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名师预测卷
(范围:部编版七下全册时间:8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班级:姓名:得分:
1.编者在研读《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结合近几年中考、期末考试重点考向的实际,结合2024年时
政热点与周年热点,预测期末重要考向。
2.本卷侧重中国古代史核心知识的考查,涵盖中国古代史(部编版下册)主要考点(如中央集权制度
的演变、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古代社会经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突出核心素养的考查,
本卷分第Ⅰ卷,选择题部分;第Ⅱ卷材料解析题与活动探究等题型。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经历了梁陈、隋三个朝代,协助梁朝平息侯景之乱,后来又为避免俚族人民遭受战乱之苦,亲自率兵
归顺隋朝,结束了中国历史上近300年的大分裂局面。”材料所述人物是()
A.苏东坡B.黄道婆
C.王义方D.冼夫人
2.“隋初年,国家需要把中国历史疆域最基本的两个区域——南方、北方密切的联系起来,确保南北物资
交流与国家经济命脉畅通……”,由此,隋朝()
A.广设粮仓B.开通大运河C.皇帝南巡D.兴建洛阳城
3.唐太宗说:“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
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材料反映了唐太宗的治国思想是()
A.吸取隋朝灭亡教训B.以农为本,爱惜民力
C.制定法律,减省刑罚D.虚心纳谏,知人善任
4.下图是《中国古代经济发展趋势图》,图中②处出现的我国古代盛世局面是()
第1页共9页.
A.贞观之治B.开元盛世C.安史之乱D.黄巢起义
5.中国空间站的问天实验舱“问天”之名取自于先秦诗人屈原的长诗《楚辞·天问》;2022年冬奥会国家速滑
馆“冰丝带”的设计灵感源于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均突出中国元素,彰显了我国源远流长的()
A.思想理论B.政治制度C.文化底蕴D.经济繁荣
6.某校组织编写题为“繁荣开放、恢弘大气的唐朝(人物篇)”的校本课程,其中有一章介绍了玄奘、鉴真、
晁衡、空海等人物的故事,请为这一章选取一个最合适的主题()
A.铁血丹心御外侮B.战火硝烟忆英烈
C.开放互鉴树传奇D.励精图治赏明君
7.下面是《通典》卷七·食货七中记载的公元755年到公元760年的人口变化。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公元755年公元760年
总户口为:891万4790户总户口为:193万3134户
总人口为52,919,390。总人口为16,900,000。
A.黄巾起义B.八王之乱C.安史之乱D.黄巢起义
8.宋朝政府在城市中建立了一些机构,如福田院、安济坊、慈幼局、居养院、婴儿局、惠民药局等。这些
机构的设立体现出宋朝()
A.大兴土木B.关注民生C.休养生息D.重文轻武
9.下图是陈列在中国科举博物馆中的一组宋代陶俑,从左至右分别是抱着葫芦的医生、抱着书本的读书人
和拿着钱袋的商人,其中中间读书人个子最高。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A.宋代手工技艺的水平高超B.科举制发展加强中央集权
C.国家政策影响了价值取向D.宋代都市生活的丰富多彩
第2页共9页.
10.“澶州之战后,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与
这一局面有关的是()
A.开元盛世B.澶渊之盟C.宋金议和D.元朝统一
11.有诗这样描述:“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该诗反映的
时代背景是()
A.北宋结束割据B.辽与北宋并立
C.南宋偏安江南D.元实现统一
12.生活在蒙古草原上的蒙古族善于骑射,经常使用大兵团围歼突袭战术南下劫掠。下列政权在蒙古铁蹄
下败亡的顺序正确的是()
A.西夏一金一南宋B.金一西夏一南宋
C.南宋一金一西夏D.南宋一西夏一金
13.《汉藏史集》记载,蒙古薛禅皇帝(忽必烈)封恰那多吉为白兰王,赐给他金印,并为他设置左右衙署,
委派他治理整个吐蕃地区。据此可知元朝()
A.实行民族平等政策B.强化了对西藏的管辖
C.开始实行册封制度D.行省制度在全国推广
14.宋代辛弃疾的词“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反映
了()
A.文学的世俗化倾向日益明显B.宋词成为古代文学的最高峰
C.宋代词人多沉溺于市井生活D.文学是社会政治生活的反映
15.元朝扩展了汉唐交通网,在全国遍设驿站,构成了以大都为中心通向全国乃至境外的驿站交通网。“陆
则以马、以牛,或以驴,或以车,而水则以舟。”这些举措旨在()
A.适应广阔疆域的统治需求B.削弱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促进交通工具的进步D.消除边疆与内地差距
16.明初规定,军民人等出行超过百里,皆须向官府申请路引(通行证),州县关津要害之处遍设巡检司,
稽查往来行人。上述规定反映了明朝()
A.推行海禁政策B.限制商业发展
C.社会控制加强D.法律日趋严苛
17.下面为小明同学搜集的纪念币和撰写的说明词,其中正确的有()
第3页共9页.
①成吉思汗,蒙古族的杰②郑和,伟大的航海家,③戚继光,民族英雄,④郑成功,民族英雄,
出领袖,1271年,改国号曾七下西洋,到达30多个在东南沿海地区领导抗1662年,从葡萄牙手中
为大元国家和地区倭斗争收复台湾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18.明代的北京城,设立了严密的巡逻制度和夜间更夫制度,以维护城市治安;建设了多个消防池,以提
高消防能力。这强调了明北京城()
A.商业贸易繁荣B.治安亟待改善
C.消防形势严峻D.管理水平提高
19.明朝末年,政治腐败,国家财政危机,民众不堪重负,怨声载道,阶级矛盾尖锐。1644年,李自成率
领百万大军攻入北京,明朝末帝在绝望中自缢,统治长达276年的明朝灭亡。明朝灭亡留给后世的历史教
训是()
A.统治者要清除政治腐败,注意整顿吏治B.统治者要加强思想控制,积极整顿财政
C.统治者要积极练兵屯粮,加强控制边疆D.统治者要坚持对外开放,杜绝闭关锁国
20.下图反映的是不同时期中央政府对某地区的进行管理的情况。“?”处应填入()
A.驻藏大臣B.宣政院C.伊犁将军D.台湾府
21.明中叶以前的文学作品,活跃其中的是帝王将相、英雄豪杰,明中叶以后,商人、小贩、工匠和普通
妇女等成为小说的主角,向读者展示了一幅幅市井社会的风情画卷。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
A.平等思想传播B.文化专制加强C.商品经济发展D.百姓生活富足
22.观察以下示意图,通过该示意图可以了解()
第4页共9页.
A.中国社会面临的严重危机B.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外因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D.海上丝绸之路兴起的影响
23.清代,雍正帝自称:“各省文武官员之奏折,一日之间尝至二三十件,或多至五六十件,皆朕亲自览阅
批发,从无留滞,无一人赞襄于左右。”此记载可以佐证雍正时期()
A.君主专制强化B.地方政局动荡
C.丞相权力削弱D.君臣关系紧张
24.清政府规定:“出海商人必须三年之内回国,否则不许入籍;严禁米粮、铁器的出口……”这体现了清
政府的政策是()
A.休养生息B.重文轻武C.重农抑商D.闭关锁国
25.明末清初戏剧家李渔阐述戏剧创作理念:“劝使为善,诫使勿恶,其道无由,故设此种文词,借优人说
法与大众齐听,谓善者如此收场,不善者如此结果,使人知所趋避。”这说明戏剧()
A.具有教化功能B.反映社会现实
C.批判封建道德D.满足市民需求
第Ⅱ卷
二、材料解析题:本题共4小题,其中第26题10分,第27题10分,第28题22分,第29题8分;共50
分。
26.中国古代服饰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一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方流行“袴褶服”,劳动人民将袖口部分逐渐收紧,形成了窄袖衫、小口
裤等样式,从此中华民族上衣下裤的服饰形制普遍推广开来。北魏建立政权后十分重视服饰礼仪的作用,
从拓跋珪到孝文帝,逐渐将其延伸到日常生活领域,改穿农耕汉服。游牧文化和西域文化的服饰在民族杂
处和商旅往来中汇聚,各种文化传播也为这一时期服饰文化的自由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摘编自江冰《魏晋南北朝服饰文化论略》
材料二“(女子)或有著丈夫衣服靴衫,而尊卑内外,斯一贯矣”
第5页共9页.
——《旧唐书·舆服志》
(中宗后)“宫人从驾,皆胡冒乘马,海内效之,至露髻驰骋……”
——《新唐书·车服志》
材料三2024央视春晚节目《年锦》,以纹样传统服饰来展示中国传统服饰之美,穿着汉唐宋明四个
朝代的女性服饰,其服饰纹样采用的具有敦煌风格,寓意吉祥和美如意的纹样,兼有中西合璧风尚,呈现
多元文化的交相辉映特点。为了让纹样呈现得更加生动、立体,技术团队运用虚拟技术对纹样进一步加工
创作,将三十多种平面纹样,以AR形式,幻化成汉代的漆器、唐代的丝绸、宋代的玉、明代的珐琅彩,在
与舞台、服装、音乐、表演的自然融合中。
——改编自《央视新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服饰文化的历史背景。(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代女性服饰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反映的社会特征。(4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服饰文化演变的认识。(2分)
27.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源远流长,对我国古代政治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我国古代选官制度大致经历了如下阶段:夏商周三代到春秋前期,与血缘部族国家相适应,
政治核心来自世卿世禄;春秋战国大动荡,在选拔官吏上军功制和养士制替代了传统的世卿世禄制;两汉
时期,统治者吸取秦朝短命教训,逐步形成了以察举制为主体,辅之以辟除、征召、任子、纳赀等多种制
度的配套体系;为了剥夺地方长官的选官权并消除察举不实的弊端,魏晋推行九品中正制作为察举替代,
同时在察举中采取附加考试举措;经过魏晋南北朝的过渡,到了隋唐,科举制正式诞生,并显示出它与帝
制王朝政治的巨大亲和力。到了宋朝,科举制在技术方法上不断完善,终于成为历史上最重要的选官制度。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变迁及其启示,孙录见,西北大学学报,2021.11。
材料二:唐宋时期科举考试情况表
朝代录取人数状元人数
唐朝据不完全统计,进士在10000人左右,明经诸有姓氏可考状元155人;有籍贯可考70人,
第6页共9页.
科统计修正应为20619人南方19人,北方51人
北开科81次,录取进士51660人,经考证,还有姓氏可考状元71人;有籍贯可考状元64人,
宋有漏榜南方人,北方人
宋2935
朝
南开科49次,录取进士45640人,经考证,还有姓氏可考状元49人;有籍贯可考状元37人,
宋有漏榜南方37人,北方0人
(1)根据材料一,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呈现出什么样的发展趋势?(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两宋时期的科举考试与唐朝相比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这一新变化的
原因。(6分)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古代选官制度的认识。(2分)
28.了解中华历史,探究文明历程,感悟文明魅力。李老师以“魅力之光”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单,
请你参与完成。(22分)
(1)唐朝前期,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呈现繁荣景象。《宫女图》对研究大唐盛世有何史料价值。归纳唐朝
诗歌繁盛的表现。(8分)
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而诗之盛者莫过
永泰公主墓中的壁画《宫女图》中的人物为九位宫女,
于唐。……《全唐诗》收录的诗作有48000
体态丰腴,曲线柔美。雍容华贵已成为当时社会的审美取向。
多首。唐诗内容既涉及政治、经济、宗教,又
她们手持烛台、如意、高脚杯(内装葡萄酒)、包袱等物,
涉及亲情、友谊、怀古、山水、田园;作者
除两人穿男士袍衫外,其余皆为短襦长裙,构图韵雅和谐,
中既有帝王将相,也有贩夫走卒、外国人……
描绘细致传神。——《中国古代绘画艺术鉴赏》
——摘编自仪平策《中国审美文化史》
第7页共9页.
(2)生产工具的革新是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下面图片反映的生产工具分别是如何推动农业发展
的?(8分)
(3)宋代是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重要阶段。农业技术更新,优良品种增多,农业产量大幅增加。丝织业、
制瓷业均有重大发展,航海业、造船业成绩突出。请你从下面的史事中任选三例,以“宋代经济”为题,写一
篇150字左右的小短文。(6分)
苏湖熟、天下足景德镇瓷都夜市、草市出现发行交子设立市舶司
29.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维护和巩固国家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题。中华民族
多元一体,是我国的一个鲜明特征,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阅读下列
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秦朝以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