲的殖民体系瓦解非洲殖民体系的崩溃20世纪50年代,北非国家纷纷独立,20世纪60年代,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国家大量独立,非洲的殖民帝国彻底崩溃拉丁美洲人民的反美斗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拉丁美洲人民高举反美大旗,进行民族解放运动。古巴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巴拿马收回了运河区的全部主权新兴国家的发展(1)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成就:东亚、东南亚部分国家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西亚的产油国也出现了“石油繁荣”,但是,非洲、拉丁美洲经济发展迟缓(2)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①文化挑战:亚非拉国家取得民族独立后,不同程度地接受了外来文化,但也努力保护自己的传统文化,使自身文化呈现出新的多样性②经济挑战: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旧秩序④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共同挑战,自身经济结构存在问题,部分国家过分依赖国际资本和国际市场③政治挑战:很多发展中国家政局动荡,贪腐严重,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突出学考转换·回归教材1释误区
苏联解体的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因素,但不是根本原因。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苏联模式的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从而积累了大量的矛盾和问题,戈尔巴乔夫改革激化了这些矛盾,从而加速了苏联解体。2辨易错
东欧改革与中国改革的区别东欧改革是激进式改革,即在较短的时间内,推倒原有的制度重新建立自由市场制度的改革;中国改革是渐进式改革,即在保持原有根本制度的前提下,通过配置新体制因素以达到体制轮换,最终过渡到市场经济的改革。3深挖掘
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原因走向灭亡的加速器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势力培养了民族革命力量在反法西斯斗争中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觉悟提高,民族民主意识增强物质基础和组织条件大战促进了殖民地民族经济的发展和民族主义政党的出现苏联的鼓舞与支持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鼓舞并有力地支持了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联合国的推动联合国的非殖民化活动也是推动民族独立运动发展的重要因素4释概念
国际经济旧秩序国际经济旧秩序是建立在旧的国际分工、不等价交换、国际金融垄断资本基础上的不公平、不合理的国际经济关系体系上,是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后形成的。当代世界经济中,国际经济旧秩序仍占支配地位。2研学核心命题高考风向标备考建议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发展的趋势与国际治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发展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趋势是这一时期最为重要的知识点,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这些“趋势”既自成体系,又相互影响,在复习备考时要特别关注。2.资本主义世界的变化这部分内容与当今世界发展紧密相连,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在复习备考时多关注新变化的表现、实质和西方经济政策调整的特点。3.社会主义与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苏联的三次改革,中国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史实,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概况,在非选择题的命题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复习备考时,注意掌握基本史实和不同国家之间的联系。微点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发展的趋势与国际治理真题聚焦命题角度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对价值取向的影响1.(2024全国甲卷,35)1943—1944年,美国发行了几部电影,赞扬苏联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态度与行动。到40年代末,这些电影又成为批判对象,剧本撰写人及主演被纳入黑名单或遭遇审查。这一变化反映出(
)A.两极格局正式形成B.国际局势的变动影响价值取向C.雅尔塔体系已崩溃D.美国对苏遏制集中于文化领域B解析
1943—1944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苏是抗击法西斯的盟友,所以美国发行的电影中对苏联的态度是友好的、赞扬的,而到了20世纪40年代末,美苏从战时的盟友变成战后争霸世界的对手,这些电影、剧本撰写人和主演成了被批判的对象,这说明冷战引发的国际局势变动影响了美国的价值取向,故B项正确。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成立后,两极格局正式形成,排除A项;雅尔塔体系走向瓦解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排除C项;“集中于文化领域”说法错误,排除D项。命题角度2
科技进步带来的影响2.(2024北京卷,15)1920年,有思维的机器人首次出现在文学作品中。1962年,工业机器人实现商业化。2007年,全球机器人安装量达650万台。近年,欧盟出台了《欧洲机器人技术民事法律规则》《机器人技术工程师伦理行为准则》《人工智能法案》等。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文学创作是机器人技术发展的理论来源②二战后科技进步推动机器人产业化发展③机器人的出现标志着生产关系的新变革④人们对机器人发展的潜在风险加以防范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D解析
从1962年工业机器人实现商业化到2007年全球机器人安装量的增长,显示了科技推动下的产业发展,故选②;欧盟出台的相关法律法规表明人们意识到并着手解决机器人技术带来的伦理和法律问题,对机器人发展的潜在风险加以防范,故选④;文学创作反映时代想象,但并非技术发展的直接理论来源,排除①;机器人的使用确实影响了生产方式,但这并不意味着生产关系的根本性变革,排除③。D项正确。命题角度3
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主导地位3.(2024全国新课标卷,35)1956年苏伊士运河危机爆发后,美国大量抛售英镑,导致英国外汇储备骤减。英国抱怨美国的行为是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宗旨和精神“不可饶恕的背叛”。最终,英国停止了对埃及的军事干涉行动。这反映出(
)A.美元占据国际货币体系主导地位B.埃及民族解放运动获得广泛支持C.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D.西方大国间盟友关系破裂A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元与英镑都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重要货币,美国的行为造成英国外汇储备骤减,迫使英国停止对埃及的军事干涉,表明美元占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导地位,故选A项;题干材料没有反映埃及民族解放运动获得广泛支持,排除B项;20世纪70年代初,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排除C项;英国停止对埃及的军事干涉与西方大国间盟友关系破裂没有必然联系,排除D项。考向剖析1.核心概念——冷战
考向解读
冷战是两极格局对抗的主要形式,但这并不意味着当时世界上没有战争。冷战的相关史实及其在文化上的体现,是高考命题的核心内容,也是考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
冷战是指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长期对峙与竞争状态。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美国和苏联在国家战略、国家利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冲突,使其逐渐成为对手。1946年,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拉开了冷战的序幕。1947年,美国出台杜鲁门主义,标志着冷战开始。伴随着北约和华约的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苏全面冷战对峙,两极格局正式形成。在冷战期间,虽然美苏分歧和冲突严重,爆发了第二次柏林危机、古巴导弹危机、朝鲜战争、越南战争、阿富汗战争等危机与局部战争,但双方都尽力避免新的大规模战争爆发,而主要通过局部代理战争、科技和军备竞赛、太空竞赛、外交竞争等方式进行“相互遏制,不动武力”的对抗。20世纪80年代末东欧发生剧变,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最终崩溃,冷战结束。【典例1】
(2024山东济宁三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和苏联都先于联合国提出了非殖民化问题。20世纪80年代之前,美国和苏联都不惜成本地支持非殖民化。其做法旨在(
)A.改变世界格局 B.打击老牌帝国C.稳定全球秩序
D.服务冷战战略解析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和苏联都不惜成本地支持非殖民化,其目的在于拉拢第三世界国家,服务于冷战战略,D项正确;美国和苏联支持非殖民化的根本目的是服务冷战战略,A、B、C三项不是该做法的主要目的,排除。D2.考查重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原因
考向解读
经济全球化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尤其是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的原因及影响,主要通过表格数据材料进行命题,考生需关注主干知识,全面理解和分析相关内容。(1)科学技术革命特别是交通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提供了经济全球化基本的技术手段,大大缩短了世界各地的时间和空间距离。(2)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成为强有力的推动者。跨国公司形成国际生产和营销网络,带动了贸易、资本、科技等各个领域的进一步国际化。(3)国际金融的发展是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催化剂。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立促进了国际金融的发展,使国际贸易更加便利,资本流动更加便捷。(4)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原来实行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国家汇入了全球化的浪潮,使世界市场具有真正的全球意义。(5)外部条件上,冷战结束,两极格局瓦解,使国际形势趋于缓和,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典例2】
(2024山东临沂一模)美国著名学者托马斯在《世界是平的》中指出,从1800年左右一直持续到2000年或可被称作全球化2.0版本,这一时期全球化的进程取决于硬件的突破。“硬件的突破”主要是指(
)A.跨国公司的发展 B.科学技术的创新C.经济危机的克服
D.全球市场的形成解析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科学技术不断创新,故选B项;跨国公司的发展并非这一时期推动全球化进程的“硬件的突破”,排除A项;经济危机不利于全球化发展,排除C项;全球市场的形成是全球化的重要表现,并非全球化的决定因素,排除D项。B3.观点理解——美苏对抗中的“理性”考向解读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通过冷战形式进行激烈对抗,但都没有爆发直接的冲突,一定程度上给世界带来了相对和平。美苏对抗中蕴含的理性,是史学界的观点之一,也是高考命题切入点之一,考生需重点关注。
冷战期间,美苏尽管急剧和激烈对抗,但在多次对抗如第一次柏林危机、朝鲜战争、古巴导弹危机中,双方均未发生直接的、正面的热战,从而使世界在40多年中艰难地维持了和平。古巴导弹危机之后,美苏将争夺焦点转向第三世界。【典例3】
(2024安徽马鞍山三模)古巴导弹危机发生后,赫鲁晓夫致信肯尼迪,表示只要美国不入侵古巴,苏联就会撤走导弹。但随后又致信表示,美国还须撤回在土耳其的导弹。当时美国只同意了第一封信的要求,但不久后还是悄悄拆除了在土耳其的导弹。这说明(
)A.大国对抗中蕴含理性B.军备竞赛越发激烈C.美苏冷战走向白热化D.苏攻美守局势明显A解析
美国和苏联分别在土耳其和古巴部署导弹,都给对方造成了威胁,双方最后通过和平手段撤回了部署的导弹,显然是不想爆发直接的冲突,说明大国对抗中蕴含着理性,故选A项;双方最终都撤回了部署的导弹,体现了美苏双方在某种程度上的互相妥协,不能说明军备竞赛越发激烈和美苏冷战走向白热化,排除B、C两项;双方最终都撤回了部署的导弹,并不能体现美苏之间的攻守形势,且这一时期是美攻苏守,排除D项。模拟演练1.(2024山东枣庄二模)下面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科技政策范式转变分析表(部分)。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时期1945—1975年1975—1990年1990年至今科技政策范式为国防而科学为工业而科学为民生而科学政策模式高度集中军事国防集中式工业经济社会创新和民生科技核心目标国防工业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A.社会生活的需求B.新科技革命的开展C.国际格局的演变D.经济全球化的加速C解析
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945—1975年、1975—1990年、1990年至今三个阶段的科技政策范式、政策模式和核心目标各有不同,主要和当时美苏冷战、多极化趋势、冷战结束等国际格局演变有着密切关系,故选C项;社会生活明显与材料中军事国防无关,排除A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科技革命开展起来,属于现象,而不是科技政策范式转变的主要原因,排除B项;经济全球化的加速与世界科技政策范式转变没有直接关联,排除D项。C2.(2024江苏如皋二模)下图为全球100强非金融性跨国公司的海外子公司在资产、销售量和就业上占总公司的比重变化情况。据此可知(
)A.区域经济集团化迅速发展B.世界经济呈现多极化趋势C.各国经济相互依存度增加D.全球化是人口迁徙的动力解析
据材料信息可以看出,1990年以来,非金融性跨国公司的海外子公司占总公司的资产、销售量和就业比重均逐渐上升。结合所学可知,随着跨国公司的迅猛发展,它们将世界各国纳入全新的国际生产分工体系,使各国的生产活动密切联系,故选C项;材料反映的是跨国公司的发展,不属于区域经济集团化,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跨国公司推动了世界经济之间的联系,与多极化趋势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材料只涉及跨国公司的发展,没有涉及人口迁徙的情况,排除D项。A3.(2024安徽宣城二模)1968年,美国开始实行黄金双价制,一种是只有各国政府和中央银行在美国政府同意的情况下,用美元按统一黄金官价向储备银行兑换黄金;另一种是根据供求关系来调节的自由市场黄金价格。这一做法(
)A.反映了布雷顿森林体系难以维系B.导致了20世纪70年代出现“滞胀”局面C.体现了美国经济霸权地位的提升D.旨在谋求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控制解析
据所学知识可知,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而据材料可知1968年美国实施了黄金双价制,由于美国爆发第二次美元危机,已无法继续维持统一的美元黄金官价,这会导致美元变相贬值的速度进一步加快,反映出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难以维系,故选A项;第一次石油危机导致20世纪70年代爆发“滞胀”危机,排除B项;材料表明美元贬值,美国经济霸权地位有所下降,排除C项;材料体现美国为应对美元贬值,而对黄金采取的应对措施,与控制发展中国家经济无关,排除D项。微点2资本主义世界的变化真题聚焦命题角度1
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调整1.(2024山东卷,14)下表为1935—1950年美国对外投资中私人投资和政府投资情况统计(单位:亿美元)。这两种投资的结构性变化反映了美国(
)年份类型私人投资政府投资1935135101194012222119451472221950190354A.恢复经济发展的努力 B.放松了对拉美的控制C.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 D.国家安全战略的调整答案
D解析
根据表格可知,1935—1950年美国对外投资中私人投资和政府投资相比,私人投资金额下降,政府投资金额上升,这两种投资的结构性变化反映了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调整,即由第二次世界大战反对法西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与苏联冷战对峙,抢夺世界市场份额,称霸世界,故选D项。此时跨国公司还未出现,美国也没有放松对拉美的控制,表格内容不仅仅反映了恢复经济发展努力的表现,还涉及两种投资的结构性变化,所以排除A、B、C三项。命题角度2
20世纪美国农业发展的趋势2.(2023湖南卷,16)对下图的合理解释是(
)A.机械投入减少反映农业集约化程度降低B.农业技术变迁呈现出节约劳动力的倾向C.化学品广泛使用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D.劳动力的减少意味着农业逐步走向衰落美国农业的投入使用量(以1967年指数为100)B解析
从材料信息看,美国农业投入使用量中,劳动力投入使用量大幅下降,机械投入使用量和化学品投入使用量呈上升趋势,这说明农业技术变迁呈现出节约劳动力的倾向,故选B项。材料说明机械投入是呈现增长趋势的,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化学品应用对环境的破坏,排除C项;劳动力的减少是机械化和科技进步的结果,体现了农业的现代化,排除D项。命题角度3
美国的黑人民权运动3.(2024广东卷,16)对抚养未成年人的家庭进行资助的项目源于罗斯福新政时期,最初主要的救助对象是白人贫困家庭;20世纪60年代后接受救助的黑人贫困家庭大幅增加,1970年该项目的受益人中,黑人占了近一半。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A.国家干预的减少B.经济危机日趋严重C.民权运动的高涨D.移民问题愈演愈烈C解析
从罗斯福新政到20世纪70年代,接受资助的美国黑人越来越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60年代美国黑人民权运动不断高涨。由此可见,题干现象出现的原因是民权运动的高涨,故选C项;国家干预减少是在20世纪70年代,排除A项;经济危机日趋严重与这一时期史实不符,排除B项;造成材料中变化的是民权问题而非移民问题,排除D项。考向剖析1.核心概念——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考向解读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特点——国家干预经济在近几年高考中考查较多,主要通过特定时空下的文字、表格、史料,设置新情境进行考查。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产阶级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的垄断资本主义,其特点是国家对经济进行干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日益激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它的实质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典例1】
(2024山东名校联盟高三第三次联合检测)1959—1973年,法国从巴黎迁出汽车、飞机和机械制造、化工、电子技术、水泥,玻璃等工业部门的3000多家工厂,仅此就在落后地区创造了45万个新的就业岗位。这(
)A.表明区域经济发展趋于平衡B.着眼于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C.反映了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D.体现了科学技术的新发展C解析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法国政府利用行政力量将若干工业部门的工厂迁出巴黎,在落后地区创造了新的就业岗位,此举反映了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故选C项;此举只是工业布局的部分调整,“区域经济发展趋于平衡”说法过于绝对,与事实不符合,排除A项;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法国政府此举的着眼点是推动战后经济恢复发展,排除B项;汽车、飞机、水泥、玻璃等部门不属于科学技术的新发展,排除D项。2.考查重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变化
考向解读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新变化是历年考查的重点,
尤其是世界贸易的发展与现代中国崛起之间的内在联系成为高考命题的热点区域,复习备考时重点关注西方经济政策阶段性调整的特点。经济发展的科技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学技术出现新发展,成为推动经济的主要动力,改变了经济发展的模式和结构,促进了教育的发展,推动了国际人才的流动和争夺经济结构上的后工业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大力发展以服务业为核心的第三产业,服务业成为国家经济的主导,西方传统工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一方面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发展,另一方面也造成了环境污染的转移居民生活上的逆城市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科技进步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一些大城市人口向小城镇或者乡村转移,缓解了城市的就业和环境压力,工业革命后,首次出现了逆城市化趋势资本结构上的社会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股份制企业继续发展,随着股票市场的日趋完善,企业所有权进一步分散,单一所有者的企业成为个例,资本社会化趋势更加明显财富分配上的国家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福利国家”的建立,国家通过各种税收等手段将社会财富进行二次分配,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社会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需求,缓解了社会的贫富分化趋势,缓和了社会矛盾企业管理上的专业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的管理日渐繁杂,企业经营权与所有权日渐分离,一批经过专业培训的企业管理人员应运而生,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典例2】
(2024北京朝阳一模)从下表可推断出的历史信息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联邦德国、日本就业人口分布变化表
经济部门年份(年)美国(%)联邦德国(%)日本(%)农业195012.223.250.719902.85.17.2工业195034.742.222.2199025.840.533.6服务业195048.932.426.6199071.454.459.2A.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农业趋于衰落B.发达国家中间阶层的发展已经趋于稳定C.联邦德国的工业发展程度处于最高水平D.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结构出现了新变化答案
D解析
据材料可知,1990年的美国、联邦德国、日本与1950年相比,农业的比重都在下降,服务业比重上升,产业结构的变化带来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结构的新变化,故选D项;农业占比少,不能说明农业衰落,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产业结构的优化,不涉及中间阶层,排除B项;“最高水平”说法错误,排除C项。3.时空观念——认识西方“福利国家”的发展
考向解读
西方国家在实行福利制度的同时,还要从社会公正角度出发,兼顾公平和效率,趋利避害。福利制度的特点和影响在高考中占有重要地位,复习备考时要全面掌握和理解。(1)历程
(2)特点: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3)意义:实质上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反映了分配领域社会化的趋势。它促进了社会平等,缩小了贫富差距,缓和了社会矛盾,展示了西方民主的价值和普遍的社会关怀。【典例3】
(2024四川成都蓉城名校高三期末)20世纪80年代之后,西欧国家逐渐拥抱一种新的福利体制,即社会政策应该能够积极动员公民的生产潜能,逐渐降低传统的现金转移供给,强调资源的预分配而非直接再分配机制。上述政策旨在(
)A.扩大“福利国家”的规模B.兼顾效率与公平C.推动“中间阶层”的产生D.消灭贫富差距B解析
据材料可知,西欧国家的社会福利注重动员公民的生产潜能,降低对现金转移供给的依赖,并优化资源的分配,说明其兼顾效率与公平,故选B项;面对经济“滞胀”现象,20世纪80年代之后西方国家普遍缩小了“福利国家”的规模,排除A项;20世纪80年代,发达国家“中间阶层”的发展已趋于稳定,排除C项;“消灭”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模拟演练1.(2024浙江绍兴二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调整经济部门结构成为欧美主要国家谋求生存发展的重要举措。战后至20世纪50年代,主要是推动发展港口、铁路、公路、煤炭和钢铁等部门;20世纪60年代,重点在加强专业化调整,扩大公司规模,提高产品竞争能力;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主要是推动传统工业结构向新科技产业结构方面转移和发展。材料表明,战后欧美主要国家(
)A.加大政府对公共事业的开支B.坚持以市场经济为基础C.强化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D.普遍实施计划经济体制C解析
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继续强化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材料中政府推动调整经济部门结构,属于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故选C项;加大公共事业的开支指的是扩大邮电、交通、医疗等方面的投入,增加就业机会,刺激消费需求,与调整经济部门结构不符,排除A项;材料所述体现强化国家干预,而非坚持市场经济,排除B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在坚持市场经济的基础上,强化国家干预,而非实施计划经济体制,排除D项。2.(2024天津河东二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劳动和资本密集型的“大烟囱工业”被称为“夕阳工业”,比重逐渐下降;技术密集型的专业化和小型化新兴工业被称为“朝阳工业”,获得迅猛发展。与此相适应,“重、厚、长、大”的工业产品逐渐让位给“轻、薄、短、小”的产品。这说明(
)A.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加强B.经济结构发生新的变化C.新材料技术应用范围广D.人工智能成为新兴产业B解析
据材料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劳动和资本密集型产业所占经济比重下降,而技术密集型的专业化和小型化新兴工业所占经济比重上升,这说明经济结构发生新的变化,故选B项。3.(2024山东齐鲁名校联盟4月联考)下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部分资本主义国家就业人口的分布变化(单位:%)。这种变化(
)A.表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比例失衡B.反映日本经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崛起C.导致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矛盾尖锐D.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生产力的飞速发展D解析
材料反映了20世纪50—90年代,美国、联邦德国、日本服务业就业人口呈现上升趋势,农业的就业人口呈现大幅下降趋势,据所学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兴起,部分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迅速发展,产业结构得到调整,第三产业兴起,故选D项;材料反映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部分资本主义国家就业人口变化的情况,不能表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比例失衡,排除A项;材料不仅涉及日本,还包括美国、联邦德国,排除B项;就业人口分布的变化与社会矛盾没有必然联系,排除C项。微点3社会主义与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真题聚焦命题角度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科技水平的发展1.〔2022河北卷,15(改编)〕1956年,苏联决定扩大同美国的科学文化交流,随后放松了对科研人员国际交流的限制,开放了许多科研机构,包括宇航基地与核设施等涉及重要机密的科研场所。苏联的这一做法(
)A.突破了苏联模式B.旨在同美国共享最新科研成果C.回应了马歇尔计划D.有利于提升自身科学技术水平D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采取的措施有利于便利和扩大与外国的科学文化交流,提升自身科学技术水平,D项正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的改革都没有从根本上突破苏联模式,排除A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处于冷战对峙中,双方开展科技竞争,虽然也进行科学交流,但不可能共享最新科研成果,排除B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了与苏联对抗,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作为回应,苏联与东欧各国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排除C项。命题角度2
世界殖民体系崩溃的原因2.(2024湖南卷,16)20世纪50年代,英国在镇压肯尼亚“茅茅运动”时,每屠杀一名起义者,得花一万英镑。法国为镇压印度支那人民独立斗争所支出的战费高达三万亿旧法郎,差不多等于马歇尔计划拨款的两倍。这两则史实(
)A.揭示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历史背景B.有助于解释殖民统治崩溃的原因C.有助于衡量英法两国当时的经济实力D.揭示了亚非拉反殖反帝斗争的正义性B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英国、法国在镇压殖民地民族独立运动的过程中付出了巨大的经济代价,两国维持其殖民统治成本巨大,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其殖民统治崩溃的原因,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民族解放运动的历史背景,A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英法两国经济实力的比较,C项错误;材料并未讨论亚非拉反殖反帝斗争的正义性,D项错误。命题角度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中国家经济地位的降低3.(2023全国乙卷,35)1960—1970年,发展中国家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出口额从197.8亿美元增加到397.5亿美元,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进口额也从218亿美元增加到413.6亿美元。在国际贸易中,发展中国家出口额比重从21.4%下降至17.6%。据此可知,该时期(
)A.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根本性转变B.规范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建立C.南北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削弱D.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地位下降D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1960—1970年,发展中国家的进出口贸易额虽有所增长,但在国际贸易中发展中国家出口额比重下降,这说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地位下降,D项正确;“根本性转变”说法过于绝对,故A项错误;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标志着规范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建立,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南北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加强,故C项错误。考向剖析1.核心概念——“新经济体制”考向解读
“新经济体制”是勃列日涅夫改革时期在工业领域实行的新举措,其目的和影响是高考考查的重点,理解新经济体制的具体内涵及影响,是复习备考时重点掌握的知识点。“新经济体制”,全称“计划工作和经济刺激新体制”,即苏联在工业企业中实行的以利润为核心的管理制度。柯西金于1965年9月在苏共中央全会上首次提出推行“新经济体制”,同年10月,苏联政府正式决定推行“新经济体制”。它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企业的自主权、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益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典例1】
(2024福建龙岩三模)1965年,苏共中央开始实行“新经济体制”,按部门原则建立中央和加盟共和国各专业部;减少下达给企业的计划指标,引导企业关注产品销售额、利润额和盈利率。这表明“新经济体制”旨在(
)A.提升国民经济调控的专业化B.增强企业的经济活力C.彻底突破苏联模式的束缚D.借鉴欧美国家市场调节经验B解析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60年代中期,勃列日涅夫在工业领域推行“新经济体制”改革,改组和重建部门管理体制,主要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积极主动性和加强经济杠杆作用,故选B项;“新经济体制”是在工业领域对国家与企业之间的行政权力关系进行调整,没有打破传统经济体制的旧格局,无法提升国民经济调控的专业化,排除A项;勃列日涅夫改革并未突破苏联模式,排除C项;题干主要反映勃列日涅夫在工业领域增强管理和扩大企业的自主权,没有涉及借鉴欧美国家市场调节经验,排除D项。2.考查重点——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
考向解读
苏联的三次改革,尤其是改革取得的成效是高频考查内容,高考多以新情境和新材料设计进行考查,注重主流价值观考查,复习备考时关注主干知识,利用表格掌握必备知识。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国民经济取得恢复和发展,但苏联模式的弊端也逐渐显现,对此,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相继进行改革,但均未从根本上改变原有的弊端,最终导致苏联解体。【典例2】
(2024山东实验中学一模)在1953年苏共中央九月全会后,赫鲁晓夫采取了一系列鼓励发展个人副业的措施,主要包括:先降低庄员、职工向国家义务交售的定额,最后废除针对个人副业的义务交售制度,使个人副业的税率降低80%。这意在(
)A.建立市场经济体制B.冲破苏联模式束缚C.调动人民生产积极性D.进行产业结构调整C解析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赫鲁晓夫降低义务交售定额和税率,实际上是减少了农民和工人需要向国家交付的部分,这有助于增加他们的个人收入,从而提高他们参与生产活动的积极性,故选C项;苏联在赫鲁晓夫时期并没有进行根本性的经济体制变革,没有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排除A项;赫鲁晓夫的改革并没有完全冲破苏联模式的束缚,排除B项;产业结构是指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在一国经济结构中所占的比重,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3.历史观点——非洲年
考向解读
非洲年是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内容之一,是高考潜在的命题点,主要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史实、斗争方式及影响。考生需全面把握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历程及时代特征。1960年,是非洲人民同殖民主义者长期斗争取得伟大胜利的一年。在这一年内,刚果、尼日利亚等17个非洲国家宣布独立,结束了政治上对帝国主义列强的依附,走上了发展民族经济、实行民族自决的道路。因此,人们称1960年为“非洲年”,又叫“独立年”,它标志着非洲大陆的崛起。【典例3】
(2024广东深圳高三期末)1960年,第15届联大通过“非殖民化宣言”,认为外来统治违反了《联合国宪章》的基本原则。同年,非洲共有17国宣告独立。1961—1969年,非洲又有16个国家独立。这说明,这一时期非洲的独立运动(
)A.源于宗主国主动放弃殖民统治B.主要是依靠非暴力斗争的方式C.在有利的国际环境下迅速发展D.都在联合国的直接领导下开展C解析
据题干材料可知,1960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非殖民化宣言”,有力促进了非洲独立运动的发展,故选C项;非洲独立运动源于非洲人民的长期斗争,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联合国支持下非洲独立运动的蓬勃发展,没有提及独立运动的方式,实际上大部分国家通过和平方式获得独立,排除B项;联合国支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但不是直接领导,排除D项。模拟演练1.1954年,赫鲁晓夫在给苏共中央主席团的信中写道:苏联的农业产量需要大幅度提高,农产品的匮乏已经严重到即使农业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也难于解决城市的粮食供应,因为城镇人口的增长过于迅速。据此可知当时苏联(
)A.人口迅速增长B.工业化扩张速度过快C.粮食依赖进口D.农业集体化亟待推进B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即便苏联农业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长,但城市人口的增长过于迅速,说明工业扩张的速度过快,B项正确;材料仅涉及城镇人口增长迅速,没有明确其余地区的人口发展情况和粮食进口的情况,排除A、C两项;赫鲁晓夫上台时农业集体化早已完成,排除D项。2.(2024河北保定一模)1979年,苏联制定了工业管理新举措:建立长、中、短期相结合的计划体系,并以5年累计完成计划情况作为评价企业的依据,使企业的经营活动有较大的余地;将基建投资首先用于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将科技人员的物质利益与科技进步的经济效益挂钩等。这些举措的制定(
)A.体现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盲目性B.保证了改革政策的连续性C.重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D.有助于提高企业生产效益D解析
苏联的工业管理新举措给企业经营活动较大的余地,促进技术改造,给予科技人员必要的奖励,这些都有利于扩大企业自主权,提高职工积极性,进而促进企业生产效益的提高,故选D项;材料所述改革措施有其合理性和积极作用,而非具有盲目性,排除A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改革举措缺少系统性和连续性,排除B项;苏联模式的特点之一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这一时期的改革并未突破苏联模式,C项说法错误,排除。3.(2024山东聊城三模)下表是1961—1986年不结盟运动成员国数量及非洲成员国数量变化。
年份19611964197019731976197919831986其他地区成员国1419203439444950非洲成员国1128334147515151非洲国家占比44%59.6%62%5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专业路灯购销协议:2024年版详规版A版
- 个人二手房买卖合同二零二四年版
- 2025年度农业机械设备产品区域总代销及维修服务协议4篇
- 2025年工业厂房租赁与智能化升级改造合同4篇
- 上海房屋买卖合同范本.(2024版)
- 2024年04月广东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社会招考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度厂房装修工程进度与资金支付合同4篇
- 2024年04月上海浦发银行风险管理部社会招考(416)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4版广西体育馆大院
- 2025年度城市垃圾分类与回收利用项目合同3篇
- 2023年上海英语高考卷及答案完整版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高等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 金红叶纸业简介-2 -纸品及产品知识
- 《连锁经营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 《毕淑敏文集》电子书
- 颈椎JOA评分 表格
- 员工岗位能力评价标准
- 定量分析方法-课件
- 朱曦编著设计形态知识点
- 110kV变电站工程预算1
- 某系统安全安全保护设施设计实施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