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课本成语故事征文_第1页
小学生课本成语故事征文_第2页
小学生课本成语故事征文_第3页
小学生课本成语故事征文_第4页
小学生课本成语故事征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生课本成语故事征文TOC\o"1-2"\h\u11095第一章成语起源 176891.1成语的定义 1173121.2成语的来源 2185681.2.1古籍经典 2196421.2.2历史故事 2275371.2.3传说故事 282421.2.4民间俗语 2216461.2.5外来语 228590第二章遥远的传说 2104672.1精卫填海 310082.2愚公移山 311128第三章历史故事 4257983.1负荆请罪 4233843.2完璧归赵 414751第四章哲理成语 572994.1水滴石穿 5285734.2鹏程万里 525644第五章人际关系 5228735.1知己知彼 5276335.2指鹿为马 623996第六章勤奋学习 6194126.1学无止境 6139686.2专心致志 66399第七章品德修养 712147.1诚信为本 7224187.2勤俭节约 728496第八章自然景观 8164068.1水墨丹青 8275708.2风和日丽 87494第九章动物成语 91969.1龙腾虎跃 9279739.2鹬蚌相争 99152第十章成语应用 10243910.1成语接龙 10127610.2成语故事会 10第一章成语起源1.1成语的定义成语,是指由四个汉字组成,具有固定结构和特定含义的短语。它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是汉语中的瑰宝。成语通常简洁明了,寓意深刻,被广泛用于日常交流、文学创作和教育教学之中。1.2成语的来源成语的来源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2.1古籍经典许多成语源于古代的经典著作,如《诗经》、《楚辞》、《论语》、《孟子》等。这些成语在古籍中被广泛使用,时间的推移,逐渐演变成为固定的短语。例如,“三人行,必有我师”出自《论语·述而》,意为在众人之中,总能找到值得自己学习的人。1.2.2历史故事一些成语来源于历史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社会的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风貌。如“草木皆兵”出自《史记·田单传》,描述了战国时期齐国将领田单在即墨之战中巧妙利用敌人的恐惧心理,使敌军陷入混乱的故事。1.2.3传说故事部分成语来源于传说故事,这些故事富有传奇色彩,寓意深刻。如“画蛇添足”出自《战国策·齐策二》,讲述了齐宣王举办一次画蛇比赛,有人为了炫耀自己的技艺,在画好的蛇上添上了脚,结果反而失去了比赛的故事。1.2.4民间俗语还有一些成语源于民间俗语,这些俗语在民间流传已久,逐渐演变成具有特定含义的成语。如“杯水车薪”出自民间俗语,形容力量小,解决不了大问题。1.2.5外来语极少数成语来源于外来语,这些成语在翻译过程中,为了保持原意,采用了汉语中的四字短语。如“沙发”一词,源自英语sofa,传入我国后,采用了“沙发”这个成语来表示。成语的来源丰富多样,它们见证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在学习和使用成语的过程中,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成语的含义,领略中华文化的魅力。第二章遥远的传说2.1精卫填海在古老的华夏大地,流传着一个悲壮的故事——精卫填海。这个故事讲述了炎帝的女儿女娃,在一次东海游玩中不幸溺水身亡,化作了一只鸟,名为精卫。从此,她怀着不屈的决心,决心填平东海。精卫鸟体型小巧,却有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她每天从西山取来树枝、石块,投入大海之中。面对浩瀚的东海,她从未退缩。海水拍打着岸边,仿佛在嘲笑着她的渺小。但是精卫鸟却依然顽强地坚持下去,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不屈不挠的精神。她飞翔在天空,一声声悲鸣,仿佛在诉说着心中的哀伤与决心。东海的水神感受到了她的毅力,试图劝说她放弃,但精卫鸟却坚定地回答:“即使干涸了东海,我也要将你填平!”她的决心感动了天地,使得许多鸟类和动物都来帮助她。2.2愚公移山在很久很久以前,河南省济源市王屋山脚下,住着一位名叫愚公的老人。他有两个儿子,一个名叫智叟,一个名叫愚妻。愚公家门前有两座大山,一座叫做太行山,一座叫做王屋山。这两座山挡住了愚公家的出路,使得他们进出都要绕很远的路。愚公深感不便,便对家人说:“这两座山挡住了我们的出路,我们一定要把它们移走。”智叟嘲笑他:“父亲,你这么大年纪了,怎么还想着移山呢?这可是连神仙都做不到的事情。”愚公却坚定地说:“即使我移不动,还有我的儿子,儿子的儿子,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是不会增高的。”于是,愚公带领家人开始挖山。他们挖土、挑石,每天往返于两座山之间。虽然他们的力量微薄,但愚公却坚信:“只要我们努力,总有一天会把这两座山移走。”这个故事传到了天庭,玉皇大帝被愚公的毅力所感动,便命令两位大力神下凡,帮助他们移山。最终,太行山和王屋山被移走了,愚公和他的家人终于可以顺畅地出行。这两个传说,虽然发生年代久远,但它们所传递的精神却永远激励着后人。精卫鸟的坚韧不拔,愚公的毅力与决心,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它们让我们明白,只要有信念,有毅力,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第三章历史故事3.1负荆请罪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个成语故事流传千古,那就是“负荆请罪”。这个故事发生在中国战国时期,主要讲述了赵国上卿蔺相如与赵国将军廉颇之间的故事。蔺相如以其智慧与勇气,多次为赵国解决危机,深受赵王信任。但是这引起了赵国另一位功臣廉颇的嫉妒。廉颇认为蔺相如并无实际战功,却位居自己之上,心中不满,于是处处与蔺相如作对。一次,蔺相如乘车出行,遇到廉颇的车队,为了避免冲突,蔺相如主动让道。蔺相如的门客对此感到不满,认为蔺相如过于软弱。蔺相如却解释说:“我之所以避让廉颇,是因为我考虑到国家的安危。如果两虎相斗,必有一伤,对国家不利。我愿意忍辱负重,以国家的利益为重。”廉颇得知此事后,深感愧疚,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决定亲自向蔺相如道歉。为了表示诚意,廉颇背负荆条,赤裸着上身,来到蔺相如的府上,请求他的原谅。蔺相如见到廉颇如此诚心,便热情地款待了他,两人从此成为刎颈之交。3.2完璧归赵“完璧归赵”这个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的赵国。赵王得到了一块价值连城的宝玉,名为“和氏璧”。秦昭襄王得知此事后,心生贪念,于是派人送信给赵王,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来交换和氏璧。赵王接到秦王的信后,感到非常为难。他既不愿意失去珍贵的和氏璧,又不敢拒绝强大的秦国。这时,赵国的大臣蔺相如主动请缨,愿意前往秦国,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蔺相如带着和氏璧来到秦国,秦昭襄王见到宝玉后,果然很高兴,但他并没有履行诺言,将城池交予赵国。蔺相如见状,心生一计,他对秦王说:“和氏璧虽美,但并非无瑕。请允许我回到赵国,将宝玉上的瑕疵修复后再献给大王。”秦王无奈,只好同意蔺相如的请求。蔺相如回到赵国后,立即将和氏璧献给了赵王,并建议赵王加强国防,以防秦国的侵略。赵王采纳了蔺相如的建议,对国家进行了全面的防御准备。不久后,秦国派使者前来赵国,要求赵国交出和氏璧。赵王坚决拒绝,并告知秦国使者,和氏璧已经回归赵国,赵国将捍卫国家的尊严。最终,秦国未能得到和氏璧,而蔺相如的智慧和勇气,也成为了后世传颂的佳话。第四章哲理成语4.1水滴石穿“水滴石穿”是一个寓意深刻的成语,它讲述了一个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故事。相传,古代有一个名叫愚公的老人,他住在山的北面,山的南面是他的田地。每当雨季来临,山上的洪水就会冲毁他的田地,给他和家人带来极大的困扰。愚公决定要移走这座山,让他的田地免受洪水的侵害。他的决心感动了玉皇大帝,玉皇大帝派来了两位大力神,帮助他们一家移山。但是愚公并没有因此而满足,他坚信只要像水滴石穿般地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够达到目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遇到多么困难的事情,只要我们坚定信念,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实现目标。4.2鹏程万里“鹏程万里”这个成语,源自于古代的一个传说。相传,有一种叫做鹏的大鸟,它的体型巨大无比,翅膀展开可以遮蔽天空。鹏鸟有着远大的理想,它渴望飞向更高的天空,去摸索更广阔的世界。有一天,鹏鸟开始了它的旅程。它从北海出发,飞过了万水千山,经历了无数的艰难险阻,最终飞到了南海。鹏程万里的故事,就是形容鹏鸟飞行的距离之远,也比喻人的志向远大。这个成语告诉我们,拥有远大的理想,并为之付出努力,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无论前方的路有多么遥远,只要我们勇敢地追求,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的目标。第五章人际关系5.1知己知彼在人际交往中,了解他人与自己同样重要,这就是“知己知彼”的含义。这一成语出自《孙子兵法·谋攻篇》,原文为:“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意思是在战争中,既要了解敌人的情况,也要清楚自己的实力,这样才能百战百胜。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与同学、朋友、亲人相处,也要学会知己知彼。了解他们的性格、爱好、习惯,以便更好地与他们沟通和相处。例如,小明的朋友小红喜欢安静,小明便会在小红需要独处时给予她空间;而小红了解到小明喜欢热闹,便会邀请他参加各种聚会,让小明感受到温暖。5.2指鹿为马“指鹿为马”这个成语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讲述了一个关于赵高和李斯的故事。赵高为了试探朝中大臣们的忠诚,将一只鹿指给李斯说是马,李斯为了迎合赵高,便附和说是马。这个故事反映了人际交往中的一种现象:有些人为了迎合上级或者达到某种目的,不惜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可能遇到类似的情况。比如,有些同学为了得到老师的喜爱,可能会在老师面前说些不真实的话;有些同事为了升职加薪,可能会在领导面前阿谀奉承。这种行为虽然可能短期内带来一定的利益,但长远来看,却会损害自己的声誉和人际关系。要避免这种情况,我们需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保持诚实守信的原则。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敢于面对真实,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不是盲目迎合他人。这样,我们才能建立起真正的友谊,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第六章勤奋学习6.1学无止境自古以来,我国就有“学无止境”的谚语。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无论年龄大小,都应该保持一颗好学的心。在古代,有许多成语故事都传达了这一观念。相传,春秋时期的孔子,虽然已经成为了一位博学的思想家,但他仍然谦虚好学。一次,孔子向一位名叫子思的年轻人请教关于《诗经》的问题。子思回答说:“《诗经》的价值在于启迪智慧,而不是仅仅为了背诵。”孔子听后深感赞同,他认为自己虽然已经学了很多,但仍需不断学习,才能真正领会《诗经》的精髓。在《庄子》一书中,也有一个关于学无止境的故事。庄子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名叫扁鹊的神医,他的医术高超,无人能及。但是扁鹊却认为自己只是一个刚刚入门的学者,因为在医学领域,还有许多未知之谜等待他去摸索。这种谦虚好学的心态,使得扁鹊的医术日益精进,最终成为了一代名医。6.2专心致志古代的学者们不仅注重学无止境,还强调专心致志的重要性。专心致志,意味着在学习过程中全神贯注,不受外界干扰。孟子曾讲述了一个关于专心致志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名叫弈秋的棋手。弈秋在棋艺方面有着极高的造诣,但他并不满足于此,仍然努力钻研。一次,弈秋正在下棋,一个朋友前来拜访。朋友看到弈秋如此专注,便笑着说:“你的棋艺已经如此高超,还用得着这么专心吗?”弈秋回答道:“棋艺无止境,我如果不专心,就无法进步。”正是这种专心致志的精神,使得弈秋的棋艺更上一层楼。另一个关于专心致志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的齐国。当时,齐国有一个名叫孙武的军事家,他撰写了一部名为《孙子兵法》的军事著作。在写作过程中,孙武要求自己必须专心致志,不能有丝毫分心。一次,他的妻子前来探望,孙武告诉她:“我在写《孙子兵法》,不能分心。”妻子听后,深感孙武的用心,便默默离去。正是这种专心致志的精神,使得《孙子兵法》成为了我国古代军事理论的瑰宝。通过这些成语故事,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学无止境,还是专心致志,都是古人在学习过程中所秉持的重要原则。这些原则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依然具有很高的借鉴意义。第七章品德修养7.1诚信为本自古以来,诚信被视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为人处世的根本。在历史的长河中,涌现出许多关于诚信的成语故事,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成语“一诺千金”出自《史记·季布列传》,讲述的是楚汉相争时期,季布因其诚信而受到人们的敬重。当时,季布因得罪汉王刘邦,被迫四处逃亡。途中,他遇到一位名叫朱家的富商。朱家了解到季布的困境后,决定帮助他。朱家之子朱亥向季布承诺,愿意用千金换取季布的一句承诺。季布答应后,朱家便倾尽家财,助季布逃离险境。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诚信是人际交往的基石,诚信,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7.2勤俭节约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是品德修养的重要体现。成语“精卫填海”出自《山海经》,讲述了一只名叫精卫的鸟,为了填平大海,不辞劳苦地搬运石头。这个故事传达了勤奋刻苦、锲而不舍的精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学习精卫的勤奋精神,努力工作,不断进取。成语“节约用钱”则出自《左传·宣公十一年》,讲述的是鲁国国君在一次宴会上,看到一位名叫季文子的官员用餐时,只吃自己面前的菜,而不去夹其他菜肴。国君问其原因,季文子回答:“节约用钱,以备不时之需。”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节约是一种美德,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困境。还有成语“克己奉公”,出自《后汉书·杨震传》,讲述的是东汉时期,杨震为官清廉,克己奉公,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作为公民,我们要以国家利益为重,克己奉公,为社会的和谐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小学生课本成语故事中,关于品德修养的故事还有很多,它们都传达了诚信为本、勤俭节约的价值观。让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汲取这些美德,努力成为一个有品德修养的人。第八章自然景观8.1水墨丹青在中国的传统绘画中,水墨丹青是对自然景观的一种独特描绘。这里的“水墨”指的是用水和墨来作画,而“丹青”则是指各种色彩的颜料。在小学课本中,我们常常能见到以水墨丹青为特色的自然景观,它们展现了我国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将讲述一幅名为《水墨黄山》的画作。画面中,黄山云雾缭绕,奇峰异石在云雾中若隐若现。画面以墨色为主,墨色浓淡相宜,勾勒出黄山群峰的轮廓。而在画面的局部,画家巧妙地运用了丹青,以淡绿色点缀松树,使画面更具生机。在这幅画作中,我们可以看到,画家通过对水墨丹青的运用,将黄山的自然景观表现得淋漓尽致。画中的山水交融,云雾飘渺,仿佛将观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的世界。8.2风和日丽风和日丽,形容天气晴朗,微风拂面。这样的自然景观在小学课本中也有诸多描绘。在这一部分,我们将讲述一个关于风和日丽的故事。故事发生在我国南方的一个小村庄。春天的一个早晨,阳光明媚,微风拂面。村子里的孩子们纷纷来到村外的小河边,准备度过一个愉快的周末。河边的柳树在微风中摇曳,一片片嫩绿的叶子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孩子们在河边嬉戏,捉鱼、放风筝,欢声笑语回荡在空气中。远处,一群大雁排着整齐的队伍,向南方飞去。天空湛蓝,白云飘过,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在这个风和日丽的早晨,孩子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他们学会了珍惜时光,享受生活。在这个美好的时光里,他们收获了友谊,也收获了快乐。在这个故事中,风和日丽的自然景观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快乐的成长环境。它让我们认识到,大自然的美好不仅在于它的壮丽,更在于它给予我们的温馨与和谐。第九章动物成语9.1龙腾虎跃在中国传统的成语中,龙和虎都是极具象征意义的动物。它们分别代表着吉祥和力量,而“龙腾虎跃”这个成语则形象地描绘了龙和虎活泼跳跃的景象。【故事正文】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古老的村庄里,有一位名叫李明的小男孩。他酷爱听老人讲故事,尤其是关于龙和虎的故事。有一天,村子里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庆典,庆祝村庄的守护神——龙和虎。村民们纷纷拿出最好的食物和礼物,摆在神像前,祈求来年的平安和丰收。李明好奇地问爷爷:“爷爷,为什么我们村子里的人都这么尊敬龙和虎呢?”爷爷微笑着回答:“孩子,龙和虎都是吉祥的象征。龙代表着权威和繁荣,而虎则是力量和勇敢的象征。‘龙腾虎跃’这个成语,就是形容龙和虎在天空和地面活泼跳跃,寓意着充满活力和生机。”李明听了,眼中闪烁着光芒,仿佛看到了龙和虎在蓝天和绿地上腾跃的场景。9.2鹬蚌相争“鹬蚌相争”是一个讲述鹬和蚌相互斗争的成语,寓意着双方因争执而两败俱伤,最终让第三方得利。【故事正文】在一个宁静的湖边,有一只鹬鸟和一只蚌。有一天,鹬鸟饥饿难耐,看到湖中的蚌正在张开壳晒太阳,便心生一计,想要捉住蚌吃掉。鹬鸟飞到蚌身边,说道:“亲爱的蚌,你张开壳让我看看里面的珍珠吧,听说你的珍珠非常美丽。”蚌警惕地看着鹬鸟,心想:“这个鹬鸟不安好心,我不能让他得逞。”于是,蚌回答道:“哼,我才不会让你看到我的珍珠呢!你想吃我,我还不愿意呢!”鹬鸟见蚌不上当,便猛地伸出嘴去捉蚌。蚌迅速合上壳,夹住了鹬鸟的嘴。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斗争,谁也不肯示弱。就在这时,一个渔夫路过,看到鹬蚌相争的情景,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