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西师新版选择性必修1语文下册月考试卷446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故有道者不处处:为,做B.自伐者无功伐:夸耀C.其脆易泮,其微易散泮:同“判”,判断D.复众人之所过复:弥补,补救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攻:治疗B.当察乱何自起当:应当C.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具:完备、齐全D.不可以不劝爱人者劝:鼓励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埏埴以为器埏埴:揉和黏土B.自伐者无功伐:夸耀C.吾为其无用而掊之掊:击破D.今一朝而鬻技百金鬻:买4、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自见者不明不者,若属且为所虏B.吾为其无用而搭之为秦人积威之所劫C.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安陵君受地于先王D.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合抱之木,生于毫末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为之于未有魏王贻我大瓠之种C.死而不亡者寿吾为其无用而掊之D.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则所用之异也6、下列句子中有词类活用用法的一项是()A.不知疾之所自起B.焉能治之C.国与国不相攻D.兄之不慈弟7、根据概念之间的关系进行判断,下列各项中存在逻辑错误且错误类型相同的两项是()()A.《风景谈》是茅盾的小说。B.坐在主席台上的是校长和校领导。C.东方明珠和南京路是上海的标志性建筑。D.《红烛》这首诗是闻一多诗集《红烛》的序诗。8、下面对课文内容的鉴赏不正确一项是A.《归园田居》中诗人用“羁鸟”和“池鱼”作对比,说明自己跟“羁鸟”和“池鱼”一样早有摆脱官场束缚、返回田园隐居的强烈愿望。同时也体现出诗人对“羁鸟”“池鱼”的热爱。B.《饮马长城窟行》全诗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依次写了对远离丈夫的思念,在家独居的痛苦与不平,喜得丈夫的音信。C.《归园田居》中“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土地,草房;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这些平平常常的景物,在诗人笔下,构成了一幅十分恬静幽美、清新喜人的图画。D.题目《饮马长城窟行》中“饮”应该读“yǐn”,意思是“给喝”。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焉能攻之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B.必知疾之所自起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C.若使天下兼相爱视人之家若其家D.亏臣而自利恶得不禁恶而劝爱评卷人得分二、古代诗歌阅读(共7题,共14分)10、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定风波宋·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阳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注)这首词作于宋元丰五年(1802);苏轼谪居黄州第三年春天。
【小题1】本首词中;能够表达主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词中描写了哪两种情景?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情感?
【小题3】这首词景、理、情交融,学习完之后,你从词中得到了什么样的人生启示。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定风波苏轼①元丰六年七月六日,王文甫家饮酿白酒,大醉,集古句②作墨竹词。雨洗娟娟嫩叶光,风吹细细绿筠香。秀色乱侵书帙晚,帘卷,清阴微过酒尊凉。人画竹身肥拥肿,何用?先生落笔胜萧郎③。记得小轩岑寂夜,廊下,月和疏影上东窗。(注)①当时苏轼谪居黄州。②本词截取杜甫《严郑公宅同咏竹》;白居易《画竹歌并引》、曹希蕴《墨竹》中的部分诗句拼集而成。③萧郎;指唐代画家萧悦,善画竹。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集用他人诗句作词,写自己眼中之竹,自然贴切,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B.上阙中“秀”字照应“雨洗",暗写雨后竹子的光泽,“乱”字则照应“风”。C.下阕中“先生”指王文甫,他画的竹子很形象,比萧悦笔下“肥”竹更胜一筹。D.苏轼借笔下的“墨竹”,暗表自己虽处于人生低谷,但依然保持着高洁的情怀。【小题2】作者采用集句诗的方式,将竹子描写得形神毕肖。这些诗句是怎样描写竹子的?请结合上阕相关诗句简要分析。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春思。
皇甫冉。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①龙堆路几千。
家住层城②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③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④;何时返旆勒燕然。
(注)①马邑:今山西朔县;汉时曾与匈奴争夺此城。②层城:因京城分内外两层,故称。③机中锦字:窦滔被贬龙沙,其妻苏蕙能文,颇思滔,乃织锦为回文旋图诗寄之。共八百四十字,纵横反覆,皆成文意。④元戎窦车骑:元戎,犹主将;窦车骑,后汉窦宪为车骑将军,大破匈奴,遂登燕然山,命班固作铭,刻石而还。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写一位出征军人的妻子在春日对丈夫梦绕魂牵的思念,以及对丈夫早日得胜归家的盼望。B.诗中的女主人公住在宁静和平的京城,目睹皇宫奢靡的生活,联想到丈夫戍守在荒凉的边疆,顿生愤懑之情。C.第四句“心随明月”与“我寄愁心与明月”表意相似,深刻表达了女主人公只能把对丈夫的思念寄托给明月的无奈。D.尾联写女主人公问军中主帅何时才能得胜班师,将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统一起来,赋予了本诗积极的社会意义。【小题2】诗歌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醉翁操①苏轼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②。醉翁啸咏,声和流泉。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山有时而童巅③,水有时而回川。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④。
【注】①据本词序;欧阳修喜爱琅琊幽谷的山川奇丽;泉鸣空涧,常把酒临听,欣然忘归。后沈遵作琴曲《醉翁操》,崔闲记谱,请苏轼填词。②蒉:草筐。《论语·宪问》:“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③童巅:山顶光秃,山无草木曰童。④徽:琴徽,系弦之绳。此处代指琴。
下列对这首词作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响空山”与《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的“空山”,都写出了山的空寂。B.“荷蒉”两句以《论语》中荷蒉者对孔子击磬的评价,赞赏醉翁懂得鸣泉之妙。C.“醉翁去后”两句描写醉翁离开琅琊后,作者空对流泉,以吟诵表达思念之情。D.词作最后三句是说醉翁虽已然离世,声和流泉的美妙意境却仍然得以留存人间。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3)题。木兰花令·次欧公①西湖韵苏轼霜余已失长淮阔。空听潺潺清颍咽。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草头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还二八。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
注:①欧公: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欧阳修知颍州,曾作《木兰花》咏颍州西湖。四十三年后,苏轼以龙图阁学士出知颍州,依欧词原韵创作此词。②颍:河水名。③三五:指每月十五。④二八:指每月十六。
(1)全词描摹的是什么季节的景物?从哪些意象可以看出?
(2)苏轼曾言:“清诗要淘炼;乃得铅中银”。请选择上阕中你认为最传神的一个字进行赏析。
(3)全词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15、阅读下面两首词,然后回答问题。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①(宋)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卜算子•泊吴江夜见孤雁②(元)萨都剌明月丽长空,水净秋宵永。悄无踪、乌鹊南飞,但见孤鸿影。自离边塞路,偏耐江波静。西风鸣、宿梦魂单,霜落蒹葭冷。
注:①苏轼初到黄州贬所所作。②萨都剌被贬官南行途中所作。
(1)下列对这两首词的比较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两首词篇章结构上相似;都是上片在写环境;氛围、时间的基础上引出见孤雁之事,下片集中写孤雁。
B.两篇写作背景有相似之处;都是借孤雁抒写主人公孤寂;幽冷的情感,所写孤雁都是人格化的存在。
C.苏词“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与萨词“悄无踪;乌鹊南飞;但见孤鸿影”,“孤鸿影”出现的情境相似,作用相同。
D.苏词中“孤雁”最后栖息于“寂寞沙洲冷”;表现出前途未卜的忧惧;萨词中“孤雁”栖息在“霜落蒹葭冷”,表现高洁孤傲。
(2)两首词在意境上各有特色,请简要分析。16、《春江花月夜》全诗以“春、江、花、月、夜”为背景,其中主要描绘了哪种景象?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试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评卷人得分三、其他(共6题,共12分)17、阅读《大卫•科波菲尔》节选的第45至51段的内容,概括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18、阅读《大卫•科波菲尔》中的这段文字;思考这部分运用了什么手法,写出了人物的什么性格特点?
遇到这种时候,米考伯先生真是又伤心,又羞愧,甚至悲惨得不能自制,用一把剃刀做出抹脖子的动作来(这是有一次他太太大声尖叫起来我才知道的)。可是在这过后还不到半个小时,他就特别用心地擦亮自己的皮鞋,然后哼着一支曲子,摆出比平时更加高贵的架势,走出门去了。米考伯太太也同样能屈能伸。我曾看到,她在3点钟时为缴税的事急得死去活来,可是到了4点钟,她就吃起炸羊排,喝起热麦酒来了(这是典当掉两把银茶匙后买来的)。有一次,她家刚被法院强制执行,没收了财产,我碰巧提前在6点钟回家,只见她躺在壁炉前(当然还带着一对双胞胎),头发散乱,披在脸上,可是就在这天晚上,她一面在厨房的炉子旁炸牛排,一面告诉我她爸妈以及经常来往的朋友们的事。我从未见过她的兴致有比那天晚上更好的了。19、阅读《大卫•科波菲尔》(节选),理解“从前在德国流行一时的魔鬼的文件”的含义。20、《别了,“不列颠尼亚”》这篇新闻选取的角度与其他报道香港回归的新闻有什么不同?21、阅读《复活(节选)》中的段落,分析聂赫留朵夫的心理转变过程。昨晚迷惑过聂赫留朵夫的魔鬼,此刻又在他心里说话,又竭力阻止他思考该怎样行动,却让他去考虑他的行动会有什么后果,怎样才能对他有利。“这个女人已经无可救药了。”魔鬼说,“你只会把石头吊在自己脖子上,活活淹死,再也不能做什么对别人有益的事了。给她一些钱,把你身边所有的钱全给她,同她分手,从此一刀两断,岂不更好?”他心里这样想。不过,他同时又感到,他的心灵里此刻正要完成一种极其重大的变化,他的精神世界这会儿仿佛搁在不稳定的天平上,只要稍稍加一点力气,就会向这边或者那边倾斜。他决定此刻把所有的话全向她说出来。22、请赏析“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评卷人得分四、语言表达(共1题,共3分)23、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现代社会物质诱惑太多;只有通过有意义的文艺节日才能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的走红,必然使中国诗词能够很好地被传承和发展下去。中国诗词语言和意象的美感,不仅会让中国人怡养性情,也必将让外国人深深叹服。
①不是只有有意义的文艺节目才能提升人的精神境界。
②______
③______评卷人得分五、名著阅读(共1题,共5分)24、如果让你为《老人与海》里的圣地亚哥设计一尊雕像,你将怎样设计呢?要求:描述雕像的体态、外貌、神情等特征,并依据原著说明设计的意图,180字左右。评卷人得分六、写作题(共5题,共30分)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曾参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怕》)一则寓言说:每个人生而背负大木头前行。但总有人会觉得行路背负大木头太沉太辛苦,就不断将大木削减至更短小,行路也更轻松。直则有一天,遇到了凭自身力量无法跨越的沟壑,些一如既往背负大木头的人用大木头搭在沟整上而有了桥,继续前行。剩下的是那些将大木削减至更粗小而无法搭桥的人。读了上面两个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对“负重和减重”“前行和止步”等有所辨析,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2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19年,民族危亡之际,中国青年学生掀起了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1949年,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新中国青年投身于祖国建设的新征程。1979年,“科学的春天”生机勃勃,莘莘学子胸怀报国之志,汇入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2019年,青春中国凯歌前行,新时代青年奋勇接棒,宣誓“强国有我”。2049年,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青年接续奋斗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
①1919年5月4日;在学生集会上的演讲稿。
②1949年10月1日;参加开国大典庆祝游行后写给家人的信。
③1979年9月15日;参加新生开学典礼后写给同学的信。
④2019年4月30日;收看“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后的观后感。
⑤2049年9月30日;写给某位“百年中国功勋人物”的国庆节慰问信。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7、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论语·为政》要你做一个堂堂的人,不要你做我的孝顺儿子。——胡适《我的儿子》传统伦理道德中的孝道不是“道德底线”,而是一种道德理想,有诸多现实困境。——杨于泽《孝道的理想与现实》
究竟是什么“孝”;从这三则材料中你得到了什么样的启示和想法?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2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①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②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③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④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⑤不以无过为贤,而以改过为美。——《资治通鉴》⑥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中外名句内涵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2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棵大树;枝繁叶茂,浓荫匝地,是飞禽;走兽们喜爱的憩息场所。飞禽、走兽们经常讲它们旅行的见闻。大树听了,请飞禽带自己去旅行,飞禽说大树没有翅膀,拒绝了;请走兽帮忙,走兽说大树没有腿,也拒绝了。于是,大树决定自己想办法,它结出甜美的果实,果实里包着种子。飞禽、走兽们吃了果实,大树的种子就这样传播到世界各地。
请根据上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C【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平时注意积累;识记;再结合原文语言环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C项;“其脆易泮,其微易散”是说“事物脆弱时容易消解;事物细微时容易散失”,泮:消解。
故选C。
【点睛】
理解文言实词意思的技巧: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如本题,主要从语境内容分析。2、B【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B项;“当:应当”错误,“当察乱何自起”的意思是:我曾试着考察起源于什么地方。所以“当”同“尝”,“尝试”的意思。B错误。
故选B。
【点睛】
推断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用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考生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义项。这是在推断词义时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即把自己认为的意思代入具体语境中看句意是否通顺。代入后,如果句意通顺,那么可能就是正确的,反之必是错误的。3、D【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
D项;“今一朝而鬻技百金”意思是“如今卖掉这个方子一下子就能赚一百两”,“鬻”,卖。
故选D。4、D【分析】【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根据句意和对文言文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要根据语境判断在选项中的含义。
A项,代词,指“的人/代词,用于否定词后,表示“的话”。
B项,介词,因为/介词,表被动。
C项,介词,在/介词,从。
D项,助词,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故选D。5、A【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然后结合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和虚词前后词语的词性来辨析虚词的用法。
A项;“于”均为介词,译为“从”“自”。
B项;前者是代词,译为“事情”/后者是助词,的。
C项;前者是连词,表转折/后者是连词,表顺承。
D项;前者是连词,那么/后者是判断词,译为“是”。
故选A。6、D【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言实词活用类型的能力。
D项;“慈”,形容词用作动词,“慈”本是形容词,后面带了宾语,要活用为动词,慈爱。
其他三个选项没有词类活用。
故选D。7、A:C【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的能力。首先要了解概念间的五种关系:①全同关系;如“教师”与“老师”;②包含关系,如“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资金”与“流动资金”;③交叉关系,如“全体党员”和“干部”;④矛盾关系,如“生”和“死”;⑤反对关系,如“牡丹”与“菊花”。
A项;“风景谈”是散文,不是小说,不属于全同关系。
B项;“校长”和“校领导”存在包含关系,不能并列。
C项;“南京路”不是建筑,不属于全同关系。
D项;“红烛”是诗名,也是诗集名,这首诗是诗集的序诗,是正确的。
故选AC。8、A【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准确把握诗歌词句含义和诗歌内容的综合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A项;“同时也体现出诗人对‘羁鸟’‘池鱼’的热爱”错误,诗人用“羁鸟”“池鱼”来比喻自己,但诗中透露的是对农村生活的喜爱,而不是对“羁鸟”和“池鱼”的热爱。
故选A。9、B【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可以结合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和虚词前后词语的词性来辨析虚词的用法。题干要求选出“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项;第一个“焉”,兼词,于是,如此;第二个“焉”是疑问代词,相当于“怎么”。
B项;两个“所”均为动词前助词,构成所字结构,起指代作用。
C项;第一个“若”,如果;第二个“若”,像。
D项;第一个“而”,连词,表顺接,第二个“而”,连词,表并列。
故选B。二、古代诗歌阅读(共7题,共14分)10、略
【分析】【小题1】本题考查赏析诗句中关键语句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诗大意;理解相关的语句,分析其含义及表达效果。
全词是紧扣“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一主旨展开描写;抒情的。“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若按自然的逻辑也很难解释得通。雨过天晴,应该是“已无风雨正是晴”,怎会是“也无晴”?所以,这里的“晴”不会单纯指天晴。由此可见,这些都是写作者心中想象之事而非眼前之景,全词就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一个“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归去”白日梦!
【小题2】本题考查考生理解诗歌内容和思想感情的能力。赏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善于抓住带感情色彩的关键词语,还应该联系作者的生平遭遇及诗歌的创作背景来考虑,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要“知人论世”。诗歌中情感的表达方式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仔细阅读诗歌;从“莫听穿林打叶声”中可知,这是描写的雨中的场景;从“也无风雨也无晴”中可知,这是描写的雨后的场景。“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写出的是政治场合的晴雨表是升沉不定的,做一个老百姓,不切实际的幻想着“也无风雨也无晴”,不如晴天雨天对我来说都无所谓,与前面“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前后呼应,这样写法进一步强调了自己的心胸,志向及对人生的态度,也更能体现出作者的旷达之情。
【小题3】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答本题绝对不能离开诗歌内容而漫无边际地去谈,而应该紧密结合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然后再去谈自己的人生启示。结合诗歌的内容,“一切景语皆情语”,词人写眼前景寓心中情;因自然现象,谈人生哲理;词中的“风雨”既指自然界的风雨也暗指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一语双关;围绕着“旷达”和“随遇而安”来回答。
【点睛】
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解析】【小题1】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小题2】一是风雨中吟啸徐行;二是风雨后斜阳相迎。表达了作者:①归隐田园之情;②强调了自己的心胸;志向及对人生的态度;③能体现出作者的旷达之情。
【小题3】在叙事绘景中含蓄表明了面对人生高低起伏的际遇应泰然处之的人生道理,表现了作者旷达的人生态度和随遇而安的坦荡胸怀。11、略
【分析】【小题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C项;“萧悦笔下‘肥’竹”理解有误,词中“人画竹身肥臃肿”中的“人”,指的是一般人;别人,用别人画的竹子臃肿来衬托萧悦画竹的“茎瘦”,而并非萧悦画的竹子是“肥”竹。
故选C。
【小题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掌握常用的表达技巧,首先明确诗中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然后结合诗句阐释是如何使用这种表手法的。最后阐明此种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雨洗娟娟嫩叶光,风吹细细绿筠香”,经过雨水的冲洗,竹叶变得更加润泽,清风吹来竹叶的清香,这是视觉嗅觉相结合,“清阴微酒樽过凉”,竹阴使杯子里的酒带上凉意,是触觉,综合多种感官的描写使竹子的形象更加饱满;“雨洗”“风吹”“秀色乱侵”“清阴微过”,化静为动,写出了竹子的动态,使画面生动可感;正面侧面结合:对竹子形色香味的描写是正面刻画竹子的形象,“书帙晩”“酒樽凉”,从侧面烘托竹色的青葱;竹阴的凉爽。
【点睛】
表现手法,也就是艺术手法,即表达技巧,作家、艺术家在创作中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方法。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应从以下四方面考虑:表达方式—叙事,议论,描写(细节、动静、虚实、正侧、白描、场景、衬托),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等;写作手法—渲染、烘托、对比、衬托、象征、联想、想象、比兴、化用典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以及情景关系(触景生情、以情驭景、情景交融、乐景衬哀情、哀景衬哀情);结构技巧—抑扬、卒章显志。【解析】【小题1】C
【小题2】①综合运用多种感官描写:雨后竹叶润泽,风吹竹叶清香,视觉嗅觉相结合,竹阴使杯里的酒带上凉意,这是触觉,多种感官结合,使竹子的形象更加饱满生动。②巧妙运用动词(或化静为动)刻画:巧妙运用“洗”“吹”“侵”“过”等动词,细腻传神地刻画竹子的形神,写出了竹的动态美,使画面生动可感。③正侧结合:既有对竹子形色香味的正面描写,也借“书帙晚”“酒樽凉”,从侧面烘托竹色的青葱、竹荫的凉爽。12、略
【分析】【小题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原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B项,第三句只是承第二句“路几千”而来,讲述京城离边关的遥远,“皇宫奢靡的生活”和“愤懑之情”都是曲解。故选B。
【小题2】试题分析:本题考核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先(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本首诗歌首联“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对比鲜明,动人心弦。“莺啼燕语”,这是和平宁静的象征;新年佳节,这是亲人团聚的时辰。但是,另一方面,在那遥远的边关,从征的亲人却不能享受这宁静,无法得到这温情。第一句是眼前实景,第二句是想象,虚实结合,表现出对从征亲人的思念和牵挂之情。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上句一个“论”字。下句一个“笑”字,都是拟人化的写法。锦字回文诗的内容。无非离情别恨。锦字诗有多长,恨便有多长,锦字诗无穷,恨也无穷。楼上花枝本无情,然而在诗人眼中。那花团锦簇的样子,很像是在嘲笑独眠之人。
诗的结尾笔锋一转;提出一个意义深远的问题:“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不问别人而问元戎,因为他是军中主帅:你什么时候才能得胜班师,勒石而还?使用汉代窦宪大破匈奴,刻石而还的典故,表达女主人公盼望丈夫早日得胜而归的心情。女主人公对亲人的思念是痛苦而深挚的,然而她也深明大义。她当然懂得,只有彻底战胜了敌人,才会有不光自己,同时也包括普天之下所有离散家庭的重新团聚。就这样,诗中女主人公将自己的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统一起来,赋予了这首诗以比较积极的社会意义。
【点睛】
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咏物诗;托物寓理,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般是哲理诗。
描写手法主要有:(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反衬又有动静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声寂衬,如“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等。(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如“野花留宝靥,碧草见罗裙”。(3)对比。(4)白描。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四野无闲田,农夫皆饿死”。
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1)比兴。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2)比喻。(3)拟人。(4)夸张。(5)双关。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6)用典。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解析】【小题1】B
【小题2】①对比。“莺啼燕语报新年”的汉苑和平宁静的春景与“路几千”的遥远边关——“胡天”;对比鲜明,使读者感受到心灵的强烈震撼。或者,春天枝头花团锦簇与女主人公“独眠”构成对比,突出了妇人的孤寂之感。
②虚实结合。第一句是眼前实景;第二句是想象,表现出对从征亲人的思念和牵挂之情。
③用典。尾联使用汉代窦宪大破匈奴;刻石而还的典故,表达女主人公盼望丈夫早日得胜而归的心情。
④拟人。“燕语”赋予春天的燕子以人的情感;形象描述出和平宁静的场景。或者,“笑独眠”,枝上花团锦簇,好像在嘲笑独眠的女主人公,突出了女主人公的孤独之感。
⑤诘问(疑问)。末句“何时”即“什么时候”,表达了女主人公盼望丈夫早日凯旋的急切心情。13、C【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整首诗词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词作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C项;“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说醉翁离开滁州,流泉失去知音,只留下自然声响,但此自然声响,朝夕吟咏,似带有怨恨情绪。赞美欧阳修在琅琊山寄情山水,感受天籁的悠然自得之情。所以本选项说是对醉翁的思念之情不准确。
故选C。14、略
【分析】【详解】
1.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并筛选作品信息的能力。依据诗歌题目;意象、关键词等把握诗歌内容;并筛选出相关信息。
“霜余”两字交代作者到颍州时正值深秋;秋高天旱;草木枯萎,颍河也失去了春夏时期波澜壮阔的气势,温婉细流涓涓而下;“秋露”也点明时令已到秋季,深秋的晚上,开始降下露水,露珠晶莹剔透且圆润光滑,但却不能长存。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中的“炼字”的能力。这类题目答题时既要指出该字的含义;所用手法;还要注意分析其在句中以及全诗中的表达效果及作用。
第一步;回答“咽”字最生动。第二步,解释“咽”的含义:“咽”,是幽咽的意思;“咽”字写出了水浅声低的情景。第三步,使用手法,作者移情于景,将颍河人格化,说水声潺潺是颍河幽咽悲切。第四步,回答效果,“咽”表现作者对恩师的深深怀念之情。
3.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情感的能力。把握诗歌的情感;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从诗歌本身抓住诗歌标题;意象意境、情感关键词、表达技巧等进行分析;另一方面也可以结合诗人经历、创作心境及创作背景等因素来理解。
①“霜余已失长淮阔。空听潺潺清颍咽”描写的是深秋时节,降雨渐少,淮河再也不像夏天时那样奔腾,气势雄阔,颍水也因汇入的河水较少,只是在潺潺流动,像是在呜咽抽泣。这两句诗流露出词人的伤秋悲秋之情。②“四十三年如电抹”,四十三年匆匆而过,就像闪电一样转瞬即逝。“三五盈盈还二八”写的是月亮在十五这一天是满的,转眼到十六就变缺了。这两句传达的是一种时光流逝的无奈之情,有一种生命无常短促之感慨。③“空听潺潺清颍咽”写颍河涓涓而下,水声潺潺,在作者听来,如怨如慕,恰恰吻合他此时思念恩师的心情,将河水拟人化的写法,更显得情真意切;“佳人犹唱醉翁词”写颍州父老为了纪念这位文坛巨匠作出的贡献,不但世代传唱他在颍州创作的诗词,还立祠以表怀思;“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这两句流露出对恩师的怀念之情,写得较为伤感。【解析】1.①深秋时节②霜余;秋露。
2.“咽”字。“咽”字写出了水浅声低的情景;作者移情于景,将颍河人格化,说水声潺潺是颍河幽咽悲切,表现作者对恩师的深深怀念之情。
3①悲秋之情。深秋时节,淮河失去宏阔的气势,颍水潺潺似在呜咽,触发了诗人悲秋伤时之情。②伤逝之情。光阴流转如电,草露倏忽而逝,十五圆月到十六即缺,皆令人不由感叹生命无常,短促易逝。③怀人之情。欧公早逝,当年识翁之人,今存者只有自己及西湖波底之月而已,物是人非,表达了对恩师欧阳修的崇敬、怀念之情。15、略
【分析】【详解】
(1)本题考查诗歌比较阅读的能力;涉及到诗歌的意象;意境、结构等具体内容。要理解诗词大意,从各方面吃透诗歌。注意诗歌五读:读标题、读作者、读正文、读注释。读题目。这对学生要求比较高,关键是平时要精读诗歌。
C项中;苏词“孤鸿影”出现的情境是“缺月挂疏桐”的夜晚,是幽僻冷寂的环境;萨词“孤鸿影”出现的情境是“明月丽长空”的夜晚,是空阔高远的长空;具体意境不同。作用可以认为相同,都是与抒情主人公的孤单寂寞相呼应。
D项;涉及到诗歌内容的具体解读,苏词中“孤雁”最后栖息于“寂寞沙洲冷”,表现高洁孤傲;萨词中“孤雁”栖息在“霜落蒹葭冷”,表现出前途未卜的忧惧。
故选CD。
(2)本题考查分析;鉴赏诗歌意境的能力和比较阅读的能力。题干是“两首词在意境上各有特色;请简要分析”,是考查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题干已经给出比较阅读的内容——意境,所以本题也是考查学生分析、鉴赏诗歌意境的能力。分析诗歌意境,在点出主要意象的基础上(先描述画面也可以)概括出意境特点,可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苍凉寂寥等。本题,答题时,分别根据两首词所写的内容,分析出其表达的意境即可。比如苏祠: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被贬黄州后,虽然自己的生活都有问题,但苏轼是乐观旷达的,能率领全家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渡过生活难关。但内心深处的幽独与寂寞是他人无法理解的。在这首词中,作者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所以分析意境时通过“夜月”“梧桐”“树枝”“沙洲”这些意象营造了幽僻冷寂的境界。
萨词:上片前两句交待“见孤雁”的环境;背景:明月在天;把高远的夜空装点得分外美丽,月光下是一江澄净的秋水。词人感到时间过得很慢,秋夜显得格外漫长。后两句点明题中“见孤雁”三字,在这浩瀚的夜空中,词人说见不到南飞的乌鹊的踪影,所能见到的只有孤飞的鸿雁的影子。长空的空阔高远与孤雁的形单影只形成强烈的反差,此时独立船头的词人孤寂落寞的情怀。下片前两句说孤雁的过去——它从北方边塞飞来,在江河上孤独地飞,忍受着难耐的寂寞。后二句收束全篇,继续写雁,从眼前说到将来:秋风呜呜,夜里做梦,梦魂深感孤单;到下霜时分,孤雁栖息的芦苇荡将愈加寒冷。写出了孤雁的处境及其心态。也就较为全面地表现了词人自己南行途中的孤寂之感以及对前途的忧惧之情。所以分析萨词的意境时通过“明月”“夜空”“江水”“秋风”“白霜”“蒹葭”这些意象描写了一幅明月在天,夜空清丽,江水澄净,秋风呜呜,白霜漫天,蒹葭凄冷的画面,营造了空阔凄清的境界。
【点睛】
诗歌鉴赏的选择题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常见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一下几个: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审清题目要求,细读选项划出要点,即切分关键信息,最后正选排除巧妙用。【解析】(1)CD
(2)苏祠:夜月残缺、梧桐稀疏、树枝寒冷、沙洲寂寞荒冷,营造了幽僻冷寂的境界。萨词明月在天,夜空清丽,江水澄净,秋风呜呜,白霜漫天,蒹葭凄冷,营造了空阔凄清的境界。16、略
【分析】【详解】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诗中形象(意象)倾注了诗人的思想;包孕着诗人的情感,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本题中;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它“代代无穷已”“年年望相似”,它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触处生神,诗情随着月轮的生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沙、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这幅画卷在色调上是以淡寓浓,从黑白相辅、虚实相生中显出绚烂多彩的艺术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国水墨画,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诗人将深邃美丽的艺术世界特意隐藏在惝恍迷离的艺术氛围之中,整首诗篇仿佛笼罩在一片空灵而迷茫的月色里,吸引着读者去探寻其中美的真谛。
【点睛】
鉴赏作者思想感情,可借助于“三看三抓法”答题,即看标题、看作者、看注释;抓诗眼(或词眼)、抓主旨、抓意象特征。组织答案时,要用能够准确表现作者情感特点和情感基调的词语来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平时要积累一些常见的诗歌情感规范用语。【解析】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从初月,高月一直写到斜月,落月。在离人眼中,初月是明媚的,高月是皎洁的,楼上月是依恋的,镜中月是撩人的,石上月是凄清的,斜月是迷离的,落月是缠绵的。它“年年望相似”。“月”是诗中情景交融之物,它随着诗人的脉搏跳动,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诗情随着月亮的升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云、扁舟、高楼、镜台、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意境,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这幅画卷在色调上是以淡寓浓,虽用水墨勾勒点染,但“墨分五彩”,从黑白相辅、虚实相生中显出绚烂多彩的艺术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国水墨画,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三、其他(共6题,共12分)17、略
【分析】【详解】
此题考查考生对《大卫•科波菲尔》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
阅读文本可知,主要内容写“我”跟米考伯一家患难与共,他们也给那个孤儿在附近租了个便宜的住处,这是作者以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豪情讴歌人性中的真、善、美,体现了他的道德理想。【解析】写“我”与狱中米考伯先生的交往,并换租房到监狱附近,与米考伯一家患难与共。18、略
【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以及鉴赏塑造人物的手法的能力。
先看米考伯先生;“米考伯先生真是又伤心,又羞愧,甚至悲惨得不能自制,用一把剃刀做出抹脖子的动作来”“可是在这过后还不到半个小时,他就特别用心地擦亮自己的皮鞋,然后哼着一支曲子,摆出比平时更加高贵的架势,走出门去了”,这是将米考伯先生事发后和过了一阵后的表现进行对比,且运用“特别用心地擦亮自己的皮鞋”“摆出比平时更加高贵的架势,走出门去了”等动作描写,表现其性格的“能屈能伸”;乐天知命。
同样,米考伯夫人也是运用对比手法,如“她在3点钟时为缴税的事急得死去活来,可是到了4点钟,她就吃起炸羊排,喝起热麦酒来了”,刚被法院强制执行后“只见她躺在壁炉前(当然还带着一对双胞胎),头发散乱,披在脸上,可是就在这天晚上,她一面在厨房的炉子旁炸牛排,一面告诉我她爸妈以及经常来往的朋友们的事。我从未见过她的兴致有比那天晚上更好的了”,可见她的性格也是“能屈能伸”、乐天知命。【解析】这一部分运用了对比手法和动作描写,将米考伯先生和米考伯太太在事到临头和过一会儿之后的表现进行对比,形象地写出了米考伯夫妇所共有的“能屈能伸”、乐天知命的性格特征。19、略
【分析】【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能力。
结合“现在我想,那一定是他以前立给债权人的某种约定偿还债务的借据”分析,文中的“契约”指米考伯先生立给债权人的某种约定偿还债务的借据等。“德国流行一时的魔鬼的文件”,浮士德为了寻求新生活,和魔鬼墨菲斯托签约,把自己的灵魂抵押给魔鬼,而魔鬼要满足浮士德的一切要求。如果有一天浮士德认为自己得到了满足,那么他的灵魂就将归魔鬼所有。【解析】“从前在德国流行一时的魔鬼的文件”,指浮士德把自己的灵魂出卖给魔鬼所立的契约。20、略
【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分析不同新闻的写作特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需明确一般闻报道的写作特点,新闻往往采用文学手法,集中;突出地描述某一重大事件的发生现场,或某些重要和精彩的场面,生动、形象地将所报道的事实再现在读者面前。然后具体研读文本在这个基础上的独到之处,比如选材的角度,观察视角的角度,叙述方式的角度等等,找出不同,最后明确好在哪里。
首先;观察视角独特,本文只选择了英方撒离这样一个独特的视角。该文用一条时间线索贯穿的是“最后一刻”的五个场面,形成了安排有序的结构。其中描述比较详细的三个场面分别是:彭定康告别港督府的降旗仪式;查尔斯王子出席的告别仪式;子夜时分的中英香港交接仪式。另外两个比较简略介绍的场面是:广场上的第二次降旗仪式;“不列颠尼亚”号的很快消失。而不像其它的新闻报道就是讲新闻中那些最突出,最新奇,最能吸引受众的部分。
其次,选材角度新颖,只是简略介绍英国人降旗、参加交接仪式、登上“不列颠尼亚”号回国这一系列事件过程。该报道的现场描写和历史背景的结合是十分出色的,丝毫没有牵强附会生拉硬扯之感。例如在叙述彭定康降旗时,穿插介绍了港督府1885年建成、后又有大规模改建装修的历史;又如在描述广场上的二次降旗时回顾了156年前在这里升旗的历史。,而其它的新闻往往采用文学手法,集中、突出地描述某一重大事件的发生现场,或某些重要和精彩的场面,生动、形象地将所报道的事实再现在读者面前。在本文中,作为历史的见证人,作者只是集中描写了英国撤离香港那一天的几个具有典型性的场景,所以,这篇消息,应该说是较为出色的新闻作品。【解析】①观察视角独特。
作者没有将视角定位在一般新闻报道可能会选择的或写交接仪式现场的庄严;或写庆祝回归人群的激动,更没有对这一事件进行政治分析,而是另辟蹊径,选择了英方撒离这样一个独特的视角,新颖而别致。
②选材角度新颖。
选择了英方撤离这样一个独特的视角,作者并没有写成英军撤离大事记的形式,而是在简略介绍英国人降旗、参加交接仪式、登上“不列颠尼亚”号回国这一系列事件过程中,独出机杼地穿插对英国人登上香港、开始管治的历史的回顾,两相对照,将现实的事件放在了一个历史的背景中,这就更加突出了事件的历史意义。21、略
【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人物心理转变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考虑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并结合上下文情节分析人物产生某种心理的因素和发生转变的缘由,最后梳理并整合成答案。
再次见面;聂赫留朵夫想要为自己曾经犯下的罪过赎罪,想要尽力营救玛丝洛娃。但玛丝洛娃已经不再是当初在姑妈家时那个天真纯洁的小姑娘,而是一个堕入风尘的妓女,她搔首弄姿,内心对聂赫留朵夫的“忏悔”“赎罪”也充满不信任的态度,只打算从他身上得到点好处,找他要钱。这让聂赫留朵夫怀疑自己对她的同情和援助是否真的能够拯救她,尤其是是否能够救回一个心地纯洁善良,而不再是妓女的她。
聂赫留朵夫心里因此产生了矛盾,“给她一些钱,把你身边所有的钱全给她,同她分手,从此一刀两断,岂不更好”,一个是用金钱买断过往一切罪过的利己行为,一个是“他的心灵里此刻正要完成一种极其重大的变化,他的精神世界这会儿仿佛搁在不稳定的天平上,只要稍稍加一点力气,就会向这边或者那边倾斜”,想要自我救赎的心理,但他“决定此刻把所有的话全向她说出来”,决定坦白就是坚定走救赎自己之路,不是随便给点金钱,而是要尽力帮助玛丝洛娃。【解析】一方面,一个利己的聂赫留朵夫和一个想要实现自我救赎的聂赫留朵夫之间展开了激战;另一方面,聂赫留朵夫看到了玛丝洛娃已经完全变了个人,当年的纯洁美好不复存在,行为举止间流露出风尘女子的放荡,这一切让他质疑自己对她的拯救是否有意义。最终他还是坚定了自己要帮助玛丝洛娃的想法。22、略
【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思想内容及艺术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结合文本的艺术手法分析文本的思想内容;然后根据要求作答。
诗人眼前的清明澄彻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神思飞跃,但又紧紧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
【点睛】
鉴赏表达技巧类命题角度;主要有以下方面:
1.从语言运用角度:语言是否准确;简练、生动、形象;具有怎样独特的语言风格(幽默、辛辣、平实、自然、简洁明快、含蓄深沉等);句式特色;长短整散结合;运用了什么独特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感等),有什么表达效果。
2.从结构安排角度:开头结尾各有特色;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
3.从表现手法角度:是否运用了想象;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等手法及其作用。
4.从表达方式角度:各种表达方式是否运用自如,灵活多变;叙述人称的选择,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的好处;叙述顺序的安排,倒、插叙手法的运用及作用;描写的特点,肖像、心理描写,侧面、细节描写,景物描写等的作用。【解析】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这样的境界令诗人神思飞跃,不禁叩问宇宙人生,探索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四、语言表达(共1题,共3分)23、略
【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综合表达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理解题目的基本意图;注重分析语句的意思,从逻辑的角度判断这些说法的正误,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比如“只有通过有意义的文艺节目才能提升人的精神境界”的说法过于绝对,有意义的文艺节目可能会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但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不是只有有意义的文艺节目这一途径。同理,节目的走红,可能可以使中国诗词很好地被继承和发展下去,但是节目的走红与中国诗词能很好地被继承和发展下去没有必然联系。中国诗词语言和意象的美感,可能让一些外国人深深叹服,也可能有一些外国人对此不太理解,也就无法叹服。【解析】①.节目的走红,不一定能使中国诗词很好地被继承和发展下去。②.中国诗词语言和意象的美感,不一定能让外国人都深深叹服。五、名著阅读(共1题,共5分)24、略
【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对国外名著内容的掌握能力。我们平时要多看中外名著,对其故事情节有大致的了解与掌握。选取熟悉的作品,精选印象深刻的原著场景,确定人物在其中的体态、神情、外貌、动作等细节特征,在细节描写中展现雕像人物的精神风貌。注意用语准确,字数合乎要求。如果为《老人与海》里的圣地亚哥设计一尊雕像,可以截取与鲨鱼搏斗的特定情境展现圣地亚哥的肖像、动作、神情,特别是细致而准确的细节描写,主题明确,设计意图清楚。【解析】示例:雕像是一位站在渔船上的老渔夫。他头戴渔夫帽,穿着宽松的长裤和布衫,赤着脚,身材不算高大,但显得很健壮。花白的胡须覆盖了他半边脸,额头上深刻着的皱纹仿佛在诉说着他经历的沧桑岁月。他微屈着双膝,身子前倾,挺着胸脯,双手拿着渔叉,双臂高高举起,嘴角紧绷,双眼圆睁,用坚毅的目光注视着渔叉的方向,卷起的衣袖露出古铜色的皮肤和健壮的肌肉。
设计的意图:塑造圣地亚哥和鲨鱼搏斗时英勇不屈的硬汉形象,彰显其不屈不挠的精神。六、写作题(共5题,共30分)25、略
【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暗含任务驱动,“读了上面两个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这就要求考生就材料陈述自己的思考,表述自己的看法。材料由两句名言组成,一是曾参的话,“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一是寓言故事,这两段话的中心话题是“负重前行”,前者意思是:读书人必须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因为他对社会责任重大,要走的路很长。第二个寓言中的“那些一如既往背负大木头的人用大木头搭在沟整上而有了桥,继续前行。剩下的是那些将大木削减至更粗小而无法搭桥的人”意思也是在强调负重前行的重要性。从文体来看,材料没有限定文体,考生可以选取自己擅长的文体作文,如写作议论文,要由明确的观点,有清晰的思路;如写作记叙文,在写作中要注意所叙之事必须真实感人,把握好感情基调,主题要积极向上,注意在行文中将一些真实细腻的情感生动细腻地描写出来;要叙议结合,在叙事中恰当地穿插抒情议论,深化主题。
参考立意:
1.负重前行;任重道远。
2.人生需要负重。
3.负重的生命。
可用素材:
1.在某山区的著名旅游景点;有一段被当地人称为“鬼谷”的最危险的路段,路窄坡陡,两边是万丈深渊。每当导游们带队来到这里时,一定要让游客们挑点或者扛点什么东西。
“这么危险的地方;我不拿东西就两腿打颤了,再负重前行,那不是更危险吗?”游客不解。
导游小姐嫣然一笑;解释道:“这里以前发生过好几次事故,都是迷路的游客在毫无压力的情况下一不小心掉下去的。当地人每天都从这条路上挑着东西来来往往,却从没人出事。只有你意识到危险了,再负重前行,反而会更安全。
2.;韩信受胯下之辱。
韩信是我国西汉时期的一位大将军。一天有个屠夫说韩信要是个英雄就用剑刺他;要不就从他胯下钻过去。韩信刚拔出剑想刺过去,可是想着杀人要偿命,为了这样一个人毁了自己不值得,于是就忍辱从那个屠夫的裤裆下钻了过去,大伙看着都嘲笑他,他轻蔑的看了他们一眼就大步走开了。
后来;韩信参加了农民军起义军,屡建战功,被刘邦拜为大将军,后来率军击败了项羽,为汉朝的统一立下了汗马功劳。然后又派人找到那个屠夫封他为中尉,负责缉拿盗贼。并且还把他介绍给他的部下。
韩信认为当年屠夫的行为并无恶意;反而激励了自己的意志,忍辱负重才有今天。屠夫听了后羞愧万分低下头,韩信的手下将士听了都十分钦佩他的大人大量。
3.刘备。
刘备是公认的三国里最能忍的人之一;一生所受屈辱数不胜数,投靠曹操,投靠袁绍,投靠陶谦,投靠刘表等等;心有雄心壮志,但奈何时运不济,年过四十依旧一事无成;看看人家江东小霸王孙策,年不过双十,已是江东霸主。
曾入主徐州;但奈何还没把位子坐热,就被吕布夺走了;后来更是连老婆和手下头号大将关羽都被曹操掠走,有没有发生什么不好的事情就不知道了;也幸好后来关羽“过五关斩六将”逃回来了。
行文结构:
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此题可采用并列式的结构行文;首先通过分析材料引出自己的观点,然后采用并列的方式进行论述,并列式注意分论点的提取。
首先;提出自己的中心论点:从古到今,哪个成功人士不是负重前行?首段可用排比句式突出文采。
其次;并列式分论点论述,分别举例古代韩信和刘备的事例,当今的女排等等。
最后;总括全文,再次点题。做到首尾呼应。
【点睛】
多则名言选择型材料作文,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每一则,而且要找到关联,综合立意。这就增加了审读量,也赋予了考生选择权,要求具有综合创新能力。理论上说,选择两则或三则,会出现若干组合;即使选择相同的两三则,也因理解的主观差异,形成多样化立意,这就给考生提供了选择和创造的思维空间,大大降低了作文的雷同性。在所有材料作文中,相对于新闻事实、寓言故事、漫画来说,名言名句的难度较大,一方面是因为它言简意赅,包含了深刻的道理,另一方面它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缺少具体的指向性。这就需要考生认真理解其内涵并联系生活明确其外延。当然,高考题中出现的名言名句,其哲理还是相对好理解,以便学生有话可说。【解析】范文:
负重前行。
有人说:“最沉重的负担把我们压得越贴进大地,我们就越能真实得感受生活”。的确如此,一只桶只有在负重的时候,才能经得住风雨的洗礼。人也如此,只有在负重的情况下才能走得更远。回忆那个风雪交加,断食短粮的地方,一个头发苍白手持汉节的老人,在一群羊的围绕下艰难的前行。但他不倒!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支撑着他:“我是大汉了民,我要回报圣恩”于是面对卫律的劝告降,他破口大骂,面对李陵的劝说他坚定不移。他,便是那个用19年的热血青春换大汉尊严的苏武。试问一个人能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19年毅立不倒,原因为何!那原因只有一个:他心中有一个信念。那是一种神圣的信仰,那是大汉赐予他的重量。是忠压着他,是义撑着他,于是,他一路,负重前行,让苏武这个名字永垂史册。刘翔,这个历经几涨几落的运动员也是一个能负担得起重量的人。雅典奥运会上刘翔曾因一枚金牌而让全中国的人沸腾喝彩,北京奥运会上却因报病下赛而让全国人失望。一涨一落,不知这个年轻人默默负担了多少,一喜一悲,不知这个年轻人隐藏了多少辛酸苦泪。但他坚持下来了,一路负重,也一路前行。终于在国际比赛中刘翔又光芒万丈,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世人,刘翔是一个抵住压力,是一个能负重前行的人!我很喜欢当前十分流行的一句广告语:“有压力,不减动力。”而当红小生文章就凭自己的努力以压力中快速成长。刚出道的文章并不受欢迎。甚至还被导演定为长像普通难成大器。但他却硬是咬着牙挺过来了。从》奋斗》到《蜗居》,从《雪豹》到《海洋天堂》,再到近日热播的《裸婚时代》,现在的文章近乎成了收视长红的保证,而对一路走过的艰辛,文章只说:“我有家要养,有孩子要养,我必须得努力工作,我得让家人们瞧得起我。就是这样。,一路前行,把负担当动力,他成功了。人生道路,难免遇到些艰难险阻,聪明人变压力为动力,负重前行。愚蠢的人被压力压倒,再也爬不起来。冰心曾说:成功的花人们往往只看到它花七时的惊艳无涯,但那早已浸透了汗水的根却没人看到。花犹如此,人不也一样吗?当我们面对生活与学悦的双重压力时不要害怕,不要抱怨,要知道成功的人都是从暴风骤雨中走出的人。负重前行,才能走得更远!26、略
【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2019年高考题很好地贯彻了新课标对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的要求;关注了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能较好地检测学生的核心素养,同时对教材中的“表达与交流”也给予了非常好的检测。是基于教材;忠实于课程标准,又从时代出发,能够彰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课程改革的成果,体现了科学性,时代性和系统性。2019年是一个有特殊意义的年份:五四运动100周年、建国70周年、革开放40周年。任务要求中明确提出要以青年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也即要体现出青年对国家事件的思考。本题一方面引导学生回顾历史,一方面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使命,具有关照现实和社会的意义。
①1919年5月4日;在学生集会上的演讲稿:立意要结合青年生活实际,联系五四运动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精神,思考1919年中国的现状,明确青年人的担当——救亡图存。文章体式限制为演讲稿,需要符合演讲稿的基本格式,具有层层递进的感召力。
②1949年10月1日;参加开国大典庆祝游行后写给家人的信:写作时要提及“参加开过大典庆祝游行”,但不能花费大量篇幅描绘场景,重点是青年的思考。要考虑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条件,是磨难;牺牲、拼搏、奋斗。还要考虑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更要分析祖国今后的命运,需要总结经验。青年人站在历史与未来的节点——要更自信、更坚定,要担当起奋斗的责任与使命。文章体式限制为书信,需要符合书信的基本格式。
③1979年9月15日;参加新生开学典礼后写给同学的信:回到40年前,作为1979年的学生,作为时代的参与者,未来的开创者,对于历史要更清醒,更辩证,更理性。实事求是分析社会现状,将目光放远至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明确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对于未来要更充满理想,充满自信,充满激情,更有改革的担当与历史责任。写作落笔不要空泛,可以结合改革需要的勤劳;勇敢、智慧的品质,开放、创新的精神,重视科技的动力。文章体式限制为书信,需要符合书信的基本格式,亦要符合写信人和收信人都是青年学生的基本特点。
④2019年4月30日;收看“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后的观后感:观后感要回顾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缅怀五四先驱崇高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总结党和人民探索实现民族复兴道路的宝贵经验,发扬五四精神,激励新时代中国青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写作时个人的震撼、感动的情感可以穿插其中,更要写出其对自身的激励。
⑤2049年9月30日,写给某位“百年中国功勋人物”的国庆节慰问信:需要关注大时间为“2049年”,小时间为“国庆节”。行文中要关注到时代的变迁,更要思考祖国变迁背后的人物事迹,探索前行的力量——其家国情怀,具体可以是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等民族精神。行文中应该有对功勋人物的景仰之情,也有奋勇接棒的担当。文章体式限制为书信,需要符合书信的基本格式,注意谦敬。【解析】例文:
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观后感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青春记忆,一代代青年的奋斗荣光。在五四运动100周年之际,重温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蓦然发觉,五四精神已经深深刻印在我们民族的精神谱系中,成为青年绽放爱国主义青春光芒的不竭源泉。雨果曾经说过:“青春是生命的春天。”青春始终洋溢着一种催人奋进的激情,等着我们绽放自己的个性与光芒。时值五四青年节,虽五四运动已与我们遥远,但是,那些不畏强权、誓死捍卫祖国的青年们的精神,一直激发、激励着中华儿女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不断向前奋斗。有人说,青春是一首歌,回荡着欢快、美妙的旋律;有人说青春是一幅画,镌刻着瑰丽、浪漫的色彩。曾经有这样一群意气风发的青年,他们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最壮丽的青春之歌,绘就了一幅最宏伟的青春图画。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他们已作为光辉的一页载入了中华民族的史册,但他们的精神将代代相传,永续不灭。回望五四,我们懂得了什么是枪林箭雨,荆棘满布的艰难险阻,什么是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形势,什么是惊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壮志豪情。正是100年前的“五四”觉醒与呐喊,为中国人唤起了沉沦已久的民族精神,带来了从未有过的现代意识。一脉相承、历久弥新的五四精神激发出不同时代的广大青年实现人生价值、成就伟大梦想的源源动力。这是一个古老国家重新屹立的精神底蕴,更是一个伟大民族走向复兴的磅礴力量。青春短暂,梦想不灭。“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正值青年一代的中国人,踩着改革开放的脚印一路走来,要把握好当下,奋进新时代,努力担当时代赋予的责任,加强对五四运动和五四精神的研究,继承先辈的精神和勇气,拥有他们的情怀,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成为有理想、有担当、有本领的青年一代。就让我们一起,在缅怀先烈的同时,也推动社会向前发展。以此,才不枉我们是华夏儿女。27、略
【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目;包含三句名言,属于多材料作文。考生解答本题时应认真分析每句名言,找出每句的侧重点,然后再综合分析,题中“究竟是什么‘孝’,从这三则材料中你得到了什么样的启示和想法?”是在提示考生根据材料写出你理解的“孝”是什么样的。
审题:名句一;强调行孝应当在表情上做到和颜悦色。这里最重要的一个词是“色难”,其意思是指在侍奉父母的时候,想要长期保持着和颜悦色的状态很难。只有对自己父母有着深切笃定的孝心,才会由衷地表现出愉悦和婉的神色。若是真心孝顺父母,不仅应对父母心存敬爱,态度恭敬和脸色的和悦也是十分重要的。孔子教导子夏的话是在告诉我们:明白侍奉父母除了敬养于内,还应表现于外,精神上敬重父母,不让父母亲有疑,才是真孝。
名句二;“要你做一个堂堂的人,不要你做我的孝顺儿子”,这是胡适的观点,这里并不是反对孝顺,而是说不要因为“孝顺”而失去自我。
名句三;“传统伦理道德中的孝道不是‘道德底线’,而是一种道德理想,有诸多现实困境”,可结合“久病床前无孝子”等例子分析,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也可以反观其意,认为孝道是传统底线。
综合以上三句话;孝顺要做到发自内心的尊敬,不是表面形式而是心甘情愿,带着真诚。孝顺不是盲从,而是有主见的。
立意:
1.孝顺不是表面文章。
2.行独立自主事;做堂堂正正人;不要因为“孝顺”而失去自我;
3.将“孝”铭记于心;将道德理想变成道德底线;
素材:
1.“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情。”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焉能不孝?焉能不知恩图报?所以应该毫无疑问地首肯:孝敬父母是“道德底线”。常言道,一个连自己父母都不爱的人,他能爱他人和爱社会吗?古人因此说,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人的本性,是自然而然的东西,如果说提倡尊老爱幼是纲,纲举目张,相亲相爱的亲情关系因水到而渠成。
2.如果说父母对子女的无私之爱有着相当大的本能成分;那么,子女对父母的感恩其实并不那么无私。一种名曰无私的金字塔的耸立,必须依靠道德的有力支撑。道德力越强,人就可能越无私。不是所有的人都经得起人性的考验,除非内心具有强大的道德力量。
3.孔子去逝后;众弟子如墓三年,唯子贡如墓六年,若只是一般的老师,弟子纵然不会如此尽心尽力。可见,子贡以及众弟子是把孔子当成父亲来对待。这也是“孝”。
4.在中国社会,如果不孝敬父母,谈不上文明,你也不会有真正的自由,更不可能对他人友善。推及任何一个词,包括法治,没有孝道,你都不可能获得它真正的中国价值。我瞬间明白,核心价值观是对每个中国公民至少是较高要求,而你不守住孝道底线,24个字也许可以背诵,却永远不可能真正践行。行文结构:一篇议论文的经典布局或谋篇模式:首先,拟一个观点明确的题目,如本题“真正的孝顺是真诚而有主见的”。其次,写一个简洁明了的开头段,简引相关材料,指出“孝”不是简单的挂在嘴边上的事,要有发自内心的尊敬,态度上不能“色难”。进一步分析孝顺并不代表着盲从,对老人的好与不好都顺从,那是愚孝。真正的孝顺不能失去自我,要有主见。然后,联系当今实际阐明“孝”不是崇高理想而是道德底线。最后总结全文,明确今天的提倡的“孝顺”是什么样的,照应标题。
【点睛】
材料作文是命题者为写作者提供一定的材料(包括文字或其它的语言形式),要求写作者按照材料的内涵来立意作文写材料作文,最关键的是审题立意,给的材料本身包含着深刻道理,并“成为写作者的立意指向”,因此读懂材料就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审题其实就是审材料一般来说,材料的文字表面并不难懂,问题在于是否能够准确地分析出材料所表达的深刻道理,继而确定自己对这个道理的正确态度对材料的理解是多元的,因而构思立意也是多样的。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解析】真正的孝顺是真诚而有主见的“孝”不是简单的挂在嘴边上的事,首先要有发自内心的尊敬,“不敬,何以别乎?”。其次是孝的行为,“色难”,态度上的不尊敬对父母的伤害是非常大的,现在有很多孩子一听到父母的唠叨,马上一副不耐烦的样子,或者在与父母、长辈谈话时爱理不理的样子,做父母的心里会非常难受。所有孝道第一是要内心尊敬,第二是态度上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绿化工程承包协议
- 电气控制线路课程设计
- 2024版二手房过户推迟条款合同版B版
- 二零二五年度企业员工健康管理与体检服务合同
- 2024烟花爆竹行业环保达标购销合同监督与执行3篇
- 现代诗课程设计分析
- 二零二五年度中国与某国大豆进口购销合同2篇
- 2024年综合环境治理合作协议版B版
- 2024版代办房地产项目融资协议3篇
- 细胞核课程设计
- 2025年初级会计职称《经济法基础》全真模拟及答案(解析3套)
- 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 【7地星球期末】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智育联盟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含解析)
- 尊重学术道德遵守学术规范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2024年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数学六上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 望庐山瀑布李白
- 《论语》诵读计划
- 2006年工资标准及套改对应表
- 中英文对照财务报表-模板
- 医院应急预案汇编-门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 市场发展部岗位职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