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沪教版八年级化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4年沪教版八年级化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4年沪教版八年级化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4年沪教版八年级化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4年沪教版八年级化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沪教版八年级化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扬州八怪”之一,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所绘的字画至今仍不褪色,这是因为墨汁中的碳()A.具有可燃性B.在常温下性质稳定C.具有氧化性D.具有还原性2、下列关于蜡烛燃烧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A.蜡烛燃烧后生成的气体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B.用火柴去点燃刚熄灭蜡烛时生成的白烟,蜡烛能重新燃烧C.蜡烛燃烧后会生成水和二氧化碳D.蜡烛燃烧的火焰分为三层3、下列的水属于纯净物的是rm{(}rm{)}A.矿泉水B.自来水C.海水D.浮有冰的水4、下列关于“物质--用途--性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rm{(}rm{)}A.氧气--火箭发射--可燃性B.干冰--制冷剂--升华吸热C.氮气--食品防腐--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D.稀有气体--霓虹灯--通电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5、下列图中,“rm{隆冒}”和“rm{?}”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则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rm{(}rm{)}A.B.C.D.6、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rm{(}rm{)}A.

倾倒液体B.

装入固体粉末C.

滴加液体D.

读取液体体积7、“长征2号F”型运载火箭在升空时发生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火箭点火B.流罩脱落C.隔热材料脱落D.导流槽内的水受热汽化8、在化学反应3Cu+8HNO3═3Cu(NO3)2+2X↑+4H2O中X的化学式为()A.NO2B.N2C.NOD.NH3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7题,共14分)9、为探究燃烧的条件;小明同学查阅资料得知:白磷为白色蜡状固体,有剧毒,不溶于水,着火点为40℃,红磷着火点为240℃.然后她进行了如下实验:

(1)按A装置进行实验,可观察到的现象为①铜片上的红磷____,②铜片上的白磷____,③水下的白磷____.

(2)若按B装置进行实验,则可观察到的现象为水下的白磷____.

(3)从以上实验分析得出,燃烧需要的条件为:可燃物、____和____.10、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1)____NH3+____Cl2═____N2+____NH4Cl

(2)____FeS2+____O2═____Fe2O3+____SO2

(3)____C3H8+____O2═____CO2+____H2O

(4)____N2O3+____Fe═____Fe3O4+____N2

(5)____FeS2+____O2═____Fe2O3+____SO2

(6)____Al(OH)3+____H2SO4═____Al2(SO4)3+____H2O.11、汽车工业的发展方便了人们的出行.目前多数汽车使用的燃料是汽油或柴油;它们燃烧时产生的一些有害物质会随尾气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对空气造成污染.

(1)请写出汽车尾气中的两种主要污染物______;

(2)为了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你的一种具体做法______.12、规范操作和认真细致的实验习惯是有效开展化学实验的关键.

rm{(1)}试管是实验室最常见的仪器,如图rm{1}所示,在不同的化学实验中试管口的朝向不同rm{.}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rm{(}填序号rm{)}.

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朝向如图rm{垄脵}

B.向试管中加入块状固体时,试管口朝向先如图rm{垄脷}后如图rm{垄脵}

C.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朝向如图rm{垄脺}

D.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试管口朝向如图rm{垄脹}

rm{(2)}根据图rm{2}图rm{3}读出液体的体积为______rm{mL}精盐的质量为______rm{g.}13、如表是元素周期表中第2、3周期的元素,请回答有关问题。

(1)下列各组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O、SB.Na、ClC.F、ClD.C1、Ar

(2)写出一条第三周期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______。

(3)第7号元素与第12号元素的原子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14、说出下列数值“2”的含义:2Zn2+中前面2表示____;后面2表示____.15、如图所示;把下列实验所用的仪器的名称填在横线上:

(1)把以上的仪器名称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①____②____③____

④____⑤____⑥____

(2)按要求填空(填标号;下同):

<1>吸取和滴加少量的液体需要用____.<2>少量溶液相互反应时,需要用____.

<3>量取8毫升的水,需要用____.<4>实验室中固体存放在____.

<5>可以直接加热的反应容器____.评卷人得分三、探究题(共5题,共10分)16、简要回答下列有关实验室制取氧气操作的问题.

rm{(1)}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____.

rm{(2)}排水法开始收集氧气的最佳时刻是____.

rm{(3)}停止加热时,要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后熄灭酒精灯的原因是____.

rm{(4)}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要在靠近试管口的部位放一团棉花,其目的是____.

rm{(5)}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的原因是____.17、在氧气制取和检验实验中.

rm{(1)}利用如图装置制取氧气;是通过分解______进行的,待集气瓶中的水排完以后,应当在水下______,小心地把集气瓶移出水槽,正方在桌面上.

rm{(2)}为了探究“铁丝燃烧是否需要纯氧”,采取了以下实验步骤:取rm{5}只rm{100}毫升集气瓶,标为rm{A}rm{B}rm{C}rm{D}rm{E}分别手机体积分数为rm{80%}rm{70%}rm{65%}rm{60%}和rm{55%}的氧气,进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要在瓶内预留一定量的水,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rm{.}为了统一标准,每瓶都预留rm{10}毫升的水,那么,氧气体积分数rm{80%}的rm{A}瓶收集氧气前应留的水的体积是______毫升rm{.(}已知在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rm{21%)}实验现象如下表.。集气瓶标号rm{A}rm{B}rm{C}rm{D}rm{E}氧气体积分数rm{(%)}rm{80}rm{70}rm{65}rm{60}rm{55}铁丝燃烧状况燃烧剧烈燃烧较剧烈燃烧不剧烈燃烧较微弱不燃烧,发红实验结果说明:______.18、钠盐种类较多rm{.}在实验室里,钠盐通常都摆放在同一药品柜中rm{.}化学兴趣小组在整理药品柜时,发现某试剂瓶外壁两边贴上了新旧两个标签,分别是“rm{Na_{2}SO_{4}}溶液”、“rm{Na_{2}CO_{3}}溶液”,小组同学认为可能存在没看清试剂标签的情况下,将两瓶试剂混合清理,立即对溶液的成分进行了探究rm{.}请你完成以下探究过程,并将rm{垄脵隆芦垄脻}处的答。

案填入答题卡相应位置.

【提出问题】______

【提出猜想】猜想rm{I}溶质仅为rm{Na_{2}SO_{4}}

猜想rm{II}溶质仅为rm{Na_{2}CO_{3}}

猜想rm{III}溶质为rm{Na_{2}SO_{4}}和rm{Na_{2}CO_{3}}rm{.}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rm{1}取少量样品于一支洁净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硫酸.____猜想rm{I}不成立.rm{2}______,向其中加入过量的rm{BaCl_{2}}溶液,过滤,向所得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先产生白色沉淀;加入稀硝酸后,有气泡产生,白色沉淀部分溶解.猜想______成立.【问题讨论】试写出加入过量的rm{BaCl_{2}}溶液后,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______.19、现有下列四套常见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进行A装置相关操作时;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

(2)要除去食盐水中的少量泥沙;应选用B装置,要正确完成该操作,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是______。

(3)检验C装置b管内气体的方法是______。

(4)如图D实验中,可观察到环形玻璃管中的水按______时针方向流动。20、如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制备和收集装置。

(1)写出仪器的名称①______;②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发生装置______(填字母),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若用装置C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______。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若选用B做发生装置,你认为选用B的优点是______。

(4)氨气极易溶于水,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可溶解700体积的氨气。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固体和氢氧化钙固体的混合物来制取,则实验室制取氨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收集装置为______(填序号)。评卷人得分四、推断题(共3题,共6分)21、阅读下列科普短文,然后回答问题.臭氧的化学式是rm{O_{3}}在通常状况下是淡蓝色,有鱼腥臭味的气体.抽样不稳定,一旦受热极易转化成rm{O_{2}}并放出大量的热rm{.}臭氧的氧化能力比氧气rm{(O_{2})}强得多.若将rm{O_{2}}通过抽样发生器,在无声放电条件下,从臭氧发生器出来的气体中含有rm{3拢楼}的rm{O_{3}}.臭氧在地面附近的大气层中含量极少,在离地面rm{25km}处有一个厚度极薄的臭氧层rm{.}臭氧层能吸收太阳光中的大量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遭紫外线的伤害rm{.}它是一切生命的保护层rm{.}超音速飞机排除的废弃中的一氧化氮rm{(NO)}气体、家用电冰箱中使用的制冷剂“氟利昂”等对臭氧层有很大的破坏作用,会使臭氧层形成空洞,从而使更多的紫外线@射到地球表面,导致皮肤癌的发病率大大增加,如不采取措施,后果不堪设想.rm{(1)}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有rm{O_{2}}的集气瓶中,可以看到____.rm{(2)}写出在臭氧发生器中,rm{O_{2}}转为rm{O_{3}}的化学方程式:____.rm{(3)}二氧化硫rm{(SO_{2})}遇到rm{O_{3}}微热,即被迅速氧化成三氧化硫rm{(SO_{3})}rm{SO_{3}}跟水反应生成硫酸,这是除去废弃中rm{SO_{2}}的理想方法rm{.}写出rm{SO_{2}}与rm{O_{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rm{(4)}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rm{(}填序号rm{)}.rm{垄脵O_{2}}和rm{O_{3}}物理性质相同rm{垄脷O_{2}}转化成rm{O_{3}}发生了物理变化rm{垄脹O_{2}}和rm{O_{3}}可以相互转化rm{垄脺}为了保护臭氧层,应禁止家庭使用电冰箱22、A、rm{B}rm{C}rm{D}rm{E}rm{F}rm{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rm{A}rm{D}常温下都是无色液体,rm{B}rm{G}为黑色固体,rm{C}rm{F}是无色无味的气体,rm{E}为银白色固体rm{.}它们有下图所示关系:

rm{(1)}试推断下列物质的化学式:rm{A}____________,rm{D}____________,rm{F}____________,rm{G}____________。rm{(2)}写出rm{C}和rm{E}点燃时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在点燃条件下,rm{A}和rm{B}反应生成rm{C}和rm{D}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rm{(1)1}个rm{B}分子中含有____个原子。rm{(2)A}中氮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rm{(3)4}种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rm{(}填图中字母rm{)}rm{(4)}写出该图示所表示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rm{(5)}在该反应中,生成的rm{C}和rm{D}的质量比为______rm{(}计算结果用最简整数比表示rm{)}评卷人得分五、简答题(共1题,共3分)24、人体通过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为了探究人在呼吸过程中所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气体究竟是空气中原有的,还是人体代谢时所产生的,我们可以采用了右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rm{(}锥形瓶中盛有足量的石灰水rm{)}.

rm{(1)}在吸气时,应将活塞rm{A}______rm{(}填“打开”或“关闭”,以下同rm{)}活塞rm{B}______.

rm{(2)}在呼气时应将活塞rm{A}______,活塞rm{B}______;此时可观察到rm{(II)}瓶内的现象是______.

rm{(3)(I)}瓶中所装试剂的作用是______;rm{(II)}瓶中所装试剂的作用是______rm{.}利用这个装置反复进行多次的呼吸后,就可以说明人呼出的气体中所含有的二氧化碳不是来自空气,而是人体新陈代谢时所产生的.评卷人得分六、计算题(共4题,共20分)25、下图A、B分别是实验室制取CO2;检验其性质的装置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

(2)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CO2有以下步骤:

①按要求装好仪器;②加稀盐酸;③加入块状大理石;④检验发生装置的气密性;⑤收集气体。

上述操作正确的排列顺序是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若锥形瓶内反应进行较长时间后;要集气瓶气体是否集满的方法是______,未观察到应有的现象,其原因是______

(4)如B所示,将一瓶CO2气体慢慢倒入放着燃着蜡烛的烧杯中,观察到现象是______,说明CO2的性质:①______②______

(5)实验室不能用排水法收集CO2的原因是______.

26、贝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为了测定某贝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小林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将贝壳洗净、干燥并捣碎后,称取rm{5g}放在烧杯里,然后往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rm{45g}充分反应后,称得反应剩余物为rm{48.24g}rm{(}假设其他物质不与盐酸反应rm{)}

rm{(1)}产生二氧化碳气体____rm{g}

rm{(2)}计算该贝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27、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有关浓硫酸的实验;观察瓶上的标签(如表所示)。他从瓶中倒出50毫升用于配制成稀硫酸,问:

。浓硫酸(H2SO4)500毫升浓度(质量分数)98%密度1.84克/厘米3相对分子质量98强腐蚀性,阴冷,密封贮藏(1)这50毫升浓硫酸中含溶质硫酸______克。

(2)他将这50毫升浓硫酸与200克水均匀混合;求所得稀硫酸的质量分数。(结果保留到0.1%)

(3)若实验室用98%的浓硫酸来配制630g溶质质量分数28%的稀硫酸,则需要再加多少毫升的水?28、制取合金常用的方法是将两种或多种金属(也可为金属和非金属)加热到某一温度;使其全部熔化,再冷却成为合金.试据下表数据判断(其他条件均满足),下列合金不宜采用上述方法制取的是______.

。金属NaMgAlCuFe熔点/℃97.564966010831535沸点/℃8831090246725672750A.Fe-Cu合金B.Mg-Fe合金C.Na-Al合金D.Fe-Al合金.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B【分析】【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很稳定,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解答】墨汁中含有的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很稳定;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能使字画保存较长的时间,观察选项。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碳单质的性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要求同学们加强对物质性质的识记,以便灵活应用.2、C【分析】解:A;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蜡烛燃烧后生成的气体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故选项说法正确.

B;蜡烛刚熄灭蜡烛时生成的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具有可燃性,用火柴去点燃刚熄灭蜡烛时生成的白烟,蜡烛能重新燃烧,故选项说法正确.

C;蜡烛燃烧后会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D;蜡烛燃烧的火焰分为三层(焰心、内焰、外焰);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蜡烛的火焰可分为焰心;内焰、外焰三部分;外焰温度最高,发出黄白色的火焰,蜡烛刚熄灭时,灯芯上产生一缕白烟,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蜡烛燃烧的现象,掌握蜡烛燃烧的现象并能灵活运用即可正确解答本题;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解析】【答案】C3、D【分析】解:rm{A}矿泉水中含有水和一些溶于水的物质,属于混合物rm{.}错误;

B、自来水中含有水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rm{.}错误;

C、海水中含有水、氯化钠等物质,属于混合物rm{.}错误;

D、浮有冰的水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rm{.}正确.

故选D.

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据此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分类,解答时要分析物质的组成,如果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就属于纯净物,如果有多种物质组成就属于混合物.【解析】rm{D}4、A【分析】解:rm{A}氧气用于发射火箭,利用了氧气的助燃性,而不是可燃性rm{.}故A说法不正确.

B、干冰用于制冷剂,是利用了干冰易升华,能吸收热量的性质rm{.}故B说法正确.

C、氮气用于食品防腐,是利用了氮气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rm{.}故C说法正确.

D、稀有气体用于制霓虹灯,是由于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rm{.}故D说法正确.

故选:rm{A}.

主要运用氧气;二氧化碳、氮气、稀有气体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分析来解决.

对于重要的物质,既要掌握它的性质,又要掌握其用途.【解析】rm{A}5、C【分析】【分析】化合物为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首先应为纯净物,从微观角度看,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为纯净物,且该分子应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符合以上条件的图示的物质是化合物。

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单质的分子,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化合物的分子;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为纯净物,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为混合物。【解答】A.图中六个分子中;其中有三个分子构成与另外三个分子的构成不同,为两种物质的分子,所示物质为混合物,故不正确;

B.图中所示的是一种原子构成的六个相同分子;所示物质不是化合物是单质,故不正确;

C.图中六个分子构成相同;为同种物质的分子,所示物质为纯净物,每个分子是由不同种原子所构成,是化合物的分子,故正确;

D.图中所示的六个分子中含有两种不同的分子,是两类物质的分子,所以该物质是混合物,故不正确;

故选C。【解析】rm{C}6、C【分析】解:rm{A.}倾倒液体时试剂瓶瓶口与试管口紧挨;试剂瓶标签对手心,瓶塞倒放,故A选项正确;

B.取用粉末状药品时;试管平放,将带有药品的纸槽伸入试管底部,再缓慢直立起试管,使药品落到试管底部,故B选项正确;

C.向试管中滴加液体药品时;滴管要竖直悬空置于试管口正上方,故C选项不正确;

D.读取液体体积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故D选项正确.

答案为:rm{C}.

A.根据液体药品取用的注意事项判断;

B.根据固体药品的取用注意事项判断;

C.根据液体药品的取用注意事项判断;

D.根据读取量筒中液体体积的注意事项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解析】rm{C}7、A【分析】解:A;火箭点火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流罩脱落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隔热材料脱落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导流槽内的水受热汽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A。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解析】A8、C【分析】解:在反应3Cu+8HNO3═3Cu(NO3)2+2X↑+4H2O中;Cu;H原子前后的个数相等;

而N;O原子的个数前后不相等;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的原子个数应相等;

反应前有8个氮原子;反应后有6个氮原子,则生成物X中有氮原子,因其化学计量数为2,则X中有1个氮原子;

反应前有24个氧原子;反应后有22个氧原子,则生成物X中有氧原子,因其化学计量数为2,则X中有1个氧原子;

即X的化学式为NO;

故选:C。

根据习题中的化学反应3Cu+8HNO3═3Cu(NO3)2+2X↑+4H2O;利用质量守恒定律中原子守恒的方法来确定X的化学式.

本题考查学生利用化学方程式来确定物质的化学式,学生应能利用质量守恒定律中的守恒方法来判断物质中的元素及元素的原子个数.【解析】C二、填空题(共7题,共14分)9、略

【分析】

(1)铜片上的红磷;温度最多只有80℃,没有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240℃),不满足燃烧所需条件.

铜片上的白磷;温度近似为80℃,已满足燃烧所需要的40℃,并且处于空气中与氧气接触充分,达到了白磷燃烧所需要的条件.水下白磷,处于水中的白磷不能和氧气接触,不满足燃烧的条件.

(2)若按B装置进行实验;水下的白磷温度达到了着火点,通入氧气后就能燃烧;

(3)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进行对比;可以知道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铜片上的白磷与水中白磷比较,可以发现燃烧需要氧气的支持.

故答案为:

(1)①不燃烧②燃烧③不燃烧。

(2)燃烧;

(3)②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着火点.

【解析】【答案】(1)当可燃物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该物质的着火点时;物质才能燃烧,任何一条不能满足,燃烧都将无法进行;

(2)根据燃烧的条件判断.

(3)燃烧的三要素:物质具有可燃性;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10、8;3;1;64;11;2;81;5;3;44;9;3;44;11;2;82;3;1;6【分析】【解答】解:解:(1)这个反应中也涉及两种单质;配平时就先从不含在单质中的H元素开始,反应前H原子个数为3,反应后的H原子个数为4,两数公倍数12,因此需要在氯化铵前加系数3,如果在此加上系数3,对于Cl元素而言反应前为原子个数偶而反应后的个数为奇,因此根据“奇数偶化”的经验,此时要把系数3变成6,这么一来,原本要在氨气前写上系数4也须同时扩大2倍,写成8.最后根据8;6这两个系数配平其他元素则可;

故为:8NH3+3Cl2═N2+6NH4Cl.

(2)利用“定一法”,把氧化铁的计量数定为1,则先配铁,再配硫,再配氧元素,则:2FeS2+O2═1Fe2O3+4SO2.则去分母;

故得:4FeS2+11O2═2Fe2O3+8SO2.

(3)可利用“定一法”进行配平,把C3H8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定为1,则O2、H2O、CO2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5;4、3.

(4)可用待定系数法,首先确定N2O3的系数为1,根据原子个数前后相等得出:N2O3+Fe═Fe3O4+1N2

然后各项都乘以4,得:4N2O3+9Fe═3Fe3O4+4N2

(5)利用“定一法”,把氧化铁的计量数定为1,则先配铁,再配硫,再配氧元素,则:2FeS2+O2═1Fe2O3+4SO2.则去分母;

故得:4FeS2+11O2═2Fe2O3+8SO2.

(6)本题可利用“定一法”进行配平,把Al2(SO4)3的化学计量数定为1,则Al(OH)3、H2SO4、H2O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2;3、6.

故答案为:(1)8;3;1;6;

(2)4;11;2;8;

(3)1;5;3;4;

(4)4;9;3;4;

(5)4;11;2;8;

(6)2;3;1;6.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各原子的数目不变,选择相应的配平方法进行配平即可.11、略

【分析】解:(1)汽车尾气中含有的污染物有:一氧化碳;一氧化氮、烟尘等物质.

故填: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

(2)以自行车代步;由乘私家车改乘公交车等措施可以减缓环境污染.

故填:以自行车代步.

燃料燃烧时能够产生大量污染环境的物质;

很多措施可以减缓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保护环境从我做起,树立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的理念.【解析】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以自行车代步12、BC4.713.2【分析】解:rm{(1)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应使试管倾斜并与桌面成rm{45^{circ}}左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量向试管中加入块状固体时;可使试管平放,把药品放在试管口,然后使试管慢慢直立起来,使药品滑到试管底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如果没有略向下倾斜,则冷凝水倒流至试管底部,致使试管底部破裂,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试管口应垂直向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rm{BC}.

rm{(2)}量筒度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药品的质量为托盘上砝码的质量与游码示数之和;

故填:rm{4.7}rm{13.2}.

rm{(1)A}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块状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rm{(2)}根据量筒和托盘天平的读数方法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解析】rm{BC}rm{4.7}rm{13.2}13、AC从左往右,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Mg2N3【分析】解:(1)下列各组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是AC;这是因为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故填:AC。

(2)第三周期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从左往右;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

故填:从左往右;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

(3)第7号元素(氮元素)与第12号元素(镁元素)的原子形成化合物是氮化镁,氮化镁中镁元素化合价是+2,氮元素化合价是-3,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氮化镁化学式是Mg2N3。

故填:Mg2N3。

元素周期表中;每种元素占据的空格,左上角是原子序数,右上角是元素符号,中间是元素名称,下面是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一般情况下;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大于4的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等于4的,既不容易得到电子,也不容易失去电子,因此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最外层电子数是8的是一种稳定结构,第一层也是最外层时,达到2个电子也是一种稳定结构。

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注意理解和应用。【解析】AC从左往右,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Mg2N314、略

【分析】

根据标在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个数;所以2Zn2+中前面2表示:两个锌离子;

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所以2Zn2+中后面2表示:(一个)锌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

故答案为:两个锌离子;(一个)锌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

【解析】【答案】根据标在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个数;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进行解答.

15、略

【分析】

(1)①是试管;②是广口瓶;③是量筒;④是烧杯;⑤是胶头滴管;⑥是水槽;

(2)<1>胶头滴管常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的液体;

<2>少量溶液相互反应时;常在试管中进行.

<3>量取8毫升的水;需要用量筒和胶头滴管.

<4>实验室中固体存放在广口瓶中.

<5>试管可以直接加热;

故答案为:(1)①试管;②广口瓶;③量筒;④烧杯;⑤胶头滴管;⑥水槽;

(2)⑤;①;③⑤;②;①.

【解析】【答案】根据常用的化学仪器的名称;用途、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三、探究题(共5题,共10分)16、(1)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2)气泡连续并均匀地冒出时

(3)防止水槽的水倒流回试管使试管炸裂

(4)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堵塞导管

(5)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分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根据实验的步骤、注意事项以及收集氧气的原理来分析解答。【解答】rm{(1)}用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试管口向下倾斜,是为了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故答案为: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rm{(2)}用排水法开始收集氧气的适宜时刻是:当气泡均匀连续的冒出时;就开始收集;故答案为:气泡连续并均匀地冒出时;

rm{(3)}实验结束时,先把导气管移出水面,然后再熄灭酒精灯其原因是:防止水槽的水倒流回试管使试管炸裂;故答案为:防止水槽的水倒流回试管使试管炸裂;rm{(4)}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为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堵塞导管,用一团棉花放在靠近试管口的地方;故答案为: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堵塞导管;rm{(5)}氧气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是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故答案为:氧气密度比空气大。【解析】rm{(1)}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rm{(1)}气泡连续并均匀地冒出时rm{(2)}气泡连续并均匀地冒出时防止水槽的水倒流回试管使试管炸裂rm{(2)}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堵塞导管rm{(3)}防止水槽的水倒流回试管使试管炸裂氧气密度比空气大rm{(3)}17、略

【分析】解:rm{(1)}图示装置制取氧气;是通过分解过氧化氢进行的,待集气瓶中的水排完以后,应当在水下盖上玻璃片,再把集气瓶移出水槽,正方在桌面上,故填:过氧化氢,盖上玻璃片.

rm{(2)}进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要在瓶内预留一定量的水的目的是防止高温熔化物溅落炸裂瓶底rm{.}预留rm{10}毫升的水,则瓶内气体的体积为rm{100mL-10mL=90mL}氧气的体积分数rm{80%}则瓶内氧气的体积为rm{90mL隆脕80%=72ml}则瓶内气体的体积为:rm{90mL-72mL=18mL}其他气体占瓶内气体体积的为rm{79%}则收集氧气前rm{A}瓶内空气的体积为:rm{18mL隆脗79%隆脰22.8mL}收集氧气前应留的水的体积是rm{100mL-22.8mL=77.2mL}故填:防止高温熔化物溅落炸裂瓶底;rm{77.2}.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当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达到rm{65%}时铁丝能在氧气中燃烧,故填:当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达到rm{65%}时铁丝能在氧气中燃烧.

根据氧气的制取药品;收集氧气的注意事项、铁丝燃烧的注意事项以及体积分数的计算方法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的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探究,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解析】过氧化氢;盖上玻璃片;防止高温熔化物溅落炸裂瓶底;rm{77.2}当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达到rm{65%}时铁丝能在氧气中燃烧18、略

【分析】解:

【提出问题】根据题中信息可知是探究该试剂瓶内溶质的化学成分是什么;

【实验探究】rm{1.}取少量样品于一只洁净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碳酸钠和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说明有碳酸钠,猜想Ⅰ不成立;

rm{2.}取少量样品于另一只洁净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过量的rm{BaCl_{2}}溶液;过滤,向所得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先产生白色沉淀;加入硝酸溶液后,有气泡产生,沉淀部分溶解,说明沉淀中有碳酸钡和硫酸钡,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产生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产生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该试剂瓶内溶质的化学成分是碳酸钠和硫酸钠,猜想Ⅲ成立;

【问题讨论】氯化钡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rm{BaCl_{2}+Na_{2}SO_{4}篓TBaSO_{4}隆媒+2NaCl}.

答案:

【提出问题】该试剂瓶内溶质的化学成分是什么?;

【实验探究】。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rm{1.}取少量样品于一只洁净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硫酸

有气泡产生猜想Ⅰ不成立rm{2}.

取少量样品于另一只洁净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过量的rm{BaCl_{2}}溶液,过滤,向所得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先产生白色沉淀;加入硝酸溶液后,有气泡产生,沉淀部分溶解猜想。

Ⅲ成立【问题讨论】rm{BaCl_{2}+Na_{2}SO_{4}篓TBaSO_{4}隆媒+2NaCl}.

【提出问题】根据题中信息提出探究的问题;

【实验探究】根据碳酸钠和硫酸反应的现象分析解答;根据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的原理分析现象;

【问题讨论】根据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产生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解答;

本题是缺失标签的实验探究题,相当于物质鉴别题,在鉴别几种物质时要从物质的不同性质入手,但试题涉及知识点多,要加强知识的全面性和系统性.【解析】该试剂瓶内溶质的化学成分是什么?;有气泡产生;取少量样品于另一只洁净试管中;Ⅲ;rm{BaCl_{2}+Na_{2}SO_{4}篓TBaSO_{4}隆媒+2NaCl}19、搅拌,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局部受热过高造成液体飞溅玻璃棒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逆【分析】解:(1)在蒸发过程中;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局部受热过高造成液体飞溅;故填:搅拌,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局部受热过高造成液体飞溅;

(2)过滤操作中需要用到玻璃棒引流;故填:玻璃棒;

(3)b管内的气体体积较小;是氧气,氧气具有可燃性,检验时用带火星的木条来检验,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故填: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4)由图知;从环形玻璃管的右下部加热,热水密度小,热水上升,左侧的冷水过来补充,所以水会沿逆时针循环流动起来,这种现象叫做对流,它能发生在各种气体和液体中。故填:逆。

(1)根据仪器的用途来分析;

(2)根据过滤所需仪器来分析;

(3)根据气体的检方法来分析;

(4)根据水受热密度变小来分析。

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即一贴:用少量水润湿的滤纸要紧贴漏斗壁,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三靠: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上、漏斗下端口紧靠烧杯内壁。【解析】搅拌,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局部受热过高造成液体飞溅玻璃棒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逆20、酒精灯锥形瓶A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已经收集满过氧化氢水+氧气能控制反应的速率AD【分析】解:(1)仪器①是酒精灯;仪器②是锥形瓶。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型制取气体,应选用发生装置A;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若用装置C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已经收集满。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水+氧气;图B所示装置能通过注射器控制滴加液体的速率;若选用B做发生装置,你认为选用B的优点是能控制反应的速率。

(4)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固体和氢氧化钙固体的混合物来制取;属于固体加热型制取气体,应选用发生装置A;氨气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即收集装置是D。

故答案为:

(1)酒精灯;锥形瓶;

(2)A;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已经收集满;

(3)过氧化氢水+氧气;能控制反应的速率;

(4)A;D。

(1)根据常见的化学仪器的名称;进行分析解答。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型制取气体,结合验满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3)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图B所示装置能通过注射器控制滴加液体的速率,进行分析解答。

(4)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固体和氢氧化钙固体的混合物来制取;氨气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熟练掌握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解析】酒精灯锥形瓶A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已经收集满过氧化氢水+氧气能控制反应的速率AD四、推断题(共3题,共6分)21、(1)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并且剧烈燃烧

(2)

(3)

(4)①②④【分析】【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化学反应的实验现象以及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进行分析;根据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分析;根据氧气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分析解答即可。【解答】rm{(1)}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有rm{O}rm{O}rm{{,!}_{2}}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并且剧烈燃烧的集气瓶中,观察到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并且剧烈燃烧,故答案为:;在臭氧发生器中,rm{(2)}在rm{O_{2}}转为无声放电条件下其化学方程式为rm{3{O}_{2}overset{脦脼脡芦路脜碌莽}{=}2{O}_{3}}故答案:rm{3{O}_{2}overset{脦脼脡芦路脜碌莽}{=}2{O}_{3}}rm{O_{3}}与rm{3{O}_{2}overset{脦脼脡芦路脜碌莽}{=}2{O}_{3}

}在微热条件下反应生成三氧化硫,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rm{2S{O}_{2}+{O}_{2}overset{脦垄脠脠}{=}2S{O}_{3}}故答案:rm{2S{O}_{2}+{O}_{2}overset{脦垄脠脠}{=}2S{O}_{3}}rm{3{O}_{2}overset{脦脼脡芦路脜碌莽}{=}2{O}_{3}

}rm{(3)SO_{2}}rm{O_{3}}无色无味,rm{2S{O}_{2}+{O}_{2}

overset{脦垄脠脠}{=}2S{O}_{3}}rm{2S{O}_{2}+{O}_{2}

overset{脦垄脠脠}{=}2S{O}_{3}}是rm{(4)}rm{垄脵O}rm{垄脵O}转化成rm{{,!}_{2}}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rm{O}根据文字信息分析可知,rm{O}和rm{{,!}_{3}}可以相互转化,故正确;淡蓝色,有鱼腥臭味的气体,其为了保护臭氧层,应不使用物理性质不相同,故错误;家庭使用电冰箱,应该使用无氟冰箱,故错误。故答案:rm{垄脷O_{2}}rm{O_{3}}【解析】rm{(1)}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并且rm{(1)}rm{(2)3{O}_{2}overset{脦脼脡芦路脜碌莽}{=}2{O}_{3}}rm{(3)2S{O}_{2}+{O}_{2}overset{脦垄脠脠}{=}2S{O}_{3}}剧烈燃烧rm{(2)3{O}_{2}

overset{脦脼脡芦路脜碌莽}{=}2{O}_{3}}22、(1)H2O2H2OH2Fe3O4

(2)【分析】【分析】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推断,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解答】A、rm{D}常温下都是无色液体,且rm{A}在rm{B}的作用下反应生成rm{C}和rm{D}故A是过氧化氢,rm{B}是二氧化锰,rm{EF}能与rm{C}反应,故C是氧气,rm{D}是水;rm{B}rm{G}为黑色固体,rm{C}rm{F}是无色无味的气体,rm{E}为银白色固体,故F是氢气,rm{E}是铁,生成的rm{G}是四氧化三铁;带入框图,推断合理。

rm{(1)A}是过氧化氢,rm{D}是水,rm{F}是氢气,rm{G}是四氧化三铁,故填:rm{H_{2}O_{2}}rm{H_{2}O}rm{H_{2}}rm{Fe_{3}O_{4}}

rm{(2)C}和rm{E}点燃就是铁和氧气点燃生成四氧化三铁,故填:rm{Fe+{O}_{2}xrightarrow[]{碌茫脠录}F{e}_{3}{O}_{4}}rm{Fe+{O}_{2}

xrightarrow[]{碌茫脠录}F{e}_{3}{O}_{4}}【解析】rm{(1)H_{2}O_{2}}rm{H_{2}O}rm{H_{2}}rm{Fe_{3}O_{4}}rm{(2)Fe+{O}_{2}xrightarrow[]{碌茫脠录}F{e}_{3}{O}_{4}}rm{(2)Fe+{O}_{2}

xrightarrow[]{碌茫脠录}F{e}_{3}{O}_{4}}23、(1)2(2)14:3(3)AD(4)(5)14:27【分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微观构成、物质的分类方法、根据化学式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等方面的内容,要增强识图的能力,以便做出正确的判断:分子由原子构成,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单质分子,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化合物分子。【解答】rm{(1)}由rm{B}分子模拟示意图,该分子由rm{2}个氧原子构成;故填:rm{2}

rm{(2)A}物质的分子由rm{1}个rm{N}原子、rm{3}个rm{H}原子构成,其化学式为rm{NH_{3}}其中氮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rm{=14}rm{(1隆脕3)=14}rm{3}故填:rm{14}rm{3}

rm{(3)AD}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填:rm{AD}rm{(4)}该反应是氨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氮气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rm{4N{H}_{3}+3{O}_{2}overset{碌茫脠录}{=}2{N}_{2}+6{H}_{2}O}rm{4N{H}_{3}+3{O}_{2}

overset{碌茫脠录}{=}2{N}_{2}+6{H}_{2}O}在该反应中,生成rm{(5)}和rm{C}的质量比为:rm{D}【rm{(2隆脕14隆脕2)}】rm{6隆脕(1隆脕2+16)}rm{=14}故填:rm{27}rm{14}

rm{27}【解析】rm{(1)2}rm{(2)14}rm{3}rm{(3)AD}rm{(4)4N{H}_{3}+3{O}_{2}overset{碌茫脠录}{=}2{N}_{2}+6{H}_{2}O}rm{(4)4N{H}_{3}+3{O}_{2}

overset{碌茫脠录}{=}2{N}_{2}+6{H}_{2}O}rm{(5)14}rm{27}五、简答题(共1题,共3分)24、打开;关闭;关闭;打开;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分析】解:rm{(1)}人吸气时,要除掉混合气体中存在的二氧化碳,因此需要让吸入的气体通过rm{I}瓶进入,应打开活塞rm{A}关闭活塞rm{B}.

rm{(2)}人呼气时,需要证明生成了二氧化碳,因此呼出的气体需要通过Ⅱ,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故应打开活塞rm{B}关闭活塞rm{A}此时观察到瓶Ⅱ内的现象是Ⅱ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rm{(3)}Ⅰ瓶和Ⅱ瓶的作用不同,rm{I}瓶是吸入气体的装置;是为了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防止造成干扰;Ⅱ是为了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通过上述操作,能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所含有的二氧化碳不是来自空气,而是人体代谢的产物.

故答案为:rm{(1)}打开;关闭;rm{(2)}关闭;打开;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rm{(3)}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

根据实验目的;证明人体排出的二氧化碳究竟是吸入空气中原有的,还是人体代谢的最终产物,首先应除掉原来空气中含有的二氧化碳,再将生成的气体通入到Ⅱ中证明有二氧化碳存在,二氧化碳能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呼吸作用的原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与检验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解析】打开;关闭;关闭;打开;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六、计算题(共4题,共20分)25、略

【分析】

(1)根据实验室常见仪器可知仪器a的名称长颈漏斗;

(2)实验室制取CO2的步骤:连→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加(加入固体药品)→倒(倒入液体药品注意长颈漏斗的下端要浸在液面下)→收集;可知操作正确的排列顺序是:①④③②⑤;

实验室制取CO2反应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3)二氧化碳验满的方法是:用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如果木条熄灭则说明瓶内已收集满二氧化碳;

未观察到应有的现象;可能是装置的气密性不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