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物理复习热搜题速递之声现象(2024年7月)_第1页
2025年中考物理复习热搜题速递之声现象(2024年7月)_第2页
2025年中考物理复习热搜题速递之声现象(2024年7月)_第3页
2025年中考物理复习热搜题速递之声现象(2024年7月)_第4页
2025年中考物理复习热搜题速递之声现象(2024年7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5年中考物理复习热搜题速递之声现象(2024年7月)一.选择题(共12小题)1.(2024春•甘孜州期末)2024年恰逢藏历新年与农历春节完美相遇,甘孜洲各民族双节同庆,联欢节目精彩粉呈,当观众能从伴奏声中分辨出风笛的声音时,其依据的是声音的()A.速度 B.响度 C.音调 D.音色2.(2024•开福区校级二模)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B.语音智能门禁系统能“辨音识人”,主要是依据声音的响度 C.小区附近“禁止鸣笛”标志牌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3.(2024春•遵义期末)如图是打“土电话”情景,男孩通过“土电话”听到女孩的声音,这一过程中传播声音的是()A.固体 B.液体 C.气体 D.真空4.(2024•福建模拟)在每个眼镜店里都会有一台眼镜清洗机,其中利用到的物理原理是()A.次声波 B.电磁波 C.紫外线 D.超声波5.(2024•邯郸模拟)如图所示,下列对所示实验分析不正确的是()A.甲:①中铁钉生锈,②中铁钉不生锈,说明铁生锈需要空气(或氧气) B.乙:碘几乎不溶于水,却可以溶于汽油,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与溶剂种类有关 C.丙: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听到的铃声逐渐减弱,可推理出“真空不能传声” D.丁:直尺伸出桌面一定长度,拨动时用力越大,发出的声音越大,说明响度由频率决定6.(2024•泉港区三模)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从物理学角度讲,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会发出噪声 B.声速的大小不仅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C.医生用听诊器使人的心脏振动幅度增大,利于诊断病情 D.一般来说,超声波产生的振动比可闻声更加强烈,常被用来清洗物体7.(2024•邗江区校级三模)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震耳欲聋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C.分辨不同的乐器声是根据响度 D.超声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8.(2024•广元)夏天,乡村的傍晚,蝉鸣、蛙叫交织在一起,蝉鸣声与蛙声()A.传播都不需要介质 B.音调一定相同 C.音色不同 D.都不能传递能量9.(2024•乐山)如图所示的贾湖骨笛被认定是华夏祖先9000年前的造物。吹奏时按压骨笛不同位置的气孔,可以改变笛声的()A.响度 B.音色 C.音调 D.速度10.(2024•连山区模拟)如图是中国古代计程车——“计里鼓车”。当车走一里时,车上木人敲鼓;当车走十里时,车上木人就敲镯(古代的乐器)。人们能根据这一信息确定车行驶里程是因为鼓和镯发声时有不同的()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速度11.(2024春•海口期末)唐诗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下列诗句中与声音有关的知识分析正确的是()A.“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笛声是通过风吹入人耳的 B.“不敢恐高声语,惊天上人”,”高声“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C.“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我们能分辨“鸟语“和”泉声”,是因为响度不同 D.“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诗人”放歌”时的歌声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12.(2024春•东莞市校级月考)对于下列各图中的现象,分析正确的是()A.图甲中拉小提琴时,手在不同位置按弦,是为了改变响度 B.图乙中抽出罩内空气的过程中,听到闹钟的声音变小,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C.图丙中道路两旁设置隔音墙,是为了防止道路上的汽车发出噪声 D.图丁中发声的音叉靠近乒乓球,球多次被弹开,说明音叉在振动二.填空题(共8小题)13.(2024•顺城区三模)大型音乐文化类节目《国乐大典》,让更多年轻观众了解传统音乐的美,饱经历史沉淀的声音被现代人了解。演员的手指在二胡同一根琴弦的不同位置按压,可以拉奏出(填“音色”或“音调”)不同的声音:听众感受传统音乐的美,说明声音可以传递。14.(2024•新乡模拟)小川在校联欢会上惟妙惟肖地模仿了百灵鸟的声音,他主要是模仿声音的(填声音的特性);医生用听诊器为病人诊断病情,这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的性质。15.(2024•鼓楼区模拟)女高音放声歌唱时男低音低声伴唱,男低音与女高音相比较,男低音的响度(选填“大”或“小”),女高音的音调(选填“高”或“低”)。在模仿秀中,演员模仿他人的声音很逼真,是因为他们的(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相似。16.(2024•无锡)如图所示,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悬挂在与抽气机相连的密闭玻璃罩内,听到的声音是闹铃产生的。用抽气机抽气,听到的铃声越来越小,由此推测,声音不能在中传播。17.(2024•望江县三模)如图所示是小军自制的二胡,二胡底部用可乐罐制成的琴筒贴有薄膜并开有3个音窗,琴简是用来改变琴弦振动时发出声音的(选填“音调”或“响度”)。18.(2024•利辛县模拟)古诗《春夜洛阳城闻笛》中有“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诗人辨别出是玉笛的声音,是依据声音的(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19.(2024春•烟台期中)归纳总结知识的方法多种多样,如图所示的思维导图就是其中一种。请填写处对应的内容:①,②,③。20.(2024春•镇平县校级月考)学校组织了元旦晚会,如图所示,在一个歌唱节目中,小张发现歌手们的声音时而尖锐,时而低沉,这里的“尖锐”“低沉”指声音的;歌手们优美的歌声是通过传入小张的耳朵的。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21.(2024春•姑苏区期末)小张在探究音调和响度分别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做了以下实验:(1)如图甲,用一只手将钢尺压在桌沿上,用另一只手轻拨钢尺一端,听其声音,再用力拨钢尺,听其声音,此操作是在探究;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2)如图乙,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如图丙,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实验中泡沫塑料球的作用是。22.(2024春•仙桃校级月考)如图所示,小组同学完成以下三个声现象的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1)如图甲所示,该装置中乒乓球被弹开,说明了发声的音叉在;乒乓球在实验中的作用是将实验现象放大,这种实验方法是(选填“控制变量”或“转换”)法,该装置还可以探究声音响度与的关系。(2)如图乙所示,随着抽气机不断向罩外抽气,小明听到罩内闹钟铃声的(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在不断变化。如果罩内的空气被完全抽空则不能听到铃声,由此我们可以推理得出的结论是。(3)如图丙若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保持不变,改用更大的力拨动钢尺,则听到声音的有变化(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而变大(选填“响度”、“音调”、“音色”)。若拨动钢尺的力大小保持不变,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听到声音的变低(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振动,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选填“发出声音的响度为0dB”、“发声频率高于20000Hz”或“发声频率低于20Hz”)。

2025年中考物理复习热搜题速递之声现象(2024年7月)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2小题)1.(2024春•甘孜州期末)2024年恰逢藏历新年与农历春节完美相遇,甘孜洲各民族双节同庆,联欢节目精彩粉呈,当观众能从伴奏声中分辨出风笛的声音时,其依据的是声音的()A.速度 B.响度 C.音调 D.音色【考点】根据音色辨别发声体.【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应用能力.【答案】D【分析】音色是声音的特色,与发声体的结构和材料有关,不同发声体的音色一般不同。【解答】解:观众能从伴奏声中分辨出风笛的声音,是因为风笛与其它伴奏乐器的音色不同,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音色,比较简单,属于基础知识考查。2.(2024•开福区校级二模)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B.语音智能门禁系统能“辨音识人”,主要是依据声音的响度 C.小区附近“禁止鸣笛”标志牌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考点】减弱噪声的途径;音调、响度、音色的比较.【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应用能力.【答案】D【分析】(1)声音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2)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解答】解:A.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A错误;B.语音智能门禁系统能“辨音识人”,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主要是依据声音的音色,故B错误;C.小区附近“禁止鸣笛”标志牌防止了噪声的产生,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D.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墙阻碍了噪声的传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音的特征以及减弱噪声的方法,是一道声学基础题。3.(2024春•遵义期末)如图是打“土电话”情景,男孩通过“土电话”听到女孩的声音,这一过程中传播声音的是()A.固体 B.液体 C.气体 D.真空【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专题】声现象;应用能力.【答案】A【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声。【解答】解:男孩通过“土电话”听到女孩的声音,利用了固体能够传声。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传播条件,属于基础题目。4.(2024•福建模拟)在每个眼镜店里都会有一台眼镜清洗机,其中利用到的物理原理是()A.次声波 B.电磁波 C.紫外线 D.超声波【考点】声与能量.【专题】声现象;应用能力.【答案】D【分析】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声音能够传递能量。【解答】解:眼镜清洗机利用的是超声波具有能量。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利用,属于基础题。5.(2024•邯郸模拟)如图所示,下列对所示实验分析不正确的是()A.甲:①中铁钉生锈,②中铁钉不生锈,说明铁生锈需要空气(或氧气) B.乙:碘几乎不溶于水,却可以溶于汽油,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与溶剂种类有关 C.丙: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听到的铃声逐渐减弱,可推理出“真空不能传声” D.丁:直尺伸出桌面一定长度,拨动时用力越大,发出的声音越大,说明响度由频率决定【考点】探究声音在真空能否传声;响度与振幅、距离发声体的关系.【专题】声现象;应用能力.【答案】D【分析】(1)根据实验条件得出铁生锈的条件是与水和氧气接触;(2)根据反映的现象进行分析,干冷的烧杯倒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烧杯内壁上出现细小的水珠,说明有水生成;(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4)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解答】解:A.实验是探究铁钉生锈的条件,也是利用对比实验,实验目的是隔绝氧气,该实验说明铁生锈需要氧气,故A正确;B.碘几乎不溶于水,却可以溶于汽油,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与溶剂的种类有关,同时也与溶质种类有关,故B正确;C.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空气后听到罩内的闹钟铃声逐渐变小,若无空气,将听不到闹钟铃声,据此推理出真空不能传声,故C正确;D.直尺伸出桌面一定长度,拨动时用力越大,发出的声音越大,说明响度与振幅有关,故D错误。故选:D。【点评】此题为声学综合题,考查声音的传播、声音的特征,难度不大,属于声学基础知识考查。6.(2024•泉港区三模)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从物理学角度讲,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会发出噪声 B.声速的大小不仅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C.医生用听诊器使人的心脏振动幅度增大,利于诊断病情 D.一般来说,超声波产生的振动比可闻声更加强烈,常被用来清洗物体【考点】噪声的界定;不同介质的声音速度;超声波与次声波;响度.【专题】声现象;分析、综合能力.【答案】C【分析】(1)从物理学角度看,杂乱、振动无规律的声音都是噪声。(2)声速的大小不仅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3)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它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4)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解答】解:A.从物理学角度讲,噪声是由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会发出,故A正确;B.声速的大小不仅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介质或介质的温度改变,声速会改变,故B正确;C.医生用听诊器可以减小声音扩散,不能增大心脏振动幅度,故C错误;D.声音可以传递能量,一般来说,超声波常被用来清洗物体是因为产生的振动比可闻声更加强烈,具有更多的能量。故D正确。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噪声的来源、声速的影响因素、响度及声音的应用,属于基础知识。7.(2024•邗江区校级三模)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震耳欲聋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C.分辨不同的乐器声是根据响度 D.超声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响度;根据音色辨别发声体;声音产生的原因.【专题】声现象;理解能力.【答案】A【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3)我们能分辨不同乐器的声音,主要是因为音色不同;(4)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解答】解: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故A正确;B.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震耳欲聋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B错误;C.我们能分辨不同乐器的声音,主要是因为音色不同,与响度无关,故C错误;D.真空不能传声,超声波也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D错误。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了学生对声音的产生及传播条件、声音的特征等知识点的理解能力,熟练掌握基础知识是解决此题的关键。8.(2024•广元)夏天,乡村的傍晚,蝉鸣、蛙叫交织在一起,蝉鸣声与蛙声()A.传播都不需要介质 B.音调一定相同 C.音色不同 D.都不能传递能量【考点】声与能量;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响度、音色的比较.【专题】声现象;分析、综合能力.【答案】C【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2)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影响因素是频率;(3)声音的特点和品质叫音色,影响因素是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4)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声音可以传递能量。【解答】解:A、蝉鸣声与蛙声传播都需要介质,故A错误;B、蝉鸣声与蛙声振动的频率不同时,音调不同,故B错误;C、蝉鸣声与蛙声的特点和品质不同,音色不同,故C正确;D、蝉鸣声与蛙声都能传递能量,故D错误。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传播、声音的特性、声的利用,比较简单,属基础题。9.(2024•乐山)如图所示的贾湖骨笛被认定是华夏祖先9000年前的造物。吹奏时按压骨笛不同位置的气孔,可以改变笛声的()A.响度 B.音色 C.音调 D.速度【考点】音调与频率的关系.【专题】声现象;理解能力.【答案】C【分析】(1)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影响因素是频率;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影响因素是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声音的特点和品质叫音色,影响因素是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2)介质的种类和温度不同,传播声音的速度不同。【解答】解:吹奏时按压骨笛不同位置的气孔,可以改变空气柱的振动频率,从而改变笛声的音调。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音的特性和传播,比较简单,属基础题。10.(2024•连山区模拟)如图是中国古代计程车——“计里鼓车”。当车走一里时,车上木人敲鼓;当车走十里时,车上木人就敲镯(古代的乐器)。人们能根据这一信息确定车行驶里程是因为鼓和镯发声时有不同的()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速度【考点】根据音色辨别发声体.【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应用能力.【答案】C【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解答】解: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能区分鼓声和镯声是依据声音的音色不同。故选:C。【点评】理解声音的三个特征,可解答此题。11.(2024春•海口期末)唐诗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下列诗句中与声音有关的知识分析正确的是()A.“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笛声是通过风吹入人耳的 B.“不敢恐高声语,惊天上人”,”高声“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C.“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我们能分辨“鸟语“和”泉声”,是因为响度不同 D.“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诗人”放歌”时的歌声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考点】音调、响度、音色的比较;声音产生的原因;声音的传播条件.【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应用能力.【答案】D【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够充当声音传播的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2)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即我们常说的声音的大小,它与声源振动的振幅有关,以及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3)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其中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指声音的大小,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4)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解答】解:A、“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人们听到笛声是笛声通过空气传到人耳,而不能说是风吹入人耳,即使没有风,也不影响声音的传播,故A错误;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声”指声音的响度大,故B错误;C、我们能分辨“鸟语”和”泉声”,是依据声音的音色不同,故C错误;D、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诗人”放歌”时声带振动,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借古诗句考查了声音的产生、传播条件以及声音的特性等知识点,属于声学基础题。12.(2024春•东莞市校级月考)对于下列各图中的现象,分析正确的是()A.图甲中拉小提琴时,手在不同位置按弦,是为了改变响度 B.图乙中抽出罩内空气的过程中,听到闹钟的声音变小,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C.图丙中道路两旁设置隔音墙,是为了防止道路上的汽车发出噪声 D.图丁中发声的音叉靠近乒乓球,球多次被弹开,说明音叉在振动【考点】减弱噪声的途径;声音产生的原因;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应用能力.【答案】D【分析】(1)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2)真空不能传声;(3)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4)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解答】解:A、小提琴是琴弦振动发出声音的,当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琴弦振动的快慢会不一样,所以声音的音调就会发生变化,故A错误;B、抽出罩内空气,听到闹钟的声音变小,即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B错误;C、道路两旁建隔音墙是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错误;D、发声的音叉靠近乒乓球,球多次被弹开,说明发声体(音叉)在振动,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声音的综合利用,知识点多,但都较简单,属于基础题。二.填空题(共8小题)13.(2024•顺城区三模)大型音乐文化类节目《国乐大典》,让更多年轻观众了解传统音乐的美,饱经历史沉淀的声音被现代人了解。演员的手指在二胡同一根琴弦的不同位置按压,可以拉奏出音调(填“音色”或“音调”)不同的声音:听众感受传统音乐的美,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考点】声与信息;音调与频率的关系.【专题】声现象;应用能力.【答案】音调;信息。【分析】(1)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2)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声音可以传递能量。【解答】解:(1)演员的手指在二胡同一根琴弦的不同位置按压,则振动部分的长度改变,振动频率改变,所以可以拉奏出音调不同的声音。(2)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听众感受传统音乐的美,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答案为:音调;信息。【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特性和声音的利用,属于基础题。14.(2024•新乡模拟)小川在校联欢会上惟妙惟肖地模仿了百灵鸟的声音,他主要是模仿声音的音色(填声音的特性);医生用听诊器为病人诊断病情,这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的性质。【考点】声与信息;根据音色辨别发声体.【专题】声现象;理解能力.【答案】音色;信息。【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音色可以用来区别不同的发声体;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解答】解:不同的发声体音色一般不同,我们可以通过音色辨别区分发声体。小川惟妙惟肖地模仿动物发声,主要是模仿动物声音的音色。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听诊器可以让医生判断病人的状况,所以此时的声音传递的是信息。故答案为:音色;信息。【点评】本题考查了与声现象有关的多个知识点,熟知相关知识并能与生活中的现象相结合,是正确解答的关键。15.(2024•鼓楼区模拟)女高音放声歌唱时男低音低声伴唱,男低音与女高音相比较,男低音的响度小(选填“大”或“小”),女高音的音调高(选填“高”或“低”)。在模仿秀中,演员模仿他人的声音很逼真,是因为他们的音色(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相似。【考点】音调、响度、音色的比较.【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应用能力.【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解答】解:女高音放声歌唱时男低音低声伴唱,男低音与女高音相比较,男低音低声伴唱,男低音的响度小;女高音的声带振动的频率大,音调高;在模仿秀中,演员模仿他人的声音很逼真,指的是音色相似。故答案为:小;高;音色。【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特征中的音调、音色和响度定义去分析解答。16.(2024•无锡)如图所示,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悬挂在与抽气机相连的密闭玻璃罩内,听到的声音是闹铃振动产生的。用抽气机抽气,听到的铃声越来越小,由此推测,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产生的原因.【专题】声现象;理解能力.【答案】振动;真空。【分析】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解答】解: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悬挂在与抽气机相连的密闭玻璃罩内,听到的声音是闹铃振动产生的;用抽气机抽气,能传声的介质越来越少,听到的铃声越来越小,由此推测,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答案为:振动;真空。【点评】本题考查了有关声的知识,属于基础题。17.(2024•望江县三模)如图所示是小军自制的二胡,二胡底部用可乐罐制成的琴筒贴有薄膜并开有3个音窗,琴简是用来改变琴弦振动时发出声音的响度(选填“音调”或“响度”)。【考点】响度.【专题】声现象;理解能力.【答案】响度【分析】响度与物体的振幅及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解答】解:二胡的琴筒是共鸣箱,琴筒的作用是弦的振动引起箱内空气的振动,从而增大声音的响度。故答案为:响度。【点评】本题考查了响度,属于基础题。18.(2024•利辛县模拟)古诗《春夜洛阳城闻笛》中有“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诗人辨别出是玉笛的声音,是依据声音的音色(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考点】根据音色辨别发声体.【专题】声现象;理解能力.【答案】音色。【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解答】解:音色指声音的品质、特色,诗人辨别出是玉笛的声音,是依据声音的音色不同。故答案为:音色。【点评】本题考查声音的产生和特性,能区分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9.(2024春•烟台期中)归纳总结知识的方法多种多样,如图所示的思维导图就是其中一种。请填写处对应的内容:①响度,②音调,③频率。【考点】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与振幅、距离发声体的关系.【专题】定性思想;声现象;理解能力.【答案】响度;音调;频率。【分析】声音有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大小),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和特色。【解答】解:声音的响度指声音的大小,发出声音的响度由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音调的大小由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故答案是:响度;音调;频率。【点评】本题考查声音的特性,相对比较简单,属于基础题。20.(2024春•镇平县校级月考)学校组织了元旦晚会,如图所示,在一个歌唱节目中,小张发现歌手们的声音时而尖锐,时而低沉,这里的“尖锐”“低沉”指声音的音调;歌手们优美的歌声是通过空气传入小张的耳朵的。【考点】音调、响度、音色的比较;声音的传播条件.【专题】声现象;理解能力.【答案】音调;空气。【分析】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声音的高低;响度﹣﹣声音的大小;音色﹣﹣发声体所特有的声音品质与特色。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气体、液体和固体都可以充当声音传播的介质。【解答】解:歌手们的声音时而尖锐,时而低沉,这里的“尖锐”“低沉”指声音的音调;美妙的歌声是通过空气传到耳朵里的。故答案为:音调;空气。【点评】本题考查声音的特性和声音的传播,属于基础题。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21.(2024春•姑苏区期末)小张在探究音调和响度分别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做了以下实验:(1)如图甲,用一只手将钢尺压在桌沿上,用另一只手轻拨钢尺一端,听其声音,再用力拨钢尺,听其声音,此操作是在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钢尺振动的频率低于20Hz。。(2)如图乙,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如图丙,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实验中泡沫塑料球的作用是把音叉的振动放大。【考点】探究影响响度的因素;声音产生的原因;声音的传播条件;人耳听声的原理.【专题】声现象;理解能力.【答案】(1)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钢尺振动的频率低于20Hz;(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把音叉的振动放大。【分析】(1)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影响因素是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20~20000Hz。(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转换法”是中学物理中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可以借助某些物体的特性来研究看不到或不易观察到现象,形象直观;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解答】解:(1)用一只手将钢尺压在桌沿上,用另一只手轻拨一端,听其响度;再用力拨,发现振动幅度变大,声音的响度变大,这说明响度与振幅有关。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可能是由于钢尺振动的频率低于20Hz。(2)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所以说明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发生了振动;而我们并没有直接敲响左边的音叉,证明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给左边的音叉的,所以说明空气能传播声音;用泡沫塑料球的振动呈现音叉的振动,可以将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在物理学上属于转换法。故答案为:(1)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钢尺振动的频率低于20Hz;(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