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顶级名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黑龙江省顶级名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黑龙江省顶级名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黑龙江省顶级名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黑龙江省顶级名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学期高二学年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考生须知:1.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场”、“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纸上答题无效。4.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5.保持卡面整洁,不要折叠、不要弄脏、不要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①2024年6月25日14时07分,嫦娥六号返回器准确着陆于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工作正常,标志着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②13时41分许,嫦娥六号返回器在距地面高度约120公里处,以10.9km/s的速度在大西洋上空第一次进入地球大气层,实施初次气动减速,之后在深入大气层60公里处开始反弹上升,爬升到100公里到140公里的高度后,重新以每秒7公里的速度再入大气层,实施二次气动减速,直至降落。这一返回器“半弹道跳跃式”的飞行状态也被人们称为“太空打水漂”。③嫦娥六号任务自发射后历经53天、11个飞行阶段,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这是我国建设航天强国、科技强国取得的又一标志性成果。(摘编自《越星河,携月壤,嫦娥六号逐梦归》,2024年6月26日,《人民日报》)材料二:①学界一般将月球资源大致归结为物质资源、位置资源和环境资源三类。有形的物质资源包括月球矿产资源、水冰资源、挥发分资源和月壤资源等,可就地取材用于直接支撑月球探测活动、月面工程建造等。无形的位置资源来自月球天然特有的位置,比如在月球布放的天文观测设备,可以开展地球及近地轨道无法展开的大型科学探测活动。环境资源,则是指可利用月球高真空、低重力、大温差等天然环境,支持地球环境难以完成的高精尖科学试验、工程制造等。②除月球自身资源以外,地月空间范围的频率、轨道、能源以及天地交通资源等,都蕴含着再度深刻改变地球生产生活方式的可能性。我们不妨把全球关注的重型运载火箭比喻为星际“帆船”,通信导航遥感网络体系类似于“指南针”,可以想象,在地月空间广袤的“星辰大海”中,蕴藏着多少未知的资源!③目前,我国探月工程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嫦娥五号月球样品分析已取得“嫦娥石”等重大发现,嫦娥六号即将实现全人类首次月背采样返回,为认识、开发月球资源奠定坚实的基础。(摘编自《地月空间:宇宙“蓝海”资源“富矿”》,2024年6月13日,《光明日报》)[注]蓝海,指的是未知的市场空间。富矿,指的是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的矿石。材料三:①2020年,嫦娥五号实施中国首个无人月球采样返回任务,带回了1731克月球样品。既然嫦娥五号任务已圆满完成,作为备份的嫦娥六号为何还要奔月“挖土”?②已有研究表明,月球正面和背面的成分、结构等都存在显著区别。月球正面月壳厚度约30至50千米,玄武岩分布面积大于30%;而月球背面厚度约60至80千米,玄武岩分布面积仅约3%。由于直接暴露在太空中,月球背面如同一块盾牌,阻挡了小天体对地球的直接撞击,因此与较为平坦开阔的月球正面不同,月球背面布满沟壑、峡谷和悬崖。“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月球表面90%以上的低洼平坦区域都在月球正面,这些区域被称为月海,嫦娥五号就降落在月球正面最大的月海——风暴洋中。而月球背面除了莫斯科海以外,几乎没有大型的月海。”杨宇光说。③由于月球被“潮汐锁定”,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相等,地球强大的引力让月球总是以同一面朝向地球,人类在地球上只能看见月球的正面,月背可谓“秘境中的秘境”。而在月球采样上,嫦娥五号是从时间上补齐了这一环,因为其在月球正面取到了迄今最年轻、地质年龄约为20亿年的月壤,嫦娥六号则是从空间上补齐了这一环。④李春来认为,“从月球背面,尤其是从我们选择的南极—艾特肯盆地采集样品,在矿物化学成分上可能与正面样品有非常大的差别。”研究这些样品有助于揭示月球背面特有的地质构造和物质成分的差异,更全面地了解月球的地质演化历史。而且南极—艾特肯盆地是一个巨大的撞击坑,通过了解其地质构造及物质成分差异,可以为早期的撞击历史,甚至为地球的早期撞击过程研究提供机会,有助于了解太阳系早期的演化历史和判断历史,推动比较行星学的研究。⑤回顾这段探月之旅,月背“土特产”,来得不容易。⑥月背地形地貌复杂、落月机会只有一次、“挖土”如同“开盲盒”……月背采样返回,没有先例,却有很多新问题。且嫦娥六号在月背降落、采样和起飞均需要通过中继卫星进行测控,整个过程无法通过地面站直接监控。⑦在嫦娥六号执行任务之前,科研团队对上天产品和地面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进行深入分析;为在月背着陆采样,做出了很多与之相适应的改变;在一年多的时间内,从头开始研制鹊桥二号中继星,开展大量试验和验证工作……杨宇光表示,嫦娥六号任务对未来更大规模、更深入的月球探测、深空探测活动,都会起到夯实基础的作用。(摘自《来自月球背面的“土特产”为何珍贵?》,2024年7月19日,《光明日报》)1.下列对材料一中画横线语句的图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B.C. D.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嫦娥六号探月工程任务圆满成功,实现首次月表采样返回,是我国航天科技强国的又一标志性成果。B.地球上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巨变,离不开关键技术的突破,更离不开月球独特的资源储备。C.嫦娥五号任务和嫦娥六号任务分别从时间和空间上补齐了我国月球采样研究的空缺,有助于我们探索“月球秘境”。D.我国从月背采集的样品在矿物化学成分上与正面样品可能有很大差别,研究它们就可以了解太阳系早期演化历史。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就近取譬,用生活化的表达“打水漂”,形象直观地展现了返回器的飞行状态。B.材料二标题借助经济学与工程学概念“蓝海”和“富矿”,突出了月球资源潜力巨大的特点。C.材料三中“月背‘土特产’,来得不容易”,作为文章的重要衔接语句,在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D.三则材料都是针对“嫦娥六号”采集月球土壤并成功返回这一事件新闻报道,体现了真实性和时效性。4.请结合材料二相关内容补写下列图表中的空缺信息。现象资源类型类型资源作用月球没有大气包围。声波无法传递,在月球背面没有来自地球的无线电干扰。①③“月球勘探者”发回的数据表明,在月球的两极存在10亿-100亿吨水冰。②④5.对于材料二和材料三,有人评价“虽然是新闻,却也有科普的性质”,请结合文本对此加以分析。【答案】1.B2.C3.D4.①环境资源;②物质资源;③支持地球环境难以完成的高精尖科学试验、工程制造等;④直接支撑月球探测活动、月面工程建造。5.①具有新闻的真实性。报道都记录了“嫦娥六号”采集月球土壤等相关事实,呈现事件真实情况,体现新闻的真实性。②具有新闻的时效性。报道时间紧承“嫦娥六号”完成采集月球土壤任务时间,对其意义价值进行及时的反思总结,体现新闻的时效性。③兼具科普文的科学性。在介绍解释月球土壤资源珍贵的原因等科学知识的过程中,使用诸如“潮汐锁定”等科学术语/引用专家讲解等说明方法。④兼具科普文的严谨性。使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必要的限定词,对科学判断进行适当界定,表述更加精准。⑤兼具科普文的逻辑性。使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从“为什么‘挖土’”到“‘挖土’的困难”到“怎么解决‘挖土’难题”,层层递进,逻辑清晰;⑥兼具科普文的通俗性。采用大量比喻修辞/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让专业的科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增强了文本的普及性。【解析】【导语】这组材料聚焦我国探月工程,主题鲜明。材料一详述嫦娥六号圆满成功,介绍其返回历程与意义;材料二梳理月球资源类型,凸显探月成果奠基作用;材料三对比嫦娥五号,剖析嫦娥六号奔月“挖土”缘由、难点与价值,多维度展现我国航天探索进取风采。【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B.根据原文“……再入大气层,实施二次气动减速”可知,图表中“实施二次气动减速”和“二次进入大气层”顺序应该互换,即“二次进入大气层”在前,“实施二次气动减速”在后。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A.“实现首次月表采样返回”错误。根据材料一原文“……标志着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可知,应该是“世界首次月球背面”而非“首次月表”。B.“离不开关键技术的突破,更离不开月球独特的资源储备”错误。根据材料二原文“除月球自身资源以外,地月空间范围的频率、轨道、能源以及天地交通资源等,都蕴含着再度深刻改变地球生产生活方式的可能性”可知,这只是一种可能性,选项过于绝对化。D.“研究它们就可以了解太阳系早期演化历史”错误,根据材料三原文“而且南极—艾特肯盆地是一个巨大的撞击坑,通过了解其地质构造及物质成分差异,……有助于了解太阳系早期的演化历史和判断历史”可知,研究月球背面的样本确实有助于理解太阳系早期的历史,但说“就可以”显得过于绝对。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评价文章内容的能力。D.“三则材料都是针对‘嫦娥六号’采集月球土壤并成功返回这一事件新闻报道,体现了真实性和时效性”错误。虽然三则材料确实围绕嫦娥六号的任务进行了报道,但是材料二更多地讨论了月球资源的分类及其潜在价值,并非完全是关于嫦娥六号任务的即时报道。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第一处,根据题干描述“没有大气包围”,可知是真空状态,对比原文“环境资源,则是指可利用月球高真空、低重力、大温差等天然环境,支持地球环境难以完成的高精尖科学试验、工程制造等”可知,①处,资源类型属于“环境资源”,③处作用为“支持地球环境难以完成的高精尖科学试验、工程制造等”。第二处,根据题干描述“在月球的两极存在10亿-100亿吨水冰”,对比原文“有形的物质资源包括月球矿产资源、水冰资源、挥发分资源和月壤资源等,可就地取材用于直接支撑月球探测活动、月面工程建造等”可知,②处资源类型属于“物质资源”,④处作用为“直接支撑月球探测活动、月面工程建造”。【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由题干可知,考生需要抓住新闻的特点以及科普文的特点进行分析,如新闻的真实性、时效性,如科普文的科学性、严谨性、逻辑性。①材料二“嫦娥五号月球样品分析已取得“嫦娥石”等重大发现,嫦娥六号即将实现全人类首次月背采样返回,为认识、开发月球资源奠定坚实的基础。”材料三“2020年,嫦娥五号实施中国首个无人月球采样返回任务,带回了1731克月球样品”可知,报道都记录了“嫦娥六号”采集月球土壤等相关事实,呈现事件真实情况,体现新闻的真实性。②材料二在报道中提及了我国探月工程目前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如嫦娥五号月球样品分析已取得“嫦娥石”等重大发现,嫦娥六号即将实现全人类首次月背采样返回等。同时材料三引用杨宇光、李春来等专家在当下对于嫦娥六号任务的分析和看法,如嫦娥六号在月背降落、采样和起飞的困难,以及其对未来探测活动的基础作用等观点,使新闻紧跟科研动态,或者报道时间紧承“嫦娥六号”完成采集月球土壤任务时间,对其意义价值进行及时的反思总结,体现新闻的时效性。③材料三“由于月球被‘潮汐锁定’,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相等,地球强大的引力让月球总是以同一面朝向地球……”可知,在介绍解释月球土壤资源珍贵的原因等科学知识的过程中,使用诸如“潮汐锁定”等科学术语/引用专家讲解等说明方法。④材料三中“带回了1731克月球样品”“月球背面厚度约60至80千米,玄武岩分布面积仅约3%”等,使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必要的限定词,对科学判断进行适当界定,表述更加精准。具有严谨性。⑤材料二中在介绍月球资源时采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材料三首段提出“为什么要挖土”到“‘挖土’的困难”到“怎么解决‘挖土’难题”,层层递进,逻辑清晰,可知兼具科普文的逻辑性。⑥文中如“在地月空间广袤的‘星辰大海’中”“月背‘土特产’”,采用大量比喻修辞/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让专业的科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增强了文本的普及性,使得文章兼具科普文的通俗性。(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命若琴弦史铁生①方圆几百上千里这片大山中,峰峦叠嶂,沟壑纵横,人烟稀疏。一老一少二人都赤着上身,各自拎了一条木棍探路。这正是说书的旺季。老瞎子领着小瞎子一个村子一个村子紧走。老瞎子心里算定:弹断一千根琴弦的日子就在这个夏天了,说不定就在前面的野羊坳。②老瞎子说书开头常是这么几句:“自从盘古分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有道君王安天下,无道君王害黎民。轻轻弹响三弦琴,慢慢稍停把歌论,歌有三千七百本,不知哪本动人心。”于是听书的众人喊起来,老的要听董永卖身葬父,小的要听武二郎夜走蜈蚣岭,女人们想听秦香莲。这是老瞎子最知足的一刻,他不慌不忙地喝几口水,待众人的吵嚷声鼎沸,便把琴弦一阵紧拨,唱道:“今日不把别人唱,单表公子小罗成。”或者:“茶也喝来烟也吸,唱一回哭倒长城的孟姜女。”满场立刻鸦雀无声。③“你那三弦子弹的还差着远呢。咱的命就在这几根琴弦上,我师父当年就这么跟我说。”④“我都听过八百遍了。您师父还给您留下一张药方,您得弹断一千根琴弦才能去抓那付药。”⑤老瞎子显得有些激动,五十年中翻了多少架山,走了多少里路哇。挨了多少回晒,挨了多少回冻,心里受了多少委屈呀。一晚上一晚上地弹,心里总记着,得真正是一根一根尽心地弹断了才成。现在快盼到了,绝出不了这个夏天了。⑥他抓起自己的琴来摇了摇,叠好的纸片碰在蛇皮上发出细微的响声,那张药方就在琴槽里。⑦这天晚上,在野羊坳说书。书正说到紧要处——“罗成回马再交战,大胆苏烈又兴兵。苏烈大刀如流水,罗成长枪似腾云,好似海中龙吊宝,犹如深山虎争林。又战七日并七夜,罗成清茶无点唇”。老瞎子把琴弹得如雨骤风疾,字字句句唱得铿锵。小瞎子听见那小妮子兰秀站在离他不远处尖声细气地说笑,却心猿意马,手底下早乱了套数。⑧野羊岭上有一座小庙,离野羊坳村二里地,师徒二人就在这里住下。小瞎子蹶着屁股烧火。老瞎子坐在一旁淘米,凭着听觉他能把米中的砂子捡出来。老瞎子终于开了腔:“听我一句话,保准对你没坏处。以后离那妮子远点儿。”⑨一早起来小瞎子病了。一连好几天,老瞎子无论是烧火、淘米,还是给小瞎子挖药、煎药,总想那张药方和琴弦。弹断最后一根就可以去抓药了,然后就能看见这个世界:他无数次爬过的山,无数次走过的路,无数次感到过温暖和炽热的太阳,梦想着的蓝天、月亮和星星。心里总在说:“我非要最后看一眼不可。”晚上仍一个人到野羊坳去说书。终于弹断了最后一根琴弦。他几乎是连跑带爬地上了野羊岭,回到小庙里。⑩“明天我就去抓药。你就先留在这儿,我用不了十天就回来。”⑪蛇皮剥开了,老瞎子从琴槽中取出一张叠得方方正正的纸条。小瞎子把那药方放在手里摸了一会儿,也有了几分肃穆。“你师爷一辈子才冤呢。他本来能弹够一千根,可他记成了八百。要不然他能弹断一千根。”天不亮老瞎子就上路了。⑫回到野羊坳时已经是冬天。漫天大雪,灰暗的天空连接着白色的群山。没有声息,处处也没有生气,空旷而沉寂。所以老瞎子那顶发了黑的草帽就尤其攒动得显著。他蹒蹒跚跚地爬上野羊岭。村里人告诉他,小瞎子已经走了些日子,在兰秀嫁到山外去的那天。⑬老瞎子心里便一切全都明白。若不是还想着他的徒弟,老瞎子就回不到野羊坳。那张他保存了五十年的药方原来是一张无字的白纸。请了多少个识字而又诚实的人帮他看,人人都说那果真就是一张无字的白纸。“您别死,再活几年,您就能睁眼看一回了。”说这话时他还是个孩子。他师父久久不言语,最后说:“记住,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⑭茫茫雪野,皑皑群山,天地之间攒动着一个黑点。走近时,老瞎子的身影弯得如一座桥。他去找他的徒弟。他知道那孩子目前的心情、处境。在深山里,老瞎子找到了小瞎子。⑮小瞎子正跌倒在雪地里。一动不动,想那么等死。“干嘛咱们是瞎子!”“就因为咱们是瞎子。”老瞎子回答。终于小瞎子又说:“我想睁开眼看看,师父,我想睁开眼看看!哪怕就看一回。”“你真那么想吗?”“真想,真想……”老瞎子把篝火拨得更旺些。⑯铅灰色的天空中,太阳像一面闪光的小镜子,鹞鹰在平稳地滑翔。⑰“那就弹你的琴弦,”老瞎子说,“一根一根尽力地弹吧。”“师父,您现在看得见了?”小瞎子如梦方醒,伸手去摸师父的眼窝。老瞎子把他的手抓住。“记住,得弹断一千二百根。”⑱“把你的琴给我,我把这药方给你封在琴槽里。”老瞎子现在才弄懂了他师父当年对他说的话——咱的命就在这琴弦上。⑲“怎么是一千二,师父?”“是一千二。我没弹够,我记成了一千。”老瞎子想:这孩子再怎么弹吧,还能弹断一千二百根?永远扯紧欢跳的琴弦,不必去看那无字的白纸……⑳目的虽是虚设的,可非得有不行,不然琴弦怎么拉紧,拉不紧就弹不响。㉑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两顶发了黑的草帽起伏攒动,匆匆忙忙,像是随着一条不安静的河水在漂流。无所谓从哪儿来、到哪儿去,也无所谓谁是谁……(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第⑨段细致描写了老瞎子弹断最后一根琴弦前的心理活动,表现了老瞎子渴望治好眼睛见到光明的急切心情,也体现出他坚毅顽强的意志。B.小说中老瞎子和他的师父都是智者勇者,都通过追加两百根琴弦将“药方”传给徒弟,都把对命运不公的愤慨留给自己。C.与老瞎子相比,小瞎子对世界和人生则有更多憧憬和向往,青春的躁动在血液里奔腾跳跃,让我们感受到了小瞎子的可爱和他的自不量力、不切实际。D.“无所谓从哪儿来、到哪儿去,也无所谓谁是谁”表明老瞎子发现药方只是一张白纸,感到自己的生命之弦骤然断裂,一切都失去了意义。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结构严谨,构思巧妙,主要讲述了老瞎子和小瞎子的故事,他们依靠说书为生,一前一后走在迂回的山路上,也一前一后走在人生崎岖的道路上。B.小说中“铅灰色的天空中,太阳像一面闪光的小镜子”从侧面预示着小瞎子在万念俱灰后又重新获得活着的支撑。C.小说末段,运用了概括和象征的方式,高度浓缩了瞎子艺人们的生命状态,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与探索。D.小说语言优美,有一种诗意苍凉的韵味。文中反复对群山和雪野加以渲染描写,既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又使小说具有诗化特点。8.文中第②段刻画说书老人的形象时用了哪些手法?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9.作家陈村说:“史铁生通常并不抱怨,他知道感恩,知道在生的命题下的诸多奥义。”联系文章的内容与主旨,分析“命若琴弦”的意蕴。【答案】6.A7.D8.①语言描写、动作描写(正面描写)。写老人说书的内容丰富、任随众人挑选,不慌不忙与众人说书等语言、动作细节,表现老瞎子技艺娴熟。②侧面描写。当老人开始说书,满场立刻鸦雀无声,从侧面表现出老人说书技艺的高超。9.①人的生命就像琴弦,拉紧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②拉断千根琴弦,生命将迎来光明,人生要有希望和目标。③生命的价值在于弹拨的过程,不在于追求“弦断”的结果。④命若琴弦,细而易断,实则坚韧,表现出生命的坚毅顽强。【解析】【导语】这篇小说通过老瞎子和小瞎子的生活故事,深刻探讨了生命的意义和命运的不可知。老瞎子以琴弦比喻生命,通过永不停歇地弹琴表达对命运的无声反抗。尽管那虚无的药方,只是一张无字白纸,但对他们来说,却是前行的动力。小说运用象征与对比手法,将芸芸众生的挣扎和对光明的渴望具象化,传达出人生需承受无常,并在有限中找到坚持的价值。诗意的语言营造出一种哲思的苍凉,令人深思。【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B.“都把对命运不公的愤慨留给自己”错误。当弹断够了琴弦,也了解了“药方”的意义,师傅们用自己的坚毅与慈悲,主要是将活着的希望传给弟子,理解即释然,没有了不公的愤慨。C.“他的自不量力、不切实际”错误。文中通过小瞎子对兰秀的情感,表现了他渴望爱、渴望生命的热烈和美好,并不是嘲笑他的自不量力、不切实际。D.“感到自己的生命之弦骤然断裂,一切都失去了意义”错误。这是老瞎子最后理解了的药方的真正价值,虽然只是一张无字白纸,但对他们来说,却是前行的动力。故选A。【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D.“既推动了情节的发展”说法错误。小说中关于群山和雪野的描写,没有推动情节的作用,只是渲染了一种空旷而沉寂的氛围。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人物形象的分析鉴赏能力。小说对人物形象塑造一般采取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方法。正面描写有语言、外貌、行动和心理的直接描写,侧面描写主要有对环境、与他人的关系等的间接描写,进而侧面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正面描写:第②段“自从盘古分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有道君王安天下,无道君王害黎民。轻轻弹响三弦琴,慢慢稍停把歌论,歌有三千七百本,不知哪本动人心”,说书前他的语言,体现他会的本多,说书技艺高。“他不慌不忙地喝几口水”的动作描写,直接体现出无论人们有什么样的要求,他都能满足的得意和自信,正面体现他说书技艺高超。侧面描写:侧面描写主要从他人的角度入手分析。“满场立刻鸦雀无声”,是当老人开始说书时,他人的状态,鸦雀无声可以体现人们沉浸在瞎子的说书之中,从侧面表现出老人说书技艺的高超。【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要首先明确标题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结合着文本的具体内容,筛选出关键语句,进而揣摩其内在含义,深层含义往往与小说主题相关。①从表层看,根据文本⑬段“记住,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可知,拉紧了,是指要给自己一个活下去的理由,弹好了就够了,是指即使希望落空,治不好眼疾,但只要活下去,就行了。“命若琴弦”指人的生命就如同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②从深层看,根据文本⑰段“记住,得弹断一千二百根”,⑲段“永远扯紧欢跳的琴弦,不必去看那无字的白纸”“目的虽是虚设的,可非得有不行,不然琴弦怎么拉紧,拉不紧就弹不响”可知,为了见到光明,这一生就要好好弹够千根琴弦,有了这个目标,瞎眼艺人才能活下去,这是希望和目标,拉断千根琴弦,生命将迎来光明,人生亦是如此,只有心存希望和目标,才能迎来光明。③根据文本⑰段“一根一根尽力地弹吧”,⑲段“这孩子再怎么弹吧,还能弹断一千二百根?永远扯紧欢跳的琴弦,不必去看那无字的白纸……”可知,只要有尽力去弹的过程,生命就有意义和价值。生命的价值在于弹拨的过程,不在于追求“弦断”的结果。④从主旨看,根据⑱段“老瞎子现在才弄懂了他师父当年对他说的话——咱的命就在这琴弦上”,生命就在弦上,生命如同琴弦,瞎子活下去的一个理由,就是心怀憧憬不断弹奏,瞎子有人生困境易折断,正像琴弦一样,细而易断,但他们心怀目标不断冲出困境,正像琴弦,实则坚韧,表现出生命的坚毅顽强。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叶公子高①问政于仲尼,仲尼曰:“政在悦近而来远。”哀公问政于仲尼,仲尼曰:“政在选贤。”齐景公问政于仲尼,仲尼曰:“政在节财。”三公出,子贡问曰:“三公问夫子政一也,夫子对之不同,何也?”仲尼曰:“叶都大而国小,民有背心,故曰‘政在悦近而来远’。鲁哀公有大臣三人,外障距诸侯四邻之士,内比周而以愚其君,使宗庙不扫除,社稷不血食者,必是三臣也,故曰‘政在选贤’。齐景公筑雍门,为路寝,一朝而以三百乘之家赐者三,故曰‘政在节财’。”或曰:仲尼之对,亡国之言也。叶民有倍心,而说之“悦近而来远”,则是教民怀惠。惠之为政无功者受赏而有罪者免此法之所以败也。法败而政乱,以乱政治败民,未见其可也。且民有倍心者,君上之明有所不及也。不绍叶公之明,而使之悦近而来远,是舍吾势之所能禁而使与下行惠以争民,非能持势者也。夫尧之贤,六王之冠也,舜一徙而成邑,而尧无天下矣。有人无术以禁下,恃为舜而不失其民,不亦无术乎?明君见小奸于微,故民无大谋;行小诛于细,故民无大乱。此谓“图难于其所易也,为大者于其所细也”。今有功者必赏,赏者不得君,力之所致也;有罪者必诛,诛者不怨上,罪之所生也。民知诛赏之皆起于身也,故疾功利于业,而不受赐于君。“太上,下智有之。”此言太上之下民无说也,安取怀惠之民?上君之民无利害,说以“悦近来远”,亦可舍己。(节选自《韩非子·难三》)材料二:叶公子高问政于仲尼曰:“善为政者若之何?”仲尼对曰:“善为政者,远者近之,而旧者新之。”子墨子闻之曰:“叶公子高未得其问也,仲尼亦未得其所以对也。叶公子高岂不知善为政者之远者近也,而旧者新是哉?问所以为之若之何也。不以人之所不智告人,以所智告之,故叶公子高未得其问也,仲尼亦未得其所以对也。”(节选自《墨子·耕柱》)【注】①叶公子高:楚国大夫,字子高,因封地在叶,所以称叶公。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惠之A为政B无功者C受赏D而有E罪者F免G此H法之所以败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内,对内,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中“内”语意不同。B.禁,文中语意为控制,制约,与《兼爱》“恶得不禁恶而劝爱”中“禁”词义不同。C.怨,怨恨,与《论语》中“《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中的“怨”含义相同。D.之,结构助词“的”,与《五十之瓠》“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中“之”用法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叶公子高、鲁哀公及齐景公均向孔子请教治国的方略。同一问题,孔子给出不同答案,是因为这三个人面对的形势有所不同。B.圣明的君主善于在细微处发现小的坏事,在小事上实行轻罚,所以民众没有大的阴谋与动乱,这值得那些只知效仿尧舜的君主们学习。C.墨子认为,叶公子向孔子询问治理政治的方法时,已经懂得“近远者,新旧者”的道理,而不清楚的是达到这一目的的具体做法。D.对于孔子对叶公子高有关政事的回答,不同的人有不同评判。有人认为孔子的回答属于亡国之言,而墨子则认为孔子属于无效作答。13.请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有功者必赏,赏者不得君,力之所致也。(2)善为政者,远者近之,而旧者新之。14.有人称“仲尼之对,亡国之言也”,请结合材料一阐述其为何有此论断。【答案】10.BDG11.C12.B13.(1)现在有功的一定奖赏,受到奖赏的人并不感激君主的恩德,因为这是他出力得来的。(2)善于治理政治的人,(会)使远方的人亲近他们;对待老朋友要当作新交一样友好。14.①以恩赐作为治国方法,法治败坏。②放弃权势,缺少对民众的制约。【解析】【导语】这篇文章探讨了古代关于治理国家的不同观点,通过孔子与叶公、鲁哀公、齐景公的问答,以及韩非子和墨子对孔子答案的分析与批判,呈现出多元的政治思想。孔子根据不同的国情提出治理策略,而韩非子与墨子从各自儒家和法家观点出发,对这些策略进行分析和质疑,质疑孔子的对策是否适合现实治国。【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用恩惠的方法来治理国家,没有功劳的人受到奖赏,而有罪的人却能逃避惩罚,这就是法令失败的原因。“惠之”是“为政”的状语,“为”是谓语,“政”是其宾语,句子结构完整,故应在B处断句。“无功者受赏”,主谓结构,“无功者”为主语,“受赏”为谓语,句意完整,故应在D处断句。“而有罪者免”,主谓结构,“有罪者”为主语,“免”为谓语,句意完整且独立,故应在G处断句。故选BDG。【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言一词多义的能力。A.正确。作状语,对内/同“纳”,结交。句意:对内结党营私来愚弄君主。/不是因为要想去和这孩子的父母拉关系。B.正确。控制,制约/禁止。句意:人不能用法术来控制臣下。/怎么能不禁止相互仇恨而鼓励相爱呢。C.错误。怨恨/讽刺时政。句意:受罚的人并不怨恨君主。/诗可以激发情志,可以观察社会,可以交往朋友,可以怨刺时政。D.正确。句意:这是说最高明的君主统治下的民众没有什么喜欢不喜欢的。/宋国有一个善于制作防止手冻裂的药的人。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能力。B.“只知效仿尧舜的君主们学习”说法错误,依据原文“恃为舜而不失其民,不亦无术乎”可知,指望效仿的是舜不失民心,而不是尧舜。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必”,一定;“得”,感激;“致”,导致。(2)“为”,治理;“近”,亲近;“新”,把……当作新交一样。【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1)根据“说之‘悦近而来远’,则是教民怀惠。惠之为政,无功者受赏,而有罪者免,此法之所以败也。法败而政乱,以乱政治败民,未见其可也”概括:“悦近而来远”是一种寄希望于恩赐的治国手段,而这种手段会致使法治败坏,治理国家是行不通的。(2)根据“且民有倍心者,君上之明有所不及也。不绍叶公之明,而使之悦近而来远,是舍吾势之所能禁而使与下行惠以争民,非能持势者也”概括:放弃了自己的权势所能够发挥的制约作用而和手下的一起用施行恩赐的方法来争取民众,这不是能够掌握权势的方法,放弃权势,缺少对民众的制约,也会亡国。参考译文:材料一:叶公子高向孔子询问治国的方法,孔子说:“治国的方法在于近者喜欢远者归顺。”鲁哀公向孔子询问治国的方法,孔子说:“治国的方法在于挑选贤能的人才。”齐景公向孔子询问治国的方法,孔子说:“治国的方法在于节省财政开支。”三个人离开后,子贡问孔子说:“三个人询问先生关于治国的方法是一样的,先生回答却不相同,这是为什么呢?”孔子说:“在叶公的封地内,城市大而国都小,民众有背叛之心,所以我说‘治国的方法在于近者喜欢远者归顺’。鲁哀公有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个执政大臣,对外阻挡四邻诸侯的士人到鲁国来,对内培植私党来愚弄他们的君主,使宗庙得不到打扫清洁,土地神谷神享受不到牺牲祭祀,一定是这三个大臣,所以说、治国的方法在于挑选贤能的人才’。齐景公建豪华的雍门,造高大的路寝台,一个早上就把三百套马车的户口数赏赐给三个人,所以我说‘治国的方法在于节省财政开支’。”有人说:孔子的回答,说的是亡国的话。叶地民众有背叛之心,却劝说叶公让“近者喜欢远者归顺”,这是教导民众寄希望于恩赐。以恩赐作为治国的方法,没有功劳的人受到奖赏,而有罪行的人免除刑罚,这是国家的法制所以败坏的原因,法制败坏,政治就会混乱,用混乱的政治去治理风气败坏的民众,没有见过是行得通的。况且民众有背叛之心,是君上的英明还有不能达到的地方。不让叶公继续发展他的英明,而让他使近者喜欢远者归顺,这是放弃了自己的权势所能够发挥的制约作用而和手下的一起用施行恩赐的方法来争取民众,这不是能够掌握权势的方法。尧是六王中开头的贤君,舜是他的臣子却很得人心,他每到一地百姓就跟到一地,这个地方就成了新的城邑,尧就没有天下了,人不能用法术来控制臣下,指望效仿舜而不失民心,不也是没有治国的方法吗?英明的君主能够发现小的奸邪于萌芽状态,所以民众没有背叛君主的大的阴谋;能够对细小的过错进行细致的处罚,所以民众没有大的动乱。这就叫“做困难的事要从容易的地方着手,做大事要从细小的地方开始”。现在有功劳的一定奖赏,受到奖赏的人并不感谢君主的恩德,因为这是他出力得来的;有罪过的一定处罚,受处罚的人也不抱怨君上,因为这是他的罪过造成的。民众知道受罚受赏的原因都在于自己,所以急于在自己的事业上谋取功利,而不接受君主的恩赐。“最高明的君主,民众只知道有那么一个人就是了。”这是说最高明的君主统治下的民众没有什么喜欢不喜欢的,哪里寄希望于君主的恩赐?最高明的君主统治下的民众对君主不讲利与害,劝说君主让“近者喜欢远者归顺”,也是可以舍弃的。(节选自《韩非子·难三》)材料二:叶公子高向仲尼询问治理政治的方法说:“善于治理政治的人是怎么样的呢?”仲尼回答说:“善于治理政治的人,让远方的人亲近,对待老朋友就像新交一样友好。”墨子听说了,说:“叶公子高没有得到他想问的内容,仲尼回答得也不得要领。叶公子高难道不知道善于治理政治的人要让远方的人亲近,对待老朋友要像新交一样友好?他想问的是怎么去做,不拿别人不知道的去告诉别人,而把别人知道的告诉别人,所以叶公子高没有得到他想问的内容,仲尼回答得也不得要领。”(节选自《墨子·耕柱》)(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有美堂暴雨①苏轼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十分潋滟金樽凸,千枚敲铿羯鼓催。唤起谪仙泉洒面②,倒倾鲛室泻琼瑰③。[注]①有美堂:在杭州西湖东南面的吴山上,可左眺钱江,右瞰西湖。②据传,唐玄宗在沉香亭召李白赋诗,李白已醉,玄宗命以清水洒其面使之醒来,李白醒后援笔写成《清平调》三章。③鲛室:传说中鲛人的宫室。琼瑰:玉石。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写雷声自脚底而起、云雾不散,既突出所处地势之高,也为下文描写雨做了铺垫。B.第三句用“黑”修饰风,表达别出蹊径,形象地表现暴雨来时疾风挟着尘灰乌云的情况。C.第四句诗连用动词,形象地展现了暴风雨由近到远、横跨大江、呼啸而去的壮丽景象。D.磅礴的雨景令诗人生发奇想,想唤起沉醉的李白看看这壮丽雄伟之奇景,写出美妙诗篇。16.诗中以比喻的方式,对暴雨进行了生动的描写,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赏析。【答案】15.C16.①把雨中西湖比作一樽将溢金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湖水满溢的样子;②把雨声比作千枚敲羯鼓之声,生动地写出暴雨的声势浩大,铿锵有力;③把漫天飘落的雨滴比作倾室而倒的玉石,生动形象地写出雨珠之密,雨珠晶莹之态。【解析】【导语】苏轼的《有美堂暴雨》通过生动的描绘,将暴雨前后壮丽景象呈现得栩栩如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力的敬畏和欣赏。诗中的雷雨、风狂、云烟等意象交织,再加上对李白的神游遐想,使整首诗充满动感与诗意,体现了诗人的丰富想象力和对豪放景观的钟情。【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C.“形象地展现了暴风雨由近到远……”错误。“浙东飞雨过江来”描绘的是暴风雨由远到近的过程,而不是由近到远。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①“十分潋滟金樽凸”把西湖在暴雨中的状态比作满得快要溢出来的酒杯。“潋滟”本是形容水波荡漾的样子,在这里诗人进一步用“金樽凸”来比喻西湖水面在暴雨打击下波光粼粼、水波涌起,快要溢出的状态。以生活中常见的酒杯满溢的情景来比喻西湖水面的状态,使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西湖在暴雨中的那种充盈、动荡的样子。②“千枚敲铿羯鼓催”把暴雨的雨点落下敲击湖面的声音比喻成羯鼓(古代的一种乐器)被敲响的声音。“千枚”极言雨点之多,“敲铿”生动地描绘出雨点打击湖面时的那种清脆、响亮的声音,就像千面羯鼓同时被敲响一样。通过这个比喻,从听觉的角度让读者仿佛听到了暴雨倾盆而下时的声势浩大,铿锵有力,使读者如临其境。③“倒倾鲛室泻琼瑰”写出了暴雨从天空倾泻而下,如同无数美玉从鲛室中倾洒而出,“琼瑰”,把漫天飘落的雨滴比作倾室而倒的玉石,不仅写出了雨珠之密,更赋予了雨一种珍贵、华丽的质感,写出了雨珠的晶莹之态。(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论语〉十二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揭示了处理人际关系要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同时体现了更强的自我责任感和道德约束力。(2)《将进酒》以曹植为例,呼应只有饮者留其名,用纵情豪饮表现自我忧愤不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五石之瓠》中,惠子描述大葫芦装上水后状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描述大葫芦剖成瓢后状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答案】①.己所不欲②.勿施于人③.陈王昔时宴平乐④.斗酒十千恣欢谑⑤.其坚不能自举也⑥.则瓠落无所容【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己、恣、谑、瓠。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屈原不仅缺少孔墨孟荀等人的达观,①。当屈原二十岁行冠礼作《橘颂》时,他是何等儒雅高贵,而孔墨孟荀等人年轻时都曾在社会底层挣扎,受尽白眼与心酸,为实现理想抱负,委曲求全地过活。而屈原,他那纯洁无瑕的贵族血统与心性②。在失败面前他不能沉默,不能隐忍,不能迂回,不能无闷。他呼喊,他叫屈,他指责,他抗争,于是他得到的是更大的打击与蔑视,是别人对他的彻底的失望。他掸去灰尘,保持自己的皓皓之白。他凛然地站在邪恶的对立面,与他们针锋相对,毫不妥协。一点也不含蓄,一点也不躲闪,一点也不讲策略。他怒形于色,将自己摆在与邪恶你死我活的对立面上。而屈原的伟大与可贵也正在这里:他不理解邪恶与不公。他做不到和他们狼狈为奸,哪怕是表面上迎合应付。他谨持着他理想的绝对纯洁,至死也不曾丢失一寸土地。因为他的绝不让步,这世界有可能免于全面堕落。(节选自鲍鹏山《端午说屈原》,有删改)18.下列句子中的“正”与文中加点的“正”,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正是为了你,我才这样做的。B.正人者必先正己,律人者必先律己。C.蔡福听了,心中暗喜:如此发放,正中下怀。D.静坐在书桌前,窗外正下着雨。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写出了屈原面对失败的种种情状,富有感染力,请赏析其表达效果。【答案】18.A19.①也缺少他们曾经有过的苦难磨炼;②使他无法面对失败。20.①运用排比,四个“不能”的相似句子(或“他呼喊,他叫屈……”四句),写尽屈原的不屈与决绝,富有气势,有感染力。②长短句相结合。两组短句,写屈原的不屈与抗争,简洁明快又掷地有声;长句的运用,写屈原的遭遇,细腻深沉又饱含同情。长短结合使表达富于变化。【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一般词语的能力。文中加点“正”,表示恰好、刚好。A.表示恰好、刚好;B.纠正;C.位置在中间(跟“侧、偏”相对);D.动作在进行中,强调当前的动作状态。故选A。【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结合前句句子形式“不仅缺少……”,本句句子形式为“也缺少……”。结合后文“孔墨孟荀等人年轻时都曾在社会底层挣扎,受尽白眼与心酸,为实现理想抱负,委曲求全地过活”,而屈原“是何等儒雅高贵”,说明屈原缺少的是他们经历的苦难磨练,因此此空可填写“也缺少他们曾经有过的苦难磨炼”。第二空,此空是阐述屈原“和睦家庭之道”的方法,结合后文“在失败面前……”,是阐述他面对失败的做法,可知前空是阐述他面对失败的问题,又因为“他那纯洁无瑕的贵族血统与心性”,所以他是不能面对失败的。因此此空可填写“使他无法面对失败”。【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①手法上,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不能沉默,不能隐忍,不能迂回,不能无闷”,四个“不能”的相似句子;“他呼喊,他叫屈,他指责,他抗争”,四句“他”作主语的主谓句子,写尽屈原在失败面前的不屈与决绝,用了排比句式,不仅读起来朗朗上口,还富有气势,很有感染力。②句式上,善于运用长短相结合的句式。“不能沉默,不能隐忍,不能迂回,不能无闷”“他呼喊,他叫屈,他指责,他抗争”这两组短句写屈原的不屈从与抗争,短句的一般特点是简洁明快,这里采用短句,表达更掷地有声,更能突出屈原的不屈服的精神;划线句还加上一些长句,如“于是他得到的是更大的打击与蔑视,是别人对他的彻底的失望”,长句的特点是涵盖的信息量大,富有抒情性,这样的长句委婉细腻又饱含深情,短句节奏感强烈,声气豪迈,长短结合,使表达富有变化,更便于抒发情感。长短结合使表达富于变化。(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化主体性凸显出一个民族对其自身文化的自觉意识和自信程度。历史证明,①没有文化主体性,②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不仅会迷失方向,③沦为强势文明的附庸,④个体亦会陷入身份认同的迷茫,⑤成为无根的浮萍。⑥但是文化主体性是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一个重大命题,⑦我们自觉地肩负起推动中华文化繁荣兴盛的历史重任,⑧具有基础性和前提性的意义。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植根于对自身文化传统和价值的自觉自信。作为世界上唯一一种A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中华文明以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为主旋律,构成多元一体的文化主体性的历史存在场域,形成了区别于其他文明的独特禀赋和突出优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B的精神根脉,经过长期历史积淀孕育而成的中华文化精神,C地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实践,成为默默支撑我们国家和民族蓬勃向上、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