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元器件基础知识学习指南_第1页
电子元器件基础知识学习指南_第2页
电子元器件基础知识学习指南_第3页
电子元器件基础知识学习指南_第4页
电子元器件基础知识学习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子元器件基础知识学习指南TOC\o"1-2"\h\u6480第1章电子元器件概述 4240941.1电子元器件的概念与分类 445331.1.1概念 4282541.1.2分类 4147911.2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与符号 472461.2.1电阻器 4111781.2.2电容器 423531.2.3电感器 5318651.2.4二极管 5130501.2.5晶体管 56621.2.6集成电路 535431.3电子元器件的主要参数 5172841.3.1电阻器参数 528481.3.2电容器参数 5280501.3.3电感器参数 52171.3.4二极管参数 591841.3.5晶体管参数 6159071.3.6集成电路参数 622404第2章电阻器 6154382.1电阻器的类型与特点 6324732.1.1碳膜电阻器 665112.1.2金属膜电阻器 6174682.1.3线绕电阻器 6124472.1.4热敏电阻器 6204192.1.5光敏电阻器 613712.2电阻器的标称值与误差 6111962.2.1标称值系列 788462.2.2误差 74892.3电阻器的串并联应用 7213312.3.1串联应用 781502.3.2并联应用 726792.3.3混联应用 725286第3章电容器 7141343.1电容器的类型与特点 7286693.1.1无极性可调电容器 7309333.1.2有极性电解电容器 711443.1.3无极性陶瓷电容器 8162133.1.4薄膜电容器 892233.2电容器的标称值与误差 893293.2.1标称值系列 8255023.2.2误差 8166523.3电容器的充放电特性及应用 88533.3.1充放电特性 8272483.3.2应用 812847第4章电感器 938214.1电感器的类型与特点 969584.2电感器的标称值与误差 950394.3电感器的串并联应用 91103第5章晶体二极管与晶体三极管 10200185.1晶体二极管的工作原理与特性 10242435.1.1工作原理 10241585.1.2特性 1063385.2晶体三极管的工作原理与特性 1057865.2.1工作原理 10190665.2.2特性 10187695.3晶体二极管与晶体三极管的应用 11218515.3.1晶体二极管的应用 11204125.3.2晶体三极管的应用 117307第6章集成电路 11317346.1集成电路的分类与特点 11243516.1.1数字集成电路 11308756.1.2模拟集成电路 11198876.1.3混合信号集成电路 12272736.1.4特定功能集成电路 12321676.2集成电路的引脚排列与封装 1234506.2.1引脚排列 12122676.2.2封装 1226996.3常用集成电路的应用 12199106.3.1运算放大器 12327546.3.2微处理器 12220876.3.3存储器 12111206.3.4数字信号处理器(DSP) 131900第7章开关与继电器 13300177.1开关的类型与工作原理 13107077.1.1机械式开关 13183287.1.2磁性开关 13232427.1.3气动开关 13161017.1.4液动开关 13204607.1.5电子开关 13249607.2继电器的类型与工作原理 13104237.2.1电磁继电器 13167467.2.2固态继电器 14178527.2.3热继电器 14166987.2.4时间继电器 1467397.3开关与继电器的应用 14157447.3.1控制电路 14217607.3.2保护电路 1497547.3.3信号切换电路 14235307.3.4自动控制系统 14121127.3.5远程控制 1417934第8章磁性元器件 15165638.1磁性元器件的类型与特点 15325398.1.1饱和电感器 15143528.1.2磁珠 15294628.1.3磁环 1523058.1.4磁芯变压器 15184898.2磁性元器件的主要参数 15178778.2.1电感量 1583608.2.2品质因数 15176408.2.3饱和磁感应强度 15273778.2.4剩磁感应强度 15280738.3磁性元器件的应用 16162468.3.1滤波器 16212138.3.2变压器 16312778.3.3磁保持继电器 16112308.3.4电流互感器 16315808.3.5传感器 163300第9章光电器件 1638979.1光电器件的类型与工作原理 16324189.1.1光电二极管 16152619.1.2光电三极管 16224589.1.3光电倍增管 17276849.1.4雪崩光电二极管 1737959.2常用光电器件的特点与应用 17308329.2.1光电二极管的特点与应用 17128839.2.2光电三极管的特点与应用 1775309.2.3光电倍增管的特点与应用 17233169.2.4雪崩光电二极管的特点与应用 1724919.3光电器件的驱动与接口技术 17229199.3.1光电器件的驱动技术 17242719.3.2光电器件的接口技术 1864329.3.3光电器件与微处理器的接口 1821278第10章电子元器件的检测与选用 182151210.1电子元器件的检测方法 181831810.1.1电阻器的检测 181673410.1.2电容器的检测 182897910.1.3电感器的检测 183138310.1.4二极管的检测 1843510.1.5晶体管的检测 183090210.2电子元器件的选用原则 181947610.2.1选用电阻器 182059910.2.2选用电容器 19429410.2.3选用电感器 191962010.2.4选用二极管和晶体管 191308610.3电子元器件的安装与焊接技术 191641810.3.1元器件的安装 192756110.3.2焊接技术 19第1章电子元器件概述1.1电子元器件的概念与分类1.1.1概念电子元器件是构成电子电路的基本单元,是实现电子设备功能的关键组成部分。它具有处理、传输、转换、存储和控制电信号的功能。电子元器件广泛应用于通信、计算机、消费电子、工业控制等领域。1.1.2分类电子元器件可分为被动元器件、主动元器件和集成电路三大类。(1)被动元器件:不依赖于外部电源能量,仅对电信号进行传输、变换和存储的元器件。主要包括电阻器、电容器、电感器、变压器等。(2)主动元器件:依赖于外部电源能量,对电信号进行放大、开关、控制和调节的元器件。主要包括二极管、晶体管、场效应晶体管、晶闸管等。(3)集成电路:将大量电子元器件及其连接线路集成在一块半导体材料上,实现特定功能的电子器件。主要包括模拟集成电路、数字集成电路和模拟数字混合集成电路。1.2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与符号1.2.1电阻器电阻器是一种被动元器件,用来对电信号进行阻值调节。常用符号为“R”。根据材料和结构不同,电阻器可分为碳膜电阻器、金属膜电阻器、线绕电阻器等。1.2.2电容器电容器是一种被动元器件,用来对电信号进行储能和滤波。常用符号为“C”。根据介质材料不同,电容器可分为陶瓷电容器、电解电容器、薄膜电容器等。1.2.3电感器电感器是一种被动元器件,用来对电信号进行感应和滤波。常用符号为“L”。根据结构不同,电感器可分为空芯电感器、磁芯电感器、绕线电感器等。1.2.4二极管二极管是一种主动元器件,具有单向导电特性。常用符号为“D”。根据材料不同,二极管可分为硅二极管、锗二极管等。1.2.5晶体管晶体管是一种主动元器件,具有放大和开关功能。常用符号为“Q”。根据结构不同,晶体管可分为NPN型晶体管、PNP型晶体管等。1.2.6集成电路集成电路是一种包含大量电子元器件及其连接线路的器件。常用符号为“IC”。根据功能不同,集成电路可分为模拟集成电路、数字集成电路等。1.3电子元器件的主要参数1.3.1电阻器参数(1)阻值:电阻器的阻值表示其对电信号的阻碍程度。(2)允许偏差:电阻器实际阻值与标称阻值之间的偏差。(3)功率损耗:电阻器在正常工作过程中消耗的功率。1.3.2电容器参数(1)电容量:电容器的电容量表示其储存电荷的能力。(2)允许偏差:电容器实际电容量与标称电容量之间的偏差。(3)耐压:电容器所能承受的最大电压。1.3.3电感器参数(1)电感值:电感器的电感值表示其对电信号的感应能力。(2)品质因数:电感器储存能量与损耗能量之比。(3)直流电阻:电感器在直流条件下的电阻值。1.3.4二极管参数(1)正向压降:二极管正向导通时的电压。(2)反向饱和电流:二极管反向截止时的泄漏电流。(3)反向击穿电压:二极管能承受的最大反向电压。1.3.5晶体管参数(1)电流放大系数:晶体管输出电流与输入电流之比。(2)饱和电压:晶体管饱和导通时的电压。(3)截止频率:晶体管增益下降到1时的频率。1.3.6集成电路参数(1)工作电压:集成电路正常工作所需电压。(2)功耗:集成电路在正常工作过程中消耗的功率。(3)工作温度范围:集成电路能正常工作的温度范围。第2章电阻器2.1电阻器的类型与特点电阻器是电子电路中应用最广泛的基础元件之一,其主要功能是对电流产生阻碍作用,以调节或控制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根据制造材料、结构形式及功能特点的不同,电阻器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2.1.1碳膜电阻器碳膜电阻器采用碳膜作为电阻体,具有稳定性好、耐潮湿、抗氧化等特点,广泛应用于低频电路。2.1.2金属膜电阻器金属膜电阻器采用金属膜作为电阻体,具有精度高、温度系数小、噪声低等特点,适用于精密电路。2.1.3线绕电阻器线绕电阻器采用线材绕制在陶瓷或塑料骨架上,具有功率大、耐高压、温度系数可调等特点,适用于大功率和高频电路。2.1.4热敏电阻器热敏电阻器具有温度敏感特性,可分为正温度系数(PTC)和负温度系数(NTC)两种,用于温度测量、控制等场合。2.1.5光敏电阻器光敏电阻器对光线的强度变化敏感,具有光照强度与电阻值成反比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光电控制系统。2.2电阻器的标称值与误差电阻器的标称值是指制造厂规定的电阻值,通常以欧姆(Ω)为单位。电阻器的标称值系列按照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标准进行规定。电阻器的误差是指实际阻值与标称值之间的偏差,通常以百分比表示。2.2.1标称值系列电阻器的标称值系列包括E6、E12、E24等,分别对应误差等级为±20%、±10%、±5%等。2.2.2误差电阻器的误差等级分为F、G、J、K等,分别对应误差范围为±1%、±2%、±5%、±10%等。2.3电阻器的串并联应用在实际电路中,为了满足特定的电阻值和功率要求,常常将多个电阻器进行串联或并联。2.3.1串联应用电阻器串联时,总电阻等于各电阻值之和。串联应用可提高电阻值,降低电流。2.3.2并联应用电阻器并联时,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电阻倒数之和。并联应用可降低电阻值,提高电流。2.3.3混联应用电阻器混联是指将串联和并联组合在一起的应用方式,以满足复杂的电阻值和功率要求。混联应用时,需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电阻器组合。第3章电容器3.1电容器的类型与特点电容器作为一种基本的电子元器件,广泛应用于各类电子电路中。其主要类型包括以下几种:3.1.1无极性可调电容器无极性可调电容器主要由空气介质和金属片构成,具有调节方便、价格低廉的特点,但容量范围有限,通常用于高频和小功率的工作。3.1.2有极性电解电容器有极性电解电容器采用电解质作为介质,具有容量大、体积小、价格适中的优点,但耐压值相对较低,适用于低频、直流及脉动电路。3.1.3无极性陶瓷电容器无极性陶瓷电容器采用陶瓷作为介质,具有高频功能好、容量稳定、体积小等优点,但耐压值较低,适用于高频和小功率的工作。3.1.4薄膜电容器薄膜电容器采用塑料薄膜作为介质,具有容量大、损耗小、频率特性好等特点,适用于高频、直流及脉动电路。3.2电容器的标称值与误差电容器的标称值是指制造商在生产过程中设定的电容值,通常以皮法拉(pF)或微法拉(μF)为单位。电容器标称值的选取应遵循以下原则:3.2.1标称值系列电容器标称值系列应参照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标准,常用的标称值有E6、E12、E24等系列。3.2.2误差电容器的误差是指实际电容值与标称值之间的偏差。误差等级通常分为Ⅰ级、Ⅱ级、Ⅲ级等。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电路要求选择合适的误差等级。3.3电容器的充放电特性及应用3.3.1充放电特性电容器在电路中的主要作用是储存电荷和能量。当电容器两端电压发生变化时,其内部电荷量也随之变化。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具有以下特点:(1)充电过程中,电容器两端电压逐渐上升,电流逐渐减小;(2)放电过程中,电容器两端电压逐渐下降,电流逐渐增大;(3)充放电时间常数τ=RC(R为电路中的电阻,C为电容器容量)决定了充放电速度。3.3.2应用电容器在电子电路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以下列举了一些典型应用:(1)滤波:利用电容器的频率特性,去除电路中的高频噪声或低频干扰;(2)耦合:将信号从一个电路传递到另一个电路,同时隔离直流分量;(3)储能:在开关电源等电路中,电容器用于储存能量,提高电路效率;(4)定时:与电阻器配合,构成RC振荡电路,实现定时功能;(5)调谐:在谐振电路中,电容器用于调节谐振频率,实现选频功能。第4章电感器4.1电感器的类型与特点电感器作为一种储存能量的被动元件,广泛应用于电子电路中。根据其结构形式和制作工艺,电感器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固定电感器:固定电感器具有固定的电感值,常见的有绕线型、叠层型、片状型等。其特点是体积小、便于安装、可靠性高。(2)可调电感器:可调电感器可以通过调节磁芯的位置来改变电感值,适用于需要调整电感的场合。主要包括磁芯可调电感器和空气芯可调电感器。(3)色码电感器:色码电感器表面涂有表示电感值和误差的颜色环,便于识别和选用。(4)贴片电感器:贴片电感器适用于表面贴装技术,具有体积小、重量轻、高频功能好等特点。4.2电感器的标称值与误差电感器的标称值是指电感器在设计制造过程中确定的电感值,通常以亨利(H)为单位。标称值的选择应根据实际应用电路的需求来确定。电感器的误差是指实际电感值与标称值之间的偏差,通常以百分比表示。电感器的误差等级分为以下几类:(1)Ⅰ级误差:±10%,适用于一般要求不高的电路。(2)Ⅱ级误差:±5%,适用于要求较高的电路。(3)Ⅲ级误差:±2%,适用于精密电路。(4)Ⅳ级误差:±1%,适用于高精度电路。4.3电感器的串并联应用电感器在电路中可以通过串并联方式来改变电感值和电流分配。(1)电感器串联:将两个或多个电感器依次连接,电感值相加,总电感值增大。串联电感器时,电流相同,但每个电感器上的电压分配不同。(2)电感器并联:将两个或多个电感器同时连接在电路中,总电感值减小。并联电感器时,电压相同,但每个电感器上的电流分配不同。在串并联应用时,应注意以下事项:①选择合适电感值的电感器,以满足电路需求。②保持串并联电感器的结构、材料、温度特性等一致,以减小误差。③注意电感器之间的绝缘,防止短路。④考虑电感器的额定电流和温升,保证电路安全可靠。第5章晶体二极管与晶体三极管5.1晶体二极管的工作原理与特性5.1.1工作原理晶体二极管(Diode)是一种具有单向导电特性的半导体器件。它由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组成,形成PN结。当正向电压加在晶体二极管上时,PN结将产生导电通道,电流可以顺利通过;而当反向电压施加时,PN结的导电通道被阻断,电流几乎无法通过。5.1.2特性(1)单向导电性:晶体二极管具有明显的单向导电特性,正向电阻小,反向电阻大。(2)伏安特性:晶体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呈现出非线性关系,正向电压增加时,电流迅速增大;反向电压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会产生反向击穿现象。(3)温度特性:晶体二极管的导电功能随温度升高而增强,正向压降减小,反向饱和电流增大。(4)频率特性:晶体二极管在高频工作时,其导通和截止特性会受到一定影响,表现为电容和电感的等效电路。5.2晶体三极管的工作原理与特性5.2.1工作原理晶体三极管(Transistor)是一种具有放大和开关功能的半导体器件,由发射极(E)、基极(B)和集电极(C)组成。当在基极和发射极之间施加适当的正向偏置电压时,发射结导通,电子从发射极注入到基极;同时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的反向偏置电压使得集电极吸引电子,从而形成电流。5.2.2特性(1)放大作用:晶体三极管可以通过基极电流来控制集电极电流,实现信号的放大。(2)开关作用:晶体三极管在饱和导通和截止状态下,可以起到开关的作用。(3)输入阻抗和输出阻抗:晶体三极管具有较高的输入阻抗和较低的输出阻抗,有利于信号传输和匹配。(4)温度特性:晶体三管的功能受温度影响较大,温度升高时,放大倍数下降,饱和电流增大。(5)频率特性:晶体三极管在高频工作时,其放大倍数和频率响应受到限制。5.3晶体二极管与晶体三极管的应用5.3.1晶体二极管的应用(1)整流:利用晶体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2)保护:用于电路的保护,防止反向电压损坏其他电子元件。(3)稳压:采用稳压二极管,实现电路的稳定电压输出。5.3.2晶体三极管的应用(1)放大:应用于放大电路,实现对信号的放大处理。(2)开关:作为开关元件,控制电路的通断。(3)模拟和数字电路:在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中,晶体三极管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模拟开关、模拟放大、数字逻辑等。第6章集成电路6.1集成电路的分类与特点集成电路(IC)是现代电子设备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将大量电子元器件集成在一块小的半导体硅片上。根据其功能、结构和制造工艺,集成电路可分为以下几类:6.1.1数字集成电路数字集成电路主要用于处理数字信号,按照逻辑功能可分为门电路、触发器、计数器等。其特点为工作速度快、功耗低、易于大规模生产。6.1.2模拟集成电路模拟集成电路主要用于处理模拟信号,如运算放大器、比较器、模拟开关等。其特点为线性好、温度稳定性高、抗干扰能力强。6.1.3混合信号集成电路混合信号集成电路集成了数字和模拟电路,广泛应用于通信、计算机、消费电子等领域。其特点为集成度高、功能稳定、设计灵活。6.1.4特定功能集成电路特定功能集成电路针对特定应用进行设计,如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存储器等。其特点为高功能、低功耗、易于系统集成。6.2集成电路的引脚排列与封装集成电路的引脚排列和封装对其功能和应用具有重要影响。以下为常见的引脚排列和封装形式:6.2.1引脚排列集成电路的引脚排列通常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以便于电路设计和布线。常见的引脚排列方式有:直线排列、矩阵排列、圆形排列等。6.2.2封装封装是保护集成电路内部电路和提供外部连接的一种方式。常见的封装形式有:双列直插式(DIP)、单列直插式(SIP)、表面贴装式(SMT)等。6.3常用集成电路的应用集成电路在电子设备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以下介绍几种常用集成电路的应用:6.3.1运算放大器运算放大器是模拟集成电路中的一种,广泛应用于信号放大、滤波、信号转换等领域。在电路设计中,运算放大器通常与其他电子元器件组合使用,以实现特定的功能。6.3.2微处理器微处理器是数字集成电路的核心,负责执行计算机程序中的指令。微处理器广泛应用于计算机、嵌入式系统、智能设备等领域。6.3.3存储器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和数据,是集成电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存储类型,存储器可分为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等。6.3.4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器专门用于处理数字信号,如音频、视频、通信信号等。DSP在通信、消费电子、医疗设备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通过本章学习,读者应对集成电路的分类、特点、引脚排列、封装以及常用集成电路的应用有了深入的了解,为后续学习电子电路设计打下坚实基础。第7章开关与继电器7.1开关的类型与工作原理开关是电子电路中应用广泛的基础元器件之一,主要用于控制电路的通断。根据其工作原理和结构,开关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7.1.1机械式开关机械式开关通过手动或机械力驱动,使触点闭合或断开,从而实现电路的通断。常见的机械式开关有按钮开关、拨动开关、旋转开关等。7.1.2磁性开关磁性开关利用磁铁的吸力,使触点闭合或断开。当磁铁靠近时,触点闭合;当磁铁远离时,触点断开。磁性开关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中的电源开关、门磁开关等。7.1.3气动开关气动开关通过气压驱动,使触点闭合或断开。它主要应用于气动控制系统,如气动阀门、气动继电器等。7.1.4液动开关液动开关利用液压力驱动,使触点闭合或断开。它通常用于液压控制系统,如液压阀门、液压继电器等。7.1.5电子开关电子开关采用电子元器件实现电路的通断,如晶体管、场效应管、可控硅等。电子开关具有响应速度快、体积小、寿命长等优点。7.2继电器的类型与工作原理继电器是一种电控制器件,它具有一个或多个控制绕组,用于控制电路的通断。继电器广泛应用于自动控制、远程控制等领域。7.2.1电磁继电器电磁继电器通过控制绕组中的电流,产生磁场,驱动磁铁吸引或释放触点,实现电路的通断。根据触点数量和用途,电磁继电器可分为单刀单掷、单刀双掷、双刀双掷等类型。7.2.2固态继电器固态继电器(SSR)采用半导体器件实现电路的通断,具有无触点、寿命长、响应速度快等特点。根据其工作原理,固态继电器可分为晶体管型、双向晶闸管型、MOSFET型等。7.2.3热继电器热继电器利用电流通过绕组产生的热量,使双金属片产生弯曲,驱动触点闭合或断开。热继电器主要用于过载保护和温度控制等场合。7.2.4时间继电器时间继电器在控制信号的作用下,经过设定的时间后,触点自动闭合或断开。时间继电器可分为通电延时型、断电延时型、双向延时型等。7.3开关与继电器的应用开关与继电器在电子电路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以下列举了一些典型应用:7.3.1控制电路开关和继电器广泛应用于各种控制电路中,如电机启动、停止、反转控制,照明开关控制等。7.3.2保护电路开关和继电器在过载、短路、过压等异常情况下,自动断开电路,保护电器设备和人身安全。7.3.3信号切换电路开关和继电器用于信号切换、分配和选择,如电话交换机、音频切换器等。7.3.4自动控制系统在自动控制系统中,开关和继电器实现各种控制功能,如温度控制、湿度控制、流量控制等。7.3.5远程控制开关和继电器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实现远程控制功能,如遥控开关、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等。第8章磁性元器件8.1磁性元器件的类型与特点磁性元器件是电子设备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主要利用磁场的性质来实现电信号的处理和转换。本章将介绍以下几种常见的磁性元器件及其特点:8.1.1饱和电感器饱和电感器具有磁饱和特性,当电流增大时,磁芯饱和,电感值下降。其特点是:体积小、便于集成、高频功能好。8.1.2磁珠磁珠是一种利用磁导率变化来实现阻抗匹配和滤波的元器件。其特点是:高频功能好、损耗小、抗干扰能力强。8.1.3磁环磁环是一种具有磁路闭合特性的磁性元器件,广泛应用于滤波、抗干扰等领域。其特点是:磁路闭合、滤波效果显著、结构简单。8.1.4磁芯变压器磁芯变压器采用磁芯作为磁路,实现电压和电流的变换。其特点是:效率高、体积小、重量轻。8.2磁性元器件的主要参数磁性元器件的主要参数包括电感量、品质因数、饱和磁感应强度、剩磁感应强度等。以下对这些参数进行简要介绍:8.2.1电感量电感量是指磁性元器件在单位电流变化时,产生的电动势与电流变化率的比值。它是衡量磁性元器件滤波、抗干扰能力的重要指标。8.2.2品质因数品质因数(Q)是磁性元器件能量损耗的衡量指标,数值越大,损耗越小,功能越好。8.2.3饱和磁感应强度饱和磁感应强度是指磁性元器件磁芯达到饱和时的磁感应强度,该参数决定了磁性元器件的饱和电流和输出功率。8.2.4剩磁感应强度剩磁感应强度是指磁性元器件在去除磁场后,磁芯中剩余的磁感应强度。该参数影响磁性元器件的线性范围和稳定性。8.3磁性元器件的应用磁性元器件在电子设备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以下列举一些典型应用:8.3.1滤波器利用磁珠和磁环的滤波特性,制作各种频率的滤波器,用于抑制电磁干扰和提高信号质量。8.3.2变压器磁芯变压器用于实现电压和电流的变换,广泛应用于电源、隔离等场合。8.3.3磁保持继电器磁保持继电器利用磁性元器件的磁保持特性,实现电路的通断控制。8.3.4电流互感器电流互感器采用磁芯,实现电流的检测和变换,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电子测量等领域。8.3.5传感器磁性元器件在传感器领域也有广泛应用,如磁敏传感器、霍尔传感器等,用于检测磁场、位移等物理量。第9章光电器件9.1光电器件的类型与工作原理光电器件是利用光电效应进行光能与电能相互转换的一类电子器件。本节主要介绍几种常见光电器件的类型及其工作原理。9.1.1光电二极管光电二极管是一种基于PN结的光电器件,当光照射到PN结上时,产生电子空穴对,进而产生光生电动势。根据结构不同,光电二极管可分为PIN型、NIP型、NN型等。9.1.2光电三极管光电三极管是在光电二极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放大功能。它由一个光电二极管和一个晶体管组成,当光照射到基区时,产生的电子空穴对会增加基区的少数载流子浓度,从而控制晶体管的导通与截止。9.1.3光电倍增管光电倍增管是一种高灵敏度的光电器件,它利用光电效应和电子倍增原理,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当光照射到光阴极时,产生光电子,光电子在电场作用下加速并撞击阳极,产生更多的二次电子,从而实现信号放大。9.1.4雪崩光电二极管雪崩光电二极管(APD)是一种具有内部增益的光电器件。当光照射到PN结时,产生的电子空穴对在电场作用下获得能量,撞击其他载流子,产生雪崩效应,从而实现光信号的放大。9.2常用光电器件的特点与应用本节主要介绍几种常用光电器件的特点及其应用领域。9.2.1光电二极管的特点与应用特点: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暗电流小、体积小、寿命长。应用:光通信、光纤通信、光开关、光电编码器等。9.2.2光电三极管的特点与应用特点:具有放大功能、灵敏度较高、响应速度快、体积小。应用:光控制、光耦合、光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