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第七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江苏省徐州市第七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江苏省徐州市第七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江苏省徐州市第七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江苏省徐州市第七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徐州市第七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①亲戚关系,过去被认为是重要的社会联结,如今正在青年之中式微,他们以一种逃离的心态远离传统的亲戚关系甚至“断亲”。这里所说的“断亲”一般理解为跟直系亲属、同辈之间乃至与长辈之间日常的互动频率降低,或者没有交往,不是法律上所指的绝对的割断亲戚关系。②传统社会中,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因为生产力、收入和生活水平低下,人们总是要互助才能活下去。我们从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更多以市场经济为主。我们现在越来越处在逐渐富足的状态,导致了每家每户都有一种比较典型的“家庭独立”的生存方式。包括发达的市场经济、良好的政策和社会保障体系,使得我们不需要依赖传统的亲缘关系,来获取我们的生存机会。③另外,新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的快速变化导致了各种内卷。尤其是教育的内卷,使孩子的大量时间都被各种辅导班和作业消耗掉了,他们从小到大都在“内卷化”的教育体系内生长生活,基本独立于扩大化的家庭。这种内卷化的社会生长环境,对于青少年而言,休闲生活被极大地压缩,社会交往特别是走亲戚形态的交往更少。与此同时,青少年从小就以学习为主,从小就与学校朋辈同学的见面、交流、互动显著增加,使得他们有了情感替代,用同学、朋友关系替换了亲缘关系。而且,围绕着孩子的教育,家长们形成了一个圈子,造成“朋友圈”的替代,也就把原来的那些亲戚关系逐渐拉远。④作为中国典型的互联网“元世代”,00后在现实中越来越个体化、原子化和生活半径的紧缩化。互联网让00后青年群体更加享受“人与网”的日常生活方式,而不是现实中的“人与人”的生活方式,互联网抢占了青年的时间、空间和心理,造成了青年世代的交往惰性,“断亲”因沉溺网络生活方式而堂而皇之地上演。⑤最近几十年,中国产生了大规模的城市化和社会流动。这种社会流动造成人们可以在不同的城市乃至国外选择工作和成家立业。这种居住地的远距离分化,导致了表兄弟妹甚至亲兄弟妹之间也没法频繁交往。⑥尽管互联网世代的青年呈现了比以往世代更加独立的个性和独自生活的适应能力,“断亲”的社会环境、时代条件和家庭结构,在短期内不会发生显著变化,但随着00后世代的年龄增长,他们将成家生子,之后形成自己的核心家庭,而结婚带来新的亲戚关系,他们要不断适应成年人的亲戚网络,也将唤起新的亲缘。我把这个称为“亲缘唤醒”效应,只有亲自体验才能唤醒。这种心理也可以扩展到亲缘关系或朋友关系认知层面,即有的年轻人只有自己做了父母,才知道血缘、亲缘与学缘、地缘同样重要,或许更重要。⑦还有一个变化是,由于国家推行二孩三孩政策,未来很多年轻人会有二孩、三孩,独生子女的现状会有很大变化。那么他们又有了兄弟姐妹了,下一代就会有二代的表兄弟姐妹。这种回归,当然不一定是完全复原,但某种亲情唤醒的回归效应应该是会出现的。(选自何国盛的《“断亲”青年:谁还在走亲戚?》)材料二:①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的性质。亲属关系是根据生育和婚姻事实所发生的社会关系。从生育和婚姻所结成的网络,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过去的、现在的和未来的人物。……这个网络像个蜘蛛的网,有一个中心,就是自己。②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在这里我们遇到了中国社会结构的基本特性了。(选自费孝通的《乡土中国·差序格局》,有删节)材料三:①缺乏变动的文化里,长幼之间发生了社会的差次,年长的对年幼的具有强制的权力。这是血缘社会的基础。血缘的意思是人和人的权利和义务根据亲属关系来决定。②大体上说来,血缘社会是稳定的,缺乏变动;变动得大的社会,也就不易成为血缘社会。(选自费孝通的《乡土中国·血缘与地缘》,有删节)1.材料一第①段中加粗词“式微”在文中具体是指(

)A.原为《诗经》篇名,借指国家或世族衰落,也泛指事物衰落。B.指法律上的绝对的割断亲戚关系。C.青年远离传统的亲戚关系。D.指亲戚之间日常的交往、互动或互助。2.以下对“断亲”的理解符合材料一的文意的一项是(

)A.“断亲”是指跟直系亲属、同辈之间乃至长辈之间彻底脱离亲戚关系。B.“断亲”现象更多的是一种情感心理意义上的,而不是法律意义上的。C.“断亲”现象是现代社会暂时出现的,而“亲缘唤醒”在以后必然出现。D.教育内卷严重压榨年轻人亲缘交往时间是年轻人“断亲”的最重要原因。3.不能依据三则材料做出的一项推断是(

)A.互联网在年轻人的日常生活中日渐重要,其越发达普及,“断亲”现象就会越严重。B.现代社会出现的“断亲”现象会影响到材料二所说的中国社会结构的基本特性。C.传统社会未产生大规模“断亲”现象,与社会流动性差、城市欠发达有直接关联。D.未来以血缘维系的社会关系不一定能完全复原,但血缘对维系社会稳定有重要作用。4.小金在微信中把“工作群”置顶,然后是几个“朋友群”,其后是“家族群”。小田认为这体现了材料二中传统中国社会结构的基本特性。对此,你怎么看?请简述你的理由5.“亲缘唤醒”是解决当前“断亲”问题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请结合材料和现实生活,谈谈有哪些方法可以“唤醒”逐渐疏远的亲缘关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水在滴苏沧桑①中午十一点半,徐师傅等人都吃饭去了。捞纸房像被突然摁进了寂静的井底。②有两种水声,在空旷的寂静里,缠绕回响。③第一种,滴答,滴答,滴答……不急不慢,不变的节奏和密度,这是榨纸声——徐师傅上午做的几百张湿纸抄在杉木仝板上,摞成一尺多高的湿纸垛,用千斤顶压上去,把水榨出来,在晒纸房里经过晒纸的工序,就成为一张真正的元书纸。④水顺着纸垛边缘滴下来,滴在铺在底下的竹帘上,迅速汇集在竹帘的四角,滴落在青石板上,滴答,滴答,滴答……让人想起赤脚踏在青石板上的脚步,想起南方屋檐下慵懒的雨滴,想起小满时节前三天的山林,嫩竹拔节,万物萌动。雨滴在每一棵竹子的头上,被它们吮吸进身体,满山的嫩竹——元书纸的前世——的身体里,便流动着雾岚的气息、草木的幽香、覆盆子的酸甜、笋的青涩,流动着砍竹的当当声、竹子顺着坡道滑到山脚的哗哗声、杀青的唰唰声、砍竹人的咳嗽声,以及路过的山民呼出的烟草味、他或她的汗味、饭菜的味道、家的味道,年的味道……一棵竹,裹着整个山林的日月精气,一张元书纸的胚胎,在滴答声中渐渐成形。⑤另一种水声,是流水声,细弱又清亮。它来自幽暗的捞纸房某个角落,水从一只装满纸浆的槽缸里溢出来,匍匐进地面。几近难以察觉的流水声,被无边的寂静扩大了。水声泠泠,像由远及近的银铃声从云霄洒落大地。⑥这两种水声,在此地,已经回响了一千多年,也许更久远。冬去春来,世事更替,水声从未停息,改变的,是水声渐渐从繁密到稀疏。⑦此时,在村的另一头,作坊里年纪最大的捞纸师傅徐师傅,用手端起了饭碗。那双手已经在纸浆水里浸泡了四十五年,比白纸更白的手掌,已看不出掌纹和指纹,老茧连着老茧,有些地方已经开裂,又被纸浆水浸泡得更白。这双手,放进发酵捣烂的竹纸浆里,不细看根本分辨不出来。⑧这双手已经不痛了,但很怕冷。数九寒天时,一天十几个小时,在结冰的纸浆水里进进出出,冷到骨头里的冷。冷了,就往电饭煲热水里蘸一下,暖和一下再做。⑨痛的是肩膀、腰。一站十多个小时,一抬臂二十公斤,一天几百上千次。捞纸得用巧劲,抄得轻,纸太薄,抄得太重,纸又会嫌厚。每一张纸,重量误差不超过几克,要有手法、经验和耐心、细心。⑩一缕阳光在吱呀一声里改变了形状,捞纸房的门被推开了,徐师傅回来了。刚才缠绕回响着的两种水声迅速遁迹,代之以一些更清晰明亮的声音——淅淅沥沥叮叮咚咚的滤水声、竹架子的咿呀声、一个老男人偶尔的咳嗽声。“摇头晃脑”的下午开始了。⑪“摇头晃脑”是每个上年纪的捞纸师傅的习惯。捞纸就是《天工开物》记载的“荡料入帘”。徐师傅手持纸帘浸入水浆,纸帘随手腕晃动,使浆液匀开,慢慢向前倾斜,晃出多余的水浆,那层浆膜就是一张纸。随着倾斜、上提、放纸、揭帘这些动作的起承转合,他低头、转头至右边又转到左边,然后点头、抬头,一气呵成。纸帘提拉出水的最后一下,他的头点得很快,像在用劲,又像在对自己说“对,对,对”。⑫午后的捞纸房,淅淅沥沥叮叮咚咚的水声是唯一的声音。他喜欢安静,连收音机都不愿意听。⑬他并不关心纸是不是有生命,是不是有灵魂,他听不懂回归、传承、情怀这些字眼。他不知道那些纸去往何处,纸上会被写下或画下什么,哪怕是一个沉重的嘱托、一张生死状、一个孩子的梦想,或是一个罪人的忏悔……⑭“做生活,不管喜欢不喜欢做,总归要好好做。”这“生活”,关系到他一天有多少收入,关系到他平淡无奇却无比重要的日常,更关系到心里安与不安。⑮偶尔,他也会想,接替他操起这张竹帘的会是谁。他没有徒弟,年轻人都不学这个了。刚才,穿过村庄回捞纸房时,他碰到了一群人,一个在外地做生意回家过节的邻居,叼着烟,眉飞色舞地说着在新马泰旅游的事。邻居以前也做纸,后来和村里大多数人一样,出去挣钱了,再也不碰纸了。⑯徐师傅与他们擦身而过时,听到了一阵哄笑。他呵呵笑了几声,头也不回走上了通往捞纸房的田埂,重新将自己安放进淅淅沥沥叮叮咚咚的水声里,感觉世界又回到了他喜欢的样子。(节选自《纸上》,原载《人民文学》)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截取徐师傅一个中午的生活片段,将他四十五年的捞纸生涯和元书纸制作的千年历史浓缩其中,选材精当,构思巧妙。B.文章细腻生动地描写徐师傅“摇头晃脑”捞纸的场景,在展现捞纸这一古老工序的同时,突出了老人娴熟的手法、专注的神情。C.“做生活,不管喜欢不喜欢做,总归要好好做”,这句话反映了徐师傅对长年辛苦劳作的纠结与无奈,语言质朴,情感自然。D.传统的作坊、年老的捞纸师傅和电饭煲、新马泰旅游等现代元素交织在一起,展现了时代变迁中古老村庄真实而独特的风貌。7.下列对本文第④段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字实写了眼前的水滴,又通过水声展开了丰富而合理的想象,虚写了一张元书纸胚胎的形成过程。虚实相生手法的运用,为小说增添了丰富的层次感和深远的意境。B.“满山的嫩竹——元书纸的前世——的身体里,便流动着雾岚的气息、草木的幽香、覆盆子的酸甜、笋的青涩”等句子,运用了对偶手法,节奏感强,增强了文章的音乐美和韵律感。C.文字巧妙运用了多种感官描写,将水滴声这一听觉体验转化为视觉、嗅觉乃至味觉的全方位感受,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获得细腻而丰富的审美体验。D.长句与短句、整句与散句的灵活运用,使文章节奏张弛有度,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展现出作者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和深厚的文学功底。8.第⑭段画线句“做生活,不管喜欢不喜欢做,总归要好好做”是理解徐师傅的一把钥匙,请结合全文评析其“做生活”的态度。9.标题“水在滴”妙在何处?请结合全文加以赏析。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陶潜,字渊明,或云渊明字元亮,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潜少有高趣,尝着《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先生不知何许人,不详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尝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复为镇军、建威参军。以为彭泽令。公田悉令吏种秫稻①,妻子固请种粳②。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即日解印绶去职,赋《归去来》。义熙末,征著作佐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潜尝往庐山,弘令潜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③要之。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后归。潜不解音律,而畜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潜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将尝候潜,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少年来好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尝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元嘉四年卒,时年六十三,世称靖节先生。(选自《宋书·陶潜传》,有删改)【注】①秫稻:糯稻。②粳:粳稻。③栗里:地方名。10.文中画框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五六月A中B北窗C下D卧E遇凉风F暂至G自谓H是羲皇上人11.下列对材料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竟然,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曾益其所不能”中“曾”的意思相同。B.折腰,弯腰,指丧失尊严,与《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中的“折腰”意思相同。C.要,通“邀”,邀请,与《桃花源记》“便要还家”中“要”的意思相同。D.适,快意、舒服,与《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中“适”的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渊明因为家境清贫喝不起酒,有时亲朋旧友就备酒招他来喝,并且让陶渊明把酒全部喝完,目的是希望他喝醉。B.陶渊明居室破陋、衣食不足,但他却安然自如,通过写文章来表达自己的远大志向,这充分体现他超然物外的精神品质。C.陶渊明担任彭泽县令时,因不愿为了微薄的官俸而向权贵低头,于是弃官归隐田园。D.陶渊明从小就喜爱读书,喜欢安静,读书有所得,就高兴得忘了吃饭。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潜少有高趣,尝着《五柳先生传》以自况。(2)公田悉令吏种秫稻,妻子固请种粳。(3)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14.萧统在《陶渊明集序》中说“余爱嗜其文,不能释手,尚想其德,恨不同时”,结合本文分析“尚想其德”陶渊明的“德”表现在哪些方面。三、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送李端卢纶故关①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②何处期。【注】①故关:故乡。②风尘:指社会动乱。15.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离别自堪悲”一句紧承上句,衔接自然,故并不给人以平淡之感,反而为本诗定下了深沉感伤的基调,起了提挈全篇的作用。B.“人归暮雪时”与上句照应,如“人归”照应“路出”,“暮雪”照应“寒云”,承接自然,色调和谐,与上一句构成一幅完整的严冬送别图。C.“少孤”已属人生之大不幸,“为客早”则不幸又深一层,诗人感叹友人幼时丧父,天涯飘零,从侧面反映出时代的动乱和人们在动乱中漂泊不定的生活。D.本诗以“悲”字贯穿全篇,句句扣紧主题,基调悲凉,哀婉动人。最后一句“风尘何处期”,将笔锋转向预卜未来,写出了感情上的余波,令人回味。16.结合全诗,分析尾联中的“泪”包含了哪些情感?四、默写题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作者以酒祭月,既有对自己壮志难酬的些许消极思绪,又有词人胸襟宽广的旷达胸怀。(2)《诗经》中有两句写姑娘思念情人的诗,曹操在《短歌行》中借它来表达自己对人才的渴望,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白居易的《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揭示了琵琶女不愿出场但又盛情难却、犹豫不决的矛盾心情。(4)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用鸟和鱼来表达自己对田园和自由的向往,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秦观的《鹊桥仙》中既包含劝告又富含深刻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语言表达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我国现代作家兼画家木心先生说:“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一生只够爱一个人。”这种慢时代的生活,已经成为一代人永久的记忆。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A__________,但书信中所传承的文化不应该覆灭。当今之时,①互联网作为传递信息的载体,②其特点是快速、便捷,与书信相比,③能使人们真切地产生“天涯若比邻”。④但也许正是缘于这一原因,⑤人们对于信息的内涵却忽略了,⑥对于传递信息的技巧更随意了,⑦远远没有古人看到手书“见字如面”时的仪式感和亲切感,⑧在互联网等现代科技的首当其冲下,⑨传统书信所承载的思想力量和美学韵味正在消失。鉴于书信的文本格式就是古人所说的一种文体,它潜蕴着深湛的文化内涵和丰沛的历史信息,表达着社会成员的文化素质和心性品格。因而,人们在发送电子邮件时,B__________,既培养“于细微处见精神”的优良习惯,也彰显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赓续与弘扬。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19.文中第二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六、材料作文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缘分,一般指人与人或人与事物之间一种相遇的必然与可能。有人说,地坛之于史铁生是缘分,青蒿素之于屠呦呦是缘分,藤野先生之于鲁迅也是一种缘分……因此,凡事当随缘。但也有人不这么认为。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1.答案:C解析:C式微,指事物由兴盛而衰落,出自《诗经·邶风·式微》“式微,式微,胡不归?”。具体语境中,“亲戚关系,过去被认为是重要的社会联结,如今正在青年之中式微”这里的“式微”指如今的青少年的做法与前面“亲戚关系,过去被认为是重要的社会联结”相反的情况:青年人与传统相反,“他们以一种逃离的心态远离传统的亲戚关系甚至‘断亲’”。可见“式微”指的是青年远离传统的亲戚关系。故选C。2.答案:B解析:A.“彻底脱离亲戚关系”错误,由材料一第一段“一般理解为跟直系亲属、同辈之间乃至与长辈之间日常的互动频率降低,或者没有交往”可知,“断亲”只是关系疏远,而不是“彻底”断绝关系。C“必然出现”错误,由材料一第六段“结婚带来新的亲戚关系,他们要不断适应成年人的亲情网络,也将唤起新的亲缘”及第七段“但某种亲情唤醒的回归效应应该是会出现的”可知,“亲缘唤醒”是一种可能,而非“必然”。D.“最重要原因”错误,山材料一第二段“包括发达的市场经济、良好的政策和社会保障体系使得我们不需要依赖传统的亲缘关系,来获取我们的生存机会”,第二段“另外,新世纪以米中国社会的快速变化导致了各种内卷……”可知,文中谈了几个原因,但没有谈到“主要原因”是什么。故选B。3.答案:A解析:A.“其越发达普及,‘断亲’现象就会越严重”错误,由原文第四段“互联网抢占了青年的时间、空间和心理,造成了青年世代的交往惰性,‘断亲’因沉溺网络生活方式而堂而皇之地上演”可知,互联网带来的“断亲”影响,根本原因还是年轻人的“交往惰性”,第六段也强调了“尽管互联网世代的青年呈现了比以往世代更加独立的个性和独自生活的适应能力,‘断亲’的社会环境、时代条件和家庭结构,在短期内不会发生显著变化,但随着00后世代的年龄增长,……,也将唤起新的亲缘”可知,“越发达”“越严重”的推断不成立。故选A。4.答案:示例:不能体现。材料二中所说的传统中国社会结构的基本特性,是以“己”为中心的“差序格局”。而小金的三个微信群“工作群”“朋友群”“家族群”之间形成了这种“以‘己’为中心”的“差序格局”。解析:5.答案:①有关部门认真落实“双减”政策,使广大青少年有更多的时间与亲戚交往。②年轻人应该从网络的虚拟世界中走出来,改掉自己的交往惰性,多与亲戚交流。③珍视春节、清明等传统节假日,利用这些节假日进行走亲访友、祭祀祖先等活动,增进亲戚间感情。④社会、学校等各团体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宣扬有关家族、亲缘交往方面的优秀传统文化,营造亲人之间和谐相处的良好氛围。解析:6.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C.“这句话反映了徐师傅对长年辛苦劳作的纠结与无奈”错误。徐师傅对这种长年辛苦劳作的生活并不感觉“纠结与无奈”,“做生活,不管喜欢不喜欢做,总归要好好做”是他对生活的真正认识。故选C。7.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B.“对偶”错,“雾岚的气息、草木的幽香、覆盆子的酸甜、笋的青涩”是排比。故选B。8.答案:①徐师傅尽管长年辛苦制作元书纸忍受着双手和肩腰的疼痛和单调重复,但他还是全情投入;尽管元书纸制作工艺日渐式微,但他依然坚守。②他这种“做生活”的态度,“不管喜欢不喜欢做”,已经超越了个人的喜恶,而“好好做”不仅关系到他的收入和谋生,更关系到他内心的安宁。③这种对传统手艺始终如一的坚守,对“做生活”的积极态度不会随时代的发展而消逝,具有永恒的价值。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含义、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①结合全文可知,徐师傅的“做生活”具体指制作元书纸。他的工作其实很辛苦,比如他的手因为常年在纸浆中浸泡,已经没有了掌纹和指纹,而且很怕冷,因为“数九寒天时,一天十几个小时,在结冰的纸浆水里进进出出,冷到骨头里的冷”;他的肩膀和腰都痛,因为“一站十多个小时,一抬臂二十公斤,一天几百上千次”,也很单调乏味。但他依然全情投入,每天按时到捞纸坊劳作。而“好好做”既是徐师傅的态度,也是他的实际行动。“邻居以前也做纸,后来和村里大多数人一样,出去挣钱了,再也不碰纸了”,尽管元书纸制作工艺日渐式微,但他依然坚守。②“不管喜欢不喜欢做”,说明“做生活”是一种责任、一种精神信念,已经超越了个人的喜恶;而这“生活”“关系到他一天有多少收入,关系到他平淡无奇却无比重要的日常,更关系到心里安与不安”,“好好做”不仅关系到他的收入和谋生,更关系到他内心的安宁。③徐师傅还在坚守,“重新将自己安放进淅淅沥沥叮叮咚咚的水声里,感觉世界又回到了他喜欢的样子”,这种对传统手艺始终如一的坚守,对“做生活”的积极态度是不会随时代的发展而消逝的,是具有永恒的价值的。9.答案:①“水在滴”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水在滴”妙在意蕴非常丰富。既是指捞纸房的水声从未停息,也象征元书纸制作工艺的延续。③既反映了徐师傅单调重复的生活状态,也表现了像他这样的匠人们对传统手艺的坚守。④而水滴声的变化,体现了徐师傅享受工作和全情投入的状态。⑤水滴声渐渐从繁密到稀疏,暗示着元书纸制作工艺的日渐式微。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标题的含义及作用的能力。①首先,“水在滴”耐人寻味,是什么水在滴,在哪里滴,为什么在滴,标题能够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②此外,“水在滴”与文章的内容相关,指捞纸房的水声,如文中写到的两种水声,一种是榨纸声“滴答,滴答,滴答……不急不慢,不变的节奏和密度”;一种是流水声“水声泠泠,像由远及近的银铃声从云霄洒落大地”;而“在滴”是一种进行的状态,不仅指捞纸房的水声从未停息,也象征元书纸制作工艺的延续。③“滴答,滴答,滴答……不急不慢,不变的节奏和密度,这是榨纸声”,这单调的声音反映了徐师傅单调的工作和生活状态,同时“在滴”表明这工作没有停止,还有人在干,象征像他这样的匠人们对传统手艺的坚守。④“另一种水声,是流水声,细弱又清亮……水声泠泠,像由远及近的银铃声从云霄洒落大地”,这滴水声并非枯燥重复的声音,而是优美的、富有变化的声音,而水滴声的变化,体现了徐师傅享受工作和全情投入的状态。⑤“这两种水声,在此地,已经回响了一千多年,也许更久远。冬去春来,世事更替,水声从未停息,改变的,是水声渐渐从繁密到稀疏”,表现了一千多年来像徐师傅这样的匠人们对传统手艺的坚守,同时水滴声渐渐从繁密到稀疏,也暗示着元书纸制作工艺的日渐式微。10.答案:BEG解析:11.答案:A解析:12.答案:A解析:13.答案:(1)陶潜年轻时心怀高尚的情趣,曾经作《五柳先生传》来形容自己。(2)命令差役在公田上全部种糯稻,妻子和孩子坚持请求种粳稻。(3)曾经向穆、曹两位琵琶大师学艺,后来年纪大了,红颜衰退,嫁给商人为妻。解析:14.答案:①淡泊名利,不追求功名利禄。②热爱读书,追求知识和智慧。③真率自然,不拘泥于世俗礼节。④清静寡欲,追求简朴的生活。⑤有高尚的情趣,通过创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志向。解析:参考译文:陶潜,字渊明,也有人说渊明字元亮,是浔阳柴桑人。曾祖陶侃,是晋朝的大司马。陶潜年轻时心怀高尚的情趣,曾经作《五柳先生传》来形容自己,(《五柳先生传》)说:“这位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知道姓名字号,他的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因此就用它作为自己的号。(先生)清闲安静少说话,不爱慕虚荣势利。喜欢读书,不讲求在字句上作深入理解,每当对书的内容有所感悟,就高兴得忘了吃饭。本性爱喝酒,可是家里穷不能常有酒喝。亲朋故旧知道他的这种情况,有时就置办酒去邀请他,他到了便把酒喝个干净,定要喝醉罢休。可是醉了就退席,竟然没有恋恋不舍的样子。家里四壁空空,挡不住寒风烈日,穿着打了补丁的粗布短衣,盛饭的容器经常空着,但他却处之泰然。常常写文章来自娱自乐,在这些文章中很能够表示自己的志向,这就是对于得意失意的事,从不放在心上,以超脱的态度来度过一生。”他的自序就是这样,当世人说它是陶潜为人的真实记录。因为他亲人年迈家里贫穷,被任用为州祭酒。他不能忍受,没几天就辞职,自己回家了。州里征召他为主簿,不去就职,自己种田来养活自己,以致因劳累而得病。他又做镇军、建威参军。被任命为彭泽县令。命令差役在公田上全部种糯稻,妻子和孩子坚持请求种粳稻。于是命令二县五十亩种糯稻,五十亩种粳稻。郡里派遣督邮到彭泽县,他的下属说应该穿上官服去参见督邮。陶潜叹息说:“我不能为五斗米去向乡里的小人弯腰行礼。”当天将印绶交还辞职,于是作了《归去来兮辞》。义熙末年,征召为著作佐郎,不去就职。江州刺史王弘想要认识他,但找不着机会。陶潜曾经去庐山,王弘命令陶潜的老熟人庞通之携带着酒食,在他前往庐山的道路栗里那里邀请他。有一次九月九日重阳节,他走出宅边在菊丛中闷坐许久,恰当此时碰.上王弘送酒来,马上就喝,喝醉酒就回去。潜不通晓音律,但是收藏了一张质朴的琴,没有琴弦,每次喝酒恰到好处时,就抚弄这张琴寄托心意。拜访他的人不论贵贱,有酒就设宴同饮。陶潜如果先喝醉,就对客人说:“我喝醉了,想去睡觉了,你们可以回去了。”他就是这样真实、直率。郡守看望陶潜时,正赶上他酿的酒熟了,(陶潜)就用头上葛布制的头巾过滤酒液,过滤完了又把头巾戴在头上。(陶潜)从幼年起就喜爱读书,只喜欢清静寡欲,读书有所获得就高兴得忘了吃饭。(陶潜)曾经说在五六月间,高卧在北窗之下,碰到清风突然扑面吹来,说自己是伏羲氏之前的人。(陶潜)在元嘉四年去世,时年六十三岁,世人称他为靖节先生。15.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内容的理解能力。C.“诗人感叹友人小时丧父,天涯飘零”理解错误,“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的意思是作者感叹从小丧父早年就客游外乡,几经磨难才与你(友人)相识,实在太迟。所以这句话是诗人感叹自己少时丧父。故选C。16.答案:①故园衰败之悲,诗人借衰草、寒云、暮雪写出了对故园衰败之悲。②送别友人之悲,直言“离别自堪悲”,别后“掩泪空相向”,写出送别友人的悲伤。③感叹身世之悲,小时丧父,多年客居他乡,在外漂泊,历经磨难,晚逢知己。④社会动乱之悲,“多难”写出了社会动荡,“风尘何处期”写出因社会动荡,与友人相见无期的悲伤。解析:17.答案:(1)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3)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4)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5)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解析:18.答案:A传统书信正走向消亡。B应按照传统书信格式进行书写。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A根据前后语境可知此处与“书信”有关,由“这种慢时代的生活,已经成为一代人永久的记忆”可知书信也不可避免被淘汰,此外由“但”可知此句与“书信中所传承的文化不应该覆灭”相对,可填:传统书信正走向消亡。B此处说的是书信的文本格式“潜蕴着深湛的文化内涵和丰沛的历史信息,表达着社会成员的文化素质和心性品格”,“因此”可知是由上面内容推出结果,与书信的格式有关,可填:应按照传统书信格式进行书写。19.答案:第③句可修改为:能使人们真切地产生“天涯若比邻”的感觉。第④句可修改为:但也许正是缘于此。第⑧句可修改为:在互联网等现代科技的冲击下。解析:本题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