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南小种红茶》编制说明_第1页
《屏南小种红茶》编制说明_第2页
《屏南小种红茶》编制说明_第3页
《屏南小种红茶》编制说明_第4页
《屏南小种红茶》编制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团体标准

《屏南小种红茶》

(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标准编制小组

2024年1月

一、标准制定背景

根据2023年全国标准化工作要点,大力推动实施标准化

战略,持续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加强标准体系建设,提升

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能力。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

以及《团体标准管理规定(试行)》相关规定,屏南县茶业

协会决定立项并联合相关单位共同制定《屏南小种红茶》团

体标准。于2023年12月,屏南县茶业协会发布《屏南小种

红茶》团体标准立项通知,正式立项。

二、目的、意义或必要性

屏南县平均海拔830米,境内山峰林立,溪谷纵横交错,

气候温暖湿润,利于茶叶优异品质形成,为海西最适茶树生

长的区域。下面列举的为当地茶界公认的优质屏南小种红茶

产区。屏南小种红茶生产技术沿用传统红茶生产工艺流程,

同时合理应用最新科技成果,从而既能确保产品具有地方传

统特色,又适合于现代的规模化、产业化生产,确保产品质

量稳定

清初屏南出产的红茶就被称为“外山小种”;在所发现

的清末、民国初的双溪周氏“六合春”的众多茶行印章里有

“新山小种”等小种红茶的文物;屏南红茶主要采用当地的

小叶种菜茶为原料。因此,屏南红茶是小种红茶,统称之“屏

南小种”红茶。屏南自清朝中叶以来,逐步形成茶叶的种植,

采摘,手工红茶的粗、精加工,成品红茶的包装,自主的红

茶品牌和独立的销售渠道等红茶产、供、销体系。“屏南小

种”在红茶发展史上有一定的地位、有相当的影响力。

“屏南小种”红茶外形紧结重实,色泽乌黑油润显宝光,

汤色艳红,香味醇厚,或带桂香,或带柏香,入口清爽回甘,

是小种红茶中的上品。是具高山茶品质特征的一种条型红

茶。

新中国成立后,屏南小种红茶延续生产,但产量逐年减

少,一段时间改为生产红碎茶,但屏南的茶业种植面积增长,

绿茶产量大幅度上升。由于形势的发展,与欧洲茶业贸易的

中断,1950年宁德三都澳福海关宣布闭关,港口另用,茶叶

出口停止。屏南小种红茶缺少市场,产量锐减。1969年,屏

南开始实行“红改绿”,既红茶改制烘青绿茶,精制茶胚,

窨制茉莉花茶生产,商品性的小种红茶停产。20世纪七八十

年代茶叶一贯为农村农业增产增收的首选项目,政府重视,

茶农积极性高,兴办一批社、队(乡、村)茶场和茶叶生产专

业队,茶叶种植面积迅速上升。1964~1966年,创办赤湾、

大坪、九峰等6个社办茶场和漈头、安溪、路下等10个茶

叶生产专业队。1974年,新办红山、梨后等4个社办茶场和

仕洋、长新、新乡等6个茶叶生产专业队。1979~1982年,

新办溪坪、山峰、管洋等5个社办茶场。1990年全县茶叶种

植面积达28221亩,其中福云六号等良种1万余亩,本地

菜茶16000亩,为恢复生产小种红茶提供充足优质的原料。

2010年,全县有屏南绿工坊茶业有限公司、屏南清水茶

场等16家生产小种红茶,预计全年产量达150吨,春茶平

均售价达200元/公斤。在2009年福建省名优茶鉴评活动中,

绿工坊茶业有限公司的茶叶获省名茶•优质奖。2019年9月

底,由屏南县茶业管理局和技术推广站选送的屏南小种红

茶、岩头云雾绿茶和白茶,参加了2019年全国茶叶品质评

价活动,屏南小种红茶、岩头云雾绿茶斩获最高等级五星评

价。此外,一场接一场的各类展览会、博览会、推介会,更

是加大了屏南茶叶在重点销区市场的拓展力度,提高屏南高

山特色名优茶的影响力。

三、标准编制过程

根据任务要求,于2023年12月组织开展起草工作,成

立《屏南小种红茶》团体标准起草工作组。起草组在资料整

理和调研的基础上,确定屏南小种红茶应包含的内容,进行

标准内容的编写。

标准起草工作组成员认真学习了GB/T1.1等文件,结

合标准制定工作程序的各个环节,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并在

现有标准化文件和科研成果等相关资料进行收集整理的基

础上,收集、整理国内外相关技术资料,确定工作思路和重

点关注问题。同时,起草工作组制定了标准编制工作计划、

编写大纲,明确任务分工及各阶段进度时间。

标准起草工作组经过技术调研、咨询,收集、消化有关

资料,于2024年1月编写完成了团体标准《屏南小种红茶》

草案。随后,经研究讨论,形成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主要工作计划过程包括:

(1)团体标准正式立项

2023年12月,申请团体标准立项,准备相关材料。

(2)征求意见稿

2024年1月,工作组形成征求意见稿,广泛征求意见。

(3)标准送审稿

2024年2月,对反馈意见进行汇总,形成标准送审稿。

(4)标准报批稿

2024年2月,召开标准审查会,根据专家反馈意见修改,

形成报批稿。

四、标准编制原则

1、编制原则

在标准制定过程中,标准起草工作组按照GB/T1.1-2020

给出的规则编写,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1)协调性:保证标准与本标委会的标准体系协调一致,与

国内现行相关标准协调一致,与国内现行国家标准、

行业标准协调一致。

(2)适用性:结合产品生产企业管理实践和产品的主要环

境影响,提出对企业产品的具体指标要求。

五、标准的主要内容及编写依据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屏南小种红茶的分类分级和实物标样、要

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文件适用于屏南小种红茶的生产和检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分类分级和实物标样

5.要求

6.试验方法

7.检验规则

8.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

六、试验验证情况

本文验证由屏南县茶业协会进行,验证通过社会公开征

集、定向发送征求意见以及协会内会员企业进行随机抽取。

结果表明,该标准具备可行性。

七、标准中涉及专利的情况

本文件不涉及专利及知识产权问题。

八、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关系

本文件与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相关标准协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