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册综合【综合测试巧练A卷】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50分一、单选题(共20题;共60分)1.(2023七上·宁海期末)植物是我们食物来源之一,以下植物中食用部位属于根的是()A.莲藕 B.番薯 C.玉米 D.土豆【答案】B【解析】A.莲藕主要吃的是它的茎,所以A错误;
B.番薯主要吃的是它的根,所以B正确;
C.玉米主要吃的是它的种子,所以C错误;
D.土豆主要吃的是它的茎,所以D错误;故答案为:B.2.(2023七上·宁海期末)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使用指纹门锁,相比于传统门锁更加方便快捷。下列有关指纹门锁,错误的是()A.指纹开锁体现了同种生物的多样性B.警察可以利用指纹确定犯罪嫌疑人的身份C.双胞胎的指纹可能相同D.指纹是由遗传决定的【答案】A【解析】A.指纹属于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所以体现了基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又叫做遗传多样性,它是生物多样性中最基本、起决定性作用的多样性;错误;
B.指纹是由基因控制的,不同的人的基因不同,所以指纹也不同,指纹是人比较稳定的性状,所以警察可以利用指纹确定犯罪嫌疑人的身份,正确;
C.双胞胎的指纹可能一样,可能不一样。同卵双胞胎他们是同一个精子和卵子结合而成的,形成受精卵之后在分裂形成的双胞胎;异卵双胞胎是两个卵子和两个精子分别结合所形成的,遗传物质不同,因此指纹不同,C正确;
D.指纹是生物性状,因此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D正确;故答案为:A.3.(2023七上·义乌期末)小明把粗细均匀的细铜丝紧密地绕在铅笔杆上.用刻度尺测得绕有32匝细铜丝的铅笔的长度为L.如图所示.则正确的表示细铜丝长度L的是()A.4.950cmB.5cm C.4.9cm D.4.95cm【答案】D【解析】根据图片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准确值为:14.9cm-10cm=4.9cm,估读值为0.05cm,则细铜丝的长度L=4.9cm+0.05cm=4.95cm。故选D。4.(2023七上·义乌期末)干细胞被医学界称为“万能细胞”,在特定条件下它能再生成人体的其他种类细胞,这体现了细胞的()A.分裂能力B.分化能力C.生长能力 D.免疫能力【答案】B【解析】干细胞被医学界称为“万能细胞”,在特定条件下它能再生成人体的其他种类细胞,这体现了细胞的分化能力;故答案为:B.5.(2023七上·义乌期末)小俊在使用水银体温计给同学测量体温,在给甲同学测量前他看了读数为37℃,直接给甲同学测量结束后是37℃,甩了之后给乙同学测量温度为37℃,然后直接给丙同学测量的温度为37.5℃,测量的体温准确的是()A.甲乙B.甲丙 C.甲乙 D.乙丙【答案】D【解析】体温计的液泡上方有一端细小的弯曲,因此温度降低时,水银柱不能通过这个位置流回液泡,那么体温计的液泡只能上升,不能下降。根据题意可知,测量甲的体温时示数保持不变,则甲的体温可能低于或等于37℃。在测量乙的体温前甩了几下,因此乙的体温正确,为37℃。测量丙的示数为37.5℃,大于体温计原来的示数37℃,因此水银柱上升,则丙的体温就是37.5℃。
因此体温准确的是乙和丙。故选D。6.(2022七上·义乌期中)小兰同学用家里的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发现,放进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4℃;放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示数为94℃。测保温杯中的水温时示数为49℃,则保温杯里水温实际上为()A.47℃ B.48℃ C.49℃ D.50℃【答案】D【解析】当t'=49℃时,根据94℃−4℃100℃=t'−4℃t得到:7.在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中,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出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及液体的体积V,得到几组数据并绘出如图所示的m-V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量杯的质量为40g B.40cm3该液体的质量为40gC.该液体的密度为1.25g/cm3 D.该液体的密度为2g/cm3【答案】B【解析】由图可知,当液体体积为V1=20cm3时,液体与量杯总质量m1=40g,
由ρ=mV可得:m1=m0+m液=m0+ρV1,即40g=m0+ρ×20cm3-----①;
当液体得体积为V2=80cm3时,液体与量杯得总质量m2=100g,
由ρ=mV可得:m2=m0+m液′=m0+ρV2,即100g=m0+ρ×80cm3-----②;
联立①②解得:m0=20g,ρ=1g/cm3;故A、C、D错误;
40cm3的该液体质量为:m=ρV=1g/cm8.(2021七上·瑞安期中)某同学自制了一支温度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时水银柱长5厘米;放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中水银柱长25厘米。用该温度计去测一杯水时,显示的读数为50℃,则该温度计此时水银柱长为()A.5厘米B.10厘米 C.15厘米 D.20厘米【答案】C【解析】当温度为50℃时,根据L−5cm25cm−5cm=t100℃9.(2021七上·嘉兴期末)某兴趣小组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液体的密度,他们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了如图所示图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液体甲的密度小于液体乙的密度B.液体乙的密度是1.0×103千克/米3C.当体积为60厘米3时,液体甲的质量为80克D.当质量相同时,液体甲与液体乙的体积比是4∶5【答案】D【解析】由图可知,当量杯内液体体积为0(液体质量为0)时,量杯和液体的总质量为20g,则量杯的质量m杯=20g;
当甲液体体积为V甲=80cm3时,液体和杯的总质量m总1=m甲+m杯=100g,
则m甲=m总1-m杯=100g-20g=80g,
甲液体的密度:ρ甲=m甲V甲=80g80cm3=1g/cm3;
当乙液体体积为V乙=100cm3时,液体和杯的总质量m总2=m乙+m杯=100g,
则m乙=m总2-m杯=100g-20g=80g,
乙液体的密度:ρ乙=m乙V乙=80g10.(2020七上·滨江月考)如图所示,底面积不同的甲、乙两个实心均匀圆柱体,密度分别为ρ甲、ρ乙,若沿水平方向将甲、乙切去相同的高度,切去质量恰好相等,那么甲、乙密度以及甲、乙切去前的质量关系()A.ρ甲>ρ乙,m甲>m乙 B.ρ甲>ρ乙,m甲<m乙C.ρ甲<ρ乙,m甲<m乙 D.ρ甲<ρ乙,m甲>m乙【答案】D【解析】(1)根据图片可知,两个圆柱体的底面积S甲>S乙,切去的高度h甲=h乙,根据公式V=Sh可知,切去的体积V甲>V乙。根据公式ρ=mV可知,当切去的质量相等时,密度ρ甲<ρ乙;
(2)根据前面的信息可知,高度相等的两个圆柱体质量相等。原来没有切去时,甲的高度大于乙的高度,那么质量m甲>m乙。11.图一至图四是某同学制作并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部分图片。据图判断,错误的是()A.图一中制作临时装片正确的操作顺序是c→a→d→bB.图二中③将细胞内部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来,使细胞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内部环境C.若该同学在显微镜下看到如图三所示的视野,则说明在制作临时装片时,图一中步骤d操作不当D.若该同学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图四甲,要从图四甲变成图四乙,需先将临时装片向右上方移动,再转动转换器,选择高倍物镜【答案】D【解析】A、1、滴是指在洁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2、刮是指用消毒牙签在漱净的口腔侧壁上轻轻刮几下。3、涂是指把牙签附有碎屑的一端在载玻片的生理盐水滴中均匀涂抹。4、盖是指盖上盖玻片,先用镊子夹起盖玻片的一边,让另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滴,然后轻轻盖上,避免出现气泡。5、染是指染色,把稀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6、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直到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故图一中制作临时装片正确的操作顺序是c→a→d→b,A不符合题意;
B、图二中③细胞膜将细胞内部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来,使细胞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内部环境,B不符合题意;
C、若该同学在显微镜下看到如图三所示的视野,则说明在制作临时装片时,图一中步骤d操作不当,即盖玻片操作不当导致出现气泡,C不符合题意;
D、显微镜视野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不仅上下相反而且左右颠倒;如果将载玻片朝左下方移动,实际上是将成像的实物向左下方移动,则物像会向右上方移动,故若该同学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图四甲,要从图四甲变成图四乙,需先将临时装片向左下方移动,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12.(2018七上·鄞州期中)下列七个与动物有关的成语:①金蝉脱壳②螳臂挡车③井底之蛙④瓮中捉鳖⑤虾兵蟹将⑥鱼目混珠⑦蜂拥而至,其中所涉及的动物都属于无脊椎动物的成语是()A.①②⑤⑥B.③④⑥C.①②④⑤ D.①②⑤⑦【答案】D【解析】①金蝉脱壳中的蝉是昆虫属于节肢动物,属于无脊椎动物;②螳臂挡车中的螳是螳螂属于昆虫属于节肢动物,属于无脊椎动物;③井底之蛙中的蛙是指青蛙属于两栖动物,属于脊椎动物;④瓮中捉鳖中的鳖是爬行动物,属于脊椎动物;⑤虾兵蟹将中的虾、蟹是节肢动物,属于无脊椎动物;⑥鱼目混珠中的鱼属于鱼类,属于脊椎动物;⑦蜂拥而至中的蜂是节肢动物,属于无脊椎动物。故答案为:D13.(2022七上·温州期中)台湾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实现祖国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2021年7月16日大陆在东海进行了实际使用武器训练,如图能准确表示出北纬28度、东经122度海域的是()A.B.C.D.【答案】A【解析】北纬28度,纬度度数向北变大为北纬。
东经122度,经度度数向东变大为东经。故选A。14.(2023七上·嘉兴期末)科学研究重视实证,下列各项研究中证据与结论相匹配的是()A.笔尾比笔尖后消失证明地球是球体B.铅柱未被拉开证明分子间存在斥力C.书本拱起证明板块碰撞形成山脉D.磁铁不能吸引铁绣证明铁锈不是铁【答案】D【解析】A.笔尾比笔尖后消失属于模拟实验,不能证明地球是球体,A错误;
B.铅柱未被拉开证明分子间存在引力,B错误;
C.书本拱起属于模拟实验,不能证明板块碰撞形成山脉,C错误;
D.磁铁不能吸引铁绣证明铁锈不是铁,正确,磁铁具有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D正确;故答案为:D.15.(2023七上·临海期末)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许多的观察和证据逐步揭示了地球的形状是一个近似的球体,以下不能作为分析推断地球是球体的依据的是()A.远去的帆船总是船身先消失B.地球仪是球形的C.麦哲伦历经3年完成环球航行D.从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答案】B【解析】A.远去的帆船总是船身先消失,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故A不符合题意;B.地球仪是根据地球的形状制造的,所以它不能作为地球是球体的证据,故B符合题意;C.麦哲伦历经3年完成环球航行,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故C不符合题意;D.从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16.根据雪在外力挤压下可形成冰(密度为已知)的原理,小丽采用了如下方法来估测积雪的密度:在水泥篮球场上,用脚向下用力踩在雪上,形成一个下凹的脚印(如图B4-3-7所示),接着她测出了下列的物理量:①积雪的厚度;②脚印的面积;③脚印的深度;④冰的厚度;其中能估测出积雪密度的一组物理量是()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答案】D【解析】根据图片可知,脚踩下雪的质量等于结成冰的质量,
即m雪=m冰;
ρ雪V雪=ρ冰V冰;
ρ雪h雪S=ρ冰h冰S;
ρ雪h雪=ρ冰h冰;
ρ雪h雪=ρ冰(h雪-h深度);
解得:ρ雪=ρ17.用分子的观点分析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解释不合理的是()A.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分子之间有空隙B.八月桂花飘香——分子在不断运动C.一滴水中含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D.尘土飞扬、炊烟袅袅——分子在不断运动【答案】D【解析】A.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分子之间有空隙,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八月桂花飘香——分子在不断运动,故B正确不合题意;
C.一滴水中含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故C正确不合题意;
D.尘土飞扬、炊烟袅袅,这些都是肉眼可见的运动,肯定不是分子运动,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18.(2022七上·余姚期末)在用已调好的托盘天平称某物体质量的过程中,发现当右盘中再加1g砝码时,指针指在标尺中央红线的右侧:减去这1g砝码时,指针又指在标尺中央红线的左侧,而砝码盒中质量最小的砝码是1g,遇到这种情况,正确操作方法是()A.调节横梁右边的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后再读数B.调节横梁左边的平衡螺母,使在平平衡后再读数C.将被测物移到右盘,使天平平衡后再读数D.移动游码到适当位置,使天平平衡后再读数【答案】D【解析】当开始测量物体质量后,就不能再通过调节平衡螺母,让天平实现平衡,故A、B错误;
在测量物体质量,物体要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故C错误;
当放入最小的砝码质量偏大而去掉最小的砝码质量偏小时,可以去掉这个砝码,然后移动游码到适当位置,直到天平平衡,故D正确。故选D。19.(2022七上·长兴月考)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就“不同水质对蛙卵孵化的影响”进行了探究,其实验记录如表所示,该实验设计的不妥之处是()项目水质水质水质蛙卵数孵出的蝌蚪数甲组河水500mL22℃300个280只乙组蒸馏水500mL10℃300个90只A.含有两个变量 B.缺少对照实验C.蛙卵数过少 D.结果不明显【答案】A【解析】从表格中可以看出该实验存在水质和温度两个变量;故答案为:A.20.下列现象中属于熔化的是()A.白糖放入水中,过一会儿糖不见了B.将纸点燃一会儿就化成了灰C.将食盐放入汤中,过一会儿食盐不见了D.将一块冰放在热水中,一会儿冰不见了【答案】D【解析】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需要吸热。
A.白糖放入水中,过一会儿糖不见了,即糖发生了溶解现象,故A不合题意;
B.将纸点燃一会儿就化成了灰,不是从固态变成液态,故B不合题意;
C.将食盐放入汤中,过一会儿食盐不见了,即发生了食盐的溶解现象,故C不合题意;
D.将一块冰放在热水中,一会儿冰不见了,即冰吸热后,从固态变成液态发生熔化现象,故D符合题意。故选D。二、填空题(共7题;共42分)21.(2023七上·宁海期末)如图是地球上的四个位置图,回答下列问题:(1)A点的位置是(填经纬度)。(2)在地球仪上,纬线AB与CD的长短关系是,经线AC与BD的长短关系是。【答案】(1)15°E、30°N(2)AB<CD;AC=BD【解析】(1)在经纬网指向法中,越往东,经度越大的是东经;越往北越大的是北纬;A点的位置是15°E、30°N;
(2)在相同的经度范围中,赤道处的纬线长度越长,所以AB<CD;相同的纬度差,经线的长度是相同的,所以AC=BD;22.小彬在使用温度计的时候觉得温度计太小不易观察读数,所以想制作一个“放大版”的温度计,为了能够精确测量,他查询到了一根标准温度计在20℃时水银的体积为10mL,水银柱横截面积为5mm2,从20℃到100℃的距离为10cm;他设计的“放大版”温度计水银柱横截面积为1.5cm2,从20℃到100℃的距离为30cm,水银温度计是利用原理制成的,在“放大版”温度计20℃时其内部的水银体积为ml【答案】液体热胀冷缩;900【解析】(1)水银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相同的水银温度计,在变化相同的温度时,它们的体积之比等于原来的体积之比,即:10mLV23.(2023七上·嘉兴期末)小嘉给某固体物质持续加热,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温度,数据见下表。时间/分012345678温度/℃-6-4-2000123(1)以时间为横坐标,温度为纵坐标,在答题卷上相应图中画出变化的图像。(2)分析图表可知,从第2分钟至第4分钟,该物质的温度变化情况是。(3)进一步分析图表可知:该物质固态时的比热容(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液态时的比热容。【答案】(1)(2)先变大后不变(3)小于【解析】(1)根据表格数据描点得:
(2)分析图表可知,从第2分钟至第4分钟,该物质的温度变化情况是先变大后不变;
(3)该表格记录的是某固体物质持续加热熔化的过程,1-3分钟是固体,3-5分钟是固液共存状态,6-8是液态,比热容大的物体升温慢,从该表中可以看出固体的比热容小于液体的比热容;24.(2023七上·慈溪期末)利用工具可以完成一些测量,请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所示,用直尺测量物块的长度为cm。(2)气象人员测得某昼夜四个不同时刻的气温数值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当日的最大温差为。(3)测量中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下列属于产生误差原因的是(填序号)。①测量工具②测量者③测量环境【答案】(1)2.30(2)13℃(3)①②③【解析】(1)根据图片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则物块的长度为:4.30cm-2.00cm=2.30cm;
(2)根据图片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则从左到右示数依次为:-7℃、6℃、-4℃和-6℃,那么当日的最大温差为:6℃-(-7℃)=13℃。
(3)测量工具的材料、工艺,测量者的熟练程度,以及测量环境,都会对测量产生影响,从而产生误差,故选①②③。25.漩门湾湿地生态环境好,近年来越来越多生物到这里”安家”。图甲为从广东引进的砂糖橘。(1)剥开砂糖橘(如图乙),发现里面有一条条白色的”经络”,它们属于组织。(2)切开砂糖橘(如图丙),流出很多汁水,这些汁水存在于细胞的中。小明认为砂糖橘属于被子植物,其判断依据是。(3)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脸琵鹭(如图丁),也来漩门湾湿地公园安家繁殖,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我们应该______A.收集珍稀动物做标本 B.消灭珍稀动物天敌C.建立自然保护区 D.尽可能多地引入外来物种.【答案】(1)输导(2)液泡;有果实或种子有果皮包被(3)C【解析】(1)一条条白色的经络是用来运输水分和营养物质的,因此是输导组织。
(2)汁水是细胞液,存在与细胞的液泡中;被子植物是指种子外有果皮包被的植物,所以判断依据是有果实或种子有果皮包被
(3)A.收集珍惜动物做标本需要杀死珍惜动物,不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A错误
B.消灭珍惜动物天敌会破坏生态平衡,不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B错误
C.建立自然保护区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C正确
D.引入外来物种,该物质可能不存在天敌,导致大量繁殖,破坏了当地的生态平衡,不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D错误故选C26.(2023七上·临海期末)小海将某种固体物质持续加热,把记录的时间和对应的温度绘制成图像(如右图)。根据图像回答下列问题:(1)该固体物质的熔点是℃。(2)该固体物质熔化持续的时间为分钟,第10分钟时物质处于态。【答案】(1)0(2)10;固液共存【解析】(1)由图象知,在5min-15min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是熔化过程,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此时温度是0℃,所以该物质的熔点是0℃。
(2)由图象知,在0-5min,该物质吸热升温,此时处于固态;在5min-15min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是熔化过程,处于固液共存状态;在15min以后,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处于液态;故该物质熔化持续的时间为10min;第10min处于固液共存态。27.(2023七上·临海期末)周末,小海和同学们在东湖公园游玩时看到蜗牛、麻雀、青蛙、蝴蝶、鲤鱼等动物,请回答下列问题:(1)A的身体柔软,有贝壳,属于无脊椎动物,则上图中与A同类的有(用字母表示)。(2)小海在湖边还发现了几棵苏铁,从分类上看,它属于植物(填”被子”或”裸子”)。苏铁(填”能”或”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答案】(1)D(2)裸子;能【解析】(1)A是无脊椎动物,D也是无脊椎动物,所以填D。
(2)苏铁种子外没有果皮包被,属于裸子植物,植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苏铁也能。三、实验探究题(共5题;共30分)28.为研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某同学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1)通过两组的对照,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表面流速有关。(2)在研究水的温度对蒸发快慢的影响时,对水滴进行加热(如图C)直至沸腾,且水滴比对照组先消失。该实验结果能否作为支持“温度越高,蒸发越快”的证据?。(3)小明同学想改进实验,于是继续进行了如下操作:在相同环境下的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上一滴和两滴水(如右图),结果发现甲图中水先蒸发完,于是他得出结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表面积有关,水的表面积越小蒸发越快。请分析小明的实验设计和结论得出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答案】(1)AB(2)不能(3)不合理存在质量和表面积两个变量【解析】(1)探究水蒸发快慢与水的表面积的关系时,必须控制水的质量、温度和空气流速相同,只改变表面积,故选实验AB。
(2)在对照实验A和C中,水的质量、表面积和空气流速相同,只有温度不同,因此可以作为支持“温度越高,蒸发越快”的证据。
(3)根据图片可知,小明设计的实验不合理,理由:存在质量和表面积两个变量。29.(2023七上·上虞期末)玩游戏用的游戏币(放入水中会沉于水中),其形状类似于圆柱形,其表面凹凸不平,如图所示。学习了测量新知识的小虞特别想知道一枚游戏币的直径与体积有多大,于是马上进行了测量。(1)经过思考,他设计了以上四种测圆柱体直径的方法,你认为图是正确的。(2)采用了正确方法后,小虞进行了五次测量,结果分别是2.20厘米、2.21厘米、2.95厘米、2.20厘米、2.22厘米,你认为他得到的结果是厘米。(3)小虞用排水法测量游戏币的体积时,他按图戊A方式读取水的体积,然后再按图戊B方式读取水和游戏币的总体积,如此测得游戏币的体积比实际体积。(填“偏大”或“偏小”)【答案】(1)丁(2)2.21(3)偏小【解析】(1)辅助法测量硬币的直径,图丁是正确的;图甲的0刻度线没有对准被测物体一端,图乙、图丙测量的不一定是硬币的直径;
(2)期中的2.95cm是错误数据,应该去掉,所以,硬币的直径:d=2.20cm+2.21cm+2.20cm+2.22cm4≈2.21cm30.(2022七上·镇海期末)小科用自制的温度计(如图甲)来探究薄壁细管内的液柱高度h与哪些因素有关。他分别选用横截面积为S1、S2(S1>S2)的细管进行实验,把玻璃瓶浸没在不同温度的水中,如图乙所示,并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序号横截面积温度t/℃液柱高度h/cm1S1042S11093S130194S2065S210126S23024(1)根据表格可知,若用横截面积为S3的细管进行实验,把玻璃瓶浸没在30℃的水中,液柱高度为16cm,那么S3的大小是(填“S3>S1”,“S3<S2”或“S2<S3<S1”)。(2)分析比较序号1、2、3的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3)小科把自制的温度计(细管的横截面积为S2)放入水中,稳定后测得液柱高度为15厘米。请结合表格数据分析,此时水的温度是℃。【答案】(1)S3>S1(2)薄壁细管的液柱高度与温度有关,其他条件不变时,温度越高,薄壁细管的液柱高度越高(3)15【解析】(1)从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升高相同的温度,细管横截面积越小,液柱上升越多。现在温度升高30℃,液柱高16cm,最短,说明此时细管横截面积最大,所以有S3>S1。
(2)1.2.3三组实验,细管横截面积相同,温度不同,研究液柱高度与温度的关系。
(3)根据表中数据可知,横截面为S2的细管,液柱高度与温度的关系为h=6+0.6t,所以当h=15cm时,t=15℃。31.(2019七下·慈溪期末)小明在实验室探究某一浓度盐水的凝固特点,他画出了该盐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右图所示。(1)由图线可知,含盐的冰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2)小明查找资料,记录了盐水的浓度u与对应的凝固点t,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浓度w/%1.57.013.620.023.123.724.9凝固点t/℃-0.9-4.4-9.8-16.6-21.2-17.4-9.5由表中数据可知,随着盐水浓度的增加,其凝固点的变化情况是。(3)根据上述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写出食盐在生活中的一个应用:。【答案】(1)晶体(2)先降低后升高(3)冬天向公路上的积雪撒盐,可使冰雪快速融化(其它合理答案均可)【解析】(1)根据图线可知,含盐的冰凝固时温度不变,即有凝固点,因此它是晶体;
(2)由表中数据可知,随着盐水浓度的增大,凝固点先降低到-17.4℃,然后又升高到-9.5℃,因此得到结论:随着盐水浓度的增加,其凝固点的变化情况是:先降低后升高;
(3)食盐在生活中的应用:冬天向公路上的积雪撒盐,可使冰雪快速融化。32.(2022七上·慈溪竞赛)小明在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用红墨水染色后发现细胞膜与细胞壁出现分离的现象,小明对此现象产生了兴趣,于是用清水重新操作染色步骤后发现细胞又恢复成原来的状态。接下来小明用不同的溶液进行了实验,并记录如下现象:操作步骤25%的蔗糖溶液25%的苏打溶液25%的食盐溶液记录“分离”的起止时间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溶液,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引,这样重复几次60秒58秒25秒观察“复原”现象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清水,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引,重复几次能能不能(1)该实验要研究植物细胞的这种“分离”和“复原”现象与的关系;(2)以上实验结果或现象支持下列哪些观点?A.三种溶液引起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分离速度不同B.三种溶液都能引起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发生“分离”现象C.清水都能使已发生“分离”现象的植物细胞“复原”(3)上述实验中,有一组细胞不能复原,其可能原因是。【答案】(1)溶液种类(2)A;B(3)细胞已死亡(合理即可)【解析】(1)从表格可知,该实验要研究植物细胞的这种“分离”和“复原”现象与溶液种类的关系;
(2)该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有:A.三种溶液引起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失水速度不同,正确;B.三种溶液都能引起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发生“分离”现象,正确。
(3)上述实验中,有一组细胞不能复原,其原因是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已死亡。四、解答题(共3题;共18分)33.(2021七上·温州期末)老师利用图甲装置研究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小明发现此实验存在不足,于是将实验进行改进(如图乙)。实验过程中小明观察到了碘晶体升华和凝华的现象,同时发现碘蒸汽在烧瓶底部凝华时温度计示数上升。已知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碘的熔点是114℃、沸点是184℃,酒精灯火焰温度约为400℃。请结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全球环保产业技术创新与市场前景分析报告2025
- BLX-3887-生命科学试剂-MCE
- 宁夏葡萄酒与防沙治沙职业技术学院《中国文学导读》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沧州师范学院《综艺节目编导》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内蒙古师范大第二附中2024年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
- 武昌首义学院《中外经典戏剧作品选讲》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共享出行信用保险与信用体系构建研究报告
- 2025全球劳动力趋势报告第1期
- 2024年山东省青岛市广雅中学七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陕西省金太阳2024-2025学年高二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英语(含答案)
- 2025至2030中国中小型风电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油田化学品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行情监测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 2025年乌鲁木齐危险品驾驶员模拟试题
- 2025至2030中国质子束治疗系统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
- 自主招生面试题及答案
- 深基坑监测管理制度
- 2025年甘肃省民航机场集团校园招聘45人笔试参考题库带答案详解
- 2025年高考真题-英语(全国一卷) 含答案
- 2025-2030年中国线缆设备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儿童情商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