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公路野生动物通道设计指南》_第1页
《青藏高原公路野生动物通道设计指南》_第2页
《青藏高原公路野生动物通道设计指南》_第3页
《青藏高原公路野生动物通道设计指南》_第4页
《青藏高原公路野生动物通道设计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号

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

团体标准

T/CHTSXXXXX-XXXX

青藏高原公路野生动物通道设计指南

GuidelineforWildlifeCrossingStructureDesignon

Qinghai-TibetanPlateau

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

中国公路学会发布

目录

1总则...................................................................1

2术语...................................................................2

3野生动物调查与评估.....................................................3

3.1一般规定...........................................................3

3.2迁徙/迁移路段调查与评估............................................3

3.3迁徙/迁移环境调查分析..............................................3

4野生动物通道设计.......................................................5

4.1一般规定...........................................................5

4.2通道选址...........................................................5

4.3通道类型及选择.....................................................6

4.4通道尺寸...........................................................9

5诱导生境设计.........................................................111

5.1一般规定.........................................................111

5.2设计要点.........................................................111

6保护设施.............................................................122

6.1一般规定.........................................................122

6.2隔离栅...........................................................122

6.3降低干扰的设施...................................................122

用词说明...............................................................133

附录青藏高原上对野生动物通道有需求的主要野生动物名录..................142

I

青藏高原公路野生动物通道设计指南

1总则

1.0.1为指导青藏高原公路野生动物通道设计,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青藏高原公路的野生动物通道新建、改扩建设计。

1.0.3野生动物通道设置应遵循系统性、科学性、经济性、因地制宜的原则,保障野生动

物。

1.0.4野生动物通道设置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有关标准的规定。

1

2术语

2.0.1野生动物通道wildlifecrossingstructure

供野生动物穿越公路通行的人工构筑物及其配套的诱导生境和辅助设施等,用于连通公

路两侧的野生动物栖息地。

2.0.2兼用动物通道multi-usewildlifecrossingstructure

供野生动物、家畜、流水等共同使用的公路结构物。

2.0.3诱导生境enhancinghabitat

通过人工手段营造接近野生动物原生栖息地状态的行为,如种植动物喜食植物、营造饮

水点、庇护所等,引诱野生动物靠近并穿越动物通道。

2.0.4路杀wildliferoadkill/wildlifemortality/trafficcasualties

行驶的车辆与横穿路面的野生动物发生碰撞导致野生动物致死或受伤、车辆受损的现象。

2.0.5上跨式通道wildlifeoverpass

供野生动物通行的上跨公路人工结构物。

2.0.6下穿式通道wildlifeunderpass

供野生动物通行的下穿公路人工结构物。

2.0.7林冠通道canopycrossing

专供树栖动物利用的条带状的人工结构物。

2

3野生动物调查与评估

3.1一般规定

3.1.1野生动物调查与评估包括迁徙/迁移路段调查与评估、迁徙/迁移环境调查分析。

3.1.2野生动物调查与评估,应由野生动物保护与管理人员、科研人员、设计工程师和当

地居民等合作完成。

3.1.3野生动物调查与评估,应结合遥感监测、无人机监测、红外触发式相机、现场调查、

历史资料查询、问卷调查等开展。

3.1.4针对青藏高原不同的动物类群,应选择保护动物、特有种、旗舰种、关键种、伞物

种、本区优势种或常见种作为野生动物通道的目标物种。

3.1.5宜通过资料收集、现场调研、专家咨询等方式确定野生动物通道的目标物种,优先

选取保护级别最高或受公路影响最大的物种为目标物种。

3.2迁徙/迁移路段调查与评估

3.2.1应调查公路两侧各1km区域内,野生动物的群落结构、空间分布、种群大小、繁殖

规律、迁徙/迁移时间、活动节律、觅食习性等。

条文说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生态环境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

(HJ19—2022)第6.2.5条:线性工程穿越生态敏感区时,以线路穿越段向两

端外延1km、线路中心线向两侧外延1km为参考评价范围。

3.2.2应调查野生动物利用现有公路桥梁、涵洞、隧道等野生动物通道和兼用动物通道的

现状,包括利用时间、频次等,评估不同类型野生动物的通道利用率。

3.2.3应评估现有和拟建公路与野生动物迁徙/迁移路线的空间关系,以保障动物群落的连

通性为目标,确定穿越位置。

3.3迁徙/迁移环境调查分析

3.3.1环境调查分析包括以下内容:

1应调查公路两侧各1km区域内,野生动物栖息地的植被、水系、地形、地貌等特征。

2植被特征应包括植被类型、面积、分布等资料,植被分类单位应细化到群系,植物种类,

3

珍稀濒危植物种类、数量、分布等。

3水系特征包括水系概况、水体类型、径流量、不同季节流速、水面积、水位、水质和结

冰期,以及水灾害等。

4地形地貌特征包括地质、地貌、地形等。

条文说明

注:应符合《陆生野生动物廊道设计技术规程》(LY/T2016-2012)的有

关规定。

3.3.2应分析公路两侧各1km缓冲区内野生动物迁徙/迁移环境的植被盖度、高度和群落

结构等。

3.3.3应分析公路两侧各1km缓冲区内野生动物迁徙/迁移环境的气候、气象。

3.3.4应调查公路两侧各1km缓冲区内居民点、放牧点、道路等。

3.3.5应叠加相关因子,综合评估公路两侧各1km缓冲区内野生动物迁徙/迁移路线的生

境适宜性。

4

4野生动物通道设计

4.1一般规定

4.1.1野生动物通道设计包括选址、确定通道类型及尺寸、诱导生境设计、设施设计。

4.1.2选址应由公路设计人员、动物保护人员、交通生态研究人员等合作完成,并咨询当

地动物保护机构等相关部门,应通过实地踏勘验证。

4.1.3动物通道选址应与公路桥涵、通道、隧道等选址相结合。

4.1.4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应设置动物通道。二级及以下公路低路堤路段可不设动物通道,

且应符合以下规定:

1野生动物频繁出没路段,路基边坡缓于1:2,路侧应设置注意野生动物标志。

2野生动物频繁出没路段,应通过监控、路面减速带、限速标志等工程与管理措施限速。

3野生动物夜间频繁出没路段,应设置红外感应触发装置,并设置信息发布系统。

4.2通道选址

4.2.1应在公路沿线栖息地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识别目标物种迁徙或迁移路线,叠加公

路线位,选择出冲突点位,结合地形、野生动物习性等,经过现场校核,从冲突点位中选择

推荐选址位置。新建动物通道选址流程见图4.2.1。

地形、习性等

栖息地目标物种迁徙或迁移

冲突点位动物通道位置

适宜性评路线识别

现场校核

拟建公路线位叠加

图4.2.1动物通道选址流程图

4.2.2应调查动物通道邻近区域的植被、水源、地形、人为干扰等,进行栖息地适宜性评

价。栖息地适宜性分为适宜、较适宜和不适宜三级。

野生动物栖息地适宜性等级可按利用状况和停留时间分为以下三级:

1适宜栖息地:目标物种经常利用、长时间停留的栖息地;也包括暂时没有被利用的典型

栖息地,即潜在栖息地。

2较适宜栖息地:目标物种偶尔利用、短暂停留的栖息地。

5

3不适宜栖息地:不适宜目标物种生存和生活的栖息地。

条文说明

注:应符合《陆生野生动物廊道设计技术规程》(LY/T2016-2012)的有关

规定。

4.2.4在适宜、较适宜栖息地区间内,确定目标物种迁徙、迁移的具体路线和关键节点,

在叠加公路线位后,确定冲突点位。

4.2.5改扩建公路动物通道选址应进行至少1年的路杀调查,识别路杀种类最多、数量最

大且保护级别最高的路段或点位,作为选址的推荐方案。改扩建通道位置选择流程见图

4.2.5。

路杀调查地形、习性等

栖息地目标物种迁徙或

冲突点位动物通道位置

适宜性评迁移路线识别

现场校核

改扩建公路线位叠加

图4.2.5改扩建公路工程动物通道位置选择流程图

4.3通道类型及选择

4.3.1通道类型应包括上跨式通道、下穿式通道和林冠通道。

4.3.2应综合分析拟设通道周边的地形、目标物种穿越习性等因素,确定通道类型。

4.3.3公路位于挖方路段或低填路段,目标物种为喜欢开阔视野的动物,应设置上跨式通

道,如图4.3.3。

6

公路

隔离栅

降低噪声与视觉

干扰的措施

植被小型水体

图4.3.3上跨式通道设计示意图

4.3.4公路位于填方路段,目标物种喜欢隐蔽环境的动物,应设置下穿式通道,如图4.3.4。

降低噪声与视

植被

觉干扰的措施

隔离栅

公路

小型水体

图4.3.4下穿式通道设计示意图

4.3.5目标物种为树栖动物,应设置林冠通道,如图4.3.5。

7

图4.3.5林冠通道设计示意图

4.3.6动物通道应能满足青藏高原不同野生动物的需要。可按表4.3.6中选择动物通道类

型。

8

表4.3.6青藏高原公路动物通道类型

种类上跨式通道下穿式通道林冠通道

两栖纲、爬行纲▅×

鼩鼱科▅×

狐蝠科▅

猴科▅

犬科▅×

猫科▅×

熊科▅×

小熊猫科▅

鼬科▅×

马科▅×

骆驼科▅×

猪科▅×

麝科▅×

鹿科▅▅×

牛科▅▅×

松鼠科▅

鼠科、跳鼠科、鼠兔科、兔科▅×

注:▅应选;可选;×不宜。

4.4通道尺寸

4.4.1动物通道尺寸应满足目标物种中体型最大物种的穿越需求,并预留一定的空间。

4.4.2青藏高原不同类型动物通道尺寸可参考表4.4.2。

表4.4.2动物通道尺寸

类型结构物形式功能目标物种推荐尺寸

天桥、野生动物专用通人、牲畜、野生动物共

上跨式通道所有野生动物宽度≥50m

道、多功能动物通道用或野生动物专用

通行宽度≥20m,

桥梁水、人、牲畜、野生动大中型兽类

高度≥5m

下穿式通道物共用或野生动物专

两栖爬行动物、通行宽度≥2m,高

涵洞用

小型兽类度≥2m

9

树栖动物、半树

林冠通道野生动物专用宽度≥1m

栖动物

条文说明

注:大中小型兽类的分类应符合《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陆生哺乳动物》(HJ710.3-2014)的有

关规定。

4.4.3青藏高原特有种藏羚羊、藏原羚、藏野驴等及其它常见动物的下穿式动物通道尺寸,

根据调研确定。如无资料,可按表4.4.3数据取值。

表4.4.3动物通道尺寸推荐值

动物体型(以成体雄性为例)通道尺寸

动物种类说明

头体长(m)肩高(m)体重(kg)长(m)高(m)

≥300≥5大规模迁徙路段

藏羚1-1.40.79-0.9424-42

≥6≥3.5零散穿越路段

藏原羚0.91-1.050.54-0.6513-16≥6≥4

藏野驴1.82-2.141.32-1.42250-400≥6≥4

野牦牛3-3.41.37-2535-821≥45≥4.5

狼1-1.628-40≥2≥2

藏狐、赤

0.49-0.83.6-7≥2≥2

狐等

猞猁0.8-1.318-38≥2≥2

10

5诱导生境设计

5.1一般规定

5.1.1诱导生境应包括植被、水体、地形、微生境、气味等生境要素,根据目标物种和周

边生境组成特征布设。

5.1.2应做好动物通道附近植被调查,为通道周边植被恢复提供依据。

5.2设计要点

5.2.1应采用本土植物物种进行植被恢复,将通道两侧原生植被在通道内进行复制,尽量

将通道周边区域植被恢复到干扰前的状态。

5.2.2宜根据目标物种的习性,种植食源植物,引诱目标物种靠近通道。

5.2.3宜在通道周边设计小型水体或营造汇水的地形条件,诱导大中型哺乳动物、两栖爬

行动物活动和穿越通道。

5.2.4可在通道周边及内部设计微地形等隐蔽休息条件。

5.2.5可在通道周边及内部采用倒木、树根、石块结合地形设计微生境,提高通道上的生

境复杂性。微生境可间隔一定距离设计,贯穿通道内部连接两侧栖息地。

5.2.6可在通道附近播撒目标物种的粪便,引诱其靠近通道活动。

11

6保护设施

6.1一般规定

6.1.1保护设施应包括隔离栅、声屏障、标志牌等要素。保护设施应保障动物有效使用动

物通道。

6.1.2应根据目标物种和周边生境特征布设保护设施。

6.2隔离栅

6.2.1应根据目标物种沿公路的移动能力、栖息地、地形等综合确定隔离栅长度。动物移

动能力强,隔离栅长度宜加长,隔离栅宜在地形突变处结束,如悬崖、陡坡。

6.2.2应根据目标物种体型大小、攀爬、跳跃能力综合确定隔离栅高度。

6.2.3应根据目标物种体型大小,确定隔离栅孔径,防止目标物种穿越隔离栅进入公路。

6.2.4宜选择钢丝网、混凝土柱或土堆作为隔离栅材料。

6.3降低干扰的设施

6.3.1可采用声屏障、土堆、植被带等减少噪声、车灯对动物通道内部的影响。

6.3.2大中型哺乳动物通道路段应设置双向注意野生动物警告标志牌。标志标牌设置宜符

合现行《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的有关规定。

12

用词说明

1本标准执行严格程度的用词,采用下列写法:

1)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

应”或“不得”。

2)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宜”,反面

词采用“不宜”。

3)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用词,采用“可”。

2引用标准的用语采用下列写法:

1)在标准条文及其他规定中,当引用的标准为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时,应表述为“应

符合《×××××》(×××)的有关规定”。

2)当引用标准中的其他规定时,应表述为“应符合本标准第×章的有关规定”“应符

合本标准第×.×节的有关规定”“应按本标准第×.×.×条的有关规定执行”。

13

附录青藏高原上对野生动物通道有需求的主要野生动物名录

物种名拉丁名国家重点保护中国生物多样性IUCN物种CITES中国

野生动物名录红色名录2红色名录3附录4特有种2

保护等级1

两栖纲

小鲵科Hynobiidae西藏山溪鲵BatrachuperustibetanusSchmidt,1925VUVU√

无斑山溪鲵BatrachuperuskarlschmidtiLiu,1950VUVU√

隐鳃鲵科Crytodranchidae大鲵AndriasdavidianusBlanchard,1871IICRCRI√

角蟾科Megophryidae西藏齿突蟾ScutigerboulengeriBedriaga,1898LCLC

刺胸齿突蟾ScutigermammatusGünther,1896LCLC√

蟾蜍科Bufonidae中华蟾蜍BufogargarizansCantor,1842LCLC

西藏蟾蜍BufotibetanusZarevsky,1925LCLC√

花背蟾蜍StrauchbuforaddeiStrauch,1876LCLC

蛙科Ranidae黑斑侧褶蛙PelophylaxnigromaculatusHallowel,1861NTNT

高原林蛙RanakukunorisNikolskii,1918LCLC√

叉舌蛙科Dicroglossidae倭蛙NanoranapleskeiGüenther,1896LCNT√

爬行纲

鬣蜥科Agamidae青海沙蜥PhrynocephalusvlangaliiStrauch,1876LCLC√

贵德沙蜥PhrynocephalusputjataiBedriaga,1909NTLC√

14

西藏沙蜥PhrynocephalustheobaldiBlyth,1863LCLC

红尾沙蜥PhrynocephaluserythrurusZugmayer,1909LCLC√

蜥蜴科Lacertidae丽斑麻蜥EremiasargusPeters,1869LCLC

密点麻蜥EremiasmultiocellataGunther,1872LCLC

荒漠麻蜥EremiasprzewalskiiStrauch,1876LCLC

石龙子科Scincidae秦岭滑蜥ScincellatsinlingensisHu&Zhao,1966LCLC√

游蛇科Colubridae白条锦蛇ElaphedionePallas,1773LCLC

虎斑颈槽蛇RhabdophistigrinusBoie,1826LC未评估

西藏温泉蛇ThermophisbaileyiWall,1907CRNT√

蝰科Viperdiae若尔盖蝮GloydiusangusticepsShi,Yang,Huang,未评估未评估

Orlov&Li,2018

中介蝮GloydiusintermediusStrauch,1868NT未评估

红斑高山蝮GloydiusrubromaculatusShi,Li&Liu,2017未评估未评估

哺乳纲

鼩鼱科Soricidiae北小麝鼩CrocidurasuaveolensPallas,1811未评估LC

灰腹水鼩ChimarrogalestyaniDeWinton,1899VULC

喜马拉雅水鼩ChimarrogalehimalayicaGray,1842VULC

川西缺齿鼩ChodsigoahypsibiaDeWintion,1899LCLC√

蹼足鼩NectogaleelegansMilne-Edwards,1870LCLC

小纹背鼩鼱SorexbedfordiaeThomas,1911LCLC

甘肃鼩鼱SorexcansulusThomas,1912NTDD√

15

云南鼩鼱SorexexcelsusG.M.Allen,1923LCLC

陕西鼩鼱SorexsinalisThomas,1912NTDD√

藏鼩鼱SorexthibetanusKastschenko,1905NTDD√

鼹科Taipidae甘肃鼹ScapanulusoweniThomas,1912NTLC√

狐蝠科Peropodiae印度狐蝠PteropusgiganteusBrunnich,1782DDLC

蝙蝠科Vespertilionidae东方蝙蝠VespertiliosinensisPeters,1880LCLC

戈壁棕蝠EptesicusgobiensisBobrinskii,1926未评估LC

灰长耳蝠PlecotusaustriacusFischer,1829NTNT

尼泊尔鼠耳蝠MyotisnipalensisDobson,1871DDLC

白腹管鼻蝠MurinaleucogasterMilne-Edwards,1872LCLC

猴科Cercopithecidae猕猴MacacamulattaZimmermann,1780IILCLC

藏酋猴MacacathibetanaMilne-Edwards,1870IIVUNT√

犬科Canidae狼CanislupusLinnaeus,1758IINTLCII

豺CuonalpinusPallas,1811IENENII

赤狐VulpesvulpesLinnaeus,1758IINTLC

藏狐VulpesferrilataHodgson,1842IINTLC

沙狐VulpescorsacLinnaeus,1768IINTLC

猫科Felidae金猫CatopumatemminckiiVigors&Horsfield,ICRNTI

16

1827

荒漠猫FelisbietiMilne-Edwards,1892ICRVUII√

兔狲OtocolobusmanulPallas,1776IIENLCII

野猫FelissilvestrisSchreber,1777ENLCII

猞猁LynxlynxLinnaeus,1758IIENLCII

云豹NeofelisnebulosaGriffith,1821ICRVUI

豹猫PrionailurusbengalensisKerr,1792IIVULCII

豹PantherapardusLinnaeus,1758IENVUI

雪豹Pantheraunciaschreber,1776IENVUI

灵猫科Viverridae大灵猫ViverrazibethaLinnaeus,1758IVULC

熊科Ursidae棕熊UrsusarctosLinnaeus,1758IIVULCI

黑熊UrsusthibetanusF.G.Cuvier,1823IIVUVUI

小熊猫科Ailuridae小熊猫AilurusfulgensF.G.Cuvier,1825IIVUENI

鼬科Mustelidae水獭LutralutraLinnaeus,1758IIENNTI

猪獾ArctonyxcollarisF.G.Cuvier,1825NTVU

亚洲狗獾MelesleucurusHodgson,1758NTLC

黄喉貂MartesflavigulaBoddaert,1785IINTLC

石貂MartesfoinaErxleben,1777IIENLC

香鼬MustelaaltaicaPallas,1811NTNT

黄鼬MustelasibiricaPallas,1773LCLC

艾鼬MustelaeversmaniiLesson,1827VULC

虎鼬VormelaperegusnaGüldenstädt,1770ENVU

17

马科Equidae藏野驴EquuskiangMoorcroft,1841INTLCII

骆驼科Camelidae野骆驼CamelusferusLinnaeus,1758ICRCR

猪科Suidae野猪SusscrofaLinnaeus,1758LCLC

麝科Moschidae马麝MoschuschrysogasterHodgson,1839ICRENII

林麝MoschusberezovskiiFlerov,1929ICRENII

黑麝MoschusfuscusLi,1981ICRENII√

喜马拉雅麝MoschusleucogasterHodgson,1839IENENII

鹿科Cervidae马鹿CervuselaphusLinnaeus,1758IIENLC

梅花鹿CervusnipponTemminck,1838ICRLC

毛冠鹿ElaphoduscephalophusMilne-Edwards,IIVUNT

1872

白唇鹿PrzewalskiumalbirostrisPrzewalski,1883IENVU√

水鹿RusaunicolorKerr,1792IINTVU

赤麂MuntiacusvaginalisBoddaert,1785NTLC

狍CapreoluspygargusPallas,1771NTLC

贡山麂MuntiacusgongshanensisMa,1990II

牛科Bovidae野牦牛BosmutusLinnaeus,1766IVUVUI√

藏原羚ProcaprapicticaudataHodgson,1846IINTNT√

普氏原羚ProcapraprzewalskiiBüchner,1891ICREN√

鹅喉羚GazellasubgutturosaGuldenstaedt,1780IIVUVU

藏羚PantholopshodgsoniiAbel,1826INTNTI√

喜马拉雅鬣羚CapricornistharBechstein,1799IENVUI

18

喜马拉雅斑羚NaemorhedusgoralHardwicke,1825IENNTI

赤斑羚NaemorhedusbaileyiPocock,1914IENVUI

盘羊OvisammonLinnaeus,1758IIENNTI

岩羊PseudoisnayaurHodgson,1833IILCLC

北山羊CaprasibiricaLinnaeus,1758IINT未评估

塔尔羊HemitragusjemlahicusH.Smith,1826ICRNT

松鼠科Sciuridae灰鼯鼠PetauristaxanthotisMilne-Edwards,1872LCLC√

小飞鼠PteromysvolansLinnaeus,1758VULC

喜马拉雅旱獭MarmotahimalayanaHodgson,1841LCLC

阿拉善黄鼠SpermophilusalashanicusBichner,1888LCLC

花鼠TamiassibiricusLaxmann,1769LCLC

斯氏高山䶄AlticolastoliczkanusBlanford,1875NTLC

蒙古兔尾鼠EolagurusprzewalskiiBüchner,1889NTLC

洮州绒鼠CaryomysevaThomas,1911LCLC√

柴达木根田鼠AlexandromyslimnophilusBüchner,1889LCLC

根田鼠AlexandromysoeconomusPallas,1776LCLC

高原松田鼠NeodonireneThomas,1911LCLC√

白尾松田鼠NeodonleucurusBlyth,1863LCLC

藏仓鼠CricetuluskamensisSatunin,1903NTLC√

长尾仓鼠CricetuluslongicaudatusMilne-Edwards,LCLC

19

1867

灰仓鼠CricetulusmigratoriusPallas,1773LCLC

小毛足鼠PhodopusroborovskiiSatunin,1903LCLC

鼠科Gerbillinae子午沙鼠MerionesmeridianusPallas,1773LCLC

大林姬鼠ApodemuspeninsulaeThomas,1907LCLC

大耳姬鼠ApodemuslatronumThomas,1911LCLC

北社鼠NiviventerconfucianusMilne-Edwards,187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