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历史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至七单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有学者认为:“‘礼’的提出是周王朝的统治者为了配合‘封诸侯,建同姓’的政策,对人应该遵守自身等级规范的强调。”这一观点()A.强调“礼”是维护统治的工具 B.表明西周注重德育与制度惩戒的融合C.认为“公天下”优于“家天下” D.反映出血缘在政治中的纽带作用减弱【答案】A【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周朝(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礼”在周王朝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礼”的制定和实施,旨在维护宗法制度和君权、族权、夫权、神权等社会等级和秩序,与周王朝的分封宗法制相辅相成,A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制度惩戒”,无法体现“德育和制度惩戒的融合”,排除B项;西周分封宗法制是“家天下”治国理念的表现,排除C项;材料强调“礼”对分封宗法制度的维护和巩固,是对血缘关系的维护,排除D项。故选A项。2.下表为西汉初期部分侯国相关数据统计。对此解读正确的是()侯国名所在郡国始封年户数国除年户数经历年数年平均增长率(%)酂沛前2018000前155260004625.5曲周广平前2014800前147180005424.8成涿郡前20128001阳都城阳前2017800前155170004616.5东武琅邪前2013000前151101005023.4南安犍为前201900前149210052164A.国家户籍制度建设日益完善 B.“推恩令”实施效果显著C.南北区域经济实现均衡发展 D.社会经济得到明显恢复【答案】D【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初期(中国)。据材料信息可知,西汉初期部分侯国的户数都处于增长阶段,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因而促进了人口的增长,D项正确;仅从表格户口增长信息无法看出西汉初期户籍制度的变化情况,无法得出国家户籍制度建设日益完善,排除A项;汉武帝时期(公元前141~前87年),通过颁布“推恩令”等,使王国问题得到最终解决,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根据表格信息可以看出不同地区户数年均增长率不一致,但仅从表格中的几个郡国不能说明“南北区域经济实现均衡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3.东晋名僧慧远针对当时“自然之性不可移”“圣人不可学、不可至”的思想,提出通过戒、定、慧(完善德行、保持内心平静、培育智慧)三途并进就可达到佛圣的境界。此外,他还在庐山般若台建设念佛道场,首开结社念佛之风。至今中国各地仍有众多“念佛堂”,供民众开展修佛活动。慧远的这些举措()A.旨在抨击玄学风气的泛滥 B.表明“三教合一”局面形成C.折射出佛教的本土化发展 D.有助于佛学成为官方正统【答案】C【解析】【详解】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晋(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慧远提出通过戒、定、慧三途并进达到佛圣境界的理念,是对当时文化环境下“自然之性不可移”“圣人不可学、不可至”的驳斥,认为佛圣境界可以到达,加速了佛教教义的传播和本土化进程。同时,慧远在庐山般若台建设念佛道场,首开结社念佛之风,他开创的这种集体修佛的方式,为普通民众提供了一个共同修行、相互交流的平台,是结合当时时代特色进行的修习佛学方式的创新。因此,慧远的这些举措都折射出佛教在中国日趋本土化发展,C项正确;慧远作为一个僧人,其创立修行法门、阐述修行途径等行为,主要是为了让更多人接受佛教思想,扩大佛教的影响力,A项不是其根本目的,排除A项;“三教合一”局面形成于隋唐时期,排除B项;中国古代儒学一直处于官方正统地位,排除D项。故选C项。4.有学者认为:“当国家的统治基石由门阀转为受田民(通常指拥有土地并从事农业生产的平民)之时,科举制度便随之而诞生了。”这一论述表明()A.均田制建立直接导致门阀士族衰落 B.治国方式调整助推政治制度革新C.选官制度变革有助于农民地位提高 D.中央集权强化加速官僚政治构建【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当国家的统治基石由门阀转为受田民时,科举制度随之诞生”,并结合所学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世家大族是支撑国家统治的重要力量,与此相适应,当时实行九品中正制,一定程度上保障和强化了世家大族的特权。隋唐时期实行均田制和租调制,国家将土地分发给农民耕种,并征收赋税,受田民成为国家的统治基石,为了扩大统治基础,适应庶族地主兴起的情况,隋唐实行科举制,采取分科考试的方式选官。可知,随着治国方式的调整(即统治基石的转变),政治制度(选官制度)也进行了相应的革新,B项正确;“直接导致门阀士族衰落”的说法过于绝对,北魏均田制实行之初,对士族势力予以优待,至南北朝后期,战争的摧残、国家逐步走向统一、君权强化等因素综合下,门阀士族才逐渐走向衰落,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土地制度的调整对选官制度的影响,C项因果颠倒,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国家政治经济状况影响选官制度变化,并未强调科举制强化中央集权,排除D项。故选B项。5.唐初以《正义》解释传注,实行“疏不破注”的原则。但至北宋中期,已舍传注之学,进而疑经甚至改经。诸儒争发儒经大义即所谓义理,都企图以自己的主观认识来把握住“圣人”精神。这一变化()A.旨在恢复儒家思想的官学地位 B.促进了儒学社会化和世俗化发展C.折射出文化专制政策日益松弛 D.是对宋代儒学新发展的有益探索【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影响题。时空:唐朝至北宋中期(中国)。根据题干及结合所学可知,从唐初的严格遵循传注到北宋中期的疑经、改经,再到儒者用自己的主观认识来把握“圣人”精神,这反映出一种对儒学新发展的探索。这一变化表明儒家学者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解释,而是试图寻找更深层次的儒家大义,进而推动儒学的发展,D项正确。汉武帝确立儒学官方正统地位后,儒学一直是中国古代的官学,“恢复”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社会化”与“世俗化”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文化专制”与唐宋时期的史实不符,唐宋时期是实行文化开放政策,排除C项。故选D项。6.下面为元朝海运漕粮(中国古代税粮)数量示意图(1283~1329年)。这可用来研究当时()A.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动 B.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C.南方经济发展情况 D.大运河漕运功能丧失【答案】C【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北方经济落后于南方,大量的税收粮食需要从南方运往北方,元代通过海运运漕粮的数量整体呈现增长趋势,说明南方地区有足够的粮食储备来支持这样的运输,从侧面反映出当时南方经济的繁荣和农业的发展情况,C项正确;元朝政治中心一直在北方,排除A项;海上丝绸之路主要是中国古代与外国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的海上通道,漕粮主要是元朝内部的运输,排除B项;材料仅涉及海运漕粮的数量变化,并不代表大运河运送漕粮的能力丧失,且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7.明朝中叶,白银存量迅速增长,有效化解了明朝因经济蓬勃发展而出现通货短缺的尖锐矛盾。在东南沿海地区,商人们利用白银进行长途和大额贸易,促进了私人贸易的蓬勃发展,并出现了海商集团。这表明,当时()A.白银流入推动商业资本的积累 B.资本主义萌芽快速发展C.财政税收政策存在一定的弊端 D.传统自然经济开始瓦解【答案】A【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叶(中国)。根据材料可知,白银的流入有效化解了通货短缺的矛盾,使得商人们能够进行长途和大额贸易,有利于商业资本的积累。这表明白银的流入有利于推动商业发展,A项正确;虽然白银的流入和商人的财富积累可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重要表现是资本主义雇佣关系的出现,材料中并没有涉及,排除B项;材料表明当时白银流入推动商业资本的积累,材料中并未提及明朝的财政税收政策,排除C项;传统自然经济开始瓦解是在鸦片战争之后,排除D项。故选A项。8.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南书房设立。皇帝挑选亲信文人入南书房办事,由他们负责整理、汇报来自各地的密折;此外,许多重大政务也不再交付议政王大臣会议讨论,而改为由南书房传谕。南书房的设立()A.打破了满洲贵族特权地位 B.迎合了封建君权强化的需要C.表明中枢权力运行制度化 D.意在限制军机处的军政权力【答案】B【解析】【详解】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南书房的设立使得皇帝能够更直接地掌控政务,减少了议政王大臣会议等机构的干预。皇帝通过挑选亲信文人入南书房,加强了个人对政务的控制和决策权,这有利于君主专制统治的强化,B项正确;虽然南书房的设立可能削弱了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但满洲贵族是统治阶层,其贵族特权地位并没有打破,排除A项;南书房并非一个正式的、制度化的机构,而是皇帝个人的顾问和办事机构,这与“中枢权力运行制度化”无关,排除C项;军机处成立于雍正年间,晚于南书房的设立,排除D项。故选B项。9.近代一本小册子上评论这场冲突:“(它)与近代中国国运之转变,关系至大……当此烟祸流毒海内之顷……抚今视昔,辄令人生无穷之感愤。爰摭旧闻,纂为斯编,聊以纪念国耻,亦以昭示殷鉴。”这一评论()A.折射出民族危机的空前严峻 B.指出了战争背后的文明冲突C.揭示了鸦片战争的深远影响 D.分析了近代中国落后的根源【答案】C【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中的“烟祸流毒”和“国耻”等信息,可以推断这场冲突与鸦片有关,且对近代中国的国运产生了重大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场冲突是鸦片战争,这一评论揭示了鸦片战争的深远影响,C项正确;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峻,排除A项;材料中并未表明战争的原因是文明冲突,而是强调了鸦片战争对国家、民族的影响,排除B项;这一评论揭示了鸦片战争的深远影响,未涉及近代中国落后的根源,D项在材料中并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10.甲午战争惨败后,基于爱国之情而通过传统的乡土和师承等关系组织的维新团体,要求进行改革;一批地方督抚主张变法;与此同时,坐镇中央的光绪皇帝、李鸿藻、翁同龢、荣禄等也反思过往教训,认真思考变法大计。这反映出()A.社会各阶层已明晰国家落后的根源 B.维新思想冲击了晚清专制统治基础C.维新变革以救亡图存成为社会共识 D.民族危机促进国家意识进一步觉醒【答案】D【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甲午战后(中国)。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战败,日本逼迫其签订《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回国内,激起朝野上下的反对声浪。甲午战争的惨败加速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进程,亡国灭种的民族危机致使有识之士民族意识的进一步觉醒,积极探索救亡图存的新出路,D正确;“社会各阶层”范围过大,且近代中国落后的根源是腐朽的封建统治,材料中的维新团体、主张变法的士大夫等阶层都未从根本上触动封建体制的核心,排除A项;材料并没有涉及维新思想对封建专制统治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只涉及维新团体、地方督抚、皇帝及部分官员主张变法革新,无法代表社会各阶层人员,排除C项。故选D项。11.1911年6月,各省咨议局的议长和议员联名上书称:“皇族组织内阁不合君主立宪公例,失臣民立宪之希望……与立宪国之原则相违反,国外报纸屡肆讥评……于东西各立宪国外开一未有之创例。”这反映出清末立宪()A.保守性和欺骗性色彩突出 B.阻碍了国家制度的现代化建设C.导致了社会革命意识高涨 D.注重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答案】A【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1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清末的皇族组织内阁并未真正遵循君主立宪的原则,这实际上是对立宪制度的一种扭曲和背离。这种背离立宪原则、未能真正实现民主政治的做法,凸显了清末立宪的保守性和欺骗性,A项正确;材料虽然反映了清末宪政改革的局限性,但它仍然是中国政治制度向现代化迈进的一次尝试,排除B项;虽然清末的政治动荡确实为革命提供了土壤,但材料中并未直接提及这导致了社会革命意识的高涨,排除C项;材料中是各省咨议局的议长和议员提到了国外报纸对清末新政的批评,并不是说清末立宪“注重发挥社会舆论监督作用”,排除D项。故选A项。12.1912年1月,各省援军抵达武昌后,军费多由湖北拨付,湖北军政府认为“若不急为设法,万难支持”,因此请南京拨款。南京临时政府回电,“目前民国财政,万绪千端”,难以拨款湖北。上述历史事实表明当时()A.南京临时政府统治具有不稳定性 B.南北停战议和具备可能性C.护国战争缺乏强有力的经济支撑 D.清军在军事上已占据优势【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2年1月的中国。根据题干“1912年1月,各省援军抵达武昌后,军费多由湖北拨付,湖北军政府认为‘若不急为设法,万难支持’,因此请南京拨款。南京临时政府回电,‘目前民国财政,万绪千端’,难以拨款湖北。”可知南京临时政府难以拨款给湖北军政府,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之初面临严重的财政困难,对各地军费拨付产生了不利影响,反映出南京临时政府统治缺乏经济基础,即其统治具有不稳定性,A项正确。南北停战议和是在1911年12月,时间在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之前,排除B项;护国战争是在1915年爆发的,排除C项;材料只提及湖北军和南京临时政府,没有涉及清军在军事上的状况,排除D项。故选A项。13.1912~1913年,湖南新出现了一批报纸。不仅有国民党创办的《长沙日报》《大汉民报》《演说报》《军国日报》《国民日报》,还有其他党派的报纸,如共和党人的《湖南公报》、社会党人的《湘汉新闻》。此外,还有宣扬女权思想的《女权日报》、开创长沙画报之始的《天民报》。这可用于说明当时()A.报纸辅助国民党实施训政 B.社会生活开始除旧布新C.政治革命活跃了社会思想 D.各党派的政治目标趋同【答案】C【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2~1913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1912—1913年属于民国初年,湖南新出现了一批报纸,涉及各党派,还有女权思想等,这体现出辛亥革命后社会思想的活跃,C项正确;训政是在1928年以后,排除A项;材料中只是新报纸的出现,无法体现“社会生活”这么广泛的内容,且“开始”这一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材料未具体反映各党派的政治目标,无法体现“各党派的政治目标趋同”,且这一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14.“作为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它以文化更新和政治救亡的双重诉求触及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诸多问题,在文化、思想、政治、组织等四个主要方面,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这一“重大事件”()A.使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 B.是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转折点C.开启了知识分子学习西方的思潮 D.成为中共以俄为师领导革命的开始【答案】B【解析】【详解】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文化更新和政治救亡的双重诉求”“文化、思想、政治、组织等四个主要方面,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特征明确指向了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一场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它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它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B项正确;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排除A项;中国步入近代以来,一些先进知识分子已经睁眼看世界,主张学习西方,19世纪60~90年代的洋务运动更是掀起学习西方的时代潮流,排除C项;材料论述的是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于五四运动之后,排除D项。故选B项。15.从全国范围来看:1921年7月中共成立时党员有50余人;1922年7月中共二大时党员增加至195人;1923年6月中共三大时党员有420人。但到1924年5月,中共党员人数却基本没有增加,有些地方还明显减少。1924年前后,中共党员数量出现转变()A.折射出民主革命形势的恶化 B.表明党的工作重心已转移C.意在精简共产党的组织架构 D.深受国共合作形式的影响【答案】D【解析】【详解】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本题是原因题。时空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中国)。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国共第一次合作以1924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为标志。在国共合作期间,共产党党员可以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但要保持党在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但由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我党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了对革命的领导权,强调一切工作归国民党,没有采取有利措施发展壮大党的队伍,导致中共党员人数基本没有增加,有些地方还明显减少,D项正确;“民主革命形势的恶化”主要表现为革命力量的削弱、反动势力的增强以及革命目标的难以实现等,而1924年国共实现了第一次合作,革命形势良好发展,排除A项;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党的工作中心是领导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与材料党员人数的变化无关,排除B项;材料中并未提及共产党有意精简组织架构的内容,且党员数量的减少与组织架构的精简无直接关联,排除C项。故选D项。16.秋收起义和南昌起义都是用“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的名义发动。但和南昌起义有所不同,秋收起义不再使用“国民革命军”番号,而是第一次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帜。由此可知,秋收起义()A.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B.体现党独立领导武装革命鲜明态度C.受到“工农武装割据”革命新理论的指导D.标志着国民革命统一战线的全面破裂【答案】B【解析】【详解】剧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秋收起义不再使用国民党“国民革命军”番号,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帜,表明共产党决心脱离国民党,独立领导武装革命的鲜明态度,B项正确;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排除A项;1927年9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时间在秋收起义之后,排除C项;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集团在武汉“分共”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由国共合作发动的国民革命失败,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第17题14分,第18题14分,第19题12分,第20题12分,共52分。)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随着战国时代战争规模的扩大与时间的延长、战争方式及兵种的变化,特别是各国围绕争霸图强的目的不断实施变法,使旧有的军事制度逐渐发生改变,下层民众更多地被征发从军。军功的开放又撕裂了旧贵族的专属特权,并造就出了一批批新兴贵族及阶层,其中以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突出。秦国走“农战”的强国之路,其军事实力迅速崛起,终于用武力手段灭亡六国。其中二十等军功爵制度的推行,引导国民发展,大批新兴军功阶层从而成为秦国重要的统治力量。材料二中古时代的特权门阀士族至宋已经消亡。士庶区隔消失后,地主成为主要统治阶级。同时,宋朝在以往的基础上,大规模实行了募兵制度,特别是实施“荒年募兵”的举措。而在租佃经济发展起来的背景下,募兵队伍主要由被土地排挤出来的破产农民组成,另外还包括充军的罪犯,因此其社会地位便低于以往征兵制下的军人,这从士兵面部刺字这一与罪犯共有的标记可以说明。如宋代人指出:“往往天下奸悍无赖之人,苟其才行足以自托于乡里者,未有肯去亲戚而从召募者也。”士兵被视作“贱隶”的结果,也极大地削弱了军人的社会地位和尊严,进一步抑制了军功集团的社会影响。——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陈峰《宋代军功集团在政治上的消亡及其影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战国时期大批新兴军功阶层出现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朝募兵制对军功集团在政治上消亡的推动作用及宋代军功集团在政治上消亡的实质。【答案】(1)原因:社会结构的变化,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战争规模的扩大和社会流动性增加;变法运动和军功爵制的推行;社会生产力发展;军事组织出现变化;百家争鸣环境的推动。(任答四点即可)(2)推动作用:改变了军功集团的成员构成;削弱了军功集团的影响力;导致了军功集团内部结构分化;军队战斗力下降;降低了军人社会地位;不利于国家国防安全与稳定。(任答两点即可)实质: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加强。【解析】【小问1详解】原因:本题是背景题。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根据材料“随着战国时代战争规模的扩大与时间的延长、战争方式及兵种的变化,特别是各国围绕争霸图强的目的不断实施变法,使旧有的军事制度逐渐发生改变,下层民众更多地被征发从军”可知,社会结构的变化,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战争规模的扩大和社会流动性增加;军事组织出现变化;根据材料“军功的开放又撕裂了旧贵族的专属特权,并造就出了一批批新兴贵族及阶层,其中以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突出”“其中二十等军功爵制度的推行,引导国民发展,大批新兴军功阶层从而成为秦国重要的统治力量”可知,变法运动和军功爵制的推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经济角度分析可知,社会生产力发展;从思想角度分析可知,百家争鸣环境的推动。【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题、影响题。时空是宋朝(中国)。推动作用:根据材料“而在租佃经济发展起来的背景下,募兵队伍主要由被土地排挤出来的破产农民组成,另外还包括充军的罪犯”可知,改变了军功集团的成员构成;军队战斗力下降;根据材料“因此其社会地位便低于以往征兵制下的军人,这从士兵面部刺字这一与罪犯共有的标记可以说明”可知,导致了军功集团内部结构分化;根据材料“士兵被视作‘贱隶’的结果,也极大地削弱了军人的社会地位和尊严,进一步抑制了军功集团的社会影响”可知,降低了军人社会地位;削弱了军功集团的影响力;不利于国家国防安全与稳定。实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推行募兵制以及宋代军功集团在政治上消亡的实质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加强。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的私人资本工业进入了规模发展阶段,洋务派经营的企业也从官办向官督商办、官商合办,乃至完全商办的方向转变。在管理制度方面,封建色彩逐步减弱,与其生产力的性质和生产的发展相适应,经营方式和经营方向也发生了转化。19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政府投资近代企业的规模,由以前的几百万两白银扩大到1000万两左右。中日甲午战争后,各国列强取得在华设厂制造的合法权利,掀起对华投资的高潮,尤其在修建铁路和矿业开发方面最为显著。在这一段时期内,外国资本企业成为中国生产力的主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在中国人民挽回权利斗争和社会舆论要求设厂自救的激励下,国人由国外购买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兴办新式企业,企业规模较民族资本初创时期有明显的扩大。材料二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相继兴办促进了近代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其后,从1905年开始中国经济转入衰退,生产投资下降,1919年以后开始大幅度回升,由1918年的1.34亿元增长为1931年的6.81亿元。——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赵津《中国近代经济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影响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答案】(1)特点:企业经营和管理具有现代化色彩;经济发展封建色彩削弱;对外国资本依赖性强;实业救国特征明显。(任答三点即可)(2)主要因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状态;政府政策和政治环境的变化;国际环境的影响;技术与管理水平;社会思想和文化;外来资本。(任答四点即可)【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题。时空是19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国。根据材料“中国的私人资本工业进入了规模发展阶段,洋务派经营的企业也从官办向官督商办、官商合办,乃至完全商办的方向转变。在管理制度方面,封建色彩逐步减弱,与其生产力的性质和生产的发展相适应,经营方式和经营方向也发生了转化”可知,企业经营和管理具有现代化色彩;经济发展的封建色彩削弱;根据材料“中日甲午战争后,各国列强取得在华设厂制造的合法权利,掀起对华投资的高潮,尤其在修建铁路和矿业开发方面最为显著。在这一段时期内,外国资本企业成为中国生产力的主要组成部分”可知,对外国资本依赖性强;根据材料“与此同时,在中国人民挽回权利斗争和社会舆论要求设厂自救的激励下,国人由国外购买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兴办新式企业,企业规模较民族资本初创时期有明显的扩大”可知,实业救国特征明显。【小问2详解】本题是背景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19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的私人资本工业进入了规模发展阶段,洋务派经营的企业也从官办向官督商办、官商合办,乃至完全商办的方向转变。在管理制度方面,封建色彩逐步减弱,与其生产力的性质和生产的发展相适应,经营方式和经营方向也发生了转化”“国人由国外购买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兴办新式企业,企业规模较民族资本初创时期有明显的扩大”可知,技术与管理水平;根据材料“在中国人民挽回权利斗争和社会舆论要求设厂自救的激励下”可知,社会思想和文化;根据材料“中日甲午战争后,各国列强取得在华设厂制造的合法权利,掀起对华投资的高潮,尤其在修建铁路和矿业开发方面最为显著。在这一段时期内,外国资本企业成为中国生产力的主要组成部分”可知,外来资本;根据材料“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相继兴办促进了近代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其后,从1905年开始中国经济转入衰退,生产投资下降,1919年以后开始大幅度回升,由1918年的1.34亿元增长为1931年的6.81亿元”并结合当时国内国外形势分析可知,影响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还包括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状态;政府政策和政治环境的变化;国际环境的影响。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晚清时期,洋务派提出学习外语以了解西方世界。同文馆的设立、西方著作的翻译、新思想和新名词的不断输入等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文言文的独尊地位。1868年,黄遵宪就在《杂感》一诗中批评“古文与今言,旷若设疆圉”的情况。撰写过《日本国志》的他应该是发现了当时日本“言文一致”运动对日本自强发展的意义,所以明确提出了应有“适用于今,通行于俗”“令天下之农工商贾妇女幼稚皆能通文字之用”的新文体。戊戌变法失败后,改良派和革命派都意识到启蒙的重要性,开启民智、传播新思想需要借助民众能接触到的媒介和能接受的语言,于是白话报刊、白话小说等成为一种必然的工具性选择。当时裘廷梁等人在理论上提出以言文合一的白话替代文言文是“维新之本”。白话写作开始流行,其载体则是纷纷涌现的白话报刊,代表性的如裘廷梁1898年5月创办的《无锡白话报》。——摘编自李炜东《现代白话文的产生路径》材料二1918年4月,胡适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中主张:“我们所提倡的文学革命,只是要替中国创造一种国语的文学。”此后,陈独秀、刘半农、钱玄同、傅斯年等人在《新青年》《新潮》上连续发文支持胡适的主张,讨论逐渐深入。胡适等人强调“死文字决不能产出活文学”,认为白话不单是“开通民智”的工具,还“可以用来创造中国现在和将来的新文学”,而且可以用“做统一全民族的语言的唯一工具”。——摘编自李英姿《白话文运动:一次自下而上的语言规划》(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白话文运动兴起的社会背景。(2)根据材料二,简要评价新文化时期的白话文运动。【答案】(1)背景:西学东渐的深化;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救亡图存运动的开展和社会思想解放程度的加深;社会文教事业的发展;民族危机的日益加剧。(任答三点即可)(2)简要评价:是先进知识分子开展的救亡图存运动;意在通过文学革命实现社会变革;推动了文学的现代化和大众化发展,有助于推动社会文教事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思想解放,有助于民主革命的深入发展;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为现代汉语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任答三点即可)【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背景题。时空是晚清中国。背景:从国内国外、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分析背景即可。据材料“白话替代文言文是‘维新之本’”“发现了当时日本‘言文一致’运动对日本自强发展的意义”并结合所学可知,晚清白话文运动是近代救亡图存运动的一部分,重要国际背景是列强侵华加剧,民族危机加深;据材料“戊戌变法失败后,改良派和革命派都意识到启蒙的重要性,开启民智、传播新思想需要借助民众能接触到的媒介和能接受的语言,于是白话报刊、白话小说等成为一种必然的工具性选择”并结合所学可知,民族资产阶级是推动晚清白话文运动的重要力量,分析可得出背景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据材料“开启民智、传播新思想需要借助民众能接触到的媒介和能接受的语言”可知,有识之士主张通过白话文宣传普及近代西方科学民主思想,而西方思想传入的背景是西学东渐的深化;据材料“洋务派……黄遵宪……改良派和革命派”可知洋务运动、维新变法等推动白话文运动发展,故可得出救亡图存运动的开展和社会思想解放程度的加深;据材料“同文馆的设立、西方著作的翻译、新思想和新名词的不断输入等”“纷纷涌现的白话报刊”得出翻译、报刊、教育等社会文教事业的发展推动了晚清白话文运动的发展。【小问2详解】本题是影响题。时空是民国初年中国。简要评价:从性质、影响等方面分析。据材料“创造中国现在和将来的新文学”得出白话文运动推动了以白话文为基础的新文学的兴起,促进了文学的现代化和大众化发展;结合所学,白话文兴起有利于白话文学、书报的发展和近代科学教育的发展,有助于推动社会文教事业的发展;据材料“开通民智”得出宣传进步思想,促进了社会思想解放,有助于民主革命的深入发展;据材料“不单是‘开通民智’的工具,还‘可以用来创造中国现在和将来的新文学’,而且可以用‘做统一全民族的语言的唯一工具’”可得出白话文运动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内容,意在通过文学革命推动思想解放、社会进步,可见新文化时期的白话文运动是先进知识分子开展的救亡图存运动,意在通过文学革命实现社会变革;从对后世中国语言文化的影响方面分析,可得出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为现代汉语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近代化是表示向近代文明变化、向近代文明过渡的概念。它是人类社会各个方面综合变化的历史过程,不能单纯把它理解为工业化。近代化的主要表现有三个方面:一是在生产力发展方面,即手工操作向机器生产的变化;二是在生产方式方面,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的变化;三是在政治方面,由封建专制向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的变化。近代化的核心、本质是资本主义化。所以,近代化可以叫作资本主义近代化。——摘编自徐泰来《中国近代史记》根据材料,围绕“中国近代化”这一主题,提出你的观点,并运用所学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史实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逻辑清晰,表述成文。)【答案】示例一:观点:中国的近代化伴随着传统封建主义的不断瓦解。阐述:自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逐渐步入了一个动荡而充满变革的时代。随着西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农村买地合同样本
- 2025私营公司工程合同
- 2025年度农村水塘水域环境保护与承包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环保产业散伙协议书3篇
- 2025年度公司与自然人共同开发项目合作协议3篇
- 2025年企业法人变更合同审查与合同效力确认服务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公司股东内部关于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协议书2篇
- 二零二五年度智慧城市运营合作出资协议模板
- 2025抵押贷款还款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农村新建住宅不含材料包工协议
- 生产安全事故事件管理知识培训课件
- 药剂科工作人员的专业提升计划
-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二年级语文寒假作业第二十一天
- 贷款用设备购销合同范例
- 公务员行测真题题库及答案
- 2025支部会议记录范文
- 部队保密安全课件
- 园林施工技术创新-洞察分析
- 医院窗帘、隔帘采购 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期末检测卷(试题)-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 2024年叉车租赁合同经典版(四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