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测试卷】(解析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生物(苏科版2024)_第1页
第3章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测试卷】(解析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生物(苏科版2024)_第2页
第3章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测试卷】(解析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生物(苏科版2024)_第3页
第3章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测试卷】(解析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生物(苏科版2024)_第4页
第3章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测试卷】(解析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生物(苏科版202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章生态系统与生物圈测试卷

(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6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24·湖南·中考真题)生态系统多种多样,以下生态系统中最大的是()

A.生物圈B.湘江C.洞庭湖D.衡山

【答案】A

【分析】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

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

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详解】生态系统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而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

和,因此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24-25七年级上·全国·课前预习)在观察周边环境生物种类的活动中,下列行为正确的是()

A.只记录自己喜欢的生物的名称

B.观察到的有害生物统统杀死

C.将奇特的植物带回家研究

D.对观察到的生物进行真实客观的记录

【答案】D

【分析】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之一;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

方案;如果调查的范围很大,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

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

【详解】A.观察是一项严谨的科学工作。对你所看到的生物,不管你是否喜欢它,都要认真观察,如

实记录。不能仅凭个人好恶取舍,A错误。

B.将观察到的有害生物统统杀死不符合观察的要求,B错误。

C.不要伤害动植物和破坏生物的生存环境,特别是要保护珍稀物种,C错误。

D.观察时对观察到的生物进行真实客观的记录,D正确。

故选D。

3.(2024·山东泰安·三模)仰望夜空,繁星闪烁。地球是全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第1页共25页.

A.森林生态系统又被称为“地球之肾”,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等功能

B.生物圈的厚度约为20千米,其范围包括岩石圈表面,大气圈的底部和水圈的上部

C.海洋生态系统生物种类繁多,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其年产氧量占全球的70%

D.从地域关系、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等方面都能看出不同生态系统间是相互关联的

【答案】D

【分析】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以沼泽

植物占优势,动物的种类也很多,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因此被称为“地球之肾”。

【详解】A.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在涵养水源、保持

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消除污染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

A错误。

B.生物圈的厚度约为20千米,其范围包括岩石圈表面,大气圈的底部和水圈的大部,B错误。

C.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海洋生态系统以浮游植物为主,每年制造的氧气占地球年产氧气

总量的70%,C错误。

D.生物圈就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

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从地域关系、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等方面都能看出不同生态系统间是相互关联的。

如黄河作为河流生态系统,源自西部源头的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河水奔流东区,滋润着沿途的

农田生态系统,养育着亿万人口和其他生物;它们沿途还形成湖泊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最终携带者

陆地上的土壤和其他物质,融入海洋生态系统,D正确。

故选D。

4.(2024·广东·中考真题)推进深远海养殖是“打造海上新广东”的重要举措之一,养殖的鱼类在海洋

生态系统中属于()

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非生物部分

【答案】B

【分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

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详解】A.在生态系统中,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制

造的有机物不仅提供给植物自身,也是动物的食物来源,因此植物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A不符合题意。

B.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因而叫做消费者,鱼类在海洋生态系统

中属于消费者,B符合题意。

第2页共25页.

C.细菌和真菌能够把动植物残体中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释放到环境中,供生产者再

一次利用,因此常常被称为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C不符合题意。

D.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和水等,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23-24八年级下·云南文山·期末)地球上的生物生活在生物圈内,生物圈的范围包括()

A.大气圈、水圈、岩石圈

B.大气圈的中下部、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部

C.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中上部

D.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

【答案】D

【分析】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

境。

【详解】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

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

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6.(2024·江苏连云港·中考真题)2024年4月25日,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神舟十八号实施

国内首次在轨水生生态研究项目,以斑马鱼和金鱼藻为研究对象,在轨建立稳定运行的空间自循环水生生

态系统。斑马鱼和金鱼藻在该生态系统中分别属于()

A.消费者生产者B.生产者消费者

C.分解者消费者D.分解者生产者

【答案】A

【分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

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消费者(绝大多数动物)和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

【详解】斑马鱼属于消费者,它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金鱼藻属于生态系

统的生产者,它能进行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制造的有机物中,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第3页共25页.

7.(22-23七年级上·江苏宿迁·期中)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一直是中国哲学和传统文化追求的崇高理想。

近年来,由于过度开采以及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遭受到了严重破坏。下列有关

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构成的一个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B.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不是孤立的、封闭的,而是有密切联系的

C.湿地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肾”

D.高粱和大豆可以生活在同一生态系统

【答案】A

【分析】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和岩石圈的上部。

它是地球的理化环境与生物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包

括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

态系统等。

【详解】A.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

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A错误。

B.每一个生态系统都与周围的其他生态系统相互关联,如从非生物因素来说,阳光普照于所有的生态

系统,大气不停地有规律的环流,水和水蒸气也在全球各个生态系统内运动;从地域关系来说,各类生态

系统也是相互关联的。因此,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不是孤立的、封闭的,而是有密切联系的,B正确。

C.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以沼泽植物占

优势,动物的种类也很多,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因此被称为“地球之肾”,C正确。

D.高粱和大豆可以生活在同一农田生态系统,D正确。

故选A。

8.(23-24七年级下·重庆大足·期末)下列实例中,能通过食物链引发生态危机的是()

A.CO2增多产生的温室效应B.酸雨

C.汞、镉等有毒物质的积累D.臭氧减少

【答案】C

【分析】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一些有毒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

不断积累的过程。

【详解】A.过多的二氧化碳的排放会导致全球温度的提升,形成“温室效应,不能够通过食物链而引

起生态危机,A错误。

第4页共25页.

B.排放过多的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到大气中,容易导致酸雨的产生,不能够通过食物链而引起生态危

机,B错误。

C.有毒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通过食物链而引起生态危机,有毒物质具有化学性质稳定、不

易分解的特点,会在生物体内积累而不易排出,所以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危害最大的是这一食

物链的最高级消费者,C正确。

D.臭氧层出现空洞,会使紫外线直接照射到地球表面,对生物造成直接伤害,不能够通过食物链而引

起生态危机,D错误。

故选C。

9.(2024·陕西·模拟预测)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简图。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此食物网中共有10条食物链

B.“草→食草昆虫”是其中的一条食物链

C.能量沿着食物链(网)传递并逐级递增

D.若受到重金属污染,鹰体内重金属积累最多

【答案】D

【分析】(1)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生产着与消费者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2)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

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3)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过程中,输入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中,只有10%-20%的能量能流入下一营养

级。

【详解】A.食物网的起始环节是生产者,即围中的草,以草为起点,共有5条食物链,A错误。

第5页共25页.

B.食物链反映的是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

高级消费者,图中食物链应从“草”开始,到“鹰”结束,B错误。

C.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C错误。

D.生态系统中的有毒物质会沿食物链不断积累,因此食物链最顶端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最多。

该生态系统中鹰处于食物链最顶端,其体内重金属积累最多,D正确。

故选D。

10.(2024·四川宜宾·中考真题)下图为“稻虾共作”农田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示意图。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共有4条食物链,鸟类与害虫有捕食和竞争的关系

B.能量储存在有机物中,会沿着食物链的传递而逐渐增多

C.若该食物网中小龙虾过度繁殖,害虫和青蛙数量会减少

D.该农田生态系统中有机物来源主要是作为生产者的水稻

【答案】B

【分析】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食物链传递的,能量沿食物链传递的规律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的,因此越往食物链的末端,能量越少,生物的数量也随着食物链级别的升高减少。

【详解】A.该题中的食物链有:①水稻→害虫→小龙虾;②水稻→害虫→青蛙→蛇;③水稻→害虫→

鸟类→蛇;④水稻→鸟类→蛇,共4条食物链。鸟类与害虫有箭头连接表示有捕食关系,鸟类与害虫还有

共同的食物,因此也有竞争关系,A正确。

B.根据分析可知,能量储存在有机物中,会沿着食物链的传递而逐渐减少,B错误。

C.若食物网中小龙虾过度繁殖,害虫会因大量的天敌而减少,但害虫减少以后,以害虫为食的青蛙的

数量也会减少,C正确。

D.水稻作为生产者,能进行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不仅供自身生

长发育的需要,也是其他生物类群的食物和能源的提供者,D正确。

故选B。

11.(2024·山东聊城·中考真题)如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第6页共25页.

A.图中增加非生物部分即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B.图中包含4条食物链

C.物质和能量在此食物网中都是循环流动的

D.若该生态系统被重金属污染,图中重金属积累最多的是鹰

【答案】D

【分析】(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

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食

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3)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不易分解和排出,随着食物链和食物网逐级积累。

【详解】A.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图中的草属于生产者;兔、鼠、狐、蛇、鹰等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因此图中所有生物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

生态系统,还缺少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A错误。

B.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每一条食物链都

应从生产者开始,只到没有其他消费者吃他为止。按一定的顺序数不容易出错。从左到右有:草→兔→鹰、

草→兔→狐、草→鼠→狐、草→鼠→鹰、草→鼠→蛇→鹰,共有5条,B错误。

C.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食物链传递的,能量沿食物链传递的规律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因

此越往食物链的末端,能量越少,C错误。

D.有毒物质沿着食物链流动并逐级积累,营养级别越高,有毒物质含量越高。鹰在食物链的末端营养

级别最高,则体内的有毒物质的含量最高,D正确。

故选D。

第7页共25页.

12.(2024·云南·中考真题)稻螟虫是啃食水稻的害虫,青蛙是稻螟虫的天敌,稻田中放养适量青蛙,

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青蛙在稻田中也会遭到蛇的捕食。下图表示上述生物构成的食物链中各生物(用甲~

丁表示)体内农药的相对含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上述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水稻→稻螟虫→青蛙→蛇

②上述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水稻→青蛙→稻螟虫→蛇

③图中甲所代表的生物是青蛙

④图中丁所代表的生物是水稻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A

【分析】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

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2.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

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详解】①②稻螟虫是啃食水稻的害虫,青蛙是稻螟虫的天敌,青蛙在稻田中也会遭到蛇的捕食。上

述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水稻→稻螟虫→青蛙→蛇,①正确,②错误。

③④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由题图

可知,丙是水稻、乙是稻螟虫、甲是青蛙、丁是蛇,③正确,④错误。

故选A。

13.(2024·四川凉山·中考真题)从2023年8月24日开始,日本不顾国际社会的质疑和反对,多次将

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日水排入海洋,会对海洋环境造成污染。经过一段时间后,在“藻类→草食鱼→肉食

鱼→鲨鱼”食物链中,体内放射性物质含量最多的生物是()

A.藻类B.草食鱼C.肉食鱼D.鲨鱼

第8页共25页.

【答案】D

【分析】有毒物质会沿着食物链传递并逐渐富集积累,在一条食物链中营养级越低有毒物质积累越少,

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

【详解】在一条食物链中营养级越低有毒物质积累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在“藻类→草

食鱼→肉食鱼→鲨鱼”食物链中,鲨鱼的营养级最高,因此如果水质被放射性物质污染,那么体内放射性物

质含量最多的生物是鲨鱼,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4.(2023·江苏镇江·中考真题)若将食物链中各环节的能量数值转换为相应面积的图形,按序排列,

可形成金字塔图形,叫作能量金字塔,如下图所示。图中代表生产者的是()

A.甲B.乙C.丙D.丁

【答案】D

【分析】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食物链传递的,能量沿食物链传递的规律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的,因此越往食物链的末端,能量越少,生物的数量也随着食物链级别的升高减少。可见在一个稳定的生

态系统中植物的能量(数量)多于草食性动物中的能量(数量),草食性动物中的能量(数量)多于肉食

性动物中的能量(数量)。

【详解】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它们能进行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

机物,不仅供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也是其他生物类群的食物和能源的提供者。生产者位于食物链的起始

端,属于第一营养级,数量最多,含能量最多,植食性动物为第二营养级,数量和能量次之,以植食性动

物为食的动物为第三营养级,数量和能量又次之;以此类推。图中,丁面积最大,代表生产者;丙次之,

属于初级消费者;乙又次之,属于二级消费者;甲面积最小,属于三级消费者。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

合题意。

故选D。

15.(23-24八年级上·河南洛阳·期末)右柱状图中的甲乙丙丁表示的四种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柱体

表示这四种生物的相对数量,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第9页共25页.

A.该食物链能量流动的起点是甲固定的能量

B.该食物链可以表示为甲→乙→丙→丁

C.毒物会沿着食物链积累,因此丁体内毒物含量最多

D.乙、丙、丁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

【答案】B

【分析】(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箭头指向捕食者,所以食物

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

始点是生产者。

(2)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

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3)生态系统中的有毒物质会沿食物链不断积累,因此营养级别最高的生物,其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

会最多。

【详解】A.能量的流动沿食物链方向,是单向的,并且是逐级递减的。图中甲为生产者,所以该食物

链能量流动的起点是甲固定的太阳能,故A正确。

B.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食物链。从图中可以看出,四种生物体相对

数量由多到少依次是:甲、丙、乙、丁,因此四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甲→丙→乙→丁,故B错误。

C.有毒物质会沿着食物链积累,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越多,丁位于食物链顶端,体内

毒物含量最多,故C正确。

D.由分析可知,乙、丙、丁是消费者,甲是生产者,故D正确。

故选B。

16.(2024·江苏宿迁·三模)下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第10页共25页.

A.草、食草昆虫都属于生产者

B.如果有毒物质DDT污染了该生态系统,那么体内含DDT最多的生物是草

C.能量是沿着食物链(网)逐级传递的

D.图中最长的食物链是:草→鼠→蛇→猫头鹰

【答案】C

【分析】(1)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生产着与消费者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2)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

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3)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过程中,输入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中,只有10%-20%的能量能流入下一营养

级。

【详解】A.草属于生产者,食草昆虫属于消费者,A错误。

B.如果有毒物质DDT污染了该生态系统,那么体内含DDT最多的生物是猫头鹰,B错误。

C.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单向流动、逐级递减,C正确。

D.图中最长的食物链是:草→食草昆虫→青蛙→蛇→猫头鹰,D错误。

故选C。

17.(23-24七年级上·广东深圳·期末)科研小组为研究某种不易分解的有毒物质对池塘生态系统的影

响,测定水体及其中一条食物链中各生物体内该有毒物质的含量,如下图。此食物链中的生产者是生物

()

第11页共25页.

A.甲B.乙C.丙D.丁

【答案】C

【分析】(1)在生态系统中,有毒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的升

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食物链的书写原则:食物链只包含生产者

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

捕食者指向捕食者。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在生态系统中,有毒物质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营养级越高,生

物体内的有毒物质越多。图中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从低到高是丙、乙、甲、丁,所以食物链可表示为:丙→

乙→甲→丁,其中丙为生产者,甲、乙、丁为消费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18.(2024·湖南岳阳·二模)“海洋牧场”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它是指在特定海域内,人工投

放藻类、贝类和鱼虾等海洋经济生物种苗,利用海洋中的天然饵料等进行集中养殖、精准投喂、科学管理,

类似于在陆地上放牧牛羊。下列关于“海洋牧场”的叙述错误的是()

A.“海洋牧场”属于海洋生态系统

B.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最终来源于藻类植物固定的太阳能

C.人工海洋牧场比相同面积自然海域有机物合成的总量少

D.“海洋牧场”有利于改善海洋生态环境

【答案】C

【分析】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

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一片森林,

一块农田,一片草原生态系统,一个湖泊,一条河流等都可以看成一个个生态系统。

第12页共25页.

【详解】A.海洋生态系统是由海洋生物群落和海洋环境两大部分组成。由题干可知,“海洋牧场”属于

海洋生态系统,A正确。

B.藻类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将光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

量,因此,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植物固定太阳能开始的,所以,生态系统中能量最终来源于藻类植物固定

的太阳能,B正确。

C.由题干信息可知:人工海洋牧场的生产者更多,人工海洋牧场比相同面积自然海域有机物合成的总

量多,C错误。

D.海洋牧场是人工建立的海洋生态系统,有利于改善海洋生态环境,D正确。

故选C。

19.(2024·湖南常德·模拟预测)瓢虫以蚜虫为食。科研者对某自然保护区的瓢虫和蚜虫数量进行了调

查研究,得到如下图所示结果。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中a代表蚜虫,b代表瓢虫

B.蚜虫的能量全部流入瓢虫体内

C.随着瓢虫数量增加,蚜虫数量短时间内会减少

D.瓢虫和蚜虫都是生态系统的消费者

【答案】B

【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在不停的循环流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和逐级递减的特点。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都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渠道实现的,物质是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

食物链(网)流动,而能量又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态系统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两者密

不可分。

【详解】A.如图中a的数量多于b的数量,瓢虫以蚜虫为食,根据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分析:图

中a代表蚜虫,b代表瓢虫,故A正确。

第13页共25页.

B.瓢虫以蚜虫为食,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所以蚜虫获得的能量只有部分传递给瓢虫,故B错误。

C.一个自然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一般是相对稳定的,它们之间及其与环境间的能量流动和物

质循环也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一定范围内随着瓢虫的数量增加,蚜虫数量短时间内会减少,故C正确。

D.消费者主要是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动物。它们的生存都直接或间接的依赖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

物,瓢虫以蚜虫为食,蚜虫啃食植物的叶,瓢虫和蚜虫在生态系统中都是消费者,故D正确。

故选B。

20.(2024·湖北十堰·模拟预测)神农架国家公园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内有琪桐、红豆杉等国家重点保

护野生植物36种,金丝猴、金雕等重点保护野生动物75种。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神农架国家公园属于一个生态系统B.该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自动调节能力

C.该生态系统可以净化空气、调节气候D.园内动物体内有机物最终来源于太阳

【答案】D

【分析】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一个生态系统的生物

种类越多,营养结构就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

【详解】A.神农架国家公园,即包括了公园所在的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所有的生物,是一个完整

的生态系统,故A正确。

B.一个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就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神农架国家公园内生物

种类和数量较多,具有较强的自动调节能力,故B正确。

C.神农架国家公园属于森林生态系统,该生态系统可以净化空气、调节气候,故C正确。

D.园内动物体内有机物最终来源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故D错误。

故选D。

21.(2024·内蒙古·中考真题)青头潜鸭是全球仅存1000余只的迁徙鸟类,对栖息地环境要求苛刻。

随着生态保护项目的实施,内蒙古黄河湿地生物多样性增加,自2023年起陆续观测到一些青头潜鸭,它们

的到来说明该地区()

①生态环境明显改善②自动调节能力减弱③能量循环利用加快④食物网复杂性提升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D

【分析】在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始终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之中,各种生物

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在生态系统中,

第14页共25页.

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该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越强。但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是有限的,当人为的或自然因素的干扰超过这种限度时,生态系统就会遭到严重破坏。

【详解】①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会增加生物种类的多样性,自2023年起陆续观测到一些青头潜鸭,说明

该地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①正确。

②生物种类增多,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会增强,②错误。

③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食物链传递的,能量沿食物链传递的规律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因

此越往食物链的末端,能量越少,生物的数量也随着食物链级别的升高减少。可见,能量是不能循环利用

的,③错误。

④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生物种类的增多,必

然使食物网的复杂性提升,④正确。

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22.(2024九年级·福建·专题练习)海洋生态系统在生物圈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海洋植物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B.海洋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C.过度捕捞会破坏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D.一般情况下,海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

【答案】B

【分析】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构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

态系统。

【详解】A.海洋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A正确。

B.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

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B

错误。

C.生态系统都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过度捕捞会破坏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正确。

D.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自动调节能力,而这种能力受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所限制,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这种能力就

越强,D正确。

第15页共25页.

故选B。

23.(2024·海南·二模)如图是某同学画出的草原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并不完整,还缺少非生物成分

B.如果有毒物质DDT污染了该生态系统,那么体内含DDT最多的生物是鹰

C.若鼠的数量大增,短时间内,绿色植物的数量会减少,鹰的数量会增多,随后,鼠的数量也会减少,

这表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D.该食物网共有4条食物链,其中最长的是:绿色植物→昆虫→杂食性的鸟→鹰

【答案】A

【分析】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

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主要是植物)、

消费者(主要是动物)和分解者(腐生的细菌、真菌)组成。

【详解】A.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分、空气等,生物部分包

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图中的食物网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若要构成生态系统还应有非生物部分

和生物部分的分解者,故A错误。

B.有毒物质会沿着食物链流动并逐级积累,营养级越低有毒物质积累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

越多。所以,如果有毒物质DDT污染了该生态系统,那么体内含DDT最多的生物是营养级最高的鹰,故B

正确。

C.在生态系统中,虽然各种生物的数量是在不断变化的,但在一般情况下,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

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生态系统的成

分越复杂,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大。所以,若鼠的数量大增,短时间内,绿色植物的数量会

减少,鹰的数量会增多,随后,鼠的数量也会减少,这表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故C正确。

D.该食物网共有4条食物链:绿色植物→食草籽的鸟→鹰,绿色植物→鼠→鹰,绿色植物→杂食性的

鸟→鹰,绿色植物→昆虫→杂食性的鸟→鹰。可见,其中最长的是:绿色植物→昆虫→杂食性的鸟→鹰,

故D正确。

第16页共25页.

故选A。

24.(2024·四川乐山·模拟预测)下列关于生态平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各种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总是维持不变

B.毁林开荒可以增产粮食,也能维持生态平衡

C.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维持相对稳定

D.益鸟能维持生态平衡,害鸟则破坏生态平衡

【答案】C

【分析】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生态平

衡。

【详解】A.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的平衡,不是生物种类和数量的恒定不变,A错误。

B.毁林开荒可以增产粮食,但是会破坏生态平衡,B错误。

C.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C正确。

D.动物在生态系统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不管是益鸟还是害鸟都对生态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D错

误。

故选C。

25.(2024·河北秦皇岛·一模)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了防止鸟吃草籽,用网罩遮上部分试验区,后来

发现,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子吃光,而未加网罩的草地生长良好。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用网罩的试验区食物链被破坏

B.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C.人类可以凭着自己的喜好对自然界进行任意地干扰

D.若鸟被大量捕杀,那将对草生长不利

【答案】C

【分析】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因为生态系统中的各成分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

因为其中某成分的变化,往往会引起其他成分发生相应的变化,甚至引起整个生态系统的变化。

【详解】A.在草原上,昆虫吃草,有的鸟吃草籽,有的鸟吃昆虫,有的鸟既吃草籽又吃昆虫;存在:

草→鸟,草→昆虫→食虫鸟的食物链,农作物被网子罩起来以后,鸟飞不进去了,吃草的昆虫失去了鸟的

控制,就猖獗起来,从而破坏了食物链,A正确。

B.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B正确。

C.人类不能凭着自己的喜好对自然界进行任意地干扰,否则会影响生态平衡,C错误。

第17页共25页.

D.若鸟被大量捕杀,则昆虫的数量会增加,草的数量会减少,D正确。

故选C。

26.(23-24八年级下·山东菏泽·阶段练习)如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草、鼠、鹰的数量关系,相关

叙述正确的是()

A.③属于该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生产者

B.①和②、②和③之间存在捕食关系

C.①、②、③可以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D.如果②数量增加,③的数量会一直增加

【答案】B

【分析】(1)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它们能进行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化

为有机物,不仅供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也是其他生物类群的食物和能源的提供者。消费者是指直接或间

接利用生产者所制造的有机物质为食物和能量来源的生物,主要指动物,也包括某些寄生的菌类等。根据

食性的不同可分为一级消费者、二级消费者等。分解者是指生态系统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等具有分解能

力的生物,也包括某些原生动物和腐食性动物;它们能把动植物残体中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

物,释放到环境中,供生产者再一次利用。

(2)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食物链流动并逐级递减的,因此在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低数量越多,

营养级越高,数量越少。故题图中①是草,②是鼠,③是鹰。

【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③是鹰,属于消费者;①草是生产者,A错误。

B.根据分析可知,题图构成的食物链是:①草→②鼠→③鹰;因此,①和②、②和③之间存在捕

食关系,B正确。

C.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

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第18页共25页.

题图中的①草属于生产者,②鼠、③鹰等动物属于消费者,但是缺少分解者、非生物部分,故不能构成一

个生态系统,C错误。

D.如果②鼠的数量增加,③鹰的数量在一定时间内也随着增加,一定时间后②鼠数量要减少,③鹰

的数量也会随着减少,D错误。

故选B。

二、综合题:本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12分,共48分。

27.(2024·山东聊城·一模)海草生活在浅海中,一种或多种海草构成海草床。海草床生态系统具有强

大的碳存储能力,保护海草床是助力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举措。

(1)海草作为海草床生态系统的,能合成含碳的有机物,并储存在叶、根和根状茎中,实现碳存

储。

(2)海草床为海洋动物提供了觅食场所,由图可知,绿海龟和食草鱼的关系是,这些海洋动物

促进了有机物沿着进行传递,参与了碳的存储。

(3)海草能吸附水中悬浮的有机颗粒物,连同自身产生的落叶被埋存于海底沉积物中。海底温度低,同

时沉积物中含氧少,使得其中的有机物被等微生物分解的速率下降,从而(“促进”或“抑

制”)碳的循环,延长碳存储的时间。

第19页共25页.

(4)人为干扰和环境变化等因素都会导致海草床退化,一旦破坏就很难恢复,说明海草床生态系统的

能力较弱。请提出一条保护海草床的具体措施:。

【答案】(1)生产者

(2)捕食和竞争食物链

(3)细菌、真菌抑制

(4)自动调节禁止过度开发海岸线、禁止随意采摘海草和捕捞鱼虾、加强海草床检测、建立

海草床自然保护区等。

【分析】图中①光合作用、②呼吸作用。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一个统

一整体;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消费者(绝大多数动

物)、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

【详解】(1)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海草

床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海草,该系统中动植物的呼吸产生了二氧化碳,海草在①过光合作用过程中以这些

二氧化碳和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为原料合成含碳的有机物,并储存在叶、根和根状茎中,实现碳存储。

(2)由图可知,绿海龟捕食食草鱼,绿海龟和食草鱼又都以海草为食,它们既有捕食关系,也有竞争

关系。在这个海草床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了链状结构,即食物链。这

些海洋动物促进了有机物沿着食物链进行传递,参与了碳的存储。

(3)沉积在海底的海草落叶、有机颗粒物,都要靠分解者(细菌、真菌)分解其中有机物,促进碳的

循环,然而它们被埋存于海底沉积物中,海底温度低,同时沉积物中含氧少,使得其中的有机物被细菌、

真菌等微生物分解的速率下降,从而抑制了碳的循环,延长了碳存储的时间。

(4)海草床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较少,自动调节能力较弱;所以,为保护海草床生态系统,

应做到禁止过度开发海岸线、禁止随意采摘海草和捕捞鱼虾、加强海草床检测、建立海草床自然保护区等。

28.(2024·江西·中考真题)某班同学看到“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三名航天员将在我国空间

站进行多项实验”这一报道,对其中的太空养鱼充满好奇。随后,同学们在老师指导下利用带瓶塞的无色透

明玻璃瓶、塘泥、池塘水、小鱼、金鱼藻等材料,开展生态瓶养鱼实践活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太空养鱼”在一个1升大小的密闭水族箱内进行,该水族箱内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统一

整体叫做。

(2)制作生态瓶所用的塘泥含有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可分解鱼类排泄物,这些微生物在生态瓶中扮演

的角色是。

第20页共25页.

(3)实践过程中,某同学制作的生态瓶如下图所示。根据下表“生物部分组成成分”一栏判断,该生态瓶

评价等级为,理由是。

生态瓶评价表

评价等级

评价维度

ABC

生物部分组成成分缺少一种缺少两种成分或

科成分齐全成分更多

学性光线

光照条件阳光直射没有光照

良好

观性

保性

(4)上图作品经过完善后,根据上表“光照条件”一栏判断,该生态瓶最好放置在的环境中。

(5)同学们发现完善后的生态瓶仍不能维持较长时间,请分析可能的原因是(写出一条即

可)。

【答案】(1)生态系统

第21页共25页.

(2)分解者

(3)B缺少生产者

(4)光线良好

(5)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太少

【分析】(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

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生态系统

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外界的干扰超过了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2)立体种植是光合作用的应用,就是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物,在空间和时间上进行最优化组合,

以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详解】(1)在一定范围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称为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

物部分和生物部分。“太空养鱼”在一个1升大小的密闭水族箱内进行,该水族箱内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

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制作生态瓶所用

的塘泥含有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可分解鱼类排泄物,这些微生物在生态瓶中扮演的角色是分解者。

(3)生态瓶中有塘泥,塘泥有细菌和真菌等分解者,还有小鱼,属于消费者,阳光直射;但缺少生产

者绿色植物,所以该生态瓶评价等级为B。

(4)没有光照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阳光直射可能会导致温度过高,不利用生物生长;所以应该放

置在光线良好的环境中,使动植物利于生长。

(5)每个生态系统都有一定的自动(自我)调节能力,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自动(自我)调节

能力就强,反之,自动(自我)调节能力就弱。生态瓶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太少,不能维持较长时间。

29.(2024·四川达州·中考真题)达州市宣汉县巴山大峡谷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森林覆盖率80%

以上,是观景和避暑圣地。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对该生态系统进行了调查,并绘制了如下示意图,图1为该

景区内部分生物间的关系图,图2表示某条食物链中各生物体内有机物的相对含量,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下列问题:

第22页共25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