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沪教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358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蛞蝓既取食牧草A也取食牧草B;为研究牧草间的竞争和蛞蝓的捕食对牧草A存活的影响,生态学家在牧场内选择多个样方进行实验,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图所示。据此作出的分析,合理的是。
A.该牧场的群落仅包括牧草B和蛞蝓三种生物B.应选取牧草生长状况差异较大的不同样方进行实验C.没有蛞蝓捕食条件下,竞争对牧草A存活影响显著D.去除样方中的牧草B减少了蛞蝓对牧草A的取食2、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火山岩上的演替为初生演替,砍伐后森林上的演替为次生演替B.演替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一般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C.演替过程中由草本植物逐渐变为灌木,主要原因是灌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阳光D.演替过程只要不遭到人类破坏和各种自然力的干扰,其总趋势是物种多样性增加3、如图表示某地云杉林的形成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B.演替过程中能量的输入和输出始终保持动态平衡C.④→⑤过程中,云杉逐渐成为优势种D.⑤阶段不会出现③或④阶段中的物种4、塞罕坝曾经是“皇家猎苑”,后来由于过度砍伐而沦为荒原。塞罕坝人研究并确定了适合该地区的樟子松、云杉、兴安落叶松等树种,并将这些树种进行合理的搭配和混交,提高了造林的成功率。经过半个世纪的时间,塞罕坝又恢复为林海。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人工造林时将多种类型的树种进行合理的搭配和混交,这有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B.塞罕坝林场的变化说明人类活动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C.林海对当地气候起到了防风固沙的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人工造林时主要选用本地物种,其遵循了协调原理5、为保护森林群落,应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切实维护生态安全,筑牢绿色屏障。有关森林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与草原群落相比,森林群落结构复杂且相对稳定B.森林群落中,树栖和攀援生活的动物种类较多C.森林群落的外貌和结构可能会随季节发生有规律的变化D.同一森林群落中,不同种群的环境容纳量都相同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8题,共16分)6、下图为一富营养化河流生态修复工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曝气可增加厌氧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能力B.吸附基质增加了微生物附着的表面积,提高了净化效果C.植物浮床有吸收水体氮、磷的能力,可减少富营养化D.增加水体透明度,恢复水草生长是该修复工程的目标之一7、图示为生态学家对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进行定量分析的部分过程;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是循环流动、逐级递减的B.②在食物链中处于第一营养级C.②到③的能量传递效率一般为10%-20%D.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①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8、下列属于种群特征的有()A.种群密度B.年龄组成C.出生率和死亡率D.迁入率和迁出率9、小龙虾具有食性杂、生长快、适应能力强等特点,高密度水产养殖可能会造成疾病传播。缺乏食物时,小龙虾会出现自相残杀的现象,在给定初始的资源和空间条件下,进行小龙虾养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给定初始的资源和空间条件,小龙虾种群密度增大不会降低环境容纳量B.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大,种内斗争加剧C.龙虾塘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龙虾产量可能相同D.初始放养密度不会影响种群增长速率10、如图表示能量在第一;第二营养级流动的部分过程(图中生产者净初级生产量为生产者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属于第一营养级的同化量B.丙属于第二营养级同化量的一部分C.戊是第二营养级呼吸散失的能量D.丁的一部分能量可以流向分解者11、如图为深海冷泉生态系统部分食物网,其中的共生甲烷氧化菌可利用冷泉喷发的甲烷作为唯一的碳源和能源,通过与硫酸盐还原菌组成的联合体催化甲烷释放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甲烷氧化菌在生态系统的成分可能是生产者和分解者B.海虾和多毛类动物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和种间竞争C.流经该冷泉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能量最终转变为热能D.生活在冷泉中的冰蠕虫具有重要的医学研究价值,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12、如图表示某海岛珊瑚礁群落演替过程中鱼的种数、鱼的个体数及珊瑚礁体积的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珊瑚礁群落的演替过程属于初生演替B.珊瑚礁体积增加为鱼类生存提供了更复杂的空间C.演替过程中鱼类的丰富度逐渐增加并趋向稳定D.演替过程中鱼的种类数增加导致珊瑚礁体积下降13、科学家通过研究种间捕食关系,构建了捕食者——猎物模型,如图所示(图中箭头所指方向代表曲线变化趋势)。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模型属于物理模型,反映了两物种之间的循环因果关系B.捕食者和猎物的环境容纳量分别是P3和N3C.变化趋势反映了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负反馈调节D.利用该模型能够解释猎物和捕食者双方的种群数量维持相对稳定的原因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8题,共16分)14、请回答关于群落演替的问题:
(1)在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和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中,哪个属于初生演替,哪个属于次生演替______________?
(2)一般来说,若要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上述两个演替中次生演替所需的时间短,分析其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
(3)据调查,近5万年以来,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这也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近50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该现象表明:与该地区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人类的开垦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________(填“未发生改变”、“变慢”或“变快”),演替的方向_______________(填“发生改变”或“未发生改变”)15、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______________。16、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①______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②信息的传递还能调节生物的_______,以维持___________的稳定。17、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不是_______的,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_______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迅速丧失,生态系统就到了难以恢复的程度。18、______越复杂,_______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_______。_______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_______,生态系统的_______和_______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19、种群数量变化增长曲线的两种类型是“J”型和“S”型。
(1)“J”型增长曲线:是无限增长曲线,呈指数增长的曲线。条件是在食物和_______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下;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第二年的数量是第一年的λ倍。
(2)“S”型增长曲线: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的增长曲线。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_______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会使种群的出生率______,死亡率______。当死亡率增加到与出生率相等时,种群的增长就会______________,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_______,又称K值。20、种群的特征。
(1)种群密度。
指种群在_______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量。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种群密度调查方法。
标志重捕法: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再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估算种群密度。
样方法: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_______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_______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
(3)出生率和死亡率。
出生率:是指种群中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_______的个体数目。
死亡率:是指种群中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_______的个体数目。
(4)迁入率和迁出率。
迁入率:单位时间内_______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迁出率:单位时间内_______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5)年龄组成。
年龄组成:是指种群中_______的个体数目比例。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度变化趋势的重要指标。年龄组成有三种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
(6)性别比例。
性别比例:是指种群中_______个体数目比例。性别比例对种群密度也有一定的影响。21、根据群落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的差异,可以将陆地群落大致分为荒漠、草原、森林等。评卷人得分四、实验题(共3题,共15分)22、回答下列与种群数量有关的问题。
(1)将某种单细胞菌接种到装有10mL液体培养基(培养基M)的试管中;培养并定时取样进行计数。计数后发现,试管中该种菌的总数达到a时,种群数量不再增加。由此可知,该种群增长曲线为_________型,且种群数量为_________时,种群增长最快。
(2)若将该种菌接种在5mL培养基M中,培养条件同上,则与上述实验结果相比,该种菌的环境容纳量(K值)_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若在5mL培养基M中接种该菌的量增加一倍,则与增加前相比,K值_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原因是_________。23、三化螟是水稻害虫;危害严重时可导致水稻颗粒无收。利用人工合成的信息素诱杀是防治三化螟的方法之一。为了检验该方法在防治三化螟时的作用效果,科研小组选择两块相同的稻田进行试验,实验组放置信息素,对照组不放置,结果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白色柱是__________(填“实验组”或“对照组”)的测定结果;信息素诱杀雄性个体能降低害虫种群密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化螟成虫在春季将卵产于水稻叶片上;但产卵时的温度必须达到16℃以上。由此可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离不开信息的传递。要调查水稻叶片上三化螟虫卵的密度,通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3)除了利用信息素诱杀外,还可以通过引入天敌等方式来提高________________以降低三化螟的种群数量。防治过程中应将三化螟种群数量控制在K/2以下,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24、某学习小组为了探究不同温度对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设置了4组实验,每隔2h取样检测一次,连续取样8次,结果如下表。请回答:。温度/℃不同时间酵母菌种群数量/(106个·mL-1)0h2h4h6h8h10h12h14h14h201.21.83.04.07.813.220.319.4251.22.03.85.88.919.519.018.5301.23.57.215.235.188.288.181.0351.24.89.220.175.273.170.268.1
(1)酵母菌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据表分析,在不同温度条件下酵母菌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相同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在35℃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最大的时间段为_________________h。
(2)同一温度条件下,若提高培养液中酵母菌起始种群数量,则该组别中酵母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的时间将_________________(填“延长”、“缩短”或“保持不变”);若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适当提高培养液的浓度,则该组别的K值将_________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保持不变”)。
(3)画出上述实验过程中不同温度条件下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的柱形图_________。
评卷人得分五、综合题(共4题,共8分)25、为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政府在2020年的联合国大会上宣布,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就是指CO2排放量与CO2减少量大致相等。
(1)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生产者通过______摄取碳的速率,与通过生物的______释放碳的速率大致相等;可以自我维持碳循环的平衡。
(2)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获取碳元素的方式是______,消费者通过食物网(链)取食利用,从而将碳元素以______的形式进行传递。
(3)光作为生态系统的非生物成分,在维持碳平衡的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光可为生产者摄取碳提供______,还可作为______调节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生命活动。26、下图甲是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示意图;图乙是该生态系统中鼠摄能后能量的流向示意图(a~e代表过程,A~C代表能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草原群落中的碳元素进入非生物环境的途径是________(填图甲中字母),若此草原向森林群落演替,则这一过程中,生产者CO2的吸收量将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整个生物群落排出的CO2量。
(2)图乙中的A表示鼠同化的总能量,B的含义为_________。
(3)为控制草原鼠害,对鼠的种群密度调查宜采用_________法;某时期调查发现,该草原鼠种群的年龄结构如图丙所示,该鼠种群数量变化趋势是_________。27、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美丽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新思想。生态工程的发展和应用,将在美丽中国的建设中大有作为。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无废城市”建设的任务之一就是污水处理。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就是遵循生态学规律,充分发挥___________,防止___________;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步发展。
(2)居民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导致部分淡水水系因蓝藻和绿藻等大量繁殖而出现让人讨厌的___________现象。这说明,当外界干扰的强度超过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时,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降低;生态平衡会遭到破坏。
(3)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处理绝大多数采用微生物处理技术,这些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___________。此外在水体中,还会种植一些莲、荷等浮水和挺水植物。一方面,莲、荷可以与蓝藻等___________,抑制藻类的大量繁殖;另一方面莲、荷可以吸收微生物降解产生的无机营养和污水中重金属离子。这种污水处理技术遵循了___________等生态工程原理。28、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地带,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区域。在黄河某流域,有9个大型煤炭生产基地沿线分布,生态脆弱和水资源短缺,是当前最为突出的矛盾。生物土壤结皮是细菌、藻类、直菌和孢子植物与土壤颗粒放结而成的有机复合体,能维持地表稳定性和增加土壤养分。不同生物结皮群落对黄河某流域沙土地带的渗水速率和含水量影响如下表(表中初渗速率是入渗初始时水分入渗土壤的速率。稳渗速率是土壤水分达到饱和后的渗透速率,反映的是土壤的保水能力)。结皮类型初渗速率稳渗速率沙土含水量藻结皮7.850.651.18地衣结皮8.480.521.55藓类结皮10.120.81.47无结皮15.831.010.94
(1)发生在沙土地带的群落演替为______,在无结皮的沙土上,表中三种结皮群落的演替次序可能为______。
(2)据表格分析,________更适合沙土地带的生态恢复,判断依据是_____。煤矸石含有的重金属进入土壤和水体后,最终往往使人深受其害,其原因是__________。
(3)生物土壤结皮提高了黄河沙土地带的固碳能力,原因是________。在黄河沙土地带,土壤结皮具有的生态功能是____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D【分析】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所以该牧场的群落包括牧场内所有的生物,A项错误;该实验要研究牧草间的竞争和蛞蝓的捕食对牧草A存活的影响,所以牧草的生长状况属于无关变量,应选取牧草生长状况基本相同的不同样方进行实验,B项错误;没有蛞蝓捕食条件下,即“不去除牧草B;有隔离网”组与“去除牧草B、有隔离网”组的样方内牧草A的相对数量相同,两组对照说明竞争对牧草A存活没有影响,C项错误;据图可知,“去除牧草B、无隔离网”组样方内牧草A的相对数量明显多于“不去除牧草B、无隔离网”组,说明去除样方中的牧草B减少了蛞蝓对牧草A的取食,使牧草A的相对数量增加,D项正确。
【点睛】
本题考查了“研究牧草间的竞争和蛞蝓的捕食对牧草A存活的影响”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需要考生理解群落的概念、具备一定的实验分析能力和识图能力,能从题图中获取有效的信息用于答题。2、B【分析】【分析】
1;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例如在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
2;自然群落演替方向:一般朝着物种多样化、群落结构复杂化、生态功能完善化的方向发展。
【详解】
A;火山岩上的演替为初生演替;砍伐后的森林上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为演替为次生演替,A正确;
B;演替过程只是优势物种的取代;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一般不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B错误;
C;在植物生长过程中;光照会通过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影响植物生长,所以演替过程中由草本植物逐渐变为灌木,主要原因是灌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阳光,C正确;
D;自然群落演替方向一般朝着物种多样化、群落结构复杂化、生态功能完善化的方向发展演替;因此演替过程只要不遭到人类破坏和各种自然力的干扰,其总趋势是物种多样性增加,D正确。
故选B。3、C【分析】【分析】
生物群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一个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在群落的发展变化过程中,一些物种的种群消失了,另一些物种的种群随之而兴起,最后,这个群落会达到一个稳定阶段。像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演替的过程是群落的演替。群落演替的原因:生物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包括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等)与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人类可以改变群落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详解】
A;由图示分析;该群落演替的起点是采伐后的土地,有较好的土壤条件和少量植物,云杉林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次生演替过程,群落结构结构变得复杂,A错误;
B;通常一个在结构和功能上都维持相对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和输出处于动态平衡。在演替的过程中,可能出现能量输入大于输出的阶段,B错误;
C;④→⑤过程中;群落的物种构成不断地发生着改变,云杉更高大,竞争阳光更有优势,云杉逐渐成为优势种,C正确;
D;群落演替的实质是优势种的替代;⑤云杉林阶段仍然保留③或④阶段中的物种,数量相对减少,D错误。
故选C。4、C【分析】【分析】
群落演替有两种类型—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这两种演替类型是根据起始条件划分的。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除了演替起点的不同,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区别还有:初生演替速度慢,趋向形成新群落,经历的阶段相对较多;次生演替速度快,趋向于恢复原来的群落,经历的阶段相对较少。这两类演替,都是从结构简单的群落发展为结构复杂的群落,群落中的物种数量和群落层次增多,土壤、光能得到更充分的利用。人类的许多活动正在影响着群落的演替,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
【详解】
A;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主要与生态系统的组分有关;生态系统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人工造林时搭配多种类型的树种,有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复杂程度,有利于提高其抵抗力稳定性,A正确;
B;群落的演替一般是由简单到复杂;需要经历很长的时间,从题干可知,在过度砍伐而沦为荒原后人工植树造林,直接就形成了森林,并很快恢复为林海,人类的参与明显的改变了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B正确;
C;林海对当地气候起到了防风固沙的作用;体现了林海的生态功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错误;
D;生态工程的基因原理有自生、整体、协调、循环;据题干可知,人工造林遵循的是协调原理,D正确。
故选C。5、D【分析】【分析】
根据群落的外貌和物种组成等方面的差异;可以将陆地的群落大致分为荒漠;草原和森林等类型。
【详解】
A;与草原群落相比;森林群落中物种丰富度更高,因而营养结构更加复杂,因而自我调节能力高,因而相对稳定,A正确;
B;森林群落中;由于其中的植物种类多,且以乔木为主,因而营树栖和攀援生活的动物种类较多,B正确;
C;由于一年内群落所处的环境不断变化;因此森林群落的外貌和结构可能会随季节发生有规律的变化,这体现了群落的季节性特征,C正确;
D;同一森林群落中;不同种群的适应环境的能力不同,同时受到自身所处环境中资源空间的差别,因而不同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一般不相同,D错误。
故选D。二、多选题(共8题,共16分)6、B:C:D【分析】【分析】
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的富集;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导致水体溶氧量下降,进而引起水生生物衰亡、水质恶化的现象。利用需氧微生物与厌氧微生物能够降解有机污染物的作用、植物的根系能够从水体中吸收氮、磷等矿质营养的作用,依据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进行合理设计,对污染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从而达到改善和净化水质的目的。
【详解】
曝气可增加溶氧量,进而降低厌氧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能力,A错误;吸附基质增加了微生物附着的面积,有利于微生物的生理活动,可促进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因此能够提高净化效果,B正确;借助植物浮床,可使植物庞大的根系透过小孔牢牢的固定在水体中,植物的根系从水体中吸收氮、磷等物质,可减少水体富营养化,增加水体透明度,恢复水生植物生长,从而起到了改善和净化水质的效果,可见,增加水体透明度,恢复水草生长是该修复过程的目标之一,C、D正确。故选BCD。7、C:D【分析】【分析】
据图可知;该图是能量流动定量分析,①②③分别表示生产者;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
【详解】
A;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A错误;
B;①是生产者;在食物链中处于第一营养级,②是初级消费者,属于第二营养级,B错误;
C;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一般为10%-20%;②到③是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C正确;
D;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①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D正确。
故选CD。8、A:B:C:D【分析】【分析】
种群的特征包括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
1;种群的数量特征有:种群的密度、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种群的年龄组成、种群的性别比例.其中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种群密度,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影响种群密度。
2;种群的空间特征有:随机分布、均匀分布和集群分布。
【详解】
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A符合题意;
B;年龄组成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能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B符合题意;
C;出生率和死亡率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是决定种群数量的重要因素,C符合题意;
D;迁入率和迁出率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是决定种群数量的重要因素,D符合题意。
故选ABCD。
【点睛】9、A:B:C【分析】【分析】
“S”型增长曲线:当种群在一个有限的环境中增长时;随着种群密度的上升,个体间由于有限的空间;食物和其他生活条件而引起的种内斗争必将加剧,以该种群生物为食的捕食者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会使这个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从而使种群数量的增长率下降。当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时,种群数量将停止增长,有时会在K值保持相对稳定。
【详解】
A;给定初始资源和空间条件;环境容纳量不变,环境容纳量与种内斗争无关,与环境有关,A正确;
B;环境资源有限;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大,种内斗争加剧,B正确;
C;当养殖密度高于或低于最适密度时;都会导致产量下降,最终可能总产量相等,C正确;
D;初始放养密度会影响种群增长速率;比如高密度水产养殖可能会造成疾病传播,导致种群增长速率较小,D错误。
故选ABC。10、A:C:D【分析】【分析】
输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的去向有:被自身的呼吸作用消耗;被下一营养级所同化、被分解者分解利用、未被利用。
【详解】
A;甲表示第二营养级吃进去的能量;即第二营养级的摄入量,该部分能量属于上一个营养级(生产者)同化的能量,A正确;
B;丙表示第二营养级的粪便量;该部分能量还是属于生产者同化的,B错误;
C;戊表示第二营养级呼吸散失的能量;C正确;
D;丁中未被下一营养级取食的能量可流向分解者;D正确。
故选ACD。11、A:B【分析】【分析】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又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就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消费者主要指动物,分解者指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和动物。
【详解】
A;据题意可知;共生甲烷氧化菌可利用冷泉喷发的甲烷作为唯一的碳源和能源,当共生甲烷氧化菌利用甲烷合成有机物是其作为生产者,当共生甲烷氧化菌直接利用甲烷中能源时其作为分解者,A正确;
B;由图可知;海虾和多毛类动物的种间关系为捕食(海虾不是共生多毛类动物)和种间竞争(二者共同食物来源有贻贝类和管状蠕虫类),B正确;
C;流经该冷泉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甲烷和硫酸盐释放的能量;C错误;
D;生活在冷泉中的冰蠕虫具有重要的医学研究价值;医学研究价值为直接价值,D错误。
故选AB。12、A:D【分析】【分析】
1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2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详解】
A;珊瑚礁群落发生演替时;原有条件含有珊瑚礁鱼类等生物,所以发生的是次生演替,A错误;
B;珊瑚礁是鱼类等生物生存的环境;它的体积增加可为鱼类等生物提供更复杂的生存空间,B正确;
C;由题图可知;鱼的种类数逐渐增加并趋于稳定,C正确;
D;由题图中信息不能得出演替过程中;鱼的种类数增加导致珊瑚礁体积下降的结论,反而可以得珊瑚礁体积的减小导致了鱼类种类减少和鱼的个体数下降的推测,D错误。
故选AD。13、C:D【分析】【分析】
1;循环因果关系:在生物学上;许多生理或生态过程的因果关系是循环性的,也就是说,一定的事件作为引起变化的原因,所导致的结果又会成为新的条件,施加于原来作为原因的事件,使之产生新的结果,如此循环往复。
2;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
【详解】
A;数学模型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捕食者——猎物模型对种群的数量进行的统计,描绘曲线反应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属于数学模型,反映了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因捕食关系而相互制约数量变化,A错误;
B、分析图可知,捕食者数量在P2处上下波动,猎物数量在N2处上下波动,所以捕食者和猎物的环境容纳量分别是P2和N2;B错误;
C、从图中数学模型中可以看出,在N1-N2段,猎物数量减少时,捕食者的数量也减少,捕食者数量进一步减少后,减少了对被捕食者的捕食,被捕食者的数量增加,在N2-N3段;随着被捕食者数量增多,捕食者的食物增多,捕食者数量增多,捕食者数量进一步增多后,捕食增多,被捕食者的数量减少,这是一种负反馈调节过程,C正确;
D;该模型是捕食者——猎物模型;利用该模型既能解释由于捕食者的存在,导致猎物的种群数量能维持相对稳定,也能解释由于被捕食者的存在,导致捕食者的种群数量能维持相对稳定,D正确。
故选CD。三、填空题(共8题,共16分)14、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进行的演替;而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进行的演替。
(2)次生演替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存;甚至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所以演替过程所需的时间短。
(3)群落之外的环境条件,诸如气候、地貌、土壤和火等,常可成为引起演替的重要条件。由于人类过度开垦,破坏了土壤表土层及耕作层的结构,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变快,演替的方向未发生改变。【解析】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是初生演替,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是次生演替形成森林需要一定的土壤条件,上述次生演替起始时既具备该条件,而从裸岩开始的演替要达到该条件需要漫长的时间变快未发生改变15、略
【分析】【分析】
物种的丰富度:是指一个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属于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
【详解】
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物种丰富度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点睛】【解析】丰富度16、略
【解析】①.生命活动②.种间关系③.生态系统17、略
【解析】①.无限②.一定限度。18、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食物网生态系统强食物链营养结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19、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空间种内竞争降低增高停止环境容纳量20、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单位面积随机平均值新产生死亡迁入迁出各年龄期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雌雄21、略
【分析】【分析】
群落是指在相同时间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的集合。群落水平上主要研究以下问题:群落的范围和边界;群落的物种组成,优势物种,空间结构,种间关系,生态位及群落的演替等。
【详解】
观察一个群落;首先看到的是群落外貌。根据群落的外貌和物种组成等方面的差异,可以将陆地群落大致分为荒漠;草原、森林等类型。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也是决定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的类型。解题关键是要明确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与种群水平上研究的不同,进一步掌握群落在外貌和物种组成上的差异。【解析】①.外貌②.物种组成四、实验题(共3题,共15分)22、略
【分析】【分析】
种群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
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有J型曲线和S型曲线;前者需要理想的条件,后者出现的原因是由环境阻力。
【详解】
(1)J型曲线中种群数量呈指数增长,没有峰值。S型曲线中,由于环境阻力(培养液有限、试管体积有限),种群数量先增加后不变,该单细胞菌数量达到a不变,即为K值,故该种群的增长曲线为S型,种群数量为K/2即a/2时;增长速率最快;达到K值时,增长速率为0。
(2)若把上述单细胞菌接种到含5mL培养基的试管中,由于培养液减少,营养物质减少,故该菌的K值会出现下降。若该菌的接种量增大一倍,则会较快达到K值,但由于培养液量不变,K值是由环境资源量决定的;与接种量无关,故K值不变。
【点睛】
K值指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所能维持的种群数量的最大数量。S型曲线中K/2时增长速率最大。【解析】Sa/2减小不变K值是由环境资源量决定的,与接种量无关23、略
【分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种群的数量变化和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要求学生熟知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种群数量的变化特征及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三化螟是水稻害虫;会导致水稻减产,据此可判断图中白色柱是对照组的测定结果;利用人工合成的信息素诱杀三化螟属于生物防治,信息素诱杀雄性个体破坏了三化螟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进而影响种群的出生率,最终达到降低害虫种群密度的目的。
(2)三化螟成虫在春季将卵产在水稻的叶片上;但产卵的温度必须达到16℃以上。说明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三化螟虫卵不能移动,可采用样方法调查水稻叶片上三化螟虫卵的密度。
(3)在稻田引入三化螟的天敌,增加了三化螟种群增长的环境阻力。种群数量在K/2时,增长速率最大。因此,控制种群数量低于K/2既防止种群增长过快又使种群数量较低。【解析】对照组信息素破坏了三化螟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影响种群的出生率,使种群密度降低生物种群的繁衍样方法环境阻力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控制种群数量低于K/2既防止种群增长过快又使种群数量较低24、略
【分析】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以得出:温度和培养时间是自变量;酵母菌的数量是因变量。酵母菌初期呈S型曲线增长,增长速率先快后慢,K/2时达到最大,不同条件下K值不同。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营养物质被不断消耗;代谢废物不断积累,种群进入衰退期,数量开始下降。
【详解】
(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据表分析;在上述实验条件下,不同温度下酵母菌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都是先增加,当达到最大后再降低。35℃下,6h-8h,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75.2-20.1=55.1)最大。
(2)酵菌种群数量的K值(环境容纳量)的大小与培养液的浓度和培养空间的大小有关;与酵母菌培养液的起始种群数量无关,但培养液中酵母菌起始种群数量可以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所要的时间。故同一温度条件下,若提高培养液中酵母菌起始种群数量,则该组别中酵母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的时间将缩短;若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适当提高培养液的浓度,则该组别的K值将增加。
(3)根据表格信息;不同温度条件下,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最大值(K值)分别为20.3;19.5、88.2、75.2。柱状图如下:
【点睛】
对微生物生长曲线的掌握是本题的突破点,同时还要注意环境条件的改变也会导致生长曲线的改变。【解析】①.种群密度②.先增加后减少/先增加后稳定在减少③.6-8④.缩短⑤.增大⑥.五、综合题(共4题,共8分)25、略
【分析】【分析】
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和循环性。在碳循环过程中碳元素通过光合作用与化能合成作用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入生物群落;通过生物群落的呼吸作用或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返回无机环境。
2;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实现碳中和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
(1)
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摄取碳的速率与生物的呼吸作用和分解作用释放碳的速率大致相等,可以自我维持碳循环的平衡。
(2)
消费者属于异养型生物;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获取碳元素的方式是摄食(或捕食),消费者通过摄食(或捕食)上一个营养级的有机物来获取碳元素。消费者通过食物网(链)取食利用,从而将碳元素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
(3)
光作为生态系统的非生物成分;在维持碳平衡的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同时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因此光可为生产者摄取碳提供动力,还可作为信息(或物理信息)调节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生命活动。
【点睛】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生态环境问题,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解析】(1)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呼吸作用和分解作用。
(2)摄食(或捕食)有机物。
(3)动力信息(或物理信息)26、略
【分析】【分析】
分析甲图:图甲是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a表示光合作用;b;c表示捕食关系;e表示分解作用;d表示呼吸作用。
分析乙图:图乙是该生态系统中鼠摄食后能量的流向示意图;其中A表示鼠同化的总能量;B表示鼠生长;发育和繁殖;C表示被分解者利用。
分析丙图:幼年个体明显多于老年个体;年龄组成属于增长型。
【详解】
(1)草原群落中的碳元素是通过动植物的呼吸作用以及分解者的分解作用进入非生物环境的,其途径为图甲中的d。若此草原向森林群落演替,则生产者及消费者的种类和数量将会越来越多,营养结构趋于复杂,生产者CO2的吸收量将大于整个生物群落排出的CO2量。
(2)图乙是该生态系统中鼠摄食后能量的流向示意图;其中A表示鼠同化的总能量;B表示鼠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3)对鼠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宜采用标志重捕法。图丙幼年个体数明显多于老年个体数;属于增长型,因此该鼠种群数量变化趋势是逐渐增加。
【点睛】
本题结合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鼠能量流动示意图和柱形图,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消防器材智能化改造升级服务合同2篇
- 2024租赁合同签订程序及条件
- 2025年拓展训练合同范本大全:企业团队凝聚力提升计划3篇
- 二零二四年度2024年三人健身产业合作合同6篇
- 2025年洗车场车辆停放管理及承包合同3篇
- 2025版航空航天专用铝合金采购合同书4篇
- 二零二四年云服务器租赁与智能运维合同3篇
- 个人汽车租赁合同样本 2024年版版B版
- 2025年度临时临时设施租赁合同标准范本4篇
- 2025年无偿使用政府办公楼场地举办会议合同范本3篇
- 非诚不找小品台词
- 2024年3月江苏省考公务员面试题(B类)及参考答案
- 患者信息保密法律法规解读
- 老年人护理风险防控PPT
- 充电桩采购安装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医院科室考勤表
- 镀膜员工述职报告
- 春节期间化工企业安全生产注意安全生产
- 保险行业加强清廉文化建设
- Hive数据仓库技术与应用
- 数字的秘密生活:最有趣的50个数学故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