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碳排放与碳减排-高二地理(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3)_第1页
3-1碳排放与碳减排-高二地理(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3)_第2页
3-1碳排放与碳减排-高二地理(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3)_第3页
3-1碳排放与碳减排-高二地理(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3)_第4页
3-1碳排放与碳减排-高二地理(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碳排放与碳减排课时训练碳中和是指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通过二氧化碳去除手段,抵消棹这部分碳排放,达到“净零排放”的目的。我国政府提出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经过综合测算,2022年北京冬奥会成为首个真正实现碳中和的奥运赛事。下图北京冬奥会碳中和途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中国要实现碳中和,最大的限制性条件是(

)A.高耗能产业发展迅速 B.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较高C.生活水平提高·消费升级 D.城市化加快,内需扩大2.本次冬奥会为了达到碳中和,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A.所有冬奥会场馆实现全太阳能发电 B.办公场馆取消空调,减少制热耗能C.冬奥场馆周边拆迁造林,增加碳汇 D.运用GIS技术,提高交通运行效率【答案】1.B2.D【解析】1.中国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较高,排放的二氧化碳较多,中国要实现碳中和,最大的限制性条件是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较高,B正确。高耗能产业可以采取技术措施实现碳中和,这不是主要限制,A错误。生活水平提高、消费升级不是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C错误。城市化加快、内需扩大不是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D错误。故选B。2.本次冬奥会为了达到碳中和,太阳能发电受天气。昼夜等因素影响,所有冬奥会场馆不可能实现全太阳能发电,A错误。冬奥会期间气候寒冷,办公场馆不会取消空调,B错误。冬奥场馆周边拆迁造林、增加碳汇做法见效较慢,且周边地区拆迁费用较大,不合理,C错误。运用GIS技术,提高交通运行效率,可以减少能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D正确。故选D。土地的利用方式变化会引起“碳源”和“碳汇”的变化。下表示意2000-2010年鄱阳湖区各土地利用类型碳排放量(单位:104t)。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年份/年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未利用地碳排放总量碳源与碳汇的比值200044.05-27.75-0.16-10.58426.31-0.03431.8512.21200543.53-28.24-0.15-10.65752.89-0.03757.3520.39201043.10-28.19-0.13-10.781190.41-0.031194.3731.52鄱阳湖区“碳汇”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是(

)A.耕地B.林地C.草地D.建设用地4.2000-2010年,鄱阳湖地区碳排放量对环境的主要影响是(

)A.促使气候增暖 B.增加土壤肥力C.提升生态安全 D.改善人居环境5.为实现鄱阳湖区低碳可持续发展,可采取的合理土地利用方式是(

)A.增加林地和耕地面积 B.提高低耗能高效益产业比重C.增加清洁能源的比重 D.促进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答案】3.B4.A5.D【解析】3.读图可知,鄱阳湖区林地的碳排放量值为负值最大,即林地吸收的二氧化碳量最多,因此“碳汇”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是林地,耕地和建设用地碳排放量都为正值,是主要的碳源区,AD错误;草地的碳排量值仅为-0.16~-0.13,吸收的二氧化碳量较少,不是主要的碳汇区,C错误。故选B。4.读表可知,2000-2010年,鄱阳湖地区碳排放总量增加很多,碳源与碳汇的比值也增加较多,因此促使气候增暖,A正确;与增加土壤肥力无关,B错误;降低生态安全,C错误;与改善人居环境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A。5.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耕地面积二氧化碳排放量较大,增加耕地面积不利于湖区低碳可持续发展,A错误;提高低耗能高效益产业比重和增加清洁能源的比重与土地利用方式无关,BC错误;湖区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土地利用方式是建设用地,因此促进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土地,有利于低碳可持续发展,D正确。故选D。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碳排放国,我国提出力争2030年实现碳达峰(即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峰)和2060年实现碳中和(即排放二氧化碳被各种方式抵消)的“双碳”目标。下图是2000-2018年黄河流域碳排放变化趋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黄河中游地区碳排放占比最大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水平 B.产业结构 C.人口总量 D.工业技术7.目前我国实现“碳中和”的主要难题是(

)A.化石燃料占比过大 B.森林面积逐渐减少 C.能源需求不断增大 D.环保意识仍较淡薄【答案】6.B7.A【解析】6.黄河中游地区主要是山西、陕西两省,重工业发达,能源使用量大,因此碳排放量大,B正确;经济发展水平,没有下游高,A错误;地区人口总量,没有下游大,C错误;工业技术水平低,是一个影响因素,但不是主要原因,D错误,故选B。7.目前我国实现“碳中和”的主要难题是能源消费构成中仍是以煤炭为主,化石燃料占比过大,二氧化碳排放量仍较大,A正确;我国环境保护意识在逐渐增强,生态环境建设力度逐渐加大,天然林保护工程效果显著,森林面积有所增加,BD错误;能源需求不断增大不是主要难题,我国正在加大新能源和清洁能源的建设,以及随着科技的发展,产业结构调整,能源利用率有所提高,再加上生态环境修复,绿地的增加,排放二氧化碳被各种方式抵消,也会达到碳中和目标,C错误。故选A。英国计划2050年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在既定时间段实现温室气体人类排放与清除的平衡)。下表为2020年英国电力结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表:2020年英国电力结构类型火电可再生能源发电核电其他煤炭天然气水能太阳能生物能风能比重/%1.4434.7837.317.359.13英国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发电方式是(

)A.火力发电 B.水力发电 C.核能发电 D.潮汐能发电9.英国可再生能源的季节变化特点是(

)A.水能--季节变化最大 B.太阳能-季节分配均匀C.生物能-春季大于秋季 D.风能-冬季大于夏季10.为实现减排目标,英国最适合因地制宜加大利用(

)A.天然气 B.水能 C.太阳能 D.风能【答案】8.A9.D10.D【解析】8.阅读表中资料可知,英国电力结构中,火电占比为36.22%,同时煤炭和天然气的使用,将会排放大量温室气体;而水力、核能和潮汐能属于清洁能源,无温室气体排放,故BCD不选。故答案选择A。9.根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英国位于欧洲西部,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降水量均匀,季节水量变化小,水能资源季节变化小,故A错误;由于太阳直射点得移动,导致北半球的太阳辐射夏季和冬季差别较大,因此太阳能季节分配不均匀,故B错误;生物能需要通过化学方式转化,将太阳能储存,春季和秋季对于英国来说,太阳辐射相差不大,故C错误;英国位于大西洋东北岸,属于岛国,常年受到盛行西风的影响,风力资源丰富,冬季南北方向上温差较大,风力更强劲,而夏季由于水平方向上温差较小,风力较小,故D正确。答案选择D。10.根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天然气的使用会增加排放量,故A不选;英国作为岛国,地面落差较小,河流流程较短,水能资源并不丰富,故B不选;英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由位于大西洋东北岸,属于岛国,多大雾天气,故太阳能资源不稳定,也不丰富,故C不选;但英国位于北纬40°-60°之间,常年受到盛行西风的影响,风力较大,风能资源丰富,可以加大利用,故D正确。答案选择D。碳达峰是指我国承诺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峰;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206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关于“碳达峰”和“碳中和”理解正确的是(

)A.可以加大碳排放量,使碳排放更快达到峰值 B.2030年前,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速可能变为零C.技术进步可以推迟碳排放峰值出现的时间 D.“碳中和”后我国将不再排放二氧化碳12.受我国能源利用现状的影响,“碳中和”需要较长一段时间。关于我国能源利用现状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以火电为主 B.以水电为主 C.东部沿海以潮汐能为主 D.西部地区以风能为主【答案】11.B12.A【解析】11.碳达峰的“峰值”并不是预先设定好的固定值,而是根据碳排放量的增速决定的,只要增速大于零,“峰值”就会不断被推高,排放越多,这个“峰值”就越高,“碳达峰”就遥遥无期,A错;当排放量增速由正变为零再转为负时,“峰值”出现,说明二氧化碳排放量开始下降。我国承诺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峰,因此2030年前,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速可能为零,B对;技术进步有利于二氧化碳排放量提前下降,提前“碳达峰”,C错;“碳中和”不是不排放二氧化碳,而是释放的二氧化碳(准确说是温室气体)和吸收的二氧化碳相当,D错。故选B。12.我国目前仍以火电为主,占我国能源利用的百分之七十左右,A对,B错;东部沿海有丰富的潮汐能,西部有丰富的风能,我国因地制宜开发东部的潮汐能、西部的风能,但目前东、西部能源利用仍然以火电为主,C、D错。故选A。2021年以来,国际市场能源价格大幅上涨,国内能源供需矛盾持续偏紧,在实现2030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目标下,我国一些地方持续出现“拉闸限电”现象。下表为美国能源信息署发布的2018--2021年全球石油供需情况(单位:万桶/天)。读表,完成问题。年份2018201920202021需求100011011492419746供给100721006794209587目前,受世界石油供需状况影响较小的工业是(

)A.乙烯 B.小排量汽车 C.合成树脂 D.合成橡胶14.“双碳”目标下“拉闸限电”引发的中国能源供给思考,正确的有(

)①加快发展非化石能源,优化能源结构 ②调整产业结构,构建以新能源为基础的产业体系③提高研发能力,带动产业创新 ④减少油气勘查开采力度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答案】13.B14.D【解析】13.乙烯、合成树脂、合成橡胶都是石油化工的衍生品,受原料供应影响大,因此受世界石油供需状况影响较大,ACD错误,小排量汽车油耗低,受石油供需状况影响较小,B正确。故选B。14.加快发展非化石能源,优化能源结构;调整产业结构,构建以新能源为基础的产业体系;提高硏发能力,带动产业创新等措施都可以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从而促进“双碳”目标实现,①②③正确;天然气为清洁能源,应提高其能源比重,且我国石油供给在一定时期内还将处于供不应求状态,不应减弱勘查开采力度,④错误。综上所述①②③正确,故选D。二、综合题1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2020年9月下旬,中国首次向全球宣布,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双碳”目标是我国基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材料二: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图(%)注:清洁能源主要包括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材料三:2021年入秋季以来,从一开始制造业密集的广东出现了罕见电荒,到后来东北各地又开始各种限电,甚至出现了居民用电出现了断电情况。当前,全球能源价格暴涨,不仅我国限电控产能,欧美多国也面临“电荒”。2021年冬天很冷,煤作为我国北方民间取暖必需品,价格持续上涨。在甘肃省,煤价同比已经翻倍,内蒙巴彦淖尔市,煤价最高已达到去年同期价格的三倍。(1)结合材料,分析2021年我国秋冬季节出现“电荒”的原因。(2)指出今年严重的“电荒”短期内将对我国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地理角度说明我国推出“双碳”目标的积极意义。【答案】(1)河流进入枯水期,水电发电量减少;秋冬季节气温低,(用于取暖)能源需求能大;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尚未改变,而煤炭价格大涨,厂家发电意愿不足;国家环保政策对非清洁能源生产的制约影响,导致供电不足。(2)部分工厂(企业)停工,影响居民就业与收入;居民正常生活用能受限,影响生活质量;经济活动不能正常进行,影响国家经济增长;局部地区电价、物价可能上涨,影响正常社会秩序。(3)推动全球碳减排进程,改善人居环境;促使企业设备和技术的更新,提高能源利用率;促使国家或地区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清洁能源的开发,利于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解析】(1)我国2021年秋冬季节降水少,河流进入枯水期,水电发电量减少;2021秋冬季节气温低,我国用于生活取暖的能源需求能大;我国目前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尚未改变,而煤炭价格大涨,厂家发电意愿不足导致火电发电量减少;2020年中国开始推行“双碳”目标,环保政策对非清洁能源生产的制约影响,导致供电不足。综上所述,我国在2021年秋冬季节出现“电荒”。(2)严重的“电荒”短期内,制造业密集的广东出现了罕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