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现代化推进手册_第1页
农业现代化推进手册_第2页
农业现代化推进手册_第3页
农业现代化推进手册_第4页
农业现代化推进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现代化推进手册TOC\o"1-2"\h\u22336第一章:绪论 264361.1农业现代化的概念与意义 2123971.2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趋势 322502第二章:政策法规与规划 4196902.1农业现代化政策法规概述 4208072.2农业现代化规划编制 4268592.3农业现代化政策实施与监管 51789第三章:农业科技创新 5174653.1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5130193.2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 6281313.3农业科技人才培养与引进 631280第四章: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7262534.1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 7208224.2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方法 757064.3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案例分析 714516第五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8148735.1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领域 817145.1.1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8200965.1.2农村道路建设 8200855.1.3农业机械化设施建设 8265965.1.4农村信息化设施建设 8126425.2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管理与维护 8118975.2.1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965735.2.2落实维护责任 989795.2.3加强资金保障 937225.2.4提高农民参与度 9151325.3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乡村振兴 958145.3.1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954835.3.2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911355.3.3改善农村生活环境 9222485.3.4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97709第六章:农业机械化 9299706.1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与趋势 9289736.1.1发展现状 996936.1.2发展趋势 10186796.2农业机械化技术应用 10101336.2.1传统技术应用 10209046.2.2现代技术应用 10267786.3农业机械化政策与法规 10285366.3.1政策支持 1056796.3.2法规保障 1121700第七章:农业信息化 1148037.1农业信息化建设现状与趋势 11301457.1.1现状 1159617.1.2趋势 11119937.2农业信息化技术应用 1183577.2.1农业物联网技术 12232907.2.2农业大数据技术 1244137.2.3农业人工智能技术 12167377.3农业信息化政策与法规 12287017.3.1政策支持 12160337.3.2法规保障 12149437.3.3政策实施与监管 1227380第八章:农业绿色发展 1283738.1农业绿色发展的理念与目标 12205138.1.1理念 1267188.1.2目标 1349838.2农业绿色生产技术与管理 13161458.2.1绿色生产技术 13237198.2.2绿色生产管理 13123278.3农业绿色发展的政策与措施 14185768.3.1政策支持 14162668.3.2措施保障 1428465第九章:农业产业化经营 14253239.1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 14323489.2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与管理 1530969.3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政策与支持 1514056第十章:农业现代化推进策略与措施 16765010.1农业现代化推进的总体策略 161853310.2农业现代化推进的具体措施 161061310.2.1加强农业科技创新 161015910.2.2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161617610.2.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16788610.2.4完善农业政策体系 161420710.3农业现代化推进的案例分析 16230010.3.1某地区农业现代化推进案例分析 161517510.3.2某地区农业现代化推进案例分析 17第一章:绪论1.1农业现代化的概念与意义农业现代化是指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通过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实现农业生产力的提升、生产关系的优化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农业现代化涵盖了农业生产手段、生产技术、生产组织、经营模式等多个方面,旨在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效率,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农业现代化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农业现代化有助于提高农产品产量、品质和竞争力,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维护社会稳定。(2)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农业现代化有助于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农民生活水平。(3)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农业现代化强调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有利于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4)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农业现代化有助于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距。1.2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科技的发展和农业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农业生产逐渐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2)农业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农业现代化的核心动力,未来农业现代化将更加注重科技创新,特别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农业机械化等领域的发展。(3)农业产业链整合。农业现代化将推动农业产业链的整合,实现从生产、加工、销售到服务的一体化发展,提高农业附加值。(4)农业绿色发展。农业现代化强调绿色发展,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5)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将不断完善,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加全面、高效的服务。(6)农业国际化。农业现代化将推动农业走向国际化,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趋势是多方面的,需要我们从政策、科技、市场等多个层面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以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第二章:政策法规与规划2.1农业现代化政策法规概述农业现代化政策法规是指导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依据,旨在明确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方向、目标和任务,保障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我国农业现代化政策法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等,为农业现代化提供法律保障。(2)政策文件:如《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国家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等,明确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3)部门规章:如《农业现代化实施方案》、《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实施方案》等,对农业现代化建设进行具体指导。(4)地方政策: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出台了一系列农业现代化政策法规,推动本地农业现代化进程。2.2农业现代化规划编制农业现代化规划是对农业现代化发展进行全面、系统、前瞻性设计的行动纲领。规划编制应遵循以下原则:(1)科学性:遵循农业发展的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规律,保证规划的科学性。(2)前瞻性:充分考虑国内外发展趋势,预测未来农业发展需求,保证规划的前瞻性。(3)实用性:紧密结合实际,保证规划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4)协调性:协调各方利益,促进农业与国民经济、社会、环境等各领域的协调发展。农业现代化规划编制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明确规划目标:根据国家战略和地方实际情况,确定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总体目标。(2)分析现状:对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基础条件、优势与劣势进行详细分析。(3)确定发展重点:根据国家政策导向和地方实际需求,明确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点领域。(4)制定政策措施:提出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5)评估与调整: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定期评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2.3农业现代化政策实施与监管农业现代化政策实施与监管是保证政策法规得以落实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健全政策实施机制:明确政策实施的责任主体,制定具体实施细则,保证政策落地生根。(2)加强政策宣传与培训:通过多种渠道宣传农业现代化政策,提高政策知晓度,加强对政策执行者的培训,提高政策执行力。(3)强化政策监管与评估:建立政策实施监管体系,对政策执行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及时发觉问题并予以解决。(4)完善政策激励机制:对政策实施效果显著的地区和单位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发政策实施的积极性。(5)加强政策调整与优化:根据政策实施效果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新要求,及时调整和优化政策内容,保证政策始终保持前瞻性和有效性。第三章:农业科技创新3.1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是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关键环节。该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1)政策法规建设:建立健全农业科技创新政策法规体系,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有力保障。明确农业科技创新的方向、目标和任务,制定相关优惠政策,鼓励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等参与农业科技创新。(2)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整合各类科技创新资源,提高科技创新效率。主要包括农业科研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3)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农业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技术、资金、人才和信息等支持。加强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有助于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和应用水平。(4)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参与国际农业科技创新合作与交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3.2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是农业科技创新的核心环节。以下措施有助于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水平:(1)优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鼓励科研人员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同时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建设,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2)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产学研紧密结合,促进农业科技成果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应加强合作,共同开展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3)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加大对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力度,提高农民对农业科技成果的认识和应用水平。通过培训、宣传等方式,让农民掌握先进的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4)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市场信息和政策咨询等服务,帮助农民解决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3.3农业科技人才培养与引进农业科技人才培养与引进是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以下措施有助于加强农业科技人才培养与引进:(1)加强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提高农业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质量,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农业科技人才。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2)实施人才引进计划:通过实施人才引进计划,引进国内外优秀农业科技人才,提升农业科技创新团队的整体水平。同时为引进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激发其创新活力。(3)加强人才培训和交流:加大对农业科技人才的培训和交流力度,提高其业务水平和创新能力。通过举办学术研讨会、技术培训等活动,促进农业科技人才的成长。(4)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建立健全农业科技人才激励机制,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对在农业科技创新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发其创新动力。第四章:农业产业结构调整4.1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应以以下原则为基础:(1)科学规划原则: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时,应根据地区资源禀赋、生态环境、市场需求等因素进行科学规划,保证农业产业布局合理、发展有序。(2)可持续发展原则: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保证农业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3)市场导向原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4)科技创新原则: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业产业技术水平。4.2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方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可采取以下方法:(1)优化农业产业布局:根据地区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发展优势产业,提高农业产值。(2)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大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特色农产品等结构调整力度,提高农产品附加值。(3)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龙头企业,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产值。(4)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业产业技术水平,降低生产成本。4.3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案例分析以下为我国某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案例分析:某地区地处丘陵地带,土地资源丰富,但农业产业结构单一,以粮食作物为主。该地区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主要措施如下:(1)优化农业产业布局:根据地区资源禀赋,将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等合理布局,发展特色农业。(2)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大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结构调整力度,发展设施农业、观光农业等新兴产业。(3)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龙头企业,发展农民合作社,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4)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业产业技术水平,降低生产成本。通过以上措施,该地区农业产业结构得到了优化,农业产值不断提高,农民增收效果明显。第五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5.1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领域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点领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5.1.1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农田水利设施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主要包括灌溉、排水、水土保持等方面。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应结合当地水资源状况和农田需求,优化配置水资源,提高农田抗灾能力。5.1.2农村道路建设农村道路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出行。农村道路建设应充分考虑农村地形、气候和农民需求,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安全性。5.1.3农业机械化设施建设农业机械化设施建设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关键。应加大对农业机械化设施的投入,推广适用、高效的农业机械,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5.1.4农村信息化设施建设农村信息化设施建设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应加快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广农业信息技术应用,提高农业信息服务水平。5.2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管理与维护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后,加强管理与维护是保证设施正常运行和发挥效益的关键。5.2.1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农业基础设施管理制度,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加强对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使用和维护管理。5.2.2落实维护责任明确农业基础设施维护责任,保证设施的正常运行。对损坏的设施及时进行修复,提高农业基础设施的使用寿命。5.2.3加强资金保障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保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充足。合理使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5.2.4提高农民参与度鼓励农民参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提高农民对农业基础设施的认识和维护意识。5.3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乡村振兴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乡村振兴密切相关,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5.3.1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为乡村振兴提供物质基础。5.3.2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增加农民收入。5.3.3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5.3.4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第六章:农业机械化6.1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与趋势6.1.1发展现状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国家对农业现代化的重视,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作业水平、服务水平均得到了明显改善。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已经覆盖了主要农作物生产环节,农业生产效率得到显著提升。6.1.2发展趋势(1)智能化:信息技术、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农业机械化将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智能农业机械装备将具备自主导航、自动作业、故障诊断等功能,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2)绿色化:环保意识的提升使得农业机械化向绿色化方向发展。未来,农业机械化将更加注重节能、减排、环保,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和环保型农业机械。(3)规模化:我国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的发展,农业机械化将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大型、高效、复合型农业机械将逐渐成为主流。6.2农业机械化技术应用6.2.1传统技术应用传统的农业机械化技术主要包括耕耘、播种、施肥、收割、运输等环节。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得农业生产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降低了劳动强度。6.2.2现代技术应用(1)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如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对农业机械化设备进行远程监控、故障诊断、作业调度等,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2)智能化技术:应用智能传感器、控制系统等,实现农业机械化设备的自主导航、自动作业等功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3)新能源技术:应用新能源,如太阳能、电能等,替代传统燃油机械,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6.3农业机械化政策与法规6.3.1政策支持我国高度重视农业机械化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推动农业机械化进程。主要包括:(1)财政补贴:对购买农业机械化设备的农户和企业给予财政补贴,降低其购买成本。(2)税收优惠:对农业机械化设备生产、销售、使用等环节给予税收优惠,鼓励农业机械化发展。(3)金融支持:为农业机械化项目提供信贷支持,降低融资成本。6.3.2法规保障为保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顺利进行,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法规,对农业机械化设备的生产、销售、使用、维修等环节进行规范。主要包括:(1)产品质量法:规定农业机械化设备的生产企业必须保证产品质量,不得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2)安全生产法:要求农业机械化设备使用单位加强安全管理,保证设备安全运行。(3)环境保护法:规定农业机械化设备的生产、使用应符合环保要求,减少环境污染。第七章:农业信息化7.1农业信息化建设现状与趋势7.1.1现状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目前农业信息化建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信息传输网络、数据中心、物联网感知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为农业信息化提供了基础保障。(2)农业信息技术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农业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农业生产、管理、销售等环节得到广泛应用。(3)农业信息服务体系日益健全。以农业信息服务平台、12316农业信息等为代表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为广大农民提供了便捷的信息服务。7.1.2趋势(1)农业信息化向深度融合方向发展。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农业信息化将更加注重与农业产业、农村经济的深度融合,提升农业产业链的智能化水平。(2)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将持续优化。未来,我国将进一步加大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升农业信息化水平。(3)农业信息技术创新与应用不断加速。农业信息化技术创新将持续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7.2农业信息化技术应用7.2.1农业物联网技术农业物联网技术通过将物联网感知设备与农业生产、管理、销售等环节相结合,实现对农业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和智能化管理。主要包括智能温室、智能灌溉、智能养殖等技术。7.2.2农业大数据技术农业大数据技术通过对农业数据进行挖掘、分析与利用,为农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主要包括农业资源调查与监测、农业病虫害预测、农产品市场分析等方面。7.2.3农业人工智能技术农业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模拟人类智能,实现对农业生产、管理、销售等环节的智能化决策支持。主要包括农业智能决策、农业智能、农业智能问答等技术。7.3农业信息化政策与法规7.3.1政策支持我国高度重视农业信息化建设,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予以支持。如《关于推进农业信息化和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农业现代化实施方案》等。7.3.2法规保障为保证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等。这些法规为农业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7.3.3政策实施与监管各级应认真贯彻落实农业信息化政策,加大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业信息化技术应用。同时加强对农业信息化政策实施的监管,保证政策效果得到充分发挥。第八章:农业绿色发展8.1农业绿色发展的理念与目标农业绿色发展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充分运用生态学原理和现代科学技术,以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为核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型发展模式。8.1.1理念(1)生态优先:强调在农业生产中遵循自然规律,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和修复功能,实现农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2)资源高效利用:提高农业生产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3)农产品质量安全: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4)农业产业升级: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融合,推动农业产业链向高端、绿色、智能化方向发展。8.1.2目标(1)生态环境改善:通过农业绿色发展,使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实现生态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2)农业生产能力提升: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增加农业产值,保障国家粮食安全。(3)农民收入增长:通过农业绿色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促进农民增收致富。(4)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提升农业国际竞争力。8.2农业绿色生产技术与管理8.2.1绿色生产技术(1)节能减排技术:推广节能型农业机械、设施农业、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技术,降低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2)生物防治技术:运用生物防治方法,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减轻对生态环境的污染。(3)生态农业技术:发展生态农业,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稳定性。(4)智能农业技术: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智能化水平。8.2.2绿色生产管理(1)农业标准化生产:制定和完善农业标准体系,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2)农业废弃物处理:加强农业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减少农业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3)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实施退耕还林、还草、还湿等生态修复工程。(4)农业产业融合:推动农业与旅游、文化、教育等产业的深度融合,提高农业附加值。8.3农业绿色发展的政策与措施8.3.1政策支持(1)财政补贴:加大对农业绿色发展的财政支持力度,鼓励农民采用绿色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2)税收优惠:对农业绿色发展项目给予税收优惠政策,降低农业生产成本。(3)金融支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农业绿色发展的信贷支持力度,为农业绿色发展提供资金保障。8.3.2措施保障(1)完善法律法规:制定和完善农业绿色发展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农业生产行为。(2)加强宣传教育:普及农业绿色发展知识,提高农民环保意识。(3)建立监测体系:建立农业绿色发展监测体系,对农业生态环境进行实时监测。(4)优化农业布局:根据资源条件和生态环境状况,优化农业布局,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第九章:农业产业化经营9.1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将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有机结合,形成产业链,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一种经营方式。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1)龙头企业带动型:以龙头企业为核心,通过签订订单、提供技术支持、保障产品销售等方式,带动周边农户共同发展。(2)合作社型:农民自愿组成合作社,实行统一生产、统一加工、统一销售,实现规模经营。(3)家庭农场型:以家庭农场为单位,进行专业化生产,提高农产品品质和附加值。(4)股份合作型:农户以土地、资金、技术等要素入股,共同参与企业经营,共享利润。9.2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与管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与管理是保证农业产业链高效运行的关键。以下是一些建议:(1)建立健全组织架构:明确各环节的责任主体,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保证产业链的顺畅运行。(2)加强信息化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产业链各环节的信息共享,提高决策效率。(3)优化资源配置:合理配置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4)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严格的质量检测标准,保证农产品质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