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生物复习新题速递之绿色植物对生物圈有重要作用( 2024年9月)_第1页
2025年中考生物复习新题速递之绿色植物对生物圈有重要作用( 2024年9月)_第2页
2025年中考生物复习新题速递之绿色植物对生物圈有重要作用( 2024年9月)_第3页
2025年中考生物复习新题速递之绿色植物对生物圈有重要作用( 2024年9月)_第4页
2025年中考生物复习新题速递之绿色植物对生物圈有重要作用( 2024年9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5年中考生物复习新题速递之绿色植物对生物圈有重要作用(2024年9月)一.选择题(共18小题)1.(2024•栖霞区校级模拟)森林地区常常形成独特的“小气候”,主要原因是()A.植物的呼吸作用旺盛,释放的水分多 B.植物的根系发达,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作用 C.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增加了大气湿度,促进森林地区的水循环 D.森林中的枯枝落叶层像海绵一样吸纳大量雨水,防止水分过度流失2.(2024•湖南模拟)植物在生活中有非常多的用途,这些用途与植物细胞的结构息息相关,以下用途主要与植物细胞的液泡有关的是()A.甘蔗汁可以提取蔗糖 B.木板可以制作课桌椅 C.种植树木可以净化空气 D.植物可以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3.(2024春•任城区校级期末)绿色植物作为地球上生产有机物的天然工厂意义重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为人类提供赖以生存的两种基本物质有机物、氧气 B.绿色植物所有细胞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C.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可满足植物自身生命活动的需求 D.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维持了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4.(2024春•任城区校级期末)如图是我国植树节的图标,主旨是倡导每个公民每年义务植树3~5棵。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3月12日是植树节,我国广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种草活动 B.济宁市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植被类型是落叶阔叶林 C.我国植被资源丰富,不需要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D.植树造林能防风固沙,有效固定土壤,减少水土流失5.(2023秋•苏州期末)下列选项中能正确描述水分在自然界与植物体之间循环途径的是()A.自然降水→植物茎叶→植物根系→大气 B.大气→植物根系→植物叶片→大气 C.植物叶片→植物根系→大气 D.大气→自然降水→植物根系→植物茎叶→大气6.(2023秋•揭阳期末)“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走进森林”。下列哪项不是植树造林在保护环境方面的作用()A.调节气候 B.提供足够的木材 C.维持空气中碳一氧的平衡 D.减少土地沙漠化和沙尘暴的发生7.(2024春•雁塔区校级月考)《自然:通讯》最新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近年来,受气候变暖导致的汽冰融化影响,北极熊将面临更长的无冰期。气候变暖主要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有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节能减排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消耗 B.植树造林能增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 C.碳在各种生物之间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 D.植物的光合作用有利于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8.(2024•荔城区模拟)碳循环是地球上重要的一种物质循环,各种生物呼吸和石化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下列生理过程可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生物体的是()A.呼吸作用 B.光合作用 C.蒸腾作用 D.过滤作用9.(2024•金川区三模)我国的“三北”防护林是一项规模空前的生态建设工程,被誉为“绿色万里长城建设工程”。下列关于植树造林的叙述,不恰当的是()A.能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B.能够防风固沙、保持水土 C.只是为了获取大量的木材 D.能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10.(2024春•济宁期末)下列不属于我国面临的植被问题的是()A.我国森林资源十分贫乏,主要以草原、荒漠为主 B.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低 C.我国长期对森林资源的利用不够合理 D.我国由于过度放牧,草场退化、沙化严重11.(2023秋•李沧区期末)如图为小麦叶肉细胞内部分代谢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小麦具有①过程,所以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B.②过程促进了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C.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仅与②过程有关 D.欲使小麦增产,需同时促进①②过程12.(2024•常德模拟)有人说:“包括人类在内的其他生物是‘攀附’着植物的茎蔓才站在这个星球上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包括人类在内的其他生物都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 B.绿色植物只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维持碳—氧平衡 C.温室效应主要是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造成的 D.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13.(2023秋•贵州期末)近年来,我县“见缝插绿”地新建了很多“口袋公园”,将废弃闲置的角落变成了百姓家门口的“绿洲”,下列关于“口袋公园”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可参与维持大气圈中的碳—氧平衡 B.可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 C.能保持水土,减少沙尘 D.植物的呼吸作用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14.(2024•丹东一模)下列关于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表述不正确的是()A.降低大气湿度 B.维持生态平衡 C.维持碳—氧平衡 D.提供食物和能量15.(2024•方城县模拟)下列关于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的叙述,不合理的是()A.通过根毛吸收水分 B.通过筛管散失水分 C.通过导管运输水分 D.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16.(2023秋•兖州区期末)下列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所蕴含生物学知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绿色植物能固定太阳能,直接或间接为其它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B.绿色植物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C.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雨量,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 D.绿色植物能够净化空气:有的能吸收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有的能阻滞和吸附灰尘17.(2024•南平模拟)据计算,1公顷的阔叶林在生长季节里,一天吸收二氧化碳约1吨,释放氧气约0.73吨,由此可知绿色植物能()A.吸收有机物 B.提高环境温度 C.促进水循环 D.维持碳—氧平衡18.(2023秋•沈北新区期末)日常生活中,不利于维持大气中“碳—氧”平衡的做法是()A.骑自行车出行 B.节约用电 C.使用一次性纸制品 D.植树造林二.解答题(共2小题)19.(2024•福建模拟)图甲的a、b、c表示植物进行的三种生理活动,图乙表示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和能量流动,A、B、C、D代表不同的生物,①、②、③、④、⑤表示生理活动。请据图回答:(1)图甲的各种气体,主要通过叶片的进出植物体。[]过程为植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2)写出图乙中的食物链:。(3)甲图的[]、乙图的[]代表生理活动都是,该过程有效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减缓温室效应。20.(2024春•贺州期末)请根据下列资料,分析回答问题。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在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达峰就是我们国家承诺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再慢慢减下去;而到2060年,针对排放的二氧化碳,要采取植树、节能减排等各种方式全部抵消掉,这就是碳中和。(1)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燃烧会消耗大气中的,并释放出,加剧温室效应。(2)植物通过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又将氧气排放到大气中,对维持生物圈中的平衡起了重要的作用。(3)植树造林可以防风固沙,可以增加降水量,可以改善温室效应,可以美化环境等,这说明(填“生物影响环境”或“环境影响生物”)。(4)近年来,由于全球温室效应,导致一些地区频发自然灾害,于是国家和政府倡导人们“低碳减排,绿色生活”,实现这种循环可持续的低碳发展之路,已经成为我们的共识,请你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不符合“低碳”的生活方式有哪些?。

2025年中考生物复习新题速递之绿色植物对生物圈有重要作用(2024年9月)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8小题)1.(2024•栖霞区校级模拟)森林地区常常形成独特的“小气候”,主要原因是()A.植物的呼吸作用旺盛,释放的水分多 B.植物的根系发达,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作用 C.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增加了大气湿度,促进森林地区的水循环 D.森林中的枯枝落叶层像海绵一样吸纳大量雨水,防止水分过度流失【考点】植被的作用和保护植被;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生态学思想;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专题.【答案】C【分析】绿色植物能通过蒸腾作用,把根吸收的水分,绝大多数以水蒸气的形式蒸发到大气中,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解答】解:A、植物呼吸作用释放的水分是在植物细胞内,与散失到植物体外无关,A错误。B、植物的根系发达能涵养水源与题目的形成小气候没有相关性,B错误。C、蒸腾作用有其重要的意义,蒸腾作用能把根吸收的水分,绝大多数以水蒸气的形式蒸发到大气中,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所以森林地区降水多,C正确。D、枯枝落叶能吸收雨水,防止水分流失与形成小气候没有相关性,D错误。故选:C。【点评】掌握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能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是解题关键。2.(2024•湖南模拟)植物在生活中有非常多的用途,这些用途与植物细胞的结构息息相关,以下用途主要与植物细胞的液泡有关的是()A.甘蔗汁可以提取蔗糖 B.木板可以制作课桌椅 C.种植树木可以净化空气 D.植物可以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考点】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绿色植物为所有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绿色植物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专题】归纳推理;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专题;根茎叶的结构和功能专题;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答案】A【分析】植物细胞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线粒体、液泡、叶绿体(绿色部分)。【解答】解:A、液泡内具有细胞液,细胞液中贮存有各种物质,故甘蔗汁可以提取蔗糖与甘蔗细胞的液泡有关,A符合题意。B、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的功能,故木板可以制作课桌椅主要与植物细胞的细胞壁有关,B不符合题意。C、光合作用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故种植树木可以净化空气主要与植物细胞的叶绿体有关,C不符合题意。D、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蒸腾作用主要通过气孔进行。气孔是由一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保卫细胞因腹侧较薄而背侧较厚,当吸水时,保卫细胞膨胀,两细胞分离,而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时,气孔闭合,故植物可以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主要与植物细胞(保卫细胞)的细胞壁有关,D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掌握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绿色植物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是解答本题的关键。3.(2024春•任城区校级期末)绿色植物作为地球上生产有机物的天然工厂意义重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为人类提供赖以生存的两种基本物质有机物、氧气 B.绿色植物所有细胞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C.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可满足植物自身生命活动的需求 D.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维持了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考点】绿色植物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和实质;绿色植物为所有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归纳推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答案】B【分析】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淀粉等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不断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碳—氧的相对平衡;因此保护植被和大面积绿化是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有效方法。【解答】解:A.地球上种类繁多的植物可为人类和其他生物提供赖以生存的两种基本物质:有机物和氧气,A正确。B.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只存在植物细胞的绿色部分,因此只有在有叶绿体的植物细胞内才能进行光合作用,B错误。C.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制造有机物,在满足植物自身需求的同时,也为生物圈中包括人类在内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C正确。D.绿色植物不断地进行着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的氧又以气体的形式进入大气,这样就使的生物圈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简称碳—氧平衡。所以说,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维持了大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D正确。故选:B。【点评】主要考查了绿色植物对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的重要性,是通过光合作用来消耗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已达到生物圈中碳—氧的相对平衡。4.(2024春•任城区校级期末)如图是我国植树节的图标,主旨是倡导每个公民每年义务植树3~5棵。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3月12日是植树节,我国广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种草活动 B.济宁市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植被类型是落叶阔叶林 C.我国植被资源丰富,不需要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D.植树造林能防风固沙,有效固定土壤,减少水土流失【考点】植被的作用和保护植被;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特征;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后果.【专题】热点问题;生态学思想;生物圈专题.【答案】C【分析】一个地区内生长的所有植物叫做这个地区的植被,我国的植被类型有草原、荒漠、热带雨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等。为了绿化荒山,绿化荒漠,建造防风治沙的“绿色长城”,我国还开展了广泛而持久的全民义务植树、种草活动,并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全国的“植树节”。在这一天里,大家都要积极参与植树造林,绿化荒山活动。【解答】解:A.每年的3月12日被定为我国的植树节,这一天全国各地都会开展植树、种草活动,以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和改善生态环境,A正确。B.落叶阔叶林的分布区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因此济宁市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植被类型是落叶阔叶林,B正确。C.虽然我国拥有丰富的植被资源,但由于历史上的过度开发和现代化进程中的环境破坏,很多地区的生态系统已经受损,需要通过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等措施来修复和保护生态环境,C错误。D.植树造林是防治沙漠化、减少水土流失的有效手段之一,树木的根系可以固定土壤,树叶可以减少风速,从而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D正确。故选:C。【点评】考查的知识点是我国植被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解答时可以从我国植被减少的原因方面来切入。5.(2023秋•苏州期末)下列选项中能正确描述水分在自然界与植物体之间循环途径的是()A.自然降水→植物茎叶→植物根系→大气 B.大气→植物根系→植物叶片→大气 C.植物叶片→植物根系→大气 D.大气→自然降水→植物根系→植物茎叶→大气【考点】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答案】D【分析】绿色植物是天然的“蓄水池”.【解答】解: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向空气中散发水分,增加了降雨量。在降雨的过程中,绿色植物可以减缓雨水对陆地的冲刷,使更多的雨水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同时,绿色植物的根系和枯枝落叶对地面土壤有很好的固定和保护作用。据统计,风茂的森林可截留降水量的20%~30%,草地可截留降水量的5%~13%.植物再通过蒸腾作用把水分从根部运送到茎、叶等器官;再通过蒸腾作用将水分散失到空气中。因此水分在自然界与植物体之间循环途径是大气→自然降水→植物根系→植物茎叶→大气。故选:D。【点评】解题的关键是知道植物的蒸腾作用的意义.6.(2023秋•揭阳期末)“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走进森林”。下列哪项不是植树造林在保护环境方面的作用()A.调节气候 B.提供足够的木材 C.维持空气中碳一氧的平衡 D.减少土地沙漠化和沙尘暴的发生【考点】植被的作用和保护植被;绿色植物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专题】类比推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专题.【答案】B【分析】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消除污染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解答】解:覆盖在大地上的郁郁葱葱的森林,是自然界拥有的一笔巨大而又最珍贵的“绿色财富”。森林是“地球之肺”,每―棵树都是一个氧气发生器和二氧化碳吸收器;森林能涵养水源,增加大气湿度和降雨量,森林能够改良气候,降低空气温度,在水的自然循环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森林能防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森林为人类提供木材但不属于改善环境、调节气候方面的作用。由此可见,选项B错误。故选:B。【点评】解答此题要掌握植被资源在保护环境方面的作用。7.(2024春•雁塔区校级月考)《自然:通讯》最新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近年来,受气候变暖导致的汽冰融化影响,北极熊将面临更长的无冰期。气候变暖主要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有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节能减排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消耗 B.植树造林能增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 C.碳在各种生物之间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 D.植物的光合作用有利于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考点】绿色植物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造成的影响及其防治.【专题】演绎推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答案】D【分析】1、绿色植物通过叶绿素捕获太阳光,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叫作光合作用。2、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它在大气中就像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形成“温室效应”。【解答】解:A、节能减排能节约资源和能源,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不是消耗),A错误。B、绿色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因此植树造林能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B错误。C、碳在各种生物之间以有机物的形式循环,C错误。D、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超过了自身对氧的需要),维持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即碳一氧平衡,D正确。故选:D。【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植物光合作用等相关知识,注意灵活应用。8.(2024•荔城区模拟)碳循环是地球上重要的一种物质循环,各种生物呼吸和石化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下列生理过程可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生物体的是()A.呼吸作用 B.光合作用 C.蒸腾作用 D.过滤作用【考点】绿色植物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造成的影响及其防治.【专题】类比推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答案】B【分析】(1)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叫光合作用。(2)活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作呼吸作用。(3)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通过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过程。【解答】解:A、呼吸作用的表达式为: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因此呼吸作用是使生物体的二氧化碳进入大气中,A错误。B、光合作用的表达式为: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因此光合作用是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生物体,B正确。C、蒸腾作用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生物体无关,C错误。D、过滤作用是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功能,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生物体无关,D错误。故选:B。【点评】掌握植物的三大生理功能的概念及其意义是解题关键。9.(2024•金川区三模)我国的“三北”防护林是一项规模空前的生态建设工程,被誉为“绿色万里长城建设工程”。下列关于植树造林的叙述,不恰当的是()A.能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B.能够防风固沙、保持水土 C.只是为了获取大量的木材 D.能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考点】植被的作用和保护植被;绿色植物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专题.【答案】C【分析】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①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②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方面起重要作用;③绿色植物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解答】解:A、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碳—氧的相对平衡,A正确。B、树木根系发达,能保持水土、防风固沙,B正确。C、植树造林不只是为了获取大量的木材,树木可以起到其他作用,C错误。D、植物能够吸收一定数量的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减少空气中放射性物质,树木的枝叶可以阻隔放射性物质和辐射的传播,并且还有过滤和吸收作用,减少空气中的灰尘,树木能够阻挡、过滤和吸附空气中的灰尘,植物能净化空气;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过程,水由液态到气态要吸收热量,在此过程中能带走植物体内的热量,降低植物体的温度,继而降低环境的温度,D正确。故选:C。【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植树怎样影响环境的。10.(2024春•济宁期末)下列不属于我国面临的植被问题的是()A.我国森林资源十分贫乏,主要以草原、荒漠为主 B.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低 C.我国长期对森林资源的利用不够合理 D.我国由于过度放牧,草场退化、沙化严重【考点】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后果.【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专题.【答案】A【分析】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1)长期以来对森林资源的利用不够合理。(2)过度放牧使许多草场退化、沙化。(3)森林生态系统出现衰退趋势。【解答】解:A、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有以下几种:草原、荒漠、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等类型。除西北部荒漠、草原外,其他地区植被都以森林为主,在我国各种类型植被中,占据主体地位的是森林,故A符合题意;B、在我国的植被中,森林占据了主体。我国的森林资源尽管植物种类丰富,但是我国仍然是一个少林国家,人均森林面积0.145公顷,不足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森林覆盖率低属于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故B不符合题意;C、我国不仅人均森林面积少,而且长期以来对森林资源的利用不够合理,伐优留劣,甚至乱砍滥伐,使森林生态系统呈现衰退的趋势,即使在适宜植物生长的地区也出现了一些荒山,故C不符合题意;D、过度放牧使许多草场退化、沙化有些水草丰美、生机勃勃的大草原,由于失去了植被的保护,在狂风的侵蚀下很快变成了荒凉的沙漠。我国是土地沙漠化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土地沙漠化已对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构成了严重威胁,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掌握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解题的关键。11.(2023秋•李沧区期末)如图为小麦叶肉细胞内部分代谢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小麦具有①过程,所以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B.②过程促进了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C.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仅与②过程有关 D.欲使小麦增产,需同时促进①②过程【考点】绿色植物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区别和联系.【专题】结构模式图;归纳推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答案】A【分析】图中①是光合作用,②是呼吸作用。【解答】解:A、光合作用的原料有水和二氧化碳,产物有氧气和有机物,因此小麦具有①光合作用过程,所以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A正确。B、②过程利用氧气,将有机物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因此②是呼吸作用,不能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B错误。C、①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产生氧气,②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因此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与①②过程都有关,C错误。D、欲使小麦增产,需促进①光合作用过程,同时抑制②呼吸作用过程,D错误。故选:A。【点评】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区别和联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2.(2024•常德模拟)有人说:“包括人类在内的其他生物是‘攀附’着植物的茎蔓才站在这个星球上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包括人类在内的其他生物都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 B.绿色植物只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维持碳—氧平衡 C.温室效应主要是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造成的 D.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考点】绿色植物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绿色植物为所有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专题】类比推理;根茎叶的结构和功能专题;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答案】D【分析】(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能满足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其产生的氧气是生物圈的氧气的来源。(2)蒸腾作用是指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为了减少蒸腾作用移栽植物时常常剪去枝叶、傍晚移栽。蒸腾作用一方面可以拉动水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还可以避免叶片被高温灼伤。【解答】解:A.包括人类在内的其他生物大多数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A错误。B.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维持碳—氧平衡,但绿色植物也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B错误。C.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造成的,C错误。D.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大量的水分,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D正确。故选:D。【点评】熟练掌握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的意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3.(2023秋•贵州期末)近年来,我县“见缝插绿”地新建了很多“口袋公园”,将废弃闲置的角落变成了百姓家门口的“绿洲”,下列关于“口袋公园”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可参与维持大气圈中的碳—氧平衡 B.可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 C.能保持水土,减少沙尘 D.植物的呼吸作用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考点】植被的作用和保护植被;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造成的影响及其防治;绿色植物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专题】归纳推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专题;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答案】D【分析】1、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有其重要的意义。一是完成了物质转化:把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一部分用来构建植物体自身,一部分为其它生物提供食物来源,同时放出氧气供生物呼吸利用。二是完成了能量转化: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是自然界中的能量源泉。三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促进了生物圈的碳—氧平衡。2、“口袋公园”中有大量的陆生植物,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解答】解:A.“口袋公园”中的绿色植物,能够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促进了生物圈的碳—氧平衡,A正确。BC.“口袋公园”中的绿色植物在生物圈的水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根的吸收作用,从土壤溶液中吸收水分,通过蒸腾作用提高大气的湿度,增加降雨量;而且还能保持水土、减少沙尘,BC正确。D.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D错误。故选:D。【点评】解答此题要掌握的知识点比较多,需要平时多练习。14.(2024•丹东一模)下列关于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表述不正确的是()A.降低大气湿度 B.维持生态平衡 C.维持碳—氧平衡 D.提供食物和能量【考点】绿色植物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绿色植物为所有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专题】类比推理;生物圈专题.【答案】A【分析】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①是食物之源;②能稳定大气中碳氧平衡;③能稳定生物圈的水循环等。【解答】解:A、绿色植物进行蒸腾作用,散失水分,提高大气的湿度,增加降水,促进水循环,A错误。B、绿色植物在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利于增加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维持生态平衡,B正确。C、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能消耗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能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C正确。D、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能为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D正确。故选:A。【点评】掌握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5.(2024•方城县模拟)下列关于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的叙述,不合理的是()A.通过根毛吸收水分 B.通过筛管散失水分 C.通过导管运输水分 D.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考点】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根尖结构与功能特点;导管的位置和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专题】类比推理;根茎叶的结构和功能专题.【答案】B【分析】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内以水蒸气的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约占植物吸收水的99%,蒸腾作用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增加空气湿度,降雨量增多;蒸腾作用散失水分,吸收热量,使气温降低。【解答】解:A、绿色植物主要通过根尖成熟区的根毛吸收水分输送到全身各器官,大部分水分用于蒸腾作用,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A正确。B、绿色植物通过通过筛管运输有机物,通过气孔散失水分,B错误。C、绿色植物通过通过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C正确。D、植物体内的水会通过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通过叶片的气孔被散发出来,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D正确。故选:B。【点评】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绿色植物蒸腾作用的概念及其意义。16.(2023秋•兖州区期末)下列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所蕴含生物学知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绿色植物能固定太阳能,直接或间接为其它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B.绿色植物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C.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雨量,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 D.绿色植物能够净化空气:有的能吸收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有的能阻滞和吸附灰尘【考点】绿色植物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植被的作用和保护植被;绿色植物为所有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类比推理;根茎叶的结构和功能专题;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答案】B【分析】(1)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里,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并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制造的有机物中的过程。(2)绿色植物对生物圈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被誉为绿色的“能量转换器”、自动的“空气净化器”、天然的“蓄水池”没有绿色植物,地球上就不可能有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因此,也有人说绿色植物是生命之母。【解答】解: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淀粉等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故绿色植物能转化光能,直接或间接为其它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A正确。B、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B错误。C、植物吸收的水大部分都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大气中,所以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雨量,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C正确。D、绿色植物可以吸收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吸附灰尘,净化空气,所以,绿色植物称为自动的“空气净化器”。D正确。故选:B。【点评】解题关键是掌握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17.(2024•南平模拟)据计算,1公顷的阔叶林在生长季节里,一天吸收二氧化碳约1吨,释放氧气约0.73吨,由此可知绿色植物能()A.吸收有机物 B.提高环境温度 C.促进水循环 D.维持碳—氧平衡【考点】绿色植物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专题】归纳推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答案】D【分析】绿色植物利用太阳的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称为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解答】解:绿色植物在有光的条件下,吸收环境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使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碳—氧平衡;题干中阔叶林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是进行光合作用,以维持碳—氧平衡,可见D正确。故选:D。【点评】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18.(2023秋•沈北新区期末)日常生活中,不利于维持大气中“碳—氧”平衡的做法是()A.骑自行车出行 B.节约用电 C.使用一次性纸制品 D.植树造林【考点】绿色植物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造成的影响及其防治;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类比推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专题;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答案】C【分析】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的氧又以气体的形式进入大气,这样就使生物圈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称碳—氧平衡。【解答】解:A、骑自行车出行,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利于维持大气中碳一氧平衡,A不符合题意。B、节约用电,可以节约资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利于维持大气中碳一氧平衡,B不符合题意。C、使用一次性纸制品,会破坏更多的树木,不利于维持大气中碳一氧平衡,C符合题意。D、植树造林,爱护花草树木,可以更好的进行光合作用,利于维持大气中碳一氧平衡,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低碳环保”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与之相关的考题也成为经常考查的内容。二.解答题(共2小题)19.(2024•福建模拟)图甲的a、b、c表示植物进行的三种生理活动,图乙表示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和能量流动,A、B、C、D代表不同的生物,①、②、③、④、⑤表示生理活动。请据图回答:(1)图甲的各种气体,主要通过叶片的气孔进出植物体。[a]过程为植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2)写出图乙中的食物链:A→B→C。(3)甲图的[e]、乙图的[②]代表生理活动都是光合作用,该过程有效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减缓温室效应。【考点】绿色植物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的流动;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和实质;呼吸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专题】过程示意图;归纳推理;生态系统专题;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答案】(1)气孔;a;(2)A→B→C;(3)c;②;光合作用。【分析】1、图甲中:a呼吸作用,b蒸腾作用,c光合作用。2、图乙中:A生产者,B和C消费者,D分解者;①分解作用,②光合作用,③④⑤呼吸作用。【解答】解:(1)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气孔是由一对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保卫细胞控制气孔的张开和闭合。故图甲的各种气体,主要通过叶片的气孔进出植物体;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故图甲中a呼吸作用过程为植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2)图乙中:A生产者,B和C消费者,D分解者,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故图乙中的食物链:A→B→C。(3)光合作用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甲图的c、乙图的②代表生理活动都是光合作用,该过程有效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减缓温室效应。故答案为:(1)气孔;a;(2)A→B→C;(3)c;②;光合作用。【点评】掌握绿色植物有助于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食物链、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概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0.(2024春•贺州期末)请根据下列资料,分析回答问题。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在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达峰就是我们国家承诺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再慢慢减下去;而到2060年,针对排放的二氧化碳,要采取植树、节能减排等各种方式全部抵消掉,这就是碳中和。(1)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燃烧会消耗大气中的氧气,并释放出二氧化碳,加剧温室效应。(2)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又将氧气排放到大气中,对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起了重要的作用。(3)植树造林可以防风固沙,可以增加降水量,可以改善温室效应,可以美化环境等,这说明生物影响环境(填“生物影响环境”或“环境影响生物”)。(4)近年来,由于全球温室效应,导致一些地区频发自然灾害,于是国家和政府倡导人们“低碳减排,绿色生活”,实现这种循环可持续的低碳发展之路,已经成为我们的共识,请你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不符合“低碳”的生活方式有哪些?电视机不用时没有切断电源,长时间处于待机状态;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随意丢弃废旧塑料袋;家长开车接送上下学等。【考点】绿色植物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造成的影响及其防治.【专题】归纳推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专题;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答案】(1)氧气;二氧化碳(2)光合;碳—氧(3)生物影响环境(4)电视机不用时没有切断电源,长时间处于待机状态;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随意丢弃废旧塑料袋;家长开车接送上下学等(合理即可)【分析】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大量排放尾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光合作用是指植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气,从而维持大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对稳定。【解答】解:(1)燃烧是可燃物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发热的化学反应。煤炭、石油、天然气的燃烧和人的呼吸一样,会消耗大气中的氧气,并释放出二氧化碳气体。(2)在光照的条件下,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以二氧化碳和水为原料生成有机物和氧气。故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的氧大多以气体形式排到大气中,同时还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即碳—氧平衡。(3)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生物在适应环境得以生存的同时,能不断地影响环境并改变环境。植树造林可以防风固沙,可以增加降水量,可以改善温室效应,可以美化环境等,这些成果都是植物所影响的,故这说明生物影响环境。(4)作为一个中学生,日常生活中应当从自身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响应“低碳”的生活,主要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与吸收二氧化碳两方面入手,具体方法有:随手关灯,节约用电;多骑自行车,少坐汽车;少用纸巾,重拾手帕;使用节能灯泡,提倡节约用电;植树造林,保护森林,退耕还林等,电视机不用时没有切断电源,长时间处于待机状态;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随意丢弃废旧塑料袋;家长开车接送上下学等。故答案为:(1)氧气;二氧化碳(2)光合;碳—氧(3)生物影响环境(4)电视机不用时没有切断电源,长时间处于待机状态;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随意丢弃废旧塑料袋;家长开车接送上下学等(合理即可)【点评】“低碳环保”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与之相关的考题也成为经常考查的内容。

考点卡片1.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知识点的认识】不同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不同,例如植物、动物、微生物对环境都有着不同的作用.植物可以利用环境中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和氧气,净化空气中的污染物,使空气清新,对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微生物能够将环境中的有机物分解,如将一些动植物残体分解成无机物,净化环境,有的微生物如固氮微生物还能将无机物转化成植物生长的有机物,有利于物质的循环,如果没有微生物的作用,地球上物质将难以循环.【命题的方向】本考点主要考查学生对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知识点的理解与认识.经常出一些根据实例来判断是否属于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的试题.例:地衣生活在岩石上,可以从岩石中得到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地衣又能够分泌地衣酸,对岩石有腐蚀风化的作用.这一事实说明()A、生物能够适应自己所生活的环境B、生物能够影响其生活环境C、生物依赖环境,又能影响环境D、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思路分析:此题考查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理解.地衣能生活在岩石上,并得到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故可看出地衣适应生活环境.地衣在生活过程中,分泌地衣酸腐蚀岩石,地衣的长久作用,能使只能生长地衣而不能生长其他植物的地方,逐步形成适宜生物生活的环境.由此可以看出地衣能影响环境.故选:D【解题思路点拔】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生物在适应环境得以生存的同时,能不断地影响环境并改变环境.所以平时做题时我们一定要多进行区别分析.2.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造成的影响及其防治【知识点的认识】一、产生: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大量排放尾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二、影响:(1)气候转变.‘全球变暖’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会减少红外线辐射放射到太空外,地球的气候因此需要转变来使吸取和释放辐射的份量达至新的平衡.(2)地球上的病虫害增加.温室效应可使史前致命病毒威胁人类.(3)海平面上升.假若‘全球变暖’正在发生,有两种过程会导致海平面升高.第一种是海水受热膨胀令水平面上升.第二种是冰川和格陵兰及南极洲上的冰块溶解使海洋水份增加.(4)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5)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温室效应的预防对策:一、全面禁用氟氯碳化物.二、保护森林的对策方案:今日以热带雨林为主的全球森林,正在遭到人为持续不断的急剧破坏.有效的因应对策,便是赶快停止这种毫无节制的森林破坏,另一方面实施大规模的造林工作,努力促进森林再生.三、汽车使用燃料状况的改善.四、改善其他各种场合的能源使用效率.五、对化石燃料的生产与消费,依比例课税.六、鼓励使用天然瓦斯作为当前的主要能源.七、汽机车的排气限制.八、鼓励使用太阳能.九、开发替代能源,利用生物能源(BiomassEnergy)作为新的干净能源.臭氧层破坏会造成以下危害:一、对人类的影响过量的太阳紫外线辐射对人类健康最直接的危害是破坏脱氧核糖核酸(即DNA),而DNA的损伤会导致癌症.在和紫外线辐射有关的诸多病症中,尤为引人注意的是晒斑,它被认为是引起皮肤癌的主要原因.损害眼睛(角膜和晶状体),从而增加白内障患者.危害免疫系统,增加传染疾病的发病率,如疟疾、流行性感冒和疤疹等,并减弱接种疫苗的效果.二、对动物的影响增加家禽患病率,导致减产.对鱼类、虾、蟹、浮游动物和水体等都有很大损害,从而降低水产品产量.三、对植物的影响紫外线辐射的增强会改变植物的叶面结构、生理功能、芽苞发育过程等,对小麦、稻米、大豆、大麦、土豆等主要农作物产生有害影响,从而降低农作物的产量.破坏树木的正常生长,减少森林种类的数量,对森林生态系统有相当大的破坏.对浮游植物和构成水生食物链的植物也都有很大损害.四、对材料的影响塑料和橡胶制品使用寿命越来越短,例如温室用塑料和汽车轮胎等,需要经常被更换.【命题的方向】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的破坏的成因、危害及预防的措施是考查的重点内容.可结合现今号召的“低碳减排”综合进行考查.例:日常生活中,不利于维持大气中“碳﹣氧”平衡的做法是()A.乘公交车出行B.节约用电C.使用一次性纸制品D.爱护花草树木分析: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的氧又以气体的形式进入大气,这样就使得生物圈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称碳﹣氧平衡.解答:A、乘公交车出行,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利于维持大气中碳一氧平衡,故不符合题意;B、节约用电,可以节约资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利于维持大气中碳一氧平衡,故不符合题意;C、使用一次性纸制品,会破坏更多的树木,不利于维持大气中碳一氧平衡,故符合题意;D、爱护花草树木,可以更好的进行光合作用,利于维持大气中碳一氧平衡,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低碳环保”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与之相关的考题也成为经常考查的内容.【解题思路点拔】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措施,是本考点的热点内容,也是结合目前倡导的“低碳减排”所考查的重要内容.二氧化碳的增多会导致温室效应,温室效应会给人类及环境带来许多不利影响,臭氧层的破坏给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健康造成危害,这些影响和危害也是考查的重要内容.因此识记以上所述的内容是才能较容易地解答本考点的试题.3.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知识点的认识】根据生态系统的概念,我们可以用以下图示来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的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以下概念图来表示:【命题的方向】该考点主要考查对生态系统概念、组成及各部分作用等知识的理解及运用。除了选择、填空等题型,还可以联系食物链、食物网、生态平衡、实际生活实践例子考查一些综合性的题目。生态学问题是热点问题,中考或会考时常用命题点,同学们要重点掌握。例: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非生物部分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据此答题。解答: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细菌和真菌会分解动植物遗体或动物的排泄物中取得有机物来生成无机物,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进入生态循环,真菌和细菌是在生态系统中扮演分解者。故选:C点评:解此题从细菌、真菌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入手。【解题思路点拔】熟记生态系统的组成,及理解其组成成分的作用、相互关系是解题的关键。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既包括生物部分又包括非生物部分。我们平时做题时会遇到这样题:一个池塘里的全部生物,属不属于生态系统?很显然该题忽略了生态系统的非生物部分,当然不属于生态系统了。再比如:给出个草原上的生物图示,图中有草、兔子、蛇、老鹰,问这是不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根据前面知识点里的概念图解,我们可以看出,图示中只画出了生产者:草,消费者:兔子、蛇、老鹰,没有画出消费者:细菌、真菌;另外也没有画出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等,所以该图示要想成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话,还缺少分解者及非生物部分。4.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特征【知识点的认识】地球上有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它们表面上看似不相干,实际上是有着密切的联系,也就是相互影响的;地球上所有的生态系统靠这种紧密的联系构成一个更大的整体,这个整体就是生物圈.在生物圈中,由于不同地域的环境差别很大,生物种类也是千差万别,因此,生物圈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如草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命题的方向】本部分内容重点考查一些基础性知识,题型较简单,主要考查生物圈中较几种大的生态系统的了解与认识,以及对生物圈中各生态系统之间的联系与影响关系的理解.例: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自我)调节能力最强的是()A.草原生态系统B.森林生态系统C.农田生态系统D.池塘生态系统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的类型、结构和功能.生态系统的类型有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其中森林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最复杂,自动(自我)调节能力最强;城市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主要是人类,营养结构最简单,自动(自我)调节能力最弱.解答:A、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半干旱地区,年降雨量少很.缺乏高大的植物,动植物种类虽然比森林生态系统少,但依然是非常丰富的.草原在水土保持和防风固沙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消除污染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该选项符合题意.C、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的生态系统,以农作物为主体,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同野生植物相比,农作物抵抗旱、涝或病虫害的能力差,因此,需要在栽培和管理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该选项不符合题意.D、淡水生态系统包括河流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和湖泊生态系统、池塘生态系统等,由淡水体与其中的生物组成.淡水生态系统不仅为人类提供饮用、灌溉及工业用水的水源,在调节气候等方面也有重要的作用.该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类型、结构和功能.【解题思路点拔】生物圈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类型,对教材中介绍的7种生态系统的分布、组成特点、作用要熟记.例如:有“地球之肾”“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的生态系统各是什么生态系统?这些问题都是此部分内容考试的热点.另外要理解每个生态系统并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又都是相关联,彼此影响的.5.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知识点的认识】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中贮存于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的关系,把生物与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这种生物之间以食物营养关系彼此联系起来的结构,称为食物链.生态系统中的营养关系是非常复杂的.由于一种生物常以多种生物为食,而同一种生物又常常被多种消费者取食,所以食物链相互交错,这样多条食物链相连就形成了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的复杂的营养关系,叫做食物网.食物网形象地反映了生态系统内各生物有机体之间的营养位置和相互关系,生物正通过食物网发生直接和间接的关系,保持着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命题的方向】这部分知识是命题的热点,题型的类型也较多.主要考查对食物链、食物网的概念的认识,及食物链、食物网的正确写法,以及在给出的食物链、食物网的生态系统图示中,综合考查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点.例:图是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简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食物网中共有四条食物链B.如果鹰的数量突然大量减少,则短时间内草的数量会减少C.该生物系统组成成分是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D.若此生态系统受到汞污染,一段时间后体内积累汞最多的生物是鹰分析:解题时从计算食物网中食物链的条数和食物链书写的原则;动物在生态平衡中的作用;生态系统的组成;富集作用等方面切入.解答:A、计算食物网中食物链的条数,先从生产者开始算有有几个分支,再分别算出每个分支有几条,最后求出每个分支上的条数的和.食物链书写的原则是: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由图可知,图中的食物网的四条食物链分别是:草→兔→鹰;草→鼠→鹰;草→鼠→蛇→鹰;草→食草昆虫→青蛙→蛇→鹰.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由A中的食物链可知,如果鹰的数量突然大量减少,其捕食的兔、鼠和蛇因天敌减少而增加,它们吃的草也就更多了,导致草的数量减少.该选项不符合题意.C、生态系统由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组成,食物网中含有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要构成生态系统,还要有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因此,该选项的叙述是错误的.D、在生态系统中一些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因为这些有害物质化学性质稳定,在生物体内是难以分解、无法排出的,所以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危害最大的是这一食物链(网)的最高级消费者.在该食物网中,鹰所处的营养级最高,所以,体内积累汞最多的生物是鹰.该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选项C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仅是生物部分,要构成生态系统,还要有非生物部分.【解题思路点拔】食物链反映的只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对食物链写法的正确认识是解题的关键.食物链的起始点一定是生产者(绿色植物).食物链通常写成“甲→乙→丙→…”的形式,由被吃的生物指向吃它的生物,线段不能代替箭头.另外食物链中不能出现分解者(细菌、真菌).食物网是由食物链交错形成的,对于食物网是由几条食物链组成的,是考查的热点.数食物链的条数时,要从绿色植物数起,然后按箭头指向依次下去,直到最高的营养级别,而不能有中途停止.完整的一个食物网并不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因为还缺少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温度、水等),及生物部分中的分解者(细菌、真菌).6.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的流动【知识点的认识】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最重要联系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联成一个整体,所以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主渠道.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在不停的循环流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和逐级递减的特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都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渠道实现的,物质是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而能量又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态系统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两者密不可分.但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又有本质上的区别:能量流经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而且流动是单向的、不是循环的,最终在环境中消失.物质循环是带有全球性的,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物质可以反复出现,反复利用,循环运动,不会消失.总之,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是相辅相承、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生态学上把食物链中的各个营养层次称为营养级.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从第一营养级开始,逐级沿食物链向后传递.生命活动离不开能量的供给,而能量最初来自于太阳.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又伴随着物质循环.如图:【命题的方向】本知识点主要结合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食物网来考查其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方向、特点.例: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光能沿着食物链的单向传递叫做()A.能量输入B.能量输出C.能量流动D.能量交换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解答时可以从能量的输入、能量流动的概念、特点方面来切入.解答: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动力,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在生态系统中能量开始于太阳辐射能的固定,结束于生物体的完全分解,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光能沿着食物链的单向传递叫做能量流动.能量在沿着食物链传递的过程中逐级递减,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能量流动过程:太阳光能→绿色植物→植食动物→肉食动物→分解者.故选:C.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能量流动的概念.【解题思路点拔】解答本考点题目,要把握好两点:一是明确物质和能量的方向是单向性的,另一个是能量的流动是逐级递减的.可通过上面给出的图示,系统地理解本考点的知识,试着解答相关题目.如:某个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有:草、虫、鸟和鹰,其物质和能量流动方向正确的是?通过上面图示中:能量流动过程示意,可以得出答案为:草→虫→鸟→鹰(能量流动伴随着物质循环).7.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知识点的认识】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二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从目前看,大多活动都是破坏性的.1、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1)乱砍乱伐森林遭到严重砍伐后,涵养水源的功能消失,会使气候变得更加恶劣,会导致洪涝、干旱或沙尘暴的发生.由于植被被破坏,动物得以生活的环境遭到破坏,动物将迁居或死亡.(2)乱捕滥杀受利益的驱使,许多人对野生动物大肆捕杀,导致生物种类大大减少,从而引发了严重的虫害,危害农作物等一系列生态危机.(3)植物入侵生物入侵指的是生物随着商品贸易和人员往来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并对新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现象.生物入侵的特点是不受时间和国界的限制,并且随着全球贸易的迅速发展和世界各地人们的频繁交往而迅速传播开来.2、人类破坏环境的污染物的来源:【命题的方向】该考点主要考查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的认识,题型一般为选择题或填空题.例:近年来,我国东北、华北、华东地区发生多起扬沙和沙尘暴天气,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是()A.大气污染B.土壤污染C.火山爆发D.植被遭破坏分析:此题考查的是造成扬沙和沙尘暴天气的重要原因.解答时可以从森林植被的作用方面来切入.解答:森林植被防风固沙,加速降尘,在风害区营造防护林带,在防护范围内风速可降低30%左右;有防护林带的农田比没有的要增产20%左右.大多数陆生植物的根在地下分布深而广,盘根错节,形成庞大的根系,比地上的枝叶系统还发达.可谓“根深叶茂”,“树大根深”,森林的根系可以牢牢的抓住土壤,防止水土流失.过渡放牧、开垦等造成植被减少是造成的沙化土地、沙尘暴的主要原因.故选:D.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沙尘暴的形成原因主要是植被减少.【解题思路点拔】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其中绝大部分是不利的.平时注意多搜集相关的资料,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原因以及危害,保护环境人人有责.8.根尖结构与功能特点【知识点的认识】根尖结构以及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1、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根尖的结构从顶端向上,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2、特点(1)根冠位于根的顶端,属于保护组织,细胞比较大,排列不够整齐,像一顶帽子似地套在外面,具有保护作用.(2)分生区被根冠包围着,属于分生组织,细胞很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向下补充根冠,向上转化为伸长区.(3)伸长区在分生区上部,细胞逐渐停止分裂,开始迅速伸长,是根伸长最快的地方,是根深入土层的主要推动力,能够吸收水分和无机盐.(4)成熟区也叫根毛区:在伸长区的上部,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表皮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成熟区及其上部,根内部一部分细胞分化形成导管,能输导水分和无机盐.【命题的方向】本考点一般直接考查根尖结构以及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题型较综合,有时也结合根尖结构图进行考查.例:如图是根尖的立体和平面结构图,识图并填写有关根尖结构和功能的内容.(1)植物的根能不断地在土壤中延伸的原因是()使细胞数目增多和()使细胞的体积增大的缘故.(2)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与该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是()(3)在根尖的各部分结构中,伸长最快的是()分析:本题考查根尖结构以及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可结合根尖的结构图进行记忆.由图可知①是成熟区、②是伸长区、③是分生区、④是根冠.解:在轴向上,根尖的结构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①成熟区,也称根毛区.内部某些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逐渐消失,这些细胞上下连接,中间失去横壁,形成导管.导管具有运输作用.表皮密生的茸毛即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②伸长区,位于分生区稍后的部分.一般长约2~5毫米.是根部向前推进的主要区域,其外观透明,洁白而光滑.生长最快的部分是伸长区.③分生区,也叫生长点,是具有强烈分裂能力的、典型的顶端分生组织.个体小、排列紧密、细胞壁薄、细胞核较大、拥有密度大的细胞质(没有液泡),外观不透明.④根冠,根尖最先端的帽状结构,罩在分生区的外面,有保护根尖幼嫩的分生组织,使之免受土壤磨损的功能.(1)分生区被根冠包围着,属于分生组织,细胞很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使细胞数目增加,向下补充根冠,向上转化为伸长区.伸长区在分生区上部,细胞逐渐停止分裂,开始迅速伸长,是根伸长最快的地方.因此根的生长主要是由于分生区的不断分裂和伸长区的不断长长的缘故.(2)成熟区也叫根毛区;在伸长区的上部,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表皮细胞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根毛的大量存在增加了根的吸收面积.根毛能分泌多种物质,如有机酸等,使土壤中难于溶解的盐类溶解,成为容易被植物吸收的养分.成熟区及其上部,根内部一部分细胞分化形成导管,能输导水分和无机盐.(3)伸长区在分生区上部,细胞逐渐停止分裂,开始迅速伸长,是根伸长最快的地方,是根深入土层的主要推动力,故答案为:(1)③;分生区;②;伸长区;(2)①;成熟区;有大量根毛;(3)②;伸长区.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根尖的结构特点和功能.【解题思路点拔】解答此考点题目的关键是熟记根尖的结构特点和各部分的功能.涉及知识点广,综合性较强,可以从根尖各部分的名称、特点、功能方面来切入.9.导管的位置和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知识点的认识】植物体内主要有两条运输管道﹣﹣导管和筛管.1、导管是植物体内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由下而上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的管状结构.导管是为一串管状死细胞所组成,只有细胞壁的细胞构成的,而且上下两个细胞是贯通的;当根毛细胞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通过一定方式进入根部的导管,然后植物就通过根、茎、叶中的导管把水分和无机盐运输到植物体的全身.2、而筛管是植物体中由上而下输导有机物的管道.筛管是植物韧皮部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相邻两细胞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称为“筛孔”.两细胞的原生质体通过筛孔彼此相通.筛管没有细胞核,但筛管是活细胞.【命题的方向】本考点主要考查植物体内导管的问题,题型综合性较强,大多为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的形式.多侧重于导管的位置和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例:把一段带叶的木本植物幼茎插入稀释的红墨水中,放在光下照射几小时后对其进行横切,观察到就红色的部分是()A.树皮B.韧皮部C.形成层D.木质部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水和无机盐的运输.解答时可以从导管的位置、功能、无机盐的利用方面来切入.解答:导管是由一种死亡了的,只有细胞壁的细胞构成的,而且上下两个细胞是贯通的.它位于维管束的木质部内,它的功能是把从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输送到全身各器官,运输方向自下而上.因此红墨水中的水和无机盐是通过木质部中的导管向上运输的.故观察到就红色的部分是木质部.故选:D.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导管的位置和功能.【解题思路点拔】考查的知识点是导管的位置和功能,解答时可以从导管的位置功能方面来切入.水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关键是熟记导管的位置功能.10.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和实质【知识点的认识】光合作用的概念1、概念: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就叫光合作用。2、反应式: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叶片见光部分遇到碘液变蓝,说明叶片的见光部分产生了有机物﹣﹣淀粉3、条件:光和叶绿体是不可缺少的条件,其中光能供给能量,叶绿体提供光合作用的场所。【命题的方向】考查对光合作用的概念的认识理解,基础题,重点掌握知识,题型多样。例:下列坐标图表示一生长着大量绿藻的池塘一天内池水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情况,正确的是(晴天日出、日落时间分别为6:00和18:00)()A.B.C.D.分析:池塘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主要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关,而光合作用进行的条件是有光,而呼吸作用随时都能进行,据此答题。解答:光合作用进行的场所是叶绿体,表达式为: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呼吸作用进行的场所为线粒体,表达式为: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6﹣18时为白天有光,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不断消耗二氧化碳,也能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但光合作用的强度大于呼吸作用的强度,所以二氧化碳的浓度逐渐降低,从18时到次日6时为黑夜时间无光,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不断释放二氧化碳,所以二氧化碳的浓度逐渐升高。从四个选项的图示来看,只有B图曲线符合要求。故选:B点评: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光,在黑暗处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但可以进行呼吸作用。【解题思路点拔】光合作用的内容是中考的热点,一定要理解并掌握,可结合其概念、公式来分析有关的题目。11.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知识点的认识】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1)合理密植合理密植既充分利用了单位面积上的光照而避免造成浪费,又不至于让叶片相互遮挡,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2)间作套种(立体种植)立体种植就是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物,在空间和时间上进行最优化组合,以达到增产,增收,延长应的目的.(3)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一般是0.03%,当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为0.5%~0.6%时,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就会显著增强.产量有较大的提高.在温室中,增加二氧化碳浓度的方法有很多.例如,增施有机肥料(农家肥),利用微生物分解有机物放出二氧化碳;喷施储存在钢瓶中的二氧化碳;用化学方法产生二氧化碳等.(4)其他方面植物光合作用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最大限度地满足农作物光合作用对水、无机盐、温度、光照等方面的要求,农业生产就能获得丰收.【命题的方向】本考点直接考查对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的认识,综合性较强,多为选择、填空及解答题.例:温室大棚栽培蔬菜时,夜间常常适当降低大棚内的温度,其最主要的目的是()A.降低温度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B.温度降低,呼吸作用减弱,有机物消耗减少C.温度降低,蒸腾作用减弱,减少水分的散失D.温度降低,光合作用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