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原卷版)_第1页
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原卷版)_第2页
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原卷版)_第3页
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原卷版)_第4页
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课中华文明的起源

使用导航

新情境命题练:T1-11(建议用时:10-15分钟)当堂测试使用

重难探究专练:T1-17(建议用时:20-25分钟)单元测试或课下练习使用(根据学生实际需要删减)

一、选择题

【新素养·史料实证】1.良渚古城遗址距今5300—4300年,包含宫殿区、内城和外城,城北有水利系统,

城中有大型广场和高级建筑,墓葬中有祭祀的玉琮、玉璧和象征权力的玉钺。这说明当时()

A.出现早期文明特征B.贫富分化非常严重

C.城市规划十分完美D.玉器工艺世界领先

【新素养·史料实证】2.浙江良渚古城遗址周边新发现疑似水坝近20处,陕西清涧发现商代方国中心城址

和“甲”字形大墓,秦始皇帝陵陵西墓葬的车马坑陪葬坑中发现罕见羊车实物,关中地区已发掘十六国时期墓

葬200余座……这些重大考古成果()

①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②推动了中华文化的创新性发展

③熔铸了中华民族的远大理想④为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新情境·时政】3.2023年杭州亚运会的吉祥物之一琮琮的设计理念来源于良渚古城遗址发掘的玉琮,良

渚古城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除玉琮外,城内外祭坛上权贵们的墓地里还有象征军事指挥权的玉钺

等,这表明中国()

A.古代历史遗存分布广泛B.已出现了早期国家形态

C.文明最早发祥于长江流域D.旧石器时代生产水平高超

【跨学科·地理】4.良渚遗址是以良渚古城为核心的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距

今5300—4300年。该遗址的城址布局()

第1页共8页.

良渚古城城址布局图

A.体现了发达的稻作农业B.呈现了独特的建筑风格

C.反映了鲜明的社会分工D.凸显了权力中心的特征

【新素养·史料实证】5.下面是山西省襄汾县陶寺都城遗址考古发掘的实物(复原物),据考证,该遗址距

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这些考古实物(复原物)能够佐证当时这一地区()

1号宫殿基址复原后的观象台象征军权的玉钺朱书符号陶壶

A.手工业水平已经较为发达B.出现了明显的阶级分化

C.代表农耕文明的最高水平D.具备了早期国家的形态

【新情境·史料实证】6.陶寺都城遗址位于山西省襄汾县,距今4300—4000年,被纳入了“中华文明探源工

程”。该遗址已陆续发掘出城墙、宫殿区、大型宗教礼制建筑、王陵区、政府掌控的大型仓储区等。该遗址

的发掘可以用来研究()

A.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B.早期国家的产生

C.长江流域的原始农业D.部落联盟的兴起

【跨学科·语文】7.神话是人类最古老的文化样式,中国神话崇尚伦理道德,注重人品伦理、道德操守规

范。在与自然斗争、在牺牲自我创造生活的过程中,形成中国神话传说鲜明的民族特色。以下神话故事反

映的共同价值追求是()

第2页共8页.

A.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B.众志成城的合作精神

C.威武不屈的英雄气概D.仁爱宽容的人文情怀

【新情境·时政】8.4月4日,甲辰(2024)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举行,中国国民党前主席马英

九先生率台湾青年参加。两岸人民公祭轩辕黄帝是因为()

A.黄帝治理了黄河水患B.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C.黄帝创造了中国文字D.黄帝建立了第一个封建王朝

【新素养·史料实证】9.如图所示,黄帝陵位于陕西黄陵县城北,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平日到这里来

瞻仰的人络绎不绝。每年的清明时节,更是有来自海内外的华人华侨到这里祭拜。这是因为()

黄帝陵

A.黄帝教民开垦耕种、交换物品B.黄帝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C.黄帝治水有功得到民众爱戴D.黄帝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新素养·家国情怀】10.“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

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华夏民族是从单一民族发展而来的

B.黄帝为首的部落联盟逐渐形成为华夏民族

C.黄帝、炎帝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D.华夏民族是众多民族在不断交往、交流中逐渐形成的

【新情境·史料实证】11.某校七年级(3)班同学开展一次主题为“良渚古城遗址: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

的研学旅行,邀你参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研学日记《良渚先民的活动想象》

5000多年前,生活在今天长江中下游太湖流域一带的良渚先民们,学会了使用陶器等工具,用原始文

字来交流或记事,过上了“饭稻羹鱼”的农耕生活。先民们拥立了自己的国王,国王用玉器标识身份和表示对

神的崇拜。国王等贵族组织大量平民兴修水利,修建宫殿城市,经过几代人的奋斗,良渚王国迈进了文明

时代。

材料二良渚古城遗址出土文物。(如下图所示)

图1刻符黑陶图足罐(刻画符号)图2玉琮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属于哪种类型的史料?哪一个更具有史料价值?

第3页共8页.

(2)选取材料一、二中相关联的两个信息点,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要求:示例,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示例

①观点:良渚先民进入了农耕时代。

②事件:良渚先民会使用黑陶等陶器,过上了“饭稻羹鱼”的农耕生活。

③论述:良渚先民生活在今天长江中下游太湖流域一带,会使用陶器等工具,会用原始文字记事,过上了

原始农耕生活。

④结论:良渚先民已经进入农耕文明时代,对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原始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在陶寺遗址的墓葬区中,大型墓葬已发现9座;随葬品可达一二百件,有彩绘陶器、彩绘木器、玉或石

制的礼器等。据此推测墓主应是掌握祭祀和军事大权的部落首领人物;而小型墓葬中大多没有木质葬具和

随葬品。这表明当时的黄河流域()

A.原始手工业发展迅速B.社会阶级分化较为明显

C.已出现早期国家形态D.居民具有朴素审美观念

2.马英九率台湾青年在陕西黄陵参加甲辰(2024)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后,发表简短感言,“黄帝轩

辕氏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我过去在台湾曾经六度遥祭黄陵,今天能够带着台湾的年轻人到陕西来亲自

祭黄陵,我个人感觉意义重大。”此举最重要意义是()

A.知道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之一

B.有利于增强大陆人民的中华民国认同感

C.有助于增强台胞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D.促进旅游事业发展,加快国民经济复苏

3.彩陶最早流行于中原地区。距今5300年左右,彩陶文化影响范围外扩到了黄河上游和下游、长江中下

游和辽河流域。中原地区彩陶文化向周围地区施加影响的年代和达到的区域,与传说中黄帝和炎帝部落联

盟兴盛的时间、空间一致。由此可知,彩陶文化的扩散()

A.可以证实炎黄历史完全真实可信B.可能与炎黄部落的不断扩张有关

C.可推测中华文明起源于中原地区D.可推断中原地区的文化领先世界

4.陶寺遗址位于山西襄汾东北,面积达280万平方米,遗址出土了大量的文物。根据下面三幅文物图片可

以推测这一地区()

第4页共8页.

A.使用磨制石器B.形成最早的文字

C.贫富分化加剧D.出现了早期国家

5.下图是一首音乐作品的部分歌谱,该作品利用音乐的感染性,充分展示了华夏儿女对某位传说人物的热

情颂扬。据此判断该人物是()

A.蚩尤B.黄帝C.炎帝D.嫘祖

6.2024年甲辰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于4月4日上午在陕西省黄陵县桥山祭祀广场隆重举行,今年的公

祭活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为主题。我们祭祀黄帝主要是因为他

()

A.发明了文字,编制了乐谱B.曾经打败过炎帝和蚩尤

C.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D.是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

7.下图为远古传说中一场战争的形势图,这场战争的结果有利于()

A.新石器的创制运用B.禅让制的全面推行

C.华夏族的逐渐形成D.奴隶制国家的产生

8.距今约7000至5000年前,黄河中游地区进入仰韶文化时期。下图是仰韶村遗址出土的月牙纹彩陶罐,

表面打磨光滑,腹部装饰了一圈类似月牙的纹饰,鼓腹平底,呈红褐色。这说明仰韶文化时期()

第5页共8页.

A.掌握了彩绘陶器制作技术B.出现明显的阶级分化

C.部落之间存在频繁的战争D.出现早期国家的雏形

9.下列信息说明,神话传说()

传说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仙人洞遗址出土陶罐,西安半坡、河南仰韶等遗

植五谷和蔬菜;还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址发现的大量彩陶,如尖底瓶、陶罐等充分证明

煮盐,教人们交换物品。当时已有较高的制陶技术。

A.是毫无依据的B.包含了一定的历史信息

C.是考古发掘的基础D.再现了真实可靠的历史

10.“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侯(指远古时期的部落)错居,……各去小异而存大同,渐

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材料中使华夏民族“合以成一族”的是()

A.盘古和女娲B.炎帝和黄帝C.尧、舜和禹D.黄帝、蚩尤

11.阳燧是中国古代取火用具。其利用太阳光取火是运用光的折射和聚焦原理完成的(如下图),故人们

称之为阳燧。这反映了我国古代()

A.科技水平领先世界B.人民智慧的结晶

C.手工业技术的发达D.经济的高度繁荣

12.“赫赫始祖,吾华肇造……建此伟业,雄立东方。”诗中被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始(初)祖”的是

()

A.蚩尤B.炎帝和黄帝C.尧D.舜

13.有学者认为,传说中的尧舜禹和“尧舜禹时代”是两个既有联系又不相同的概念。尧舜禹或许不一定可以

一一据实,但以尧舜禹为代表的这个“时代”是肯定存在的,因为在考古学上,明显就存在这样一个时代。这

说明()

A.我国有文字可考历史从商朝开始B.尧舜禹时期联盟首领是通过禅让制传位的

C.历史传说具有一定的考古学意义D.世袭制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14.中华大地上的某次大洪灾来势汹汹,史书上记载:“鸿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皆服于水。”面对洪

灾,中华民族重在埋头治理,重在歌颂与弘扬抗洪时表现出来的英雄气概。此材料最适合用来印证()

A.大禹治水的功绩B.洪灾延续时间长C.百姓受洪灾之苦D.洪灾发生的可怖

15.弟子万章问孟子:“舜得到的天下是谁给的呢?”孟子回答:“是上天给的。”万章又问:“上天为什么把

天下给舜而不给别人呢?”孟子回答:“舜得到天下的原因是天受(授)之和民受(授)之兼而有之。”据材

料可知舜得到天下的原因是()

第6页共8页.

A.世袭制,血缘B.科举制,选拔C.禅让制,贤德D.察举制,民心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指远古时期的部落)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

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材料二传说蚩尤有兄弟81人,都是人首兽身,钢头铁额,有8条胳膊,9只脚趾,个个本领非凡。

蚩尤与黄帝战于涿鹿,最后黄帝获得大胜。

材料三近年来,名人故里争抢事件频频发生:抢完了李白,抢赵云;抢完了赵云,抢孔明抢完了孔

明,抢黄帝;抢完了黄帝,抢炎帝。名人故里遭争抢,名人究竟惹了谁?如何看待各地抢名人故里问题,

成为当下人们的热点话题之一。

材料四

黄帝炎帝

(1)材料一说明中华民族的形成有何特点?中华民族的主干是什么?

(2)从材料二中你可以得到哪些有效的历史信息?

(3)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时代有哪些重大的发明和神话故事?

(4)你如何看待各地争抢名人故里的现象?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良渚遗址:以良渚古城为核心的良渚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1936年首次发现。迄今为止,

遗址考古发现非常丰富。良渚古城距今5300—4300年,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内城长1900米,宽

1700米,面积约300万平方米;外城面积约630万平方米。古城北面丘陵地带一个延绵20余千米的外围水

利系统,影响面积达100平方千米,这是同时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古城中部,有一个人工堆筑、

高十几米、总面积达30万平方米的高台,上面建有大型广场和多组高等级建筑。据估算,古城和水利系统

的工程总量,超过1000万立方米。上述考古发现,见证了当时该地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和统治者较强的调

动、组织能力。城内外祭坛上权贵们的墓地里,随葬着数十件至数百件数量不等制作精美的玉器,包括祭

祀神灵用的玉琮、玉璧和象征军事指挥权的玉钺。这和其他随葬品较少的普通墓葬对比鲜明,说明当时的

社会阶级分化已经相当明显。良渚古城的考古发现证实,距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