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真题重组卷 (期末实战)(解析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3/0B/15/wKhkGWd9Gx2AIsVwAAIrZvqKq5c844.jpg)
![期末真题重组卷 (期末实战)(解析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3/0B/15/wKhkGWd9Gx2AIsVwAAIrZvqKq5c8442.jpg)
![期末真题重组卷 (期末实战)(解析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3/0B/15/wKhkGWd9Gx2AIsVwAAIrZvqKq5c8443.jpg)
![期末真题重组卷 (期末实战)(解析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3/0B/15/wKhkGWd9Gx2AIsVwAAIrZvqKq5c8444.jpg)
![期末真题重组卷 (期末实战)(解析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3/0B/15/wKhkGWd9Gx2AIsVwAAIrZvqKq5c844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期末真题重组卷
(范围:部编版七下全册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班级:姓名:得分:
1.本卷以期末真题重组的形式出现,侧重考查学生考场实战,涵盖中国古代史(部编版下册)主要知
识点,突出难点,注重知识的迁移,兼顾跨学科考查,突出学科核心素养;本卷图文并茂,题干简洁。本
卷分第Ⅰ卷,选择题部分;第Ⅱ卷材料解析题与活动探究、历史小论文等题型。
2.本卷精选2023、2022年全国各地期末真题试题重组。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22-23七年级下·广东深圳·期末)含嘉仓(下图)是隋朝在洛阳修建的最大的国家粮仓。经考古发掘,
遗址面积40多万平方米,有数百个粮窖。仓窖口径最大的达18米,最深的达12米。这一现象说明()
A.隋朝的统一促进了中国古代政治的发展B.隋朝的统一促进了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
C.隋朝的统一促进了中国古代军事的发展D.隋朝的统一促进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经考古发掘,遗址面积40多万平方米,有数百个粮窖。仓窖口径最大的达18米,
最深的达12米。”可知,隋朝的粮仓面积大,所含粮窖数量多,说明隋朝的经济发展,B项正确;题干强调
的是经济的发展,未涉及政治方面,排除A项;题干强调的是经济的发展,未体现军事方面,排除C项;
题干强调的是经济的发展,未阐释文化方面,排除D项。故选B项。
2.(22-23七年级下·山西运城·期末)隋炀帝大业元年更令开导(汴渠),名通济渠,自洛阳西苑引谷、洛水
第1页共17页.
达于河,自板渚引河入汴口,又从大梁之东引汴水入于泗,达于淮,自江都宫入于海。……炀帝巡幸,乘
龙舟而往江都。自扬、益、湘南至交、广、闽中等州,公家运漕,私行商旅,舳舻(船头和船尾的并称)
相接,隋氏作之虽劳,后代实受其利焉。从材料中能提取的信息是()
A.大运河修建于隋文帝时期,起于长安
B.大运河的修建虽造成劳役繁重,但有利于后世发展
C.大运河的修建主要是用于商人的交易
D.大运河的主要功能是为炀帝巡幸江都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由“隋氏作之虽劳,后代实受其利焉”可推出大运河的修建虽造成劳役繁重,但有利
于后世发展,B项正确;材料中未提及“大运河修建于隋文帝时期,起于长安”,排除A项;材料中未提及“大
运河的修建主要是用于商人的交易”,排除C项;材料中未提及“大运河的主要功能是为炀帝巡幸江都”,排
除D项。故选B项。
3.(23-24八年级上·辽宁锦州·期末)“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丹
墀对策三千字,金榜题名五色春”这些诗句描述的制度是()
A.科举制B.九品中正制C.郡县制D.行省制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金榜题名五色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科举制中举后的场景,A项正确;九品中正制
是魏晋时期的选官制,以出身为选拔标准,排除B项;郡县制是秦朝时期在地方实行的政治制度,排除C
项;行省制是13世纪以来中国的主要行政模式,起源于元朝,明清两朝得到发展,最终影响了现代中国的
行政体制,排除D项。故选A项。
4.(23-24九年级下·江苏泰州·开学考试)唐太宗说:“智者取其谋,愚者取其力,勇者取其威,怯者取其慎,
无智、愚、勇、怯,兼而用之。故良匠无弃材,明主无弃士。”由此可见,唐太宗()
A.虚心纳谏B.主张民族平等C.知人善任D.重视地方吏治
【答案】C
【解析】题干信息“智者取其谋,愚者取其力,勇者取其威,怯者取其慎,无智、愚、勇、怯,兼而用之。
故良匠无弃材,明主无弃士”可说明唐太宗强调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特长,要善于用其特长,量才而用人,说
明其能知人善任,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用人,而不是虚心纳谏,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民族政策,
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唐太宗知人善任,没有涉及重视地方吏治,排除D项。故选C项。
5.(20-21七年级下·广东韶关·期中)“江南水轮不假人,智者创物真大巧。一轮十筒挹且注,循环下上无时
第2页共17页.
了。”诗中所描述的是何种用途的何种工具()
A.农业生产曲辕犁B.交通运输耧车
C.陶器制作秧马D.农业生产筒车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江南水轮不假人,智者创物真大巧。一轮十筒挹且注,循环下上无时了”,并结合所学可
知,诗中描述的是筒车,是唐朝时期创制的新式灌溉工具,D项正确;曲辕犁的出现是中国古代犁耕技术
成熟的标志,这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A项;耧车是西汉时出现的播种的工具,排除B项;秧马是拔秧的
工具,排除C项。故选D项。
6.(23-24九年级上·江苏扬州·期末)“五万里的尘土与寒暑,长安与那烂陀寺相遇的机缘……你,才是真正
的行者!”与这首诗歌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贞观之治B.开元盛世C.鉴真东渡D.玄奘西行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五万里的尘土与寒暑,长安与那烂陀寺相遇的机缘……你,才是真正的行者!”和所学知
识可知,贞观初年,玄奘西游天竺,到那烂陀寺,求取佛经精义,对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玄
奘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D项正确;唐太宗统治期间国
力强盛、文教昌盛,史称“贞观之治”,排除A项;唐玄宗统治时期,唐朝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
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排除B项;鉴真东渡是指的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佛教,排除C项。故选D项。
7.(22-23九年级上·重庆沙坪坝·期末)杜甫的诗有“诗史”之称。下面是“诗圣”在不同时期创作的两首诗歌,
反映了唐朝社会()
《忆昔》《无家别》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寂寞天宝后,因庐但蒿黎。
稻来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我里百馀家,世乱各东西。
A.先南后北统一B.经济重心南移C.由开明到专制D.由繁荣转衰落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结合所学知识,
可知描述的是唐玄宗统治前期经济繁荣的景象,“寂寞天宝后,因庐但蒿藜。我里百馀家,世乱各东西。”结
合所学知识,可知描述的是安史之乱后凄惨的战乱荒村图,杜甫不同时期的两首诗反映了唐朝社会由繁荣
转衰落,D项正确;唐朝是统一的王朝,“先南后北统一”说法错误,排除A项;杜甫的两首诗反映的是唐
朝社会由繁荣转衰落,与“经济重心南移”无关,排除B项;唐朝是封建君主专制王朝,“由开明到专制”说
第3页共17页.
法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
8.(2023·福建宁德·二模)据史料记载,宋代帝王“日阅三卷”,以至乡童“朝诵暮弦”,时人甚至有“人生至乐
无如读书”的说法。由此可见,宋代()
A.形成了“重文”的社会风气B.儒家思想开始受到推崇
C.地方治理重点在文化教育D.国家教育体制十分完备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史载,宋代帝王‘日阅三卷’,以至乡童‘朝诵暮弦’,时人甚至说:‘生至乐无如读书’的说
法。”可知,材料体现了宋代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在全国范围形成了“重文”的社会风
气,A项正确;儒家思想成为古代中国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开始于汉朝,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地方
治理重在文化教育,排除C项;题干材料强调的是宋代“重文”的社会风气,没有提及国家教育体制十分完
备,排除D项。故选A项。
9.(22-23七年级下·河北邢台·期末)“小钱币、大历史”。如下“小钱币”见证的“大历史”是()
A.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B.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C.金与南宋的对峙D.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答案】B
【解析】根据图片可知,契丹货币和西夏货币都是仿照宋朝的货币制造的,这一时期的主题是辽、西夏与
北宋的并立,B项正确;唐朝时期西夏并未出现,排除A项;金朝时期契丹已经灭亡,排除C项;题意中
的图片未涉及蒙古和元朝,排除D项。故选B项。
10.(22-23七年级下·陕西咸阳·期末)油条,是出现在我国早餐频率非常高的食品,油条最早出现于杭州,
俗称油炸“桧”,这反映了百姓对下列哪个历史人物的同情与肯定()
A.岳飞B.文天祥C.郑成功D.戚继光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桧”结合所学可知,南宋初年,金军几次大举南下,南宋军民奋起反抗,岳飞等抗金
名将率军北伐,从金军手中收复许多失地,宋高宗和权臣秦桧怕抗金力量壮大危及他们的统治,下令岳飞
第4页共17页.
班师回朝,并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A项正确;文天祥是抗元名臣,排除B项;郑成功收复台湾,
排除C项;戚继光抗倭,排除D项。故选A项。
11.(23-24九年级上·江苏扬州·期末)《东京梦华录》记载“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
通晓不绝。”这一现象说明()
A.日本模仿中国唐朝习俗B.宋代都市商业的繁荣
C.南宋抗金将士奋起反抗D.朝廷海外贸易的发展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北宋出现了繁华的夜市。宋代城市中的店铺不断增加,街道以及宅巷之内到处可以开设店铺;经商的时间
也不再受限制,出现市和夜市,这说明北宋商业繁荣,B项正确;题干未涉及日本、南宋抗金、海外贸易,
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12.(23-24九年级上·江苏扬州·期末)在蒙古族的历史文献《蒙古秘史》中,对12世纪的蒙古草原有这样
的描述:“有星的天旋转着,众百姓反了,不进自己的卧内,互相抢掠财物。”改变这一局面的人物是()
A.铁木真B.忽必烈C.完颜阿骨打D.耶律阿保机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在蒙古族的历史文献《蒙古秘史》中,对12世纪的蒙古草原有这样的描述:‘有星
的天旋转着,众百姓反了,不进自己的卧内,互相抢掠财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变这一局面的人物
是铁木真,完成的蒙古草原的统一,A项正确;忽必烈建立元朝,实现国家大一统,排除B项;完颜阿骨
打建立金朝,排除C项;耶律阿保机建立辽朝,排除D项。故选A项。
13.(21-22七年级下·江苏宿迁·期末)《元史》记载:“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凡钱
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元朝“统郡县,镇边鄙”的地方行政机构是()
A.诸侯国B.宣政院C.行中书省D.三司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
无不领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将全国分为10个行省,是中书省的派出机构,负责
管理地方事务,受中央节制,C项正确;诸侯国属于周代分封制的内容,西汉初期也实行郡国并行制,到了
元朝已经不复存在,排除A项;宣政院设立于元朝,负责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并统辖吐蕃(今西藏)地区的
军政事务,排除B项;明代设立三司,与题干元朝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4.(23-24九年级上·广东·期末)宋代《齐云社规》记载蹴鞠有十紧要:“要和气、要信实、要志诚、要行
第5页共17页.
止、要温良、要朋友、要尊重、要谦让、要礼法、要精神。”这说明,宋代蹴鞠活动()
A.礼仪制度繁琐B.形式丰富多样C.具有教化功能D.深受民众喜爱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要和气、要信实、要志诚、要行止、要温良、要朋友、要尊重、要谦让、要礼法、
要精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说明,宋代蹴鞠活动具有教化功能,C项正确;题干材料不涉及礼仪繁
琐,题干信息反映的是“要和气、要信实、要志诚、要行止、要温良、要朋友、要尊重、要谦让、要礼法、
要精神”,排除A项。题干内容没有涉及蹴鞠活动形式多样,题干材料只是强调蹴鞠的作用,排除B项;深
受民众喜爱,题干内容没有体现,题干信息反映的是“要和气、要信实、要志诚、要行止、要温良、要朋友、
要尊重、要谦让、要礼法、要精神”,排除D项。故选C项。
15.(23-24九年级上·山西晋中·期末)“蒙昧和混沌的欧洲封建社会在中国古代伟大发明的西传中瑟缩着⋯⋯
航海家们克服了海洋的隐晦和神秘,找到了殖民掠夺和资本积累的新航路。”为航海家们提供了技术支撑的
是()
A.造纸术B.印刷术C.指南针D.火药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指南针一经发明,很快就应用到航海上。南宋时,指南针经由阿拉伯人
传入欧洲,为环球航行和新大陆的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C项正确;造纸术和印刷术促进文化发展,排除
AB项;火药主要应用于军事,排除D项。故选C项。
16.(2023·山西太原·一模)中国自古以来形成了一整套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下表反映了我国古代国家治
理的趋势是()
时期措施
隋唐创立科举制度、三省六部制
宋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元实行行省制度
明废丞相,权分六部,设锦衣卫
A.专制集权的不断强化B.选官制度的创立完善
C.地方监察制度的加强D.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
【答案】A
第6页共17页.
【解析】观察表格内容可知,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宋朝分化事权,削弱相权、元朝实行行省制度、明
朝废丞相,权分六部,设锦衣卫,这些措施都加强了中央集权或皇权,这反映了我国古代专制集权的不断
强化,A项正确;选官制度的创立完善主要指科举制度的创立与发展,排除B项;地方监察制度的加强主
要指北宋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监察知州等,排除C项;隋唐时期是经济文化繁荣发展时代,排除D项。
故选A项。
17.(23-24九年级上·北京西城·期末)以下重大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张骞通西域②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
③戚继光抗倭④设立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②①④③D.②④①③
【答案】B
【解析】①汉武帝建元二年(前139),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元狩四年(前119)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②
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是在公元230年;③戚继光抗倭元的时间是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开始,到嘉靖
四十四年(1565年)结束。④1281年元朝时期为了加强对西南地区管理,设置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
琉球(今台湾);故按着时间顺序排序为①②④③,B项正确;③戚继光抗倭元的时间是从嘉靖三十二年
(1553年)开始,到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结束。④1281年元朝时期为了加强对西南地区管理,设置
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③晚于④发生,排除A项;①汉武帝建元二年(前139),张骞
第一次出使西域;元狩四年(前119)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②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是在公元230年;①
早于②发生,排除CD项。故选B项。
18.(23-24七年级上·山西吕梁·期末)《三国演义》由明朝人罗贯中编著,该著作在描写某战役时有“蒋干盗
书”“孔明草船借箭”“周瑜打黄盖”“诸葛亮借东风”等情节。然而这些脍炙人口的故事却不见于史书记载。这
说明()
A.史书记载通常以历史小说为依据B.历史小说与史书内容基本一样
C.历史小说的描述经过了艺术加工D.史书带有强烈的个人感情色彩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小说故事情节和史实不相符合,说明小说是对于历史史实的一种艺术
加工,小说情节不能等于真实的历史事实,C项正确;史书记载作为历史史实,不能以虚构的小说作为依据,
排除A项;历史小说是一种再创作,和史书不一样,排除B项;史书应该是记录客观历史史实,不带感情
色彩,排除D项。故选C项。
19.(23-24九年级上·北京西城·期末)某校要举办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主题展览,以下素材可以补充在空白
第7页共17页.
处的是()
A.关汉卿创作《窦娥冤》B.宋应星编写《天工开物》
C.曹雪芹创作《红楼梦》D.朱熹编撰《四书集注》
【答案】B
【解析】根据“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主题展览”分析可知,材料素材必须是科技成果,涉及农业和手工业生产,
《天工开物》是这本书全面系统地总结了中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方面的主要成就和经验,与题意符合,
B项正确;《窦娥冤》是元杂剧,是古代著名的悲剧,与材料不相符,排除A项;《红楼梦》是曹雪芹写的
章回体长篇小说,是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排除C项;《四书集注》是儒家经典,与材料科技主题不相符,排
除D项。故选B项。
20.(22-23七年级下·山西运城·期末)“万历四十六、四十七、四十八三年,共增赋五百二十万:崇祯三年,
又加赋一百六十万两,共六百八十万,谓之辽饷。后来又加练饷、剿饷,先后共加赋一千六百七十万……
明朝这个天下,自然是无从收拾了。”由上述材料得出李自成起义的原因是()
A.明朝末年政治腐败B.明朝社会动荡
C.明朝赋税繁重D.明朝劳役繁重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万历四十六、四十七、四十八三年,共增赋五百二十万;崇祯三年,又加赋一百六十万
两,共六百八十万,谓之辽饷。后来又加练饷、剿饷,先后共加赋一千六百七十万”可知,明朝末年朝廷赋
税不断增加,且还有辽饷、练饷、剿饷,说明明朝赋税繁重,C项正确;明朝末年政治腐败主要体现在皇帝
沉迷享乐,疏于朝政,机构瘫痪,政事乏力。皇室内部又钩心斗角,纷争不已,大臣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A项;明朝社会动荡表现在朝政的混乱,造成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下降,官吏贪赃
枉法,对民众百般盘剥。皇室、贵族等疯狂兼并土地,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B
项;题干信息反映的是赋税繁重,并非徭役繁重,排除D项。故选C项。
21.(23-24七年级下·贵州黔南·期末)历史地图是表现历史现象的空间位置和地理环境的工具,读懂历史地
图,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和理解各种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发生的空间关系,进而理解历史现象的本质。清朝
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清朝统治者积极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结合清朝前期疆域图
第8页共17页.
指出1820年时的清朝疆域,东南到()
A.台湾岛B.南海诸岛C.台湾及其附属岛屿D.太平洋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1820年的清朝疆域,东南到”和结合所学可知,1820年清朝的疆域,东南到台湾及其附
属岛屿,包括钓鱼岛、赤尾屿等,C项正确;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岛、赤尾屿等,排除A
项;1820年清朝疆域南至南海诸岛,排除B项;1820年清朝的疆域东临太平洋,排除D项。故选C项。
22.(23-24九年级上·江苏泰州·期末)明朝中后期,我国从国外引进了甘薯、玉米、马铃薯等粮食作物,花
生和烟草等经济作物。它们的传入对我国产生的作用不包括()
A.为粮食的增产开辟了新的途径B.大大丰富了中国人的食物品种
C.根本上解决了人民的粮食问题D.为手工业发展提供丰富的原料
【答案】C
【解析】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据题干“明朝中后期,我国从国外引进了甘薯、玉米、马铃薯等粮食作物,花
生和烟草等经济作物”和所学知识可知,明朝中后期,我国从国外引进的甘薯、玉米、马铃薯等粮食作物,
大多是高产作物,但是随着中国人口的不断增加,只是粮食产量的增加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民的粮食问
题,C项符合题意,选择C项;甘薯、玉米、马铃薯等粮食作物大多为高产作物,因而引进这些粮食作物
为我国粮食的增产开辟了新的途径,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引进不属于中国本土的粮食作物,这就
大大丰富了中国人的食物品种,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引进了不是中国本土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
这必然为手工业发展提供丰富的原料,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23.(23-24九年级上·江苏扬州·期末)清朝景德镇“商贩毕集,民窑二三百区,终岁烟火相望。工匠人夫不
下数十余万,靡不借瓷资生。”这反映了当时()
A.手工业分工细密B.官窑工艺考究
第9页共17页.
C.瓷器出口量增长D.制瓷业的繁荣
【答案】D
【解析】材料“民窑二三百区,终岁烟火相望。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余万,靡不借瓷资生”,可知私营制瓷业发
展迅速,一片繁荣,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分工,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民窑而非官窑,排除B项;
材料没有涉及瓷器出口,排除C项。故选D项。
24.(22-23七年级下·北京朝阳·期末)无论是明朝内阁首辅,还是清朝军机处的大臣,都是辅佐皇帝处理政
务的秘书班子的首领,仅能参议政事,并无相应的决策权。这表明()
A.清初满洲贵族的势力强大B.明清时期改革地方官制
C.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加强D.清朝实行文化专制政策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无论是明朝内阁首辅,还是清朝军机处的大臣,都是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班子的首
领,仅能参议政事,并无相应的决策权”,表明明清时期君主采取措施加强君主专制,C项正确;题干不能
表明清初满洲贵族的势力强大,而且明朝是汉族,排除A项;题干没涉及地方官制改革,排除B项;题干
体现的是政治上的措施,没有体现清朝实行文化专制政策,排除D项。故选C项。
25.(23-24九年级上·江苏扬州·期末)《红楼梦》中“两弯似蹙笼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心较比千多一窍,
病如西子胜三分。”描述的人物是()
A.贾宝玉B.林黛玉C.薛宝钗D.史湘云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这段描写是林黛玉进贾府时宝玉眼中的黛玉;她因为母亲去世而远离父
亲家乡,寄居在外祖母家中,因感到寄人篱下而“步步留心,时时在意”,是个多愁善感的女子,同时她又才
能出众,是个多才多艺的女子,B项正确;材料描述的人物是林黛玉,其余三项人物不正确,排除ACD项。
故选B项。
第Ⅱ卷
二、材料解析题:本题共4小题,其中第26题11分,第27题16分,第28题10分,第29题13分,;共
50分。
26.(23-24七年级下·福建南平·期末)探究盛唐气象。(11分)
材料一唐太宗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
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材料二从“贞观之治”至“开元盛世”的措施(部分)
第10页共17页.
皇帝政治经济文教
唐太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减轻人民劳增加科举考试科目,进士科逐渐成
宗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役负担为最重要的科目
唐玄
整顿吏治,裁减冗员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宗
材料三《步辇图》是唐代画家阎立本的作品,现藏故宫博物院。画面中心情节是唐太宗坐在步辇上会
见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派来的求婚使者的情景。
(1)根据材料一说出唐太宗的这些言论体现出的统治思想。(2分)
(2)据材料二,概括这些措施的相同之处。(4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及其影响进行叙述。(3分)
(4)综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盛唐气象出现的原因。(2分)
【答案】(1)重视百姓:以民为本。(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2分)
(2)重视用人,吏治清明;调整经济政策,发展经济;重视文教事业。(4分)
(3)唐蕃和亲(文成公主入藏)(1分)。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2分)
(4)政治清明;民族关系和睦;开明的政策;国家稳定等。(2分)
【解析】(1)统治思想:根据材料“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君之道,必
须先存百姓”可以得出唐太宗的这些言论体现出的统治思想是重视百姓:以民为本。
(2)相同之处:根据材料“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可以得出相同之处有重视用
人,吏治清明;根据材料“减轻人民劳役负担”、“改革税制”可以得出相同之处有调整经济政策,发展经济;
根据材料“增加科举考试科目,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注重文教,编修经籍”可以得出相同之处有
重视文教事业。
(3)历史事件:根据材料“画面中心情节是唐太宗坐在步辇上会见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派来的求婚使者的情
第11页共17页.
景”,结合所学知识,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派出使者求婚,唐太宗将文成公主赐婚松赞干布,所以历史事件是
唐蕃和亲(文成公主入藏)。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4)原因:根据材料一唐太宗的言论可以得出唐代政治清明;根据材料三文成公主入藏可以得出唐代民族
关系和睦;结合所学知识,盛唐气象出现的原因还有开明的政策;国家稳定等。
27.(23-24九年级上·江苏泰州·期末)每年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开启一段美
妙的博物馆研学之旅吧!游览后请你完成本次研学任务单。(16分)
第一站【走进“陕博”——领略“万国衣冠拜冕旒”】
藏品介绍图为陕西乾县唐朝章怀太子墓壁画《客使图》(部分)。该壁画展
现了三名唐朝官员(左)在接见使节时的“大国外交”场景,这些使节可能来自
东罗马帝国、新罗和唐朝东北少数民族地区,他们在向唐朝的代表表达敬意。《客使图》
现存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第二站【云游“世遗”——聆听“涨海声中万国商”】接下来,让我们走进“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
心”云展厅,对世界遗产城市泉州进行研究性学习。
泉州出土宋代海船
泉州市舶司遗址
第三站【文明“互鉴”——共筑“世界文明多样性”】现在我们来到今天研学之旅的最后一站,“马可·波罗”专
题展,这里展现了宋元时期交通的发展和中外文明的交流互鉴。
①②③
元代急递铺令牌扬州马可·波罗纪念馆
急递铺是元代驿站中的一种,主要传递紧急1282年,马可·波罗自大都沿着大运德化窑青白釉印花
第12页共17页.
军情。《马可·波罗行纪》中记载:大汗有无河南下前往扬州赴任。《马可·波罗行四系罐
数铺卒,日夜递送十日路程之文书消息。缘纪》中记载:每年有大批的谷米运集德化白瓷是泉州港
铺卒递送,日夜皆然,脱有必要时,百日路在瓜州(今扬州),其中绝大部分是运口进行海外贸易的
程之文书消息,十日夜可以递至,此诚伟举往汗八里城,供给皇帝的臣民。重要商品。《马可•波
也。罗行纪》中记载:此
处造碗及瓷器既多
且美。
(1)请你再列举一例外国使者来唐朝学习的相关史实。通过第一站的参观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客使图》
体现了唐朝对外政策具有怎样的特点。(2分)
(2)请结合图示,分析宋元时期泉州出现“涨海声中万国商”现象的原因。(8分)
(3)通过第三站马可·波罗的见闻,根据②③说明元代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示例除外)(4分)
示例:①说明了急递铺是元朝驿站的重要方式,体现了元朝陆上交通的发达。
(4)同学们,快乐研学结束了,你认为博物馆可以给予我们怎样的“力量”?(2分)
【答案】(1)遣唐使来华;开放友好等。
(2)①政府鼓励海外贸易,设立专门机构市舶司管理海上贸易。②注重科技,指南针的运用,水密隔舱技
术的发展,造船和航海技术的发达。③中国航海家初步掌握了潮汛、信风、气象的规律④海上交通发达畅
通,形成多条航线等。(8分)
(3)②说明元代大运河是沟通南北的重要交通线,折射出元朝时大运河航运发达。③说明了元朝德化窑烧
制的瓷器精美,体现了元朝制瓷业的发达。
(4)博物馆中的文物为我们研究历史提供实物史料;从各种历史我们可以感知古人的智慧,了解各国各代
的经济文化与风土人情,激发我们学习的兴趣,初步掌握了解研究历史的方法等。
【解析】(1)特点:根据材料“接见使节”“大国外交”可知为遣唐使来华;开放友好等。
(2)原因:根据材料“泉州市舶司遗址”可知①政府鼓励海外贸易,设立专门机构市舶司管理海上贸易;根
据材料“泉州出土宋代海船”可知②注重科技,指南针的运用,水密隔舱技术的发展,造船和航海技术的发
达;结合海外贸易的基本条件从航海技术、航线等方面分析可知③中国航海家初步掌握了潮汛、信风、气
象的规律;④海上交通发达畅通,形成多条航线等。
(3)说明:根据材料“每年有大批的谷米运集在瓜州(今扬州),其中绝大部分是运往汗八里城,供给皇帝
的臣民”可知②说明元代大运河是沟通南北的重要交通线,折射出元朝时大运河航运发达。根据材料“德化
白瓷是泉州港口进行海外贸易的重要商品。《马可•波罗行纪》中记载:此处造碗及瓷器既多且美”可知③说
第13页共17页.
明了元朝德化窑烧制的瓷器精美,体现了元朝制瓷业的发达。
(4)力量:根据所学博物馆的作用可知博物馆中的文物为我们研究历史提供实物史料;从各种历史我们可
以感知古人的智慧,了解各国各代的经济文化与风土人情,激发我们学习的兴趣,初步掌握了解研究历史
的方法等。
28.(22-23七年级下·河南开封·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材料二明初海上丝绸之路得以空前繁荣。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郑和连续7次统率百般巨
舰,仅首次就有27000多人随行,渡南洋,过印度洋,达红海,航程总计16万海里,历经30多个国家和
地区。郑和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
互通有无。不占别国一寸土地,未掠他人一分财富。
——摘编自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等
(1)材料一中图A所示工程于年起开始陆续开凿,其中①处(地名)是该工程的中心;宋代,海
路交通发达,形成了多条航线,可通往日本、高丽、东南亚、印度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远至波斯湾及
(大洲)东海岸;图B中②处(地名)是当时陆上交通的中心,当时海上交通范围也有更大拓展,海
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4分)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郑和远航的条件。并根据材料二回答,为什么说郑和的远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
举?(4分)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我国古代水陆交通发展的认识。(2分)
【答案】(1)605洛阳非洲大都(4分)
第14页共17页.
(2)条件:明朝前期社会安定、国力雄厚、海上丝绸之路得以空前繁荣;造船、航海技术进步以及统治者的
支持等。(2分)
原因:郑和的远航时间早,时间长;规模大;人数多,航程远,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不仅增进
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
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2分)
(3)认识:我国古代水陆交通发达,促进了我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关系等。(2分)
【解析】(1)内容:根据图片可知,材料一中图A所示工程是隋朝大运河,605年起开始陆续开凿,所以①
为605。其中①处洛阳(地名)是该工程的中心,所以②是洛阳。宋代,海路交通发达,形成了多条航线,
可通往日本、高丽、东南亚、印度、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远至波斯湾及非洲东海岸,所以③是非洲。图
B中②处大都是当时陆上交通的中心,当时海上交通范围也有更大拓展,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所
以④为大都。
(2)条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可知,郑和远航的条件是明朝前期社会安定、国力雄厚、海上丝绸之路得以
空前繁荣;造船、航海技术进步以及统治者的支持等。原因:根据材料二“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
郑和连续7次统率百般巨舰,仅首次就有27000多人随行,渡南洋,过印度洋,达红海,航程总计16万里,
历经30多个国家和地区。”可知,郑和的远航时间早、时间长、规模大、人数多、航程远,堪称世界航海
史上的空前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
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所以说郑和的远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3)认识: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我对我国古代水陆交通发展的认识是我国古代水陆交通发达,
促进了我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关系等。言之有理即可。
29.(23-24九年级上·北京西城·期末)自秦汉以来中国就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统一多民族国家。(13分)
材料一:在地方上,秦实行①______制,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汉初,曾在
各地分封了一批诸侯王,诸侯国与中央形成了严重的对抗,以至演变为七国之乱。七国之乱平定后,听命
于朝廷,诸侯王的行政权被剥夺。同时,颁布②______,解决了地方势力过大的问题。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结合所学,将①②处补充完整。说说两项举措产生的共同作用。(4分)
材料二:拓跋鲜卑仿魏晋以来的官僚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智能设备数据共享合同(2篇)
- 智能电网系统合作开发合同(2篇)
- 机动车坡道施工合同(2篇)
- 2025年山西同文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至2031年中国木柄砂抛光英式圆锥羊角锤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教师徒步活动美篇
- 创投与企业上市路径研究-深度研究
- 快递服务效率提升-深度研究
- 动态场景重建鲁棒性-深度研究
- 二零二五年度离婚协议及两个子女医疗费用承担合同
- 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英语试题卷(含答案解析)
- 2024年社区警务规范考试题库
- 2025中考英语作文预测:19个热点话题及范文
-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标准(2023版)解读 2
- 2024年全国各地中考试题分类汇编(一):现代文阅读含答案
- GB/T 30306-2024家用和类似用途饮用水处理滤芯
- 暑假作业 10 高二英语完形填空20篇(原卷版)-【暑假分层作业】2024年高二英语暑假培优练(人教版2019)
- 武强县华浩数控设备科技有限公司年产9000把(只)提琴、吉他、萨克斯等乐器及80台(套)数控雕刻设备项目环评报告
-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汇编(2024年4月)
- DB11∕T 882-2023 房屋建筑安全评估技术规程
- 华为员工股权激励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