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人教新课标选择性必修1地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
2025年人教新课标选择性必修1地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
2025年人教新课标选择性必修1地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
2025年人教新课标选择性必修1地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
2025年人教新课标选择性必修1地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人教新课标选择性必修1地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647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2021年10月18日晚,某校天文社团的学生开展了“仰望星空探秘苍穹”的星空观测活动。该观测活动开展时正值()A.白露—秋分之间B.秋分—寒露之间C.寒露—霜降之间D.霜降—立冬之间2、下面4幅图中的A、B、C、D四点,处于黄昏时分的是()A.B.C.D.3、当中国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为2016年9月28日21点时,美国华盛顿西五区的区时是()A.9月28日10点B.9月27日6点C.9月27日13点D.9月28日8点4、世界杯足球赛于2022年11月21日至12月18日在卡塔尔举行。据此,卡塔尔世界杯足球赛期间()A.地球公转速度变慢B.北极附近极夜范围缩小C.北京日出时间提早D.北京正午太阳高度减小5、下图为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个城市昼夜长短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读图回答下题。

地球上一年内昼夜变化最大的地区是()A.赤道地区B.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C.回归线与极圈之间的地区D.南北极圈以内的地区6、当晨昏圈与经线圈重合时,下列说法正确的A.全球各地昼夜平分B.极圈上的正午太阳高度为0°C.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慢D.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7、下列关于降水分布的叙述,错误的是A.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各月湿润,雨量较多B.回归线两侧和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C.中纬度地区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D.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降水较多8、读“某地自然带谱图”;对该山地的描述,正确的是。

A.该山地位于北半球B.该山地位于热带C.该山地的雪线南坡低于北坡D.南坡为迎风坡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6题,共12分)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海岸红杉适合生长在温和、湿润、多雾的环境中,生长快,树形高大,材质优良,经济价值高,目前原生海岸红杉仅分布在美国西海岸。材料二罗讷河发源于瑞士,在法国境内的流域面积占流总面积的94%,历史上曾是一条“野性”河流,经常洪水泛滥。19世纪以来,法国对罗讷河进行多次整治。材料三“美国原生海岸红杉分布区及周边等高线地形”、“罗讷河周边等高线地形图”、“阿克塔和马赛气候资料图”。

(1)阿克塔和马赛两地均为________气候,降水主要来自________(填大气环流名称),因为受沿岸________(填洋流性质)影响,阿克塔年均温比马赛________。

(2)下表列出罗讷河整治不同阶段的主要措施。请在下列整治和开发目标中进行选择;完成下表。

整治和开发目标:防洪改善水质发电保护河流生态土地开发开采河沙改善航运条件。

。阶段。

时间。

主要措施。

主要整治和开发目标。

第一阶段。

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

整治河道;裁弯取直,消除河道分汊。

①________、________。

第二阶段。

20世纪20~80年代。

进行梯级开发;整理河谷滩地等。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阶段。

20世纪90年代以来。

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汉。

③________

(3)罗讷河流域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为________,种植________等园艺作物经验丰富。若要从美国引种海岸红杉,你认为甲、乙两地中更合适的种植区域是________,并说明理由________。10、读“某月的亚洲季风图”(左图)和“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图”(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左图表示的是北半球的______季节,此时亚欧大陆上形成_______(气压中心的名称)切断了_______(气压带名称);使其只能保留在海洋上。

(2)左图所示的季节,其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对应右图中的_____(填E或F或G序号)位置,此季节环地中海地区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

(3)左图所示季节,B处盛行____季风(风向),其主要成因是_____;半年后,A处盛行_____季风(风向),其主要成因是______。11、黄赤交角的含义: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之间的夹角,目前为____。12、生活中许多现象都与地球运动有关。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每年国庆时;太阳直射点最接近图中________点;此后,直射点的运动方向为向________(填“南”或“北”)。当太阳直射点从B移动到C过程中,地球公转速度变化特点为________。

(2)当太阳直射点移动到位置C时;节气名称为_______;当直射点由C向D运动过程中,北半球昼夜长短变化状况是_______。

(3)当太阳直射点移动到D位置时,我国北京、上海、广州三地中白昼最短的是______;下列诗句符合此时节气的是_______。A.春江水暖鸭先知B.秋阴不散霜飞晚C.雪花三尺如玉盘D.白雨跳珠乱入船(4)从图可知;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的纬度范围是______。

(5)当黄赤交角变大时,α的度数会_______(填“变大”或“变小”),温带的范围会_____(填“变大”或“变小”)。13、读我国部分地区春季某时天气系统图(单位:百帕);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甲、乙两处中____为高气压中心,按天气系统的气流状况划分属于____。图中乙处中心垂直方向气流运动状况为____(填“上升”或“下沉”),出现____天气。

(2)甲、乙两气压中心控制地区,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____。

(3)图中①②两条锋线中,冷锋是____。

(4)图中A、B两城市气温较高的是____,此时B城市刮____风。14、下图为亚洲季风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在甲、乙两图中,表示亚洲l月季风的是________图,表示亚洲7月季风的是________图。

(2)在甲图中,A气压名称为________,在其控制下,天气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

(3)B、C、D三字母附近的箭头,表示冬季风的是________,表示夏季风的是________。

(4)东亚季风的成因主要是________。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6题,共12分)15、我国北方夏季暴雨主要是冷锋造成的。(_____)A.正确B.错误16、不同的气候类型一定对应不同的自然带。(_____)A.正确B.错误17、寒潮属于冷锋,降水主要在锋后,其对农业造成的危害在冬季最大。(_____)A.正确B.错误18、昼夜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转所形成的________。(判断对错)A.正确B.错误19、三角洲平原形成于河流入海口。____A.正确B.错误20、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是形成东亚季风的重要成因。(_____)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四、综合题(共3题,共6分)21、读北半球海洋热量收支随纬度的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海洋热量的收入,主要来自____的热量;海水热量的支出,主要是海水的____所消耗的热量。

(2)图中A区域表示海洋热量收入____(填大于或小于)海洋热量支出,因此海洋热量有____(填亏损或盈余);图中B区域表示海洋热量收入____(填大于或小于)海洋热量支出,因此海洋热量有____(填亏损或盈余)。图中两曲线交点E表示海洋热量收支____。

(3)图中C点和D点温度的差异,主要受____的影响。

(4)分析北半球海洋热量收入最大值不在赤道;而在20°N附近的原因。

(5)请归纳总结北半球海洋热量的收支状况规律。22、[地理一选修6:环境保护]多年冻土是寒冷气候的产物,气候变暖则会造成多年冻土退化。多年冻土退化的表征之一就是地下冰融化,使得地表土壤失去支撑,形成多种地貌(下图),进而导致多年冻土区环境发生改变。

分析地下冰融化对多年冻土区自然环境的影响。23、下图为世界局部地区板块分布图(左图)和冰岛简图(右图)。读图完成下面各题。

(1)写出G海峡的名称____。该海峡宽度的变化趋势是____;请用板块构造学说的理论解释。

(2)M山脉为两大洲分界线,其名称为____。

(3)根据右图中信息;说出冰岛地势特征并说明依据。

(4)冰岛的首都雷克雅未克被称为“无烟城市”,试说明其主要使用清洁能源的原因。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C【分析】【分析】

【详解】

秋分日期在9月23日前后;10月18日应位于秋分之后,A错。由于相邻两节气之间时天数间隔约为15天,所以寒露约在10月8日前后,霜降应在10月23日前后,所以10月18日应位于寒露—霜降之间,C正确,BD错,故选C。

【点睛】2、B【分析】【详解】

读图可知,过A点所在线自西向东进入昼半球,因此为晨线,A点处于清晨时分,A错误;B图为南极点俯视图,自转方向为顺时针,过B点所在线自西向东进入夜半球,B点处于黄昏时分,B正确;过C点所在线自西向东进入昼半球,因此为晨线,C点处于清晨时分,C错误;D图为北极点俯视图,自转方向为逆时针,过D点所在线自西向东进入昼半球,因此为晨线,D点处于清晨时分,D错误。故选B。3、D【分析】【分析】

【详解】

北京时间为东八区区时;美国华盛顿使用西五区区时,西五区位于东八区以西13个时区,即晚13个小时,因此当北京时间为9月28日21点时,美国华盛顿西五区的区时应为9月28日8点,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4、D【分析】【详解】

地球在7月初公转速度最慢;1月初公转速度最快,11月21日至12月18日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快,A错误;世界杯足球赛时间为2022年11月21日至12月18日,太阳直射南半球且向南移动,北极附近出现极夜且极夜范围逐渐扩大,B错误;北京白昼逐渐变短,日出时间推迟,C错误;北京与太阳直射点之间的纬度差逐渐增大,故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减小,D正确。综上所述,本题选D。

【点睛】

正午太阳高度角度=90°-太阳直射点与所求地之间的纬度差。5、D【分析】【详解】

纬度越高,昼夜变化幅度越大。四个选项中,南极圈与北极圈以内地区纬度最高,有极昼极夜现象,昼夜长短变化最大,故选D。6、A【分析】【分析】

【详解】

当太阳直射赤道时;晨昏圈与经线圈重合,此时全球各地昼夜平分,A正确。此时极圈上的正午太阳高度是23º26′,B错误;太阳直射赤道时,春分或秋分,春分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慢,秋分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快,C错误;近日点在1月初,D错误。故选A。

【点睛】

二分日,晨昏圈与经线圈重合。7、B【分析】【详解】

南;北纬40度-60度的大陆西岸各月湿润;雨量较多。故A正确。回归线附近,大陆内部和西岸降水少,东岸降水多,故B错误。中纬度地区沿海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故C正确。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降水多,故D正确。叙述错误的是B,故选B。

【点睛】

本题解题关键在于对降水的形成及分布规律熟悉并掌握。降水是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的总称,其中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影响降水的因素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降水的分布规律为: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回归线附近,大陆内部和西岸降水少,东岸降水多;中纬度,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8、A【分析】【详解】

图中显示,该山中同一自然带南坡高于北坡,说明南坡气温较高,南坡为阳坡,由此判断,该山地可能位于北半球,A正确。图中显示,该山2500米左右出现在针叶林,雪线在4000米左右,由此推断,该山地应位于温带,B错误。图中显示,该山地的积雪冰川的下限(雪线)南坡高于北坡,C错误。图中显示,北坡针叶林带缺失,南坡的雪线较高,说明南坡水分条件较差,因此南坡不应为迎风坡,北坡为迎风坡,D错误。二、填空题(共6题,共12分)9、略

【分析】【分析】

本题以“美国原生海岸红杉分布区及周边等高线地形”;“罗讷河周边等高线地形图”、“阿克塔和马赛气候资料图”为载体;考查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分析;流域的综合治理;区域农业发展等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基本技能。

(1)

根据阿克塔和马赛气候资料图可知;降水多,夏季降水少,且位于北纬30°-40°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气候的降水主要是冬季由盛行西风带来的。阿克塔沿岸有加利福尼亚寒流的影响,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所以年均温较低。

(2)

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整治河道;裁弯取直,消除河道分汊,目的是防洪;改善航运条件。20世纪20~80年代:进行梯级开发,整理河谷滩地等措施,目的是发电、防洪、改善航运条件、土地开发等。20世纪90年代以来: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汉等,目的是保护河流生态。

(3)

罗讷河流域位于地中海沿岸;是地中海气候区,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为地中海式农业,种植葡萄(花卉;柑橘、无花果、油橄榄)等园艺作物经验丰富。由资料可知,海岸红杉适合生长在温和、湿润、多雾的环境中,若要从美国引种海岸红杉,更合适的种植区域是乙地,因为乙地为山地,坡度大,适合发展林业;乙地地势高,较温和,降水更丰富,更符合海岸红杉的生长习性。

【点睛】【解析】(1)地中海盛行西风寒流低。

(2)防洪改善航运条件发电防洪改善航运条件(土地开发)保护河流生态。

(3)地中海式农业葡萄(花卉、柑橘、无花果、油橄榄)乙乙为山地,坡度大,适合发展林业;乙地地势高,较温和,降水更丰富,更符合海岸红杉的生长习性10、略

【分析】【分析】

本题以季风气候和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图为材料背景;主要考查学生掌握课本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1)

图示盛行从海洋吹向陆地的风;应是北半球的夏季;亚欧大陆上陆地升温快形成印度低压(或者是亚洲低压),它割断了30°N附近的副热带高气压带,使其只能保留在海洋上,风由高压吹向低压,形成夏季风。

(2)

根据上题可知;该季节是北半球夏季,气压带和风带北移。看图对比发现E图的气压带和风带靠北位置,所以对应E。北半球夏季时,环地中海气候区的气候是受到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高温少雨。

(3)

从图中风向和上题已知季节判断;B处盛行西南季风,成因是夏季太阳直射点北移,气压带和风带随之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半年后,即北半球冬季,A处盛行西北季风,是因为冬半年亚欧大陆降温快,形成高压,海洋形成低压,所以主要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点睛】【解析】(1)夏印度低压(亚洲低压)副热带高气压带。

(2)E高温少雨。

(3)西南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西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11、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23°26′12、略

【分析】【分析】

本题考查了地球运动的规律及其地理意义。

【详解】

(1)图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轨迹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为春分,3月21日左右;B为夏至,6月22日左右;C为秋分,9月23日左右;D为冬至,12月22日左右。我国国庆为10月1日,太阳直射点最接近C。此后直射点向南继续移动。地球公转速度规律为近日点(1月初)最快,远日点(7月初)最慢,所以直射点从B移动到C过程中,地球公转速度变化特点为先变慢后变快。

(2)读图可知当直射点位置位于C时;直射赤道,为秋分;当直射点由C向D运动过程中,直射点在向南运动,北半球昼长变短,夜长变长。

(3)当太阳直射点移动到D位置时;为冬至,北半球纬度越高,昼长越短,我国北京;上海、广州三地中,北京纬度最高,白昼最短。“春江水暖鸭先知”描述春季景色,A错误。“秋阴不散霜飞晚”描写秋季,B错误。“雪花三尺如玉盘”描写冬景,C正确。“白雨跳珠乱入船”描写夏景,D错误。故选C。

(4)从图可知;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的纬度范围是回归线之间(23°26ꞌN--23°26ꞌS)。

(5)α的度数为回归线度数。回归线度数等于黄赤交角,所以当黄赤交角变大时,α的度数会变大。此外,回归线度数与几圈度数互余,黄赤交角变大,回归线度数变大,热带范围扩大,极圈度数变小,寒带范围扩大,所以温带的范围会变小。【解析】C南先变慢后变快秋分日昼变短,夜变长北京C23°26ꞌN--23°26ꞌS(南北回归线之间)变大变小13、略

【分析】【分析】

该题主要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图的判读;及其对当地天气的影响难度较低。

【详解】

(1)甲地气压高于周围;应为高压中心;其气流运动方向为顺时针旋转辐散,属于反气旋系统。乙处中心气压低于周围,受气压梯度力影响,水平方向周围气流流向中心,中心气流上升,水汽凝结,易成云致雨。

(2)甲地受高压控制;天气晴朗,气温日较差大;乙地受低压控制,阴雨天气,气温日较差小。

(3)根据等压线分布;①地受来自西北方向的冷空气移动影响形成冷锋,②地受来自南侧的暖空气影响形成暖锋。

(4)A地位于暖锋锋前;受冷空气控制,气温较低;B地位于暖锋锋后,受暖空气控制,气温较高。B地受东南方向高压影响,吹东南风。

【点睛】【解析】甲反气旋上升阴雨甲①B东南14、略

【分析】【分析】

本题以亚洲季风示意图为背景;考查季风的风向;气压中心名称、天气特点等基础知识。

(1)

l月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亚欧大陆形成冷高压,因此风从陆地高压吹向海洋,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在东亚形成西北风,在南亚形成东北风,与甲图风向吻合。l月亚欧大陆形成印度低压,切断的副热带高压带残留在海洋上,在太平洋上形成夏威夷高压,东亚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东南风;在南亚由于东南信风带北移,跨越赤道右偏为西南风,与乙图吻合。

(2)

l月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亚欧大陆形成冷高压,称为亚洲高压;由于高压中心空气受冷,气流下沉,因此在其控制下,天气的主要特点是寒冷干燥。

(3)

冬季风为偏北风;与D箭头相符,夏季风为偏南风,与B;C箭头相符。

(4)

东亚处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濒临世界最大的海洋太平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形成典型季风。

【点睛】【解析】(1)甲乙。

(2)亚洲高压冷干。

(3)DB;C

(4)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三、判断题(共6题,共12分)15、√【分析】【分析】

【详解】

北方夏季的暴雨;冬季的寒潮等均是受冷锋影响而形成;故正确。

【点睛】16、×【分析】【分析】

【详解】

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带均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所以错误。

【点睛】17、×【分析】【分析】

【详解】

寒潮由快行冷锋所致,冷锋降水主要在锋后,可使我国大部分地区大范围剧烈降温,特别是在秋春季节农作物成熟期及生长期产生的冻害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所以该题表述错误。18、×【分析】【分析】

【详解】

地球自转导致昼夜交替现象。昼夜现象则是因为地球自身不发光;不透明;导致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而形成的。因此题目中的表述是错误的。

【点睛】19、√【分析】【详解】

当挟带着大量泥沙的河流进入海洋时,如果河流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河水流速减慢,河流所挟带的泥沙便会沉积在河口前方,形成近似三角形的堆积体,称为三角洲。随着沉积物质的增加,堆积体向海洋一侧扩展,发展成为面积广大的三角洲平原。据此可知,三角洲平原形成于河流入海口。故本题结论是正确的。20、×【分析】【分析】

【详解】

东亚季风的形成主要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有关;南亚夏季风的形成与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有关,所以错误。

【点睛】四、综合题(共3题,共6分)21、略

【分析】【分析】

本题质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1)

太阳辐射是地表的直接热源;因此海水热量的收入主要来自太阳辐射,海水热量的支出主要是海水蒸发。

(2)

读图分析可知;图中A区域表示海洋热量收入大于海洋热量支出,因此海洋热量有盈余;图中B区域表示海洋热量支出大于海洋热量收入,因此海洋热量有亏损。图中两曲线交点E处表示海洋热量收入等于海洋热量支出,因此海洋热量收支平衡。

(3)

太阳辐射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因此海水热量的净收入从低纬度海区向高纬度海区逐渐减少。故图中C点和D点温度的差异,主要受纬度的影响。

(4)

影响海水热量收入的因素包括纬度;天气状况等因素。赤道海区的热量收入最多;但赤道附近受赤道低压带控制,多阴雨天气,热量支出也较多;20°N附近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晴天较多,热量收入多,支出相对较少。

(5)

此题是前面四问的归纳总结;只需将前面四问的结论进行总结归纳即可,同时还需注意,全球热量的收支基本平衡,但是不同海区;不同时期,海水热量的收支是不平衡的。即热量收入最大值并不在赤道,而在20°N附近。热量收支平衡点大约在30°N附近;赤道地区至30°N之间热量盈余,越接近赤道盈余越多;30°N~90°N热量亏损,纬度越高亏损越大。高低纬度之间海区的热量通过大气运动、洋流等达到平衡。

【点睛】【解析】(1)太阳辐射蒸发。

(2)大于盈余小于亏损平衡。

(3)纬度位置(或太阳辐射)

(4)赤道地区受赤道低压带控制;多阴雨天气;20°N附近,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晴天较多,热量收入较多。

(5)热量收入最大值并不在赤道,而在20°N附近。热量收支平衡点大约在30°N附近;赤道地区至30°N之间热量盈余,越接近赤道盈余越多;30°N—90°N热量亏损,纬度越高亏损越大。高低纬度之间海区的热量通过大气运动、洋流等达到平衡。22、略

【分析】【分析】

本题以全球变暖对多年冻土层影响为背景;考查地下冰融化对冻土层的影响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