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中国石拱桥》课堂实录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1页
第18课《中国石拱桥》课堂实录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2页
第18课《中国石拱桥》课堂实录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3页
第18课《中国石拱桥》课堂实录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4页
第18课《中国石拱桥》课堂实录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石拱桥》课堂实录《中国石拱桥》是一篇说明文,说明文如何上得高效又生动,这需要花费一点心思。早上在上班路上想到一个较好的导入,一到学校我就修改了课件,最终做出来一份比较满意的课件。结果,最后一刻,我没有点保存,课件又恢复如初。那一瞬间,我的眼泪都要下来了,心咚咚直跳,不停地懊悔自己的手滑。好在还有二十分钟的时间修改,来不及悲伤,又着手修改课件。上课铃响的时候,我刚好修改结束,匆匆赶去上课,四十分钟的课上完,效果良好。现记录下来,予以反思。导入师:同学们好,今天学的这篇文章是茅以昇先生写的一篇说明文,大家知道它最初发表在哪里吗?生:......师:这篇文章最早发表于《人民日报》,我想问问大家,《人民日报》的受众是哪些人?生1:很多人都可以看。生2:老百姓。师:也就是说,它的受众很广,只要认识字的人都可以读一读。这意味着这篇说明文要能让所有人读懂,读明白,那么写的人必须做到这几点:写得清楚,写得明白,写得生动,写得有深意,这样才能让人们爱读、乐读。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一看茅以昇先生是如何做到的。反思:《人民日报》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机关报,具有极高的地位和权威性,以此导入,可以让学生知道《中国石拱桥》能在《人民日报》上发表,这篇文章一定有其独特的价值。从学生的反应看,他们确实被吸引到了。明说明对象,理说明顺序师:这篇文章的说明对象是什么?生:石拱桥。师:能否具体一点?石拱桥中国有,外国也有。生:中国石拱桥。师:你是从哪里找到的?生:题目中就可以找到。师:是呀,所以我们读文章的时候首先要留意标题。那么文章在写中国石拱桥之前写了什么?生:写了石拱桥。师:在中国石拱桥之后又写了哪些桥?生:赵州桥和卢沟桥。师:这个问题比较简单,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从石拱桥到中国石拱桥再到赵州桥和卢沟桥,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呢?生:时间顺序。师:能找到表示时间的顺序的关键语句吗?生:......师:再观察观察黑板上写的几座桥,赵州桥和卢沟桥和中国石拱桥是什么关系?中国石拱桥和石拱桥是什么关系?生:包含关系。赵州桥和卢沟桥属于中国的石拱桥,中国的石拱桥又属于石拱桥。师:你的数学一定很好,你发现了关键的点,也就是说赵州桥和卢沟桥是中国石拱桥中的?生1:代表!生2:典型!师:对啦,这是一种逻辑顺序,作者写了石拱桥中的中国石拱桥,又挑选了中国石拱桥中两座代表性的桥。这叫从一般到特殊的逻辑顺序。反思: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接触过说明文,他们对说明方法较熟悉,但是对说明顺序还停留在时间和空间上,这从学生的回答可以看出来。这一环节意在让学生知晓本文的说明顺序,学生从一开始的模糊到后面的逐渐清晰,需要老师的一步一步引导。概说明特点,析说明方法师:现在,请同学们概括黑板上这三种桥的特点,注意请使用词语或短语。生1:石拱桥的特点是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师:你一下子就从第二段的关联句中找出来了,很棒。还有吗?生2:还有“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师:用词语或短语说说看。生2:历史悠久。师:两位同学找得又快又准,谁来说说中国石拱桥有什么特点?生1:历史悠久。生2:几乎到处都有。师:可以用短语概括吗?生2:遍布各地。师:很好,学会概括也是一种语文能力。还有吗?生3: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杰作惊人。师:看来,大家越来越会概括了,现在难度升级,谁来概括一下赵州桥和卢沟桥的特点。生4:(读第五自然段中一、二、三、四的内容)师:这些特点可以用前面哪个短语就能概括?生4:巧妙绝伦。师:很聪明,还有吗?生5:非常雄伟。还有,我觉得赵州桥的历史也非常悠久。书中第四自然段说到了“这座桥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早的古桥。”师:你的回答有理有据,非常好。我们就用这种方法再找一找卢沟桥的特点。生1:结构坚固。生2:桥上有石刻的狮子........惟妙惟肖。师:用词语概括一下。生2:建筑优美。生3:意义重大,世界闻名。师:概括越来越顺畅了,真不错,要给你们点赞。现在我们把屏幕上这些桥的特点读一遍吧。生:(齐读)师:作者为了把这些特点写明白,他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呢?请仿照老师的示例来说一说。示例:为了写明白石拱桥历史悠久的特点,作者使用了举例子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比如:《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生:(思考并找到相应的说明方法)......反思:这一环节,我主要训练学生概括能力,从课堂表现上看,学生概括得很好,尤其是班里有一个语文基础差的学生也频频举手。在说赵州桥和卢沟桥的特点时,很多同学想要读具体的语段,这个时候老师一定要及时提醒他们使用词语概括。后面找说明方法,我给定了具体样式,加上昨晚布置的预习作业中有这一项,学生很快就能回答出来。这里老师要提醒学生注意摹状貌这一说明方法。品说明语言,体文章深意师:这么多的说明方法,让文章读起来生动了许多。人民日报作为权威媒体,对语言的要求非常高。你能从文中找出一些例子来证明吗?生1:我觉得,里面有很多数字可以使特征更准确。生2:我也觉得是这样。师:数字的使用确实更精确,如果有些数字不那么精准,该怎么办呢?生3:可以使用一些词语。比如:大约。师:你真聪明,说明文力求客观严谨,但是有些史料没法弄清楚,我们就要用恰当的语言表明这个事实,比如他说的“大约”,再比如?生3:“可能是有记载的”生4:第四自然段,“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中“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也很严谨。师:了解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科学性特点时候,我们在写说明文时也要会运用。现在请同学们看一看大屏幕的这段文字。赵州桥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桥的设计合乎科学原理。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是设计,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在河水暴涨的时候,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龙在一起,做成了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四)全桥结构匀称。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刻着他的名字。师:这些文字是书上的第五段,老师去掉了一些词语和句子,大家看看这样写是不是也可以?生1:可以。生2:确实可以。师:再来看看老师去掉的这些句子。你发现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生1:我发现这些句子,好像是作者对赵州桥的一些看法。生2:这些删掉的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态度。师:什么态度?生2:我觉得是赞美和自豪。师:对了,《人民日报》发文要求中有一项是:文章需要具有深度和社会价值,能够反映社会现实并提供有益的思考和启示。你觉得这篇文章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可以结合文本说一说。生:我觉得它反映了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师:你是从哪里发现的?生:课文第九段就写了。师:那你能不能读一读这一段。生:(读)师:还有吗?生:还有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我是从最后一段找的。师:你们看,我通过这篇说明文的学习,不仅了解了说明文的相关知识,还感受到前人非凡智慧和杰出创造力,难怪有学者这样评价它:“作者于简朴的说明和淡雅的情趣之中,处处流露出对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的赞美,对祖国悠久文化和新社会制度的歌颂,十分感人。全文简朴淡雅,理贯辞达,不失为说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