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华东师大版选修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4年华东师大版选修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4年华东师大版选修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4年华东师大版选修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4年华东师大版选修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华东师大版选修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梭伦改革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秦国商鞅变法规定“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这两项改革法令()

①都从稳定统治秩序出发②都体现了对人身权的重视。

③都抑制了工商业的发展④都起到推动社会转型的作用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④D.③④2、下列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相关选项中,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是A.“断诸北语,一从正音”——促进民族交融B.“民多荫附,荫附者皆无官役,豪强征敛”——激化民族矛盾C.“班赐冠服”——废除鲜卑文化D.“初立党、里、邻三长,定民户籍”——削弱国家对人民的控制3、近代史上,戈雷岛是奴隶贸易的历史见证,是非洲奴隶贩运的主要集集散地。从1510年到1848年,仅从戈雷岛被转卖出去的黑人奴隶就多达200万。当时推动奴隶贸易的主要动力是A.美洲种植园的劳动力需求B.欧洲手工工场的快速发展C.资本主义大工厂制的确立D.特权贸易公司开拓业务的需婴4、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在客观上推动了埃及近代化的措施有。

①采用西方机器大生产;发展军事工业②聘请外国专家到埃及讲学和传授技术。

③穆罕默德·阿里垄断国家政权④实行征兵制并按照法国军队模式训练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5、“穆罕默德·阿里建造了一座宫殿,但破坏了整个埃及。”“破坏了整个埃及”是指阿里改革的失败,下列哪一项不属于阿里改革失败的原因A.阿里的专制残暴致使起义不断B.穷兵黩武C.改革没有近代化内容D.列强的干涉6、1961年美国《对外援助法》出台后,肯尼迪政府通过出售、借贷和赠送等方式,向缺乏粮食的国家出售农产品。苏联也每年平均向这些国家提供6.83亿美元经济援助,3.38亿美元的军事援助。这反映了A.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B.多极政治格局已经形成C.美苏冷战局面的结束D.美苏争夺中间地带国家评卷人得分二、材料分析题(共7题,共14分)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新中国工资制度自1956年改革以后,在近30年中基本没有大的变动,1978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组织力量调查研究,提出工资改革意见。1982年,中共十二大再次提出要改革工资制度。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有关决定,其中提出尤其要改变脑力劳动者报酬偏低的状况。随后,中央决定于1985年进行工资改革,其原则:企业职工的工资和奖金要同企业的经济效益高低、个人贡献大小挂钩,职工工资总额同企业经济效益按比例浮动;要逐步适当拉开职工收入的档次,改变平均主义状况;今后中央只管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央两级机关,以及全国性的重点大专院校和科研、文化、卫生事业单位,其他各级机关和事业单位归省、自治区、直辖市管理;国营企业实行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的办法以后,国家不再统一安排其职工的工资改革与工资调整;使绝大多数工作人员的工资都有一定的增加,对中青年业务骨干、中小学教师给予适当照顾。——摘编自庄启东等《新中国工资史稿》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80年代工资改革的意义。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忽必烈为了维护蒙古贵族的利益,在利用汉法改革蒙古旧制的同时,又在政治文化的许多方面保留了蒙古旧俗。所以,忽必烈吸收汉法是有保留的,是以不危及蒙古贵族的根本利益为前提的。忽必烈时期的政治文化政策带有明显的蒙汉二元性。这种二元政策,在多数情况下是以“内蒙外汉”的形式表现出来。草原旧俗为代表的蒙古制度相当多得占据了忽必烈政治文化政策的核心部分,汉法制度则往往居外围或从属地位。材料二忽必烈即位后诏令天下:“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1263年又下令:“戒蒙古军不得以民田为牧地。”1270年又下令:“申严畜牧损坏禾稼桑果之禁。”(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汉法对蒙古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忽必烈在政治、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

(3)根据材料,如何评价忽必烈既改行汉法又维护蒙古贵族利益的做法?9、建筑艺术与政治;文化、艺术等上层建筑密切关联;同时又与生产力、科学技术及经济发展水平有直接关系。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959年;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的日子里,北京建成了人民大会堂;中国历史博物馆、民族文化宫、钓鱼台国宾馆等“十大建筑”。当时还曾规划了国家大剧院的建设,并由清华大学建筑系完成了设计,周恩来也明确批示地址“在天安门以西为好”,最后因财政原因没有实施。五十年后的北京,又有一批重要的公共建筑物落成,它们是国家大剧院(“蛋壳”)国家体育场(“鸟巢”)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中央电视台新楼(“大裤衩”)等。

材料二五十年前北京十大建筑的设计在国家领导人督导下进行:专家汇报;上级审查,领导发话,很快定案。如当时有人提出过类似欧美现代风格的方案,但未被接受,也未引起大的争论。五十年后的今天,北京的这些重要建筑都引发激烈争议。如国家大剧院经过四轮国际设计竞赛才于1999年定下采用法国建筑师安德鲁主持设计的方案,但开工不久,四十九位院士和一百零八位建筑师上书反对,以至于停工,历经磨难,才于2007年9月落成。

(1)上述四幅图体现了两种不同的特征;一种是庄严与厚重,一种是新颖与奇特。建筑文化的变化是社会大变革的产物,概括指出五十年间中国社会出现了哪些“大变革”?请依据材料中的相关事实支持你的观点。

(2)国家大剧院、“鸟巢”和央视新楼的主要设计者均为外国建筑设计师。一位作者在《北京青年报》上发表批评文章,认为这是“文化殖民主义”,要警惕外国建筑师“将自己的价值与文化观念强加于我们”。对这一批评观点,你持什么看法?请从民族性视角简要说明你的理由。10、梭伦改革推动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梭伦的宪法中;最具民主特色的大概有以下三点:第一而且是最重要的是禁止以人身为担保的借贷,第三是向陪审法庭申诉的权利,这一点据说便是群众力量的主要基础,因为人民有了权力,就成为政府的主宰了。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材料二梭伦立法;废除贵族在政治上的世袭特权,而代之以财产法定资格。他的法律规定雅典公民分为富农(原称“五百斗级”)骑士(这二级养得起马,应征为骑兵)中农(原称为“双牛级”构成重装步兵)贫民(构成轻装步兵,担负军中杂役)四级,全部有参加公民大会(Eccleeia)的权利。公民大会直接选出执政官国家重要政务都要由公民大会通过“四百人议事会”的成员由四个部落各选100人组成,因为它负责预审提交公民大会的议案,它实际上执掌最高政权。

——顾准《希腊城邦制度》材料三正是我;为她(雅典)拔掉了树立着的许多界标我使这样的事情普遍流行/调整公理和强权;协和共处我制定法律,无贵无贱、一视同仁,直到而行,人人各得其所。

——梭伦的诗,摘引自丁瑞忠《改革精英》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禁止以人身为担保的借货”的目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它为什么被认为是梭伦改革中“最具民主特色”的“最重要”的一点?

(2)据材料一;二;归纳雅典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的主要途径及其所享有的政治权利。

(3)据材料三,指出梭伦改革在实现“社会整合”中取得了怎样的积极成果?11、中国有多项遗迹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长城是世界上修建时间延续最长;工程最为浩大的军事防御设施;是融军事工程、艺术与大自然于一体的建筑奇观,是真正的“大地艺术”。长城的修建为中原地区居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保障;以长城防线为基础的互市贸易,成为推进中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长城保护了边疆地区农牧民族长期有序交往,农牧民族在长期和平交往中彼此增进感情,消除隔阂,在思想文化、生活习俗上也互相融合,最终使辽阔北疆成为祖国牢不可分的组成部分。

材料二二十一世纪初;集合两岸三地文化精英共同打造的青春版《牡丹亭》的出现,一时间给昆曲注入了青春的生命,在大学校园,引起青年学生争看昆曲的热潮,论者称此为“青春版《牡丹亭》的文化现象”。此一现象恐怕也源自于华人世界的青年学子,开始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新的憬悟,新的渴求。昆曲的古典美学以及汤显祖的有情天地,终于深深感动了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心。

材料三阅读下列图片:青春版《牡丹亭》剧照。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长城的功能。为什么说长城是“大地艺术”?请举例说明。

(2)材料二图中的人物在戏曲中的角色分别被称之为什么?在昆曲中;这样的角色必须具备怎样的条件?

(3)根据材料三,写出你对秦俑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认识。12、材料记者从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获悉;我省12项目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单,至此我省总共有21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15日;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510项)和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共计147项),此前经过公示的我省12个“非遗”项目全部正式入围该名录。

在我省成功申报的12个项目中;有9个为新入选项目:琼中黎族民歌;黎族竹木器乐、琼剧、南海航道更路经(指南海航行的路线知识)、海南斋醮科仪音乐(原始宗教与佛道教的融会而形成海南独特的斋醮科仪)、海南椰雕、晒盐技艺、黎族船型屋营造技艺、黎族服饰。

其余3个为扩展项目:崖州民歌;海南八音器乐、文昌公仔戏与三江公仔戏(即木偶戏)

——《海南日报》2008-06-16

(1)按照联合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和分类标准;上述12个项目大致可以分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哪几类?请写明类别名称。

(2)结合世界文化遗产的评审标准,任选其中一项,概述其入选的理由。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种族;肤色或以前是奴隶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拒绝或限制。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十五条修正案(1870年)

材料二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性别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拒绝或限制。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十九条修正案(1920年)

材料三(此前年满二十一岁的公民才拥有选举权;现规定)年满十八岁和十八岁以上的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为年龄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拒绝或限制。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二十六条修正案(1971年)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的规定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2)根据材料一;二、三;指出美国公民的选举权是如何变化的?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从美国近两百年选举权的变化中得到的启示。评卷人得分三、论述题(共8题,共16分)14、有史料记载:彼得一世改革时;如果要留胡须就得出钱买留须权,富商溜须每年征税100,官吏每年征税80,农民进城和出城每次征一文,许多保守的贵族和农民反对剪胡须,但由于“胡须税”重,只好把胡须剃掉了。

结合这段材料评说彼得一世改革15、特定历史时期脍炙人口的口号;往往有较强的感染力,含有强烈的时代气息。下表为20世纪80年代红遍全国的口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口号。

注释。

团结起来;振兴中华。

1981年北大学生提出;推广到全国。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20世纪70年代末出现;在全国范围内民间口口相传。

摸着石头过河。

陈云在1980年中央工作会议上提出;得到邓小平的赞同,成为全国范围的媒体用语及民间口语。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1978年9月邓小平在天津视察时提出;全国广为流传,城市;农村墙上标语中出现率极高。

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

1962年邓小平提出;20世纪80年代在新闻报道,街谈巷议中时常出现,流传大江南北。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978年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上提出;在科研部门;学校、厂矿等单位广为流传。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成为全国普通民众新时代的政治指南。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出现在1980年深圳蛇口港建设工地;后获得邓小平的首肯。20世纪80年代全国建筑工地;大型工程现场不可或缺。

(1)根据材料;从“时代与口号”关系的角度,对以上口号红遍中国的现象作出解释。

(2)假如你生活在1898年的中国,请你从自己的立场出发提出一句具有时代气息的口号,并对口号的影响力做出评估,简要说明评估的依据。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27年,上海街头悄然增加了一种饮料“蝌啃蝌蜡(可口可乐)".名字还不是这种饮料最古怪的地方,它棕褐色的液体、甜中带苦的味道,以及打开瓶子后充盈的气体,让不少人感觉到既好奇又有趣1949年,随着美国大使馆撤离,可口可乐也撤出了中国大陆市场。自此之后的30年内,大陆市场上再没出现过这种喝起来有点像中药的饮料。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起,可口可乐又重返中国大地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所学知识,从可口可乐在中国发展的阶段指出它所反映的中国近现代重大历史现象,概述并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①明确所选阶段;②指出该阶段对应的历史现象;③全面准确的评价这一历史现象)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中外历史来看;任何成功的改革或变革总是首先在观念层面进行更新和转换,通过宣传新思想;新理念、新理论,更新人们的观念,解放人们的思想,并在社会各阶层取得广泛共识,才有可能使改革顺利进行并取得成功。

——《改革开放40年成功的“中国密码”》材料二党的十八大报告在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新要求的同时;也对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开放提出了目标,作出了部署。深刻领会这些要求,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上迈出实质性步伐,对于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不断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至关重要。

——新华社《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开放》试根据材料二并结合中国改革开放的有关史实论证材料一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提取材料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建筑和政治关系的角度自拟论题,并进行中英比较说明。(要求:论题明确,说明充分,史论结合,表述清晰。)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虽然19世纪是个政治上疾风骤雨的时代,但并非所有的政治变革都能被冠以“革命”之类的词汇。不过我们依然可以说这是一个“革命的时代”。究其原因,在这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的政治动荡,并且都以激进和暴力为特征。不过这些革命有很多都失败了,还有很多偏离了人们起初的设想。除此之外,如果我们变通地理解革命这个词,把那些政治集团快速或者基础性的反常的更替也算进去的话,我们就能发现这个时代有许多非暴力性的政治变革达到了革命性的结果。——摘编自罗伯茨《欧洲史》材料反映了作者对19世纪世界历史的认识,对此围绕“政治变革”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19世纪中外历史予以阐述(要求:主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要讲一代的制度,必先精熟一代的人事。任何一项制度,决不是孤立存在的。某一制度之创立,决不是凭空忽然地创立,它必有渊源,早在此项制度创立之先,已有此项制度之前身,渐渐地在创立。某一制度之消失,也决不是无端忽然地消失了,它必有流变,早在此项制度消失之前,已有此项制度的后影,渐渐地在变质。任何一制度之创立,必然有其外在的需要,必然有其内在的用意。我们讨论一项制度,固然应该重视其时代性,同时又该重视其地域性。推扩而言,我们该重视其国别性。说到历史的特殊性,则必牵连深入到全部文化史。政治只是全部文化中一项目,我们若不深切认识到某一国家某一民族全部历史之文化意义,我们很难孤立抽出其政治一项目来讨论其意义与效用。——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评卷人得分四、简答题(共2题,共4分)21、自1789年以来,法国人民为争取共和制历经反复斗争,请查阅相关资料,弄清楚法国人民曾几次建立了共和国?历史上分别称做什么?2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各项参政员候选人推出后报告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国民参政会参政员资格审议会置委员九人,其人选由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指定。

国民参政会有听取政府施政报告暨向政府提出询问案之权。

——《国民参政会组织条例》(1938年4月)

材料二。

毛泽东等人发表对国民参政会的意见称:“虽然在其产生的方法上;在其职权的规定上,国民参政会还不是尽如人意的全权的人民代表机关;但是,并不因此而失掉国民参政会在今天的作用与意义共产党人除继续努力于促进普选的;全权的人民代表机关在将来能以建立外,将以最积极、最热忱、最诚挚的态度去参加国民参政会的工作。”

——摘编自《新华日报》1938年7月5日。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国共两党在国民参政会问题上的不同主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民参政会的历史作用。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C【分析】试题分析: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都是为了稳定统治秩序;维护统治。梭伦改革把雅典引向了民主政治的轨道,商鞅变法推动了秦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都起到了推动社会转型的作用。所以答案为C项。从题干商鞅重农抑商的政策“举以为收孥”可知②错误。梭伦改革废除债务奴隶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故③错误。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梭伦改革、商鞅变法·“解负令”、重农抑商。2、A【分析】【详解】

“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就是断绝“北语”即鲜卑语的流传,而把“正音”即汉语作为官场通用的语言,促进了民族融合,故A正确;民多荫附,荫附者皆无官役,豪强征敛,激化了阶级矛盾,不是民族矛盾,B错误;班赐冠服是按官位不同赐给汉官服装,有利于民族融合,没有废除鲜卑文化,C错误;“初立党、里、邻三长,定民户籍”,加强了国家对人民的控制,D错误。3、A【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黑奴贸易开始于15世纪,专指欧洲殖民者把非洲的黑人贩卖到美洲充当奴隶,大量的非洲黑人来到了美洲。其中当时推动奴隶贸易的主要动力是美洲种植园的劳动力需求,A正确,BCD排除。故选A。4、D【分析】【详解】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采用西方机器大生产,发展军事工业,聘请外国专家到埃及讲学和传授技术,实行征兵制并按照法国军队模式训练,促进了埃及经济、军事近代化,①②④正确,故选D;穆罕默德·阿里垄断国家政权,与促进埃及近代化没有直接关系,排除③,故排除ABC。5、C【分析】【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阿里改革失败的原因很多,包括阿里的专制统治,对外政策还有列强的干涉,故ABD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阿里改革中有近代化的内容,比如创办近代工厂等,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6、D【分析】【详解】

材料反映了美苏两国都积极援助缺乏粮食的国家,这说明美苏通过各种形式争夺中间地带国家,D项正确;材料反映了美苏两国都积极援助缺乏粮食的国家,没有体现出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排除A项;多极政治格局已经形成与史实不符,美苏冷战局结束于1991年,表述与材料所述时间不符,排除BC。二、材料分析题(共7题,共14分)7、略

【分析】【分析】

【详解】

根据“新中国工资制度没有大的变动”,通过逆向思维,可以反向得出改变了原有不合理的工资制度;根据“企业职工大小挂钩”“使绝大多数增加”等,可以得出提高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和生活水平;再从当时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角度分析意义。【解析】改变了原有不合理的工资制度;提高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和生活水平;有利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8、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本题考查汉法对蒙古产生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概括材料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一“在利用汉法改革蒙古旧制的同时,又在政治文化的许多方面保留了蒙古旧俗”和材料二“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等信息,可以从对蒙古的农业政策;社会习俗等方面思考。

(2)本题考查忽必烈在政治、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概括材料信息及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一“内蒙外汉”和材料二“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等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政治上:可以从中央、地方、民族政策、风俗习惯等角度思考;经济上:可以从确立农桑立国方针、发展农业生产、建立指导农业生产的机构和制度、高度重视推广先进的科学技术等角度归纳即可。【解析】(1)蒙古族在入主中原后;吸收中原地区的先进文明,确立了以农桑为本的国策方针,并注意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同时蒙古族的生活习俗也深受汉族文化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2)政治:在中央;设置中书省及宣政院;在地方,设行省制度和澎湖巡检司;民族关系方面,强调要用儒学治国,要行汉法,变过去的游牧政策为定居农业的政策,保护农民的既得利益,禁止自己民族的人非法侵占广大汉人的合法耕地。

经济:确立农桑立国方针;开始向农耕文明转变;保护农田,发展农业生产,建立指导农业生产的机构和制度;高度重视推广先进的科学技术(如《农桑辑要》)。

(3)忽必烈重用汉官,推行汉法,充分反映了他接受汉族先进的农耕文明,追求社会进步的精神;但他同时又竭力维护蒙古贵族的利益,实行民族分治,流露了他在推行汉法的同时不忘蒙古渊源的心态。9、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根据材料“北京建成了人民大会堂;中国历史博物馆、民族文化宫、钓鱼台国宾馆等‘十大建筑’。”“五十年后的北京;又有一批重要的公共建筑物落成,它们是国家大剧院(‘蛋壳’)国家体育场(‘鸟巢’)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中央电视台新楼(‘大裤衩’)等。”,结合所学,从这些建筑所代表的政治领域、文化艺术领域、经济领域概括五十年间中国社会出现的“大变革”,即民主政治得到推进、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真正得到贯彻、改革开放使经济实力有巨大提升,并结合相关史实对三个领域的变革进行说明。

(2)本问属于开放性试题。首先,结合所学对题干中的观点表明态度,可选择赞成或不赞成这种观点。其次,结合所学从民族性角度说明理由即可;赞成题干观点的话,从不利于民族自信心确立、容易导致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弱化、过分追求新奇、造价会过高、脱离中国现实国情等角度说明理由;不赞成这种观点的话,从敢于面向世界选择方案是民族自信心的反映、加强中外文化交流有助于加速中国现代化进程、有助于培养开放包容与面向世界的民族胸怀等角度进行说明。【解析】(1)政治领域:民主政治得到推进。例:建筑方案不再由“领导发话”决定;而是采用设计竞赛的方式,专家的意见得到充分尊重。文化艺术领域: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真正得到贯彻。例:建筑方案不再由领导定夺,而是可以讨论甚至是争议;不再以庄重为唯一标准,各种风格均有了一席之地。经济领域:改革开放,经济实力有巨大提升。例:当年大剧院因财政困难而未建,当今却建成了一批世界一流的公共建筑。

(2)赞成这种观点。理由:重要建筑过多地采用外国设计师的方案;不利于民族自信心的确立;外国设计师不了解中国国情,其设计会导致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弱化;过分追求新奇,造价会过高,脱离中国现实国情。

不赞成这种观点。理由:敢于面向世界选择方案,正是民族自信心的反映;加强中外文化交流有助于加速中国现代化进程,从根本上提升民族自信心;面向世界选择方案,有助于突破我们的思维定式,培养开放、包容与面向世界的民族胸怀。10、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目的:根据“禁止以人身为担保的借货”可知是废除债务奴隶制;目的是保护平民的基本利益,缓和阶级矛盾。原因:根据所学可知,废除债务奴隶制,保护平民经济上的独立,为平民享有政治权利提供物质保证。

(2)主要途径:根据“向陪审法庭申诉的权利”得出参加陪审法庭;根据“全部有参加公民大会(Eccleeia)的权利”得出参加公民大会,根据“四百人议事会”得出参加四百人议事会。政治权利:根据“向陪审法庭申诉的权利”得出参与审判;根据“公民大会直接选出执政官”得出选举城邦官员;根据“负责预审提交公民大会的议案”得出预审提交公民大会的议案。

(3)根据“拔掉了树立着的许多界标”得出社会阶级矛盾得以缓和;根据“这样的事情普遍流行/调整公理和强权;协和共处”得出各阶级协和共处;根据“无贵无贱、一视同仁;直到而行,人人各得其所”得出人人各得其所。

【点睛】【解析】(1)目的:保护平民的基本利益;缓和阶级矛盾。

原因:保护平民经济上的独立;为平民享有政治权利提供物质保证。

(2)主要途径:参加陪审法庭(民众法庭)公民大会;四百人议事会。

政治权利:参与审判;选举城邦官员;预审提交公民大会的议案。

(3)社会阶级矛盾得以缓和(拔除界标);各阶级协和共处;人人各得其所。11、略

【分析】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第一小问由材料“是融军事工程;艺术与大自然于一体的建筑奇观,是真正的“大地艺术”。长城的修建为中原地区居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保障”的信息归纳作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长城的结构从“木结构式样的敌楼、箭楼雕梁画栋甚是美观,体现了高超的建筑与装饰艺术水平”角度归纳作答。

(2)本题目考查学生全面解读材料的能力。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中“集合两岸三地文化精英共同打造的青春版《牡丹亭》的出现;一时间给昆曲注入了青春的生命,在大学校园,引起青年学生争看昆曲的热”归纳作答;第二小问依据所学戏剧特点从“能文善唱,扮相精美,做功精细”角度思考回答。

(3)本题目考查学生全面解读材料的能力。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中“秦俑即秦始皇兵马俑的简称。1974年发现于陕西骊山脚下秦始皇帝陵园外的地下建筑中。共发现四个俑坑;总面积25380平方米。已发掘部分共出土武士俑八百余个”的信息从“是秦大规模统一六国战争的真实反映,是两干多年前那个尚武威猛的民族形象的反映,也是古代军阵和兵器的反映。”角度归纳作答。

考点:历史文化遗产和遗物·历史文化荟萃·长城和昆曲【解析】(1)功能:是军事设施;具有御边功能;保证中原地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保护边疆地区农牧民族长期有序交往,有利于民族融合。(任答两点即可)举例:木结构式样的敌楼;箭楼雕梁画栋甚是美观,体现了高超的建筑与装饰艺术水平。

(2)生;旦;条件:能文善唱;扮相精美,做功精细。

(3)历史价值:是秦大规模统一六国战争的真实反映,是两干多年前那个尚武威猛的民族形象的反映,也是古代军阵和兵器的反映。(也可以有其他表述,任答一点即可,但必须是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是世界文化艺术史上的瑰宝。(也可以有其他表述,任答一点即可,但必须是艺术方面的)史料价值。12、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结合所学;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故根据材料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为表演艺术、风俗礼仪、传统的手工艺、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

(2)从所选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身价值和当地政府和人民群众保护该遗产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及项目对所在环境的适应性及可操作性进行阐述即可。【解析】(1)大致可以分为四类: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传统的手工艺技能;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

(2)要求结合文化遗产的三项评审标准,具体项目具体分析。标准:①阐述申报项目的自身价值;②当地政府和人民群众保护该遗产的自觉性和积极性;③该遗产项目环境的协调和对不协调状况的克服程度。13、略

【分析】(1)根据材料一“《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十五条修正案(1870年)”可以判断该法案颁布于美国内战后;结合所学知识,从南北双方的经济矛盾以及奴隶制度分析归纳即可。

(2)根据材料一“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种族;肤色任何一州加以拒绝或限制”“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性别而加以拒绝或限制”“不得因为年龄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拒绝或限制”提示,从种族肤色、性别、年龄等方面分析。

(3)结合所学知识,从选取权长期被限制、人民斗争的角度分析归纳。【解析】(1)美国内战结束;北方取得胜利,以战争的方式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2)取消了选举权在种族;肤色和奴隶身份上的限制;取消了选举权在性别上的限制;放宽了选举权在年龄上的限制。

(3)美国公民的选举权利在历史上长期受到限制,选举制度的改变是人民争取和斗争的结果等。三、论述题(共8题,共16分)14、略

【分析】【详解】

材料“许多保守的贵族和农民反对剪胡须,但由于“胡须税”重,只好把胡须剃掉了”体现的是彼得一世改革用野蛮专制的手段推动俄国的近代化,需要从彼得一世改革的性质、方式、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最后得出野蛮专制手段在落后国家也可推进现代化的结论。【解析】自上而下推进,用野蛮专制的改革手段来推进西方文明取向的改革,改革本身有浓厚的封建思维,野蛮专制手段在落后国家也可推进现代化,先进与落后,野蛮与文明的关系有时并不是非此即彼的。15、略

【分析】【详解】

(1)根据所学可知;口号其实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反映。首先,对材料中的口号进行分类,例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属于思想文化;“振兴中华”属于经济建设等等。然后,结合所学,从口号的归属领域、反映的相关现象和史实等角度对分类的口号进行解释即可,例如“振兴中华”等口号表明随着工作重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高涨;“摸着石头过河”“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等口号反映出党领导人民在推进改革开放中改变旧观念,大胆探索创新,勇于担当奉献的时代精神。最后,对材料中的口号的作用进行综述,这些口号顺应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反映了时代主题和人民的愿望,推动了改革开放。

(2)结合所学可知,1898年的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不同政治派别提出了不同的挽救民族危机的方案,因此口号要区分不同的阶级和政治派别,例如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口号,驱除鞑虏,创立民国,但是该口号只限于革命派知识分子范围内传播,因为当时的主流思想是维新变法,所以影响有限。【解析】(1)8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刚刚进入新时期,各项事业拨乱反正,改革开放逐步展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等思想文化科技领域的口号,反映了各项事业的拨乱反正;“振兴中华”等口号表明随着工作重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高涨;“摸着石头过河”“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等口号反映出党领导人民在推进改革开放中改变旧观念,大胆探索创新,勇于担当奉献的时代精神。以上口号顺应了80年代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需要,反映了时代主题和人民的愿望,因而得到广泛传播,推动了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

(2)示例:口号:驱除鞑虏,创立民国。评估及依据:口号只限于革命派知识分子范围内传播,当时的主流思想是维新变法,因而影响有限。(注意:口号应具有正能量,适应当时的实际情况。)16、略

【分析】【详解】

首先依据材料“1927年”“1949年”“自此之后的30年内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起”划分出准确的三个阶段。

其次;结合所学分析材料中可口可乐进入中国大陆市场,又退出中国大陆市场,之后又再次进入大陆市场的原因;其中,1927年进入中国大陆市场和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相关,1949年的退出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相关,1979年后再次进入中国大陆市场和改革开放相关。

最后,在具体阐述的过程中,注意史实表达的准确性,同时还要注意语言的通畅性。【解析】三阶段:

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1949年美国支持下的国民党政府退居台湾;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

1978年改革开放根据以上阶段按要求答题。

具体答案:第三个阶段,改革开放以来可口可乐重返中国大地。评价:可口可乐在1978年以后重返中国大地,首先是我国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其次是中美建立了外交关系,大大促进了中美两国经济贸易的往来。可口可乐重返中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中国人民的生活习俗的变化;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中国国内饮料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17、略

【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是个论述题,首先提炼出观点,然后结合所学加以论述。根据材料一“更新人们的观念,解放人们的思想,并在社会各阶层取得广泛共识,才有可能使改革顺利进行并取得成功。”内容可知,改革开放使因为中国人民在思想观念上取得了共识,才会取得突出的成就,从而说明思想解放,促进了改革开放,因此可以总结出思想解放推动改革发展。论述可以从改革开放的背景即真开标准问题的讨论开始论述,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影响、南方谈话、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中华主义等方面进行论述。要求史论结合。【解析】观点:思想解放推动改革发展。论证:1978年,关于实践和真理的大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精神束缚,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阐述了社会主义本质问题,提出了三个有利于,极大地解放了思想,深化了改革开放;十八大以来,逐渐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等。(其它言之有理答出3点即可)18、略

【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和所学可得出论题为历史建筑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特定的政治关系。论述时,可结合图片中的中国建筑分析得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强化。结合英国的建筑分析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建立。再联系建筑所反映的国家政体的特点进行分析说明。最后总结得出,历史上的一些建筑可视为物化的政治制度、直观的权力结构和有形的政治文化,国家历史建筑呈现出的特征是一定历史时期的国家政治关系的真实写照。【解析】示例:论题:历史建筑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特定的政治关系。

说明:清朝军机处等机构的设立;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皇帝治国理政的场所太和殿高大雄伟,象征着皇权的至高无上。英国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开始确立。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得以完善,君主立宪制进一步发展。在国家权力结构中,国王“统而不治”,但却是国家的元首,最高权力的象征。英国王宫白金汉宫工整威严,显示君主立宪制下的国王享有尊贵的地位。下议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组阁,任首相,掌握行政大权。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内阁对议会负责。首相的权力受议会的监督控制。首相官邸唐宁街10号平实素朴,却是英国行政权力中心,体现了民主的政治风格。

总结:历史上的一些建筑可视为物化的政治制度、直观的权力结构和有形的政治文化,国家历史建筑呈现出的特征是一定历史时期的国家政治关系的真实写照。19、略

【分析】【详解】

本题是一个开放性试题,题目的要求是对此围绕“政治变革”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19世纪中外历史予以阐述。因此可结合所学,概括19世纪以来,西欧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以及资产阶级民主代议制的确立这些内容进行理解概括。如可提炼主题为,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拓展和英美代议制政体的建立,民主政治逐渐成为历史潮流。欧洲许多国家掀起了反抗封建专制,建立近代民主政治制度的高潮。论述时,可先分析19世纪以来政治变革的原因,如工业革命、启蒙思想等。再结合所不这,列举英国、美国、法国、日本等国家的民主政治变革的具体内容,最后总结概括其影响和反映出的世界发展趋势。【解析】示例一19世纪是政治变革的时代。

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拓展和英美代议制政体的建立;民主政治逐渐成为历史潮流。欧洲许多国家掀起了反抗封建专制,建立近代民主政治制度的高潮。

工业革命后;英国工业资产阶级兴起,经过1832年议会改革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英国君主立宪政体趋于完善。代议制的成熟使得英国政治变革可以通过议会斗争来实现,防止暴力冲突和促进社会稳定。俄国为了化解社会矛盾和巩固统治增强国力,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进行了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废除农奴制,极大促进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亚洲,日本通过明治维新逐步走向近代化,并摆脱了殖民统治,赢得民族独立。中国在民族危机日益加剧的背景下,掀起变法图强;救亡图存的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促进中国人们的思想解放,加快了走向近代民主的步伐。

法国大革命后;民主与专制的斗争持续不断,最终通过1875年宪法,法国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德国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实现了国家统一,确立了德意志君主立宪制,使德国很快跻身于资本主义强国之列。美洲经过反殖民斗争,部分地区实现了民族独立,民主政治也有所发展。

19世纪通过一系列的革命和改革;不断的推动各国政治变革和社会转型。

示例二政治变革具有多样性。

英国的代议制建立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特别是18世纪后期以来的工业革命极大地增强了英国资产阶级的力量。英国国内各阶层十分重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同时,代议制的成熟使得英国政治变革可以通过议会斗争来实现。

美国建立之初;南北经济差异十分明显。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这种差异和矛盾日益突出。南北政治;经济斗争表现为分裂与统一的斗争。

19世纪德国和意大利的政治变革;既有排除外国势力的斗争,也有国家统一的性质,更有政治民主化的色彩。

中国和日本的政治变革则具有鲜明的反殖民斗争的性质。

示例三非暴力变革可以达到革命的效果。

示例四19世纪是革命的时代,通过暴力革命不断推动政治变革20、略

【分析】【详解】

通过材料信息可以看出,材料中叙述了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基本特征,包括政治制度不是固定不变的,是逐步走向完善的,不断进行创新和发展,同时政治制度的发展也具有双重性。学生可以就这些角度任意选择一个角度来拟定论题,从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演进,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美国民主政治特征等具体内容来分析说明。【解析】示例一:

观点:任何政治制度不会一成不变,应因时而发展创新。

依据:唐朝通过“三省”实行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相权,独尊皇权;宋朝实行“两府三司”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