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凸轮驱动(DPA)型精密高压燃油分配泵头技术条件》 标准编制说明_第1页
《内凸轮驱动(DPA)型精密高压燃油分配泵头技术条件》 标准编制说明_第2页
《内凸轮驱动(DPA)型精密高压燃油分配泵头技术条件》 标准编制说明_第3页
《内凸轮驱动(DPA)型精密高压燃油分配泵头技术条件》 标准编制说明_第4页
《内凸轮驱动(DPA)型精密高压燃油分配泵头技术条件》 标准编制说明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凸轮驱动(DPA)型精密高压燃油分配泵头技术条件》

标准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

一、工作简况

1、任务来源

本项目是根据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2022年度第一批团体标准制定计划(中内协〔2022〕

46号文,计划编号CICEIA2022020,项目名称“内凸轮驱动(DPA)型精密高压燃油分配泵

头”)进行起草。主要起草单位:绍兴市雅克汽配有限公司、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无

锡油泵油嘴研究所,计划应完成时间2023年。

2、主要工作过程

起草阶段:标准立项申请提交后,起草单位即开始标准调研等工作。2022年9月,标

准计划下达后,标委会组织绍兴市雅克汽配有限公司和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无锡油泵

油嘴研究所等相关人员,成立标准起草工作组,确定工作方案。工作组对国内外内凸轮驱动

(DPA)型精密高压燃油分配泵头现状和发展情况进行全面调研,同时广泛搜集和检索了国

内外内凸轮驱动(DPA)型精密高压燃油分配泵头的技术资料,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分析、

资料查证工作。在此基础上编制了的《内凸轮驱动(DPA)型精密高压燃油分配泵头》标准

草案,并组织专家对标准中的主要内容进行工作组讨论和修改。

征求意见阶段:2022年8月27日至2022年8月29日,于安徽省安庆市举行的中国内

燃机工业协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中国机械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内燃机专业委员会2022年

第一次团体标准工作会议的标准审查讨论会上,对本标准进行了征求意见,会上对各行业单

位提出的意见进行收集整理。会后,结合各委员的意见,标准起草工作组进行了调研及试验

验证工作。除会议征求意见,标委会还通过传真发函和电子邮件等形式,面向全体行业内单

位征求意见,至2024年2月29日结束,发函49个单位,收到49个单位的回函,其中1个

单位有意见或建议。2024年2月29日以后,工作组对征集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汇总处理,经

过与提出意见单位专家进行技术交流和沟通确认,起草工作组采纳了8项意见并对标准进

行了修改(修改内容见征求意见汇总处理表),2024年3月31日提出了本标准的送审稿及

其编制说明。

审查阶段:

报批阶段:

3、主要参加单位和工作组成员及其所做的工作等

本标准由绍兴市雅克汽配有限公司和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无锡油泵油嘴研究所

共同起草。

主要成员:周钧明、骆聪、唐立峰

所做的工作:周钧明任起草工作组组长,全面协调标准起草工作以及具体执笔起草、编

写等工作。骆聪负责相关试验验证工作、负责试制与试验支持、负责收集、分析国内外相关

技术文献和资料。唐立峰负责标准审查、规范标准文本格式和对各方面的意见及建议进行归

纳和整理,并负责报批资料的编制。

二、标准编制原则和主要内容

1、标准编制原则

本标准修订工作遵循“面向市场、服务产业、自主制定、实时推出”的原则:符合标准制修

订工作程序要求;本着先进性、经济性、合理性和可测性的原则以及标准的目标、统一性、

协调性、适用性、一致性和规范性原则来进行本标准的修订工作。

本标准·按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给

出的规则进行编写。

2、标准主要内容

2.1本标准规定了柴油机内凸轮驱动(DPA)型精密高压燃油分配泵头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

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2.2本标准制定中,在确定技术数据或试验条件时,主要是依据近几年起草单位对柴油机内

凸轮驱动(DPA)型精密高压燃油分配泵头所进行的研究、试验及配试工作,并综合考虑到了

目前国内的加工制造水平的具体要求。

3、解决的主要问题

柴油机内凸轮驱动(DPA)型精密高压燃油分配泵头是柴油机内凸轮驱动分配泵的核心部

件,广泛应用于轻型多缸高速柴油机,起到高压泵油和燃油分配的作用,将燃油压力增加到

足够高,并均匀地分配到柴油机的各个汽缸,通过控制燃油计量阀,精准控制供油量与供油

时间。其产品性能将直接影响柴油机燃油燃烧、有害尾气排放量等性能。

本标准规定了柴油机内凸轮驱动(DPA)型精密高压燃油分配泵头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

检验规则等,能够更加有效地提升产品质量水平,使行业内的柴油机内凸轮驱动(DPA)型精

密高压燃油分配泵头生产厂家有了统一的标准作为技术依据,为行业规模化生产提供技术支

撑。

本标准对柴油机内凸轮驱动(DPA)型精密高压燃油分配泵头主要零件的几何精度参数、

表面粗糙度的规定,为生产企业提供了技术保障,规范指导柴油机内凸轮驱动(DPA)型精密

高压燃油分配泵头的生产,为企业的质量管理、产品升级提供了有力的标准依据,提高产品

合格率和产品质量。

1

三、明确是否有对应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四、主要试验(或验证)情况分析

a)技术内容确定依据

本标准中涉及制订的技术指标,均由起草小组结合行业产品现状进行讨论后确定。这些

指标均为产品的重要性能要求和关键性能参数,直接体现了该产品的技术水平和质量要求,

便于作为产品质量和验收判定的技术依据,有利于该产品的技术推广应用。

按照本标准制订的技术内容,在柴油机内凸轮驱动(DPA)型精密高压燃油分配泵头的技

术指标确定的基础上,主要进行了以下检测试验和验证:

1、几何精度检测试验

抽样检测10件产品的几何精度,检测结果如下:

序检测结果(单位:mm)

名称公差

号产品1#产品2#产品3#产品4#产品5#平均值

分配转子与分配套筒配合

1

的圆柱工作表面的圆度0.00050.000410.000360.000380.000430.000370.00039

分配转子与分配套筒配合

2

的圆柱工作表面的圆柱度0.0010.000850.000910.000890.000780.000870.00086

分配转子与柱塞配合的内

3

圆柱工作表面的圆度0.00050.000320.000290.000310.000270.000280.00029

分配转子与柱塞配合的内

4

圆柱工作表面的圆柱度0.00120.000910.000980.000890.000940.000920.00093

分配套筒与分配转子配合

5

的内圆柱工作表面的圆度0.00050.000380.000420.000430.000390.000430.00041

分配套筒与分配转子配合

6的内圆柱工作表面的圆柱0.00120.000960.000930.000880.000970.000950.00094

柱塞与分配转子配合的圆

7

柱工作表面的圆度0.00050.000370.000390.000420.000370.000360.00038

柱塞与分配转子配合的圆

8

柱工作表面的圆柱度0.0010.000890.000780.000810.000750.000830.00081

2、表面粗糙度检测试验

抽样检测10件产品的表面粗糙度,检测结果如下:

序检测结果(粗糙度Ra)

名称公差

号产品1#产品2#产品3#产品4#产品5#平均值

分配转子与分配套筒配合

1Ra0.050.0420.0370.0330.0430.0360.038

的圆柱工作表面的粗糙度

2分配转子与柱塞配合的内Ra0.10.0510.0480.0620.0580.0630.056

2

圆柱工作表面的粗糙度

分配套筒与分配转子配合

Ra0.10.0610.0550.0660.0630.0600.061

3的内圆柱工作表面的粗糙

柱塞与分配转子配合的圆

4Ra0.050.0390.0440.0460.0390.0370.041

柱工作表面的粗糙度

五、标准中涉及专利的情况

本标准不涉及专利问题。

六、预期达到的社会效益、对产业发展的作用等情况

本标准中提出的产品材料、几何公差、表面粗糙度、偶件配合间隙、可靠性等性能要求,

充分体现了内凸轮驱动(DPA)型精密高压燃油分配泵头的技术先进性,有力保障了柴油机

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质量可靠性,进而实现柴油机节能减排和碳中和的目标。

本标准的制订,将促进柴油机内凸轮驱动(DPA)型精密高压燃油分配泵头产品的质量

与档次提升,有利于产品的通用互换,体现最新的行业技术水平,推动产品的行业技术发展,

满足市场和客户的使用需要。

本标准的实施可以规范和指导企业组织生产,促进了行业技术进步,对推动柴油机供油

系统的高质量发展要求起重要作用,是实现我国内燃机领域节能减排的有力保障。

七、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情况,与国际、国外同类标准水平对比情况,国内外关

键指标对比分析或与测试的国外样品、样机的相关数据对比情况

本标准没有采用国际标准。

本标准制定过程中未查询到同类国际、国外标准。

本标准制定过程中未测试国外的样品、样机。

本标准水平为国内先进水平。

八、与现行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相关标准,特别是强制性标准的协调性

本标准与现行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相关标准协调一致。

九、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无重大分歧意见。

3

十、标准性质的建议说明

建议本标准为推荐性团体标准。

十一、贯彻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

该文件制定完成并发布后,建议由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在行业企业内

组织宣贯实施,推动企业及时采用本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