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肺間質纖維化的影像表現肺泡肺內各級支氣管肺間質肺葉—肺段—亞段—次級肺小葉—腺泡肺呼吸系統解剖肺是由以下結構組成氣道系統支氣管到細支氣管並延續到肺泡血管系統
由肺動脈到細小肺動脈到肺泡的毛細血管,細小的肺靜脈到肺靜脈間質結構由支氣管動靜脈、淋巴管組成
以上三者組合形成複雜的肺結構小葉結構肺的間質:各級支氣管和血管周圍,小葉間隔和胸膜下,以及肺泡粘膜以下均有結締組織。它們分佈在中軸或週邊。小葉結構的尺度小葉邊長約20mm,中心動脈直徑1mm是HRCT可以顯示的,小葉間隔僅厚0.1mm,所以正常多不能顯示。腺泡直徑6-10mm,實變時表現為小結節影。腺泡:肺小葉內的I級呼吸性支氣管及其遠端所屬的肺組織,是肺的基本功能單位。CT成像技術是關鍵HRCT:是核心重建:高解析度
层厚:1mm矩陣:512—1024
常規CT(層厚10mm)薄層CT(層厚1mm)
常規CT(層厚10mm)薄層CT(層厚1mm)
常規CT(層厚10mm)薄層CT(層厚1mm)
常規CT(層厚8mm)薄層CT(層厚1mm)常規CT(層厚8mm)薄層CT(層厚1mm)彌漫性肺間質疾病(DLD)分型特發性肺間質疾病——原因不明繼發性肺間質疾病——病史!彌漫性肺間質疾病鑒別診斷關鍵一、病史1、粉塵接觸史2、用藥史3、吸煙史4、相關系統疾病表現,如RA、ANCA(相關性血管炎)、乾燥綜合征、皮肌炎等。二、具有鑒別意義的呼吸道症狀三、體格檢查四、HRCT檢查五、血清學檢查、肺功能檢查、支氣管鏡檢查、肺泡灌洗六、外科活檢七、對於DLD的診斷——C+R+P:臨床+CT+病理肺間質纖維化的病理病理診斷主要依據肺間質內混合性細胞滲出,氣腔內蛋白滲出,肺泡上皮呈增生性改變,逐漸進展至纖維化和蜂窩肺。活動性病變與彌漫分佈的纖維化同時存在。患者,男,患系統性硬化症多年1月17日2月8日2月14日患系統性血管炎肺間質纖維化的常見CT表現(一)早期表現:為兩下肺彌漫性小片狀高密度影和顆粒狀高密度陰影病理基礎:肺末梢氣腔內蛋白樣物質滲出(二)晚期,主要病變為慢性纖維化肺間質纖維化的常見CT表現(一)早期表現:為兩下肺彌漫性小片狀高密度影和顆粒狀高密度陰影
患者左乳癌術後化療前化療後出現磨玻璃樣片影磨玻璃樣影患者,女,41歲,結締組織病早期的小葉間隔增厚主要見於胸膜下區,在HRCT上呈現為與胸膜垂直,並到達胸膜的線樣陰影,長1-2cm,邊緣光滑(二)晚期,主要病變為慢性纖維化,主要表現為:
1、胸膜下弓線影
2、小葉間隔增厚
3、網狀陰影及細粒樣陰影,後者認為是索條狀纖維性病變的斷面像
4、肺介面征,表現為血管、支氣管介面及胸膜面不規則
5、蜂窩狀陰影
6、肺氣腫,(以小葉中心型肺氣腫多見)
7、支氣管擴張
8、局灶性肺野密度增高,病理基礎為斑片狀纖維化或支氣管受牽拉扭曲、擴張等引起的局灶性肺不張。肺間質纖維化的常見CT表現網線狀影的構成1.小葉間隔2.小葉核心3.小葉內間隔4.蜂窩5、6.細支氣管粘液栓和管壁增厚7.中軸支氣管血管束增厚8.葉間胸膜增厚9.胸膜下間質增厚10.胸膜下曲線
胸膜下弓線影
胸膜下弓線影
呈現與胸膜面平行,相距胸膜約1cm長5-10cm的弧帶狀緻密影,常見於兩下肺後外側胸膜下弓線影小葉間隔增厚、扭曲,與早期病變中出現的小葉間隔增厚不同,小葉間膈線在增厚基礎上有不同程度扭曲,伴有鄰近氣腔的過度充氣膨脹。小葉間隔增厚小葉間隔增厚網狀及細點狀陰影網狀及細點狀陰影網和結節影伴局限性肺氣腫
肺介面征肺介面征肺介面征肺介面征蜂窩狀影表現為數毫米至2cm大小的圓形或橢圓形含氣囊腔,是在廣泛纖維化基礎上引起的無肺末梢氣腔。蜂窩狀影肺氣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