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新高考化学:高考要求必须掌握的18个实验(解析版)_第1页
2025新高考化学:高考要求必须掌握的18个实验(解析版)_第2页
2025新高考化学:高考要求必须掌握的18个实验(解析版)_第3页
2025新高考化学:高考要求必须掌握的18个实验(解析版)_第4页
2025新高考化学:高考要求必须掌握的18个实验(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要求必须掌握的18个实验

目录

考情探究1

L高考真题考点分布.....................................................................1

2.命题规律及备考策略...................................................................1

nr:

¥)5^1~2

考法01氯气和氨气的制备..............................................................2

考法02四个定量实验...................................................................7

考法03离子的检验与物质的制备.......................................................20

考法04有机物的性质、检验与制备.....................................................27

考法05探究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因素.................................................37

考法06粗盐提纯与元素性质的递变.....................................................44

两冲^~48

~螃

1.高考真题考点分布

12024•河北卷,3分;2024.浙江卷,2分;2023辽宁卷,3分;2023•江苏卷,3分;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及I

]2023•北京卷,3分;2022浙江卷,3分;2022广东卷,2分;2022北京卷,14分;

…「2021产冻落-3芬;—2应4而无蓄…相芬J]应qI而近君―万芬;-5c薪噪标卷;“6一”

I分;2023•广东卷,3分;2023辽宁卷,3分;2023浙江卷,2分;2023•重庆卷,3

氨气的实验室制法及1

I分;

|2022.天津卷,3分;

族高钙至高了的1202最江苏卷「3分「2023一海雨蕃:§一芬二万弓豆西卷,3芬;为瓦:尸东卷「3-分;

检验)2022.海南卷,2分;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2024•北京卷,3分;2024后肃卷,3分;2023•重庆卷,3分;2023全国申卷,6

i

液的配制及误差分析1分;2022山东卷,2分;2023•浙江卷,2分;2022•全国乙卷27(1)题,2分;

币而反应短函溯是「2021疝卷;2瓦;--

2024.湖南卷,3分;2024•浙江卷,2分;2024.北京卷,3分;2023•湖南卷,3分;

中和滴定及其拓展

2023•山东卷,3分;2023•浙江卷,2分;

2024•安徽卷,3分;2024•湖南卷,3分;2024•浙江卷,2分;2023・全国乙卷,6

乙酸乙酯的制备

分;2023・全国甲卷,6分;2023•新课标卷,6分;2022•湖南卷,3分;

2023.海南卷,3分;2024.湖南卷,3分;2024.安徽卷,3分;2024.甘肃卷,3分;

有机物官能团的检验

2024•浙江卷,2分;2023•海南卷,3分;2023•辽宁卷,3分;

糖的水解2023•山东卷,3分;

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2024•浙江卷,2分;2023湖南,3分;2023年浙江卷,3分;2023山东卷,3分;

因素2023•辽宁卷,3分;2023•广东卷,3分;2022•广东卷,3分;

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2024•河北卷,3分;2024•安徽卷,3分;2024•浙江卷,2分;2023•浙江卷,2分;

因素2022•全国甲,6分;2022•广东,3分;2022•浙江卷,2分;

2024•北京卷,3分;2023•全国甲卷,6分;2022・广东卷,3分;2022•北京卷,3

粗盐提纯

分;

同周期、同主族元素2024•安徽卷,3分;2024•河北卷,3分;2024•甘肃卷,3分;2023•新课标卷,6

性质的递变分;

2.命题规律及备考策略

【命题规律】

从近几年全国高考试题来看,所有考查的实验都是以课本上的18个实验衍生出来的,十高考命题的母

题。

【命题预测】

预计2025年高考会以新的情境载体考查实验装置或操作、离子的除杂试剂及操作、有机混合物的分离仪

器及操作、气体的检验、离子的检验等、无机物的鉴别、有机化合物的鉴别等知识,题目难度适中。

考点梳理

考法01氯气和氨气的制备

一、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1.反应原理

(1)化学方程式:MnCh+4HC1(浓)^^MnCL+C127+2H2。。

(2)原理:利用强氧化剂氧化浓盐酸中的C「生成Cb,该反应中MnCh为氧化剂,浓盐酸为还原剂并且该实

验还体现了浓盐酸的酸性。

2.仪器装置

(1)气体发生装置类型:固+液一乙气

(2)发生装置所用仪器:分液漏斗、圆底烧瓶、酒精灯。

(3)除杂装置:

装置C的作用是除去CL中少量的HC1气体。装置D的作用是干燥氯气(或除去氯气中的水蒸气)。

3.收集方法

(1)向上排空气法(氯气密度大于空气)。

(2)排饱和食盐水法(氯气在饱和氯化钠溶液中的溶解度很小,用此法可除去实验中挥发产生的氯化氢气

体)。

4.验满方法

观察到E中充满黄绿色气体,则证明已集满。

5.尾气处理

烧杯F中盛放的液体是NaOH溶液。该液体的作用是吸收过量的氯气,防止污染环境。

二、氨的实验室制法.

实验室制取氨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反应原理:2NH4C1+Ca(OH)2^^CaCl2+2NH3T+2H2O=

(2)碱石灰的作用:吸收水蒸气,干燥氨气。

(3)由于氨极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常用向下排空气法来收集。

(4)验满方法

①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变蓝色;

②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置于试管口,有白烟产生。

(5)尾气处理

可在导管口放一团用水或稀硫酸浸湿的棉花球。

【名师点晴】实验室制取氨的其他方法

方法化学方程式(或原理)气体发生装置

加热浓氨水NH3H2O-------NH3T+H2O

浓氨水+固NaOH溶于水放热,促使氨水分解。且OIT浓度的增大有利于NH3

体NaOH的生成

浓氨水+固与水反应,使溶剂(水)减少;反应放热,促使氨水分解。化学U

CaO

体CaO方程式为NHH2O+CaO=NHT+Ca(OH)2

33a

典例引领

----------II<1

考向01考查氯气的制备

【例1】(2024.吉林白城.一模)将浓盐酸加到KMnCU中进行如图所示的探究实验,一段时间后,下列分

析正确的是

A.a处布条褪色,说明CL具有漂白性

B.b处出现蓝色,说明还原性:「>c「

C.C处红色逐渐变浅,说明C12具有还原性

D.KMnC)4换成MnCh重做实验,a处布条褪色更快

【答案】B

【解析】利用高锦酸钾的强氧化性,将浓盐酸氧化成CL,通过湿润红色布条的褪色,判断氯气的性质,

通过淀粉-KI溶液是否变蓝,判断氯气氧化性与碘单质氧化性强弱,c处通过溶液颜色变化,判断氯气的性

质。A项,氯气能使湿润的红布条褪色,是因为氯气与水反应生成HC1O,HC1O将红色布条漂白,干燥的

氯气不具有漂白性,A错误;B项,b处溶液显蓝色,说明生成碘单质,发生C12+2I=l2+2Ch根据氧化还

原反应的规律,推出r的还原性强于cr,B正确;c项,C处红色褪去,发生

C12+2NaOH=NaClO+NaCl+H2O,氯气既作氧化剂又做还原剂,C错误;D项,二氧化锌与浓盐酸反应需要

加热,题中所给装置没有加热装置,a处布条不褪色,D错误;故选B。

考向02考查氨气的制备

【例2】(2024.福建漳州.模拟)列装置用于实验室探究NH3的性质,其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制取NHsB.干燥NH3C.验证还原性D.吸收尾气

【答案】C

【解析】固体氯化镂受热分解生成氨气和氯化氢,氨气和氯化氢遇冷又结合生成氯化钱,得不到氨气,A项

错误;浓硫酸会和氨气反应,不能用浓硫酸干燥氨气,B项错误;氨气和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黑色的

氧化铜转化为红色的铜,说明氨气有还原性,C项正确;漏斗浸入水中过多,起不到防倒吸的作用,D项错

误。

对点提升

---------------II<1

【对点1】(2024.湖北襄樊.二模)某小组设计实验探究MnCh和浓盐酸反应的最低浓度以及氯气的性质,实

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中,装置C中溶液先变浑浊,后变澄清;装置D中溶液先变红色,后褪色。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B中试剂是(填名称),装置E的作用是=

(2)装置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0

(3)能证明氯的非金属性比硫强的实验现象是。经检验装置C中最终生成了SO,、写出C中浑

浊变澄清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0

(4)根据装置D中现象,有人认为SCN-被氧化了。请你设计实验证明他的观点是否正确:o

(5)实验完毕后,利用下列装置测定装置A中剩余盐酸的浓度:

将装置A中剩余溶液过滤,取VimL滤液进行实验,最终收集H2的体积为V2mL(已折合成标准状况)。

①实验中部分操作步骤:

a.读数b.冷却至室温c.调平量气管和烧杯的液面

正确操作步骤的顺序为(填字母)。

②能与MnO2反应的最低盐酸浓度为moll-1(用含Vi、V2的代数式表示)。

【答案】(1)饱和食盐水吸收尾气中的CL,防止空气污染(合理即可)

+2+

(2)MnO2+4H+2Cl-^=Mn+C12T+2H2O

(3)C中溶液变浑浊S+3C12+4H2O=H2SO4+6HC1

(4)取少量D中无色溶液,滴加KSCN溶液,若变红色(或滴加FeCb溶液,若不变红色),则他的观点正

确,否则不正确(合理即可)

(5)bcaI1期

【解析】由实验装置图可知,装置A中二氧化镒与浓盐酸共热反应制备氯气,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制得的

氯气中混有氯化氢和水蒸气,装置B中盛有的饱和食盐水用于除去氯化氢气体,装置C中盛有的硫化钠用

于验证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强,装置D中盛有的氯化亚铁和硫氧化钾溶液用于验证氯气的氧化性,

装置E中盛有的氢氧化钠溶液用于吸收未反应的氯气,防止污染空气。(1)装置B中盛有的饱和食盐水用

于除去氯化氢气体,防止硫化氢与硫化钠溶液反应干扰实验;装置E中盛有的氢氧化钠溶液用于吸收未反

应的氯气,防止污染空气,故选饱和食盐水;吸收尾气中的CL,防止空气污染;(2)装置A中二氧化锌与

+2+

浓盐酸共热反应制备氯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nO2+4H+2Cl-^=Mn+Cl2T+2H2O;(3)由分析可知,

装置C中盛有的硫化钠用于验证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强,实验现象为C中溶液变浑浊;由题意可

知,C中浑浊变澄清时发生的反应为硫与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硫酸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S+3cl2+4H2O=H2so4+6HC1;(4)若SCN-被氧化了,加入KSCN溶液,溶液会变为红色,具体操作为取少

量D中无色溶液,滴加KSCN溶液,若变红色;(5)①由阿伏加德罗定律可知,测定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时

必须在同温同压条件下进行,则实验中操作步骤为bca;②由题意可知,剩余溶液中氯化氢的物质的量为

n(HCl)=2n(Hj=%xIO-3molc(HC1)=-^―mol-L-1

1L2,则能与MnCh反应的最低盐酸浓度为“a匕。

【对点2](2024•浙江温州・模拟)用下列实验装置和方法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浓氨水

气体

,--

石足量饱和]]什

水Na^COj叶本

溶液阱水

甲乙丙丁

A.用甲装置制备干燥的氨

B.用乙装置收集Cu与浓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并测量其体积

C.用丙装置除去CO2中含有的少量HC1

D.用丁装置吸收NH3并防止倒吸

【答案】A

【解析】Cu与浓硝酸反应生成NO2,NO2会与H2O反应,B错误;CO2也可与Na2cCh溶液反应,C错误;

苯的密度小,不能使气体与水分离,应将苯换成CC14,将气体通入CCL中以防止倒吸,D错误。

考法02四个定量实验

一、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1.主要仪器

托盘天平(分析天平)、烧杯、玻璃棒、容量瓶、胶头滴管、量筒。

2.容量瓶

(1)容量瓶的结构与规格

‘①结构:细颈、梨形的平底玻璃容器,带磨口

玻璃塞或塑料塞

②标志:温度、容积和刻度线

③规格:5()mL、100mL、25()mL、50()mL、l0()()mL等

、④用途: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2)容量瓶使用的注意事项

①使用前要检验容量瓶是否漏水。检验程序:加水一塞瓶塞一倒立->查漏一正立,瓶塞旋转180。一倒立一

查漏。

②使用后应将容量瓶洗净、晾干。

3.配制过程:

以配制100mL1.00mol-L-1的氯化钠溶液为例

「试写出计算结果:n(NaCl)=0.1mol

G十——

1/n(NaCI)=5.85g

称量『/①仪器:托盘天平(精确度为0.1R)、药匙

,[②准确称取NaCI固体5.9g

「①a器:玻璃棒、烧杯、量筒

[②冷却至室温

◎[①^器A的名称:100mL容量瓶

RAi②需用玻璃棒引流

I仁公「①用蒸慵水洗涤玻璃棒、烧杯内壁醇次

②照洗涤液都注入容量瓶中

〔③轻轻摇动,使溶液混合均匀

!「①将蒸馈水注入容量瓶.至液面离容量

</fT\瓶刻度线1~2cm

号下不也②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溜水至诞的醛

镜恭0mL面与刻度线相切

盖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另一只手的

手指托住瓶底,反复上下倾倒,使溶液混

合均匀

装至试剂瓶中,并贴好标签

【实验目的】

1.练习容量瓶的使用方法。

2.练习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3.加深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认识。

【实验仪器】

烧杯、容量瓶(100mL)、胶头滴管、量筒、玻璃棒、药匙、滤纸、天平

【实验药品】

NaCl、蒸储水

【实验步骤】

1.配制100mL1.00mol-L1的NaCl溶液

(1)计算溶质的质量

计算配制100mL1.00mol-L1的NaCl溶液所需NaCl固体的质量为5.85g。

⑵称量

用托盘天平称量NaCl固体的质量为5.8或5.9g。(有条件的学校用分析天平或电子天平称量5.8500g。)

(3)配制溶液

①溶解:把称好的NaCl固体放入烧杯中,再向烧杯中加入40mL蒸储水,用玻璃棒搅拌,使NaCl固体完

全溶解。

②移液:待溶液冷却到室温后,将烧杯中的溶液沿玻璃棒注入100mL容量瓶。

③洗涤:用少量蒸储水洗涤玻璃棒和烧杯内壁2〜3次,并将洗涤液也都注入容量瓶。轻轻摇动容量瓶,

使溶液混合均匀。

④定容:继续向容量瓶中加入蒸储水,直到液面在刻度线以下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馆水,直

至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⑤摇匀:盖好容量瓶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4)将配制好的溶液倒入试剂瓶,贴好标签。

2.用1.00mol-L1的NaCl溶液配制100mL0.50mol-L-1的NaCl溶液

(1)计算所需LOOmol-L1的NaCl溶液的体积

计算配制100mL0.50mol-L1的NaCl溶液所需LOOmol-L-1的NaCl溶液的体积为50mL。

⑵量取1.00mol-L1的NaCl溶液的体积

用量筒量取1.00mol-L-1的NaCl溶液50.0mL。

⑶配制溶液

①溶解:把量取好的NaCl溶液倒入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20mL蒸储水,用玻璃棒慢慢搅动,使其混合

均匀。

②移液:将烧杯中的溶液沿玻璃棒注入容量瓶中。

③洗涤:用少量蒸储水洗涤玻璃棒和烧杯内壁2〜3次,并将洗涤液也都注入容量瓶。轻轻摇动容量瓶,

使溶液混合均匀。

④定容:继续向容量瓶中加入蒸馆水,直到液面在刻度线以下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馆水,直

至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⑤摇匀:盖好容量瓶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4)将配制好的100mL0.50moi的NaCl溶液倒入指定的容器中,贴好标签。

二、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

(1)测定原理:环境温度不变时,根据测得的体系的温度变化和有关物质的比热容等来计算反应热。即利用

公式△/'进行计算。

(2)实验装置

①将如图实验装置中各仪器(或物品)的名称填在横线上。

简易量热计示意图

②各部分仪器的作用

a.玻璃搅拌器的作用是使反应物混合均匀充分接触。

b.隔热层的作用是减少热量的散失。

c.温度计的作用是测定反应前后反应体系的温度。

(3)实验步骤

①反应物温度测量(幻:测量混合前50mL0.50moi盐酸、50mLO.55moi1刀氢氧化钠溶液的温度,取

两温度平均值,记录为起始温度A。

②反应后体系温度测量(切:将酸碱溶液迅速混合,用玻璃搅拌器轻轻搅动溶液,并准确读取混合溶液的最

高温度,记录为终止温度d

③重复实验操作两次,记录每次的实验数据,取其平均值作为计算依据。

(4)实验数据处理

某实验小组测定数据如下,请填写表中空白

温度起始温度/1/℃温度差平均值(女一钉)/℃

终止温度以℃

实验盐酸NaOH平均值温差平均值

125.025.225.128.53.4

224.925.125.028.33.33.4

325.625.425.529.03.5

设溶液的密度均为1g-cnr3,中和后溶液的比热容c=4.18J-gFoC-i,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该反应放出的

热量Qxl.42kJ,则生成1molH20时放出的热量为56.8kJ。

(5)实验结论

大量实验测得,在25。(:和101kPa下,强酸的稀溶液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0时,

放出57.3kJ的热量。

【易错警示】

1.中和热不包括离子在水溶液中的生成热、物质的溶解热、电解质电离时的热效应。

2.酸碱溶液应当用稀溶液(0.1〜0.5mo1L-i)。若溶液浓度过大,溶液中阴、阳离子间的相互牵制作用就

大,电离程度达不到100%,这样使酸碱中和时产生的热量会消耗一部分补偿电离时所需的热量,造成较

大误差。

3.使用两只量筒分别量取酸和碱。

4.使用同一支温度计,分别先后测量酸、碱及混合液的最高温度,测完一种溶液后,必须用水冲洗干净

并用滤纸擦干。

5.取多次实验tl、t2的平均值代入公式计算,而不是结果的平均值,计算时应注意单位的统一、

6.中和反应中生成1mol水放出的热量与酸碱的用量无关。

三、酸碱中和滴定实验

1.概念和原理

⑴概念

依据中和反应,用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的方法。

(2)原理

在中和反应中,酸提供的H+与碱提供的OIT之间的物质的量相等。即:C(H+>V酸=c(OJT)•/碱,则c(H+)=

C(OITc(H[M

或c(OH)—o

V酸V碱

2.主要仪器使用

⑴仪器:滴定管,铁架台,滴定管夹,锥形瓶,烧杯。

仪器a是酸式滴定管,仪器b是碱式滴定管。精密度:0.01mL。

(2)滴定管的使用方法

①检查仪器:使用前先检查滴定管活塞是否漏水。

②润洗仪器:在加入溶液之前,洁净的滴定管要用所要盛装的溶液润洗2〜3遍。

③加入溶液:分别将溶液加入到相应滴定管中,使液面位于滴定管0刻度线以上。

④调节起始读数:在滴定管下放一烧杯,调节活塞,使滴定管尖嘴部分充满溶液,然后调节滴定管液面使

其处于“0”刻度或“0”刻度以下的某一刻度。准确读取数值并记录。

3.主要试剂

(1)待测液;(2)标准液;(3)指示剂(一般用酚酸或甲基橙,一般不用石蕊,颜色改变不明显)。

4.指示剂的选择

(1)原理:由曲线可以看出,在酸、碱中和滴定过程中,溶液的pH在接近滴定终点时有一个突变过程,在

此范围内,滴加很少的酸(或碱),溶液的pH就有很大的变化,能使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明显,所以即使酚

酷、甲基橙的变色不在恰好中和的pH=7的点上,但体积差距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PH_______

12卜

“1()2030II)

V(NaOH)/mL

图:0.1000mol-L1NaOH溶液滴定20.00mL0.1000mol-L-1HC1溶液的滴定曲线。

(2)酸碱指示剂法(只能测定溶液的pH范围)

常见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指示剂变色范围(颜色与pH的关系)

石蕊<5.0红色5.0〜8.0紫色>8.0蓝色

酚猷<8.2无色8.2〜10.0浅红色>10.0红色

甲基橙<3.1红色3.1-4.4橙色>4.4黄色

【特别提醒】若滴定终点为碱性时,选择酚猷,酸性时,选择甲基橙,中性时,酚献、甲基橙都行,一般

不选择石蕊,变色现象不明显。

5.滴定操作

眼睛注视锥形瓶

内溶液颜色变化

【特别提醒】

①滴速:先快后慢,当接近终点时,应一滴一摇,甚至半滴一摇,利用锥形瓶内壁承接尖嘴处悬挂的半滴

溶液。

②终点的判断:滴入最后一滴标准液,指示剂变色,且在半分钟内不变回原色,视为滴定终点。

6.数据处理

为减少实验误差,重复实验2〜3次,求出所用标准溶液体积的平均值,然后再计算待测液的物质的量浓

度。

7.中和滴定误差分析

(1)分析依据

c待测•V待测=c标准•V标准

c标准•V需准

c待测=—-

V待测

c标准、V待测均为代入定值,误差均体现在V标准的大小。

(2)常见的误差分析

以用标准盐酸滴定待测氢氧化钠溶液为例:

步骤操作V标准c待测

酸式滴定管未用标准溶液润洗变大偏高

碱式滴定管未用标准溶液润洗变小偏低

洗涤

锥形瓶用待测溶液润洗变大偏高

锥形瓶洗净后还留有蒸储水不变无影响

取液放出碱液的滴定管开始有气泡,放出液体后气泡消失变小偏低

酸式滴定管滴定前有气泡,滴定终点时气泡消失变大偏高

振荡锥形瓶时部分液体溅出变小偏低

滴定

部分酸液滴出锥形瓶外变大偏高

溶液颜色较浅时滴入酸液过快,停止滴定后再加一滴变大偏高

NaOH溶液无变化

滴定前读数正确,滴定后俯视读数(或前仰后俯)变小偏低

读数

滴定前读数正确,滴定后仰视读数(或前俯后仰)变大偏高

四、氧化还原滴定法

滴定操作不仅适用于酸碱中和反应,还可迁移应用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定量测定。

(1)原理:以氧化剂或还原剂为滴定剂,直接滴定一些具有还原性或氧化性的物质;或间接滴定一些本身并

没有还原性或氧化性,但能与某些氧化剂或还原剂反应的物质。

(2)试剂:常见的用于滴定的氧化剂有KMnCU、K202O7、I2等;常见的用于滴定的还原剂有亚铁盐、草

酸、维生素C等。

(3)指示剂。氧化还原滴定法的指示剂有三类:

①氧化还原指示剂;

②专用指示剂,如在碘量法滴定中,可溶性淀粉溶液遇碘标准溶液变蓝;

③自身指示剂,如高镒酸钾标准溶液滴定草酸时,滴定终点时溶液呈高锯酸钾溶液的浅红色。

(4)实例

①KMnO4滴定H2c2。4溶液

2+

原理:2MnO4+6H.+5H2c2。4=IOCO2T+2Mn+8H2O»

指示剂:酸性KMnCU溶液本身呈紫红色,不用另外选择指示剂,当滴入最后一滴酸性KMnO4溶液,溶液

由无色变为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说明达到滴定终点。

②Na2s2O3滴定碘液

原理:2Na2s2O3+L=Na2sQ6+2NaI。

指示剂:用淀粉作指示剂,当滴入最后一滴Na2s2O3溶液,溶液的蓝色褪去,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色,说

明达到滴定终点。

典例引领

---------110

考向01考查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例1】(2024.江苏镇江.一模)如图是硫酸试剂标签上的部分内容。请回答下列问题:

硫酸化学纯□CPDEI500

mLD

品名:硫酸

化学式:H2s04

相对分子质量:98

密度:1.84g-cm-3

质量分数:98%

1

⑴该浓硫酸中溶质、溶剂分子数目之比为,现用该浓H2SO4来配制480mL0.3mol-L-的稀H2SO4,

需量取该浓H2SO4的体积为mLo

(2)配制时,下列仪器中必须使用(填序号),还缺少的仪器是、0

①托盘天平(带祛码)②10mL量筒③20mL量筒④烧杯⑤玻璃棒⑥100mL容量瓶⑦漏斗⑧

烧瓶

(3)在配制过程中,下列操作中能使所配溶液的浓度偏高的有(填序号)。

①用量筒量取98%的硫酸时俯视

②洗涤量取浓硫酸的量筒,并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

③未等稀释后的H2sCU溶液冷却至室温就转移到容量瓶中

④转移前,容量瓶中含有少量蒸储水

⑤定容时,加蒸储水超过刻度线,又用胶头滴管吸出

⑥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又用胶头滴管加蒸储水至刻度线

⑦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答案】⑴9:18.2(2)②④⑤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3)②③

【解析】(1)该浓硫酸的质量分数为98%,100g溶液中,溶质是98g,溶剂为2g,所以溶质和溶剂的分子

98g

数目之比=—黄一=9:1;用该浓H2s。4来配制480mL0.3mol-L-i的稀H2so4,由于没有480mL的

乙g

18g-mol1

容量瓶,所以应选择500mL的容量瓶,设需要浓硫酸的体积为xmL,根据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得

1.84g-cm3x%mLx98%=0.5Lx0.3molL*x98g-mol1,解得将8.2。

(2)配制时,量取浓硫酸8.2mL,用10mL的量筒;根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步骤:计算、量

取、稀释、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装瓶,判断还需要的仪器为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3)用量筒量取98%的浓硫酸时俯视,导致量取硫酸的量偏小,浓度偏低,故①不符;洗涤量取浓硫酸的量

筒,并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会导致硫酸的量增加,浓度偏高,故②符合;未等稀释后的H2s。4溶液

冷却至室温就转移到容量瓶中,由于热胀冷缩,实际加水量偏少,浓度偏高,故③符合;转移前,容量瓶

中含有少量蒸储水对结果无影响,故④不符;定容时,加蒸储水超过刻度线,又用胶头滴管吸出,导致硫

酸的量偏小,使浓度偏低,故⑤不符;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又用胶头滴管加蒸懦水至刻度

线,加水量偏多,浓度偏低,故⑥不符;定容时,仰视刻度线,使加水量偏多,浓度偏低,故⑦不符;综

上所述,②③操作能使所配溶液的浓度偏高。

考向02考查中和热的测定

【例2】(2024.河南商丘.模拟)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中和热的实验步骤如下:

T

—、外壳

①用量筒量取50mL0.50moLL-i盐酸倒入内筒中,测出盐酸温度;

②用另一量筒量取50mL0.55mol-L1NaOH溶液,并用同一温度计测出其温度;

③将NaOH溶液倒入内筒中,设法使之混合均匀,测得混合液最高温度。回答下列问题:

⑴倒入NaOH溶液的正确操作是(填字母)。

A.沿玻璃棒缓慢倒入B.分三次少量倒入C.一次迅速倒入

(2)使盐酸与NaOH溶液混合均匀的正确操作是(填字母。

A.用温度计小心搅拌B.揭开杯盖用玻璃棒搅拌

C.轻轻地振荡烧杯D.用套在温度计上的环形玻璃搅拌棒轻轻地搅动

(3)现将一定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稀氢氧化钙溶液、稀氨水分别和ILlmoLCi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其反应热分别为AHi、AH2>AH3,则AHI、AH2,AN的大小关系为。

(4)假设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都是1g-cnr3,又知中和反应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4.18kJ-kgioC-i。

为了计算中和热,某学生实验记录数据如下:

起始温度tl/℃终止温度t2/0C

实验序号

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溶液

120.020.123.2

220.220.423.4

320.520.623.6

依据该学生的实验数据计算,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AH=(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5)若计算生成1molH2O时的放出的热量小于57.3kJ,产生偏差的原因可能是(填字母)。

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

b.量取盐酸的体积时仰视读数

c.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盐酸的小烧杯中

d.用温度计测定盐酸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NaOH溶液的温度

e.使用玻璃搅拌器搅拌不均匀

1.实验中用铜丝搅拌器代替玻璃搅拌器

-1

【答案】(1)C(2)D(3)AHI=AH2<AH3(4)—51.8kJ-mol(5)acdef

【解析】(1)倒入氢氧化钠溶液时,必须一次迅速的倒入,目的是减少热量的散失,不能分几次倒入氢氧化

钠溶液,否则会导致热量散失,影响测定结果。故答案为C。(2)使硫酸与NaOH溶液混合均匀的正确操作

方法是:用套在温度计上的环形玻璃搅拌棒轻轻地搅动;温度计是测量温度的,不能使用温度计搅拌;也

不能轻轻地振荡内筒,否则可能导致液体溅出或热量散失,影响测定结果;更不能打开杯盖用玻璃棒搅

拌,否则会有热量散失。故答案为D。(3)中和热是强酸强碱稀溶液完全反应生成Imol水放出的热量,一

定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稀氢氧化钙溶液和ILlmoLL-i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放热57.3kJ;一水合氨是

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电离过程是吸热程,稀氨水和ILImoLL”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放热小于

57.3kJ,反应熔变是负值,所以AHI=AH2<AH3。(4)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可知,温度差平均值=3.1。(2;50

mL0.55mol-L1盐酸与50mL0.55mol-L1NaOH溶液进行中和反应生成水的物质的量为

0.05Lx0.50mol/L=0.025mol,溶液的质量为:100mLxlg/mL=100g,温度变化的值为

AT=3.1℃,则生成0.025mol水放出的热量为Q=maQ\T=100gx4.18J/(gHC)x3.1℃=1295.8J,即

i?Q58kT

1.2958kJ,所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AH=—-----------=-5L8kJ/mol;(5)b.仰视读数时,实际量取的

0.025mol

溶液体积多于应该量取的溶液体积,会导致放出的热量变多;d.实验中用温度计先后测量酸溶液、碱溶

液及混合溶液的温度时,使用同一支温度计可减小实验误差,且测量完一种溶液后,温度计必须用水冲

洗干净并用滤纸擦干。测完酸溶液的温度计表面附着酸,未冲洗就直接测定碱溶液的温度,导致测定的碱

溶液温度偏高,从而使测定的温度差值偏小,测得的中和热数值偏小;f.铜容易导热,使热量损失,所以

测量的中和反应反应热数值偏小;故选acdef。

考向03考查酸碱中和滴定

【例3】(2024•黑龙江大庆•模拟)下列是一段关于中和滴定的实验叙述:

①取一锥形瓶,用待测NaOH溶液润洗两次;

②在锥形瓶中放入25.00mL待测NaOH溶液;

③加入几滴石蕊溶液作指示剂;

④取一支酸式滴定管,洗涤干净;

⑤直接往酸式滴定管中注入标准酸溶液,进行滴定;

⑥左手旋转滴定管的玻璃活塞,右手不停地摇动锥形瓶;

⑦两眼注视着滴定管内盐酸液面下降,直至滴定终点。

其中错误的是()

A.④⑥⑦B.①⑤⑥⑦

C.③⑤⑦D.①③⑤⑦

【答案】D

【解析】操作①的锥形瓶只能用水洗;操作③中不能用石蕊溶液作为中和滴定的指示剂,因为它的显色效

果不明显;操作⑤中滴定管必须用标准液润洗后才能注入标准液;操作⑦中两眼应注视锥形瓶中溶液颜色

的变化。

考向04考查氧化还原滴定

【例4】(2024•山西大同・模拟)二氧化氯(C1O2)是一种黄绿色的气体,易溶于水,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第

四代高效、无毒的消毒剂。将C1O2用水吸收得到溶液,为了测定该溶液的浓度,进行了下列实验:

步骤1:准确量取C1O2溶液10.00mL,稀释成100.0mL试样,取其中10.00mL试样加入到锥形瓶中;

步骤2:用稀硫酸调节试样的pHW2.0,加入足量的KI晶体,充分反应;

步骤3:加入淀粉溶液作指示剂,用OZmoLL-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再重复2次,测得消耗

Na2s2O3溶液的平均值为20.00mL。(已知:2Na2s2Ch+l2=Na2s4C)6+2NaI)

(1)若步骤2所得溶液放置时间太长,则测定结果会(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2)步骤3中,滴定终点的现象是-

(3)通过计算确定原C1O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⑴偏高

(2)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溶液颜色不再改变

-

(3)根据反应关系式:2C@〜5L〜10Na2s2O3,则每10mL试样中:M(C102)=n(Na2S203)x|=0.2mol-L

.__1MHe、力士8xl0-4molxlO

34

1x20.00x10Lx-=8xlOmol,故原溶液中C(C1C)2)=⑺[八-3]-=0.8moll

D1UX1UL

【解析】(1)C1O2很不稳定,步骤2所得溶液放置时间太长,C1O2分解相当于与碘反应,导致测定结果偏

高。(2)步骤3中,加入淀粉溶液作指示剂,用0.2molLT】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滴定终点的现象

是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溶液颜色不再改变。(3)二氧化氯具有氧化性,在酸性环境下,能将碘

+

离子氧化为碘单质,碘单质又与Na2s2O3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1O2+10F+8H=2Cr+5I2

+4H2(D,2Na2s2O3+L=Na2s4O6+2NaI,由此可得到关系式:2CK)2〜5L〜lONa2s2O3,则每10mL试样

-1-34

中:w(C102)=tt(Na2S203)x|=0.2mol-Lx20.00xl0Lx|=8xl0-mol,故原溶液中c(CK)2)=

8x]Q_4molxlO

=0.8mol-L1

10xl03L

对点提升

------------ii4

【对点1](2024•河南开封•模拟)⑴某实验需要ImollFNaOH溶液500mL。配制该溶液所需要的玻璃

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配制实验操作步骤有:

a.在天平上称量NaOH固体,加水溶解,冷却至室温。

b.把制得的溶液小心地注入一定容积的容量瓶中。

c.继续向容量瓶中加水至距刻度线1〜2cm处,改用胶头滴管加水至刻度线。

d.用少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每次将洗涤液转入容量瓶,并摇匀。

e.将容量瓶塞塞紧,充分摇匀。

填写下列空白:

(2)操作步骤正确顺序为=

(3)该配制过程中两次用到玻璃棒,其作用分别是—,o

⑷定容时,若俯视刻度线,会使结果(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答案】(1)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2)abdce(3)搅拌引流(4)偏高

【解析】(1)配制1moLL-iNaOH溶液500mL,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500mL容量瓶、胶头滴

管,则缺少500mL容量瓶和胶头滴管。

(2)操作步骤按计算、称量、溶解、冷却、转移、洗涤、定容等步骤确定顺序,按题给步骤,可确定操作顺

序为abdce。

(3)该配制过程中,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以加速溶解;转移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4)定容时,若俯视刻度线,则溶液的液面低于刻度线,依据c=$TJV偏小,则c偏高。

【对点2】(2024・湖南娄底•模拟)中和热测定实验中,用50mL0.50moi/L盐酸和50mL0.55mol/LNaOH进

行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改用60mL0.50mol/L盐酸跟50mL0.55mol/LNaOH溶液反应,求得中和热数值和原来相同

B.测了酸后的温度计应用水清洗再去测碱的温度,否则中和热数值偏小

C.酸碱混合时,量筒中NaOH溶液应慢慢倒入小烧杯中以免溶液溅出,再用环形玻璃搅拌棒搅拌

D,装置中的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保温隔热、减少热量损失

【答案】C

【解析】A项,中和热是强酸和强碱反应生成Imol水时放出的热,与酸碱的用量无关,所以改用

60mL0.50mol/L盐酸跟50mL0.55moi/LNaOH溶液进行反应,测得中和热数值相等,故A正确;B项,测

了酸后的温度计应用水清洗再去测碱的温度,否则碱液的起始温度偏高,从而导致中和热数值偏小,故B

正确;C项,量筒中NaOH溶液应慢慢倒入小烧杯中,热量散失,导致反应后的温度低,AT偏小,由

Q=m・c・AT可知测量结果偏低,故C错误;D项,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保温、隔热、

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散失,故D正确;故选C。

【对点3](2024.湖南娄底.模拟)现用盐酸标准溶液来测定NaOH溶液的浓度。有以下实验操作。

①向溶液中加入1〜2滴指示剂②取20.00mL标准溶液放入锥形瓶中③用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至终点

④重复以上操作⑤配制250mL盐酸标准溶液⑥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浓度

(1)实验过程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填序号),上述操作②中使用的仪器除锥形瓶外,还

需要,用作指示剂。

(2)滴定并记录V(NaOH)的初、终读数。数据记录如表所示:

滴定次数1234

V(HCl)/mL20.0020.0020.0020.00

V(NaOH)/mL(初读数)0.100.300.000.20

V(NaOH)/mL(终读数)20.0820.3020.8020.22

V(NaOH)/mL(消耗)

19.98+20.00+20.80+20.02

某同学在处理数据过程中计算得到平均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V(NaOH)=

=20.20mLo他的计算(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通过仪器测得第4

次滴定过程中溶液pH随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体积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则a(填“或

“=”)20.02。

9.4

7.0

4.2

V(NaOH)/mL

【答案】(1)⑤②①③④⑥酸式滴定管酚酸(2)不合理第3次滴定时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明显偏

大,该值应舍去<

【解析】(1)在用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滴定已知浓度的盐酸的操作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⑤②①③④⑥,

操作②取20.00mL标准溶液放入锥形瓶中,使用的仪器除锥形瓶外,还需要酸式滴定管;为了使滴定结果

准确,可用酚酷作指示剂,以减小滴定误差。(2)该同学的计算不合理,原因是第3次滴定时消耗NaOH溶

液的体积明显偏大,偏离真实值,应舍去,根据滴定曲线可知,在二者恰好完全反应时,pH=7,此时没

有达到滴定突跃(指示剂未变色),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