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100 (四)_第1页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100 (四)_第2页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100 (四)_第3页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100 (四)_第4页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100 (四)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100(附答案)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

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巴山道中除夜①书怀

[唐催涂

迢递三巴②路,羁危③万里身。乱山残雪④夜,孤烛⑤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于僚仆亲⑥。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⑦新。

【注释】①除夜:除夕。②迢(tiao)递:遥远的样子。三巴:巴郡、巴东、巴西的合

称。后亦多泛指四川。③羁危:指漂泊于三巴的艰险之地。羁,寄寓异乡;危,艰危困

苦。④残雪:残余的积雪。⑤孤烛:一支烛。这里并非实指,而是说在这除夕之夜,孤

烛独照,自己更感到成了离家万里的异乡人了。⑥僮仆:未成年的仆人。亲:亲近。(7)

岁华:年华。

(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离乡的遥远和旅途的艰辛,“三巴路〃言路途遥远,“万里身〃表地域艰险。

B.颔联中,"夜”点明了时间为除夕,“乱山〃"残雪”点明了所处的环境,表现了羁旅之苦。

C.颈联表现了诗人由于长期客居,与亲人骨肉远离,情感渐疏,而与僮仆朝夕相处则越发

亲近的无奈现实。

D.尾联中“明日〃二字紧扣题中的“除夜〃,强烈地表达了诗人不堪忍受异乡的漂泊之苦,希

望早日结束羁旅生涯的愿望。

(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核心是一个“悲〃字,表达了诗人叹羁旅、思故乡念骨肉、感孤独等诸多纷杂的心

绪。

B.颔联写山用一“乱〃字,写雪用一“残〃字,既点明了时令,也写出了诗人纷杂的心态和凄

冷的心境。

C.颈联用笔巧妙,明写“僮仆”之亲,暗指“骨肉”疏远,陈述诗人当时处境的寂寞孤独和生

活的拮据困窘。

D.全诗语言朴素,抒情细腻,于平实之处涌动真情,感人至深。

【答案】(1)A

(2)C

【解析】【分析】(1)A错误,应是:“三巴路"表地域艰险;“万里身〃言路途遥远。

(2)C错误,明写"情亲"之乐,喑道羁旅之苦,于无字之处发出一片浩叹。

故答案为:⑴A;⑵C。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回答本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从而理解

诗词内容,再进行选择即可;

⑵解答诗词赏析题,我们要正确壬握诗人的情感,把握情感的方法有:看诗人定诗风,看

诗歌所属的类别,看诗歌标题或关键系,看写作背景。具体要做到:通读全诗,把握大

意,理解情感。

2.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即。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这两句诗句描写了的场面,反衬了

作者悲愤、失望的情绪。

(2)下列选项中,对“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一句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句运用"姜尚"和"伊尹"的典故来表达作者内心的冲突。

B.表达了作者渴望遇到明君建功立业的愿望,对前途仍抱有希望。

C.作者想到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又增加了信心。

D.作者想和“姜尚”和“伊尹”一样过着悠闲洒脱的生活。

【答案】(1)描绘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

(2)D

【解析】【分析】(1)李白被“赐金放还”时,友人设下盛宴为之饯行。“金樽清酒斗十

千,玉盘珍羞直万钱〃意思是: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两句

用夸张的笔法描写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反衬作者悲愤、失望的情绪。

(2)D.有误。"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姜尚〃和“伊尹”的典故,表达了作

者渴望遇到明君建功立业的愿望,对前途仍抱有希望。故选D。

故答案为:⑴描绘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

⑵D。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

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2)解答这类选择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看是否曲解原意,张冠李戴。②看是否

随意引申、任意拔高或贬低。③看是否以假乱真,鱼目混珠。④看是否无中生有,横生

枝节,即备选项的表述结论,在诗中找不到佐证材料,找不到根据。⑤看是否以偏概全,

故意反说,如将某句诗的特点说成是全诗的特点,将委婉含蓄说成直抒胸臆,把视觉说成

听觉等。

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银山破西馆①

岑参

银山磺口风似箭,铁门关②西月如练。

双双愁泪沾马毛,飒飒胡沙③迸人面。

丈夫三十未富贵,安能终日守笔砚。

【注】①银山磺(qi)西馆:银山磺又称银山,在今新疆吐鲁番西南,其西有吕光馆。(2)

铁门关:在焉耆以西五十里。③胡沙:胡地的风沙。

(1)请赏析“飒飒胡沙迸人面"中"迸"一词的妙处。

(2)本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迸",原意是爆开,溅射,这里是扑打的意思,表面上表现飞沙的力度之

大,实际上表现边塞风的力度之强,使“风似箭”更为具体化,十分突出地表现了边塞烈风

的狂暴,从而展现了边塞的自然环境之恶劣,生活环境之艰苦。

(2)欲扬先抑(或反衬,或借景抒情)。既反映了边塞艰苦的戎马生活,更表现了诗人建

功立业的强烈愿望。

【解析】【分析】(1)诗句“飒飒胡沙迸人面”的意思是:飒飒飞扬的风沙扑打行人的脸

面。“迸〃本是“爆开,溅射〃的意思,这里是“扑打〃的意思。这句表面看似写“沙”,而实际是

承第一句写“风〃,具体传神地侧面写出塞外风的力度之强,表现了边塞的自然环境的恶

劣,生活环境的艰苦。并与上文的"风似箭"相照应。

(2)诗的前四句叙写了塞外的恶劣环境,末两句则借典言志,抛弃传统士人的性格气质

而直逼功名的追求。所以这首诗采用了衬托或借景抒情的写法,表达了诗人想要在艰苦的

戎马生活中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据此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⑴示例一:我赞成更换,旧铜马立在闹市区不安全,而且新的外表有光泽,展

现出咱们盐城新的风貌,体现出与时俱进的精神内蕴。

示例二:我赞成修复,旧的精心修复(或修旧如旧式修复),比换新的更有纪念意义,老

的铜马并不只是一个城市雕塑,币是代表着童年的回忆、曾经的故事、新四军的精神。

⑵欲扬先抑(或反衬,或借景抒情)。既反映了边塞艰苦的戎马生活,更表现了诗人建功

立业的强烈愿望。

【点评】⑴本题考查体味诗歌中遣词的分析能力。解答时结合词语的原意和在现在语境中

的含义进行内容和情感、手法等方面的分析即可。

⑵本题考查表现手法和情感的分析能力。解答时通读全诗,在通译的基础上感受表现手

法,情感则可通过题目、内容、关键词句、作者和注释等多方面来进行分析。

4.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锦江思

(宋)李新

独咏沧浪古岸边,牵风柳带绿凝烟。

得鱼且斫①金丝绘②,醉折桃花倚钓船。

【注】①斫:zhu6,用刀或斧砍,②绘:kuai,绘鱼。

(1)从全诗来看,诗人“思”到了哪些内容?请概括作答。

(2)本诗末句中的“醉〃和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中的"醉〃,所含感情是否相同?请简要赏

析。

【答案】(1)"思"到了在春风吹绿柳枝的时节,水面腾起淡绿色的烟雾,如能得到一条

活蹦乱跳的鱼儿,定会斫成生鱼片,悠闲地倚靠在渔船之上,伴着擎人的桃花香等再上钩

的鱼儿。

(2)不同。本诗中的"醉〃是作者在如画美景中,为美景所醉,表达的是一种悠闲、愉悦的

心情。而“醉里挑灯看剑”的"醉〃,是说诗人醉梦中还不忘细细看“剑”,表达的是作者杀敌报

国,收复失地的理想,以及强烈的爱国之情。

【解析】【分析】(1)“牵风柳带绿凝烟〃写的是在春风吹绿柳枝的时节,水面腾起淡绿色

的烟雾。“得鱼且斫金丝脍”写的是“能得到一条活蹦乱跳的鱼儿,定会斫成生鱼片”。"醉折

桃花倚钓船〃写的是悠闲地倚靠在渔船之上,伴着醉人的桃花香等再上钩的鱼儿。

(2)从这首诗的文字中,可以读出作者轻松闲适的心情,而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是初

中阶段学过的一首词,辛弃疾其人,便是一个有着崇高的政治理想,一生渴望杀敌报国的

词人,联系到他所看的“剑”,再联系到这个人,便能得出“醉”所表达的情感。

故答案为:⑴“思”到了在春风吹爆柳枝的时节,水面腾起淡绿色的烟雾,如能得到一条活

蹦乱跳的鱼儿,定会斫成生鱼片,悠闲地倚靠在渔船之上,伴着醉人的桃花香等再上钩的

鱼儿。

⑵不同。本诗中的“醉”是作者在如画美景中,为美景所醉,表达的是一种悠闲、愉悦的心

情。而“醉里挑灯看剑"的"醉”,是说诗人醉梦中还不忘细细看“剑",表达的是作者杀敌报

国,收复失地的理想,以及弼烈的爱国之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此类题不能单纯的翻译,先结合注释翻译为

现代汉语,再发挥自己的想象,用恰当的语言描绘所写的画面即可。学生在平时要多读

书,积累优美词句,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⑵本题考查赏析占诗炼字的能力。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

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答题步骤: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

句中描述景象。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5.参照示例,根据提示,赏析《村晚》。

示例:约客

(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字词赏析】"敲〃"落〃极富情致,颇见主人候客的急切之状和焦急难耐的心情。

【情感表达】借蛙声喧闹,映衬夜晚的寂静,表达诗人落寞失望的情怀。

村晚

(宋)雷震

草漏池塘水满陂①,山衔落日浸寒漪②。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③信口吹。

【注】①陂:池塘的岸。②清:水波纹。③腔:曲调。

【答案】【字词赏析】“横"字表明牧童随意地横坐在牛背上,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可爱。

【情感表达】借牧童在牛背上随意坐着及吹着笛子,写出了乡村环境的幽静,表达了诗人

对宁静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解析】【分析】(1)此题属于字词赏析题,要在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和感情的基础上从

诗中挑选出富有表现力的字进行赏析。如“浸“,写山和落日倒映在水中的形象,生动形

象。“横”字表明牧童不是规矩地骑,而是随意横坐在牛背上,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可爱,天

真活泼,淳朴无邪。"信",这里是随意的意思,表明牧童是随意地吹奏曲子,表现牧童的

悠闲自得。

(2)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在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中

的水灌得满满的,太阳正要落山,红红的火球好像被山吃掉一样(是落山后),倒映在冰

凉的池水波纹中。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他拿着短笛随意的吹奏。诗人即景而写,

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据此可知,诗人借牧童在牛背上随意坐着及吹着

笛子,写出了乡村环境的幽静,表达了诗人对宁静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故答案为:(1)“横〃字表明牧童随意地横坐在牛背上,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可爱。

(2)借牧童在牛背上随意坐着及吹着笛子,写出了乡村环境的幽静,表达了诗人对宁静

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点评】(1)本题考查赏析古诗炼字的能力。品析炼字类题目,一般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该字的字义+语境义;该字使用的表达技巧+表达效果;该字所传递的作者的情感、态度。

解答时,需要反复诵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意,揣摩字词在诗中的意思,体会该字词在诗中

创设的意境,联系整首诗歌,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该字词所传达的情感。

(2)此题考查学生对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一是间接的从诗中

所描写的景物特点揣摩,理解诗人心境和情绪,二是抓住诗中诗人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理

解,三是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理解。

6.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A.开头两句描绘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反衬诗人悲愤、失望的情绪。

B.“欲渡〃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诗人想有所作为但事与愿违,志向难以实现的矛

盾、痛苦的心情。

C.“闲来〃两句连用两个历史典故,表现诗人对乘舟垂钓悠闲生活的渴望、向往。

D.末尾两句是全诗的最强音,表现诗人摆脱苦闷,相信理想终会实现的乐观与自信。

【答案】C

【解析】【分析】C项有误,“垂钓碧溪上〃是引用了姜太公渭水河边垂钓,遇周文王,被

重用的典故。“乘舟梦口边〃是引月了伊尹梦见自己乘船经过日月之旁,不久受到国君重用

的典故。借用这两个典故是为了表明作者虽遭权贵的排挤,但对从政仍有所期待,仍希望

有一天会被朝廷起用,为国家做出一番事业。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各个选项的说法,

再和诗词相关词句比照,字斟句酌归纳辨析正误。

7.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对这首词有关句子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接云涛连晓雾”写天上翻腾的云像涌起的波涛,与清晨弥漫的雾相连相接的美景。

B."星河欲转千帆舞〃写银河涌动,好像要倒转过来,许许多多船帆在狂风中摇摆起舞。

C.“学诗谩有惊人句〃写词人自幼学诗,但少有佳句,没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境界。

D.“九万里风鹏正举”化用《庄子》中的名句,词人希望能像大鹏一样尽情地施展才能。

(2)这首词中哪两个字,巧妙衔接上下片、使之一气呵成?请找出并写下来。

【答案】(1)C

(2)问;报。

【解析】【分析】(I)ABD理解和分析正确。C谩有:空有。“学诗漫有惊人句”,意思是

即使我学诗能写出惊人的句子,又有什么用呢?流露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2)结合词的内容分析,这首词上阙词人首先描绘了一个如梦似幻的天界仙境,接着写

自己仿佛回到了天宫中,听到了天帝的话语,天帝好似一位和蔼的长者,殷勤地问我要到

哪儿去。这是由于天帝的问,才有下阕我的答语,因此,上阙的“问”字巧妙地衔接下片。

下片都是我的答语,其中“报”字承接上片中的“问”字。据此答题即可。

故答案为:⑴C

⑵问;报。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此类题不能单纯的翻译,先结合课下注释翻

译为现代汉语,再发挥自己的想象,用恰当的语言描绘所写的画面即可。学生在平时要多

读书,积累优美词句,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⑵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炼字的能力。诗人写诗的时候为了表情达意,一定要反复推敲、斟

酌,从中挑选最富有表现力的字眼,这就是炼字。赏析诗歌炼字一定要首先理解词语意

思,然后要理解诗歌描写的景象,最后体会揣摩这个词是如何把诗人描绘的景象传达出来

的。

8.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

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

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词的上下片内容。

(2)宋代胡仔《若溪渔隐丛话》评价本词:“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

废。”请从本词蕴含的人生哲理或作者表现的情怀作出分析。

【答案】(1)上片:望月;下片:怀人。

(2)以咏月为中心表达了游仙“归去”与直舞“人间〃、离欲与入世的矛盾和困惑,以及旷达

自适,人生长久乐观和美好的愿望,极富哲理与人情。立意高远,构思新颖,意境清新如

画。最后以旷达情怀收束,是词人情怀的自然的流露。这首词仿佛是与明月的对话,在对

话中探讨着人生的意义。既有理趣,又有情趣,很耐人寻味。

【解析】【分析】⑴本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上片望

月,既怀逸兴壮思,高接混茫,而又脚踏实地,自具雅量高致。下片怀人,即兼怀子由,

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人间的离别,同时感念人生的离合无常。

⑵要求从本词蕴含的人生哲理或作者表现的情怀作出分析,故必须从这两个角度分析。这

首词最大的优点是木首词的情感和哲理。诗人能从思亲的情绪中走来,转而写出“但愿人长

久,千里共婵娟''的名句,表现出诗人豁达的胸襟。

故答案为:⑴上片:望月;下片:怀人。

(2)以咏月为中心表达了游仙“归去〃与直舞“人间”、离欲与入世的矛盾和困惑,以及旷达自

适,人生长久乐观和美好的愿望,极富哲理与人情。立意高远,构思新颖,意境清新如

画。最后以旷达情怀收束,是词人情怀的自然的流露。这首词仿佛是与明月的对话,在对

话中探讨着人生的意义。既有理趣,又有情趣,很耐人寻味。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答题时应注意,需要在把握全诗

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再做具体分析,根据上下片主要内容归纳。

⑵本题考查诗歌赏析能力。答题时应注意,可从多方面、多角度考虑作答。赏析本词可从

多角度考虑,如主题、语言、情感、写作手法。

9.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节选)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风,

像一个太悲哀了的老妇,

紧紧地跟随着

伸出寒冷的指爪

拉扯着行人的衣襟,

用着像土地一样古老的话

一刻也不停地絮聒着

那从林间出现的,

赶着马车的

你中国的农夫

戴着皮帽

冒着大雪

你要到哪儿去呢?

告诉你

我也是农人的后裔一一

由于你们的

刻满了痛苦的皱纹的脸

我能如此深深地

知道了

生活在草原上的人们的

岁月的艰辛。

而我

也并不比你们快乐啊

一一躺在时间的河流上

苦难的浪涛

曾经几次把我吞没而又卷起一一

流浪与监禁

己失去了我的青春的

最可贵的日子,

我的生命

也像你们的生命

一样的憔悴呀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1)诗歌的创作背景是作品生长的土壤,是作品内容的底色。根据第(2)题所述背景知

识分析这几节诗描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2)联系全诗,从意象和表现手法方面分析,诗歌是怎样描写侵略政争使中国人民蒙受的

苦难的?

【答案】(1)诗歌抒写了残暴的侵略战争使中国人民蒙受的苦难,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

的沉重心情。

(2)①以风、雪等自然意象渲染氛围,苍茫而悲凉;选取了几类人作描写对象,突出民

族苦难之重:无家可归的北方农夫、失去了家庭和丈夫的蓬发垢面的少妇、年老的母亲、

失去了家畜和田地的垦殖者;②运用象征、比喻、反复咏叹、叙述等手法,细致地描写出

中国人民所蒙受的苦难。

【解析】【分析】(1)《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是艾青发表于1937年12月28日的诗

歌,最初刊登在《北方》。20世纪三十年代,艾青离开浙江老家前往当时被称作抗战中心

的大都市武汉,却没有看到全民积极组织抗战的景象,而到处是无家可归的难民和流浪

者,于是于深夜在武昌的一间阴冷的屋内写完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全诗通过描写大雪纷

扬下的农夫、少妇、母亲的形象,表现中华民族的苦痛与灾难,展现了旧中国的图景,表

达了诗人深厚的爱国热情,表现了诗人深沉的忧患意识与赤子之心。据此答题,意对即

可。

(2)从意象角度分析,从“土地““风““河流”这些意象中,我们不难品味出作者所经历的坎

坷、辛酸以及对祖国、对人民、对土地的那种深深的爱。“土地”是艾青常用的一个意象,

可以说那是他的又一生命。他为贫困的土地悲哀:“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

国呀……”这里的“土地”,不再是单纯的客观景物,而是贯注了作者主观情感的“意象”。正是

由于有了对土地的这种热爱和眷恋,诗人笔下的另外两个意象便顺流而出。“风“后面是“像

一个太悲哀了的老妇”的修饰语,“河流”的前面加上“时间“和“雪夜”两个形容词,就把“风””

河流”这两种外在的纯景物变成了含有作者主观情思的”象“,就把这些在寒冷的夜晚出现在

林间、河上、旷野的夜行者(既是为自己生活而搏斗、为命运所驱赶的劳动者,同时也是在

生存线上挣扎、苦斗、寻找着道路的中国民众的形象)深刻地表现了出来。从表现手法角度

分析,这首诗一开头就创造了一种富有象征意义的阴冷、凄怆的气氛和意象:"雪落在中

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接下来用拟人的手法写道:“风,/象一个太悲哀的

老妇,/紧紧地跟随着/伸出寒冷的指爪/拉扯着行人的衣襟,/用着象土地一样古老的话/一

刻也不停地絮聒着.…”这里的"风"和”雪〃既是对大自然景象的如实描写,又是对当时惨遭战

乱的现实作的艺术写照,不仅仅表现了自然界寒冷,更是对政治气候和民族命运的暗示,

表达了深刻的思想内容,为诗篇后面倾诉心曲,抒发忧国忧民的深情作了铺垫。据此分析

答题,意对即可。

故答案为:⑴诗歌抒写了残暴的侵略战争使中国人民蒙受的苦难,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

沉重心情。

⑵①以风、雪等自然意象渲染氛围,苍茫而悲凉;选取了几类人作描写对象,突出民族

苦难之重:无家可归的北方农夫、失去了家庭和丈夫的蓬发垢面的少妇、年老的母亲、失

去了家畜和田地的垦殖者;②运,书象征、比喻、反复咏叹、叙述等手法,细致地描写出中

国人民所蒙受的苦难。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古诗内容及思想感情的能力。理解诗句内容,首先要抓住诗句中

的人、物、景、事进行分析,然后再把这些内容综合起来考虑。而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

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同时要联系诗中

的景、物、意象来体会。

⑵本题考查对诗歌意象和表现手法的分析能力。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

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

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解答此题,要在反复阅读诗歌内容的基殆上从中找出作者用了

哪些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即可。鉴赏诗歌,还要掌握一定的鉴赏知识、专业术语,如

表达技巧:象征、烘托、寓情于事、托物言志、以静显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等等,然

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句做具体的分析,这样才能准确地鉴赏。

10.品读下面的宋词,按要求回答问题。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请具体分析画线句中作者的情感变化。

【答案】“花落去〃表达了作者对春花消逝的怜惜和无力挽回的无奈之情;而归来的燕子似

乎给作者带来一丝喜悦;但物是人非,作者独自徘徊于“香径",越发孤寂伤感。

【解析】【分析】。"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句都是描写春天的,妙在

对仗工整。为天然奇偶句,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

律,虽然惋惜流连也无济于事,所以说“无可奈何”,这一句承上“夕阳西下”;然而这暮春

天气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无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还有令人欣慰的重现,那翩翩归

来的燕子就像是去年曾此处安巢的旧时相识。"小园香径独徘徊",即是说他独自一人在花

间踱来踱去,心情无法平静。这里伤春的感情胜于惜春的感情,含着淡淡的哀愁,情调是

低沉的。

故答案为:“花落去〃表达了作者对春花消逝的怜惜和无力挽回的无奈之情;而归来的燕子

似乎给作者带来一丝喜悦;但物是人非,作者独自徘徊于"香径",越发孤寂伤感。

【点评】木题考查体会思想感情,答题时应注意,从作家、作品的相关背景资料人手,把

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倾向、诗句的原意。抓住诗词中关键的动词的用法、含义及作

用去赏析,从关键句(如主旨句、哲理句、情感句)着手,分析概括、推理解答。

二、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

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

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

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①,偶语②者弃市③。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

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④如故。

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⑤,待诸侯至而定约束

耳。

(选自《入关告谕》)

【注释】①族;灭族。②偶语:两个人在一起谈论。③弃市:死刑。④案堵:即“安

堵”,安居不变、安顿不动的意思,⑤霸上:地名,在咸阳东。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意思或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上书谏寡人置诽谤置族

B.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公问其故

C.门庭惹市炸然惹神人

D.待诸侯至面定约束耳水落血石山者

(2)将选文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②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

(3)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

(4)概括【甲】文的主要内容。

(5)【甲】文中齐威王给群臣吏民下达命令,【乙】文中刘邦入关前给百姓写告谕,他们

这样做各有什么目的?

【答案】(1)B

(2)①几个月以后,还偶尔有人来进谏。②我和诸侯们约定,先入关的人做这里的王。

(3)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

(4)齐王纳谏及其结果。

(5)齐威王是为了广开言路,使齐国强盛,刘邦是为了安抚百姓,赢得民心。

【解析】【分析】(1)A......的人。B原来:原因。C好像。D连词,表并列。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

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时时:不时。间或:偶然。故此句可以翻译为:几个月以

后,还偶尔有人来进谏。②王:这里做动词有,为王。故此句可以翻译为:我和诸侯们

约定,先入关的人做这里的王。

(3)这句话的大意是:(我们)是为民众除害,不是想来推动危害大家,不用惊恐!根

据句意及语法结构,这句话的断句方法是: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

(4)本段先写齐威王下令纳谏及奖励方法,然后写臣民纳谏的情况,最后写纳谏所产生

的效果。据此概括为:齐王纳谏及其结果。

(5)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并概括【甲】邹忌曰:“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意思就是

说,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怎么才能不受蒙蔽呢,必须广开言路,修明政治,这样

才能使齐国富强。【乙】是刘邦的入关告谕,在这个告谕中,刘邦首先陈述秦法的严酷,

然后陈述与众诸侯的约定,接着与父老约法三章,最后说我是在这里等待诸侯实践诺言

的,因此刘邦是为了安抚百姓,赢得民心。

故答案为:⑴B;

⑵①几个月以后,还偶尔有人来进谏。②我和诸侯们约定,先入关的人做这里的王。

(3)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

⑷齐王纳谏及其结果。

⑸齐威王是为了广开言路,使齐国强盛,刘邦是为了安抚百姓,嬴得民心。

【点评】⑴此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

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

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⑵本题考查的是句子的翻译能力c翻译时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

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

如遇倒装句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⑶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

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

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

⑷本题考查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能力。要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需要在文章各个部分寻

找关键的词语,提取关键的信息来组织表达。

⑸本题考查概括文章中心内容的能力。答题时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句,认真思

考语句中蕴含的意思,然后再综合起来概括作答。

1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推、敲

贾岛初赴举,在京师,一日王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又欲作“推”

字,炼之未定,于驴上吟哦,引手做推敲之势,观者讶之。

(节选自《诗话总龟》)

【注】①出自《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逐来此,幽期不负言。”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

①一日王驴上得句云

②又隹作“推〃字

(2)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引手做推敲之势,观者讶之。

(3)“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出自贾岛的《题李凝幽居》,是历来传诵的名句。请从

“炼字”的角度对比“敲〃"推"二字,说说贾岛为什么最终选用"敲"字?

【答案】(1)在;想要

(2)伸出手来做着推和敲的动作,看到的人感到很惊讶。

(3)敲显得有礼貌,衬托出夜的宁静,起到以动衬静的作用。

【解析】【分析】(1)解答时,要注意词语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含义。结合课内所学

①"于"翻译为"在";②"欲"翻译为"想要”。

(2)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语的理解:引手:伸手;势:动作。

(3)“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是历来广为传诵的名句。这两句诗,粗看有些费解。

诗人当然不可能连夜晚宿在池边树上的鸟都能看到。其实,这正见出诗人构思之巧,用心

之苦。正由于月光皎洁,万籁俱寂,因此老僧(或许即指作者)一除轻微的敲门声,就惊

动了宿鸟,或是引起鸟儿一阵不安的噪动,或是鸟从窝中飞出转了个圈,又栖宿巢中了。

作者抓住了这一瞬即逝的现象,来刻画环境之幽静,响中寓静,有出人意料之胜。倘用

“推”字,当然没有这样的艺术效果了。

故答案为:⑴在;想要

⑵伸出手来做着推和敲的动作,看到的人感到很惊讶。

⑶敲显得有礼貌,衬托出夜的宁翰,起到以动衬静的作用。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

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

言词语进行积累。

⑵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

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

理解。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出游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求考生在理解文章的内容基础上进行分析。

1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

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

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日:“士别

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节选自《资治通鉴》)

【乙】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方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钱行于郊衢,抚节悲欢

声震林木响遇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选自《列子•汤问》,有删节)

(1)解释文中划线的字。

①及鲁肃过寻阳

②未突青之技

(2)文中画线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B.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C.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D.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4)读了【甲】【乙】两文,你认为孙权和秦青在劝说艺术上有哪些高妙之处?吕蒙和薛

谭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答案】(1)等到;未尽,即指没有学完

(2)D

(3)①你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②于是薛谭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

习。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4)二人都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达到劝人的目的。孙权是现身说法,直言劝说,提出要

求,易为人所接受;秦青则不说话,以自身的行动,即演奏的高超技巧让秦青折服,从而

达到劝人的目的。

启示:我们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不要满足于眼前所学,只有不断努力学习,才能达到

更高的目标。

【解析】【分析】⑴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

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①句意: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及:等到;②句

意: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穷:尽。

⑵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句意为:秦青打着

节拍,高唱悲歌。那歌声使路边的树林都振动了,使空中的飞云也停住了。所以其停顿

为: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故选:Do

⑶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

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①但,只、仅。当,应当。涉猎,粗略地阅读。见,了

解。往事,指历史。耳,语气词,表示限制语气,罢了。句意: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

了解历史罢了。②乃,于是、就,谢,道歉。归,回去。句意:薛谭(听了后)便(向秦

青)道歉并请求能返回(继续跟秦青学习唱歌),(从此)一辈子不再说回去的事了。

⑷孙权劝学,先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

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主要用语言劝说,现

身说法,语重心长,言辞恳切,鼓励吕蒙求学。"秦育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

林木,响遏行云。”一句表明秦青没有用语言劝说,而是通过高超的演唱水平,让薛谭意识

到自己的差距,从而安心求学。

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而使才略有了惊人的长进,并令鲁肃为之叹服、与之“结友”

的故事,说明了人应当好学、只要肯学习就会有进步的道理,突出了学习重要性,“开卷有

益”的道理,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薛谭的变化说明了学

习必须虚心,持之以恒,不能骄傲自满。人们学习是永无止境的,千万不可有成功就骄傲

自满的心态,不要浅尝辄止的学习,学习必须虚心、持之以恒。

故答案为:⑴①等到;②未尽,即指没有学完。

⑵D;

⑶①你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②于是薛厚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

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4)二人都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达到劝人的目的。孙权是现身说法,直言劝说,提出要

求,易为人所接受;秦青则不说话,以自身的行动,即演奏的高超技巧让秦青折服,从而

达到劝人的目的。

启示:我们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不要满足于眼前所学,只有不断努力学习,才能达到

更高的目标。

【点评】⑴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答题时应注意,解释文言文实词意义包

括:重点动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同时注意联系上下文理解

词义。

⑵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答题时应注意,文言文的朗诵节奏一般按意义划分,以不破句为

原则,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按词语断,主谓之间断句;语词后停顿;句首表连接的词后

停顿;介词前停顿。

⑶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答题时应注意,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

直译为主”的原则。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

号入座。

⑷本题考查分析内容,探究道理。答题时应注意,二人都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达到劝人

的目的,再根据作者在文中表明的见解或主张,以及表现出来的好恶、褒贬之情,探究启

示或道理。

【参考译文】【甲】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

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吗?我只是让你粗略

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

益颇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

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吴下时的没有才学的阿

蒙了!〃吕蒙说:”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就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

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好友后分别了。

【乙】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便告辞回家。

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送行,秦青打着节拍,高唱悲歌。那歌声使路边的树

林都振动了,使空中的飞云也停住了。薛谭(听了后)便(向秦青)道歉并请求能返回

(继续跟秦青学习唱歌),(从此)一辈子不再说回去的事了。

14.阅读文言文,回答小题。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

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

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

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

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破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

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缪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悻

然若神人;余则编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

①援疑质理

②或遇其叱咄

(2)翻译下面的句子。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3)下列划线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故患有所不辟也

B.丛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太守归而宾客丛也

C.录毕,走送之当余之从师也

D.无从致书幺观俯身倾耳幺请

(4)文中“穷冬”"烈风””大雪〃属于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1)引、提出;训斥,呵责

(2)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

(3)D

(4)环境描写。通过描写恶劣的环境,从侧面烘托了作者从师求学的旅途之艰。(侧面表

现了作者不怕吃苦的精神。)

【解析】【分析】(1)根据对文言词语的积累以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援"属于古今

异义词,这里是引,提出的意思。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

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既:己经;加冠:古代男子20岁行加冠礼,表示成年。益:

更加。故此句可以翻译为: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

(3)A担心;祸患,灾难。B向;跟随。C代词,代书;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

的独立性,不译。D来。

(4)“穷冬〃属于季节,“烈风”"大雪"属于天气情况,这是属于环境描写。结合语境分

析,"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这说明天气非常的寒冷,但宋濂在这么恶劣的天气下还坚

持去学校,从而表现作者从师求学的旅途之艰。(侧面表现了作者不怕吃苦的精神。)

故答案为:(1)引、提出:训斥,呵责

⑵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

⑶D;

⑷环境描写。通过描写恶劣的环境,从侧面烘托了作者从师求学的旅途之艰。(侧面表现

了作者不怕吃苦的精神。)

【点评】⑴此题考查解释文言实词的能力。文言实词的解释要求准确并符合语言环境,这

就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时要注意积累、背诵,尤其注意课下注释中出现的词语,必须重点

记忆,答题时可按记忆回答。课下注释中没有的词语可以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还要注意通

假字、词类活用等特殊现象。

⑵本题考查的是句子的翻译能力C翻译时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

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

如遇倒装句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⑶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一词多义的问题。要注意平时区别记忆。做此题目,要着眼“用

法","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首先理解句意,然后再按照题干要求分析用法,根据句子成

分功用来判断词性,进而判断用法。

⑷本题考查分析环境描写作用的能力。文章中环境描写主要有下作用:①渲染营造气氛;

②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③烘托人物心情;④深化作品主题。

答题时要在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的基础上从这几个方面着手进行分析。

15.阅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