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府与电子政务(第二版) 课件 张锐昕 第6-12章 电子政务的结构模型-电子政务建设典型案例_第1页
电子政府与电子政务(第二版) 课件 张锐昕 第6-12章 电子政务的结构模型-电子政务建设典型案例_第2页
电子政府与电子政务(第二版) 课件 张锐昕 第6-12章 电子政务的结构模型-电子政务建设典型案例_第3页
电子政府与电子政务(第二版) 课件 张锐昕 第6-12章 电子政务的结构模型-电子政务建设典型案例_第4页
电子政府与电子政务(第二版) 课件 张锐昕 第6-12章 电子政务的结构模型-电子政务建设典型案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子政府与电子政务

(第二版)下

篇电子政务的实践发展第6章电子政务的结构模型电子政务的功能电子政务的体系结构电子政务的业务模型电子政务的工作形式电子政务的结构模型6.1电子政务的功能

电子政务的功能,也就是通过应用电子政务系统并建立与其相适应的政务部门的组织形式、业务流程、管理方式和运行机制等电子政务模式,对公共管理和服务活动所产生的功效。从内容来看,电子政务是政务部门职能的电子化、网络化和一体化从实现方式来看,电子政务旨在创立一个统一的信息通信平台、协同办公平台和数据处理平台,以实现各方信息资源共享、顺畅交流、全方位互动和协同办公。以政府为例,其电子政务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十个方面。6.1.1电子政务实现了政府办公的电子化、自动化和网络化6.1.2电子政务有助于促进政府的职能转变、流程再造和管理方式革新6.1.3电子政务能够拓展政府服务能力,为社会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公共服务6.1.4电子政务有利于提高政府管理的效率和质量6.1.6电子政务能够有效整合决策依据和资源,提供决策支持6.1.7电子政务可以增强政务和政府运作的透明度,促进政府廉洁行政6.1.8电子政务拓展公民参与途径,有助于民主政治建设和政府决策民主化6.1.9电子政务促进信息流通和利用,有利于国家信息化建设6.1.10电子政务发展可以带来丰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6.2电子政务的体系结构6.2.1电子政务体系的层次结构各级政务部门组成了一个条块结合的网状立体交叉结构。它既有横向的、按行政划分的不同的各地政务部门,又有纵向的、按行业划分的不同的具体职能部门。以我国为例,从政务层次和政务部门看,电子政务系统横向分为四个层面:国家级电子政务系统、省(市)级电子政务系统、地(市)级电子政务系统和县(市)级电子政务系统。横向的电子政务系统主要侧重同一层面上各政务部门和业务系统之间的行政管理与协作。纵向各政务部门按业务层次序列构成电子政务系统,如党中央—省(市)委—地(市)委—县(市)委,国务院—省(市)政府—地(市)政府—县(市)政府,工商总局—省(市)工商局—地(市)工商局等。纵向的电子政务系统主要侧重同一种业务中的各级政务部门和业务系统之间的业务处理。电子政务体系的每一个横向的块块和纵向的条条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条块之间的关系相当复杂。6.2.2电子政务体系的功能结构电子政务体系的功能结构是从政务功能和业务处理的角度来构造的。在功能实现上,电子政务系统的特点在于创立一个统一的信息通信平台、协同办公平台和数据处理平台,以实现信息交流、信息全方位互动、各级政务部门以及同级政务部门之间协同合作、信息资源全社会共享。电子政务系统的目的在于以信息技术为基本手段,优化和扩展政务机构的业务模式和管理服务方式,全面提高政务部门的公共管理效能和公共服务水平。具体而言,电子政务系统的目的是多样化的,由于各个系统的目的的差别,因而,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其功能构成也各不相同。6.2.3电子政务体系的逻辑结构电子政务体系的逻辑结构是系统各部件在构成系统整体时的逻辑关系,是从软硬件基础平台的角度看到的电子政务体系结构。由于电子政务体系具有多样性,因而电子政务体系的逻辑关系也会有不同的组成结构。围绕着政府公文流转而构建的电子政务体系的逻辑结构依据技术构件的相互服务和支持关系构建的电子政务体系的逻辑结构6.2.4电子政务体系的网络结构电子政务体系包含的内容可以分为三个层面:一是政务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从网络上获取信息,包括机构内部的工作信息和从机构外部获取的业务信息;二是将政务机构的信息放到网络上,供社会了解和使用,即政务公开;三是政务在网络上与社会公众的互动处理。如今构建电子政务体系的通常做法是:把电子政务网络区分为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政府部门内部事务的行为就是内向性行政,据此建立的政府部门内部局域网和政府间信息交流网统称为政务内网;政府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的行为就是外向性行政,据此建立的公众信息网称为政务外网。政府内部信息交换在内部的高速网上运行,政务公开和网上交互等办公内容在政务外网与互联网上运行。6.3电子政务的业务模型6.3.1电子政务的业务模式电子政务的服务对象一是政府自身,包括政府及其所属工作人员二是社会,包括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与电子政务相关的行为主体:政府自身、企业、公民以及政府工作人员。这四个行为主体在数字世界的映射,构成了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子社区和电子人事,政府与政府、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公民以及政府与政府工作人员之间的互动可以分为7个不同的相互关联的领域它们共同构成了电子政务的相关业务领域。G2GG2BG2CG2EB2GC2GE2G6.3.2电子政务的业务应用G2G电子办公系统电子法规政策系统电子公文系统电子财政管理系统电子邮递系统横向网络协调管理系统垂直网络管理系统绩效评估系统G2B政府电子商务政府电子采购与招标电子税务电子工商行政管理系统综合信息服务系统中小企业电子服务G2C教育和培训服务系统电子民主管理系统电子身份认证电子化社会保障服务电子医疗服务电子就业服务公众信息服务公民电子税务G2E工作人员电子化日常管理系统电子化人事管理系统电子培训系统政府部门内部的办公自动化6.4电子政务的工作形式6.4.1政府部门内部的办公自动化政府部门内部的办公自动化系统,是指政府部门综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改变手工办公方式,实现内部事务处理自动化、信息管理电子化、业务流程规范化,进而为实现科学决策和协同办公提供支持的信息系统。政府电子政务系统后台的信息和政务运作的主要载体,是电子政务系统的核心内容功用搭建统一的内部通信平台实现事务处理的自动化实现文档管理的电子化辅助办公行政信息资源是指一切产生于政府内部或虽然产生于政府外部但对政府活动有影响的信息资源的统称。行政信息资源整合:是将分散的、孤立的政府业务和信息资源通过分类、对比、判断、联想、推理等各种方式加以组织,从中提取信息,并使之系统化为知识,从而发挥其整体功能的过程。内容:整合已有的网络资源,建成统一的网络平台整合分散在各级政府和部门的政府门户网站资源,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公众和企业整合政务信息资源,实现政府跨部门的业务应用和协同办公6.4.2政府部门间的行政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作用通过整合,各政府部门分散的行政信息资源形成了完整、和谐的统一体,实现了“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行政信息资源的整体功效由此得以放大。行政信息资源整合可以实现信息在政务流程内外的快速、无障碍流通和共享,从而能够在最为有利的时间、地点和方式下顺畅地获取与使用信息,提高政务运行效率行政信息资源整合可以有效地消除“信息孤岛”现象,这不仅为决策者提供了跨部门、跨系统的综合性信息,而且也使决策执行中的问题能够得到及时、实时的反馈,从而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及时性和有效性行政信息资源整合通过广泛采用数据仓库、知识发现、数据挖掘等信息技术手段,可发掘出行政信息资源的内在知识价值,实现行政信息资源的最大增值,提高政府信息服务的质量行政信息资源整合既可以提高政府信息服务的质量,又可以实现信息流的畅通无阻,这就降低了公众获取信息时所花费的成本,从而提高了社会公众的满意度行政信息资源共享行政信息资源共享就是在一定的政策体制、激励措施和安全保障的基础上,在政府内部、政府与政府外部之间,共同使用行政信息资源的一种机制。内容一般包括政府机构信息、政务信息、政策法规信息、为社会各界服务的信息、反馈信息以及政府间交流信息等。提供了一个能实现不同业务系统与不同类型数据进行有效转换和交流的统一的交换共享平台,有效解决了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现存的大量“信息孤岛”问题,实现了政府跨部门协同办公,对提高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遵循需求导向、制度化、分工与合作、标准化等原则6.4.2跨部门网上协同办公跨部门网上协同办公是政府各职能部门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打破传统各部门独立封闭的工作模式,以服务对象为核心建立的一种全新的政府协同管理和服务的工作模式。构建方式将政府各部门原有的业务职能,以管理和服务对象的需求为核心,划分出多个业务功能群;在每个功能群内,按照各部门业务的逻辑关系梳理出多部门间的合作业务流程;将各部门内部的业务通过政府统一的信息交换与共享平台,与部门间的合作业务流程进行组合,实现对原有业务流程的优化和政府管理与服务流程的再造。不需要组织机构重塑,它是在现有政府职能分工的格局下以公众需求为任务线索,用信息化方式提供部门协调的平台,促进政府部门提供公共服务的有效途径制定方案的需求政府职能部门之间日常办公需求电子公文交换电子邮件政务网站群系统政府各职能部门的沟通需求6.4.4政府面向公众的在线信息发布与政务处理政府面向公众的在线信息发布政府需面向公众发布的信息内容主要涉及以下方面: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切身利益的信息;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者参与的信息;反映本行政机关机构设置、职能、办事程序等情况的信息;其他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应当主动公开的信息。通过政府门户网站、政务微博和政务微信等渠道政府信息在线发布表明政府信息表现形式发生了本质变化在线信息发布的多媒体特点在线信息发布的超文本特点在线信息发布运用的智能检索技术部门的职能不同,因而对各级政府和部门所发布的政府信息内容的要求就有所不同。政府面向公众的在线政务处理电子政务的一种重要工作形式实现程度决定着电子政务的成熟度内容面向企业提供网上注册、审批、咨询、采购、招标、纳税、举报、年检、注销等服务;面向公众提供网上教育培训、就业、电子医疗、社会保险、交通管理、个人电子税务、电子证件、电子信访等服务方式电子政务系统自动政务处理人工在线政务处理“一站式”在线政务处理接待式在线政务处理信箱式在线政务处理本章小结建立一个统一的并对政务部门现有的信息资源和信息系统进行有效整合的电子政务体系结构,是电子政务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章重点介绍了电子政务的功能、电子政务的体系结构、电子政务的业务模型以及电子政务的工作形式。系统论述以上四方面的目的在于明确电子政务建设的整体性框架,推动电子政务建设的有序发展。关键术语电子政务的功能电子政务的体系结构电子政务体系的层次结构电子政务体系的功能结构电子政务体系的逻辑结构电子政务体系的网络结构电子政务的业务模式行政信息资源行政信息资源整合协同办公网上行政审批复习思考题1.电子政务的功能包括哪些具体内容?2.如何理解电子政务体系的层次结构、功能结构、逻辑结构和网络结构?3.简述电子政务的业务模式。4.简述电子政务的业务应用。5.电子政务的工作形式有哪些?6.要克服行政信息资源共享中的困难,需要做哪些工作?张锐昕主编电子政府与电子政务

(第二版)第7章电子政务中的电子商务电子商务的内涵、外延和特征电子政务中的电子商务内容政府在电子商务发展中的作用电子政务中的电子商务7.1电子商务的概念和特征7.1.1电子商务的概念电子商务的内涵电子商务是通过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以网络平台交易为主,兼顾多种交易方式的商务活动的新的运营模式。交易内容:人力资源、资金、信息服务等商品和服务;商务活动:企业、客户、政府等组织间和部门间的商务活动,包括生产、经营、管理、财务等环节,实现了询价、报价、订货、售后服务等功能。发展目标:提升服务质量、迅速回应客户需求、降低成本,扩大市场份额、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树立企业网络形象。电子商务的外延分类依据电子商务的层次较低层次高级层次依据电子商务的服务对象企业对企业企业对客户客户对客户企业对经理人企业对公共部门客户对公共部门依据电子商务使用的网络类型EDIInternetIntranet依据商务活动的主体企业主导客户主导政府主导依据商务活动的性质依据商务活动的应用层次依据商务活动的应用领域7.1.2电子商务的特征数字化全球化交互性低成本高效率个性化协同性可控性预判性7.2电子政务中的政府采购7.2.1采购与政府采购的界定采购的概念购买者以支付为代价,获得其所需要的功能和服务,并使功能与服务所有权发生转移或暂时转让的过程。包括采集和购买两层含义主体:个人采购、企业采购、政府采购采购管理是包括采购需求确立、采购方式选择、采购合同签订、财务结算及采购验收等采购活动全过程的一系列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的管理活动。政府采购的概念政府采购是以政府为采购主体的采购行为,是政府商务活动的主要方式政府采购制度是对政府采购行为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是为规范政府采购行为而制定的一系列指导、管理、监督的法律法规体系。内涵政府采购是以政府为主体的采购活动政府采购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政府采购的主要资金来源是财政性资金政府必须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规定的程序和方式进行政府采购的对象涵盖广泛政府采购制度属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采购科学化管理的原则符合国情为根本,借鉴国际经验公开透明公平竞争公正诚信政府采购方式公开招标采购邀请招标采购竞争性谈判采购单一来源采购询价采购7.2.2政府采购科学化管理7.2.3政府采购电子化是政府采购方式的创新政府采购电子化的重要意义

经济意义政治意义行政意义社会意义政府采购的招投标程序政府招标投标活动的相关要求: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采购招投标系统的设计内容系统管理--会员注册--招标文件处理--招标公告检索/查询--在线售标--一口价竞标--公开招标--财务管理--招标结果查询--邮件通知系统--招标查询统计--会员供应商管理--服务--可选配置7.3政府对电子商务的管理服务提高全社会对电子商务的认识加强对电子商务发展的宏观规划和建设指导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安全管理和技术研究制定电子商务标准加强电子商务立法加强人才培养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7.3.1政府在电子商务发展中的作用7.3.2全球电子商务政策框架《全球电子商务政策框架》是美国政府指导电子商务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基本原则市场导向与民间主导发展政府应避免设立不当限制政府干预的重点是建立一个可预见、干预最少的发展环境,并顾及法令的简明与一致性政府必须认清互联网的特性在全球范围内推动电子商务国际协作领域的建议税收与关税、电子支付系统体系、电子商务通则、知识产权保护、隐私权、安全性、电信基础设施和交互操作性、信息内容、技术标准这一框架受到发达国家的普遍支持,已经成为各国商讨全球电子商务政策法规问题的准则。7.3.3中国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指导思想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紧紧围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综合竞争力的中心任务,实行体制创新,着力营造电子商务发展的良好环境,积极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推广电子商务应用,加速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走中国特色的电子商务发展道路。基本原则政府推动与企业主导相结合营造环境与推广应用相结合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相结合重点推进与协调发展相结合加快发展与加强管理相结合本章小结如何确定电子政府的商务活动的内容,如何对电子政府的商务活动实行有效的管理,并为一般性的电子商务活动提供更好的服务,是政府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本章在分析电子商务的概念和特征的基础上,研究了电子政务中的商务活动的核心内容——政府采购电子化,并对政府采购的主要方式——招投标问题进行了探讨,最后介绍了政府在电子商务发展中应起的作用,以及西方国家政府部门在发展电子商务中的举措。关键术语电子商务电子政务中的电子商务政府采购政府采购电子化全球电子商务政策框架复习思考题1.简述电子商务的内涵、外延和特征。2.与传统商务相比,电子商务的优势是什么?3.电子商务的应用有哪些方面?

4.简述电子政务中的电子商务的内容。5.简述政府采购的概念、原则、模式和方式。6.政府在电子商务发展中的作用有哪些?张锐昕主编电子政府与电子政务

(第二版)第8章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体系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需求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策略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整体解决方案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体系8.1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需求8.1.1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基本需求信息安全的定义在技术上和管理上为数据处理系统建立的安全保护,保护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不因偶然和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和泄露机密性,也称保密性,要求信息不为非法用户所知、所用。完整性,指未经授权不能对信息进行修改的特性。可用性,软件或系统的最基本特性,是指被授权用户或实体访问并按需求使用的特性不可否认性,指证实行为已经发生的特性,以保证行为不能抵赖。可控性,指对信息的访问、传播方式以及信息的内容具有控制能力的一种特性。真实性,指信息所反映的内容与客观事物主体一致的特性。8.1.2电子政务信息安全面临的威胁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威胁是指对电子政务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不可否认性、可用性、可控性、真实性的破坏,或对其合法使用所造成的风险技术方面电子政府行使政府职能的特点会导致来自外部或内部的各种攻击,包括黑客组织、犯罪集团或某些国家行为的攻击。物理安全风险、链路安全风险、网络安全风险、系统安全风险和应用安全风险管理方面网络系统的安全问题绝大部分都是来自内部。主要有:内部人员故意泄露网络结构;安全管理员有意透露其用户名及口令;内部不怀好意的员工编写破坏程序在内网上传播;内部人员通过各种方式盗取他人的涉密信息并传播出去;等等。8.2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策略8.2.1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目标和原则目标保护政务信息资源不受侵犯,面临最小的安全风险和获得最大的安全利益技术安全管理安全综合策略第一,国家主导、社会参与。第二,全局治理、积极防御。采用法律威慑、管理制约、技术保障和安全基础设施支撑的全局治理措施,并且实施防护、检测、恢复和反攻击的积极防御手段。第三,等级保护、保障发展。电子政务建设要根据信息的密级及所面临的威胁等级,确定满足需求的安全策略,选择合适的安全技术产品,达到要求的安全强度,以保障电子政务系统的健康发展。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建设原则安全分级原则同步性原则多重防护原则合法性原则电子政务安全策略实施工作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安全与应用并行信息安全体系建设支撑平台与安全产品选择技术产品安全评估和信息安全评估工作同时进行,并以此为基础,对政务信息进行严格分类,明确各种信息的访问权限和信息加密强度8.2.2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针对性策略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针对性策略进不来拿不走看不懂改不了走不脱针对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威胁的策略物理安全(实体安全:环境安全、设备安全和媒体安全)建立备用系统、双机热备、故障隔离机制、电磁波干扰或屏蔽,以及机房的防火、防盗措施等;对主机房和重要信息的存储、收发部门进行必要的安全保护设计链路安全要求数据在链路上传输必须加密网络安全通过网络安全检测、网络监控与入侵防范等手段,防止非法用户穿过系统的访问控制进行特权数据的读取或对系统进行破坏系统安全指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以及其他底层支撑系统的安全,目的是建立一个可信的安全操作环境应用安全指为保障应用系统功能的安全实现,提供包括风险分析、权限管理、访问控制、审计跟踪、备份与恢复等在内的一系列安全措施,来保护信息处理过程的安全管理安全指通过有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制度以及安全管理手段等来确保系统的安全运行采取安全评估、安全政策、安全标准、安全制度和安全审计等策略电子政务网络的安全保护的三个阶段事前:发现网络潜在的安全问题或者是潜在的弱点、隐患并加以弥补扫描系统事中:对正在运行的系统采取保护措施,防止黑客攻击防火墙和入侵检测技术事后:取证审计系统结合电子政务应用特点和重要性,在安全法律、法规、政策的支持与指导下,政府可以通过采用成熟、先进的安全技术产品,再辅以必要的安全管理措施,来制定合理的应对策略,对电子政务信息安全进行全局统一规划并制定信息安全整体解决方案。8.3电子政务技术安全体系设计8.3.1常用的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机制访问控制机制是网络安全防范和保护的主要策略;主要任务是保证网络资源不被非法使用和非常访问;主要利用操作系统设置和专用的设备,是维护网络系统安全、保护网络资源的重要手段。权限管理和口令设置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系统漏洞扫描技术2.数据加密机制包括传输加密和文件加密数据加密机制是信息安全的核心,利用数据加密机制可以实现身份鉴别、数据安全存储和转发、通信加密、高强度的隔离和访问控制等相关概念明文和密文加密和解密算法和密钥密码体系(对称密钥加密体制

非对称密钥加密体制)3.数字签名机制基于密码技术和信息摘要技术普遍采用公钥加密系统和信息摘要技术实现数字签名,即发送方根据信息产生摘要,并用自己的签名私钥对摘要加密,信息和用自身签名私钥加密的数字摘要组合成数字签名形成数字签名的主要步骤利用信息摘要技术生成数字签名将数字签名用发送方的私钥进行加密,连同密文一同传送给接收方,接收方利用发送方的公钥对数字签名进行解密接收方利用信息摘要技术对解密后的原文进行计算,若计算结果与解密出的数字签名相同,则可确定文件没有被改动过,发送方的身份是真实的数字签名不仅能用于标识签名者的身份,还能对文件内容加以确认,有效解决了信息的完整性和不可否认性问题。4.身份认证机制数字证书CA认证中心5.病毒防治机制常见病毒的分类文件型病毒

宏病毒

蠕虫病毒

恶意脚本病毒的检测和清除反病毒技术包括预防病毒、检测病毒和杀毒三种技术6.数据备份与灾难恢复机制备份的内容主要包括系统文件的备份,用户资料的备份和数据库的备份8.3.2电子政务技术安全体系的构成要素安全保障要素要求必须防范网络通信设备故障、系统信息被篡改、虚假信息被发布、系统平台被攻击、系统服务被阻塞等风险。安全防御要素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对可能出现的物理风险、非法入侵、网络病毒等的防范和抵御。对非法入侵的防御又可以分为边界防御、区域防御、节点防御、核心防御等。安全监控要素通过针对特定网段、服务建立的监控体系,实时检测出各种非法操作和攻击行为,并采取相应的行动(如:断开网络连接、记录攻击过程、跟踪攻击源等)。安全认证要素通过安全认证手段核实网上主体的身份、登录访问的权限和信息可靠性等。8.3.3电子政务技术安全体系的框架物理层安全基本技术手段包括设备维护技术、线路检测技术和抗干扰技术。整个电子政务网络系统安全的前提网际层安全主要基于网络协议与服务的安全配置、访问控制、地址翻译、网络实时监控与防御等措施实现。系统层安全主要考虑办公网络中各主机、工作站采用的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和通用软件系统的安全问题应用层安全主要是保证电子政务相关业务在网上的安全运行,包括应用程序和应用数据的安全。8.4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整体解决方案8.4.1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整体解决方案制定的准备(1)制定安全体系的总体目标。(2)在各个层次上可能的安全威胁有哪些,如何分类。(3)网络访问是否可控制,对恶意入侵是否跟踪和记录,网络中存在哪些安全漏洞,系统资源的安全访问策略。(4)网络中存在哪些应用系统,涉及哪些用户,用户的操作行为是否可控、可跟踪,用户身份是否真实、可靠。(5)信息包括哪些类别,操作权限如何划分。(6)哪些信息传输、存储需要进行加密,哪些操作需要签名。(7)全局性的、局部的病毒防御策略。(8)网络出现安全问题时的应急措施。政务内网安全政务内网是一个完整的政府办公自动化环境,是整个政务信息化的信息基础,负载了大部分的政务信息和政务信息系统安全隐患应用系统自身的安全隐患绕开应用系统对数据进行直接访问的安全隐患病毒破坏政务内网的应用系统和数据的安全隐患安全手段有访问控制、应用系统安全手段和病毒防治政务内网的安全管理包括机房的安全制度、服务器的安全审计制度、访问控制策略和网络服务器安全控制等8.4.2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整体解决方案的内容政务外网安全政务外网是政府与公众间进行信息沟通的渠道。政府通过政务外网发布政务信息,公众利用政务外网进行网上信息查询、网上办事等。政务外网安全保证政府发布的信息不被篡改、公众提交的信息真实可靠,防止“拒绝服务”等攻击,保障政务外网网站在各种攻击下保持稳定的服务。网络攻击可分为三类:探测式攻击、访问攻击和拒绝服务攻击。政务外网可以利用IDS、漏洞扫描、主机审查进行防黑客处理,并同时运用文件监控系统对网站进行监控。如果条件允许,可利用防火墙控制网站与互联网的直接相连,制约黑客对网站的直接攻击。政务外网安全管理主要依靠建立网络安全管理制度、信息发布登记制度和信息内容审核制度。数据交换安全如何既能保证内部系统为外部系统提供公共服务,又能保证内部系统安全,并彻底解决“信息孤岛”的问题,是网络间信息交换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内外网物理隔离GAP技术(又称安全隔离网闸技术或物理隔离技术)适用于任何结构的不同网之间的安全隔离与信息交换。它是一种通过专用硬件使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网络在不连通的情况下实现安全数据传输和资源共享的技术,其核心是同一时刻内外网间没有连接,处于物理隔离状态。显著提高内部用户网络的安全强度和信息交换效率,在确保安全性的同时解决了网络之间信息交换的困难,突破了因安全性造成的信息交换应用瓶颈,从根本上保证了信息实时交换和网络间安全的需求。工作原理是使用带有多种控制功能的固态开关读写介质来连接两个独立的主机系统,模拟人工在两个隔离网络之间的信息交换。其本质在于:两个独立主机系统之间不存在通信的物理连接和逻辑连接,不存在依据TCP/IP协议的信息包转发,而只有格式化数据块的无协议“摆渡”。被隔离网络之间的数据传递方式采用完全的私有方式。安全隔离与信息交换系统包括内网处理单元、外网处理单元以及安全检查与处理单元三个部分。内网处理单元与内网相连,外网处理单元与外网相连,安全检查与处理单元是独立的。内网处理单元的主要功能是协议解析和应用代理。安全检查与处理单元的主要功能是安全保密检查和数据转发控制。外网处理单元的主要功能是协议解析、转发请求和病毒检查等。本章小结要保证电子政府的有序发展和电子政务的有效运行,就必须在电子政府构建和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树立一种全新的安全理念,同时在技术和管理上制定多方面的安全策略,来保证电子政务的信息安全,以此为电子政府成功构建提供安全保障。本章在分析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基本需求和面临的安全威胁的基础上,探讨了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整体解决方案——政务内外网结构的整体安全体系。关键术语电子政府安全电子政务安全信息安全计算机安全安全需求安全威胁安全攻击安全机制安全服务安全系统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加密解密对称密钥加密体制非对称密钥加密体制数字签名数字证书CA认证中心计算机病毒技术安全体系信息安全整体解决方案复习思考题1.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基本需求是什么?2.电子政务信息安全面临的风险有哪些?3.简述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目标和原则。4.针对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基本需求的策略有哪些?5.针对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威胁可采取哪些策略?6.当前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主要采用哪些安全机制?7.电子政务技术安全体系的构成要素有哪些?8.电子政务技术安全体系框架分为几个层次,各是什么?9.请简要评述目前我国采取的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整体解决方案。复习思考题10.我们在介绍电子政务安全的宗旨时,谈到要最大限度地保护硬件、软件、信息和网络的安全,但是,由于保护安全的成本很高,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会考虑安全策略的经济和效率问题,而对不同的保护对象采取不同等级的保护,你认为这两者之间有矛盾吗?11.一般来说,技术或管理上的纰漏可能会导致电子政务的信息安全面临威胁,但政治上的问题往往来自为了达到某种政治目的而进行的信息刺探、网络攻击等行为,来自它的威胁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动机,最终威胁电子政务信息安全还是要靠利用管理、技术上的漏洞。如果这样理解的话,你认为把政治层面单独列出并与技术和管理处于同一层面是否合理?张锐昕主编电子政府与电子政务

(第二版)第9章电子政务法律、法规和政策电子政务法律法规的框架、立法内容、基础性法律发达国家电子政务法律、法规和政策的特点与内容中国电子政务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建设与完善电子政务法律、法规和政策9.1电子政务法律、法规和政策概述9.1.1电子政务法律法规框架电子政务法律法规是以行政法为基础的跨部门的法律法规构成实施电子政务的基础性法律法规电子政务的基础性法律法规主要是指与政府一般信息行为相关的一些法律法规。实施电子政务的核心性法律法规该类法律法规主要是指有关政府信息网络、建立政府信息网站、政府无纸化办公等直接规范电子政务活动的法律法规。实施电子政务的具体运作性法律法规这方面的法律法规主要涉及电子签名、网上采购、网上申报、网上解答等活动。9.1.2电子政务的立法内容电子政务的定义、目的、意义、标准化、政府机关及公务员的职责为实现电子政务应进行的工作及电子政务的运营原则行政事务及其管理的电子化政府服务的电子化政务文书业务的削减电子信息事业的推进对发展电子政务过程中违法、犯罪行为的民事、行政和刑事法律责任的追究等9.1.3电子政务的基础性法律行政程序法行政程序的定义和作用行政程序法是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原则性规定:公开听证程序

公开告知程序信息公开法政府信息公开是保障公民知情权、参与权和表达权等权利的前提,是打造“阳光政府”、防止权力腐败的必由之路。目的在于规定公共机关对其保有和管理的信息负有公开的义务,规定公民有权要求公开信息的必要事项,以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和参政权以及加强公共行政与政策运行的透明性个人数据保护法个人数据保护法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实施电子政务的重要法律依据,是规范政府信息行为与公民隐私权保障的基本法律。通常包括以下内容:规定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目的,即在于加强对个人尊严的尊重确定应当保护的个人信息的范围,主要涉及行政机关占有的由电子计算机处理的个人信息有关加强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原则9.2国外电子政务法律、法规和政策建设状况与经验9.2.1国外电子政务法律、法规和政策基本概况总体概况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已经建立起相对成熟和有效的电子政务法律、法规和政策美、日和欧洲部分发达国家体系。基本特点强化法制观念,协调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关系。提升电子政务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地位,确立其中心地位。明确电子政务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建设重点,从技术立法转向“政务”立法,为政府及其行政改革服务。4.更加重视立法策略的法制引导和规范功能,防范和制止犯罪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日益成熟。5.更加关注保护私人权益,强调通过法律、法规和政策来提升本国技术和管理竞争力。6.强调电子政务法律、法规和政策的体系化建设,根据技术和政务变化的需求,及时填补法制空白,加快健全法律体系。建设趋势开始关注和编撰电子政务法典或政策汇编,形成具有本国特色的与有效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覆盖网。逐渐淡化技术立法。协调电子政务法律、法规和政策内容与共同面对电子政务新的国际问题是国际合作的重点。更加关注法律、法规和政策落实与执行效果评估,监督配套法规的相继实施。9.2.2部分国家电子政务法律、法规和政策建设介评美国美国电子政务法律、法规和政策建设。总体概况:1993年提出美国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即NII;先后制定和实施了上百部法律、法规和政策及规范性文件。美国主要电子政务法律、法规和政策夯实电子政务发展的基础性法律、法规和政策促进信息化发展和维护计算机与网络安全、竞争力等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加快政府信息公开和保护私人权益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IT创新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推动与电子政务相适应的政府管理机制创新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美国电子政务法律、法规和政策案例——网络隐私权隐私权网络隐私权是随着互联网的出现而产生的,是对个人在网上提供的信息进行保护的隐私权保护形式。1974年《隐私权法》电子政务环境中,侵犯隐私权的形式主要有政府管理部门在个人数据收集中的侵权行为政府部门在储存和利用个人数据中的侵权行为政府部门在网络监视中对个人信息的侵犯政府部门在个人信息查询中的侵权行为黑客攻入计算机系统侵犯个人数据美国电子政务法律、法规和政策建设特点完善电子政务与信息化发展的基础环境,创造有利条件,促进电子政务与信息化的发展。排除法律上的障碍,为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提供法律上的依据。坚持技术中立原则,在立法上为技术发展留有空间。在信息化立法的过程中,政府通过积极的推进者与参与者的角色定位,积极推进信息化的发展。欧盟欧盟电子政务法律、法规和政策发展三阶段1993年《成长、竞争力与就业》白皮书的发表和首次提出欧洲信息社会具体意见为标志以2000年3月《里斯本战略》的颁布并实施为标志以2005年6月建设欧盟信息社会2006—2010年五年战略计划《i2010战略》为起始标志欧盟电子政务法律、法规和政策分类比较欧盟电子政务法律、法规和政策建设特点采取注重欧盟整体信息化推进、法制统一与充分发挥各国特长和优势相结合的原则,从不同角度推进信息化的发展。利用欧洲一体化的优势,协调各国的法制环境,为信息化与贸易、交流等创造无障碍的法制环境。重视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对信息服务内容的管制和净化。重视网络隐私权的保护。欧盟电子政务法律、法规和政策建设趋势推动欧盟成员国的行政管理创新,制定以公共服务旗舰项目为核心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提升欧盟电子政务创制权。重视信息技术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准备在欧盟范围内建立一个适用于电子商务(或政务)的法律与管理框架,力争形成一个具有全球示范作用的法律环境。欧盟委员会将信息化发展政策重点放在标准制定,围绕整合信息技术和政府管理,打通政务系统的阻隔,通过法律、法规和政策推进多种因素有效联系起来。统一协调欧盟内部不同国家之间的电子政务应用政策,尤其是通过欧盟电子政务促进机制,加快电子政务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成熟。德国德国是欧盟电子政务发展较快的国家,也成为欧盟电子政务法律、法规和政策的主要开拓者。1997《信息和通信服务规范法》2000

“联邦在线2005”德国标准化学会日本1993《推进行政信息化基本计划》2001“EJapan”系列信息化战略计划《IT基本法》《IT新改革战略》建设特点与趋势大力改善电子政务法制环境,提升政策能力。通过立法引导并加强政府信息化建设,规范政府业务。设立电子政务主管机构,权责清晰。重视政府服务和流程创新法律、法规和政策建设,逐渐减少基础类设施建设。.制定专门的电子政府法制定与电子政府尤其是与政务管理创新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定或修改行政程序法制定或修改其他法律使用其他政策工具,如战略规划或行动等9.2.3部分发达国家电子政务法律、法规和政策建设经验9.3中国电子政务法律、法规和政策建设与完善9.3.1中国电子政务法律、法规和政策概况总体状况截至目前,我国已经颁布出台了百余部与电子政务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行动计划和意见等,电子政务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也已初具规模电子政务与政府信息公开类电子政务中的信息服务与信用体制建立类电子签名与认证服务类行业信息化类:如财政部信息系统建设及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类信息服务市场管理与登记许可类信息安全与保密类建设特点制定法律、法规和政策主体的多元性和交叉性。电子政务法律、法规和政策层次复杂,法律层次较低。电子政务技术安全立法明显多于政务管理立法。重点领域涵盖面广——在信息服务和网络服务领域,我国制定了较为详细的登记、备案或许可的管理体系。9.3.2中国主要电子政务法律、法规和政策介评关于政府网站建设和管理的若干规定2006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政府网站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出台主要内容不断健全和完善政府网站体系着力加强政府信息发布切实提高在线办事能力持续拓展公益服务稳步推进互动交流不断改进网站展示形式切实提高技术保障水平有效提升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完善运行管理机制不足《刑法》中关于计算机信息类犯罪的规定我国1997年《刑法》对计算机信息类犯罪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在2009年《刑法修正案(七)》中又进一步明确和补充了若干犯罪规定。这些犯罪规定,进一步丰富了电子政务法律、法规和政策中有关刑事犯罪方面的内容,对维护电子政务安全和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尽管我国《刑法修正案(七)》在打击网络犯罪上还有一定的“真空”,如没有涵盖“重大公共利益”领域,一些罪罚力度尚需要进一步平衡,等等。但总体上,《刑法修正案(七)》进一步强化了信息安全保护,扩大了刑法适用范围,加大了对网络犯罪的处罚力度,能够起到积极的社会防范和打击效果。9.3.3中国电子政务法律、法规和政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改进难点观念和认识问题“法难责众”的实践性窘境法律、法规和政策稳定性与动态性矛盾的问题重点政府信息公开中的法律问题信用体系建设中的法律问题电子政务与行政法及行政诉讼法电子签名立法电子政务的法律效力问题网上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问题电子政务的技术标准化问题公民隐私权保护问题电子政务的安全问题电子政务建设的资金问题电子政务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建设应重点关注的方面电子政务立法模式的选择问题电子政务建设的阶段性和电子政务立法阶段性相协调的问题电子政务立法的法律层次问题电子政务建设的阶段性和电子政务立法阶段性相协调的问题应当考虑电子政务立法的法律层次问题改进应按照《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要求,及时制定和实施电子政务法,尽快建立相对应的电子政务立法框架,包括法律性质、地位、主体、核心法规内容、管理措施以及与相关法规的关系。应重点解决目前制约电子政务运营的法律、法规和政策问题。应分门别类地推进不同性质的具体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范进程,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本章小结电子政务法律、法规和政策是电子政务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保障,各国电子政务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发展并不均衡,主要受到各自电子政务发展进程、立法传统等因素影响。美、日和欧洲部分发达国家电子政务法律、法规和政策相对健全与完善,其与时俱进的特点,使其在各自电子政务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应有的作用。我国电子政务法律、法规和政策建设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各个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基本上已建立起来,但也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国电子政务法律、法规和政策建设是一个较长期的过程,要借鉴国外电子政务相对发达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建设经验,把握未来发展趋势,重点攻克我国电子政务法律、法规和政策建设中的难点,尽快解决重点问题,系统规划“政务”类法律、法规和政策,尽早制定电子政务法,提升立法层次,监督法制执行,实现我国电子政务法律、法规和政策建设与电子政务发展的同步前进。关键术语电子政务法律、法规和政策政策体系计算机犯罪网络安全规划网络安全电子签名法隐私保护法律体系电子服务电子政务法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复习思考题1.试述电子政务法律、法规和政策包括哪些基本内容。2.如何认识电子政务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定与实施的紧迫性和严峻性?3.全球电子政务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基本特点与趋势有哪些?4.电子政务建设发达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有何特点,有何借鉴之处?5.我国电子政务法律、法规和政策取得哪些进展?还面临哪些问题?6.电子政务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应该包括哪些内容?7.如何认识我国电子政务法律、法规和政策建设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张锐昕主编电子政府与电子政务

(第二版)第10章全球电子政务发展模式和经验全球电子政务发展概况全球电子政务发展的模式全球电子政务发展的经验全球电子政务发展模式和经验10.1全球电子政务发展概况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电子政务发展指数不同国家相互比较的相对值,因此它的最大值是1,最小值是0主要评估电子政务本身可以提供服务的范围和内容,该指数是一组复合指标,包括在线服务指数(onlineserviceindex)、通信设施指数(telecommunicationinfrastructrueindex)和人力资本指数(humancapitalindex),三者被赋予了同样的权重电子参与指数则重点考察政府的工作流程和政策的制定及执行能在多大程度上与公众互动,包含电子信息(einformation)、电子咨询(e

consultation)和电子决策(edecisionmaking)这三个指标。10.1.1全球电子政务发展程度调查全球电子政务发展程度比较世界电子政务指标平均水平持续上升,大部分国家都有了自己的电子政务政策、法律和政府网站从洲际平均水平来看,2014年,欧洲以最高的电子政务发展指数继续领先其他地区,紧接着是美洲、亚洲、大洋洲和非洲。与之前的发展趋势相比,地区排名从2001年起非常稳定。其中,欧洲的优势明显。韩国以其持续的领导力和对电子政务创新的重视,在2014年调查报告中其电子政务发展指数仍居榜首。根据2012年世界银行对国家类型的划分,电子政务发展指数前25位国家都是高收入国家。东亚五国电子政务发展程度比较东亚地区在全亚洲地区中居于首位。除朝鲜之外,韩国、日本、蒙古和中国的电子政务发展程度均超出了世界平均水平。韩国在信息和通信技术领域的突飞猛进。日本在东亚地区位居次席,2014年在世界排名第6位。中国在电子政务的整体发展中稳步前进。东亚所有国家都改进了电子政务服务,朝鲜政府也从2012年开始了网络上的活动。10.1.2全球电子参与程度调查电子参与模式:电子信息,电子咨询,电子决策理念:从“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的公众参与可以真正增强公众的权能,这是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基础。默认两大趋势公众不再是服务的被动接受者,而正转变成为公共价值的共同创造者、社区复原韧性(communityresilience)的贡献者应对可持续发展的巨大挑战——实现全面的经济发展和资源的最优配置,同时保护脆弱的生态环境,降低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只有所有政务管理人员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最佳效果。2014年,在电子参与指数排名中,荷兰和韩国并列榜首,中国位列第33位。排名前50位的国家中56%的国家(28个国家)是高收入国家,28%(14个国家)的国家是中高收入国家,7个中低收入国家分别是摩洛哥、蒙古、斯里兰卡、印度、摩尔多瓦、萨尔瓦多、格鲁吉亚,有1个低收入国家(肯尼亚)。10.2全球电子政务发展分类10.2.1发达型电子政府指那些电子政务发展较早、基础较好、覆盖面较广、规章制度较为完善的政府。美国政府美国政府的网站能够提供包括办公室电话、办公地址、在线报刊、在线数据库以及外部网站链接、外语翻译、个人隐私政策、广告、安全特性、免费电话、技术服务等在内的27种功能。美国政府网站的成熟性在全球是最高的,联邦政府一级机构已经全部上网,所有的州一级政府也全部上网,而且几乎所有的县市都已经建立了自己的站点。美国电子政务的主要目标是促进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协作,提高行政管理绩效,鼓励更多的公民使用电子政务参政议政。美国电子政务的基础构架美国电子政务的应用重点特点:网站多、分类细、网联网功能:扩大了政府传播信息的渠道;扩展了政府提供服务的职能;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拉近了公民与政府间的距离新加坡政府全世界最早推行“政府信息化”的国家之一20世纪末,新加坡计算机委员会实施了三项国家信息化技术计划,为政府信息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11年6月,新加坡政府发布了《新加坡电子政务总体规划(2011—2015)》(eGov2015),用以指导下一个阶段新加坡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发展。新加坡的电子政务系统将政府电子商务网和网上公民门户站点上的公共服务项目整合到一起,完全由国家控制,没有私人参与。新加坡公众已经可以获得多达560多项网上服务目标是利用IT为公众提供更为方便快捷的服务。加拿大政府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加拿大政府就开始有意识地发展“信息高速公路”1994年4月,为了提高政府对企业的服务质量,由加拿大政府工业部与各省政府及企业共同合作成立了五个“加拿大商务活动中心”,以“单一窗口”的形式向工商企业提供各种信息和服务。2001年1月,加拿大政府门户网站进行了具有重大意义的改进和重新设计,体现了“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改变了过去政府网站按照部门或机构的职责来划分组织信息的形式。电子信息基本构架跨辖区公共机构特点韩国政府韩国政府在电子政务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得益于政府良好的顶层设计以及世界上最快捷的通信网络支持。信息化战略会议信息化促进及21世纪电子韩国发展计划制定电子政务相关法律法规韩国成为全球电子政务的领头羊。政府的门户网站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综合性网站,市民可以在这里找到任何他们想要找到的。特点10.2.2发展型电子政府指正处于积极发展当中并具有相当水准的政府澳大利亚政府政府在线战略法律保障措施基本特点英国政府《政府现代化》白皮书、《信息时代公共服务战略框架》和《21世纪政府电子服务》等指导思想是:建立“以公众为中心”的政府;在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加强跨部门的合作,以更好地满足公众需求;在制定有关政策和方案时,应照顾少数民族及残疾人的需求;通过实施电子政务,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和改进服务方式。建立电子政务的原则特点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21世纪数字战略德国政府“全体上网”的十点赶超计划以IT为核心的“德国21世纪”协会特点法国政府电子政务建设起步较晚,但发展的速度较快。其发展经历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0.2.3后发型电子政府指那些正积极准备发展电子政务的政府。这种政府已经具有电子化的意识并积极着手实施相关发展战略,产生了初步效应。日本2000年3月,日本政府正式启动了“电子政府工程”2001年1月,日本政府确立了“IT立国”的方针,其目标是在五年内把日本建设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IT国家。到2005年为止,日本政府各部门的主要业务基本都可通过互联网完成,并构建了由中央政府、地方各级政府、企业、公民相互连接的功能完善的“四级互联网”,还完成了全国光缆新干线的建设,普及了宽带网,使日本成为世界上拥有最先进的网络基础设施的国家之一。2006年1月,日本政府在原有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提出了《IT改革新战略》促进日本电子政府发展的要因日本政府的优先发展战略完善相关立法体系PDCA循环工程管理体制的应用CIO及CIO辅助人员培训机制的确立评估体系的建立及评估机制的完善网络基础设施的充实中国虽然近几年我国互联网应用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仍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需要。大力发展电子政务,加大政府管理中IT的应用,是今后我国政府管理改革的重要战略举措。由于中国政府管理传统的影响,政府垄断和控制了大量的社会信息资源。政府作为社会发展的推动者,其现有的信息化程度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尤其是政府对信息化的运用远远不及金融等行业,大多数政府网络都只具有形式功能而不具备实际应用功能。因此,在追赶发达型电子政府的过程中,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10.3全球电子政务发展的模式和特点10.3.1以电子管理为核心的发展模式以电子化为核心的电子政务发展战略核心是利用IT来重新设计政府的业务流程,以提高政府绩效,又称“政府流程再造”主要措施包括:减少传统的管理层次,压缩职位分类,创建工作团队,开发行政人员的综合技能,缩短和简化各种业务程序,使管理流水线化等主要表现政府内部网络办公系统电子政策法规系统电子公文系统从公共管理的角度来看从行政生态学的角度看新西兰10.3.2以电子服务为核心的发展模式10.3.3以电子社会为核心的发展模式从信息化的角度,将电子政务视为国家信息化的一个重要领域,视为政府领域的信息化。它与社会事业信息化、国民经济信息化一起构成国家信息化的完整体系从比较宽的视角来看待电子政务。信息化是一个整体战略,电子政务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领域的信息化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协同发展。因而,制定电子政务发展战略,应与其他领域的信息化战略一起考虑。从实践来看,我国政府主要是从第三种模式来发展电子政务的。10.4全球电子政务发展的趋势和经验更好地服务于民,以公众为中心,增强政府与公众更深层次的互动完善电子政务系统提高政府工作效率降低政府管理成本推动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电子政务全球化更多新技术将应用到电子政务领域10.4.1全球电子政务发展的趋势政治家的积极推动强有力的工作机构以用户为中心统一的规划和标准与政府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紧密结合确立电子政务发展的优先级有配套的法律法规保障提供可靠的资金保障发展门户网站成为主要趋势推进电子政务建设的市场化加强相关的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10.3.2全球电子政务发展的经验本章小结本章分析和介绍了有代表性的国家电子政务的发展情况及原因,目的是使读者了解和借鉴其他国家电子政务发展的经验,以利于我国充分利用后发优势,以较短的时间和较小的代价实现发达国家在该阶段所完成的目标,或者跨过先进国家经历过而发展中国家不必重复的历史阶段,加快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关键术语全球电子政务电子政务的发展模式电子政务的发展趋势复习思考题1.简述全球电子政务发展的三种模式。2.简述全球电子政务发展的趋势。3.简述全球电子政务发展的经验。张锐昕主编电子政府与电子政务

(第二版)第11章中国电子政务建设目标和策略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方针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目标和应用重点中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总体框架中国电子政务建设目标和策略11.1中国信息化的战略方针和目标、重点11.1.1中国信息化的战略方针及领导机构变迁1996年4月16日《关于成立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1986年2月国务院批复成立国家经济信息中心负责建设国家经济信息系统1993年12月10日国务院批准成立国家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国务院副总理任主席1994年5月成立国家信息化专家组,作为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决策参谋机构1997年4月18日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召开首次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1997年4月18日,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召开首次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全面部署国家信息化工作,提出了“统筹规划,国家主导;统一标准,联合建设;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24字基本方针和相应政策。1997年9月12日,党的十五大提出要“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1998年3月,随着国务院机构的进一步改革,原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整建制并入新组建的信息产业部,成立了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国家信息化办公室),负责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服务信息化的工作1999年12月23日《关于成立国家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2000年10月11日,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2001年8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重新组建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以进一步加强对推进我国信息化建设和维护国家信息安全工作的领导,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任组长,胡锦涛、李岚清、丁关根、吴邦国、曾培炎为成员。中共中央、国务院还批准成立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负责就我国信息化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向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提出建议。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一体、两个支撑机构”的格局已经形成2002年7月3日《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由此我国把电子政务建设提到了国家战略高度。2002年10月18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信息化发展重点专项规划》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提出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2003年国务院换届后,成立了新一届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担任组长。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又指出,要“发展电子政务,提高服务和管理水平”。2006年3月19日《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2007年10月15—21日,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并再一次强调“推行电子政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不仅重申了信息化在民主决策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也重申了推行电子政务对信息化、工业化的核心引领作用。2008年3月,根据国务院大部制改革的总体部署,决定不再保留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2008年10月12日

推进农业信息化2012年11月8日,党的十八大报告把“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纳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2013年11月12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提出在教育信息化、医疗信息化、军队信息化方面提出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加强信息化建设集中统管。优化武装警察部队力量结构和指挥管理体制。”2014年2月27日,中央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领导小组正式成立,由习近平任组长、李克强、刘云山任副组长。由此,深化对推行电子政务意义的认识,正确把握电子政务建设中的关键环节,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以促进电子政务的健康发展,就成为贯彻落实历次党代会精神的一项重要任务。推进信息化作为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的必然选择,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是实现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措施,是提高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迫切要求,已被党和国家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在国家的信息化体系建设中,政府信息化是关键环节,是优先发展领域。11.1.2中国信息化的目标和重点战略目标:综合信息基础设施基本普及,信息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信息产业结构全面优化,国家信息安全保障水平大幅提高,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取得明显成效,新型工业化发展模式初步确立,国家信息化发展的制度环境和政策体系基本完善,国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显著提高,为迈向信息社会奠定坚实基础。具体目标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实现信息技术自主创新、信息产业发展的跨越提升网络普及水平、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和信息安全保障水平增强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播能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能力和国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重点改善公共服务加强社会管理强化综合监管完善宏观调控我国在未来一段时间的电子政务行动计划,具体内容是:规范政务基础信息的采集和应用,建设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推动政府信息公开。整合电子政务网络,建设政务信息资源的交换体系,全面支撑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建立电子政务规划、预算、审批、评估综合协调机制。加强电子政务建设资金投入的审计和监督。明确已建、在建及新建项目的关系和业务衔接,逐步形成统一规范的电子政务财政预算、基本建设、运行、维护管理制度和绩效评估制度。11.2中国政务信息化发展规划11.2.1中国政务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十二五”时期中国政务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十二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以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治国理政能力为宗旨,以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经济社会安全为目标,加快推进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要加强顶层设计,坚持需求主导,强化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和互联互通,突出建设效能,有效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强化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推进国家信息化建设步伐,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十二五”时期中国政务信息化发展的基本原则坚持统筹协调坚持协同共享坚持创新发展坚持安全保障11.2.2中国政务信息化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十二五”时期中国政务信息化发展的重要目标通过实施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到“十二五”期末,形成统一完整的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基本满足政务应用需要;初步建成共享开放的国家基础信息资源体系,支撑面向国计民生的决策管理和公共服务,显著提高政务信息的公开程度;基本建成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基础设施,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作用明显增强;基本建成覆盖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领域的重要政务信息系统,治国理政能力和依法行政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十二五”时期中国政务信息化发展的重点任务1、构建国家电子政务网络2、深化国家基础信息资源开发利用3、完善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基础设施4、推进国家重要信息系统建设11.2.3中国政务信息化发展的保障措施科学组织工程建设落实工程建设资金加强工程全过程管理推进工程建设管理创新加强信息安全保密强化规划监测评估11.3中国电子政务发展规划11.3.1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方针“十二五”时期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以电子政务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深化应用和注重成效为主线,转变电子政务发展方式,充分发挥电子政务应用成效,服务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务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促进服务型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建设,走一条立足国情、讲求实效、面向未来的电子政务发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