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死刑制度的变化对刑罚执行的影响及完善对策研究摘要死刑制度的法条修订对刑罚执行工作的影响显而易见,对我国的刑罚执行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次《刑法修正案(九)》减少了9个死刑罪名,至此,我国适用死刑的罪名减至46个,相比较2011年《刑法修正案(八)》所实施之前的刑法中规定的68个死刑罪名已经减少了22个。那些原本应当被判处死刑的罪犯现在大多将被判处无期徒刑或者执行十年以上的有期徒刑,对此类罪犯的关押会给监狱的监管安全和改造工作带来巨大的压力,而监狱监管安全压力增大,必将导致其面临的监管改造和安全防范的难度不断上升。本文从这一现实问题出发,首先对我国死刑制度的变化进行了概述,然后对死刑制度变化对刑罚执行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改变刑罚执行的重点、适度增加监狱的数量、加强执法队伍等措施作为对死刑制度变化带来的消极影响的应对之策。关键词:死刑制度;刑罚;执行;执法队伍目录TOC\o"1-3"\h\u6995一、引言 129735二、我国死刑制度的变化 129984三、死刑制度变化对刑罚执行的影响 226187(一)对我国刑罚执行机关的影响 213107(二)死刑制度变化导致押犯数量变化 213614(三)刑罚执行机关监管风险加大 322358四、有关应对之策 44615(一)改变刑罚执行的重点 4292241.对死缓罪犯重点关注 415602.形成“终身监禁”罪犯的奖惩机制 416001(二)适度增加监狱的数量 517675(三)加强执法队伍建设 515560结论 69073参考文献 8一、引言刑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一部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的部门法,规定了犯罪与刑罚以及两者之间关系的一门独立的法律,刑法是为了保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目.的,而刑罚是为了达到这一基本目的的重要手段,死刑制度作为剥夺犯罪人生命的最严厉的刑罚手段,一直受到社会各界持续关注,每一次变革都会对社会许多方面产生重大影响。从我国几十年刑罚执行的发展过程来看,一直存在有重审判而轻执行的观念,广义上刑事诉讼的最后一个内容的刑罚执行,其作用真的是那么不重要吗?我们可以看到,我国死刑制度变革持续进行的今天,我国的法治环境在逐步改善,监狱的刑罚执行工作作为实现刑法立法目的的重要保证,对其重要性的认识也已经得到社会的认可。作为一名工作在监狱刑罚执行一线的民警,我认为达到刑罚执行是实现刑法的惩罚和警示作用的重要手段,在追求法律公平、正义和实现刑法目的这一双重目标下,刑罚执行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保证社会安全稳定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本次《刑法修订案(九)》在死刑制度修订方面继续深入,体现在死刑罪名减少、提高死刑缓期执行的执行死刑的门槛、死刑缓期执行的罪犯减刑方面做了从严的规定等法条修订,这将给监狱的刑罚执行工作提出新的要求也会带来许多新问题,同时在监管安全方面给监狱工作带来新的压力,导致在日常监管改造中会出现新型的不稳定因素,监管难度增大,安全隐患增多,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将会大大增加,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关注的。本文从此次《刑法修正案(九)》关于死刑制度变化的内容入手,试分析和探讨死刑制度变化对我国刑罚执行的影响,并结合自身工作中的实践提出应对之策,以期望为我国的刑罚执行工作尽自己微薄之力。二、我国死刑制度的变化在1979年7月1日第五届全国人代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我国第一部《刑法》(1980年1月1日开始施行)结束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刑法典的空白,死刑一直是一个独立的刑种写入刑法;经过了多年的司法实践,刑法在惩治和预防犯罪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死刑在某个特定时期内对犯罪的抑制作用是不能取代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我国各项事业的不断前进,国内外的多种犯罪类型不断出现,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原有的刑法的滞后性愈发显著,包括死刑的判决、执行方式等许多法条已经不适应当前社会发展,需要与时俱进对现行刑法进行修订。但是根据当前我国的社会治安状况,仍然保留死刑的立法初衷是对某些人的威慑作用,警示某些不稳定人员,使其不敢轻易碰触法律的底线。直到97年后修订的刑法,因为局限于当时的立法技术尚不完善,表面上并没有减少死刑罪名,但在刑法总则和分则中对死刑的适用作了进一步规范性限制,标准更加清晰。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16次会议于2015年8月29日审核并通过了《刑法修正案(九)》,自2015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包括本次《刑法修正案(九)》和上次生效的《刑法修正案(八)》共计废除了20多个死刑罪名,“进一步表达了立法层面对减少死刑罪名的倾向,这也是落实党中央对于逐步减少适用死刑罪名的指示,其中《刑法修正案(八)》修订了第49条关于不得适用死刑对象的规定和《刑法修正案(九)》中修改提高了死缓罪犯执行死刑立即执行的门槛等相关法条的修订,都体现了我国死刑制度中仍然保留死刑,但秉承“少杀”和“慎杀”,并严格控制死刑适用的立法原则。三、死刑制度变化对刑罚执行的影响(一)对我国刑罚执行机关的影响刑罚执行主要是监狱等刑罚执行机关对被已生效判决交付执行刑罚的罪犯所采取的刑罚措施,执行依据来自国家法律规定的职能机关,按法定程序将已生效刑事裁判做出的刑罚判决交付执行的法律活动。刑罚执行是实现刑罚目的最重要的步骤和手段,也是实现帮助罪犯走向社会、回归社会,实现社会和谐稳定、长治久安的必经之路。《刑法修正案(九)》的实施,增强了我国刑罚的执行功能,进一步实现刑罚的目的,为下一步解决执行难问题提供法律依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死刑制度的变化对我国刑罚执行机关的影响将长期持续。此次《刑法修正案(九)》的影响体现在:一方面从我国整体的法律体系来说,它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的刑罚结构,有利于下一步惩罚和预防犯罪,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而另一方面来说,由于我国一贯的“重审判、轻执行”的刑事司法理念,以我国当前刑罚执行工作的现状和现实承受能力而言,过分加重了监狱等刑罚执行机关的负担,会给社会稳定埋下新的隐患。(二)死刑制度变化导致押犯数量变化每一次刑法修正案的提出与实施都会对我国的刑罚执行机关提出不同的要求,在死刑制度变革的当下,作为在整个刑罚执行机构链条下游的刑罚执行的执行机关——监狱,必然要被动的承受来自上游机关和相关法条修订的双重难题,这必将给监狱的各项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和带来新的挑战。从宽和从严并用的刑事政策要求对不同类型的犯罪和不同的罪犯区别对待,不能一概而论,最终实现预防和控制犯罪的目的。我国的刑罚执行机关一直在默默承受着来自不同政策导向的压力:在“严打”时期,死刑犯被执行死刑的同时,大量严打的对象被关押进监狱,导致全国各地的监狱人满为患,关押和改造风险急剧上升;从宽和从严并用的刑事政策实施以后,监狱由原来的高压、从严的改造方式开始“急转弯”,执行从宽和从严并用这一刑事政策,对那些原本将要执行死刑的罪犯,随着死刑制度的变化,转为死缓、无期徒刑和长刑期的罪犯,都要实行区别对待,奖罚分明,开始实施教育和改造、对大多数罪犯实行转化,可以说,我国的刑罚执行机关一直扮演着刑事政策的执行者和社会矛盾的化解者的角色。(三)刑罚执行机关监管风险加大监管安全是每一个监狱改造罪犯的前提,维护刑罚执行机关的安全稳定尤为重要。此次《刑法修正案(九)》中减少了9个死刑罪名、提高死刑缓期执行罪犯的死刑执行标准,和对死缓罪犯减刑、假释从严的规定,是我国逐步减少死刑罪名的体现;另一方面随着死刑制度变化导致自由刑的打击范围更广,原本可能被判处死刑的罪犯现在大多被关押惊了监狱等刑罚执行机关,这预示着我国监狱监管改造风险的不断增加,对监狱的监管安全提出新的要求,这主要是由所关押罪犯的人身危险性决定的,这些罪犯的关押无疑给监狱的安全带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导致监管形势异常严峻。死刑制度发生变化,死刑罪名的逐步减少,那些本应当被判处死刑的罪犯大多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终身监禁、无期徒刑以及十年以上的大徒刑的罪犯被关押进了监狱,这将进一步导致监狱中在押的罪犯数量和人员结构都将发生变化,中、长刑期罪犯的人数和比例都会持续上升。当然,这些罪犯已经不可能再进行社会犯罪,但却将再犯罪的压力转移进了关押场所,以我国现阶段的监狱关押形态来看,我们不能对罪犯被关押时会否实施犯罪作任何保证,也不可能对这些罪犯释放后是否会发生报复社会的行为做出承诺。长期的关押使这些罪犯产生或轻度或重度的心理问题,出现了相互之间交叉学习更多犯罪技能的“相互学习式”传染型犯罪,长时期的与世隔绝使罪犯再次适应社会的能力下降。这些问题就是最不稳定因素,是隐藏在监狱深层次的隐患,当某些特定或不特定因素出现时,就有可能引发监狱安全监管事件。四、有关应对之策(一)改变刑罚执行的重点死刑制度变化导致重刑犯和大徒刑罪犯关押比例的上升,监狱中押犯结构也发生相应的变化,监管改造对象的多样性、复杂性、和隐蔽性,导致我们原有的经验主义改造方法已经不能够满足当前的改造需要,因此有必要对每一名罪犯进行科学的危险性评估,尤其对那些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罪犯和在《刑法修正案(九)》中首次规定的不得减刑、假释的“终身监禁刑”的罪犯,这些罪犯将作为重点关注对象,必须始终处于我们监管改造的视线范围之内,要及时掌握其改造动向和思想波动,对于维护监狱的改造稳定,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1.对死缓罪犯重点关注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罪犯,由于其在犯罪的严重性和被判处刑罚的严厉性等方面不同于其他在押的罪犯,尤其考虑到将要面对的漫长刑期和严于其他罪犯的减刑条件,根据《刑法修正案(八)》对死缓罪犯限制减刑的相关规定,死缓罪犯的最低服刑时间不得低于二十年,这些无疑将会对他们的改造产生巨大的压力。因此,对这些死缓罪犯应当更加重点关注,利用监狱内的互监制度,重点罪犯考核办法的奖惩机制,建立完善的心理档案,形成系统的、连续的监管改造体系。这也是罪犯进行分级处遇和分类管理的基础性数据和监狱监管改造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对死缓罪犯进行科学合理的危险评估,有助于民警有针对性的开展谈教、改造工作,保障民警自身的人身安全。有必要针对死缓罪犯,增加对其改造表现的关注度,不放过任何细节,维护监管改造环境的安全。2.形成“终身监禁”罪犯的奖惩机制《刑法修正案(九)》中首次在我国刑法中规定的不得减刑、假释的导致“终身监禁刑”罪犯的出现,给很多监狱的罪犯考核奖惩机制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同于其他犯罪的改造主体,执行“终身监禁刑”的罪犯是那些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贪腐类犯罪的罪犯,法院在对其判处死缓执行期满依法减为无期徒刑之后,可进行终身监禁,并不得减刑、假释,这些罪犯由于其犯罪特征和性格、职业等原因,其改造表现也不一样,这类罪犯一般表现为不喜欢与人交流,性格沉闷内向,且容易走极端,加之面对“终身监禁”这样自由希望渺茫的刑罚,这些罪犯极易产生极端情绪并采取极端手段抗拒改造,因此,必须改变原由监管改造奖惩机制,有目的和效果的制定出符合其自身改造特点的奖惩考核机制。很多监狱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在采用心理评估工具的同时,针对这些罪犯已经开始探索总结出实用的考核办法应用到日常监管改造中可以在各自取得成果的基础上,打破相互之间的壁垒,以司法部为统领,充分运用数据分析技术,组织专家学者,针对目前在押的“终身监禁”罪犯的实际状况,再结合我们已经使用多年的中国罪犯心理评估个性分析测验测试表等工具,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形成一套科学、合理、有效的监管改造机制,保证监区监管改造顺利进行。(二)适度增加监狱的数量当前我国的罪刑配置属于刑罚执行比较苛厉但是刑事责任不严格的类型,刑罚结构则属于偏重刑的刑罚结构,“刑罚在当前依然是被作为控制和预防犯罪的主要手段,特别是通过加大刑罚执行的力度和期限来达到预防和控制犯罪的警示作用。死刑制度的改变使得我国的刑罚手段多是以关押监禁刑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一特征更加明显,导致监狱系统关押罪犯的空间和风险压力已经到了承受的临界点。如此一来对关押罪犯的改造质量得不到保证。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可以考虑:方法一,从立法渠道减少监狱在非常时期内关押的罪犯数量。此方法可操作性不强。我国近几年监狱在押的罪犯数量一直在增加,必然有其社会性原因,法律的修订是一项严肃而缜密的工作,容不得一丝马虎和错误,否则给公民和社会带来的伤害将是无法估量的。方法二,增加监狱数量。在有条件的区域合理规划、建设出一部分监狱,可以缓解我国监狱内押犯人数过多的问题。可以考虑在一些经济条件较好、行政区划允许的、在押犯人数较多的地方新建一些监狱,以缓解我国整体押犯比例超标的现状,科学做好监狱扩容工作。(三)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刑法修正案的颁布与实施,对执法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死刑制度变化后那些原本要被判处死刑,现在被判死刑缓期执行、“终身监禁”、无期徒刑和大徒刑罪犯的监管改造,对于监狱人民警察来说将会是一个全新的挑战。我们是奋战在刑罚执行场所的第一线力量,执行着对罪犯的惩罚与改造的任务,这支队伍的战斗力水平是监狱工作能否顺利进行的决定性力量,因此要从以下几方面加大对民警的培养力度:第一,强化业务能力,提高民警专业化水平和履职能力。监狱首先是政治机关、专政机关,是法律赋予的对犯罪人员进行惩罚和改造的国家机器,时代的进步,对民警的政治立场和业务能力都有了更严格的要求。监狱人民警察每天工作在监管改造的前沿,死刑制度的变化使得监管场所和改造对象更加复杂,形势更加严峻,要求我们民警以坚定的政治立场为后盾,扎实的业务能力为工具,贯彻文明执法和科学管理的理念,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和执法水平,时刻保持警惕,才能适应日益复杂化的犯情动态,面对不断增多的工作量,做到心平气和,有条不紊,井井有条的完成党和国家交给的任务。第二,科学合理配置机关设置。死刑制度变化导致押犯人数的激增,罪犯结构的变化都要求监狱根据发生的形势变化采取措施,优化内部结构,科学合理分工,加强制度建设,充分发挥监狱的各项职能,调动机关内部机构,形成高效的规范、实施、监督和保障体系,不断满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的新要求。结论毋庸置疑,每一次刑法修正案的颁布与施行必将大大促进我国刑罚执行工作的发展,这也是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在适应当前社会犯罪手段和犯罪方法不断变化的今天所做出的重度调整,是根据当前惩治犯罪活动需要在立法角度所做出的重大调整,体现了我国刑法对人民生命财产充分保护的作用,对我国现行的司法行政和刑罚执行都带来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我们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历次刑法修正案的颁布与实施,死刑制度发生的变化一直在影响监狱刑罚执行工作,许多新困难、新问题也会伴随着死刑制度的变革而出现,这是党中央和全社会对刑罚执行工作提出的新挑战和新要求。死刑制度变化中死刑罪名的减少将是一个长期的,不可逆的趋势,无形中延长了罪犯在监管改造场所实际执行的刑期,罪犯的心理和现实改造表现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监狱是一个高度封闭化的监管场所,负面情绪的传播速度远大于外界社会,进而导致整个刑罚执行过程中可能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9869.2-2025橡胶用硫化仪测定硫化特性第2部分:圆盘振荡硫化仪
- 心脏解剖知识课件图片
- 2025年厢式货车合作协议书
- 出口代理协议书范本
- 出国培训协议书范本
- 拆迁子女协议书范本大全
- 宠物转让协议书范本大全
- 2025年果蔬无损伤品质测试仪合作协议书
- 托管合伙股权协议书范本
- 沙场员工规章协议书范本
- 陕西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2025公需课《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解读与高质量发展》20学时题库及答案
- 心衰分级诊疗服务目标、路径与双向转诊标准
- DL-T5355-2006水电水利工程土工试验规程
- 污水导流专项方案
- 夏季养老院消防知识讲座
- 福柯话语理论探要
- 大客户开发与维护策略
- 产能规划报告范本
- 工商管理研究生毕业论文
-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说课
- 防造假管理程序文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