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七下【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校】生物期中试卷_第1页
2020-2021学年七下【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校】生物期中试卷_第2页
2020-2021学年七下【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校】生物期中试卷_第3页
2020-2021学年七下【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校】生物期中试卷_第4页
2020-2021学年七下【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校】生物期中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而优教有方学而优教有方PAGE2PAGE1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校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有关营养物质检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向装有淀粉糊的试管中滴加碘液后试管中的颜色会变为紫色B.向蛋清稀释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后会出现褪色反应C.对维生素C的检验可以使用加碘的淀粉溶液D.对小麦烘烤后试管上出现了水珠,说明小麦中含有无机盐2.下列有关营养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无机盐在人体的含量很少,对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几乎没有作用B.食物中的“三大产热营养素”指的是蛋白质、维生素和脂肪C.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D.钙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成分,儿童缺钙容易患骨软化症3.在小肠中发挥消化作用的消化液是()A.唾液、胃液、肠液 B.肠液、胰液、胆汁C.胃液、肠液、胰液 D.胆汁、唾液、肠液4.在人体进行呼吸的过程中,通过a可以实现肺的通气,通过b可以完成肺的换气。这里的a和b分别是指(

)A.a呼吸运动,b血液循环 B.a气体扩散,b血液循环C.a膈肌运动,b肋间肌运动 D.a呼吸运动,b气体扩散5.如图表示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消化道中各部位(依次用A、B、C、D、E表示)被消化的程度。图中哪一条曲线表示蛋白质的消化过程()A.X B.Y C.W D.X、Y、W都是6.唾液淀粉酶对淀粉催化作用实验的水浴温度为37℃,这是因为37℃(

)A.接近人体体内温度,酶的催化能力最强B.接近室温,容易保持恒定C.随意温度,无特殊意义D.各种生物体的酶维持活性的最适宜温度7.小肠是人体主要的吸收器官,下列哪项不是小肠的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A.小肠长约5﹣6米B.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绒毛C.小肠璧内有肠腺D.小肠绒毛中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8.与流入小肠的血液相比,流出的血液最大的成分变化是(

)A.氧的含量多了 B.二氧化碳的含量少了C.营养物质多了 D.营养物质少了9.下列结构中,不与食物直接接触的是(

)A.口腔 B.肝脏C.食道 D.小肠10.气体通过不同器官进入人体肺部,把这些器官按顺序排列是(

)A.鼻、咽、喉、支气管、气管 B.鼻、喉、咽、气管、支气管C.鼻、咽、口腔、喉、气管、支气管 D.鼻、咽、喉、气管、支气管11.医生从小明消化管的某器官中取出少量液体,经化验发现含有葡萄糖、麦芽糖、淀粉、氨基酸、脂肪、维生素等物质,则该器官是(

)A.口腔 B.胃 C.小肠 D.大肠12.随地吐痰容易传播疾病,原因是痰中含有(

)A.病菌 B.黏液 C.灰尘 D.上皮细胞13.下列有关人的血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血液是由血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的B.含抗凝剂的血液离心后分为两层,上层淡黄色,下层深红色C.血液属于结缔组织,因其可以流动,常被称为“流动的组织”D.血液是人体内物质运输的载体,并具有防御和保护作用14.人在运动时,下肢骨骼肌不断消耗氧气,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当血液流经此处时,血液的变化是(

)A.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颜色由鲜红变暗红B.氧气增多,二氧化碳减少,颜色由暗红变鲜红C.氧气增多,二氧化碳减少,颜色由鲜红变暗红D.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颜色由暗红变鲜红15.某患者因患重病住院期间,由于医院血库储血类型不全,他先后接受少量的A型血和B型血。据此,你推断他最可能是哪种血型()A.A型血 B.B型血 C.AB型血 D.O型血16.长期在平原生活的人,到西藏的最初几天里,血液中数量会增多的细胞是()A.巨噬细胞 B.红细胞 C.白细胞 D.血小板17.血液在体循环和肺循环中流动的共同规律是(

)A.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房 B.心室、静脉、毛细血管、动脉、心房C.心房、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室 D.心房、静脉、毛细血管、动脉、心房18.如果箭头表示正常的血流方向,则下图中较粗的血管能正确表示静脉是(

)A. B.C. D.19.如图为心脏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①的管壁厚,弹性大,内流动脉血B.⑤的壁最厚,肌肉发达,收缩和舒张能力最强C.⑦左心房收缩,房室瓣打开,血液流向⑨D.⑨收缩,动脉瓣打开,血液流向②20.曲线图表示肺部血管中气体含量的变化,以下解读不正确的是()A.曲线a表示二氧化碳在血液中含量的变化B.H代表的血管是动脉C.I代表肺部的毛细血管D.J内流动的血液为静脉血21.某同学用新鲜的猪心脏做灌流实验。他将水从猪的肺动脉灌入,该同学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水从下列哪个血管内流出(

)A.肺静脉 B.主动脉 C.肺动脉 D.下腔静脉22.血液从心脏出发,流经肾脏后血浆成分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A.氧、尿酸、尿素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不变B.氧、尿酸、尿素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减少C.氧、尿酸、尿素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加D.氧、尿酸、尿素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也减少23.健康人每天形成的原尿约有150升,而每天排出的尿液却只有1.5升。其生理原因是()A.肾小球具有滤过作用 B.肾小管具有重吸收作用C.膀胱能暂时贮存尿液 D.肾盂具有收集尿液的作用24.手掌由于皮肤哪一层显著增厚而形成“老茧”?手背冻疮伤及到了皮肤的哪一层?其部位分别对应()A.表皮中的生发层和真皮 B.表皮中的角质层和真皮C.表皮中的角质层和生发层 D.真皮和表皮25.在抢救时,医护人员发现伤员腿部外出血,血液鲜红色,从伤口喷出,请你判断最可能的出血类型以及应该在伤口的什么部位止血?(

)A.动脉出血、远心端 B.静脉出血、近心端C.静脉出血、远心端 D.动脉出血、近心端26.下列哪项不是毛细血管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特点(

)A.毛细血管数量大,分布广 B.管壁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C.管内血流速度很慢 D.毛细血管连通于最小动脉与最小静脉27.某人的心脏每搏输出量为80毫升,每分输出量为5600毫升。此人的心率应是(

)A.60次/分 B.70次/分 C.75次/分 D.80次/分28.测定脉搏和血压的部位通常是在(

)A.桡动脉.主动脉 B.肱动脉.肱动脉 C.桡动脉.肱动脉 D.桡静脉.肺动脉29.下列有关排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排泄是通过肾脏、皮肤、肺等将废物和多余物质排出体外的过程B.排泄可以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C.排泄是排出人体食物残渣的过程D.排泄可以维持细胞生活环境的稳定,保证细胞正常生命活动30.与血浆相比,原尿中不含有(

)A.水 B.无机盐C.葡萄糖 D.大分子蛋白质31.如图是比较花生仁、大米、牛肉干三种食物所含能量多少的实验示意图.对于该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实验前所取的三种食物的质量要相等B.实验中如果不注意挡风,会使每次测量结果偏小C.实验是通过水温变化对三种食物所含能量多少作出比较D.实验中水吸收的热量等于这些食物实际所含的能量32.泌尿系统中,形成尿液的器官是A.肾脏 B.输尿管 C.膀胱 D.尿道33.出入肾小球的血管是:A.均为小动脉 B.入球为小动脉,出球为小静脉C.均为小静脉 D.入球为小静脉,出球为小动脉34.尿液排出体外的正确途径顺序是(

)A.肾脏→膀胱→输尿管→尿道→体外 B.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C.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 D.输尿管→尿道→膀胱→体外35.下列关于动物和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都需要氧气B.都需要二氧化碳C.动物需要氧气,绿色植物需要二氧化碳D.动物需要二氧化碳,绿色植物需要氧气36.图表示在呼吸过程中肺容量的变化曲线。当肺容量由A变化到B,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肋间外肌收缩、膈肌舒张 B.肋间外肌收缩、膈肌收缩C.曲线AB段表示肺内气压升高 D.曲线AB表示呼气过程37.某人尿量为正常人的数倍,还经常口渴饮水,则病人很可能是图中的哪个部位功能发生障碍()A.①

B.② C.③

D.④38.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其变化是①温度升高

②水分增加

③氧气含量略增

④氧气含量大增

⑤二氧化碳含量增加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②⑤ D.①③④39.如图是血液流经某器官的示意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若b表示肺部,则c血管里二氧化碳含量增加B.若表示小肠,则饭后一段时间内,c血管里氨基酸含量增加C.若b表示肾脏,则C直管里尿素含量增加D.若b表示大脑,则c血管里氧气含量增加40.某人在前臂静脉输液治疗肺炎,药物流至肺部毛细血管前所经过的途径是()①上腔静脉②左心房

③右心房④左心室

⑤右心室

⑥肺动脉⑦肺静脉A.①②③④B.①③⑤⑥C.①②⑤⑥D.①③⑤⑦二、综合题41.下图是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图中编号①②③④所指的是心脏各腔,字母A、B、C、D、E、F、G、H所指的是各血管。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心脏主要由______________构成,流静脉血的腔室是___________(填序号),心脏壁最厚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2)用图中数字、字母和箭头表示肺循环的路径:_____________________,血液只能朝这个方向而不能倒流是因为有____________存在。(3)在E处血液发生的变化是由_______血变为________血。(4)在E、B两处进行气体交换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5)在小肠内被吸收的葡萄糖随血液循环到达心脏后,首先到达心脏的________,然后经过肺循环再回到心脏,再从________出发、经体循环运至全身。42.下列是肾单位尿的形成示意图(A.B表示过程,1~3表示结构)及一个健康人血浆、原尿、尿液三个样本中主要物质含量表(单位:克∕100毫升)。据图回答:物质样本X样本Y样本Z葡萄糖0.10.10无机盐0.90.91.1蛋白质微量7.50尿素0.030.031.8(1)根据表中数据分析,样本X是________;样本Z是________。(2)由于过程[A]______________作用,使得样本________变成样本________(填X、Y或Z)。(3)经过过程[B]_______________作用,将大部分的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________等物质进行了回收。(4)若某人出现血尿和蛋白尿,则此人可能出现病变的部位是[]____________

。43.人体是一个协调配合、和谐统一的整体。下图为子怡同学精心绘制的消化、呼吸、泌尿、内分泌和循环系统间关联的概念图解,其中①②代表某类气体,③④代表生理过程。请你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作答:(1)子怡同学吃的早餐被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是_____,消化终产物随血液送达组织细胞后,在图中气体[_____](填序号)的参与下被分解利用,提供学习所需能量。(2)阳光大课间时子怡去操场跑步,下列能模拟她深吸气时肺和膈肌状态的是________。(3)尿液是健康的“晴雨表”。丁大爷体检时发现尿中含有葡萄糖,可能是图中_____(填序号)所示的生理过程异常所致。(4)子怡同学的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的途径,图中共呈现出_____条。(5)肺泡中的①进入毛细血管中的红细胞要穿过_____层细胞膜,与红细胞中_________结合。三、实验探究题44.某中学生物科技活动兴趣小组,在探究“淀粉在口腔内的消化”时,进行了以下实验:

试管编号12.3馒头碎屑或块碎屑适量碎屑适量馒头块适量清水或唾液2mL唾液A2mL唾液震荡后保温.37C水浴中保持10分钟加入碘液2滴结果不变蓝变蓝变蓝请回答下列问题:(1)为了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在2号试管的A处应加入__________,作为1号试管的__________实验。比较1、2号试管,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号试管不变蓝的原因是唾液中含有______________酶,它能促进淀粉的初步分解。(3)通过对1号试管与3号试管的比较可以证明:口腔中____________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学而优教有方学而优教有方PAGE16PAGE15参考答案:1.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几种营养物质的检验试剂,首先明确这几种试剂在检验时出现的颜色变化。【详解】A.淀粉等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淀粉遇碘变蓝色,这是淀粉的特性,检测淀粉可用碘液,因此向装有淀粉糊的试管中滴加碘液后试管中的颜色会变为蓝色,错误。B.双缩脲试剂可以验证蛋白质的存在。如果溶液中含有蛋白质,加入双缩脲试剂后会看到溶液变成紫色,错误。C.加碘的淀粉溶液呈蓝色,维生素C能使加碘的淀粉溶液由蓝色褪成无色,因此可以用于检测维生素C,正确。D.对小麦烘烤后试管上出现了水珠,说明小麦中含有水分,错误。故选C。【点睛】考查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同时明确食物中的成分,注意熟记,有一定的难度。2.C【解析】【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详解】A.无机盐人体含量很少,但作用非常大,如果缺乏就会得病,错误。B.食物中的“三大产热营养素”指的是蛋白质、糖类和脂肪,错误。C.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正确。D.钙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成分,儿童缺钙容易患佝偻病,错误。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了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及其作用。3.B【解析】【分析】回答此题要明确各种消化腺的位置和其分泌消化液的去向。【详解】唾液是唾液腺分泌的,唾液腺位于消化道外,与口腔相连,其分泌的唾液通过导管流入口腔;胃腺位于消化道内,它分泌的消化液胃液直接进入胃,消化食物;胰腺和肝脏都位于消化道外,胰腺分泌的胰液和肝脏分泌的胆汁,分别通过胰管和胆管流入小肠,参与食物的消化;肠腺位于小肠壁上,其分泌的肠液直接进入小肠。故选B。【点睛】注意:小肠里有多种消化液,是消化的主要场所。4.D【解析】【分析】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而造成胸腔有规律的扩大与缩小,叫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呼吸运动的基本意义是实现了肺的通气,即肺内气体与外界气体进行交换.【详解】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吸气:肋间外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膈肌顶部下降)→胸廓扩大→外界大气压力大于肺内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呼气:肋间外肌、膈肌舒张→肋骨下降、膈肌顶部回升→胸腔容积缩小→肺泡借弹性缩回→导致肺内气压增大→肺内气体排出肺泡。因此肺通气是依靠呼吸运动实现的。气体扩散是指某种气体分子通过扩散运动而进入到其它气体里;因为气体分子的不规则运动比较激烈,所以扩散比较明显。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来完成的,一种气体总是由多的地方向少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因此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换气都是通过气体扩散完成的。故选D5.B【解析】【分析】淀粉最先在口腔内就被消化。在口腔中,唾液中含有淀粉酶,可以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然后再在小肠中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分解成葡萄糖。蛋白质开始消化的部位是胃。在胃中胃蛋白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初步消化成多肽;然后再在小肠中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分解成氨基酸。脂肪只能在小肠内被消化。在小肠中,首先在胆汁的作用下,脂肪被乳化成脂肪微粒,加大了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然后再在小肠中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在人体消化道中,数量首先变少的是X,然后是Y,最后是W,这说明最先被消化的是食物X,然后是食物Y,食物W最后被消化。由此可以判断X是淀粉,Y是蛋白质,W是脂肪。三种营养物质都能在D内被消化,说明D代表小肠;X淀粉在A内也能被消化,说明A是口腔;Y开始消化的部位C就是胃;B没有消化功能,且位于位于口腔中间,可以判断图示中B是食道。C胃中的消化液是胃液,D小肠中有胰液、肠液和胆汁三种消化液。【点睛】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过程。6.A【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受温度的影响。解答此题从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方法步骤入手。【详解】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高温和低温都会使酶的活性受到抑制;在人体内酶的活性最高,这说明在37℃左右酶的催化作用最强,因此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中水浴温度为37℃水中进行,故A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消化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7.C【解析】【详解】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与其相适应的特点是:小肠很长,约5-6米,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小肠绒毛,使小肠的消化吸收面积大大增加,小肠绒毛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而且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也很薄也只有一层上皮细胞组成。这些结构特点有利于小肠吸收营养物质。小肠璧内有肠腺与其吸收功能无关系。8.C【解析】【分析】(1)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动脉将富含养料和氧气的血液送到身体各器官的毛细血管网,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将运来的养料和氧气供细胞利用,同时把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这样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2)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这样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3)小肠是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详解】由分析可知,血液流经小肠属于体循环的一部分,因此,血液流经小肠后,氧气减少,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增加。另外,小肠又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因此,血液流经小肠时,营养物质被吸收进入血液,血液中的营养物增加。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血液流经小肠是体循环的一部分,而且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9.B【解析】【详解】分析:消化系统的组成如下,据此解答。解答: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消化道是由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组成,大肠开始的一段叫盲肠。消化腺是由: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肝脏等组成,消化道是消化的通道,是食物进入的通道,都与食物直接接触,而位于消化道外的消化腺不与食物直接接触。由于A口腔,C食道,D盲肠都是消化道,都直接与食物接触;而B肝脏位于消化道之外,分泌胆汁,由胆管把胆汁运输到胆囊中储存起来,再流到肠中消化脂肪,因此肝脏不直接接触食物,故B符合题意,故选B,考点:消化道的组成,各种消化腺的位置和功能。10.D【解析】【分析】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其功能是从大气中摄取代谢所需的氧气,排出代谢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详解】人体通过呼吸系统从外界获得氧气,外界空气通过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到达人体的肺,进入肺泡,肺泡外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通过气体交换,毛细血管内的二氧化碳交换到肺泡内,肺泡内的氧气交换到毛细血管的血液中,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的重点是了解呼吸道的组成。11.C【解析】【分析】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详解】食物进入消化道后,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胃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因此,淀粉等糖类物质只有在小肠内才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小肠内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同时,肝脏分泌的胆汁也进入小肠,使脂肪变成微小颗粒,脂肪在这些消化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因此小肠内含有的营养物质有:除水、无机盐、维生素等不需要消化的物质外,还含有糖类、蛋白质、脂肪的消化终产物和初步被消化的物质;因此含有葡糖糖、麦芽糖、淀粉、氨基酸、脂肪、维生素等物质的消化道是小肠。故选C。【点睛】此题为基础题,难度一般,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12.A【解析】【分析】气管和支气管的表面的黏膜上有腺细胞和纤毛,腺细胞分泌黏液,使气管内湿润,黏液中含有能抵抗细菌和病毒的物质。纤毛的摆动可将外来的灰尘、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形成痰。【详解】气管和支气管的黏膜上有腺细胞,腺细胞可以分泌黏液,可以使气管内湿润,黏液中含有能抵抗细菌和病毒的物质.当黏膜上的纤毛向喉部摆动时,把外来的尘粒、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形成痰。痰中往往会有病原微生物,不能随地吐痰,以免传播呼吸道疾病,所以不能随地吐痰的原因是痰里含有病菌。故选A。【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痰的形成以及随地吐痰的危害。13.B【解析】【详解】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A正确;加入抗凝剂的血液会出现分层现象,血液分层后,上层淡黄色的半透明液体是血浆,下层为红细胞,在两层交界处,有很薄的一层白色物质,这是血小板和白细胞,B错误;血液属于结缔组织,因其可以流动,常被称为“流动的组织”,C正确;血液是人体内物质运输的载体,并具有防御和保护作用,D正确。14.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这两个过程都是通过扩散作用来完成的。【详解】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发生在组织细胞与血液之间。人在运动时,下肢骨骼肌不断消耗氧气,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因此骨骼肌处的氧气含量少、二氧化碳含量多。当血液流经此处时,因为血液内的氧气含量大于骨骼肌的氧气浓度.所以氧气由血液扩散到骨骼肌组织细胞。由于同样的原理骨骼肌组织细胞内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血液。因此血液的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颜色由鲜红变暗红,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故选A。【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过程。15.C【解析】【详解】输血的原则是应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正常情况下A型血的人输A型血,B型血的人输B型血。AB型血的人输AB型血。在没有同型血而情况又紧急时,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输入少量的O型血;AB型血的人,除可以输入O型血外,也可以输入少量的A型或B型血,但输的时候要慢而少。已知某患者因患重病先后接受少量的A型血和B型血,可知他的血型可能是AB型。16.B【解析】【分析】血液的组成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详解】红细胞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它在氧浓度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与氧分离。西藏是高原地区,高原地区同平原地区相比,空气中氧的含量比较少。平原上的人到了高原地区,身体会做相应的调节,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的含量会增加,从而增强血液的供氧能力。故选B。17.A【解析】【分析】(1)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2)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详解】血液循环路线如图所示:。从血液循环图中看出,血液在体循环和肺循环中流动的共同规律是: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房。故选A。18.C【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静脉的特点,静脉内血液是由分支运送到主干,动脉内血液是由主干运送到分支。静脉血管里有瓣膜,动脉血管瓣膜在动脉与心室之间。【详解】静脉血管里有静脉瓣,静脉瓣的作用是防止血液倒流。静脉的功能是把全身的血液输送会心脏,故血液流动是从分支流向主干,BD错误。血液流动的方向和瓣膜的开口方向应一致,A错误,C正确。故选C。19.C【解析】【分析】观图可知:⑦是右心房、⑨是右心室、①是主动脉、②是肺动脉、④是左心房、⑤是左心室,⑥是上腔静脉,⑧是下腔静脉,③是肺静脉。【详解】如图所示:⑦是右心房、⑨是右心室、①是主动脉、②是肺动脉、④是左心房、⑤是左心室,⑥是上腔静脉,⑧是下腔静脉,③是肺静脉。①是主动脉,内流动脉血,动脉血管管壁较厚,弹性较大,血流速度最快,故A正确。心脏壁越厚,肌肉越发达,收缩和舒张就越有力,与心脏各腔的输血功能相适应,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这是因为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的毛细血管或肺部的毛细血管,而心房收缩只需把血液送入到心室;因此心室的壁比心房的壁厚;同样的道理,左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而右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肺,二者相比,左心室输送血液的距离长,与功能上的差别相适应,左心室的壁比右心室的壁厚;故心脏壁最厚的腔是⑤左心室,故B正确。⑦是右心房,右心房收缩,静脉瓣关闭,房室瓣打开,血液由右心房流向右心室,故C错误。⑨是右心室,右心室收缩,动脉瓣打开,血液由右心室流向②肺动脉,故D正确。故选C。【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熟悉心脏的结构和血液循环路线。20.D【解析】【详解】气体交换的原理是气体的扩散作用。既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肺动脉内流得血液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氧气很少,在流经肺泡时,由于肺泡内是从外界吸入的空气,氧气的浓度高于血液中的氧气的浓度,而二氧化碳的浓度低于血液中的二氧化碳的浓度,根据气体扩散作用的原理,氧气就会自肺泡扩散到血液中,直到平衡,所以血液中氧气的含量应该是增多即曲线b;二氧化碳会从血液中扩散到肺泡中。A.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是逐渐减少的即曲线a,正确。B.根据血液流动的方向,H是肺动脉,流静脉血,正确。C.I是肺部的毛细血管,正确。D.J是肺静脉,流动脉血,错误。故选D。考点:此题考查肺内的气体交换,以此考查学生对肺内气体交换这一知识点的理解能力、考查学生分析曲线图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将生物知识信息与图形信息相结合的能力。21.C【解析】【分析】房室瓣只能朝向心室开,动脉瓣只能朝向动脉开;这样就保证了血液只能按一定的方向流动: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从心室流向动脉,而不能倒流。【详解】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都有能开闭的瓣膜,这些瓣膜只能向一个方向开,房室瓣只能朝向心室开,动脉瓣只能朝向动脉开。这样就证了血液只能按一定的方向流动,即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从心室流向动脉,而不能倒流。所以水从猪心脏的肺动脉灌入,只能再从肺动脉逸出。故选C。【点睛】掌握血液循环的途径和心脏内瓣膜的作用是关键。22.C【解析】【分析】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及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流经肾脏后形成尿液,血液中的氧、尿酸、尿素减少,二氧化碳增多。【详解】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重新回到血液里;原尿中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血液从心脏流出,流经肾脏后血浆成分发生的主要变化是氧、尿酸、尿素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尿的形成,血液经过肾脏后血液成分的变化等知识点的理解。23.B【解析】【分析】尿的形成主要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两个过程。【详解】尿的形成主要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重新回到血液里;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所以形成原尿150升,而最终形成尿液才1.5升,主要是因为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原尿中的绝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因此人每天排出的尿液要比形成的原尿少得多,故选B。【点睛】牢记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的解题的关键。24.B【解析】【详解】角质层位于皮肤表皮的最外面,该层细胞排列紧密,细菌不易侵入,并且可以防止体内水分的过渡散失。手掌经常受摩擦出现“老茧”就是由于角质层增厚产生的。真皮内含有大量的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使皮肤具有一定的弹性和韧性。真皮内有丰富的血管,对皮肤有营养作用,真皮内还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能感受外界的刺激。手背冻疮伤及到了皮肤的真皮,B正确。25.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出血的初步护理,首先明确破损的是什么血管。【详解】动脉是指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处去的血管,动脉出血的特点,血液鲜红、血流速度快,呈喷射状;静脉是将血液从全身各处输送回心脏的血管,静脉出血时,血液暗红,血流速度较慢;毛细血管出血,血液像水珠一样慢慢渗出。因此静脉出血时在远心端用手指压或绷带压迫止血;动脉出血在近心端用手指压或绷带压迫止血,毛细血管出血可以自然止血,也可以用干净纱布包扎伤口。据此可知,伤员腿部出血,血液鲜红色,从伤口喷出,应该是动脉出血,要在近心端止血。D正确。【点睛】对于血管以及出血的知识是考查的重点,可结合着血管的特点来掌握。26.D【解析】【分析】三种血细胞中,红细胞的数量最多,没有细胞核;白细胞数量最少,体积最大,有细胞核;血小板数量较多,体积最小,没有细胞核。所以人体内体积最大的血细胞是白细胞。【详解】毛细血管是连通微最小动脉和静脉之间的血管。毛细血管数量最多,分布最广,它的管壁极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径仅有8~10微米,只能允许红细胞(直径7.7微米)单行通过,管内血流速度也最慢,毛细血管的这些得血液与细胞充分进行物质交换。因此,不是毛细血管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特点的是毛细血管连通最小静脉与最小动脉。故选D。【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血管的特点。27.B【解析】【分析】每分钟心输出量=心率×每搏输出量。【详解】已知心脏每博输出量为80毫升,每分钟心输出量为5600毫升,那么此人的心率为5600÷80=70次/分,答案B正确,故选B。【点睛】牢记心输出量、每搏输出量和心率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28.C【解析】【分析】脉搏指的是动脉的搏动,可以在腕部桡动脉处测得。血压是指流动的血液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详解】脉搏指的是动脉的搏动,可以在腕部桡动脉处测得。正常人的脉搏的次数与心跳的次数是一致的。血压是指流动的血液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主要是由心脏的泵血作用产生的。通常我们所说的血压是指体循环的动脉血压,可以在上臂的肱动脉处测得。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测定血压和脉搏的部位,解答此题的关键是首先明确血压、脉搏的概念。29.C【解析】【分析】排泄的途径有三条: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水、无机盐、尿素、尿酸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水、无机盐和尿素以汗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详解】A.排泄是将细胞代谢终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分排出体外的过程,排泄的途径有三条:全部的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由肺排出;一部分水分、无机盐和少量的尿素通过汗腺分泌汗液通过皮肤排出;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通过肾脏形成尿液通过泌尿系统排出,A不符合题意。B.D.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呼吸系统呼出气体、泌尿系统排出尿液、皮肤排出汗液。排泄对于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排出废物,而且还可以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生理功能,BD不符合题意。C.进入消化道的食物经过消化和吸收后的食物残渣,形成粪便,通过肛门排出人体,这些废物没有进入人体细胞,没有参与细胞的代谢活动,不是代谢产物,它们排出体外,称为排遗,C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熟知人体废物排出的途径及意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30.D【解析】【分析】(1)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2)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详解】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血液流过肾小球时,除血液中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分、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由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所以血浆和原尿的区别在于原尿中不含大分子的蛋白质。故选D。【点睛】原尿,尿液和血浆这三种物质之间的比较是考试考查的重点内容,学生应采用列表这种简单有效的方法比较这三种物质之间的成分异同。31.D【解析】【分析】本题考察知识点: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详解】实验所测得的食物能量低于食物实际所含能量,因为食物燃烧时会向周围散失一小部分热量,故D符合题意。32.A【解析】【分析】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①肾脏-形成尿液;②输尿管-输送尿液;③膀胱-暂时贮存尿液;④尿道-排出尿液.【详解】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尿液的形成主要经过滤过和重吸收两个连续过程.当血液流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肾小囊中的液体称为原尿.人体每天形成的原尿大约150升.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人体每天排出的尿液约为1.5升.故选A33.A【解析】【详解】肾小球是个血管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数十条毛细血管弯曲盘绕而成,这些毛细血管汇成出球小动脉。34.C【解析】【详解】泌尿系统的结构图如下如图,肾、输尿管、膀胱、尿道共同组成了人体的泌尿系统,肾中形成的尿液,经过肾盂流入输尿管,再流入膀胱,在膀胱内暂时储存,膀胱内储存了一定的尿液后,膀胱就会绷紧,产生尿意,在大脑的支配下,尿经尿道排出体外,所以,尿液排出体外的顺序是: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35.A【解析】【详解】试题分析:人和绿色植物的呼吸都是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考点:呼吸作用过程中有机物的分解能量的释放。36.B【解析】【分析】当肋间肌和膈肌收缩时,胸廓体积增大,肺也随之扩张,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当肋间肌和膈肌舒张时,胸廓体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完成呼气。【详解】AB段曲线表示肺容积变大,对应的肋间肌和膈肌状态是收缩,膈肌收缩时,膈的顶端下降。故选B。【点睛】理解掌握呼吸运动的过程是解题的关键。37.D【解析】【详解】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吸收,这些被重吸收的物质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剩下的水、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尿液,因此,一个人一天可以形成150L原尿,可排出的尿却只有1.5L左右,若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出现问题,原尿中大部分水不能重吸收回血液,造成血液中的水分减少,尿液中的水分就会就会大大增加,所以病人会出现口渴的现象,所以出现问题的部位是④肾小管。38.C【解析】【分析】人体吸入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成分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在人体内发生了气体交换。【详解】呼出的气体成分的“变化”,即将呼出的气体同吸入的气体从“组成成分的含量”上进行比较。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相比较,二氧化碳增多了,氧减少了。其根本原因就是在人体内发生了气体交换。人呼出的气体中氧减少的根本原因是被组织细胞呼吸作用所利用消耗掉了,同时组织细胞呼吸作用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导致呼出的气体⑤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同时呼气时还能排出少量的水蒸气,因此呼出的气体中水分增加;呼吸道对吸入的气体有温暖、清洁、湿润的作用。因此呼出的气体①温度升高②水分增加。故选C。【点睛】掌握人体内发生的两个气体交换,是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39.B【解析】【详解】血液循环是指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中进行的循环流动,根据循环途径的不同,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体循环是指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各级动脉,流经组织处的毛细血管网,再由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流会右心房的循环;在体循环中,从左心室摄入主动脉的动脉血,流经组织处的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这样,动脉血就变成了静脉血。因此体循环结束后血液的变化是由动脉血→静脉血。肺循环是指血液由右心室进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会左心房的循环;在肺循环中,从右心室摄入肺动脉的静脉血,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这样,静脉血就变成了动脉血。因此肺循环结束后血液的变化是由静脉血→动脉血。若b表示肺,则C血管是肺静脉,c血管里二氧化碳含量减少,C肺静脉里流的是含氧气丰富的动脉血,故A错误;b表示小肠,则C血管是小肠静脉,小肠静脉里流的是氨基酸、葡萄糖等含营养物质较丰富的静脉血,故B正确;b表示肾脏,则C血管是肾静脉,血液流经肾脏后,所含物质的变化是氧气、尿素减少,二氧化碳等废物增多,故C错误;b表示大脑,血液流经大脑后,大脑进行生理活动要消耗营养物质和氧气,所以氧气和营养物质都会相应减少,故D错误。故选B。40.B【解析】【分析】人体的血液循环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循环和肺循环是同时进行的,并且通过心脏连通在一起,组成完整的人体血液循环途径。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动脉血→静脉血)。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静脉血→动脉血)。【详解】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系统中的循环流动叫做血液循环,根据循环途径的不同,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体循环和肺循环组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为人体各个组织细胞不断的运来养料和氧,又不断地运走二氧化碳等废物。因此在手背上进行静脉点滴青霉素,药物到达肺部所经历的途径是: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静脉→肺。故选B。【点睛】掌握血液循环的途径是解题的关键。41.

心肌(肌肉组织)

①④

④→A→B→C→②

瓣膜(动脉瓣和房室瓣)

动脉

静脉

气体扩散

右心房

左心室【解析】【分析】图示中,①是右心房、②是左心房、③是左心室、④是右心室,A是肺动脉、B是肺部毛细血管、C是肺静脉、D是流向身体下部的动脉、E是组织处毛细血管、F是下腔静脉、G是上腔静脉、H是流向身体上部的动脉。【详解】(1)心脏主要由心肌构成,包括①是右心房、②是左心房、③是左心室、④是右心室四个腔,其中流着静脉血的腔有:①是右心房、④是右心室;心脏的四个腔室中,③左心室的壁最厚,收缩有力,是体循环的起点。(2)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两个途径。肺循环的路径:④右心室→A肺动脉→B肺部的毛细血管网→C肺静脉→②左心房。(3)E是组织处毛细血管,当血液流经身体各部分的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时,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将运来的营养物质和氧气供给细胞利用,将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带走,这样,血液就由含氧丰富、含二氧化碳较少的动脉血变成了含氧较少、含二氧化碳较多的静脉血。(4)E是组织处毛细血管和B是肺部毛细血管都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气体交换的原理是气体扩散。(5)小肠吸收的葡萄糖途径;体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全身。葡萄糖首先到达心脏的右心房,再经过肺循环回到心脏,再从左心室出发,进行体循环运送到全身。【点睛】该题考查了血液循环的途径以及血液在循环过程中其成分的变化。42.

原尿

尿液

肾小球的滤过

Y

X

肾小管的重吸收

葡萄糖

1肾小球【解析】【分析】观图可知:的1是肾小球,2是肾小囊,3是肾小管;A过程为肾小球的滤过作用、B过程为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详解】(1)图表中样品X含有葡萄糖、无机盐和尿素,为原尿;样品Y既含有大量蛋白质又含有葡萄糖为血浆;样品Z中有无机盐、尿素浓度最高,没有葡萄糖和蛋白质为尿液。(2)样品Y中含有蛋白质和葡萄糖是血浆,当血浆经过A过程即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后,血浆中的葡萄糖、水、无机盐、尿素等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即样品X。(3)原尿经过B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后,原尿中全部的葡萄糖、部分无机盐和大部分水被重新吸收,剩下的形成尿液。(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