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物理三轮复习(考前冲刺讲与练)讲义 专题08 力 运动和力_第1页
2024年中考物理三轮复习(考前冲刺讲与练)讲义 专题08 力 运动和力_第2页
2024年中考物理三轮复习(考前冲刺讲与练)讲义 专题08 力 运动和力_第3页
2024年中考物理三轮复习(考前冲刺讲与练)讲义 专题08 力 运动和力_第4页
2024年中考物理三轮复习(考前冲刺讲与练)讲义 专题08 力 运动和力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而优教有方专题08专题08力运动和力专题定位专题定位中考频度★★★★★考情分析力及力和运动的关系是中考必考考点,重力、弹力、摩擦力是力学基础知识,必须要打好基础,熟练掌握,牛顿第一定律、惯性、二力平衡是中考的重要考点,是常考的基础知识。多以选择题和填空题形式出现在试卷中。真题解读真题解读【真题1】(2023•四川)如图所示,右边小船上的人用力推开左边的小船,两只船会向(选填“相同”或“相反”)方向运动,这是因为力的作用是。【答案】相反;相互的。【分析】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解答】解:两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原因是右边的小船上的人用力撑开左边的一只小船,给了左边小船一个向左的作用力,左边小船同时也给了他坐的船一个相反的作用力,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因此两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左边的船向左运动,右边的船向右运动。【点评】本题考查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生活中很多现象都和物理知识紧密联系。【真题2】(2023•赤峰)小明在科技博览阅读中,查阅了不同星球上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通过图象可知,在甲、乙两个星球上,重力与质量都成。一物体质量为10kg,它在甲星球上受到的重力为N。【答案】正比;150。【分析】由重力G与其质量m的关系图像得到两者的关系,由图可得出在甲星球上重力与质量的比值,从而质量为10kg,它在甲星球上受到的重力。【解答】解:不同星球上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是过原点的直线,因而重力与质量都成正比;由图知,由G=mg得在甲星球上重力与质量的比值为:g甲=G甲m甲=120N8kg=15N/kg,一物体质量为10kg,它在甲星球上受到的重力G甲=mg【点评】本题考查了重力的计算和根据图象分析问题的能力。【真题3】(2023•郴州)下列有关摩擦力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走路时鞋底与路面间的摩擦是有益摩擦 B.自行车刹车时,是通过增大刹车胶皮与钢圈之间的压力来增大摩擦力 C.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 D.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答案】D【分析】凡是利用摩擦力为我们服务的摩擦就是有益摩擦,那些对我们的工作带来不利影响或对机器零件有磨损的摩擦大多是有害的摩擦;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解答】解:A、走路时,人就依靠鞋底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因此,鞋底往往有花纹,用来增大这个摩擦;故鞋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属于有益摩擦,故A正确;B、自行车刹车时,是通过增大刹车胶皮与钢圈之间的压力来增大摩擦力,故B正确;C、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比如汽车的驱动轮受到的摩擦力就是动力,故C正确;D、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可能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可能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摩擦力的理解,需要知道摩擦力的作用效果及方向,掌握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增大摩擦的方法,并能分辨出有益摩擦和有害摩擦等。【真题4】(2023•宜昌)小浩站在滑板车上不断蹬地让车沿水平方向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不断蹬地说明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才能运动 B.车在运动过程中受到了平衡力的作用 C.停止蹬地后车不会立即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惯性力的作用 D.运动中的车如果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答案】D【分析】(1)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2)平衡状态是指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受平衡力作;(3)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称为惯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4)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分析。【解答】解:A、不断蹬地说明,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不能说明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才能运动,故A错误;B、车在运动过程中不是匀速直线匀速,所以不是受到了平衡力的作用,故B错误;C、停止蹬地后车不会立即停下来是因为车具有惯性,但惯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惯性力的作用,故C错误;D、运动中的车如果所受的力全部消失,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其运动状态不变,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故选:D。【点评】该题考查了惯性与惯性现象、运动状态的判断、力与运动的关系等相关知识,难度不大,注重了物理和生活的联系,是一道综合题。【真题5】(2023•广安)“玉兔二号”月球车在月球表面留下了属于中国的第一道印记。登月前,在水平地面上进行测试时,月球车匀速行驶45m,用时15min,则月球车行驶的速度为m/s;月球车的质量为135kg,若车受到的阻力为车重的0.2倍,则月球车的牵引力为N。(g=10N/kg)【答案】0.05;270。【分析】(1)利用v=st计算月球车行驶的速度;(2)根据f=0.2【解答】解:(1)月球车行驶的速度为:v=st(2)在地球上月球车受到的重力:G=mg=135kg×10N/kg=1350N;月球车受到的摩擦力:f=0.2G=0.2×1350N=270N,因月球车匀速直线行驶时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牵引力和阻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月球车受到的牵引力F=f=270N。【点评】本题考查速度、重力的计算、二力平衡条件及其应用,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较小。考向突破考向突破考向1重力解法技巧1.对重力方向坚直向下的理解(1)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是指垂直于所在地的水平面,近似指向地心。(2)重力的方向与运动状态无关,不管物体是否运动、怎样运动,重力的方向不变。2.生活中常用、常见物品重力的估测:(1)根据物体的质量估测它的重力大小。例如:一个鸡蛋的质量在50g左右,两个鸡蛋的质量约100g,受到的重力约1N。(2)已知物体的重力,可根据变形公式m=G/g把重力大小变为我们比较熟悉的质量,然后进行估测判断。3.画重力的示意图的步骤:(1)确定重心位置。注意重心的位置可以不在物体上。(2)从重心位置竖直向下画一条线段。(3)在线段末端标上箭头、符号G(大小)。【模拟01】(2024•张店区校级开学)下面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B.投出的篮球上升过程中不受重力,下落过程中才受重力作用 C.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所以1千克就等于9.8牛 D.直升机能停在空中不动,是因为它不受重力【答案】A【分析】(1)物体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2)地球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重力作用;(3)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这个值是一定的。【解答】解:A、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故A正确;B、地球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重力作用,投出的篮球上升、下落过程中都受重力作用,故B错误;C、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1kg表示质量大小,9.8N表示力的大小,不能画等号,故C错误;D、地球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重力作用,直升机能停在空中不动也受重力作用,故D错误。【点评】本题考查了重力的概念,属于基础题目。【模拟02】(2023秋•潍城区期末)现在智能手机都有自动旋转屏幕画面的功能,这是通过手机内部的重力感应器来实现的。当手机旋转90度时,手机画面也自动转动90度,保持画面正立,如图所示。关于手机的这一功能,可能应用到的物理知识是()A.G与m成正比 B.重力方向竖直向下 C.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D.重心是重力的作用点【答案】B【分析】了解重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的特点,可逐一分析,做出判断。【解答】解:A、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G与m成正比,在地球附近,物体的重力大小几乎不变,即手机自动旋转屏幕画面的功能与重力大小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B、重力的方向始终是竖直向下的,当手机旋转90度时,手机的重力方向没有改变,但会导致重心高度发生变化,所以,手机画面会自动旋转,故B符合题意;C、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当手机旋转90度时,重力的施力物体仍是地球,即手机自动旋转屏幕画面的功能没有涉及重力施力物的知识,故C不符合题意;D、物体的重力作用在重物的重心上,对于同一物体自身的重心位置不会改变,即重力作用点不变,所以手机自动旋转屏幕画面的功能与重心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点评】本题以手机中的特殊功能为背景,考查了我们对重力的三要素的了解,并要求我们能对“重力感应器”的结构特点做出大胆的推测。【模拟03】(2023秋•鼓楼区校级期末)如图所示,质量分布均匀的小球所受重力的示意图正确的是()A.B.C.D.【答案】B【分析】在物体上沿重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物体在这个方向上受重力的作用,这种表示力的形式叫重力的示意图。对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重力的方向始终是竖直向下的。【解答】解:A、重力的作用点在小球的球心上,图中作用点错误,故A错误;B、重力的作用点在小球的球心上,重力的方向始终是竖直向下的,故B正确;CD、重力的方向始终是竖直向下的,图中重力的方向错误,故CD错误。【点评】本题考查了重力的示意图的画法。不管物体是否运动,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考向2弹力解法技巧1.受力物体受到的弹力是有由施力物体发生弹性形变产生的。2.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和示数3.弹簧测力计倒挂,在吊环上挂一重物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弹簧测力计外壳对弹簧的拉力+重物对弹簧的拉力。4.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和所受拉力成正比,即F=kΔl,F—Δl图像是一条倾斜直线。【模拟04】(2023秋•峄城区期末)关于弹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产生弹力 B.弹力仅仅是指弹簧形变时对其他物体的作用 C.弹力是指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接触它的物体产生的力 D.压力、支持力、拉力都属于弹力【答案】B【分析】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平时所说的推、拉、提、压、支持等力,都属于弹力。【解答】解:A、两个物体相互接触,若没有相互挤压,不会产生弹力,故A说法正确;B、各种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都可以产生弹力作用,例如竹竿、弹簧片、塑料尺发生弹性形变时,可以产生弹力作用,故B说法错误;C、弹力是指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接触它的物体产生的力,C说法正确;D、压力、支持力、拉力都属于弹力,D说法正确。【点评】此题考查了对弹力概念及产生的认识,弹力是由于物体间相互挤压或拉伸而产生的力,原因是发生了弹性形变。【模拟05】(2023秋•鼓楼区校级期末)如图,关于弹簧测力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该测力计所测力的大小不能超过4.5N B.该测力计测得力的大小是2.3N C.已校零的弹簧测力计可以上下颠倒使用 D.弹簧测力计不一定要水平放置,使弹簧轴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在一条直线上即可【答案】D【分析】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规则:(1)使用弹簧测力计时,首先要看清其量程,所要测量的力不能超过它的量程.因为弹簧是有一定弹性限度的,超过这个限度测量就不准确,还有可能损坏测力计。(2)测量前要看清楚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以便测量时读数;(3)测量前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如果没有指在零刻度线,要进行调节使指针指在零刻度线;(4)使用前,要轻轻地来回拉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以免指针被卡住;(5)测量时,拉弹簧测力计挂钩的力要和测力计的外壳平行,避免扭曲和摩擦,尽量减小由于摩擦产生的测量误差;(6)要等到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板表面垂直。【解答】解:A、该弹簧测力计所测力的大小不能超过5N,故A错误;B、该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测得力的大小是2.6N,故B错误;C、已调好“0”点的弹簧测力计不能上下颠倒过来使用,将弹簧测力计倒置过来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不会为零,因为弹簧由于自身的重力就会伸长而显示自身的重力,故C错误;D、弹簧测力计不一定要水平放置,使弹簧轴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在一条直线上即可,故D正确。【点评】本题考查了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属于基本技能的考查。【模拟06】(2023秋•瑶海区期末)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材中有这样的描述:“在一定的范围内拉伸弹簧时,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大。因此,弹簧的伸长量能反映弹力的大小。”已知某原长为20cm的弹簧,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受到的拉力是5N时,长度增加到30cm。当弹簧的伸长量是8cm时,弹簧受到的拉力大小可能是()A.4N B.5N C.8N D.16N【答案】A【分析】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拉力成正比,同一根弹簧拉力与伸长量的比值是个定值,找出比值关系,再应用比值关系解题。【解答】解:原长为20cm的弹簧,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受到的拉力是5N时,长度增加到30cm,则弹簧测力计的伸长量为30cm﹣20cm=10cm,由于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拉力成正比,故可知,拉力为1N时,弹簧的伸长量为2cm,故当弹簧的伸长量是8cm时,弹簧受到的拉力大小可能是1N×8cm2cm=4N,故【点评】本题的解题关键是正确理解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

考向3摩擦力解法技巧1.常见的摩擦除了滑动摩擦和静摩擦,还有滚动摩擦。一般情况下,滚动摩擦力远小于滑动摩擦力。2.产生摩擦力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所以两个相互挤压的物体只有发生相对运动或者相对运动趋势时,物体间才会产生摩擦力。如果两个物体相对静止且没有相对运动趋势,则物体间不会产生摩擦力。3.区分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的关键是,判断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是否发生相对运动,若发生相对运动,是滑动摩擦力,若只有相对运动趋势,则是静摩擦力。4.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5.判断摩擦力的方向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很容易,而静摩擦力的方向,除了利用定义还可以采用下面的方法进行判断:(1)假设法产生静摩擦力的条件是物体间有相对滑动的趋势,静摩擦力的方向则与物体间相对滑动趋势的方向相反.因此要确定静摩擦力的方向,必须先要判断物体间相对滑动的趋势的方向。所谓假设法就是假设接触面是光滑的,确定两物体的相对滑动方向,从而确定静摩擦力的方向。(2)用平衡条件判断有些物体间的相对滑动趋势不明显,用假设法也不易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但如果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则可用物体平衡条件来判断物体是否受静摩擦力,其方向如何。6.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1)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如汽车轮胎做上花纹;(2)增大压力,如骑自行车捏闸的力越大,摩擦力越大;(3)变滚动为滑动,如汽车急刹车时车只滑不滚;(4)变湿摩擦为干摩擦。7.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1)使接触面变光滑;(2)减小压力;(3)用滚动代替滑动;(4)使接触面分离(加润滑油、使接触面间形成气垫、磁悬浮等);(5)变干摩擦为湿摩擦。【模拟07】(2024•徐州模拟)骑自行车是同学们喜爱的体育活动,自行车上涉及很多摩擦力的相关知识。如图所示是自行车的各个零件,其中减小了有害摩擦的是()A.车胎 B.车把 C.车轴 D.脚踏板面【答案】C【分析】(1)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①增大压力;②增大接触面积的粗糙程度;(2)减少摩擦力的方法有:①减小压力;②减小接触面积的粗糙程度;③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④使接触面彼此分离(如加润滑油等)。【解答】解:A、车胎有很多花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属于增大有益摩擦,故A不合题意;B、车把有很多花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与手掌之间的摩擦,属于增大有益摩擦,故B不合题意;C、车轮转动时,车轮与车轴之间的摩擦,容易使零件磨损,中间加装滚动轴承,变滑动为滚动,属于减小有害摩擦,故C符合题意;D、脚踏板面有很多花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与脚底之间的摩擦,属于增大有益摩擦,故D不合题意。【点评】该题考查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摩擦进行区分,知道哪些摩擦是有益的,哪些是有害的,对人们有用的摩擦要想办法增大,对人们有害的摩擦要想办法减小。【模拟08】(2024•沙坪坝区校级开学)建筑工地上常用的夹砖器(取砖工具)如图甲、乙所示。如果用它夹住两块完全相同、质量均为0.5kg的砖,竖直提起后静止在空中,此时两夹片与砖面平行,则()A.两砖之间的摩擦力竖直向上 B.两砖之间没有摩擦力,因此压力为零 C.夹片对砖的压力越大,砖受到的摩擦力越大 D.夹片对其中一块砖的摩擦力竖直向上,大小为5N【答案】D【分析】先对两块砖整体分析,根据力的平衡求出摩擦力的大小;根据二力平衡判定砖受到的摩擦力的变化。【解答】解:AB、两块砖之间存在压力,两块砖静止,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夹子对砖竖直向上的摩擦力的作用,两块砖之间没有发生相对运动的趋势,不存在摩擦力,故AB错误;C、夹片对砖的压力变大,砖受力平衡,摩擦力等于砖的重力,摩擦力保持不变,故C错误;D、夹片对其中一块砖的摩擦力竖直向上,大小等于砖的重力为:G=mg=0.5kg×10N/kg=5N,故D正确。【点评】本题考查了摩擦力的产生和大小,属于基础题目。【模拟09】(2024•东营区校级开学)如图所示,物体A重30N,用F等于60N的力垂直压在墙上静止不动,则物体A所受的摩擦力是N;若F变为100N,则物体A所受的摩擦力是N;若F减小为40N,A恰能匀速下滑,此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N;若此时F减小,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答案】30;30;30;变小。【分析】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受力平衡,所受平衡力的特点是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据此分析。【解答】解:用F等于60N的力垂直压在墙上静止不动,受力平衡,竖直方向重力与摩擦力平衡,则物体A所受的摩擦力等于物体的重力,为30N;若F减小为40N,A恰能匀速下滑,此时木块受力平衡,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等于重力,为30N;若此时F减小,由于木块在运动,而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有关,压力减小,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将变小。【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平衡力概念和大小判断的具体掌握情况,静止状态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都属于平衡状态,都受平衡力的作用。考向4牛顿第一定律、惯性解法技巧1.物体运动状态是否改变的判断方法:速度大小和速度方向,只要有一个发生改变,运动状态就改变。2.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实验定律,而是通过分析实验,再进一步概括、推理得出的并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3.力与运动的关系4.判断物体外力消失时的运动状态5.惯性是物体固有的一种属性,不能说“由于惯性的作用”“获得惯性”.正确的是“具有惯性”。6.常见的惯性应用有:(1)电动机固定在质量大的底座上,增加质量增大惯性;(2)铁锤的质量大,惯性大容易将钉子钉进木板;(3)煤块由于惯性被送进了炉里;(4)篮球由于惯性被投进篮筐中;(5)飞机抛掉副油箱,减少质量减少惯性增加作战灵活度;(6)跳远时利用助跑,使自己跳得更远;(7)锤头松了,只要把锤柄在固定的物体上撞几下,锤头就牢牢地套在锤柄上了;(8)用“拍打法”除去衣服上的灰尘。【模拟10】(2024•遂平县一模)卡塔尔世界杯第一场比赛于2022年11月21日零点开始,如图所示为比赛时的情景,下列关于足球运动中涉及的物理知识,正确的是()A.足球踢出去后能继续在空中飞行,是因为足球受到了惯性的作用 B.踢出去的足球在地上越滚越慢,说明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C.守门员及时截住射门的足球,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D.斜向上运动的足球,若足球在最高点处受到的所有力都消失,足球将静止【答案】C【分析】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跟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跟物体是否受力、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都没有关系,质量越大,惯性越大。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分析不受力的运动状态。【解答】解:A.足球踢出去后能继续在空中飞行,是由于足球具有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前运动,且惯性是物体的属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惯性作用”,故A错误;B.踢出去的足球在地上越滚越慢,是因为受到阻力的作用,改变了运动状态,故B错误;C.守门员及时截住射门的足球,是因为运动员给球施加力改变了球的运动状态,故C正确;D.斜向上运动的足球,若足球在最高点处竖直方向的速度为0,但水平方向仍然具有速度,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将做匀速直线运动,因此即使不受力也不会静止,故D错误。【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惯性知识、力与运动的关系,属于基础题。【模拟11】(2024•福建模拟)图甲为上海FI赛道示意图,图乙为赛道中的局部路段,为了保障车手的安全,赛道的某些位置需要加设防护设施,图乙中最需要加设防护设施的是()A.M处 B.N处 C.P处 D.Q处【答案】A【分析】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从惯性的角度可判断图中最需要加设防护设施的位置。【解答】解:运动的赛车具有惯性,一旦发生失控时,赛车由于惯性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前运动而冲出赛道;图乙中,赛车行驶到赛道的M点时,它要进行一个接近90°的急转弯,此时运动方向改变的角度最大,由于惯性,赛车最可能直接冲出赛道,所以为了保障车手的安全,最需要在M处加设防护设施。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利用惯性来分析相关的现象,属基础知识的应用,只有深入理解相关概念才能顺利作答。【模拟12】(2023秋•垫江县校级期末)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中汽车正在向右做加速运动 B.图乙中小球受到惯性的作用不会随金属片飞出 C.图丙中敲击时,锤柄突然停止,锤头由于惯性继续向下运动 D.图丁中安全带和安全气囊可以减小惯性从而保证驾驶人的安全【答案】C【分析】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其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解答】解:A、由图甲可知,乘客向汽车前进方向倾倒,说明汽车突然减速,故A错误;B、小球并没有随金属片飞出,是因为小球具有惯性,不是受到惯性作用,故B错误;C、锤头与锤柄共同向下运动,当锤柄突然停止时,锤头由于惯性会继续向下运动,这样就套紧了,故C正确;D、安全带和安全气囊,主要是防止快速行驶的汽车发生碰撞时,人由于惯性向前运动而带来的危害,惯性大小不变,故D错误。【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于惯性的理解,属于基础题。考向5二力平衡解法技巧1.判断两个力是否为平衡力,必须从分析两个力是否“同物”开始,如果不“同物”肯定不是平衡力,如果“同物”再分析它们是否等大、反向、共线。只有同时满足四个条件才是平衡力。相互作用的两个力也具有等大、反向、共线的性质,但受力物体不同。2.两个力彼此平衡,理解二力平衡的含义,要抓住两个要点:(l)一个物体,同时受两个力作用;(2)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物体处于平衡状态)。3.知道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异同平衡力相互作用力相同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不同点受力物体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作用在两个不同物体上受力情况受力物体是同一个,施力物体不是同一物体两个物体互为施力者,互为受力者力的变化一个力变化(增大、减小或消失),另一个力不一定变化,此时物体失去平衡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模拟13】(2024•鼓楼区校级开学)用频闪灯拍摄小球的运动轨迹,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所得到的照片如图所示,其中小球受平衡力作用的是()A. B. C. D.【答案】B【分析】物体受力平衡,处于平衡状态,可能是静止,也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解答】解:小球受平衡力作用时,处于平衡状态,可能是静止,也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图中A、C是曲线运动,运动状态改变,D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