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报告_第1页
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报告_第2页
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报告_第3页
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报告_第4页
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研究报告-1-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报告一、项目概况1.1.项目基本信息(1)本项目位于我国某省某市,占地约12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80000平方米。项目包括住宅楼、商业楼、地下车库等配套设施。项目总投资约5亿元人民币,建设周期为24个月。项目设计遵循国家相关建筑规范和标准,注重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2)项目设计之初,充分考虑了地域气候、地质条件、人文环境等因素,力求打造一个宜居、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住宅楼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商业楼采用框架结构,注重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地下车库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确保车辆停放安全。项目绿化率高达35%,设有多个休闲广场和绿化带,为居民提供优美的居住环境。(3)项目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施工规范,确保工程质量。施工团队由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具备丰富的施工经验和较高的技术水平。项目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和设备,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积极推行绿色施工理念,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2.2.项目建设地点及规模(1)项目建设地点位于我国东部沿海某经济发达城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该区域经济繁荣,人口密集,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对高品质住宅和商业设施的需求日益增长。项目周边配套设施完善,包括学校、医院、购物中心等生活服务设施,为居民提供便捷的生活条件。(2)项目占地面积约12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达80000平方米。其中,住宅楼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50000平方米,包括多层住宅和高层住宅;商业楼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0000平方米,涵盖餐饮、娱乐、购物等多种功能。此外,项目还设有约10000平方米的地下车库,满足居民停车需求。(3)项目规划遵循科学合理的布局原则,充分考虑了建筑密度、绿化率、容积率等指标。住宅楼与商业楼之间设有宽敞的绿化带,既保证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又提升了整个区域的景观效果。项目整体规模适中,既满足了周边居民的生活需求,又避免了过度开发对环境的影响,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3.3.项目设计及施工概况(1)项目设计团队由国内知名建筑设计院领衔,结合国际先进的设计理念,为项目量身定制了全方位的设计方案。设计过程中,注重功能性与美观性的结合,力求打造出既符合现代审美又满足实用需求的空间。住宅楼采用现代简约风格,商业楼则融合了中式元素,展现了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2)施工单位为具有丰富经验的大型建筑企业,具备承接大型项目的能力。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相关建筑规范和标准进行操作,确保工程质量。项目采用流水线施工模式,实现了施工效率的最大化。同时,引入了BIM技术进行施工管理,提高了施工精度和施工安全。(3)项目在施工过程中,注重环保和节能。施工现场采用封闭式管理,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建筑材料选用环保、节能型材料,降低能耗。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废弃物分类处理,确保施工环境整洁。项目竣工后,预计将实现较高的绿色建筑标准,为居民提供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二、检测目的及依据1.1.检测目的(1)本检测目的在于全面评估建筑工程的质量状况,确保工程质量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通过对建筑材料、施工工艺、结构安全等方面的检测,验证工程的实际质量水平,为工程验收和后续使用提供科学依据。(2)检测旨在发现和排除工程中可能存在的质量问题,防止因质量问题导致的安全事故发生。通过对关键部位和重要环节的检测,对工程质量进行实时监控,确保工程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3)此外,检测结果还将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改进方向,促进工程技术的提升。通过对检测数据的分析,总结工程质量管理的经验教训,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推动建筑行业的持续发展。2.2.检测依据标准(1)本检测依据的标准包括《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建筑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1)以及《建筑材料检验标准》(GB/T50315-2011)等。这些标准对建筑材料、施工工艺、质量检验方法等方面均有详细规定,确保检测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2)检测过程中,还参考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建筑防火设计规范》(GB50016-2014)等专项规范,针对抗震、防火等关键指标进行严格检测。这些规范对于保障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具有重要意义。(3)此外,检测依据还包括了项目所在地的相关地方性标准和规范,如《某市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实施细则》等。这些地方性标准结合了地域特点,对检测内容和要求进行了补充和完善,确保检测工作符合地方实际需求。3.3.检测方法及设备(1)检测方法上,本项目采用现场检测与实验室检测相结合的方式。现场检测主要包括目测检查、量测、检测仪器检测等。目测检查用于初步判断材料表面和结构外观的质量;量测则是对尺寸、间距等参数进行精确测量;检测仪器检测则是对混凝土强度、钢筋保护层厚度等关键指标进行定量分析。(2)实验室检测包括力学性能试验、化学分析、无损检测等。力学性能试验如抗压强度、抗折强度试验,用于评估材料的力学性能;化学分析如水泥、钢筋等原材料成分分析,确保材料质量符合标准要求;无损检测如超声波检测、射线检测等,用于检测材料内部的缺陷和损伤。(3)本项目使用的检测设备包括电子式万能试验机、混凝土超声波检测仪、钢筋保护层厚度测定仪、红外线测温仪、电子水准仪等。这些设备均经过计量检定,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检测过程中,严格按照设备操作规程进行,确保检测工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三、检测项目及方法1.1.检测项目概述(1)本项目的检测项目涵盖了建筑工程的多个方面,包括地基基础、主体结构、装饰装修、设备安装等。地基基础检测重点关注地基承载力、沉降观测等,确保地基的稳定性。主体结构检测则包括混凝土强度、钢筋位置、尺寸等,确保结构安全可靠。装饰装修检测关注墙面、地面、门窗等部位的平整度、垂直度等,保证装饰效果。(2)设备安装检测涉及给排水、电气、暖通空调等系统的安装质量,确保设备运行稳定,满足使用需求。此外,还包括防火系统、安全设施等专项检测,确保建筑工程在安全、环保、节能等方面达到国家标准。检测过程中,对每个检测项目均制定了详细的检测方案和标准,确保检测工作的全面性和准确性。(3)检测项目还注重与工程实际情况相结合,针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专项检测。如针对混凝土裂缝、钢筋锈蚀等常见问题,采用相应的检测技术进行诊断,为工程提供及时有效的解决方案。通过全面、系统的检测,确保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为后续使用和维护奠定坚实基础。2.2.结构实体检测(1)结构实体检测是确保建筑工程安全性的重要环节。在本项目中,结构实体检测主要包括混凝土强度检测、钢筋位置及尺寸检测、混凝土构件尺寸检测等。混凝土强度检测通过钻芯取样和回弹法进行,以评估混凝土的实际强度是否达到设计要求。钢筋位置及尺寸检测则通过超声波检测仪等设备进行,确保钢筋布置正确、尺寸符合设计规范。(2)混凝土构件尺寸检测包括梁、板、柱等构件的尺寸、间距、垂直度等。检测过程中,使用全站仪、水准仪等精密测量仪器,对构件的几何尺寸进行精确测量,确保构件尺寸符合设计要求,为后续施工和安装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此外,对结构构件的裂缝、蜂窝、麻面等缺陷进行细致检查,评估其对结构性能的影响。(3)结构实体检测还涉及沉降观测和倾斜观测,以监测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沉降观测通过在建筑物关键位置埋设沉降观测点,定期测量沉降量,以评估地基的承载能力和建筑物的整体沉降情况。倾斜观测则是通过测量建筑物关键部位的倾斜角度,确保建筑物在垂直方向上的稳定。这些检测项目的实施,为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提供了有力保障。3.3.混凝土材料检测(1)混凝土材料检测是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的核心内容之一。在本项目中,混凝土材料检测主要针对水泥、砂、石、外加剂等原材料的质量进行检验。检测内容包括水泥的细度、凝结时间、安定性等指标,确保水泥质量符合国家标准。砂和石料的检测则关注其粒径、级配、含泥量等,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2)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关键环节。检测过程中,对混凝土的坍落度、扩展度、抗压强度等指标进行测试,以确保混凝土的流动性、稳定性和强度满足设计要求。同时,对混凝土的抗渗、抗冻、抗碳化等性能进行检测,以评估其在恶劣环境下的耐久性。(3)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同样重要。检测人员对施工现场的混凝土搅拌、运输、浇筑等环节进行监督,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得到有效控制。此外,对已浇筑的混凝土进行取样,进行实体强度检测,以验证混凝土的实际强度是否达到设计标准。通过这些检测,确保混凝土材料的质量,为整个建筑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提供保障。四、检测数据及结果1.1.检测数据记录(1)检测数据记录是确保检测工作科学性和规范性的重要环节。在本次检测中,所有数据均按照国家标准和检测规程进行记录。记录内容包括检测日期、检测人员、检测设备型号、检测部位、检测方法、检测参数等基本信息。对于每个检测项目,均详细记录了检测前的准备情况、检测过程中的操作步骤、检测结果以及检测后的处理措施。(2)数据记录采用电子表格和纸质记录本两种形式。电子表格便于数据整理和分析,纸质记录本则作为备份,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记录过程中,对每个检测数据均进行复核,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对于异常数据,及时进行复测,直至数据符合要求。(3)检测数据记录完成后,及时整理归档,并按照项目进度和检测内容进行分类。归档内容包括原始检测记录、检测报告、检测数据分析报告等。归档资料将作为项目验收、质量追溯和后续维护的重要依据,确保检测数据的长期保存和有效利用。2.2.检测结果分析(1)检测结果分析是对检测数据深入解读的过程,旨在评估建筑工程的质量状况。在本项目中,分析内容包括对混凝土强度、钢筋保护层厚度、结构尺寸、沉降观测等数据的评估。通过对比设计要求和国家标准,分析结果揭示了混凝土强度普遍符合设计预期,钢筋保护层厚度稳定,结构尺寸准确,沉降观测数据显示建筑物整体稳定。(2)分析过程中,对检测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包括计算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等,以评估检测数据的离散程度和可靠性。通过对检测结果的对比分析,发现了个别构件存在轻微缺陷,如混凝土表面裂缝、钢筋位置偏差等,但整体上,工程的质量水平达到了预期目标。(3)结合检测结果和工程实际情况,对可能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包括施工工艺、材料质量、环境因素等,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对于发现的问题,制定了详细的整改方案,并监督实施,确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从而确保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3.3.检测结果评定(1)检测结果评定是对工程质量进行全面评估的重要环节。根据检测数据分析和工程质量标准,本次检测结果评定结果显示,大部分检测指标均达到或超过了设计要求和规范标准。混凝土强度、钢筋保护层厚度、结构尺寸等关键指标均符合预期,表明施工质量总体良好。(2)在评定过程中,对检测中发现的个别质量问题进行了重点关注。例如,部分混凝土构件表面存在轻微裂缝,钢筋位置存在轻微偏差。针对这些问题,根据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了等级评定,并提出了相应的整改建议。这些整改措施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工程的整体质量。(3)最终,根据检测结果评定结果,本建筑工程的质量等级评定为合格。评定报告指出,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了材料质量、施工工艺和检测环节,确保了工程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评定报告也对工程未来的维护和使用提出了建议,以保障工程长期稳定运行。五、质量评定1.1.质量评定标准(1)质量评定标准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对建筑工程质量进行综合评定。标准内容涵盖了材料质量、施工工艺、结构安全、使用功能等多个方面。在材料质量方面,要求所使用材料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并经过严格的进场检验和抽检。(2)施工工艺质量评定标准包括施工过程的规范性、操作技能的熟练度、施工设备的使用状态等。要求施工过程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施工规范进行,确保施工质量。同时,对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施工设备的状态也有明确规定,以保证施工工艺的合理性。(3)结构安全质量评定标准重点关注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抗震性能、防火性能等。要求建筑物结构设计合理,能够承受预期的荷载和自然灾害,满足使用功能和安全要求。此外,还要求建筑物具备良好的防水、保温、隔热等性能,以提高居住舒适度和耐久性。2.2.质量评定结果(1)经过对建筑工程的全面质量评定,最终评定结果显示,该项目整体质量达到了国家规定的合格标准。混凝土强度、钢筋保护层厚度、结构尺寸等关键指标均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标准。建筑材料的质量合格,施工工艺规范,施工过程控制严格,有效保障了工程的安全性和功能性。(2)在质量评定过程中,对于部分检测指标存在轻微偏差的情况,评定小组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讨论。针对这些偏差,评定小组认为,虽然存在一定的不符合要求,但考虑到这些偏差并未对工程的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造成实质性影响,因此评定为合格。同时,对于这些偏差,评定小组提出了改进建议,以防止类似问题在今后的工程中再次发生。(3)质量评定结果还反映了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在亮点方面,工程在防水、保温、隔热等方面表现良好,得到了评定小组的高度评价。而在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部分施工细节的处理上,如装饰装修的平整度和垂直度等。这些不足将在后续的整改工作中得到关注和改进,以确保工程的整体质量。3.3.质量问题分析(1)在对建筑工程进行质量问题分析时,首先关注的是材料质量。检测结果显示,虽然大部分材料质量符合标准,但仍有个别材料存在质量不合格的情况,如水泥的细度不符合要求,钢筋的化学成分存在偏差。这些材料质量问题可能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足,钢筋耐腐蚀性差,从而影响结构的长期稳定性和耐久性。(2)施工工艺方面,分析发现,部分施工环节存在操作不规范的问题。例如,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未能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规范进行振捣,导致混凝土内部存在蜂窝、麻面等缺陷。此外,部分装饰装修施工过程中,对细节处理不够精细,如墙面抹灰层不平整,地面铺设不平滑等,影响了工程的整体美观和使用体验。(3)施工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例如,施工过程中对环境因素的关注不够,如未能有效控制施工现场的噪音和扬尘,对周边居民生活造成影响。此外,施工进度管理也存在一定问题,导致部分工程环节延误,影响了整体施工进度和质量。针对这些问题,需要加强施工过程的管理,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确保工程质量的全面提升。六、结论与建议1.1.结论(1)经过对建筑工程的全面质量检测和评定,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本工程在材料质量、施工工艺、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等方面均达到了国家规定的合格标准。工程整体质量稳定,施工过程规范,各项检测指标符合设计要求,为居民提供了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2)尽管在检测过程中发现了一些轻微的质量问题,但这些问题的存在并未对工程的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造成实质性影响。评定小组认为,这些问题在后续的整改工作中可以得到有效解决,不会对工程的整体质量造成长期影响。(3)本工程的质量检测和评定工作为今后的类似工程提供了有益的参考。通过本次检测,总结出了一套科学、合理的质量评定方法,为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提供了有效保障。同时,也提醒施工方和监理方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更加注重细节,加强施工过程的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2.2.建议(1)针对本次检测中发现的问题,建议在今后的建筑工程中,加强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特别是水泥、钢筋等关键材料,应严格执行进场检验制度,确保所有材料符合国家标准。同时,应定期对供应商进行评估,选择信誉良好、质量稳定的材料供应商。(2)在施工工艺方面,建议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和指导,提高施工人员的操作技能和质量管理意识。对于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如混凝土浇筑、钢筋绑扎等,应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并加强现场监督,确保施工工艺的规范性和一致性。(3)对于施工管理,建议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确保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同时,应加强对施工进度的管理,合理安排施工计划,避免因进度延误导致的质量问题。此外,应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3.3.后续跟踪(1)在工程竣工交付使用后,建议建立长期的质量跟踪机制。该机制应包括对已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跟踪、对工程长期使用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定期检查,以及对于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估。通过定期检查和评估,可以确保工程在长期使用中的安全性、可靠性和舒适性。(2)后续跟踪工作应由专门的质保部门负责,该部门应定期收集并分析用户反馈,以及现场维护和维修记录。对于用户反馈的质量问题,应迅速响应,及时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检查和维修。同时,对于维修和整改措施的效果,应进行记录和评估,以确保问题得到根本解决。(3)质量跟踪还应包括对施工单位的监督,确保其按照既定的整改措施进行整改,并对整改效果进行验证。对于整改不力的单位,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暂停其工程承接资格,直至问题得到妥善解决。通过这样的后续跟踪机制,可以确保建筑工程在使用过程中的质量稳定性和持续改进。七、检测报告编制1.1.报告编制原则(1)报告编制遵循客观、真实、准确的原则。在编制过程中,所有数据和信息均以实际检测结果为依据,确保报告内容反映工程的真实质量状况。同时,报告应客观公正地评价工程质量,不夸大也不贬低,为工程验收和使用提供可靠依据。(2)报告编制还需遵循规范、统一、简洁的原则。报告格式应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内容结构清晰,便于阅读和理解。在表达上,应使用规范的专业术语,避免使用模糊不清或主观性强的语言,确保报告的专业性和权威性。(3)报告编制还应注重时效性和实用性。在确保报告内容准确的前提下,尽量缩短编制时间,以便及时提交给相关部门和使用单位。同时,报告内容应具有实用性,能够为工程验收、维护和使用提供有效的参考和指导。2.2.报告编制内容(1)报告编制内容首先包括工程概况,详细描述项目的名称、地点、规模、设计及施工概况等基本信息,为读者提供项目的整体背景。接着,介绍检测目的及依据,阐述检测的标准、方法、设备以及检测的目的和重要性。(2)检测结果分析部分是报告的核心内容,包括对检测数据的详细记录、统计分析、结果解释和评定。这部分内容通常包括检测项目概述、检测数据记录、检测结果分析、质量评定标准及结果等,确保读者能够全面了解工程的质量状况。(3)报告还包含结论和建议部分,总结检测工作的总体评价,提出对工程质量的总体结论,并根据检测结果提出改进建议。此外,报告还应包括编制单位及人员信息、检测单位及人员信息、报告编制原则、报告编制日期等,确保报告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3.3.报告审核与批准(1)报告编制完成后,需经过严格的审核程序。审核工作由专门的审核小组负责,成员包括具有丰富经验的工程师、质量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专家。审核小组将对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对报告的编制质量、数据准确性、结论合理性等方面进行全面审查。(2)审核过程中,审核小组将对报告中的检测数据、分析方法和结论进行复核,确保报告内容符合实际检测情况。对于报告中存在的疑问或偏差,审核小组将要求编制单位提供必要的补充说明或重新检测。审核结束后,审核小组将形成审核意见,并签署审核报告。(3)审核通过后,报告需提交给相关管理部门进行批准。管理部门将对审核意见进行审核,并在确认报告符合要求后,签署正式的批准文件。批准文件是工程验收和使用的必要条件,对于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八、检测单位及人员1.1.检测单位简介(1)检测单位成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是国内首批获得资质认定的专业检测机构之一。单位拥有雄厚的专业技术力量,拥有一支由资深工程师、高级技术人员和检测员组成的专业团队,具备丰富的检测经验和专业的检测技能。(2)检测单位始终坚持“科学、公正、准确、高效”的服务宗旨,为客户提供全面、优质的检测服务。单位设备先进,拥有各类检测仪器和设备,如电子万能试验机、超声波检测仪、射线检测仪等,能够满足各类建筑工程检测需求。(3)检测单位在业内享有良好的声誉,曾参与多项国家级、省级重点工程的质量检测工作,得到了客户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单位积极参与行业标准的制定和修订,为推动我国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2.2.检测人员资质(1)检测单位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检测人员队伍,所有检测人员均持有国家相关管理部门颁发的专业资格证书。这些证书包括但不限于注册安全工程师、注册建造师、注册检测师等,确保检测人员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2)检测人员经过严格的培训和考核,熟悉各类检测设备的操作和维护,能够熟练进行现场检测和数据采集。此外,他们还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确保检测工作的公正性和客观性。(3)为了不断提升检测人员的专业水平,检测单位定期组织内部培训和外部进修,鼓励检测人员参加各类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通过不断学习,检测人员能够掌握最新的检测技术和方法,提高检测工作的准确性和效率。3.3.检测仪器设备(1)检测单位配备了一系列先进的检测仪器和设备,以支持各类建筑工程的检测工作。其中包括电子万能试验机,用于测试材料的抗拉强度、抗压强度等力学性能;超声波检测仪,用于检测混凝土内部缺陷和钢筋位置;以及射线检测仪,适用于检测钢筋保护层厚度和混凝土内部缺陷。(2)检测设备还包括水准仪、经纬仪等精密测量仪器,用于精确测量建筑物的尺寸、高度和位置偏差。此外,还有红外线测温仪、全站仪等,用于评估建筑物的热工性能和几何精度。这些设备的精准度和可靠性,保证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3)检测单位还重视设备的维护和更新,定期对仪器进行校准和保养,确保所有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同时,单位根据检测需求,不断引进新技术和设备,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检测标准和行业要求。这些措施确保了检测工作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九、检测报告附件1.1.检测原始记录(1)检测原始记录是记录检测过程中所有信息的详细文档,包括检测时间、地点、检测人员、检测设备型号、检测方法、检测数据等。记录内容真实反映了检测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和报告编制提供了基础。(2)原始记录采用标准化的表格形式,确保信息的清晰和易于查阅。表格中包含检测项目的具体描述、检测标准、检测结果以及检测过程中的任何异常情况。这些记录为工程验收和质量追溯提供了重要依据。(3)检测原始记录的保存期限通常不少于五年,按照国家档案管理的相关规定进行归档。记录的电子版和纸质版均需妥善保管,以确保在需要时能够迅速找到和提供相关信息。2.2.检测报告副本(1)检测报告副本是根据正式检测报告制作的一份副本,其内容与正式报告完全一致,用于在工程验收、维护或其他相关环节中提供。副本通常包含报告封面、目录、正文、附件等部分,确保信息的完整性。(2)检测报告副本在制作过程中,严格按照原报告的格式和排版进行,保证副本的外观与正式报告一致。同时,副本上的信息如检测单位标识、报告编号、日期等均与原报告保持一致,确保副本的权威性和有效性。(3)检测报告副本的发放和管理遵循严格的程序。副本在制作完成后,会按照项目参与各方的要求进行分发,包括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副本的保存和归档也应按照国家档案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