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游戏中大班幼儿同伴合作行为研究-以琼中县Y幼儿园为例_第1页
户外游戏中大班幼儿同伴合作行为研究-以琼中县Y幼儿园为例_第2页
户外游戏中大班幼儿同伴合作行为研究-以琼中县Y幼儿园为例_第3页
户外游戏中大班幼儿同伴合作行为研究-以琼中县Y幼儿园为例_第4页
户外游戏中大班幼儿同伴合作行为研究-以琼中县Y幼儿园为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发展心理学家塞尔曼把儿童观点采择能力发展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自我中心的观点采择(3-6岁)。这阶段的幼儿只能从自己的角度理解事物,不明白他人可能存在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大班幼儿的年龄符合第一阶段,说明他们的观点采择能力较差,仍以自我为中心思考和理解问题,这对大班幼儿进行同伴合作行为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所以大班幼儿同伴合作行为发生频率相对较低。笔者访谈的六位教师中有两位教师提出自己班上的幼儿存在不愿意和他人分享玩具的情况,这部分幼儿的同伴合作行为较少。笔者查阅资料发现这种现象与幼儿社会认知发展中的观点采择能力有关,如果幼儿习惯以自我为中心那么他们的同伴交往会出现问题。但随着幼儿的成长和发展,他们会逐渐减少对自我的过度关注,这种转变有利于他们更好地与同伴交往。笔者结合访谈与观察整理出以下两个案例:案例1某日幼儿在螺母积木区游戏时,A幼儿拿了大量的长木板、短木板和海绵垫在空地上围出一个区域搭建自己的房子进行游戏。与此同时,B幼儿也在另一边搭房子,搭建过程中他发现自己的海绵垫不够,而A幼儿那边还有剩余的材料,于是过去与A幼儿沟通交流。B:你这边有好多垫子,你可以拿一些给我用吗?A:不可以,这都是我的,你走开。B:那我可以加入你的游戏吗?我可以把我的木板也拿给你一起玩。A:不要,你走开,我要自己玩。B:我们一起玩好不好?我们可以搭一个很大的房子。A:不要,你好烦,我就要一个人玩。A幼儿拒绝了B幼儿提出的分享游戏材料、共同游戏的合作请求,独自一个人进行游戏。案例2幼儿在攀爬区进行游戏时发现可以用车轮和长木板组装滑板车,这个游戏受到许多幼儿的喜爱。但是攀爬区的车轮数量有限,而想要利用车轮组装滑板车的幼儿很多,所以经常出现材料不足的情况。这天C幼儿先拿到了两个车轮放到活动场地中,接着返回材料区搬长木板。这时D幼儿和E幼儿已经搬来了长木板,但是他们只拿到了一个车轮,于是在场地上寻找其他车轮,他们看到场地上C的车轮于是想要拿来游戏,此时C回到场地发生以下对话。C:这是我的,你们干嘛拿我的东西。D:我看到它放在这里没有人用,我才拿的。C:这是我刚刚放在这里的。D:我们不知道是你的,还给你。E:可是我们也想玩滑板车,但是我们只有一个轮子滑不起来,我们和你一起玩好不好。C:那你们要和我一起去搬木板。D、E:好!C幼儿理解D、E幼儿想要玩滑板车但是缺少游戏材料的困境,同意他们加入和自己一起游戏,他们一起合作组装了滑板车,共同游戏。分析案例发现,如果幼儿以自我为中心去思考问题不利于幼儿间同伴交往,幼儿难以进行同伴合作行为,而能够从他人的角度看待问题,愿意协商、分享的幼儿之间会自然地发生同伴合作行为。(二)客观因素1.幼儿的同伴关系结合访谈与观察发现,大班幼儿的同伴关系对同伴合作行为有影响。大班幼儿明显倾向于与自己关系较好的同伴一起合作,幼儿会主动邀请关系较好的同伴一起游戏或参与到他们的游戏之中,关系较好的幼儿之间同伴合作行为最为频繁。大班幼儿有时也会和关系一般的幼儿一起游戏并出现同伴合作行为,但极少与关系较差的幼儿出现合作行为,甚至拒绝和关系较差的幼儿一起游戏。访谈的六位教师中有三位教师认为幼儿同伴关系是影响幼儿同伴合作行为的因素。“大班的孩子已经在幼儿园读了好几个学期,他们都有自己的好朋友,自然而然地就会和好朋友或者熟悉的小伙伴一起游戏,经常一起合作。关系较差的孩子之间不怎么接触,很少会一起游戏、合作。”(T1教师)“你观察一下就会发现我们班上的晴晴、然然、佳佳是好朋友,他们的父母也认识,周末有时候还会一起去跳舞,户外游戏时经常一起玩小猫游戏,收取玩具时也会互帮互助,她们之间的同伴合作行为就很常见。但晴晴不喜欢调皮的思思,不会让她加入她们的游戏,她们就很少会一起合作。”(T2教师)“大家都喜欢和自己关系好的朋友一起玩啊,小孩子喜欢谁、和谁关系好,来幼儿园就会和谁聚在一起游戏,每天来幼儿园就是找自己的朋友。像延延平时经常和那几个小孩一起合作,如果其他几个小孩请假了,他基本上就自己一个人玩游戏,也不会参与到其他孩子的游戏中去。”(T3教师)2.家庭教育一个家庭的教育方式方法、教育理念等会影响幼儿的同伴合作行为。幼儿的家庭教育、成长环境和氛围等,均会对幼儿的性格、兴趣爱好以及社交技能的培养产生深远影响。而这些因素又会对幼儿的同伴合作行为产生影响。

如果父母经常性地溺爱、迁就幼儿,很少带孩子与其他幼儿交流交往,会导致幼儿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看待事情,不利于幼儿的社会交往,幼儿间同伴合作行为较少,容易在合作中产生矛盾冲突。反之,如果父母教育方式正确,经常鼓励幼儿与其他幼儿交流、共同游戏,幼儿能够在同伴交往过程中锻炼同伴交往能力,与其他幼儿友好相处,经常进行同伴合作行为。访谈的六位教师中有三位教师提到家庭教育的影响作用。“孩子不只在幼儿园接受教育,他们每天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相处的时间很长,家庭也会对幼儿行为产生很大影响。比如我们班上的浩浩和辰辰两个小孩都经常请假,一有不舒服家长就不让他们上幼儿园,浩浩请假少一点还会和其他小朋友交流接触,辰辰基本上一请假就是大半个月,天天和奶奶待在家里,性格非常内向,平时也不怎么说话,和其他幼儿的合作行为很少。”(T5教师)“家长的教育方式肯定会影响幼儿的性格特点、行为习惯。大家都喜欢和活泼开朗的小孩一起游戏,看到卫生习惯很差的小孩就躲得远远的。幼儿的性格养成、习惯保持除了教师教育还要家庭配合。比如泽泽的发展水平比其他幼儿低一些,他的父母对他很是照顾,平时在家都是父母喂饭,已经大班了还不会用筷子和勺子,其他小朋友都已经可以独立吃饭,只有他还会把饭菜撒到桌上、身上,虽然我们在幼儿园会教他常规,现在情况好了很多,但其他小孩多少受到影响,不喜欢和他一起游戏,那怎么会产生同伴合作行为呢。”(T6教师)3教师方面教师对幼儿同伴合作行为的关注和支持程度,会显著影响幼儿的同伴合作行为表现。在幼儿园中,教师是幼儿知识技能和社会规范的主要传授者,因此,教师的态度和行为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和行为表现影响深远。如若教师能充分认识到同伴合作行为对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并给予鼓励和肯定,这不仅能够增强参与同伴合作行为幼儿的积极性和合作意愿,还能引导其他幼儿更加认同和重视同伴间的合作行为,从而更乐于融入集体、参与同伴活动。反之,如果教师忽视合作的重要性,经常中断或干扰幼儿间的合作进程,可能会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产生负面效应,阻碍其合作意识和能力的提升,不利于培养幼儿同伴合作行为。访谈中的六位教师都支持幼儿合作。其中三位教师表示自己在教学中有支持行为,必要时会适当引导幼儿;三位教师表示支持幼儿进行同伴合作行为,但不会主动引导或介入幼儿的同伴合作行为。“我观察到幼儿出现典型的同伴合作行为时会记录下来,等游戏活动结束后找时间进行反馈。我分享的时候会让幼儿看图片或视频观察他们在做什么,出现了哪些困难或结果,还会请当事小朋友来分享他们的想法和游戏情况,大家一起讨论。在下一次的游戏活动中他们可以继续改进游戏,其他小朋友一起讨论也会产生出很多新的想法进行游戏。我觉得这对孩子的发展还是很有帮助的,他们可以相互学习。”(T2教师)从访谈结果来看,如果教师有提供支持,能够促进幼儿同伴合作行为。五、培养大班幼儿同伴合作行为的建议(一)家庭角度1.以身作则,培养幼儿的良好性格幼儿的性格是影响幼儿同伴合作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家长要发挥家庭教育的积极作用,以身作则,培养幼儿的良好性格。性格温和且外向的幼儿,更倾向于积极与人协作,同时,他们在合作中也表现出较高的能力和水平。性格过分内向的幼儿很少主动参与到他人的游戏或合作之中,性格强势的幼儿与其他幼儿相处存在问题。家长要以身作则,做幼儿的好榜样。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做到情绪稳定,轻声交流,遇到事情沉着冷静,对待幼儿温和耐心,为幼儿营造轻松、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幼儿以父母为榜样,形成良好性格。有的幼儿性格胆小、内向,家长可以经常性地鼓励幼儿进行社会交往,尽可能多的为幼儿创造与其他伙伴共同玩耍、游戏的机会,通过不断尝试让幼儿慢慢变得活泼、勇敢,愿意与他人交流沟通、一起游戏。有的幼儿性格暴躁、强势,在同伴交往中存在问题,家长应该采用正确的教育方式,让幼儿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知道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家长在幼儿犯错时及时教育纠正,有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性格。2.言传身教,帮助幼儿去自我中心化幼儿成长过程中大部分时间都是与父母一起度过的,父母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的观念和行为,父母言传身教能够帮助幼儿去自我中心化。如果父母教育小孩时过度溺爱、迁就,容易导致幼儿习惯性得以自我为中心理解事情,拒绝同伴合作行为。例如,某大班幼儿的父母对他较为宠爱,家中有求必应,因此在班上游戏时出现将玩具占为己有,不愿意分享的情况,其他幼儿询问是否能加入共同游戏时也一直拒绝。如果父母尊重、爱护孩子的同时也对孩子严格要求,避免孩子出现不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教育孩子要懂得分享,不能自私自利,并且经常鼓励自己的小孩与同学多交流、多互动。那么这部分幼儿在活动中能够换位思考,理解他人的需求,同伴间相互配合,共同合作。家长要言传身教,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帮助幼儿去自我中心化。(二)教师角度1.坚持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幼儿有着不同的家庭教育理念和生长环境,幼儿的性格、能力等各有差异,这些都会影响幼儿的同伴合作行为情况。教师要为幼儿创造条件,不断鼓励幼儿,根据幼儿间的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地指导幼儿同伴合作的基本技能,用恰当的方式方法引导幼儿合作。如果幼儿的个性较为强势、以自我为中心,教师应该以温和的态度与幼儿讲道理,说服幼儿换位思考,与大家友好相处,融入集体。但教师要注意把握尺度,不能强制幼儿参与合作,在尊重幼儿自主游戏选择的前提对幼儿进行引导,避免幼儿产生逆反心理,伤害幼儿。如果幼儿不擅长人际交往、自身能力较差,教师可以指导幼儿友好的向其他幼儿寻求帮助,向能力较强的幼儿学习,同伴间相互配合、分工合作,通过同伴合作行为实现目标。教师要根据幼儿的表现和基本情况因材施教,培养幼儿同伴合作行为。2.提供支持和及时反馈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经常会自发的出现各种同伴合作行为,教师要认识到合作的重大意义,必要时介入幼儿的合作,提供支持和帮助、及时反馈。当幼儿遇到困难或请求帮助时教师要采用正确的方式为幼儿提供支持和帮助。观察幼儿时不能干扰或打断幼儿的合作过程。教师在观察幼儿游戏时要关注幼儿的游戏表现,记录幼儿的同伴合作行为,游戏总结时在班级中分享讨论。不管幼儿的合作行为是否成功达到目标,教师要肯定幼儿的同伴合作行为,给幼儿正面反馈,让幼儿明白合作是良好的行为。同时,教师要正确评价幼儿的同伴合作行为,如果幼儿在同伴合作行为中出现问题,教师也要针对性的进行解答,引发幼儿思考,帮助幼儿更好的进行合作。教师要聚焦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表现,特别是他们的同伴合作行为,并做好详细记录。在游戏结束后进行总结时,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分享并讨论他们在游戏中的合作经历。无论幼儿的同伴合作行为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教师都应该给予积极的肯定和正面的反馈,以强化幼儿对同伴合作行为的正向认知。同时,教师还需要对幼儿的同伴合作行为做出准确评价,针对合作中出现的问题做解答和引导,激发幼儿的思考,助力他们提升合作能力。教师收集案例后,可以让幼儿观察图片或视频讨论案例中的幼儿在做什么,分析他们是否遇到问题,采用了何种措施。幼儿还可以和当事幼儿交流经验,更好的理解他们的游戏过程。教师通过案例分享,可以让幼儿初步感知合作的重要性,明白自己可以通过合作解决问题,让游戏变得更加有趣。参考文献周宗奎.儿童社会化[M].武汉:湖北少儿出版社,1996.伯玲.大班(5-6岁)幼儿同伴合作行为研究[D].河北大学,2011.曹中平.中班幼儿角色游戏中合作能力发展的初步观察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1994(1).喻小琴.幼儿同伴合作行为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美)JamesH.Bryan,朱文彬,刘范(译).儿童的合作行为[J].心理学动态,1986(3):27-33.Smiley,P.IntentionUnderstandingandPartnersensitiveBehaviorsinYoungChildren’sP-eerInteractions[J].SocialDevelopment,2001(10):330-354.喻小琴.幼儿同伴合作行为特点的研究[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8,22(12):57.周平,李思思.大班幼儿同伴合作行为的现状和培养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15(03):145-146.DOI:10.14004/ki.ckt.2019.0178.陶艳.合作游戏对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发展的影响浅析[J].内蒙古教育,2018,(22):35-36.李英,周雪艳.合作游戏中影响大班幼儿同伴关系的因素探析[J].新西部,2019,(27):167-16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陈琴,庞丽娟.论儿童合作的发展与影响因素[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03):43-47.李林烛.大班幼儿游戏活动中同伴合作策略的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16.王晓娟.幼儿同伴合作行为的类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曹茹.幼儿园户外活动中同伴合作行为的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7.陈琴.4~6岁儿童合作行为认知发展特点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04):14-18.

附录附录1:户外游戏中大班幼儿同伴合作行为记录表观察班级观察时间幼儿姓名幼儿性别幼儿同伴关系较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