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西四旗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题,总计60分)1.图是三星堆遗址出土的一件青铜鸟足神像,这件文物融合了三星堆文明、夏商文明的典型特征,也兼具了良渚、仰韶、石家河等文明的印记。这一文物印证了()A.区域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B.国家初始形态基本具备C.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特征 D.宗教蒙昧主义思想盛行【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三星堆时期的青铜器。根据材料“融合了三星堆文明、夏商文明的典型特征,也兼具了良渚、仰韶、石家河等文明的印记”可知,三星堆的青铜鸟足神像兼具夏商文明、长江良渚文明、黄河仰韶文明的特征,说明三星堆文明和中原其他文明存在一定联系,体现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C项正确;材料无法得出区域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的结论,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国家初始形态基本包括监狱、军队、法律等国家暴力机器的出现,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宗教蒙昧主义思想盛行的相关内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2.商鞅主张“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韩非子也提出“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他们的共同追求是()A.以法为工具管理国家 B.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C.重视先王的治理经验 D.厉行改革推动社会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意思是治国并不是只有一条道路,只要有利于国家,就不一定非要拘泥于古法旧制。“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的意思是如今想要按照从前的圣人治理国家的方法来治理百姓,和守柱待兔没有两样。因此,商鞅和韩非子的共同追求是厉行改革推动社会发展,D项正确;材料反映了商鞅和韩非子的共同追求是厉行改革推动社会发展,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法家维护的是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排除B项;儒家重视先王的治理经验,不符合法家思想,排除C项。故选D项。3.如图为“秦朝统治机构示意图”,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①秦朝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②秦朝相权被一分为三,加强了皇权③这一制度加速了秦朝的灭亡④秦朝地方主要官员由中央任免和考核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反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据本题材料“秦朝统治机构示意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相权归属于丞相,并未被一分为三,②项解读不正确。秦朝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在地方实行郡县制,这些制度有利于巩固秦的统一,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并不是加速秦朝灭亡的因素,③项解读不正确,B项符合题意,选择B项;秦朝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在地方实行郡县制,秦朝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①项解读正确,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秦朝在地方实行郡县制,秦朝地方主要官员由中央任免和考核,④项解读正确,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秦朝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在地方实行郡县制,秦朝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①项解读正确,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4.下表为汉武帝统治时期(公元前133-112年)巩固统治的主要措施,下面对此表解读有误的是()时间主要事件元光二年(公元前133年)对匈奴开战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收复河套,同年颁布推恩令元朔五年至元狩四年(公元前124-前119年)卫青、霍去病连续4次大战匈奴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同年实行盐铁专卖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统一货币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削夺106个列侯的爵位A.反击匈奴的战争需要加强中央集权 B.出使西域使西域地区得到有效管理C.采取经济措施为集中财力支援战争 D.颁布推恩令成功削弱了诸侯王势力【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反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武帝统治时期(中国)。汉武帝统治时期,派遣张骞出使西域,但并未对该地区进行有效管理,到公元前60年,才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对该地区进行管理,B项符合题意,选择B项;汉武帝时期,北击匈奴的战争需要加强中央集权,以保证军事的胜利,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汉武帝时期采取经济措施,实行盐铁专卖,统一货币,集中财力支援战争,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汉武帝时期,颁布推恩令,成功削弱了诸侯王势力,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5.如表为不同典籍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评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共同历史影响是()文献评述魏收《魏书》孝文慨慕华风,力变夷俗,始迁洛邑,根本既虚,随即崩溃,亦不过数十年,天下复还中国之旧矣。欧阳修《居士集》七世至于孝文,而去夷即华,易姓建都,遂定天下之乱,然后修礼乐,兴制度而文之。赵翼《廿二史札记》盖徒欲兴文治以比于古帝王,不知武事已渐弛也。马端临《文献通考》自孝文定鼎伊洛,务欲以夏变夷,遂至矫枉过正,宗文鄙武,六镇兵率多摈弃之,有同奴隶。A.巩固了北魏政权的统治 B.削弱了草原民族的武装C.推动了鲜卑族汉化进程 D.恢复和发展了北方经济【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魏(中国)。据本题材料图表信息可知,“孝文慨慕华风,力变夷俗”“去夷即华,易姓建都”“欲兴文治以比于古帝王”“务欲以夏变夷”等说法的共同之处在于,以上典籍都认为北魏孝文帝改革推动了鲜卑族汉化进程,C项正确;巩固了北魏政权的统治与“根本既虚,随即崩溃”“六镇兵率多摈弃之”等说法不符,排除A项;削弱了草原民族的武装只是部分信息,与欧阳修的观点不符,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北方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6.中国古代非常重视对边疆的管理经营,如图所示民族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A.西南边疆各族称唐玄宗为“天可汗” B.北方设安北、单于都护府进行管辖C.在东北设都司、卫、所 D.先后设北庭都护府、安西都护府统辖天山南北【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据材料图片疆域范围可知,朝代为唐朝,唐朝的边疆管理机构主要是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西北设安西、北庭大都护府,北方设安北、单于大都护府,东北设安东大都护府,南方设安南大都护府。都督府都督、羁縻州刺史由各民族首领担任,由大都护府直接管辖,上统于中央政府,B项正确;西北边疆各族称唐太宗为“天可汗”,并非边疆各族,排除A项;明朝对边疆各民族采取羁縻(笼络)政策,在东北,设羁縻性质的都司、卫、所,对女真族进行管理,排除C项;唐朝先设置安西都护府,后设置北庭都护府,统辖天山南北,排除D项。故选B项。7.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但又择他官参加议政,也是宰相。唐中叶以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才是真正的宰相,三省长官先后被排斥出宰相行列,成为荣誉职务。这一变化反映了()A.宰相制度的废除 B.政府行政效率的提高C.皇权的逐渐加强 D.官员队伍的不断扩大【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从初唐到唐中叶以后,三省长官从宰相到成为荣誉职务,反映了相权的不断削弱,皇权的逐渐加强,C项正确;据所学,明朝朱元璋时,宰相制度被废除,排除A项;材料内容与政府行政效率提高无关,排除B项;材料未说其他部门官员的情况,不能得出官员队伍的不断扩大,排除D项。故选C项。8.如表所示为某同学搜集的学习材料,他学习的主题最有可能是()奈良时代(710—794年)的日本文献中关于茶的记载极其少见。从630年到894年,日本共遣使赴唐15次。平安时代前期(794—930年),人们开始种茶、制茶、饮茶、咏茶,茶文化之风大盛。815年,嵯峨天皇临朝时,入唐法师空海上书《献梵字及杂文表》云“观练余暇,时学印度之文,茶汤坐来,乍阅震旦(梵文‘中国’的音译)之书”。A.遣唐使推动了中国茶文化在日本传播 B.唐朝实行“厚往薄来”的外贸方针C.唐文化对东南亚国家具有巨大吸引力 D.唐朝实行开放包容的文化政策【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日本。根据表格信息可知,这些材料涉及的都是古代的日本,是日本在派遣遣唐使后,茶开始在日本流行,说明遣唐使推动了中国茶文化在日本传播,A项正确;材料涉及的不是唐朝的外贸政策和唐文化的吸引力以及唐朝的文化政策,排除BCD项。故选A项。9.宋太祖把宰相的人数由两人增加到三人,设立参知政事,使政务由宰相、参知政事等一起讨论,最后由皇帝亲自裁决;设立枢密院掌管军政,其长官地位与宰相相等;把财政大权从宰相掌管中分离出来,由()A.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最终建立 B.分散决策权力利于提高决策效率C.有利于加强皇帝对朝政的掌控 D.意在提高文官和士人的政治地位【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可知是推断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宋代。根据材料可知,宋太祖将宰相人数增加并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权力,这样做有利于加强皇权和对朝政的掌控,C项正确。中央集权制建立是在秦朝,排除A项;宋太祖的做法只是要加强皇权,和决策效率无关,排除B项;宋太祖的目的是要加强皇权,排除D项。故选C项。10.元朝实行行省制度,人为地造成行省间犬牙交错的局面,从而使行省长官失去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这一举措有利于()A.消除藩镇割据 B.强化地方权力 C.促进民族交融 D.加强中央集权【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时期(中国)。根据“人为地造成行省间犬牙交错的局面,从而使行省长官失去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可知元朝时期行省的设置方式人为的削弱了地方势力,从而有助于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中央集权,D项正确;元朝没有出现藩镇割据,“消除藩镇割据”的说法无从体现,排除A项;这一举措是在弱化地方权力,排除B项;这一举措是为了弱化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而不是促进民族交融,排除C项。故选D项。11.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展现了汴京的繁华。我们于图中十字路口,会看到一家卖小吃的流动摊位、一间招牌为“刘家上色沉檀拣香”的香药铺;右上方是一个说书摊位、一间羊肉铺、一个小吃摊、一个鲜花摊、一家豪华大酒店“孙羊正店”;一个销售“香饮子”(饮料)的小摊;一家“解库”(当铺)。这些细节反映了宋朝城市()A.生活便利丰富 B.突破了时空的限制 C.纸币投入使用 D.商业繁盛外贸发达【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根据材料“会看到一家卖小吃的流动摊位……一家“解库”(当铺)”可知,宋代汴京城内有满足人民生活方方面面的摊位,基本生活、说书娱乐等一应俱全,体现了宋朝城市生活便利丰富,A项正确;商业突破时空限制表现在地点不受限制、夜市出现等方面,材料信息与此无关,排除B项;材料并未涉及交易方式,是否用纸币看不出来,排除C项;汴京是内陆城市,外贸发达无从得出,排除D项。故选A项。12.宋代理学家张载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一直为后人所传颂。该思想()A.利于统治者进一步控制百姓 B.体现个人对社会的责任C.丰富了中华文化的理论思维 D.带有客观唯心主义倾向【答案】B【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时期的中国。据题意可知,北宋理学家张载提出了著名的“横渠四句”,体现了儒学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所以该思想体现了个人对社会的责任,B项正确;这四句话体现的是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统治者进一步控制百姓无关,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个人对社会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丰富中华文化的理论思维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这四句话带有强烈的个人主观意愿,无法说明带有客观唯心主义倾向,排除D项。故选B项。13.《利马窦中国札记》中对明朝政治体制做了这样的描述:“虽然帝国并不由知识阶级即‘哲人’在进行管理这种说法是正确的,但必须承认他们对帝国的统治者有着广泛的影响。……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所有的文件都必须由大臣审阅呈交皇帝。”关于这种政治体制,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A.这种政治体制下的大臣拥有票拟权 B.是法定的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C.这种政治体制强化了君主专制制度 D.这种政治制度正式形成于明成祖时【答案】B【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反向题。时空范围为明代(中国)。材料所说的政治体制是明朝的内阁制度。明朝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并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B项说法错误,B项符合题意;明朝内阁大臣有票拟权,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内阁体制强化了君主专制制度,C项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明成祖时期设立内阁,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14.据估算,中国古代人口从西汉末至南宋绍熙年间才实现翻番,历经近1200年;从南宋的1亿人到17世纪中叶增加50%用了450年的时间;18世纪前期至19世纪前期人口则增加160%~170%。清朝中期这一人口发展趋势()A.加剧了人地矛盾 B.加速了经济重心的南移C.推动了科技进步 D.提高了政府的财政收入【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清朝人口增长速度加快,人口大量增长,加剧了人地矛盾,A项正确;南宋时经济重心已经南移完成,排除B项;清朝中期科技处于停滞状态,排除C项;清朝实行“摊丁入亩”,人口不再作为税收的依据,排除D项。故选A项。15.明清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本,王夫之批判君主专制,顾炎武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三大思想家其思想实质上是()A.资产阶级思想的呈现 B.宋明理学的不断深化C.儒家民本思想的复兴 D.儒家思想批判和继承【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明末清初。根据材料“明清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本,王夫之批判君主专制,顾炎武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及所学可知,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三位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D项正确;此时的中国并未产生资产阶级,排除A项;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的思想是对宋明理学的批判,并非不断深化,排除B项;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并不是儒家民本思想的复兴,排除C项。故选D项。16.以下表格描述了清政府对不平等条约某些条款的态度,这反映出清政府()相关条约清政府的态度割香港岛给英国荒岛、孤峙海中、贫困、有伤国体、暂行赏借。中英协定关税每种货物应纳多少关税明白的载于条约,可省除争执。领事裁判权免致小事酿成大案,不过是让夷人管夷人,最方便最省事的办法。A.缺乏近代国家主权观念 B.“天朝上国”的观念C.认识到列强侵华的本质 D.对中英外交博弈的态度【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时期的中国。材料中的这些不平等条约条款体现了列强对中国主权的侵犯,但是从清政府的态度来看,说明其对列强侵华的本质认识不清,缺乏近代国家主权观念,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天朝上国的观念,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清政府对列强侵华本质认识不清,排除C项;材料与对中英外交博弈的态度的说法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7.近40年来,有研究者从社会经济视角,关注太平天国运动对当时中国社会经济最为发达的江南地区造成的破坏;有学者从情感史角度认为,这场运动使江南尽成废墟,给民众留下难以释怀的伤痛;也有人全盘否定太平天国运动,称之为中华民族的历史性大灾难。这启示我们()A.拓展研究视角有助于客观认识历史 B.研究视角越新颖越能接近历史真相C.研究视角的选取能够决定历史结论 D.近期研究视角比传统视角更加可信【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根据材料“从社会经济视角”“从情感史角度”“有人全盘否定太平天国运动”可知,不同的学者站在不同的角度对太平天国运动得出了差异性的评价,这说明我们对于历史事件的研究需要全面的视角及客观的态度,A项正确;材料无法说明研究视角越新颖与历史真相之间的关系,表述不准确,排除B项;研究视角的选取会对历史结论产生一定的影响,表述不准确,排除C项;材料并未比较近期研究视角与传统视角的可信度,表述不准确,排除D项。故选A项。18.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委派一批官僚或买办作为洋务企业中的“督办”“会办”“总办”“帮办”等,他们难以避免因“官”“商”两种角色的相互排斥性而产生一系列冲突,结果造成官办企业中封建国家利益及官督商办企业中资产主体利益的承载者被虚化了,企业的主体性泯灭了。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洋务运动对晚清社会的影响有限 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到官府压制C.洋务企业生产经营模式存在弊端 D.民族工业无法抵御列强商品输出【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洋务运动时期的中国。据材料“造成官办企业中封建国家利益及官督商办企业中资产主体利益的承载者被虚化了,企业的主体性泯灭了”,结合所学可知,这说明洋务企业“官督商办”等生产经营模式存在严重弊端,C项正确;洋务运动对晚清社会的影响很大,A项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洋务企业,不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材料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到官府压制无关,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民族工业是否抵御列强商品输出,排除D项。故选C项。19.戊戌政变后,慈禧太后陆续废止了种种变法政令,但她认识到在领导权以外的各项事业,必须依靠新人去办;而新的人才旧办法是培养不出来的,只有改用新办法,为此保留了京师大学堂。其根本目的是()A.借此维护自身的统治地位 B.培养精通西学的各类人才C.改变自己的政治保守形象 D.认识到新式教育的先进性【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戊戌政变后(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戊戌政变后,为维护统治,需要新式人才,慈禧太后便保留了京师大学堂,培养新人去办领导权以外的各项事业,可见其根本目的是借此维护自身的统治地位,A项正确;“培养精通西学的各类人才”是目的之一但不是根本目的,排除B项;根本目的是维护自身的统治,不是改变慈禧太后的政治保守形象,排除C项;据材料可知,根本目的是利用京师大学堂培养新人,来维护自身的统治地位,“认识到新式教育的先进性”不是目的,排除D项。故选A项。20.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后的中国“就像经过商周之间的革命,不会退回到部落酋长的世界;就像经过秦汉之间的革命,不会退回到贵族阶级的世界。所以从历史上看来,是有空前绝大的意义”。可作为上述观点佐证的是,辛亥革命()A.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B.结束了中国的专制制度C.实现了国人救亡图存的意愿 D.完成了民族革命的任务【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1—1912年(中国)。据材料可知,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像商周革命或秦汉革命一样,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形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传播了民主共和观念,A项正确;辛亥革命只是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并没有结束中国的专制制度,之后的北洋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均推行专制制度,排除B项;辛亥革命没有实现了国人救亡图存的意愿,排除C项;辛亥革命没有完成民族革命任务,排除D项。故选A项。21.如图是著名实业家荣氏兄弟于1915年创办的上海申新纺织厂的“人钟”商标,这是中国第一件经政府核准注册的纺织品商标。商标采用了“人敲古钟”的造型,寓意警醒世人,勿忘民族兴亡。该商标说明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为①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在中国沿海投资办厂②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国家的机器生产技术③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迅速发展④反帝爱国,提倡国货的群众运动的兴起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15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荣氏兄弟创办上海申新纺织厂,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迅速发展表现,③正确;“人敲古钟”的商标警醒世人,勿忘民族兴亡,激发了中国人的民族意识,反帝爱国,提倡国货的群众运动高涨,④正确;③④正确,故选C;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在中国非法开设工厂,①错误,故排除AD;材料信息没有涉及洋务运动的信息,排除②,故排除B。22.某时期,广东、江西、湖南等南方多省的工会数量大量增加,工会领导者积极组织工人群体参与“减时加薪”斗争。此间,不少工人逐渐意识到争取“八小时工作和工人自由权”是“打倒帝国主义、军阀、中外资产阶级和解放工人阶级的唯一方法”。这()A.标志着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B.有力配合了北伐战争的顺利进行C.为成立准备了条件 D.缘于“工农武装割据”局面的形成【答案】B【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推断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本题材料“广东、江西、湖南等南方多省的工会数量大量增加,工会领导者积极组织工人群体参与‘减时加薪’斗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北伐战争涉及范围从珠江流域到长江流域,领导的工人运动也随之扩大,因此出现广东、江西、湖南等南方多省的工会数量大量增加,有力配合了北伐战争的顺利进行,B项正确;五四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但材料信息与五四运动无关,排除A项;根据材料可知,此时处于国共合作北伐的时期,此时已经成立,排除C项;“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形成于国共对峙时期,而材料背景尚处于国共合作阶段,排除D项。故选B项。23.下面诗歌反映出的长征精神是()A.坚持不懈,革命首创 B.民主科学,爱国进步C.不畏艰险,不怕牺牲 D.艰苦奋斗,谦虚谨慎【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等诗句可知,诗歌反映出红军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长征精神,C项正确;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体现了革命首创精神,排除A项;“民主科学,爱国进步”是五四精神,排除B项;《七律·长征》无法体现谦虚谨慎的精神,排除D项。故选C项。24.如表为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南京国民政府作出的部分规定。这表明国民政府()发表时间出处内容1937年7月12日《卢沟桥事件第二次会报》必要时令第三者出绥东侵内蒙,以扰敌之侧背1937年7月底《第三者使用方面及经路之建议》建议红军部队“一切旗帜、符号、服装,均改换”,并“以察东龙关为根据地,经赤城向丰宁、承德方面活动”1937年8月3日《卢沟桥事件第二十四次会报》即令陕北朱、毛所部开绥东出察北,向热河挺进A.意识到抗日根据地的价值 B.已经放弃反共的基本立场C.调整对的策略 D.主动建立与的合作【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7年中国。据材料信息可知,卢沟桥事变后,国民政府的部分规定中已经没有明确信息要对红军进行围剿,反而建议红军到战事频繁的察哈尔、绥远进行应敌,可见当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后,国民政府在调整对中共的策略,C项正确;材料仅涉及国民政府对军队防驻位置的变换,没有明确涉及抗日根据地的具体态度,排除A项;当时国民党未从根本上放弃反共立场,后来的皖南事变充分反映出国民党的反共立场,排除B项;材料信息只能表明国民政府调整对中共的策略,材料信息不能表明当时的国民政府主动建立与的合作,排除D项。故选C项。25.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战略上策应和支持了盟国作战,配合了欧洲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的战略行动,制约和打乱了日本法西斯和德意法西斯战略配合的企图。同时,中国作为亚太地区盟军对日作战的重要后方基地,为盟国提供了大量战略物资和军事情报。这表明,中国的抗日战争()A.使中国取得与英、美同等的地位 B.赢得了国际社会广泛支持C.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一环 D.极大地提升了民族凝聚力【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战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中国的抗日战争不仅配合了其他战场的作战行动,而且为盟国提供了大量的帮助,这说明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一环,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C项正确;抗日战争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但并没有使中国达到与英、美同样的国际地位,中国当时仍是弱国,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中国的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而不是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支持,排除B项;D项是抗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26.据某学者回忆说,“它从根本上废除了在中国大地上盘根错节的封建制度的根基,使农民大众翻身做了主人,使我党获得了战胜国民党反动派的有力保证”。据此可知,材料中的“它”指的是()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土地革命 B.陕甘宁边区的减租政策C.一九四七年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D.人民解放战争占领南京【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据材料“从根本上废除了在中国大地上盘根错节的封建制度的根基……使我党获得了战胜国民党反动派的有力保证”可知,其为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变地主土地所有为农民土地所有,从根本上废除了在中国大地上盘根错节的封建制度的根基,C项正确;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土地革命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与材料解放战争时期不符,排除A项;陕甘宁边区的减租政策承认地主剥削的合法性,排除B项;1949年4月人民解放战争占领南京是从政权管理上推翻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此项是干扰项,排除D项。故选C项。27.在1955年万隆会议上,针对对共产主义的直接或间接攻击,周恩来在发言中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并说:我们允许不知真相的人抱有怀疑,但……我们欢迎所有到会的各国代表到中国去参观。周恩来此举()A.有助于打破中国的外交僵局 B.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C.使中国成为主要的反帝力量 D.说明中国已经走出了外交低谷【答案】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5年(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体现了中国对其他国家的尊重,欢迎其他国家到中国参观体现出了中国的坦诚,有助于打破中国的外交僵局,A项正确;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的标志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排除B项;推动大会的成功召开不等于中国成为主要的反帝力量,排除C项;仅凭材料信息不能推知中国已经走出了外交低谷,排除D项。故选A项。28.1956—1976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既取得伟大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又曾发生过像“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那样的“左”倾错误。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可以概括为()A.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 B.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C.新中国工业化建设起步 D.社会主义建设在创新中引领潮流【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1956—1976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既取得伟大成就,也出现了“左”倾错误。因此,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可以概括为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B项正确;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间是1949年至1956年,不符合材料时间,排除A项;新中国工业化建设起步是在1953年至1957年,不符合材料,排除C项;材料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D项不能概括这段历史,排除D项。故选B项。29.1977年湖南全省水稻总产量只有1634.8万吨,1978年却很快超过了2050万吨,1983年超过2300万吨,2009年突破2600万吨。这些变化反映了()A.中国超级杂交水稻提高了作物产量 B.所有权变革激发农民的积极性C.经济体制改革释放了农村的生产力 D.湖南农村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今(中国)。题目材料揭示了1977年以后,湖南全省水稻产量出现了跨越式增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湖南全省逐步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经营体制的改革释放了农村生产力,所以农业生产连年快速增长,C项正确;中国超级杂交水稻出现于21世纪,排除A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变革的是土地的使用权,非所有权,排除B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在2020年,排除D项。故选C项。30.1981年2月,台湾《时报周刊》举办座谈会,与会学者提出:“和平统一……为中国人共同的心声……中国在这一代生活于台湾的年轻人而言,不是一个笼统的概念或名词,不管是地理环境的隔阂或生活模式的相异,都无法改变历史与血缘关系。”这()A.凸显了台湾同胞的民族国家意识 B.表明“一国两制”成为两岸共识C.说明谈判是祖国统一的唯一途径 D.促使海峡两岸达成“九二共识”【答案】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81年(中国)。根据“不管是地理环境的隔阂或生活模式的相异,都无法改变历史与血缘关系”可知,大陆与台湾的血缘关系不会因为地理环境或者生活模式的差异而改变的,因此这凸显了台湾同胞的民族国家意识,A项正确;材料中涉及的座谈会并未直接使得“一国两制”成为两岸共识,该说法过于夸张,排除B项;“唯一途径”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九二共识”是到1992年才达成的,排除D项。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共4题,31题10分,32题8分,33题10分,34题12分,总计40分)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中国古代中枢机构材料一时期丞相命运秦国吕不韦秦王以“仲父”相称,掌握国家大权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掌握国家大权,其子篡夺皇位——摘编自《中国古代史》材料二唐朝中枢机构以三省为核心,中书省掌制令决策,门下省掌封驳审议……遇有军国大事,于政事堂召开宰相联席会议,来决定政府一切最高政令。皇帝的一切诏、敕、制书,均需在政事堂会议研究讨论,然后决定是否颁布,而且下颁的诏枚需要宰相副署,并盖上“中书、门下之印”才能生效,否则就是违制,中央和地方各部门就可以不执行。——摘编自《中国历代官制》材料三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门下)于禁中,是谓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廷诸司,中外管库,悉隶三司。——摘编自马端临《文献通考》卷四七《官制总序》材料四时期职位所享有权力范围明代中叶后内阁苜辅拥有票拟权,但不是合法的宰相清代军机大臣承旨拟写,相当于顾问。秘书班子——摘编自《中国古代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汉中枢机构面临的问题。(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协调君权与相权的举措。(3)根据材料三,概括北宋前期中枢机构的新变化。(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发展的基本趋势。【答案】(1)丞相位高权重,阻碍皇权专制。(2)分割相权;集体议政;皇帝诏书需宰相副署。(3)中书门下、枢密院与三司分理民(行)政、军政和财政,各自行使独立职权中书省、门下省形同虚设。机构设置重叠。(4)趋势:相权渐趋衰落,皇权日益强化。【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列举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秦汉时期(中国)。问题:根据材料一“秦王以‘仲父’相称,掌握国家大权”“挟天子以令诸侯,掌握国家大权,其子篡夺皇位”可知,秦汉中枢机构面临的问题是丞相位高权重,阻碍皇权专制。【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列举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朝时期(中国)。根据材料二“唐朝中枢机构以三省为核心,中书省掌制令决策,门下省掌封驳审议”可知分割相权;根据材料二“遇有军国大事,于政事堂召开宰相联席会议,来决定政府一切最高政令。”可知集体议政;根据材料二“皇帝的一切诏、敕、制书,均需在政事堂会议研究讨论,然后决定是否颁布,而且下颁的诏枚需要宰相副署”可知皇帝诏书需宰相副署。【小问3】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北宋前期(中国)。变化:根据材料三“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门下)于禁中,是谓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并结合所学可知,中书门下、枢密院与三司分理民(行)政、军政和财政,各自行使独立职权;根据材料三“天下财赋,内廷诸司,中外管库,悉隶三司。”可知中书省、门下省形同虚设;并结合所学可知,宋代权力分割细,机构设置重叠。【小问4】本题是特点类、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趋势:根据材料四“天下财赋,内廷诸司,中外管库,悉隶三司。”“承旨拟写,相当于顾问。秘书班子”可知,相权渐趋衰落,皇权日益强化。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传统农具的定型和配套基本是在宋代完成的,以常用的犁为例,人们在其工作部位安装了“裂(chi)刀”,它能够确保以锋利的裂刀开垦土地,从而使大量荒地开垦,耕地面积扩大。在农本思想的支配下,赵宋王朝大力鼓励甚至组织农户开垦荒地,“凡州县旷土,许民请佃为永业”,而且宋代的客户已经被视为与主户一样的国家编户齐民,“主户之于客户,皆齐民乎”,他们在政治上取得了一定的自由,具有迁徙和退佃的自由。客户与地主之间是以租佃契约方式暂时结合起来的经济关系。到了宋代,城市结构突破了坊市的限制,商品交易再也没有时间、地域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整个城市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摘编自徐红《宋代经济型流动人口探析》材料二宋代政府常常通过禁榷专卖制度和货币经济的手段刺激经济发展,如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就试图通过货币借贷以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宋代,由地方精英和政府共同倡导的公共组织不断渗透到经济领域,朱熹在地方推行由民间组织的社仓,以及义役、书院、宗族组织等。这些公共组织在从事公益事业的同时,必须有一定的经济支撑,需要经营某些产业或田产,从而形成公共经济,故族产在宋代以来的公共经济中也就占据主要的地位。宋代民营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宋代一些重要行业,如纺织业、制瓷业等,民营规模都超过了官营,在国家专营的冶炼、酿酒等行业中,有的就由民间承包经营,其中已经有很大部分的民营经济成分。——摘编自王一胜《宋代经济的现代韵味》(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经济发展的表现。(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并谈谈宋代经济发展的启示。【答案】(1)表现:耕地面积扩大,租佃契约关系日益普遍;农具得到改进;市坊制度被打破,商业经济发展;民营经济发展程度提升。(答出三点即可)(2)原因:生产力水平的提升;商业发展自由化程度的加深(抑商政策的松弛);农民人身依附关系松弛;政府对经济的调控手段;公共组织对经济发展的推动。(答出三点即可)启示:放宽经济发展的条件;对经济发展进行科学调控;采取多种形式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皆可)【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宋朝时期。由材料“它能够确保以锋利的裂刀开垦土地,从而使大量荒地开垦,耕地面积扩大。”“客户与地主之间是以租佃契约方式暂时结合起来的经济关系。”及所学可得出耕地面积扩大,租佃契约关系日益普遍;农具得到改进;由材料“城市结构突破了坊市的限制,商品交易再也没有时间、地域的限制”可得出市坊制度被打破,商业经济发展;由材料“宋代民营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可得出民营经济发展程度提升。【小问2】本题是原因、启示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宋朝时期。第一小问原因:由材料“传统农具定型和配套基本是在宋代完成的,以常用的犁为例,人们在其工作部位安装了‘裂(chi)刀’,它能够确保以锋利的裂刀开垦土地”可得出生产力水平的提升;由材料“而且宋代的客户已经被视为与主户一样的国家编户齐民,‘主户之于客户,皆齐民乎’,他们在政治上取得了一定的自由”可得出农民人身依附关系松弛;由材料“宋代民营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宋代一些重要行业,如纺织业、制瓷业等,民营规模都超过了官营,在国家专营的冶炼、酿酒等行业中,有的就由民间承包经营,其中已经有很大部分的民营经济成分。”可得出商业发展自由化程度的加深(抑商政策的松弛);由材料“宋代政府常常通过禁榷专卖制度和货币经济的手段刺激经济发展,如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就试图通过货币借贷以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可得出政府对经济的调控手段;由材料“宋代,由地方精英和政府共同倡导的公共组织不断渗透到经济领域”可得出公共组织对经济发展的推动。第二小问启示:由材料“宋代政府常常通过禁榷专卖制度和货币经济的手段刺激经济发展,如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就试图通过货币借贷以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及所学可得出放宽经济发展的条件;对经济发展进行科学调控;由材料“宋代民营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宋代一些重要行业,如纺织业、制瓷业等,民营规模都超过了官营,在国家专营的冶炼、酿酒等行业中,有的就由民间承包经营,其中已经有很大部分的民营经济成分。”及所学可得出采取多种形式推动民营经济发展。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传统儒学中以“克已复礼”思想为代表的礼制思想对于协调社会关系、维持封建政权稳定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北洋军阀深谙传统儒学的作用,因此,在北洋军阀统治期间出现了一系列的“尊孔复古”逆潮。如:1913年袁世凯下令尊孔;1917年张勋拥溥仪复辟,理由是维护儒家的纲纪;黎元洪在1922年复任总统时发表的通电中指出,中国之所以乱七八糟,正是因为“下放其上……婚媾凶终,师友义绝,翻云覆雨,人道荡然”;1927年张作霖下令定礼制,次年祭孔。北洋军阀集团深受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他们有意识地利用封建儒家文化,构建起诸如吴佩孚的“内圣为体,外王为用”的治国理念。——摘编自刘威张泽坤《论传统儒家文化对北洋军阀的影响》材料二1986年,当代学者李泽厚在《走向未来》杂志创刊号发表《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一文,这是当时对新文化运动所能达到的“最为漂亮”的回答,自此“启蒙与救亡”即成为支配性的阐释范式,延绵至今。——摘编自吴宝林《如何超越“辉格史”:关于新文化运动的百年评价》(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洋军阀政府对待传统儒学的态度及其意图。(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对“新文化运动”的看法。【答案】(1)态度:维护和宣扬儒家文化,极力推崇传统儒学。意图:加强对民众的思想控制;借助儒学强化其政治的合法性,维系北洋军阀的统治。(2)评析:材料二看到了“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影响,认为其促进了思想解放;具有明显的救亡图存色彩。但没有看到它的局限性,如没有直接同北洋军阀进行斗争,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对待中西方文化存在明显的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倾向,以及没有广泛发动人民群众等。【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第一小问态度:由材料“传统儒学中以‘克已复礼’思想为代表的礼制思想对于协调社会关系、维持封建政权稳定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北洋军阀深谙传统儒学的作用,因此,在北洋军阀统治期间出现了一系列的“尊孔复古”逆潮。”可得出维护和宣扬儒家文化,极力推崇传统儒学。第二小问意图:由材料“1913年袁世凯下令尊孔;1917年张勋拥溥仪复辟,理由是维护儒家的纲纪;黎元洪在1922年复任总统时发表的通电中指出,中国之所以乱七八糟,正是因为“下放其上……婚媾凶终,师友义绝,翻云覆雨,人道荡然”及所学可得出加强对民众的思想控制;由材料“1927年张作霖下令定礼制,次年祭孔。北洋军阀集团深受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他们有意识地利用封建儒家文化,构建起诸如吴佩孚的‘内圣为体,外王为用’的治国理念。”及所学可得出借助儒学强化其政治的合法性,维系北洋军阀的统治。【小问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15年的中国。由材料“1986年,当代学者李泽厚在《走向未来》杂志创刊号发表《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一文,这是当时对新文化运动所能达到的‘最为漂亮’的回答,自此‘启蒙与救亡’即成为支配性的阐释范式,延绵至今。”及所学可知,分别从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救亡意识的色彩;资产阶级的局限性;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等方面分析说明,例如:作者看到了“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影响,认为其促进了思想解放;具有明显的救亡图存色彩。但没有看到它的局限性,如没有直接同北洋军阀进行斗争,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对待中西方文化存在明显的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倾向,以及没有广泛发动人民群众等。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49-1956年中国农、轻、重在工农业总产值中占比变化情况表。
占比(%)年份农业工业轻工业重工业1949703022.17.9195256.943.127.815.3195648.751.329.621.7材料二:“一五”计划关于工业化建设的总体设想是:基本完成以鞍钢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建设,同时进行华北、西北、华中的新工业基地建设,进而推进全国工业的发展。……从投资的分配看,694个投资项目中有472个放在内地,其余222个大部分放在东北。沿海地区几乎没有什么大项目。——以上材料均据虞和平《中国现代化历程》整理(1)根据材料一,指出1950-1956年我国经济成分的变化,并分析上述变化的历史意义。(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一五”计划关于工业化建设总体设想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答案】(1)变化:重工业所占比重迅速增加;农业所占比重下降,轻工业所占比重增幅有限。意义:“一五”计划建设成效显著,初步奠定了社会工业化的基础。(2)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重点发展区域东北地区,在华北、西北、华中地区同时进行。原因:重工业基础薄弱;面临帝国主义的军事威胁和经济封锁;巩固国防的需要;借鉴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验;东北靠近苏联,便于接受援助。【解析】【小问1】本题是对比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50——1956年(中国)。变化:根据材料“1949——1956年中国农、轻、重在工农业总产值中占比变化情况表”可知,重工业由7.9上升到21.7,其所占比重迅速增加,而农业由70下降为48.7,其所占比重下降,轻工业的所占比重则增幅有限。意义:根据材料“1949——1956年中国农、轻、重在工农业总产值中占比变化情况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开展“一五”,推动工业化建设,成效显著,初步奠定了社会工业化的基础。【小问2】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53——1957年(中国)。特点:根据材料“基本完成以鞍钢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建设,同时进行华北、西北、华中的新工业基地建设,进而推进全国工业的发展。”可知,优先发展重工业,重点发展区域在东北地区,在华北、西北、华中地区同时进行。原因:根据材料“基本完成以鞍钢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建设,同时进行华北、西北、华中的新工业基地建设,进而推进全国工业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重工业基础薄弱,同时面临帝国主义的军事威胁和经济封锁;根据材料“694个投资项目中有472个放在内地,其余222个大部分放在东北。沿海地区几乎没有什么大项目。”可知,项目分配体现了巩固国防的需要,以及借鉴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验,重点发展东北是因为东北靠近苏联,便于接受援助。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西四旗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题,总计60分)1.图是三星堆遗址出土的一件青铜鸟足神像,这件文物融合了三星堆文明、夏商文明的典型特征,也兼具了良渚、仰韶、石家河等文明的印记。这一文物印证了()A.区域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B.国家初始形态基本具备C.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特征 D.宗教蒙昧主义思想盛行【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三星堆时期的青铜器。根据材料“融合了三星堆文明、夏商文明的典型特征,也兼具了良渚、仰韶、石家河等文明的印记”可知,三星堆的青铜鸟足神像兼具夏商文明、长江良渚文明、黄河仰韶文明的特征,说明三星堆文明和中原其他文明存在一定联系,体现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C项正确;材料无法得出区域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的结论,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国家初始形态基本包括监狱、军队、法律等国家暴力机器的出现,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宗教蒙昧主义思想盛行的相关内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2.商鞅主张“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韩非子也提出“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他们的共同追求是()A.以法为工具管理国家 B.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C.重视先王的治理经验 D.厉行改革推动社会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意思是治国并不是只有一条道路,只要有利于国家,就不一定非要拘泥于古法旧制。“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的意思是如今想要按照从前的圣人治理国家的方法来治理百姓,和守柱待兔没有两样。因此,商鞅和韩非子的共同追求是厉行改革推动社会发展,D项正确;材料反映了商鞅和韩非子的共同追求是厉行改革推动社会发展,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法家维护的是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排除B项;儒家重视先王的治理经验,不符合法家思想,排除C项。故选D项。3.如图为“秦朝统治机构示意图”,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①秦朝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②秦朝相权被一分为三,加强了皇权③这一制度加速了秦朝的灭亡④秦朝地方主要官员由中央任免和考核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反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据本题材料“秦朝统治机构示意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相权归属于丞相,并未被一分为三,②项解读不正确。秦朝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在地方实行郡县制,这些制度有利于巩固秦的统一,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并不是加速秦朝灭亡的因素,③项解读不正确,B项符合题意,选择B项;秦朝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在地方实行郡县制,秦朝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①项解读正确,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秦朝在地方实行郡县制,秦朝地方主要官员由中央任免和考核,④项解读正确,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秦朝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在地方实行郡县制,秦朝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①项解读正确,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4.下表为汉武帝统治时期(公元前133-112年)巩固统治的主要措施,下面对此表解读有误的是()时间主要事件元光二年(公元前133年)对匈奴开战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收复河套,同年颁布推恩令元朔五年至元狩四年(公元前124-前119年)卫青、霍去病连续4次大战匈奴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同年实行盐铁专卖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统一货币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削夺106个列侯的爵位A.反击匈奴的战争需要加强中央集权 B.出使西域使西域地区得到有效管理C.采取经济措施为集中财力支援战争 D.颁布推恩令成功削弱了诸侯王势力【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反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武帝统治时期(中国)。汉武帝统治时期,派遣张骞出使西域,但并未对该地区进行有效管理,到公元前60年,才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对该地区进行管理,B项符合题意,选择B项;汉武帝时期,北击匈奴的战争需要加强中央集权,以保证军事的胜利,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汉武帝时期采取经济措施,实行盐铁专卖,统一货币,集中财力支援战争,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汉武帝时期,颁布推恩令,成功削弱了诸侯王势力,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5.如表为不同典籍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评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共同历史影响是()文献评述魏收《魏书》孝文慨慕华风,力变夷俗,始迁洛邑,根本既虚,随即崩溃,亦不过数十年,天下复还中国之旧矣。欧阳修《居士集》七世至于孝文,而去夷即华,易姓建都,遂定天下之乱,然后修礼乐,兴制度而文之。赵翼《廿二史札记》盖徒欲兴文治以比于古帝王,不知武事已渐弛也。马端临《文献通考》自孝文定鼎伊洛,务欲以夏变夷,遂至矫枉过正,宗文鄙武,六镇兵率多摈弃之,有同奴隶。A.巩固了北魏政权的统治 B.削弱了草原民族的武装C.推动了鲜卑族汉化进程 D.恢复和发展了北方经济【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魏(中国)。据本题材料图表信息可知,“孝文慨慕华风,力变夷俗”“去夷即华,易姓建都”“欲兴文治以比于古帝王”“务欲以夏变夷”等说法的共同之处在于,以上典籍都认为北魏孝文帝改革推动了鲜卑族汉化进程,C项正确;巩固了北魏政权的统治与“根本既虚,随即崩溃”“六镇兵率多摈弃之”等说法不符,排除A项;削弱了草原民族的武装只是部分信息,与欧阳修的观点不符,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北方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6.中国古代非常重视对边疆的管理经营,如图所示民族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A.西南边疆各族称唐玄宗为“天可汗” B.北方设安北、单于都护府进行管辖C.在东北设都司、卫、所 D.先后设北庭都护府、安西都护府统辖天山南北【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据材料图片疆域范围可知,朝代为唐朝,唐朝的边疆管理机构主要是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西北设安西、北庭大都护府,北方设安北、单于大都护府,东北设安东大都护府,南方设安南大都护府。都督府都督、羁縻州刺史由各民族首领担任,由大都护府直接管辖,上统于中央政府,B项正确;西北边疆各族称唐太宗为“天可汗”,并非边疆各族,排除A项;明朝对边疆各民族采取羁縻(笼络)政策,在东北,设羁縻性质的都司、卫、所,对女真族进行管理,排除C项;唐朝先设置安西都护府,后设置北庭都护府,统辖天山南北,排除D项。故选B项。7.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但又择他官参加议政,也是宰相。唐中叶以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才是真正的宰相,三省长官先后被排斥出宰相行列,成为荣誉职务。这一变化反映了()A.宰相制度的废除 B.政府行政效率的提高C.皇权的逐渐加强 D.官员队伍的不断扩大【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从初唐到唐中叶以后,三省长官从宰相到成为荣誉职务,反映了相权的不断削弱,皇权的逐渐加强,C项正确;据所学,明朝朱元璋时,宰相制度被废除,排除A项;材料内容与政府行政效率提高无关,排除B项;材料未说其他部门官员的情况,不能得出官员队伍的不断扩大,排除D项。故选C项。8.如表所示为某同学搜集的学习材料,他学习的主题最有可能是()奈良时代(710—794年)的日本文献中关于茶的记载极其少见。从630年到894年,日本共遣使赴唐15次。平安时代前期(794—930年),人们开始种茶、制茶、饮茶、咏茶,茶文化之风大盛。815年,嵯峨天皇临朝时,入唐法师空海上书《献梵字及杂文表》云“观练余暇,时学印度之文,茶汤坐来,乍阅震旦(梵文‘中国’的音译)之书”。A.遣唐使推动了中国茶文化在日本传播 B.唐朝实行“厚往薄来”的外贸方针C.唐文化对东南亚国家具有巨大吸引力 D.唐朝实行开放包容的文化政策【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日本。根据表格信息可知,这些材料涉及的都是古代的日本,是日本在派遣遣唐使后,茶开始在日本流行,说明遣唐使推动了中国茶文化在日本传播,A项正确;材料涉及的不是唐朝的外贸政策和唐文化的吸引力以及唐朝的文化政策,排除BCD项。故选A项。9.宋太祖把宰相的人数由两人增加到三人,设立参知政事,使政务由宰相、参知政事等一起讨论,最后由皇帝亲自裁决;设立枢密院掌管军政,其长官地位与宰相相等;把财政大权从宰相掌管中分离出来,由()A.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最终建立 B.分散决策权力利于提高决策效率C.有利于加强皇帝对朝政的掌控 D.意在提高文官和士人的政治地位【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可知是推断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宋代。根据材料可知,宋太祖将宰相人数增加并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权力,这样做有利于加强皇权和对朝政的掌控,C项正确。中央集权制建立是在秦朝,排除A项;宋太祖的做法只是要加强皇权,和决策效率无关,排除B项;宋太祖的目的是要加强皇权,排除D项。故选C项。10.元朝实行行省制度,人为地造成行省间犬牙交错的局面,从而使行省长官失去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这一举措有利于()A.消除藩镇割据 B.强化地方权力 C.促进民族交融 D.加强中央集权【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时期(中国)。根据“人为地造成行省间犬牙交错的局面,从而使行省长官失去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可知元朝时期行省的设置方式人为的削弱了地方势力,从而有助于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中央集权,D项正确;元朝没有出现藩镇割据,“消除藩镇割据”的说法无从体现,排除A项;这一举措是在弱化地方权力,排除B项;这一举措是为了弱化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而不是促进民族交融,排除C项。故选D项。11.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展现了汴京的繁华。我们于图中十字路口,会看到一家卖小吃的流动摊位、一间招牌为“刘家上色沉檀拣香”的香药铺;右上方是一个说书摊位、一间羊肉铺、一个小吃摊、一个鲜花摊、一家豪华大酒店“孙羊正店”;一个销售“香饮子”(饮料)的小摊;一家“解库”(当铺)。这些细节反映了宋朝城市()A.生活便利丰富 B.突破了时空的限制 C.纸币投入使用 D.商业繁盛外贸发达【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根据材料“会看到一家卖小吃的流动摊位……一家“解库”(当铺)”可知,宋代汴京城内有满足人民生活方方面面的摊位,基本生活、说书娱乐等一应俱全,体现了宋朝城市生活便利丰富,A项正确;商业突破时空限制表现在地点不受限制、夜市出现等方面,材料信息与此无关,排除B项;材料并未涉及交易方式,是否用纸币看不出来,排除C项;汴京是内陆城市,外贸发达无从得出,排除D项。故选A项。12.宋代理学家张载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一直为后人所传颂。该思想()A.利于统治者进一步控制百姓 B.体现个人对社会的责任C.丰富了中华文化的理论思维 D.带有客观唯心主义倾向【答案】B【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时期的中国。据题意可知,北宋理学家张载提出了著名的“横渠四句”,体现了儒学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所以该思想体现了个人对社会的责任,B项正确;这四句话体现的是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统治者进一步控制百姓无关,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个人对社会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丰富中华文化的理论思维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这四句话带有强烈的个人主观意愿,无法说明带有客观唯心主义倾向,排除D项。故选B项。13.《利马窦中国札记》中对明朝政治体制做了这样的描述:“虽然帝国并不由知识阶级即‘哲人’在进行管理这种说法是正确的,但必须承认他们对帝国的统治者有着广泛的影响。……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所有的文件都必须由大臣审阅呈交皇帝。”关于这种政治体制,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A.这种政治体制下的大臣拥有票拟权 B.是法定的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C.这种政治体制强化了君主专制制度 D.这种政治制度正式形成于明成祖时【答案】B【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反向题。时空范围为明代(中国)。材料所说的政治体制是明朝的内阁制度。明朝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并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B项说法错误,B项符合题意;明朝内阁大臣有票拟权,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内阁体制强化了君主专制制度,C项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明成祖时期设立内阁,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14.据估算,中国古代人口从西汉末至南宋绍熙年间才实现翻番,历经近1200年;从南宋的1亿人到17世纪中叶增加50%用了450年的时间;18世纪前期至19世纪前期人口则增加160%~170%。清朝中期这一人口发展趋势()A.加剧了人地矛盾 B.加速了经济重心的南移C.推动了科技进步 D.提高了政府的财政收入【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清朝人口增长速度加快,人口大量增长,加剧了人地矛盾,A项正确;南宋时经济重心已经南移完成,排除B项;清朝中期科技处于停滞状态,排除C项;清朝实行“摊丁入亩”,人口不再作为税收的依据,排除D项。故选A项。15.明清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本,王夫之批判君主专制,顾炎武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三大思想家其思想实质上是()A.资产阶级思想的呈现 B.宋明理学的不断深化C.儒家民本思想的复兴 D.儒家思想批判和继承【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明末清初。根据材料“明清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本,王夫之批判君主专制,顾炎武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及所学可知,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三位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D项正确;此时的中国并未产生资产阶级,排除A项;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的思想是对宋明理学的批判,并非不断深化,排除B项;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并不是儒家民本思想的复兴,排除C项。故选D项。16.以下表格描述了清政府对不平等条约某些条款的态度,这反映出清政府()相关条约清政府的态度割香港岛给英国荒岛、孤峙海中、贫困、有伤国体、暂行赏借。中英协定关税每种货物应纳多少关税明白的载于条约,可省除争执。领事裁判权免致小事酿成大案,不过是让夷人管夷人,最方便最省事的办法。A.缺乏近代国家主权观念 B.“天朝上国”的观念C.认识到列强侵华的本质 D.对中英外交博弈的态度【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时期的中国。材料中的这些不平等条约条款体现了列强对中国主权的侵犯,但是从清政府的态度来看,说明其对列强侵华的本质认识不清,缺乏近代国家主权观念,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天朝上国的观念,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清政府对列强侵华本质认识不清,排除C项;材料与对中英外交博弈的态度的说法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7.近40年来,有研究者从社会经济视角,关注太平天国运动对当时中国社会经济最为发达的江南地区造成的破坏;有学者从情感史角度认为,这场运动使江南尽成废墟,给民众留下难以释怀的伤痛;也有人全盘否定太平天国运动,称之为中华民族的历史性大灾难。这启示我们()A.拓展研究视角有助于客观认识历史 B.研究视角越新颖越能接近历史真相C.研究视角的选取能够决定历史结论 D.近期研究视角比传统视角更加可信【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根据材料“从社会经济视角”“从情感史角度”“有人全盘否定太平天国运动”可知,不同的学者站在不同的角度对太平天国运动得出了差异性的评价,这说明我们对于历史事件的研究需要全面的视角及客观的态度,A项正确;材料无法说明研究视角越新颖与历史真相之间的关系,表述不准确,排除B项;研究视角的选取会对历史结论产生一定的影响,表述不准确,排除C项;材料并未比较近期研究视角与传统视角的可信度,表述不准确,排除D项。故选A项。18.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委派一批官僚或买办作为洋务企业中的“督办”“会办”“总办”“帮办”等,他们难以避免因“官”“商”两种角色的相互排斥性而产生一系列冲突,结果造成官办企业中封建国家利益及官督商办企业中资产主体利益的承载者被虚化了,企业的主体性泯灭了。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洋务运动对晚清社会的影响有限 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到官府压制C.洋务企业生产经营模式存在弊端 D.民族工业无法抵御列强商品输出【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洋务运动时期的中国。据材料“造成官办企业中封建国家利益及官督商办企业中资产主体利益的承载者被虚化了,企业的主体性泯灭了”,结合所学可知,这说明洋务企业“官督商办”等生产经营模式存在严重弊端,C项正确;洋务运动对晚清社会的影响很大,A项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洋务企业,不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材料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到官府压制无关,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民族工业是否抵御列强商品输出,排除D项。故选C项。19.戊戌政变后,慈禧太后陆续废止了种种变法政令,但她认识到在领导权以外的各项事业,必须依靠新人去办;而新的人才旧办法是培养不出来的,只有改用新办法,为此保留了京师大学堂。其根本目的是()A.借此维护自身的统治地位 B.培养精通西学的各类人才C.改变自己的政治保守形象 D.认识到新式教育的先进性【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戊戌政变后(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戊戌政变后,为维护统治,需要新式人才,慈禧太后便保留了京师大学堂,培养新人去办领导权以外的各项事业,可见其根本目的是借此维护自身的统治地位,A项正确;“培养精通西学的各类人才”是目的之一但不是根本目的,排除B项;根本目的是维护自身的统治,不是改变慈禧太后的政治保守形象,排除C项;据材料可知,根本目的是利用京师大学堂培养新人,来维护自身的统治地位,“认识到新式教育的先进性”不是目的,排除D项。故选A项。20.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后的中国“就像经过商周之间的革命,不会退回到部落酋长的世界;就像经过秦汉之间的革命,不会退回到贵族阶级的世界。所以从历史上看来,是有空前绝大的意义”。可作为上述观点佐证的是,辛亥革命()A.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B.结束了中国的专制制度C.实现了国人救亡图存的意愿 D.完成了民族革命的任务【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1—1912年(中国)。据材料可知,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像商周革命或秦汉革命一样,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形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传播了民主共和观念,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装饰装修工程分包合同
- 2025技术传授合同样式
- 二零二五年度高端装备价格保密合同3篇
- 2025年度绿色建筑示范项目建房协议书3篇
- 二零二五年度企业内部停车场车辆使用免责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智能家居系统发起人投资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历史文化街区物业用房移交及文化保护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社区食堂兼职煮饭人员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内部员工保密协议模板:企业核心竞争力保护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文化产业公司股权分割协议模板3篇
- 2025年上半年河南省西峡县部分事业单位招考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1
- 深交所创业板注册制发行上市审核动态(2020-2022)
- 手术室护理组长竞聘
-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试题以及答案(二)
- 小学生防打架斗殴安全教育
- 2024-2025学年九年级英语上学期期末真题复习 专题09 单词拼写(安徽专用)
- 网络运营代销合同范例
- 2024年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14课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
- 植保无人机安全飞行
- 医疗纠纷事件汇报
- 2024年村干部个人工作总结例文(3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