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华东师大版选修3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
2024年华东师大版选修3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
2024年华东师大版选修3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
2024年华东师大版选修3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
2024年华东师大版选修3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华东师大版选修3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965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法西斯主要大国之间在军事上既合作又斗争。下列实物中,最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A.一枚铸有苏、美、英国旗和“1944年6月”的纪念币B.一份“1940~1944年租借法受援国及物资”的清单C.一本20世纪40年代的中文版《开罗宣言》D.一张布雷顿深林会议场景的照片2、“除了西班牙、荷兰和北欧三国以及瑞士之外,全欧洲都加入了这场战争。加拿大部队到法国作战;澳大利亚、新西兰人则跑到爱琴海的一个半岛上美国印第安人被派到欧洲、中东;中国劳工来到西方。”这说明A.欧洲统治地位动摇B.第二次世界大战席卷世界C.世界联系更加紧密D.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3、下图是1942年的一幅战争宣传漫画海报;题名《绞死希特勒》。图中三只手代表着当时对德作战的主要三个国家,这三国是。

A.美国、英国、法国B.英国、法国、苏联C.美国、英国、苏联D.美国、法国、苏联4、恩格斯曾说:“共和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最终建立毕竟使法国工人有了一个基础,可以组织起来,成为一个独立的政党,并且在将来不是为了他人的利益而是为它本身的利益进行战斗。”这表明A.宪法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B.法国已建立了马克思主义政党C.法国无产阶级革命的进行D.工人阶级推动共和政体的建立5、1941年5月下旬,美国国务卿赫尔在致中国外交部长的信中表示:“希望在和平状态恢复的时候,能和中国政府以有步骤谈判和订立协定的程序,迅速地做到取消一切有特殊性质的权利。”美国政府这一行为A.表明美国开始改变中立立场B.是绥靖政策的突出表现C.履行了反法西斯同盟的约定D.鼓励了中国的抗日斗争评卷人得分二、材料分析题(共5题,共10分)6、材料:二战后;人权问题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联合国宪章》第一次将“人权”写入国际文件,并纳入国际法的范畴。1946年联合国成立人权委员会。1948年12月1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该委员会起草的《世界人权宣言》,共30条,第一条宣布“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它在重申近代思想家的“天赋人权”论之后,强调“人人有权享有生命;自由和人身安全”。这就是说,人权首先是人民的生存权,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没有生存权,其他一切权利无从谈起,宣言在确认私有财产权的基础上还规定了各种个人权利和自由,同时,还规定了社会保障、免于失业、同工同酬,给薪休假、受教育和适度生活水平等经济、社会、文化权利。这说明宣言是各种意识形态在战时特殊历史条件下妥协的产物,它是有历史局限性的。某些西方大国从一开始就想利用人权问题干涉别国内政。该宣言是第一个关于人权问题的专门性国际文件。

——摘编自吴于廑等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世界人权宣言》发表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人权宣言》的特点。7、材料一:20世纪60年代,美国民谣歌手彼得·西格尔的一首民谣《那些鲜花都去哪儿了》在四处飘荡:“花儿都到哪里去了?都被女孩摘走了,女孩都到哪里去了?都被男孩娶走了。男孩都到哪里去了?变成士兵打仗去了。坟墓都到哪里去了?都被花儿覆盖了”在大规模的反战运动中,以青年学生为主力的抗议力量逐渐壮大,为了阻止战争机器的继续开动,黑人民权运动、嬉皮士、摇滚乐、女权运动的参与者也纷纷汇入了反叛的洪流,掀起了一浪高过一浪的文化反战运动。材料二:全国各界人士都以大规模游行示威的抗议运动或通过各种舆论宣传媒体表达对政府的不满和对战争的深恶痛绝。在全国性的反战浪潮下,约翰逊总统在1968年3月因民众的反对和党内反对派的斗争而最终退出竞选。作为一个发动战争的不得人心的总统,约翰逊离开白宫。继任的尼克松总统则向民众保证“新任领导将结束战争”。材料三:美国于1965年8月向日内瓦18国裁军委员会提出一项防止核武器扩散条约草案。同年9月,苏联也向联大提出一项条约草案。1966年秋天,苏美两国开始秘密谈判,并于1967年8月24日向18国裁军委员会提出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联合草案,1968年3月11日美苏又提出联合修正案。1968年6月12日,联大核准该条约草案。1970年3月5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正式生效。1996年9月10日联合国大会以158票赞成、3票反对、5票弃权的压倒多数票通过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该条约是一项旨在促进全面防止核武器扩散、促进核裁军进程从而增进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条约。(1)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二战后反战运动高涨的原因?

(2)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有利于世界和平的因素有哪些?8、今年是苏德战争爆发70周年,苏联解体20周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大事年表。1939年8月23日苏德签订互不侵犯条约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1939年9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1988年6月-7月苏共19次代表会议,首次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公开性,民主化和社会主义意见的多元化”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1942年1月1日《联合国家宣言》签署1942年7月-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保卫战1989年-1990年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中14个发生民族骚乱和流血冲突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1945年4月30日苏军攻克柏林1991年12月苏联正式解体材料二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如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苏联曾经是有用的敌人。美国相信,不仅要和苏联的军事力量竞赛,还要和苏联的成就竞赛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1991年9月9日)(1)根据大事年表提到的历史事件,分析苏联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联系所学知识,概括学术界是怎样评价“美苏冷战”的。(3)从思想、社会和政党政治三个方面,分析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是如何导致苏联解体。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西沙群岛历来是中国领土。自西沙群岛历来是中国领土。自195610年起,越南南方政府(简称南越)侵占了中国南沙、西沙群岛1974多个岛屿。此后摩擦不断,南越得寸进尺。1年15月19日,毛泽东主席果断决策,要求海军做好西沙自卫还击作战的战前准备和兵力部署。5日4时,南越10艘军舰企图强行占领西沙群岛的琛航、广金两岛,同时向我军舰艇寻衅。22时4分,敌12艘军舰突然同时向我海军开火。我军奋力还击,海军官兵的英雄主义气概和勇猛顽强作风压倒了南越海军。30时20分,海上战斗结束。49日上午,我军在人员无一伤亡的情况下收复了被强占的珊瑚、甘泉、金银三岛,俘敌2人。至此,我国重新收复被侵占的岛屿,恢复行使对西沙群岛的主权。27月48日,中国外交部发表声明,中国政府决定将自卫反击战中俘获的1名南越官兵和名美国联络官,全部遣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能够收复西沙群岛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西沙海战对当今中国面临的海上争端的启示。——摘编自周德华《收复西沙扬国威一西沙海战》10、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材料一: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国现在的五十几个民族及其祖先,几千年来一直共同生活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绝大多数民族都是中国的土著民族,都可以在中国这片土地上追溯出两千年以上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这一点与西方很多国家都不同。

中国各民族;长期生活在统一的国家之中。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两千多年来,尽管出现过多次分裂,但与统一相比,分裂的时间是短暂的,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而且统一的范围越来越大,越来越巩固。

中国的统一与辽阔的疆域;是中国各民族共同缔造开发的。中国的文化与历史,也是中国56个民族及其祖先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共同创造出来的。其中汉族居于主导地位,每一个少数民族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十五讲》

(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分析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发展的历史特点。

材料二:鸦片战争以后;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边疆危机,清朝采取一些措施,改变边疆民族地区的管理机构,在边疆地区逐步推行与内地一体化的政策,力图通过设省加强对边疆民族地区的管辖。如1884年新疆正式设省,1907年改盛京、吉林、黑龙江三个将军辖区为行省。这些措施对维护国家主权、安定边陲起到了积极作用。

1912年1月;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中强调,“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中华民国政府筹备设立专门机构,管理边疆民族事务。在边疆地区,民国时期的管理机构主要是设省。抗战期间,边疆地区的自治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

清政府和国民政府;都没有真正担负起抵御外来侵略的责任。尽管边疆民族管理机构为维护国家统一和边疆稳定发挥了一定作用,却无法改变国土沦丧;边疆内缩的现实。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开辟了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的新纪元。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贯彻《共同纲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的民族政策,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逐步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保障了各少数民族的权益,使他们能当家作主;保证了各民族的平等地位;祖国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共同抵御帝国主义的侵略。充分发挥各民族参加国家政治生活和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摘编自孙宏年《四海一家:边疆治理与民族关系》等。

(2)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解读近现代历史上中国边疆和民族问题发展变化的历程。

材料三新航路开辟以后;广大亚非拉民族和国家相继沦为西方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西方殖民帝国相继瓦解。许多学者将此过程称为“非殖民化”。大多数西方学者把“非殖民化”看成是殖民帝国所采取的;让予殖民地取得独立的主动行为。在我国学术界,在谈到殖民帝国瓦解的时候,大都强调的是“民族解放运动”,而很少使用“非殖民化”这一概念。最近,我国有些学者提出“非殖民化”和民族解放运动是一个历史进程的两个方面。“非殖民化”实际上是殖民国家在被迫撤出殖民地的过程中采取的维护自身利益的各种行动。

——摘编自高岱郑家馨《殖民主义史•总论卷》

(3)依据材料概述关于二次大战后西方殖民体系解体原因的不同观点。选择其中一个观点做出评价并说明理由。评卷人得分三、论述题(共2题,共4分)11、阅读如下图示。

史料展示了经济全球化历程的两种发展状况,结合所学,任选一种发展状况进行论证。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世界历史上重要的条约或会议。

。时间。

会议或条约。

简介。

1648年。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结束了欧洲三十年战争;确定了国际关系中应遵守国家主权;国家领土与国家独立等原则;形成了历史上第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国际关系体系—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1919年。

《凡尔赛和约》

共15部分;包括440个条款和一项议定书,第一部分为国际联盟盟约。条约围绕战后处置德国问题,协调了列强在欧洲;近东和非洲的资本主义世界秩序。

1945年4月。

《联合国宪章》

共分19章111条。宪章规定;联合国及其成员国应遵循各国主权平等;各国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在国际关系中不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以及联合国不得干涉各国内政等原则。

1968年7月。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宗旨是防止核扩散;推动核裁军和促进和平利用核能的国际合作。截至2002年4月,《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缔约国共有187个。

2019年5月。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

聚焦“亚洲文明交流互鉴与命运共同体”主题;共商文明发展;合作大计,达成广泛共识并发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2019北京共识》

——据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等材料列举了人类历史上一些重要的会议和条约,其中蕴含着全球治理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世界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评卷人得分四、简答题(共2题,共20分)1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远东国际法庭法官既为由日本投降书上签字受降各国所派遣;法官们的席次当然应该以受降签字国的先后为序,即以美;中、英、苏、澳、加、法、荷为序。但庭长不喜欢这个安排。由于他想使与他亲近的英、美法官坐他的两侧,便提议应按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五强为中心安排,即以美、英、苏、中、法为序。但是有人指出:按照联合国宪章,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是以中、法、苏、英、美(按照国名英文字母先后)为序的。这样,中国和法国法官将坐在他的两旁。于是庭长又提议:可以用一般按国名英文字母先后为序的办法。但马上发展,居中的将是中、加等国的法官,英、美法官离庭长更远了。

1946年5月2日正式开庭的前一天;庭长宣布,经过盟军最高统帅同意,坐席安排是,庭长右侧为美;中、法等国法官,左侧为英、苏等国法官。这样,英、美两国法官居中。中国法官表示:“这个安排是荒谬的,它既非按照受降签字的次序,又非按照联合国安理会五强排列的次序,亦非按照一般国际会议以国名字母先后排列的次序,用意何在,殊属费解。”说毕便愤然离开。

第二天;远东国际法庭正式开庭。开庭前庭长宣布,最高统帅已经同意,法官行列和坐席的顺序以受降签字国的顺序为准。

——摘编自梅汝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建立的背景;说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长先后提出的法官座次安排的理由。

(2)说明中国法官抗争的原因,并加以简要评价。14、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我想;如果您真的关心世界人民的幸福的话,那么您就会正确地理解我的意思:人人都需要和平,无论是还没有丧失理智的资本家,还是不仅能够珍惜自己个人的生命而且更能珍惜人民生命的共产党人,都是如此,我们共产党人从问世之日起,一般来说是反对国家间的任何战争和捍卫和平事业的,我们始终把战争视为灾难,而不是把它当成儿戏,当成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更不是把它当做目的本身。我们的目的是明确的,而达到目的的手段就是劳动。战争是我们的敌人,对各国人民来说是灾难。

如果您真的关心和平和本国人民的幸福;那么这也只能算是您作为总统应尽的义务,而我作为部长会议生席也应对自己的人民表示关怀。此外,维护全球和平应是我们其同美心的事业,如果在现代条件下爆发战争,那么这就不仅仅是美苏之间的战争,因为美;苏之间其实并不互相谋求什么,但战争将是全球性的,残酷的、毁灭性的。

——1962年10月26日赫鲁晓夫致肯尼迪的信(摘录)(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赫鲁晓夫致信肯尼迪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联对现代条件下的战争所持的态度及其积极影响。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A【分析】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二战”的理解。由“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法西斯主要大国之间在军事上既合作又斗争”得知最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一枚铸有苏、美、英国旗和“1944年6月”的纪念币,A项正确;BCD三项均排除。故选A。2、C【分析】【详解】

材料没有涉及欧洲的统治地位动摇的信息;排除A;材料的主旨不是强调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球性,排除B;“除了西班牙;荷兰和北欧三国以及瑞士之外,全欧洲都加入了这场战争。加拿大部队到法国作战;澳大利亚、新西兰人则跑到爱琴海的一个半岛上美国印第安人被派到欧洲、中东;中国劳工来到西方”表明世界联系更加紧密,故C正确;

材料反映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而非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无关,排除D。3、C【分析】【详解】

这是1942年的一幅战争宣传漫画海报,题眼是“1942年”,对德作战的国家不包括法国,因为法国已于1940年败亡,故排除含有法国的选项;或是从漫画中三个袖口的国旗样式也能分辨出三个国家来。正确的选项为C。4、A【分析】【详解】

根据“共和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最终建立毕竟使法国工人有了一个基础;可以组织起来,成为一个独立的政党,并且在将来不是为了他人的利益而是为它本身的利益进行战斗。”可知材料中恩格斯强调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建立对法国工人运动的积极影响,故A项正确;材料描述法国工人可以组织一个政党,而非建立马克思主义政党,B项错误;C项无法从材料中判断,排除;材料反映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建立对法国工人运动的积极影响,并非工人阶级推动共和政体的建立,排除D项。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共和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最终建立毕竟使法国工人有了一个基础,可以组织起来,成为一个独立的政党,并且在将来不是为了他人的利益而是为它本身的利益进行战斗。”紧扣关键信息并联系所学巴黎公社革命的背景分析解答。5、D【分析】试题解析:本题考查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强调美国给中国约定,在抗日战争结束后,中美之间谈判决定放弃在中国的特殊权益问题,可见此番言论有助于中国的抗日斗争,D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出改变中立立场的开始,不选A。绥靖政策是纵容法西斯势力的侵略,但此番言论是鼓励了中国的抗日,不选B。19415月反法西斯同盟还没有成立,不选C。二、材料分析题(共5题,共10分)6、略

【分析】本题考查《世界人权宣言》发表的背景和特点;主要考查学生联系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概括归纳材料信息的能力。

(1)《世界人权宣言》发表的背景;可以根据材料中的“二战后,人权问题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所涉及到的时间信息,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来回答。

(2)《世界人权宣言》的特点,可以根据材料中的“该宣言是第一个关于人权问题的专门性国际文件”“人权首先是人民的生存权,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没有生存权,其他一切权利无从谈起”“重申近代思想家的‘天赋人权’论”“宣言在确认私有财产权的基础上还规定了各种个人权利和自由,同时,还规定了社会保障、免于失业、同工同酬,给薪休假、受教育和适度生活水平等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它是有历史局限性的”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解析】(1)背景:世界大战给世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普遍认识到人权的重要性;二战后,世界民主化思潮的发展;两种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冲突;人权问题首次写入国际文件纳入国家法范畴;成立了专门的世界人权组织。

(2)特点:世界上第一个关于人权问题的专门性国际文件;继承近代以来的人权思想;强调生存权利至高无上;确认财产私有权;系统地提出保护基本人权的具体内容;有历史局限性。7、略

【分析】【详解】

(1)根据材料“男孩都到哪里去了?变成士兵打仗去了。坟墓都到哪里去了?都被花儿覆盖了”可知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各国人民渴望和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核武器毁灭性的破坏力威胁人类文明;美苏冷战的威胁;局部战争的存在;世界各国民众维护世界和平意识增强。

(2)本小问的因素,结合所学知识,从可以推动世界和平的因素的角度进行分析,注意联系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即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的不断发展;亚、非、拉美等国家发起了不结盟运动;非政府组织作为反战和平运动的新兴力量在世界范围兴起;中国崛起,并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重大贡献。【解析】(1)原因: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各国人民渴望和平;核武器毁灭性的破坏力威胁人类文明;美苏冷战的威胁;局部战争的存在;众多文化名人的推;世界各国民众维护世界和平意识增强。

(2)因素: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的不断发展;亚、非、拉美等国家发起了不结盟运动;非政府组织作为反战和平运动的新兴力量在世界范围内兴起;中国崛起,并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重大贡献;《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的签订。8、略

【分析】【详解】

第⑴题主要考查了从大事年表中获取信息;解读信息的能力。回答时注意将大事年表中涉及的主要事件按二战的发展阶段进行归类;可从二战的开始、扩大、转折、反攻到胜利这几个阶段对苏联的作用进行全面解读。第⑵题要求将材料中学术界的观点和教材表述进行有机整合,对“美苏冷战”从国际局势、科技发展等角度进行辩证分析。第⑶题要求从思想、社会和政党政治三个角度对苏联解体的原因进行分析,主要是考查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和对理论问题的分析能力。

【命题立意】本题以苏联为中心线索,着重考查了苏联对二战的影响、美苏冷战对世界的影响以及苏联解体的原因。通过对苏联从强盛到解体这段史实的解读,思考社会主义制度改革这一重大现实问题,给当下的中国改革以借鉴。【解析】(1)《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客观上加速二战的爆发;苏联参战,促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斯大林格勒战役对推动整个反法西斯战局变化具有深远影响;雅尔塔会议对加快战争进程以及战后问题的处理做了重要安排;攻克柏林,促使德国无条件投降;对日宣战,加速日本投降.

(2)学术界力图对美苏冷战作出辩证评价.既强调了美苏争锋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国际局势紧张;又看到在近半个世纪中双方势均力敌,避免了世界大战的爆发.既认为美苏军备竞赛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又指出冷战推动了科技的发展.

(3)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想代替“科学社会主义”,提出“公开性”“多元化”,造成思想领域极度混乱;使各种反对势力趁机崛起,社会失控,民族分裂愈演愈烈;实行“多党制”,从根本上动摇了共产党的领导.9、略

【分析】【详解】

(1)原因:根据材料“1974年1月15日;毛泽东主席果断决策,要求海军做好西沙自卫还击作战的战前准备和兵力部署”可知,中央的正确决策与妥善部署;根据材料“我军奋力还击,海军官兵的英雄主义气概和勇猛顽强作风压倒了南越海军”可知,海军官兵捍卫领土主权的决心和英勇奋战;根据材料“至此,我国重新收复被侵占的岛屿,恢复行使对西沙群岛的主权”可知,收复领土的举措具有正义性;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越政权遭受内外危机。

(2)启示:开放性试题。从维护国家领土主权、战略时机、灵活外交、海防意识等角度回答。具体而言,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反对地区霸权;保持信息、战略优势,把握反击先机;保持国力增长与实行灵活外交相结合;加强国民的海洋意识教育。【解析】(1)原因:中央的正确决策与妥善部署;海军官兵捍卫领土主权的决心和英勇奋战;收复领土的举措具有正义性;南越政权遭受内外危机。

(2)启示: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反对地区霸权;保持信息、战略优势,把握反击先机;保持国力增长与实行灵活外交相结合;加强国民的海洋意识教育。10、略

【分析】(1)根据“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国现在的五十几个民族及其祖先,几千年来一直共同生活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得出中华民族来源于自古以来生活在中国领土上的众多古代民族;根据“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而且统一的范围越来越大,越来越巩固”得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雏形早已奠定,并不断扩展范围,加强力度;根据“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得出统一是古代中国的主要格局和趋势,大多数时间处于统一王朝的统治之下;根据“中国的统一与辽阔的疆域,是中国各民族共同缔造开发的”“其中汉族居于主导地位”得出汉族为主体,各民族都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贡献力量。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别从背景;措施和影响分析解读近代现代历史上中国边疆和民族问题发展变化即可。

(3)根据“大多数西方学者把‘非殖民化’看成是殖民帝国所采取的、让予殖民地取得独立的主动行为”得出观点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殖民体系解体的原因是西方列强给予殖民地独立。根据“在我国学术界,在谈到殖民帝国瓦解的时候,大都强调的是‘民族解放运动’”得出观点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殖民体系解体的原因是亚非拉人民进行民族解放斗争。可任选一观点,应该反对观点一,赞同观点二。说明的理由:可从殖民地国家长期进行反对殖民统治的斗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民族解放运动加速了西方殖民体系的崩溃、西方列强撤出殖民地是被迫的角度分析说明。【解析】(1)中华民族来源于自古以来生活在中国领土上的众多古代民族;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雏形早已奠定;并不断扩展范围,加强力度;统一是古代中国的主要格局和趋势,大多数时间处于统一王朝的统治之下;汉族为主体,各民族都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贡献力量。

背景。

措施。

影响。

近代。

西方列强对外扩张;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边疆危机加深。

清政府和中华民国政府通过在边疆设省;统一边疆与内地的灌下机构,加强对边疆民族地区的控制。

孙中山提倡民族统一;中华民国时期重视边疆地区自治。

对维护国家统一和边疆稳定有一定作用;但无法根本改变遭受列强侵略的局势。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中华民族取得独立。

贯彻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原则;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中国综合国力提升;国际地位提高。

(3)观点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殖民体系解体的原因是西方列强给予殖民地独立。

观点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殖民体系解体的原因是亚非拉人民进行民族解放斗争。

示例1:

反对观点一。理由:殖民地国家长期进行反对殖民统治的斗争;本国的社会经济和资本主义逐渐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新独立的亚非拉国家为了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团结起来,相互支持,建立不结盟运动等组织。广大发展中国家反对西方列强的剥削,要求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推动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加速了西方殖民体系的崩溃。西方列强撤出殖民地是被迫的,不是殖民体系最终解体的主要原因。

示例2:

同意观点二。

理由与上文近似。三、论述题(共2题,共4分)11、略

【分析】【分析】

【详解】

材料中“经济全球化历程的三次浪潮和挫折”体现出经济全球化的两种发展状况分别是经济全球化的三次高潮和经济全球化的三次挫折。首先,提出观点是经济全球化的三次高潮。然后论证,根据材料中“第一次浪潮发生在16世纪”可知新航路的开辟是推动第一次经济全球化高潮的主要因素。根据材料中“第二波浪潮发生在1815—1913年期间”,而这一时间段刚好是两次工业革命时期,因而19世纪初至20世纪初,第一、二次工业革命成为全球化发展的强大动力,经济全球化出现第二次高潮。材料中提到“第三波浪潮出现在二战后特别是冷战初期”,而这一时间段则正好是第三次科技革命,因而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第三波全球化浪潮。最后得出结论:世界大战、经济危机、“冷战”对峙等影响经济全球化,使之出现波动。【解析】观点:经济全球化经历了三次挫折。

论证:17—18世纪;殖民战争频繁,从三次英荷战争到英法战争,国际贸易受挫,全球化一度陷入停顿。1914—1945年,爆发两次世界大战,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各国实施贸易保护主义,经济全球化陷入低潮。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美苏争霸,两极格局对峙,全球化受阻。

结论:近代以来,世界战争、经济危机和冷战对峙使全球化不断受挫。12、略

【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主旨可以得出论点构建公平公正、合理有序的政治秩序是有效治理地区性、全球性问题的关键。论证过程可以结合材料信息从正反两面进行。论证: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定了国际关系中应遵守国家主权、国家领土与国家独立等原则,构建了相对平等、合理的国际政治体系,结束了欧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