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损害纠纷的责任认定研究》3500字(论文)_第1页
《医疗损害纠纷的责任认定研究》3500字(论文)_第2页
《医疗损害纠纷的责任认定研究》3500字(论文)_第3页
《医疗损害纠纷的责任认定研究》3500字(论文)_第4页
《医疗损害纠纷的责任认定研究》35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疗损害纠纷的责任认定研究目录TOC\o"1-2"\h\u12362医疗损害纠纷的责任认定研究 131322摘要 12053关键词:医疗纠纷;责任认定;法律意识 124293一、医疗纠纷在民事责任认定的条件 220560(一)必须要具备损害事实 230940(二)必须要具备相应的违法行为 211261二、解决医疗纠纷或完善治疗纠纷责任认定的对策 325281(一)提升法律地位,统一赔偿标准 32735(二)医疗过错证明上引入举证责任缓和 414376(三)加强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 425125结论 49831参考文献 5摘要如今我国医疗体制一直都在进行改革,市民法律意识亦不断增强,各类医疗纠纷案件有迅速增加之势。由于医疗事故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在诉讼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大量的证据材料,而这些证据资料又都需要通过司法程序才能获得,因此,对医院来说,医疗纠纷是其不可避免的难题。随着人们对医疗质量要求的提高,医疗纠纷的发生率也会随之增加,因此有必要对医疗纠纷中民事责任确定条件和医疗纠纷有关法律进行讨论。由于怎样解决医疗纠纷案件的需要是许多人应该知道的事情。如果处理不当将会对医患双方造成很大程度上的伤害。审慎慎重对待医疗纠纷案件,事关全局,不仅可以推动医学行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还有利于维护病人安全,维护合法利益。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医疗纠纷进行深入地分析研究,以明确其具体的法律责任,从而为更好地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参考。本文拟着重讨论医疗纠纷中民事责任的认定条件问题,文中还提出了化解医疗纠纷或者改进处理纠纷责任确认的建议。关键词:医疗纠纷;责任认定;法律意识一、医疗纠纷在民事责任认定的条件由于我国目前没有专门针对医疗纠纷民事责任问题进行研究的法律规范,所以对其性质认识不一,从而导致了司法实践中出现很多分歧。就医疗纠纷而言,怎样确定民事责任,就成了重工重的问题,同时,它还是医疗案件民事责任确定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一)必须要具备损害事实所称损害事实,其实是指某一行为对被害人财产权和人身权造成了直接损害,并直接造成受害人财物或非财物减少和完全用尽后果这一客观事实。实际上追根究底,侵权事实须在损害发生之后才产生后果。否则就不能构成侵权。对于医疗损害,其主要表现为对病人身体健康和生命健康产生威胁。一般医疗纠纷案件,都可具体反映为病人死亡、致残或加重病人痛苦,延长疗程,也包含了各种财产损失形式。若只存在违法行为,但实际上并未产生损害的后果,则亦不成立损害赔偿民事责任。因为损害事实需要具备三个特征:首先,被损权益须有合法性。换言之,损害行为客观客体应是被害人合法权益,也就是在法律范围内维护的权利和利益。这就意味着,损害行为的主观动机不是为了侵害他人利益而实施的侵权行为,而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或者利益。二是是须对损害行为具有补救性。也就是事件救济的需要与可能,对人身伤害较轻,财产损失很少,在民法理论的这一层面上,并不需要进行救济。只有在客观真实存在的情况下,才有可能进行赔偿。所谓损害后果,一定要是客观存在,并且已经出现的。如果不是客观实际存在的,就不能称之为损害事实。凡他凭空臆想,或编造出来、既没有科学根据,也没有事实根据,其后果均不能称之为损害事实。比如,有的医疗纠纷,有些病人仅表现出轻微症状,且无对应体征及对应辅助检查结果为证,然后,这类案件多数被认为是没有损害结果。如果在临床工作当中发现有类似这种情形时,就应该将其定性为医疗事故,并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二)必须要具备相应的违法行为在部分医疗纠纷案件中,医院医务人员若违反了相应的卫生法规、法律规范,以及在技术性规章制度方面违背了医院某些要求等,对病人造成了真实的伤害,则此种行为就属违法行为。反之,医院医务人员如不违反有关卫生法规、法律规范,不违背医院技术性规章制度中某些规定,即使造成了实际伤害,亦不必负民事赔偿之责。违法行为有作为与无作为之分,所谓有作为,就是从事法律所禁止的某些活动,例如,未按医院有关规章制度、法规,为患者打错针头或使用错药,甚至输错了血等等。这类行为均属有为之列。所谓不作为,是指法律规定,人在一定条件下要有一定作为,但负有上述义务者,并没有尽到相应义务之举。不作为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例如故意违背职业道德,损害他人利益或者违反公共秩序等等。从多数医疗纠纷看,不作为是指医院医务人员应按照规章制度,一定要执行一定措施,但医务人员不执行,例如,医院医务人员无端拒收,拒治患者,甚至当患者突发意外、病情突变时不予治疗。这种情况就是医疗中的“不作为”现象,是一种非常普遍而又严重的侵权行为。这些行为都是不作为的表现。二、解决医疗纠纷或完善治疗纠纷责任认定的对策(一)提升法律地位,统一赔偿标准首先,法律地位必须提高。由于法律可以较好地解决医疗纠纷,使其功能最大化。同时,还应该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保障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依法进行医疗活动,避免因医方过错造成纠纷而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甚至激化。因此为了体现法的公平与效率原则,最大程度地发挥它在医疗纠纷中的专项化解功能,人大常委会要用法律形式制定《医疗损害处理法》,并严格执行。医疗纠纷既包括医疗事故,还有非医疗事故,判断医院应否负责,应当以他的行为构成医疗损害与否为标准。因此,法律具有十分重要的功能。建立医疗纠纷仲裁制度是非常必要的,能保证技术鉴定的科学公正。二是统一标准势在必行。充分考虑医疗事业高风险,为医疗行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统一赔偿标准势在必行,遵循公平正义原则,这还可以增强法律公信力。对不是医疗过错造成损害后果的,医院不负任何责任,且由患者独担贵任,与法律公平原则不符,因此,设立第三方调解机制是非常必要的。(二)医疗过错证明上引入举证责任缓和将举证责任缓和制度引入医疗技术过失要件。就医患关系而言,普通受害患者具有举证责任。上层弱势地位,在破解这一难题时,非常有必要学习德国医疗损害责任“表见证据”规则以及日本“过失的粗略推定”规则,医疗技术过失举证责任可采取举证责任缓和制度。这种举证责任缓和既不是对医生和护士的直接侵权责任进行补偿,也不是对医疗机构的间接侵权责任进行补偿。从理论上看,应以受害病人证明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医疗过失,但可当原告有举证医疗技术过失等不可逾越的障碍,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证明标准,根据法律规定,对受害患者当事人举证证明责任标准应适当下调,当受害患者当事人的证明符合某种标准后,推定医疗机构有医疗过失的,落实举证责任转换,由医疗机构对其无医疗过失负证明责任。医疗机构如能证明其自身没有医疗过失的,可免除责任。否则,要追究医疗机构的刑事责任。(三)加强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医院要组织医务人员认真学习《执业医师法》、《护士条例》等法律与法规,让医务人员明白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以及触犯法律应担负的法律责任,填补医务人员法律意识薄弱的缺口,让医务人员自觉遵守法律,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等作业,预防医疗事故及纠纷的发生。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要认真履行各项职责,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以确保患者安全、舒适、满意。例如:依据《执业医师法》的相关规定,医师在执行预防、保健、医疗等措施时,一定要亲诊,亲察,并按规定及时填制医学文书而不隐瞒、伪造或破坏医学文书和相关资料。这些条款不仅有效地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并且在医疗纠纷出现后鉴定工作中发挥了法律文书的作用,同时维护了其正当权益。结论随着医疗技术在最近几年的进步,应对医疗侵权时,法律制度相对落后,医疗侵权责任问题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也正是因为医疗侵权具有特殊性,对于医疗侵权责任认定问题,非常有必要进行研究。本文对于医疗纠纷中民事责任的确定和有关法律的学习尚属浅层次,以现行法规为依据,进一步健全医疗纠纷有关法律,逐步构建完善法律体系,从而推动医疗纠纷的规范化、国际化和法制化,从而更好地做到公正、合理的处理医疗纠纷,最终有效的保障医患双方合法权益。参考文献[1]陈加乙.论医疗纠纷人民调解中的"模糊处理"[J].中国卫生法制,2022,30(4):7.[2]田臣,邱冰.医疗纠纷中举证责任倒置的现状及其思考[J].中国医疗管理科学,2021,11(5):6.[3]姚航,蔡笑.医疗损害责任纠纷中过错与因果关系认定[J].人民司法,2022(17):4.[4]何涛,徐毓婕.我国医疗损害责任纠纷审判实践分析——兼论纠纷产生原因及防范对策[J].医学与法学,2022,14(4):5.[5]谢冬玲,李扬,王志意.四川省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件实证分析与防控策略[J].卫生软科学,2021,35(2):5.[6]伏虎,王福龙,谢世麒.是什么导致了医疗纠纷判决中的医院方责任?——基于90例医疗纠纷案例的定性比较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20,37(9):6.[7]张旭东,田甜,易旭夫,等.国内外医疗纠纷解决机制比较[J].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