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课件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3/1B/06/wKhkGWd_2o2AYCykAAJ3KhuUnXA706.jpg)
![第12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课件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3/1B/06/wKhkGWd_2o2AYCykAAJ3KhuUnXA7062.jpg)
![第12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课件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3/1B/06/wKhkGWd_2o2AYCykAAJ3KhuUnXA7063.jpg)
![第12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课件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3/1B/06/wKhkGWd_2o2AYCykAAJ3KhuUnXA7064.jpg)
![第12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课件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3/1B/06/wKhkGWd_2o2AYCykAAJ3KhuUnXA706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2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课程标准】
了解明朝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措施,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了解明朝封建专制的发展、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戚继光明太祖朱元璋
汉人驱逐蒙古人后,又受到另外两个王朝即汉人的明朝(1368一1644年)和满人的清朝(1644—1911年)的统治。……传统的制度和习俗——农业经济、儒家生活方式、选拔政府官员的考试制度和身居北京的天子的受人尊敬的统治——一直在顺利地、令人满意地继续着。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368164418401300140015001600170018001900宋元时期明
朝清
朝(前
中
期)晚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14、15C)开新航路(15-16C)早期殖民扩张(16-18C)工业革命(18/60-19/中)
假如在普通的时代,这种秩序和持久或许可看做是件幸事。但是,这些世纪却是一个生气勃勃的新欧洲正在崛起的世纪……中国不仅看起来,而且事实上也是相对静止的、落后的。不断变化和“进步”的观念,尽管那时在西方被认为是理所当然,但依然不合中国人的思想。明朝时中国人中止引人注目的海外远征的决定,就充分表明了中国人与欧洲人对世界的态度的根本差别。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文艺复兴(14-17C)启蒙运动(17-18C)宗教改革(16C)近代科学革命(16-17C)英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一、变与不变——明朝的专制统治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皇明祖训》(胡惟庸)独相数岁,生杀黜陟罚,或不奏径行,内外诸司上封事必先取阅,害己者,辄匿不以闻。
——《明史·胡惟庸传》1.废宰相、权分六部历史原因:前朝丞相权势过重、威胁皇权的教训。直接原因:胡惟庸专权根本原因:加强皇权的需要。八日之间,内外诸司奏札凡一千六百六十,记三千二百九十一事。——(清)孙承泽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
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披被。
——朱元璋影响:①皇权和相权集于一身,
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②政务繁忙,效率低,
易决策失误。
“正常情况下,一切内外奏章由文书房登录后交司礼监由掌印太监转呈皇帝。皇帝阅后再逆行送内阁票拟。票拟之后,再返行文书房、司礼监,再经掌印太监之手呈皇帝审定。果系妥当,则令秉笔太监照内阁票拟批行,否则,再下内阁重拟。”—《监阁共理与相权游离》一、变与不变——明朝的专制统治2.设立内阁⑴设立:明成祖在文渊阁正式设立内阁⑵性质: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机构⑶运行机制:皇帝内阁司礼监吏户礼兵刑工司礼监、内阁大学士,内外相维①票拟:替皇帝浏览百官奏章,草拟处理意见。②批红:皇帝在票拟的基础上,用红笔正式批复奏章。⑷特点:比较项目宰相制内阁制相同点不同点权力来源任免职权对君权影响职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制度赋予、法定皇帝个人信任、非法定经皇帝与大臣商议直接由皇帝决定拥有一定的决策权咨询机构,无决策权一定程度上制约君权不能制约君权⑸影响: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①地位: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②权限:内阁完全受制于皇权;内阁不能制约皇权。一、变与不变——明朝的专制统治3.宦官专权皇帝内阁司礼监吏户礼兵刑工①司礼监获得了协助甚至代理皇帝批红的权力;②负责提督东厂,控制锦衣卫,对官民的言行进行监视、侦查,有权逮捕、施刑。表现:宦官无法制约皇权,必须依附于皇权,实质是专制皇权的强化。实质:政治日益黑暗,社会矛盾加剧影响:
明代设立东厂和锦衣卫,两机关作为皇帝的特务机关,依照皇帝诏令可通过秘密逮捕、私自刑讯来惩处所有官僚。——摘编自邰相瑀《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概述》翁父汪厂公刘皇帝九千岁一、变与不变——明朝的专制统治小结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1.废宰相、权分六部2.设立内阁3.宦官专权内阁首辅专权政
治
腐
化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置相》专制皇权发展到新高度,有利于加强君主对全国的有效统治。危机:封建制度走向衰落。.廷杖,是皇帝在朝堂上下令,由司礼太监监督,锦衣卫执行,当场杖打朝臣的一种刑罚。与一般的刑罚不同,这是一种法外之刑。专司批评弹劾的科道官(六科给事中和都察院的监察御史)受刑人数最多,占比达43%。这从本质上反映了明朝(
)A.监察御史的权力受限B.专制主义越来越严酷C.中央与地方关系紧张D.法律体系仍不够健全据《明史·职官志》记载:“至世宗中叶夏言、严嵩迭用事,遂赫然为真宰相,压制六卿矣。然内阁之票拟,不得不决于内监之批红,而相权转归之寺人。”据此可知,明世宗时(
)A.内阁成为了国家决策机构B.宦官专权的问题日益突出C.宰相制度复苏并继续发展D.君主专制受到巨大的挑战巩固练习BB下图反映了明朝政府架构的变化。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强化君主专制的需要B.减轻皇帝的政务压力C.有效协调各部门权力D.避免行政管理的腐败明朝宦官专权的现象十分严重:如宦官王振被尊称“翁父”,汪直当权时出现“知有汪太监,不知有天子”的说法,刘瑾被称为“立皇帝”,魏忠贤被呼为“九千岁”。但权势熏天的宦官最后都被罢免或处死。这表明(
)A.宦官专权威胁皇权 B.宦官权力和皇权可协调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宦官权力是皇权的延伸巩固练习AD明朝大学士叶向高曾言:“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执掌,终以取祸。臣备员六年,百凡皆奉圣断毫不敢欺负。部务尽听主者毫不敢与闻。”该材料说明内阁(
)A.并非法定的政府机构B.拥有一部分宰相权C.有利于强化中央集权D.由皇帝亲信内侍组成明朝内阁取得票拟权后,凡经其下传的诏旨及皇帝批红的奏章,都要由监察官进行审查复核,如有违误,监察官要提出驳正意见。这一规定(
)A.有效加强地方管理 B.正式废除宰相制度C.意在防范内阁专权 D.提高内阁行政效率巩固练习AC二、见与不见——面向世界的明朝(一)郑和下西洋时间条件概况目的影响15世纪前期(1405—1433)①国家统一,国力强盛②造船技术发达,航海技术先进③统治者的支持先后七次率领船队出海,访问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宣扬国威积极:是世界历史上空前规模的远洋航行;增进了中外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消极:给明朝带来较大的财政负担,后来未能持续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和等通使西洋。
——《明史·郑和传》特点:时间长、规模大、
范围广、领先世界三保下西洋,费钱粮数十万,军民死且万计,纵得奇宝而回,于国家何益?——《殊域周咨录》强不凌弱众不暴寡天下共享太平之福。
——明成祖给各国敕书东方的航海家从容温顺,不记前仇,慷慨大方,他们从不威胁他人的生存。虽以恩人自居,全服武装,却从不征服异族,也不建立要塞。
——李约瑟和平之旅
,友谊之旅!传播了和平与和谐的天下观念!强不凌弱,众不暴寡,人类永恒的价值追求!但以宣扬国威为目的壮举终因国力不支而作罢也警示我们要量力而行!二、见与不见——面向世界的明朝(一)郑和下西洋探究:结合郑和下西洋相关内容,谈谈你的认识?二、见与不见——面向世界的明朝(一)郑和下西洋宋元明朝目的态度影响海外贸易,获取商业利润外贸税成为政府主要税源宣示国威,巩固宗藩关系主动开放逐步自封→闭关锁国朝贡贸易消耗了国家实力
朝贡贸易:是古代王朝与周边藩属国政治经济联系的一种重要方式,其特点往往是“厚往薄来、倍偿其价”,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主要是为了宣扬国威,满足统治者对奇珍异宝的需求。
各国使节搭乘郑和的船队,纷纷前往中国朝觐明朝皇帝,在下一次下西洋时,郑和又把他们送回各自的国家。这种“四方来朝”的局面,就是明朝皇帝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就基本层面而言,宋元以前中华民族是以一种较为开放的心态与海洋打交道的。只是到了元末明初之后,随着国家海洋方面的安全问题日益凸显,甚至成为统治政权的隐患时,原本日渐开放的海洋观念意识才开始转向。这就致使海洋观的开放趋向始终被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这也是由中国封建社会的根本特性所决定的。
——吴珊珊、李永昌:《中国古代海洋观的特点与反思》探究:经略海疆观念的变化?二、见与不见——面向世界的明朝(二)“倭寇”问题1.从元朝末年起,日本海盗侵扰我国东部沿海,被称为“倭寇”。2.明朝前期,实行海禁,导致东南民间海上走私活动猖獗,与倭寇混杂。3.戚继光、俞大猷抗倭,东南沿海形势稳定,海禁松弛。倭寇者,日本之海盗……自元初日本北条氏执政时代,迄明中叶丰臣氏当国时代,寇掠三百余年。沿海数千里,备受荼毒。
——陈懋恒:《明代倭寇考略》寸板不许下海,罢太仓黄渡市舶司……以倭寇仍不稍敛足迹,又下令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明太祖实录》戚继光俞大猷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互联互通开放包容二、见与不见——面向世界的明朝(三)殖民东来1.原因:明朝中后期,新航路开辟,欧洲殖民者在中国沿海活动日益频繁。2.表现:①16世纪中叶,葡萄牙取得在濠镜澳(澳门)的租住权。②荷兰和西班牙先后占据台湾岛南部和北部,后西班牙退出。探究:澳门、台湾的相继丢失,这说明了什么中国缺乏海权意识中国逐渐衰落和西方国家崛起
就基本层面,宋元以前中华民族是以一种较为开放的心态与海洋打交道的。只是到了元末明初之后,随着国家海洋方面的安全问题日益凸显,甚至成为统治政权的隐患时,原本日渐开放的海洋观念意识才开始转向。
——吴珊珊、李永昌《中国古代海洋观的特点与反思》从“主动开放”到“故步自封”西方殖民者侵略威胁初显从洪武至成化(1368—1487年)的一百余年间,明朝对外交往经历了由锐意开拓到主动收缩的转变。其间,明朝对“四夷”的朝贡赏赐由慷慨逐步转为计较,一些朝臣更以“招俫四夷”为弊政。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明朝国力日益衰退 B.倭寇的侵扰严重C.政府实行海禁政策 D.欧洲殖民者东来下列所示为郑和下西洋的相关记载。这可以用来佐证郑和下西洋(
)A.坚持公平交易原则 B.以宣扬国威为目的C.扭转政府经济困局 D.促进中外贸易交流巩固练习AD(1)占城“对中国青瓷盘碗等品,纻丝绫绢烧珠等物甚爱之,则将淡金(一种含银量较高的自然金)交易”(2)自郑和下西洋后,旧港国(在今印度尼西亚)“市中交易亦使中国铜钱,并用布帛之类”(3)暹罗国上水镇“有番人五六百家,诸色香货皆有卖者”,“中国宝船到暹罗,亦用小船去做买卖”郑和下西洋,跟公元前2世纪张骞通西域一样,都是为中国凿开一个过去很少人知道的混沌而广大的天地。他们对国家贡献和东西文化交流,有伟大的功绩。不过,结局完全不同。这结局不同的原因是明朝(
)A.处于社会转型时期 B.朝贡贸易无法持续C.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D.跨区域贸易的兴盛明朝初期,明成祖派遣郑和远航海外,访问亚非30多个国家,创造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但是后实行海禁,严格限制海外贸易活动,造成明朝对外政策巨大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A.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产物B.打击东南沿海倭寇的需要C.明朝与印度洋沿岸国家关系恶化D.为集中力量应对女真族威胁巩固练习DA明清政府面对境内反对势力、“倭寇”及西方早期殖民势力,采取“迁界”“海禁”等措施,企图依靠远离海洋、抑制民间海上贸易来固守疆土,抵御外敌。这反映出(
)A.封建制度衰弱无力抵抗劲敌B.明清的统治者海洋意识淡薄C.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D.明清时期海军力量相对薄弱明初,倭寇侵扰频繁,明政府长时间实行海禁,后来明政府派遣戚继光、俞大猷等大将平息倭寇后,允许商民出洋,又在澳门开埠,允许外商入华经营海上贸易。这表明明朝海禁政策的调整(
)A.阻止了西方列强的侵扰 B.有利于中外贸易的发展C.放弃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D.驱逐了葡萄牙殖民势力巩固练习BB三、稳与不稳——明朝的边疆经略对象政策蒙古乌思藏女真战争、修长城、和议、互市册封、设行都指挥使司,委任藏族上层管理册封、设奴儿干都司特点:恩威并施、以夷治夷、因俗而治、多元一体。
在明朝的统治者的思想观念中,“内中外夷”的思想是根深蒂固的,但他们能够顺应时代的发展,在促进“华夷一家”思想的发展方面做出了自己的努力。标志着中华整体观念已深入人心,同时也为清朝的治理边疆思想奠定了基础。——据栾凡《明朝治理边疆思想的时代特征》影响:1.维护了边疆地区的稳定,促进了民族交融;2.对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的奠定发挥了积极作用。明朝清朝西藏册封僧俗首领设行都指挥使司管理军民任用藏族上层人士册封达赖和班禅派遣驻藏大臣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蒙古重修长城,订立和议接受册封,恢复贸易平定噶尔丹叛乱设盟、旗两级管辖,任用蒙古王公下表是明清两代管理西藏、蒙古措施的对照由此表可以概括出明清两代边疆管理的共同点有(
)①册封当地首领;②设立管理机构③尊重各民族宗教信仰;④推行“改土归流”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巩固练习A1374年,明太祖下诏:“惟尔西番朵甘、乌思藏各族部属,闻我声教,委身纳款,已尝颁赏授职,建立武卫,俾安军民。……其朵甘、乌思藏亦升为行都指挥使司,颁授银印,仍赐各官衣物。”这表明,明初(
)A.设置机构管理西藏事务 B.面临西方殖民者的骚扰C.派人远洋航行耀兵异域 D.加强私人海外贸易限制明朝景泰五年(1454年),明政府在南京安置一批女真族人;成化二年(1466年)在两广、福建又安置一批,建州女真崛起后女真族上层针对本民族同汉族混居,专门修建一座城供汉族移民聚居、材料体现了(
)A.民族交融获得发展 B.汉族与女真族的民族矛盾C.国家统一局面形成 D.女真族崛起冲击明朝统治巩固练习AA郑和下西洋,跟公元前2世纪张骞通西域一样,都是为中国凿开一个过去很少人知道的混沌而广大的天地。他们对国家贡献和东西文化交流,有伟大的功绩。不过,结局完全不同。这结局不同的原因是明朝(
)A.处于社会转型时期 B.朝贡贸易无法持续C.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D.跨区域贸易的兴盛明朝初期,明成祖派遣郑和远航海外,访问亚非30多个国家,创造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但是后实行海禁,严格限制海外贸易活动,造成明朝对外政策巨大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A.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产物B.打击东南沿海倭寇的需要C.明朝与印度洋沿岸国家关系恶化D.为集中力量应对女真族威胁巩固练习DA三、稳与不稳——明朝的边疆经略明清易代1616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建立大金1636皇太极称帝,改女真为满洲,改国号为大清16441644年,李自成攻占北京,崇祯帝自缢,明亡。1644多尔衮率军进入山海关,打败李自成,进占并迁都北京孔尚任(1648-1718)有感于明朝的覆亡,在《桃花扇》(1699年完稿)的篇末感叹道:
俺曾见金陵玉殿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时尚品牌店装修合同样本
- 2025年度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停薪留职协议
- 夜间快递运输线路外包合同
- 保险公司装修质量保证协议
- 产业园装修贷款合同范本
- 2025年度网络安全应急响应工程师聘请合同-@-1
- 学校教室半包装修合同样本
- 工厂车间装修包工协议
- 家电卖场展位装修合同书
- 保险公司装修制式合同样本
- 自卸车司机实操培训考核表
- 教师个人基本信息登记表
- 中考现代文阅读理解题精选及答案共20篇
- ESD测试作业指导书-防静电手环
- 高频变压器的制作流程
- 春季开学安全第一课PPT、中小学开学第一课教育培训主题班会PPT模板
- JJG30-2012通用卡尺检定规程
- 部编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分析
-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复习方法表格模板100天
- APR版制作流程
- 《C++程序设计》完整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